除了水,大家的户外徒步露营装备清单单里还要准备什么?

一趟多天的户外活动 该准备哪些户外装备呢?
要走出户外享受大自然的洗礼,当然和参加旅行团有很大的不同。不同性质的活动都有所需要的专属装备,精良与否关系到行程的舒适、安全,进而影响整体的品质。尤其需要在野外过夜,衣、食、住、行等问题都得自己完成,所以,收拾行囊前必须先列出一张清单,然后逐一准备。
专业的户外装备都重视功能性,求轻量、坚固与耐用,设计上小细节都非常讲究,因此顶尖品牌的价格较高是必然的。现在的厂商对产品的定位已扩及一般日常生活,许多产品越来越有设计感与时尚感,漂亮的炊具与背包不再是登山者的专利,户外专用服装也不断追逐流行的趋势。
除服装外,进行一趟多天数户外旅行该准备哪些装备呢?
有人说二人帐的空间只够刚好躺二人,所以最好携带三人帐较舒适,其实不尽然。设计优良的二人帐一样可以睡二人,而且住的品质还不错,当然帐篷内的空间是有限的,但是只要每一样装备都能配合户外活动的需求,那么体积小、重量轻却具高效能,也就符合活动的要求。
最新轻量帐篷的特色就是讲究轻量、搭建迅速,因此杖杆少、地钉强度够、外帐覆盖面积大( 有利放置大背包或鞋子等不必收进帐篷内的东西) 与双门进出就成为设计重点;如果不是高山用的雪地帐,内帐与杖杆的结合方式一般以挂钩式的设计较方便。
除了帐篷,另外一个趋势是使用轻便的天幕外帐也越来越受到欢迎,利用外帐雨布搭设山野中的处所,是有经验者常用的方式;依据天气及地势,以雨布搭成各种不同形式及高度的「遮蔽凉亭」,不仅具备良好的遮蔽效果,也确保内部的空气流通。当然,这必须配合防风绳及地钉搭设外帐,需要一些经验的累积,并非人人都能顺利搭建好。
睡袋与睡垫
即使是夏季的夜晚,在户外过夜也需要使用睡袋与睡垫。睡袋的种类繁多,依季节或环境的差别有不同的设计形式以应付不同的目的。
其保暖原理,是利用睡袋内部的填充材料,将空气维持在其中,借助体内的温度,将这层不流动的空气层逐渐加温,达到保温的作用(注意:对于已经开始失温的人是没有用的)。
睡袋内的填充物区分为羽绒和人造纤维二种,羽绒材质保温性较好,可压缩率高,比相同保温效果的化纤製品更轻,但是一旦潮湿则不易干燥,也会丧失保温性,至于化纤制品正好相反。
睡袋形式大约区分为人形与四角形,前者展开面积较小,包覆性较佳,虽然不利于睡觉时翻身的动作,但是保温性佳。四角形睡袋多为夏季使用,收纳后体积较大,讲究舒适性,较不考虑重量,局限于自驾露营使用。
使用睡垫的目的在于增加舒适性与保温效果,即使地面是平整的,冬季时若不使用睡垫而直接睡在帐篷的地布上;那么来自地表的寒气会透过睡袋使人冻得睡不着。现在的睡垫多为充气式设计,表面材质、体积大小与充气厚度为选择重点。
想要享用一顿热腾腾的美食,并不是会烹饪就行了。由于野外总不比家中方便,加上必须考虑携带重量与使用便利性,所以户外炊具便根据其功能差异与环境需求,逐渐演变为专属的功能与用途。
分类炉具主要由燃料差异与用途区分,且购买价格、使用便利性、长期经济效益等,亦有所不同。市面上常见炉具分为使用去渍油的气化炉,与燃烧液态瓦斯的瓦斯炉两大类。虽然罐装瓦斯价格稍贵一些,但方便性优于汽化炉,所以仍然受到许多人欢迎。超小型的瓦斯炉头非常实用,甚至可以直接放置于口袋内。
但是瓦斯炉的便利、操作容易就是它的最大优点。干净、快速且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火烧炉的顾虑,也使得它相对较安全。前往高海拔地区活动时,也有高山适用的卡式瓦斯罐可以选择( 价格更高),而且个人用的瓦斯炉极为轻巧,可以做为随身的紧急备用装备之一,所以瓦斯炉仍是当今最多人使用的炉具。
炊具须耐受炉火高温,故以金属为主;为了轻量化,除了不锈钢、铝合金,受欢迎的钛合金材质也非常普遍。不锈钢重量重,但坚固耐用,价格低廉,适用于不讲究轻量化的自驾露营活动。铝合金制品重量较轻一些,不过容易有撞凹变形的缺点。钛合金锅具重量最轻,强度高,清洗容易,虽然价格也最高,仍然受到登山户外活动者的喜欢。
偏好自驾露营的玩家,较不需要考虑用具的携带方便或重量等因素。可以选择大型与多样化的不锈钢锅具,这么一来便可以增加烹调手法,如汤锅、平底锅、盘烤等,也可以选择重气氛与情调的珐琅锅、餐具,甚至充满野性的铁锅。对于长距离徒步或露营活动来说,这类活动的体力负重极大,所有装备皆讲究性能与轻量化,应用在炊具上就是体积小、重量轻与高性能,最好可以一物多用。通常一只可在放入炉头或瓦斯罐的小型折叠汤锅既可煮汤也煮饭,必要时更可以是盛水的容器,十分要求耐用性。
此外;所有产品均需能够折叠收纳,清洗容易,尤其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油脂会使清洁加倍困难,但不一定有机会或是时间再煮一锅热水来清洁这些餐具,所以通常用卫生纸擦拭后就要能够再次使用,这样才能快速解决吃的问题,再尽快休息或继续上路。
钛金属制品能够满足上述要求,已广泛应用山野活动的锅具、餐具,但是价格昂贵,而耐高温的塑胶制品餐具也是极佳的选择,价格比钛金属产品便宜许多。
照明灯具可分为传统气化灯与电子式灯具二种,前者要以燃烧汽化瓦斯发光,后者靠电池电力。气化瓦斯灯用于大面积与吊挂的露营灯,亮度高,可与汽化炉使用同种燃料是这种灯具的优点。但体积上大。而电子式灯具轻便小巧,完全抗风。不过因为靠电池为原料,需要携带充足的电池。
LED灯是体积轻巧的照明工具,也最省电,现在高光度的LED灯有很多选择,且具有多段亮度,除夜间户外使用,也适合帐篷内照明。LED灯泡的掘起让照明装备设计有了更加不同的改变。简单来说,照明设备的发展趋势,可归纳为几个方向。
亮度增加 续电力持久
照明器具的亮度,与灯泡的瓦数有绝对的关系。而瓦数越大的灯泡虽亮度高,但也会增加电池耗电量与整体体积。近年的LED性能越来越好,加上电池的容量增加,同样体积的灯具可以有着更好的照明亮度,续航力也更持久。至于更新的HID,无论亮度与穿透力都更强,缺点为耗电量大,照明时间皆不长久,可携带式的产品若能持续照明六小时已算相当久了,但对于需要过夜者来说,并不实用。此外;结构複杂且精密度要求极高,使得製造成本居高不下,所以价格颇为昂贵。
拜LED灯泡及电池技术之赐,不但灯泡的体积大幅缩小,电池也不再像过去只能使用体积庞大的A3电池。如头灯、手电筒、单车头灯等需要随身携带的灯具,可以大幅的缩小体积,也让便利度相对的提高许多。
防水性提高
以往灯具设计多半简单,除了单纯的照明功能外,对于天候的防护力相对显的薄弱。而在橡胶材料进步及如灯泡、电池等主要组件体积缩小的状况下,防水能力也相对的提昇不少。 一般陆地上户外用的灯具,对于雨水已有相当不错的防护能力,有些甚至还可以容许短时间的浸入水中。
多样化配带位置
零组件的性能提升之外,户外灯具在配带设计上也有更多样化的改变。以往除了手持、头带、吊挂,几乎没有其他的配带位置。如今灯具设计因为体积与重量减少,配带位置则更为多样,不但可以头带,更可以夹、挂在身体与衣物的其他部位。可以与头盔、钓具、以及车辆等做更多的搭配,用途也更为广泛。
好装备,有价值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喜欢的朋友就来订阅买户外,你们的支持就是我们坚持的动力!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maihuwaicom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驴友户外徒步装备清单大全(必备)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驴友户外徒步装备清单大全(必备)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户外常识】夏季徒步必备装备清单和注意事项,超全!收藏了!
我的图书馆
【户外常识】夏季徒步必备装备清单和注意事项,超全!收藏了!
夏季,阳光明媚、空气清新,适合参加徒步、登山、露营、溯溪等户外健身运动。其中徒步、登山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它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愉悦精神,舒解心理压力。很多人习惯早晨起来进行户外运动,但五味要提醒大家:一是由于夏季清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较高,导致含氧量低。二是清晨人体血液黏稠度较大,流动不畅,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因此,要把夏季进行徒步、登山等户外运动的时间合理的推迟,才是最佳选择。一、夏季徒步、登山必备装备清单1、速干衣裤或皮肤衣:要具备防风、防水和透气排汗的功能。2、户外帽子或者百变头巾:遮荫纳凉,防止中暑。3、手套:选择防风、防水、耐磨的。4、登山杖:登山杖是徒步、登山必备装备。5、高腰登山(徒步)鞋:防水、防尘、防风、透气性要高。6、袜子:保暖、防风。7、雨具:防风防雨,保护携带户外物品干燥。8、炉具和套锅:野外用餐必备之用具。9、背包:根据路线距离选择适合的背包。10、防风帐篷:起到防风保暖的作用。11、地垫、防潮垫和睡袋:要根据温度选择合适的防潮垫和睡袋。12、头灯、营地灯、帐蓬灯:野外照明必备。13、眼镜、救生哨、打火机、刀具、对讲机、身份证、高能量食品(如牛肉干、巧克力)等等都是必须准备的物品。二、夏季徒步、登山注意事项1、有备参加。夏季参加户外徒步、登山运动,一定要做到有备参加,注意安全,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运动健身效果。2、量力而行。徒步、登山时应根据自己的体能选择合适的距离、步幅、速度、高度。徒步、登山健身以达到出汗的程度为宜,但不宜大汗淋漓。3、掌握要领。徒步上山,身体要略向前倾,攀登陡峭山坡应走之字形路线。下山时,身体应稍后仰,放松下肢肌肉,以免腰腿酸痛。下山时不能走得太快,更不能奔跑,否则会使肌肉感受过重的张力,而使膝关节受伤或肌肉拉伤。4、选择路面。路面最好是山路或沙石路。提醒:混凝土或石面的路太硬,对关节的冲击力大。坡度不要太陡,上坡15至25度时,与平路相比能量消耗增加3倍,15至25度时,能量消耗则增加6倍。陡峭、坎坷不平的路面容易引起踝关节过度翻转造成扭伤。5、结伴而行。可以互相帮助,互相照顾。行李带得少而轻,但一定要带一些常用药。6、掌握步速。一般是两头稍慢,中间稍快,开始行走要慢行,后再加快速度。途中应大休息一次,一般在中午。休息地点应避免烈日直晒和低洼、潮湿处。7、适度休息。徒步、登山应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确定行程,一般每小时走4一5公里。每走一程,可选择树荫处休息15分钟,以恢复体力。不要经常走同样一条路,不妨绕远路、看看周围环境,因为气候、季节的不同,而有不一样的变化。停下脚步好好观察,说不定有新发现。8、循序渐进。如果是进行长途徒步、登山,出发前最好进行几次适应性训练,逐渐加大运动量,以增强耐力。行走时,用脚板着地,用力要适中,保持身体平衡。9、防止脚打泡。徒步、登山时穿专用的徒步鞋,因为轻便、透气、防滑,能起到适度的缓冲作用,还能减少因长距离行走而引起的脚胀,防止脚打水泡。10、防止阳光直射。阳光直射会对皮肤造成直接伤害,可穿着户外皮防紫外线皮肤衣,戴眼镜、帽子等进行防护。11、适量饮水。夏季天气热,身体内的水分蒸发较多。要经常少量饮水,不要等到渴了的时候再喝,更不能狂饮。记住小口多喝,一次饮水过多,会产成尿意,造成“排水”,导致身体内的水分快速流失。一般来说,夏季一天的活动(5-8个小时),至少需要2-3升以上的饮用水,高温情况下甚至需要6升水。12、不能喝冷水。夏季由于运动身体产生的热量大,很多人喜欢喝冷水或者饮料降温。冰冻的水或者饮料(含雪糕等冰冻制品)会对胃肠产生强烈的刺激,使胃血管收缩造成胃痛和消化不良,严重者会导致产生肠胃痉挛疼痛难忍。13、及时更换衣物。夏季户外运动大量出汗,衣服湿的快,很多人往往任凭衣服湿着,希望靠体温把衣服烤干,这样做会引发风湿或关节炎等疾病。要备更换的贴身干衣服,在风大和休息时,要及时穿上,否则风会把身体的热量大量带走,很容易引发疾病。14、温水泡脚。每天徒步结束后要用温水泡脚,以解除疲劳。脚掌有水泡时,可用针(先用酒精棉球擦一下或在火上烧一下)穿孔引出水,再涂上红药水,防止感染。切记不要将皮撕下,这样即容易感染更会加重脚部的疼痛 。15、防风邪侵袭。徒步、登山休息时,不要选择风口处和坐在潮湿的地上,出汗时可稍松衣扣,不要骤然脱衣,以防风邪侵袭。休息时最好按摩一下腰腿部肌肉,防止肌肉僵硬。16、躲避雾天。雾气中不但溶解了酸、碱、苯、酚等有害物质和尘埃、病原微生物等,山间树木茂密,夜间放出的二氧化碳在大雾天气中皆沉积于低空中。人在登山时呼吸频率高,吸入密度大的雾气,有害物质会大量进入体内,还可引起供氧不足,胸中憋闷。17、防止中暑。人的正常体温为36.5摄氏度。夏季徒步、登山人的体温会上升1摄氏度或者更高,因此容易引起中暑。中暑的症状:头痛、头昏、耳鸣、恶心、呕吐、烦躁不安,严重者出现痉挛,呼吸及心脏功能障碍。因此,要选择遮荫的树林或者是山区进行徒步,一般阳光最强的时间段应当休息调整,宜多喝淡盐水或者绿豆汤。要携带仁丹、风油精等防暑降温药品以备应急之用。18、防蚊虫叮咬。许多传染性疾病的传染途径主要是由昆虫传播给人类。它们在叮咬发病的动物后,再叮咬人时,就会将病原体注入人的血液而发病。特别提醒2013年夏季林区蛇、蜱虫(俗称草爬子)较往年更多。防止叮咬,应穿长袖衣和长裤,扎紧袖口、领口,皮肤暴露部位涂搽防蚊药。不要在潮湿的树荫和草地上坐卧。如果被昆虫叮咬,可用氨水、肥皂水、盐水、小苏打水、氧化锌软膏涂抹患处止痒消毒。19、防止雷击。夏季降水较水,雷电天气较多。夏季徒步、登山谨防雷电:不使用手机和对讲机,远离水面以及其它空旷场地,切勿站立山顶或其它接近导电性高的物品,远离树木。20、防止热伤风。夏季人体内部产热快,皮肤的毛细血管大量扩张,以利于身体散热。如果遭遇到过冷刺激,会使体表已经开放的毛孔突然关闭,造成身体内脏器官功能紊乱,大脑体温调节失常,导致生病,通常会发生“热伤风”,甚至会导致更严重的疾病。应对措施:夏季徒步、登山,大汗淋漓的情况下,如果有山泉、溪流或者是途经海边,不能贪图一时凉快而跳下去洗澡,要等身体温度降下来以后再洗凉水澡。坐空调车时不能打开空调直接对着身体吹,最好是打开车窗户用自然风降温,等身体温度降下来以后再开空调。三、不适合夏季徒步、登山的人1、腿部、腰部有疾病的人,比如关节炎、骨关节病、腰间盘突出和骨质疏松症等。2、冠心病患者,爬山时体力消耗较大,血液循环加快,身体负担加重,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3、眩晕症患者,容易摔倒。4、高血压患者(超过180mmHg),血糖很高的人(超过16.7mmol/1.300mg)5、有化脓性疾病或者外伤未愈的人。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徒步装备清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