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依托体育课中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全民健身”的意识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大学生体育教学与全民健身的融合
[摘要]大学体育教学具有双重作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竞技竞争的思维,还能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增强学生体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由对物质的追求改为对健康的追求,全民健身意识已经深入人心。在新媒体时代,可以利用新媒体的传播功能提高大学生体育教育,让大学生将运动知识普及到生活中,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关键词]新传媒;大学生体育;全民健身
一、我国大学的体育教学现状
(一)我国传统的体育教育
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中“德智体美劳”的组成部分,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是一个古老的教育方式,早在古希腊文明中,就有重视体育锻炼的风尚。我国古代教育中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射”指的是射箭,这其实是体育的一种,因为射箭需要臂力、敏锐专注的眼力和强健的体魄,并且擅骑术,而“六艺”的提出,指的是周朝的贵族子弟,他们的“射”并不是为了上战场,只是为锻炼体魄,这种贵族子弟体育锻炼的方式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可见我国的体育教学历史久远。
(二)我国大学生体育教学的现状
尽管体育锻炼有助于健康的意识以深入人心,但我国的体育教学却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在应试教育时期,中小学教学只注重要考试的科目,对于体育美术这一类的非考试科目都不重视,尤其到了中学,体育课常常让位于语文、数学和英语,有的学校体育课名存实亡,有这门课程,但却没有认真去上,让学生自由活动。还有一个原因是学校在体育上没有进行投资,结果上体育课有的没有场地,像足球、篮球、游泳这样的大型体育活动,没有一定的场地无法进行;还有的是没有设备,像体操类的体育活动,需要有场馆,还要有海绵垫之类的设施才能进行,我国大多数学校没有这样的场馆和设施。我国的教育资源历来就存在着城乡差别,在体育教学上更是如此。城市中小学有专门的体育老师,也有能力置办体育设备,却没有场地;而农村不存在地皮紧张的问题,有地方建足球场和游泳池,却缺少资金和专业人才,因此,我国的体育教学一直存在着严重不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都是独生子女,家庭也越来越不重视孩子的体育锻炼,孩子的健康由保健品代替了锻炼。一些城市小学生不仅跑步能力退化,连行走能力都退化,因为他们上学放学都有家长开车接送,在学校的体育锻炼中参加的活动也少,结果就出现了小胖墩和豆芽菜这两种反差极大的体型,也出现一些学生在千米跑道上猝死的现象。在这种体育教育下的学生到了大学,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也不大,一些喜欢体育的学生都是在中小学就一直喜欢体育,并且有一定擅长的学生,像赛跑、篮球这样的,这些学生大多是性格外向的人群,只占大学生的小部分,大部分人都是被动参加体育活动,不是喜欢体育,而是因为是必修课的原因,没有充分认识到体育对于健身的意义。在一些大学,大学生喜欢运动装备,却不喜欢置备运动器材;喜欢看体育赛事,自己不想积极参与,这些都是对体育精神和内涵不了解的缘故。
二、大学生体育教育与全民健身意识结合的方式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身体健康越来越关注,尤其是目前社会上存在一些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因素,像环境恶化,食品安全,过劳死等,使人们发现生命有时候不堪一击,因而才深刻感受到健康的重要。生活水平提高后,人们有钱买高级营养品,但这些营养品在增强体质的同时,还存着一系列副作用,像肥胖,高血压这些“富贵病”也产生了;有了车子,减少了步行的劳累,但给环境造成了影响,人减少了活动,也增加了患病几率。特别是为了挣钱造成过劳死这样的悲剧,对家庭对个人都是得不偿失。在这样的氛围下,人们才发现人活着最大的幸福不是吃好,有好房好车,拥有健康的体魄才是幸福的源泉,而获得这种幸福唯一的手段还是体育锻炼。我国的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以来,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年纪越大的人越注重锻炼,在街上和公园里,都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在跑步、练太极,中年和青年反而相对较少。这主要是中青年工作忙的缘故。其实这样的看法是片面而错误的,身体健康应该从小就要注意,等身体出现毛病再锻炼已经迟了。因此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加强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培养大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另一方面这些大学生走上社会后,可以带动社会上的人群进行正确的体育锻炼。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首先要增强体育健身知识,这就需要在大学生体育课上,不仅要教会学生体育技能,还要进行体育理论知识教学,让学生了解人体结构,了解体育对人体血液循环、肌肉、骨骼的影响,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对体育的兴趣。很多学校上体育课,都是教学体育技能为主,没有向学生传授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精神。并且体育技能是通过反复联系形成的,学生不知道这些机械反复的动作对自己有什么实在意义,因而产生抵触情绪。这种体育教学法应该进行改革,要将体育课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了解了体育理论之后,再提倡学生学习体育精神,这样才是体育教学的目标。这就需要大学体育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心理知识和体育理论知识。其次,加强体育教学的同时,进行体育锻炼更重要,学校要提供大学生的体育活动场所,像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和乒乓球场地,让学生在学习体育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体育锻炼,这种锻炼不是体育课上才开展,应该让学生将体育当做休闲方式。要逐渐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规律,让体育锻炼和吃饭睡觉一样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才能将终生体育锻炼与全民健身意识相融合,让体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大学生的体育项目还是以球类为主,对于一些新兴的体育项目还没有更好地开展,像瑜伽、健美操这样和学生爱美天性相关的,以及攀岩、蹦极这样带有冒险性又符合学生爱好的项目很少,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兴的体育项目应该要在学生中间展开,这样才能激发大多数学生的体育兴趣。全民健身不仅仅是为了身体健康,目前一些中青年人群还有一种体育需要就是健美,像瑜伽、减肥操这样的体育项目就比较受四十岁以下的女士欢迎,在大学生中开展这些项目的学习,会影响一大批人。
三、新传媒时代大学生体育教学与全民健身的融合
随着新传媒时代的到来,大学生体育教学的途径也变得越来越广泛。新传媒包括电视、网络以及目前广泛使用的智能手机等图文并茂的传媒工具。新传媒工具在传播信息时,既有报纸杂志那样的文章,也有电视那样的视频形式。这样对于体育教学而言,既能传播理论知识,又能通过图像传播体育技能。新传媒工具在体育教学方面,能迅速传播各种体育赛事,让体育爱好者及时了解体育信息。新传媒工具也可以对大学生和社会各阶层的人群宣传体育对于健康的重要性。但需要厘清的是,大学生体育教学不是培养大学生对体育的热爱,而是要培养他们积极参与到体育竞技中去,因此在新传媒时代,要利用新传媒的便捷来促进大学生的体育参与,以及全民体育参与才是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体育教学和全民健身开展过程中,体育指导的缺乏也严重影响着体育运动的开展。尤其是全民健身运动。在新传媒时代,这个问题就能得到解决,网络的普及可以使体育指导人员共享,体育专业教师可以通过录制视频,在媒体上指导广大体育爱好者。在开展大学生体育教学时,对于体育理论,就可以用散文的方式在微信上进行传播,让社会大众和大学生一起来了解各项体育技能对人体血液循环、肌肉和骨骼的影响,这样对于全民健身具有促进作用。对于一些技巧性的体育项目,像减肥操、瑜伽之类的可以制成光盘、课件,先通过网络视频的方式向学生和社会人士进行简单示范,然后让想学习的人通过购买和下载的方式收藏,然后自己就可以根据课件内容进行自学。体育活动不仅是健身活动,也是一种人际交流活动,像乒乓球、羽毛球这样的体育活动必须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才能进行,因此开展体育活动也可以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大学生中,这样的体育活动可以在同学之间开展,但社会上的人士参加这些活动就不太方便了。新传媒工具在人际交流方面也有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国就有无数的“驴友群”,这些人都是通过网络组织而成的,因为志趣相投,所以很快能聚集在一起行动。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中,也可以利用网络来找到同好,像利用QQ群的方式,或者利用微信的方式,朋友之间相互交流共同的体育爱好,也可以将有关赛事进行分享讨论,或者定期组织体育活动,都是促进体育健身的方式。
[1]张笋,简波,齐莹.高校体育资源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对策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2]任林峰,李守江.浅析高校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作用[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2).
[3]廖军.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地位与作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4).
作者:任军 单位:扬州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上一篇论文:
下一篇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论文投稿&&&&&&&&&&&&
期刊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规则意识的培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