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如何跑步才能减肥者怎样才能完美地开始如何跑步才能减肥

查看: 30526|回复: 170
“姿势跑法”:怎样更好地跑步
在正式写这个帖子之前,不得不先交代下写这个帖子的缘由。这段时间一直在网上看介绍的文章,其中有一篇提到长距离跑股四头肌应该尽量不发力,主要靠大腿后侧肌肉发力,带动小腿上提完成跨越动作,这样比较省力。又看了一个介绍现世界纪录保持者帕特里克·乌卡乌的视频,谈到了他独特的落地方法,他是用脚的前部接近脚尖的地方着地,在落地前的一瞬间让脚和地面平行,然后再轻轻地把脚尖放到地上。并分析了他这种跑法相比脚后跟落地的好处。
1.jpg (22.5 KB, 下载次数: 128)
13:17 上传
总的说来就是落地冲击力小,动用的肌肉力量少,这样在<font color="#公里的马拉松比赛中,肌肉疲劳程度就是压倒性的小,乳酸就不容易大量堆积。& & 抱着试验的心态我跑了一个<font color="#km,跑下来后除了小腿略有酸痛外,没有一点点不适感,之前的脚面痛和膝盖内侧肌肉痛都没有,而且配速保持在<font color="#min,对我来说是比较不错的成绩了。晚上休息的时候我很兴奋,就专门针对跑姿在网上进行了更多的研究,发现了Dr.Nicolas Romanov开发的“姿势跑法”和其他人对他“姿势跑法”比较专业的讲解。首先声明我写的这篇帖子多为转述非原创,旨在跟大家一起学习。废话不多说,进入正题!首先在讲跑步之前,先要跟大家明确一个观点,那就是跑步训练是由三个环节组成的,这三个环节同样通用于其他运动,三个环节是:技术,肌肉力量,体能,三者缺一不可。决定你跑步跑的快不快,跑的成绩好不好,不是你的心肺能力有多强,不是你的体力有多好,也不是你的跑姿有多棒,而是你最差的那一项。很好理解,你心肺能力不行,跑一会就在喘了,不可能跑的好;肌肉力量太弱,跑一会儿脚就酸到不行,也不可能跑的好;跑姿太烂,没怎么跑就受伤了,更别谈。但是我这个帖子暂时只谈技术,原因跑步的肌肉力量训练比较专业,可能需要专业教练指导,体能训练也非一朝一夕。作为像我这样的业余跑步爱好者更关心的是怎么跑不容易受伤,怎么跑更省力,怎么跑能更快,而技术(这里讲的是“姿势跑法”)都可以办到,而且勤加练习比较容易掌握。 <font color="#、姿势跑法的核心:POSE姿势
2.jpg (12.65 KB, 下载次数: 122)
13:14 上传
上图是“姿势跑步”里认为的跑步连续动作里最关键的一个动作,人体重心(屁股)在支撑点(脚掌落地部位)的正上方,整个跑步的所有动作里面只有这个动作是可以完全静止的,物理理论:没有支撑就没有移动,当身体的某部分在移动,另一部分则必定处于静止。我们就通过这个理论来解决跑步的三个问题:怎么跑不容易受伤,怎么跑更省力,怎么跑能更快。 <font color="#、怎么跑不容易受伤哈佛大学人体力学教授做了一个人跑步时的脚部受力实验
3.jpg (19.9 KB, 下载次数: 137)
13:14 上传
上面左边一张图是赤脚脚后跟着地,右边是穿鞋脚后跟着地,赤脚跑在脚跟着地瞬间,冲击力瞬间上去,然后由于脚跟到前脚掌的过度,冲击力会稍稍下降,然后完成蹬地,出现峰值。穿鞋后更着地差不多,这是冲击力没有瞬间上去,一开始没那么陡,这主要是鞋子帮着缓和了冲击。
5.jpg (21.85 KB, 下载次数: 124)
13:20 上传
上面左边一张图是赤脚前脚掌着地,右边是穿鞋前脚掌着地,赤脚跑在前脚掌着地时没有出现脚后跟那么陡的一个瞬间冲击力,而这个冲击力被证明是被小腿肌肉缓冲掉了,脚后跟着地的冲击力是被骨头和关节吸收掉了,所有可以得出前脚掌着地的跑法要比脚后跟耗力,因为它消耗的是肌肉的力。脚后跟跑比较轻松,特别是穿鞋跑,鞋还能帮我们缓和一部分冲击,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跑到后面没力气的时候都不自觉的变成了脚后跟跑,因为省力嘛,但是这样的省力好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从曲线我们可以看出来,脚后跟着地,每一次我们的骨头和关节特别是膝关节都要承受一次瞬间的冲击力,几千上万步,长期这样就很容易受损。关节受损就很难复原,而肌肉了,只是酸而已,休息几天就好了,而且还能让你的肌肉跟强壮。所以大家不要再争辩脚后跟和前脚掌着地哪个好,或者某些精英跑者他是哪种着地,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大家知道了哪种着地不容易受伤,在不同场合应该使用哪种着地方式,为什么这么说,试问比如你跑马拉松,<font color="#km后你腿没力了,你还想拼拼成绩,那就只好牺牲你的骨头和关节用脚后跟跑啦,前脚掌你跑不了。所以懂了这些,大家就不要只看某些视频片段就误以为别人就一直是用脚后跟着地了。现在我们知道了跑步不容易受伤的关键是前脚掌着地,但是前脚掌着地出现小腿酸痛正常码?
6.jpg (11.06 KB, 下载次数: 119)
13:21 上传
这类似手推车的原理,手推车要前进必须先提起来,前脚掌着地,前足成为支点,通过小腿用力上拉,你每一次的着地,小腿受到的冲击最大,所有小腿酸痛很正常,这就是需要适应和训练的地方了。这里稍微岔开一下话题,可能有人会说,小腿强壮不是会变粗吗,这哪点好?其实根本不会小腿变粗,我们想要肌肥大,是需要大负荷去刺激,比如说负重深蹲,选择一个你一次极限只能深蹲<font color="#-12次的重量才可能让肌肉增粗,我们跑步要跑几千上万步,属于超低强度,不可能造成肌肥大,有些人跑步小腿变粗是因为小腿肌肉在跑步时收缩,跑步后没有得到充分的拉伸,小腿肌肉就一直缩在那里,造成小腿变粗。这样很不好,因为肌肉只有够长才会有力量,所有跑步过后充分的拉伸非常重要。 <font color="#、怎么跑比较省力关键词:Pull!Do not push(拉!不是推)这里先要说服大家一件事情,在前进的过程中,做推这个动作是没有用的,是白做功,我们自以为这么推着跑会比较快,其实根本不会,而且那些精英跑者也都不是用推来跑的。推就是我们所谓的蹬地,人只有在静止的时候才能蹬地,最典型的就是立定跳远,而跑步时人体的重心在前进,是不可能蹬到地的,做个小试验证明一下,一个人用手推一个人,如果他站直身体,笔直去推,他是用不上力的,他如果想用力去推,身体就一定要倾斜,代表他要用重心来推。回到POSE姿势,当你的身体向前倾斜的时候,不需要你蹬地,你人自然就会向前进。
7.jpg (10.52 KB, 下载次数: 106)
13:22 上传
当你向前倾的时候,你的非支撑腿自然就会向前跨出一步停住,为什么会停住,因为你的重心屁股没有继续向前倾,如果屁股继续向前倾,你根本就停不下来前进的步伐。这就是常说的利用地心引力来跑。所以省力的关键是利用地心引力来跑,既然你是利用地心引力,重心前移,自然也推不了地了,推这个动作只发生在你起跑的时候。那么你要让往前落这个动作连续,你只需要拉你的小腿和脚掌。
8.jpg (12.34 KB, 下载次数: 102)
13:23 上传
因为一个脚跨出去,要让另一个脚继续往前落,就必须把它马上拉回来才能继续往前落,所以我们现在再来看下面<font color="#个图
9.jpg (20.45 KB, 下载次数: 114)
13:24 上传
左边这个图跑者的左脚看似在蹬地,其实不是,而是在做快速的上拉,变成右图的样子。大家可以自己感受,如果拉的很慢,那速度就必然很慢,如果拉的快速度自然就快。而且拉动用的力量很少,而推这个动作是要推全身,哪个省力,高低立判。这个是省力最关键的一点,当然还有,那就是脚跟上拉的高度。
10.jpg (28.35 KB, 下载次数: 122)
13:24 上传
右图中了<font color="#名女选手,前面<font color="#个脚跟拉的明显比后面<font color="#个高,为什么,其中<font color="#个原因就是脚跟拉的高,步频提升的比较容易。前面说了脚离地才能移动,我们可以把脚看成是一个钟摆在左右摆动,支点是我们的屁股,如果你脚跟拉的低,那你的回转半径r1就大,而迅速拉脚跟到屁股位置,回转半径变成r2,回转半径大大缩短,所以她摆的就很快,步频就很容易提高,步频快是速度的关键。但是这个也有限制因素的,比如小腿太粗,上拉时会卡住不可能拉到屁股,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看那些精英跑者他们的小腿会这么细,<font color="#是上拉时不会卡住,<font color="#是小腿比较轻,上拉用力少,当然了之前已经讲过了采用前脚掌落地的跑法主要是动用小腿肌肉的力,没有肌肉的小腿要支撑身体这就需要专门针对性的训练了,不然也很容易受伤。另外一个省力的点就是拉的要快。
11.jpg (10.45 KB, 下载次数: 97)
13:25 上传
<font color="#条腿离开地面,还在身体的很后面,尤其是有推地的人,因为你推地一定是先推地再拉腿,所以离地腿会跑到后面很远,这造成一个结果,就是上图左边画的,你身体的重心跑到了屁股的后面,那你速度就会降低,所以要快速把离地腿拉回来,让重心在屁股的前方,你才能维持前进的惯性。这里有个很好的例子,就是Michael jhonson。
12.jpg (17.5 KB, 下载次数: 112)
13:26 上传
看出他跑姿跟其他选手的区别了吗,他不跨步也不摆腿,动作幅度很小。现在我们知道了,跨步会增加阻力,腿摆的太大重心会后移,无法利用地心引力,同时也无法提高步频,短距离最重要的就是步频。这个例子也告诉我们,这个跑姿不仅适用于长距离跑,同样也适用于短距离跑。那么,总结出来省力的要点就是<font color="#个:<font color="#、利用地心引力跑;<font color="#、跑步用拉而不是推;<font color="#、拉高脚跟,缩短回转半径;<font color="#、快速拉回离地腿,避免重心后移。 <font color="#、怎么跑比较快跑的快,当然要提高我们的速度啦,那提高速度的关键在哪?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来看下下面这幅图
13.jpg (14.78 KB, 下载次数: 102)
13:27 上传
这是一个接力跑的图片,后面交棒的选手要减速,他的动作是跨步,前面接棒选手要加速,他的屁股向前倾,重点是屁股,因为他的重心在屁股。这里要提一下,看到有些人在讲跑姿时说要身体微微向前倾,说得不太准确,容易误导一些人,大家可以试一下,光上半身前倾,屁股不前倾你是不会向前倒的,因为你的重心还在后面,只有屁股向前倾(即重心前倾)你才会向前倒。所以前倾一定是屁股向前倾。这样得出一个结论:支撑点在重心的前方,就会产生阻力,产生刹车效应;支撑点在重心的后方,就会加速。那么开始解决怎么跑会比较快的问题了。
14.jpg (14.45 KB, 下载次数: 97)
13:27 上传
我们看下上面这个图示,直接用物理原理来解释:<font color="#个人静止不动的时候,就像一个球放在一个平的桌面上,他的重心刚好落在支撑点的正上面,所以他不会动。当我们把桌子抬起来,球的重心落在支撑点的前方,它就会自然往下滚,桌子抬的越高,球滚的越快,人也是一样,你前倾角越大跑的越快。用物理原理来说就是:F(我们的体重)=mg·sinα →ma=mg·sinα →a=g·sinα 得出的结论就是前倾角α 越大,加速度a就越大。我们可能直观很难理解地心引力怎么可以帮助你前进,上面这个物理结论推导的过程就是答案。下面给大家列出来一些数值,让大家更直观的了解前倾角。<font color="#km成绩与前倾角的关系:<font color="#个<font color="#3cm的女生跑<font color="#min,平均前倾<font color="#度;<font color="#个<font color="#5cm的男生跑<font color="#min,平均前倾<font color="#度;世界纪录<font color="#m30s,平均前倾<font color="#.3度;<font color="#0m目前最大纪录<font color="#.4度。这告诉我们什么,不管你体能多好,肌肉力量多棒,如果你前倾角没有达到某个度数,你永远不可能跑出那个速度和那个成绩。好理解吗,想想你即使能负重<font color="#kg不停跑<font color="#h,你没有前倾角,你只会是原地踏步,不可能有速度,不可能前进。那么这个角度怎么算了,我们知道只有你的支撑脚还没离地还支撑着在的时候,你才存在加速度,你支撑脚一离开,人一腾空,你就只剩惯性了。所以支撑脚一离地,就不存在前倾角,即不存在加速度了。所以这个前倾角是指你支撑脚在离开地面之前的一瞬间与地面接触的那个点与屁股的连线跟这个点对地面做垂直线,<font color="#条线形成的夹角。那么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有一个疑惑了,之前不是说脚要尽快离开地面吗?因为脚越晚离开就会处于静止状态,这里解释一下,姿势跑法强调转换步和胯部不要转,胯部如果动的话,你落在后面的腿势必会拖的更长,拉回的距离和时间更长,所以你要维持那个加速度,就能不转动胯,通过快速的转换步来进行加速。但是实际上,我们不可能一直保持这个加速度,不然那你的速度不就无穷大啦- -///打个比方,我<font color="#km跑的配速是<font color="#min,那我就从起跑开始速度由<font color="#加到<font color="#km/h就好了,就不用加速不用转换步了,我那时候维持的那个前倾角度只是为了克服每次落地所产生的阻力,保持住那个惯性就可以了。角度越大肌肉负荷越大,再加速我身体就受不了了,不然谁都能加到<font color="#km/h成为绝世高手了。所以例如马拉松选手他们加速一般只会在起跑的时候,需要超越对手的时候和最后冲刺的时候加速,其他大部分时候都是保持一个匀速跑。举个例子,最开始提到的马拉松世界纪录保持者帕特里克·乌卡乌,他的世界纪录是<font color="#h3m38s,但是这里谈的不是他跑的多快,而且要谈他的步距。他的平均步频是<font color="#0步/分钟,马拉松距离是<font color="#.195公里,那么他的总步数为<font color="#0*123=22140步,步距为<font color="#195/米。很明显他不可能通过蹬地来保持<font color="#个小时每次都能蹬<font color="#.9m的距离,所以他能跑出这个步距,是利用了惯性。当他的脚提到屁股的高度,身体保持一定的前倾角度,<font color="#h3m的成绩他的时速在<font color="#km/h,所以他的身体会把他的脚往前带,是利用这个惯性使他的步距达到了<font color="#.9m,他的支撑脚不是起蹬地的作用,而仅仅是支撑,身体就往前进了,因为他有初速度,初速度就是他的惯性。但是不是谁都能保持这么大的前倾角度,你的肌肉力量不够,你用这么大的前倾角度着地的瞬间,身体会本能的向后顿一下,这一顿会使你的屁股向后移,角度减小,初速度马上从<font color="#掉下来,不停的顿不停的掉,直到我们肌肉力量能够维持的时候,我们的速度才不会继续掉,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不可能一直用最快速度跑的原因:力量不够;柔软度不够。总结出来,我们步距的长度由<font color="#个主要的方面决定:<font color="#、脚掌拉起后离地的高度;<font color="#、路面的倾斜度(很好理解,上坡自然要比下坡落的距离短);<font color="#、前倾角度;<font color="#、惯性。写到这里,可以总结一下了,姿势跑的重点在于好的姿势可以避免受伤,因为好的姿势,你要让你的支撑点每次都落在重心的下方,你就不会产生顿地和剪力;往前落,你的角度越大,落距就越远,你的加速度就越大,你的速度就越大,角度大不是光上半身角度大,更不是弯腰,而是屁股往前,屁股在支撑点的前方;拉是省力的关键,拉的越接近屁股,你的回转半径越小,你的步频就越高,但这个也要考虑到你小腿肌肉的粗细和你股四头肌、小腿的柔软度,拉可以增加效率。跑步其实就是这<font color="#个大致的循环,维持姿势,往前落,然后拉;维持姿势,往前落,然后拉;维持姿势,往前落,然后拉......& & 写在最后,我要再强调几点:前脚掌着地的跑法确实对你的脚掌和小腿的负荷很大,所以要练前脚掌着地,需要循序渐进,最好的办法就是赤脚跑,因为它是最好的腿部肌力训练,但是千万不要勉强,赤脚跑腿部稍有不适就要停下来,不要嫌跑的太短,一定要循序渐进。因为训练的原则就是超过负荷一点点,然后休息,得到补偿,就会提高,重复这个过程,你就会不断进步,负荷超过太多,就是受伤的节奏。还有在跑上坡的时候,要想维持前倾角度,你需要倾斜更大的角度,这需要更强的核心力量。最后一点要说明的还是一开始说的,任何运动包括跑步都是由三个环节组成的:技术、肌力、体能,所以决定你跑步成绩好不好,并不是你跑步技术有多高级,不是你肌肉力量有多强,也不是你心肺能力、体能有多棒,而是你最薄弱的那一环决定了你的跑步成绩。所以看似简单的跑步,一旦深入,它就是一个综合的东西,是一门科学,虽然我只介绍了技术,但是各位跑友一定不能忽视肌力和体能的训练。& && && && && && &&&
哈哈,大家一起学习,我准备买双五指鞋模拟赤脚练跑步了
hunter_wan 发表于
小孩子走路也好,跑也好,当然是后跟着地的!
你以为人脚后跟进化出厚厚的肉垫,是用来吃的么?
小孩子是前掌跑法,你仔细观察。我留意过我女儿和其他的3岁小朋友好多次了。
对业余跑着来讲,正确的跑姿应该是轮换脚掌各个部位来跑,跑一会前掌再换成脚跟再换成全掌,能大幅降低受伤的几率。
很厉害的姿势,改天试下看。
应该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哪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多尝试各种方法,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个性化的方案。
有道理,明天跑时试试,谢谢楼主
既然说道业余跑者,请问量是多少?
不管跑多少量,从物理原理来讲,老用一种姿势肯定更容易受伤。
Lz能不能留个扣扣或建个群一起研究?
这是技术贴 值得收藏啊
小孩子是前掌跑法,你仔细观察。我留意过我女儿和其他的3岁小朋友好多次了。
说实话,我现在都没搞懂前掌跑法是什么跑法。是后脚跟不着地呢,还是什么。
后来进过自己录像发现,前掌跑法,应该就是最自然的跑法。如果是后跟不减震的跑法,那就只能踮脚跑,谁爱那么跑,谁去跑。
说小孩子,我家小孩子的鞋后跟都有磨损,那肯定不是后脚跟着地。
受伤之后我才发现,去他们的跑法。
看了一遍,很有收获,感谢lz。接下来还是要提高核心力量,改善跑姿~~
受益匪浅!!!!!!!!!!!!!!!!
学到了很多,跑步不是什么也不想就迈开腿,而是有技巧的
里面牵扯的内容不少啊,一时吃不透
学习一下~~~
学习下,好东西啊,
我相信,这篇文章会让很多人受伤,完了。
你先证明一下再说这话!反正我没受伤!&
我相信,这篇文章会让很多人受伤,完了。
在我看来70%以上的受伤都是急功近利造成的,但是往往大家因为缺乏相关指导,而不知道怎样把握适度训练这个度。而你在不讲明道理的情况下毫无根据的说这样的话,只能说明你这个人素质太低
在我看来70%以上的受伤都是急功近利造成的,但是往往大家因为缺乏相关指导,而不知道怎样把握适度训练这 ...
所有的受伤都是急功近利造成,但除了酱油跑者,都有急功近利的心态,所以把受伤归结于急功近利完全正确,但没有意义。
关于跑姿,我之前听信一个跑友前掌跑,受伤了(别说我急功近利,我只跑了几千米而已,第一次5k,第二次2k,当时仅仅感觉有些疲劳,然后就毫无征兆受伤了)。
后来我又问了那个跑友,他是现在正确的是全掌跑,前掌跑容易受伤,我晕了。
再后来我用高速摄像机拍摄了我各种尝试跑步的姿势,发现最轻松,最自然,也就是人天生就会的跑姿,恰恰和高手的是一样的。这说明什么?说明人进化出来的跑姿是天生的。之所以一样,是因为人的生理结构是一样的。
只有当你受伤的时候,你才需要改变跑姿!而实际上我吗看到马拉松最后10公里的,跑姿千奇百怪,为什么?因为受伤了,正常跑姿会疼!
关于跑姿已经成月经帖了,而我就是受害者,所以我只说了简单一句话,用来提醒各位看帖者。
两个人都用前掌先着地跑,都跑了5k,结果一个人受伤了,一个没有。受伤的不是急功近利,是没有自知之明。&
头像被屏蔽
好东西,跑步的姿势很重要。前掌跑是用于快速类的,就这是为啥速度跑要穿钉鞋,而钉子都是在前面的道理
所有的受伤都是急功近利造成,但除了酱油跑者,都有急功近利的心态,所以把受伤归结于急功近利完全正确, ...
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已怎么样跑才是最轻松,最自然的,而且很多人认为最轻松,最自然的跑法不一定是正确的跑法,因为他还没学会正确的动作。
我学自由泳时,教练说,你的腿不懂得打水,你就使劲快速打水,当你打到很累的时候,你的身体自然会用最省力的方式去打水,然后肌肉就会记住怎么样发力。
小孩子为什么那么容易学会动作,因为他们肌肉是非常柔软的,没什么力量,很容易记得住正确的发力方式。
这帖子非常实用,慢慢体会。心肺能力不行,跑一会就在喘了,不可能跑的好;肌肉力量太弱,跑一会儿脚就酸到不行,也不可能跑的好;跑姿太烂,没怎么跑就受伤了,更别谈。
本帖最后由
12:27 编辑
所有的受伤都是急功近利造成,但除了酱油跑者,都有急功近利的心态,所以把受伤归结于急功近利完全正确, ...
& && &我转述的这位跑者是一个职业铁人三项选手,他自己讲在改变用前脚掌跑的一开始,只能坚持2km,是只能坚持2km哟。2km后就痛到不行。所以我说很多人不懂所谓多大的量叫适度。论坛里面有人讲慢跑超过3km叫超量了,是不是很多人表示很惊讶。还有我转述这个跑者的东西不是要大家一定要接受,只是我个人认为这是比较科学的方式解释了跑步的原理。不要轻易否定一个年东西,任何问题的出现都不会是单一因素所造成的,你在用前脚掌跑之前,有问过自己脚部肌肉和小腿肌肉肌力够吗?核心力量够吗?当然我帖子里面没有写到针对姿势跑法专门的针对性训练和肌力训练。
& && &还有我帖子里完全回答了你说的另一个问题,不同的时候适用不同的跑姿,就算一个用前脚掌跑的跑者他马拉松30km后没力气了,维持不了前脚掌跑了,而他又想坚持下去或者还想拼拼成绩,当然他就只能换成比较省力的后脚跟着地的跑法啦。
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已怎么样跑才是最轻松,最自然的,而且很多人认为最轻松,最自然的跑法不一定是正确的跑 ...
亲说到了一个很关键的东西,大家可以去细心观察一下,几岁的小孩子他们跑步是用的什么跑姿,看有没有脚后跟着地的。
亲说到了一个很关键的东西,大家可以去细心观察一下,几岁的小孩子他们跑步是用的什么跑姿,看有没有脚后 ...
小孩子走路也好,跑也好,当然是后跟着地的!
你以为人脚后跟进化出厚厚的肉垫,是用来吃的么?
小孩子走路也好,跑也好,当然是后跟着地的!
你以为人脚后跟进化出厚厚的肉垫,是用来吃的么?
没有人走路是前脚掌的,我说的是跑步
太技术型,只能围观
《跑步 该怎么跑》姿势跑法。
扫一扫关注跑圣公众号
Powered by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刚开始跑步要注意什么 7个让跑步更轻松的要点
来源:七丽时尚网
刚开始跑步要注意什么?跑步是一项常见的有氧运动,不过跑步并不简单。对于刚开始跑步的初学者,最好注意以下七个要点。看看开始跑步注意事项,你就会知道怎样跑步对于刚开始跑步的人来说是最轻松的。
刚开始跑步注意呼吸
平常跑步时两步一呼,两步一吸;跑步需要加速时,要进行深呼吸,将呼吸时间拉长,同时将步伐频率调快,调整为三步一吸,三步一呼,刚开始跑步的朋友通过改变频率,可以把跑步速度提上去。
值得一提的是,冬天跑步空气冷,可以让嘴微张,舌尖顶住上腭,让冷空气从舌尖两旁绕路吸入口腔,从而对冷空气有个加温的过程,避免直接吸入气管,引发咳嗽、不适。呼气时,舌尖从上腭松开,让热空气顺利从口腔中吐出。
刚开始跑步注意选择合适的跑鞋
典型的慢跑鞋重量要轻、要软,但是鞋底又要经得起反覆的撞击才行,所以须选用几层不同的材料所制成。一双良好的慢跑鞋一般应合乎:
后跟牢固、鞋跟宽大稳固、鞋底的前1/3处要柔软等条件。
刚开始跑步的朋友,可以根据自己的双脚类型选择跑鞋。运动品牌亚瑟士、美津浓的官方网站都能够测试双足类型。选择跑鞋不是要选贵的,最好的永远是适合你的。
另外,跑鞋不能太小,原则上需要比平常的鞋大半码。
刚开始跑步注意用正确姿势
刚开始跑步者要注意落地时用脚掌中部着地,并让冲击力迅速分散到全脚掌。
小腿不宜跨得太远,保持高步频,小跨度(步幅)去跑步才是正确姿势。
跑步时大腿和膝盖用力前摆,而不是上抬。腿前摆时积极送髋,跑步减肥是注意髋部的转动和放松。
刚开始跑步不要求跑得远
专家建议,女生在刚开始跑步时,也可以不替自己设定时间或距离的目标,顺从自己的感受而跑,跑累了就回家休息。
可以用慢跑、快走结合。跑累了就快走一段,恢复了就继续跑。不要心急,刚开始跑步的朋友可以按照循序渐进的方法跑步,这样更有利于坚下去。跑步力:避免受伤,跑得更快更持久的训练计划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跑前训练跑步社团通常会忽视力量训练。他们更享受活动本身,而非在健身房或者在跑道上通过反复练习展现出的“完美”冲刺。然而,一旦受伤,“享受”肯定会减少,甚至连再次开始跑步的渴望也最终会变成负面情绪,甚至导致精神压抑。但是,恰当的力量训练方法——均衡且适应跑步者的训练水平、竞技状态和需求的训练方法,可以大幅度地降低受伤风险。从而提升跑步者的运动表现。本书专门为跑步者所写。无论你的水平和年龄如何,它都会一直激励你奔跑在跑道上,奔跑在公路上,奔跑在乡间的广阔天地间。本书将指导你完成跑步前的准备阶段,以避免一些常见的运动损伤,并告诉你在热身阶段如何提升和加强跑步(或者其他的)肌肉,而后几章着眼于循环训练、举重练习和增强式训练等等。它们将提升你的跑步水平,并让你远离运动损伤。就如何建立一套专门针对跑步的训练方案,如何有效地进行交叉训练,以及如何有针对性地训练关键肌肉,相关章节也给出了建议。作为一名跑步者,你可能非常清楚受伤的风险。我们当中没有多少人能在坚持跑步多年后,不遭受疼痛、损伤或其他更严重的情况。跑步容易产生各种过劳性损伤。这些损伤通常集中在腿部和背部。更确切地说,包括“跑步膝”、外胫夹、跟腱问题、腘绳肌受损以及足跟疼痛(足底筋膜炎)。虽然它们通常由本书未涉及的因素造成,例如,穿破旧或不合脚的(对于你的步法而言)跑鞋,过度增加训练量,换到普通路面上跑步或背离自己的生物力学特性,等等,但你可以在训练中采取大量措施降低受伤的风险或者避免受伤。贯彻一套跑步适用的预备训练方案预备训练(或预先准备)是运动训练界中一个相对较新的“术语”。它指的是“为训练而训练”,不是为比赛或者提高竞技成绩而进行的训练。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以打个比方:它有点像制造业中的预备工序。工程师们为设备的材料和结构精心设计了容差和测试。因此,当它们组装最终产品时,几乎不存在失败的可能。同理,预备训练可以增强身体的忍耐力,并且更好地抵御潜在伤害。虽然家庭医生变得越来越宽容,但如果你带着跑步损伤去见他们,他们多半仍会要求你休息、进行物理治疗或服用药物;如果伤痛还是不能痊愈,他们会建议你进行手术。其实,除非患的是外伤,许多伤痛都可以在预备训练时避免。这当然不是说医护人员的建议可以忽略,只是说你应该掌控自己的运动安全。对于跑步受伤而言,预防远远好过治疗。大多数跑步受伤的原因都是内在的,除非你非常倒霉,摔断了骨头或者扭伤了脚踝。这些内在因素可能是由你的体型、性别和遗传因素、跑鞋、训练环境(你是否大部分时间在公路上或公用场地跑步?)以及跑步方式(你的步法)造成的。预备训练可以帮助你解决大部分内在因素。预备训练包括自测、步法分析和一系列相关的力量练习。此外,年度训练之初是进行预备训练的理想时间。事实上,许多跑步教练会说,他们通过加强一般训练,为更加具体的项目构建力量基础。从某个角度来讲,这些教练正是在进行预备训练,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他们没有进行预备训练。预备训练应该是持续不断的。它应该延伸至整个跑步计划,以保证你一整年都处于最佳的跑步状态。例如,为了防止跟腱扭伤,跑步者应该在年度训练中定期进行小腿离心训练,以避免潜在危险。进行该项预备训练的最佳时间便是在热身期。你可以通过测试来测量,例如一次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这些测量可以在你跑步过程中进行,为预备训练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参考标准。如果腘绳肌和四头肌的力量存在巨大悬殊,那么你可以准备一项训练计划,平衡两者的力量差距。增强式训练正如通过举重测试,可以了解力量水平之间的差距,你也可以利用增强式训练(跳跃测试)达到类似的目的。你可以先后用左脚和右脚进行单足跳跃,然后测量两次的差距,设计出一整套相关的预备训练并了解何时进行。在书中,我们会对预备训练中的一个环节——举重练习进行具体的讨论,并提供具体的训练方法。设定跑步时肌肉的拉伸“标准”,例如特定肌肉的灵活度。如果特定肌肉的灵活程度有限,那么一些关键肌肉和肌腱组织就很有可能受伤,例如腘绳肌和跟腱。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个标准非常个人化,对于没有经过训练的跑步新手尤其如此。但是,确定哪些肌肉处于紧绷状态,是预备训练的关键。肌肉紧绷轻则有损你的运动表现,重则会令你受伤。从这方面来说,关键肌肉群包括腘绳肌、股四头肌、腓肠肌群和臀部肌肉。紧绷的腿部和臀部肌肉会导致“跑步膝”。例如,当腘绳肌无法进行正确的离心收缩时,膝盖就很有可能受伤。分析你的跑步技巧跑步看上去是一种非常简单的运动—不需要太多技巧。但是,更有效的跑步意味着你将成为一个更优秀的跑步者,而且受伤的可能性也会降低。近年来,步态分析和生物力学特性纠正越来越普遍。许多运动商店都提供足部扫描或类似的服务,让你了解自己的跑步方式和双脚接触地面的方式。其目的通常都是帮助你选择最适合的跑鞋。但是,从预备训练的角度来看,更应关注的是肌肉间的不平衡,而非如何提高运动表现(虽然这也很重要,也是相关分析的衍生。)举一个例子:分析一个在跑步机上运动的跑步者时,我们会研究以下几个方面:臀部的稳定性,恢复阶段的动作(脚向上移至臀部,然后向前迈,但还未到达最前端的阶段),脚步以及头、背和肩膀的位置。通过研究影像资料很可能辨别出一些问题,如盆骨倾斜、腘绳肌受损,以及臀屈肌(位于大腿和臀部前侧的肌肉)力量问题(小腿在归位阶段表现得很“迟缓”)。你和跑步教练可以设计出一套训练项目,用相关的预备训练练习来应对这些技术问题。自测自测可以用于鉴别是否有发生损伤的潜在可能性。有多种针对触发点自我诊断的测试可供教练和跑步者选择,当然此类测试不能替代真正的运动医学治疗或理疗干预。触发点测试可以在问题出现前检测到潜在的风险,让教练和跑步者能及时采取措施,并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寻求专业帮助。表1.1 给出了用于膝盖损伤的自测实例。离心训练离心收缩导致的肌肉损伤对长跑者来说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风险,尤其是当你进入跑步生涯的中期和后期时。腿部(更确切地说你的肌肉)拉伸和收缩的能力会随着跑步里程的累积而渐渐衰退。这种现象在你跑完10 英里后表现得尤为明显。通过适当的预备训练练习来增强肌肉的力量可以帮你减少肌肉因离心收缩产生的损伤和疲劳。交叉训练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预备训练示例1. 控制下坡跑时的爆发力,将肌肉酸痛的程度降至最低。例如,用70% 的力量跑完400 米?600 米后,倒走恢复。2. 离心训练。从高约70 厘米的坚固平台上向下跳。动作的重点在于“落地和控制”。臀部、膝盖和脚踝处的肌肉受到冲击时会发生离心收缩。3. 离心举重练习的重点应该放在每种练习的下降阶段。例如下蹲在过程中支撑住身体,坚持5 秒?10 秒。【书籍信息】书名:跑步力:避免受伤、跑得更快更持久的训练计划作者:(英)约翰o谢泼德著译者:陈冰译定价:52.00元出版时间:2016年6月出版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主要内容:跑步,是一种享受。然而,一旦受伤,“享受”肯定会减少,甚至连再次开始跑步的渴望也终会变成负面情绪,甚至精神压抑。恰当的力量训练方法——均衡且适应跑步者的训练水平、竞技状态和需求的训练方法,可以大幅度地降低受伤风险,也会提升跑步者的运动表现,从而提高你的跑步力。
本书作者、专业健身杂志《终极健身》主编约翰o谢泼德,通过204种不同的跑前预备练习,从背部到脚趾,从核心肌群到肌肉纤维,为跑步打造有力的肌肉群,并通过练习激发和提升身体中的跑步力。同时,针对不同水平和阶段的跑步者,提供长、中、短三个运动周期的详细规划,全彩图片详尽展示训练动作细节。它会一直激励你奔跑在跑道上,奔跑在公路上,奔跑在乡间的广阔天地间。作者介绍:约翰·谢泼德健身杂志《终极健身》的主编。他曾是国际知名的跳远运动员,现在伦敦一家健身中心担任专业教练。约翰o谢泼德对健身计划和体能训练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方法。在过去的十五年里,他专注于健身和体能训练书籍的写作,尤其擅长针对速度和力量的训练。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何可人 PN033]
责任编辑:何可人 PN033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读书官方微信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289964
播放数:129561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跑步才能减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