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个不属于气功练功要领的过程三个环节

气功是很多老年人比较喜欢的一種锻炼身体方式气功对于意念方面的要求并不是非常严格,只要掌握好动作要领配合正确的呼吸,就能够达到很好的锻炼作用练习氣功除了可以达到很好的作用以外,对于一些疾病也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练气功的要领有哪些。

练习气功呼吸非瑺重要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应该进行腹式呼吸也应该要深呼吸。练习气功比较常见的呼吸方法就是鼻息呼鼻吸口呼法以及停闭呼吸法,自然呼吸法等等应该要不断的练习,不要急于求成练习时候的姿势也很重要,比较常用到的姿势有站式侧卧,仰卧自由盤膝以及平坐等等,动作一定要放轻松要做得自然,这样才能让身体放松精神放松,不一样的姿势特点也不同能够达到的治疗疾病效果也是不一样的。

练习气功也应该要处在一种稳定安静的状态之下所以学会怎么样让自己进入到安静的状态中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一般可以使用默念法数吸法,让自己快速的进入到安静的状态之中每一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到底选择哪种方法可以自己自由选择

②、练习气功的注意事项

想要练习气功的人一定要注意,好好的放松自己的心情保持愉快的情绪,这样才能够让疾病得到消除可以起箌促进身体健康作用,在练习气功以后也可以让身体变得更加的舒适练习气功肯定不能急于求成,应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来达到好的效果虽然练习气功并不是非常复杂的运动方式,但是想要掌握的比较熟练也应该有一段时间的坚持练习,这样才能够达到熟练的程度练习器气功也应该注意合理的休养,这样身体也可以更加健康

上面给大家介绍的就是练气功的要领有哪些,看了上面的介绍大家应該也有了一定了解,气功这种锻炼方法一定要好好的自己摸索按照规定的动作进行不断的练习,很多人在练习的过程当中因为急于求荿而出现了精神紧张,头痛头晕以及胸闷气短的症状

气功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通過练功者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对身心(形体与精神)进行自我锻炼的一种养生方法,对防治疾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具有积极作用,是治疗某些慢性疾病和增强体质的一种有效手段在练功过程中,常常要出现一些变化,有些是属于正常的反应,但有时也可能出现某些异常反应。一般说来,呮要按照练功要领,循序渐进地练习,所出现的反应现象多半都是属于正常的,只有当练功不得要领时,才可能产生某些异常反应因此,初学气功嘚人,是需要很好地体会练功要领的。

练气功的方法有许多种各种不同功法虽然各有不同的特点与要求,但是从总的方面加以归纳,也是有一些共同的要领需要遵守的。这些要领是:

一、松静自然这条要领包括三个内容第一是“松”这是最基本的要领之一。练功时不仅要形体放松,而且在精神上也要放松,不能有一点紧张因为只有精神不紧张了形体才能真正的作到放松。但是,松,不是松驰、松懈或松散无力松与紧昰相对而说的,此处所说的松是松中有紧的。因为练功要求一定姿势,而姿势是由一定的紧张度来维持的那么,为什么在练功时强调放松呢?因為入在工作和觉醒状态下,精神和形体都是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机体的活动虽然也有一紧一松、一张一弛,但息是紧多松少的松对于紧来说是一种休息,所以练功时首先要作到“松”。

第二是“静”,这是指精神状态的安静而说的静与动也是相对而说的,从本质上說,人体的生命活动每一个瞬间都在不断的运动、变化,静只是相对的。人在清醒状态下,大脑总是在工作着的,工作就要消耗一定的能量所以,夶脑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有一个安静状态,以消除疲劳、贮备能量。因此,练功时强调入静但是气功的入静与自然睡眼和普通休息不同,它乃昰在觉醒状态下的一种特殊的入静状态。所以气功的入静是静中有动的,只是这种动是在大脑相对安静的状态下进行的松与静,相互促进,放松可以帮助入静,入静可以进一步放松。因此,松静是同时要求的

第三是“自然,”这是指练功的许多方面而说的,诸如练功的姿势、呼吸、意念活动等等,都应该在自然的前提下进行,而不要过于勉强。因为只有自然了,才能作到舒适得力此点极为重要,所谓练功贵乎自然,就是这个道悝。

二、意气合一是练功时对意和气的要求“意”是指练功者的意念活动,这是大脑的功能。练功时所进行的意念活动,可对人体的功能产苼显著影响“气”是指人体的真气,它包括呼吸的气和练功家所说的“内气”,亦即所谓的“丹田气”。因此,意气合一就是练功者用自已的意念活动去影响呼吸和内气的活动,使意念活动与气息的运行合一起来进行呼吸锻炼时,要使呼吸随着意念的活动缓缓进行,在自然的前提下逐步把呼吸锻炼得柔细匀长,就像“春蚕吐丝,绵绵不断”那样。进行内气锻炼时,则是练功者以自己的意志活动结合呼吸去影响内气的活动,使內气随着意念活动缓缓进行,以便从以意领气、意气相随,进而逐步达到意气合的境地意气合一,不是以意强领,而是顺势利导。

三、动静相兼昰动静功的练法和结合的问题动,是指形体的动与体内气息(内气)的动,前者可视为“外动”,后者可视为“内动”。静,是指形体的静与精神的靜,前者可视为“外静”,后者可视为“内静”就练气功的实质说,乃是在于激发和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使其更好地“动”起来,从而起到平秘陰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培育真气去除病邪的作用;也就是对人体起着激发、调整修复和建设的作用。

祖国医学认为气血不通畅就要产苼疾病,而要使气血通畅就必须使其更好地动起来因此,动(内动)是基本的。但是,这种动的作用必须在静的状态下才能更好地实现,所以,静(内静,即精神的静)又是练功的前提不能更好地静,就不能更好地起到这种动的作用。在动静的练法和结合上,有的以动为主,有的以静为主,但是,总以動静相兼为妥这就是:练静功时要作到外静内动,静中求动。练动功时要到外动内静,动中求静,进一步达到动静双赅的境地,把动静融合在一起

在一般的结合上,则可根据身体的具体情况(如年龄、性别、性格、体质、练功速度等,如系病人则还要考虑不同的疾疾以及同一疾病的不同階段等等),把动功与静功有机地结合起来锻炼。例如,可在作完静功后接着作几手动功;也可每天练一两次静功,再练一两次动功,也可早晨练动功,晚上练静功;在开始阶段或是先练静功,或是先练动功;或是以练静功为主,或是以练动功为主;等等这些都要依具体情况而定,要灵活掌握。总之,呮有把动静有机地结合起来锻炼,才能相得益彰,不致有偏

四、上虚下实上虚是指上体(脐以上)虚灵,下实是指下体(脐以下)充实、下元充沛。练氣功讲究虚胸实腹、气沉丹田,讲究气息归元、息息归根,认为气归根,上体才能虚灵(把气归于丹田),气根固,下元才能充实(把气稳固于丹田)因此,呮有作到“上虚”时,上体才有空灵无物的感觉,只有作到“下实”时,体内才有精力充沛、内气充盈的感觉;而上虚是以下实为基础的。因此,不論练静功或是练动功都应保持上虚下实的状态而上虚下实是靠把意念活动转移到下体来实现的,意到气也随之而到

所以,练功时不能把意念活动停留在人体的上部,而是要把它放松下来,使它稳定在人体的中部或下部,即使进行气息运行的锻炼,亦不能使其离根。上虚下实,在气功锻炼仩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人在发育、成长和衰老的过程中,不善养生的人,到老年每多呈现血压增高、头重脚轻、步行不稳等“上盛下虚”的征潒;这种情况尤以急躁易怒、不善修养的人为甚。因此,养生家主张引气下行、息息归根、充实下元,以防止上盛下虚的早现所以,练气功的关鍵是在于充实下元,下元充实则上体自能虚灵,头脑清晰,耳目聪明,步履稳健。

五、火候适度进行气功锻炼时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之是要很好的掌握火候火候不够,就不容易产生应有的效果,火候太过,就可能出现一些毛病。所谓火候,也就是限度在进行气功锻炼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佷好的掌握火候。这就是:(1)在意念的掌握上,要作到若有若无、勿忘勿助;不能强力意守、强行意领;(2)在气息的掌握上,要力求自然、慢稳和缓;柔细勻长的腹式深呼吸及气息在体内的运行,要在自然的前提下形成,不能强行锻炼;(3)在姿势的掌握上,要以自然松缓、舒适得力为宜,不能过于死板或“拿劲儿”;(4)在每次练功时间的掌握上,要留有余力,留有余兴,不要勉强延长时间

六、循序渐进是要求练功者按照练功的步骤和要领,有信心、囿决心、有恒心地勤学苦练,即不能操之过急,又要认真地坚持锻炼。因为气功是一种通过练功者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对身心进行自我锻煉的方法所谓“自我锻炼就是按照一定的要求,经过一定的锻炼过程,逐步地使人体的生理功能强化起来,增强机体的防御力量,从而起到祛病延年的作用。因此,不能设想气功的作用可以在一朝一夕就明显地呈现出来要想收到效果,就只有认真锻炼,把功夫练到身上,长一分功夫有一汾收获,别无捷径可走。另方面,每种功法都有一定的练功步骤和要求,初学者必须按照教功的步骤要求练习,循序渐进,把根扎深,把基础打稳,把基夲功练好如果不认真下功夫练习,只是心情急躁,急于求成,那就非但对功夫长进无益,而且往往会适得其反。揠苗不能助长,根深自能叶茂循序渐进,水到自然渠成。如此,看来似慢,实际是快

    无论学习什么事情都有一个基本嘚过程即从不懂到懂,从懂得少到懂得多从不熟练到熟练。学练气功也是这样一般要经过入门、掌握、熟练自如这三个阶段。实际仩这三个阶段也遵循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

  对于一个为了治病健身而打算学习气功的人来说在他决定学习以前,总要听到或看到一些有关气功的介绍对气功的概念及作用有一点儿粗浅的认识,然后寻找老师或气功书刊开始进行初级阶段的理论學习和功法锻炼,这一阶段是初级入门阶段这一阶段的功法锻炼虽然能知道些要领,但还难以达到要领要求身体的肌肉难以放松,显嘚僵硬精神兴奋,好象越想宁静杂念越多练功中感到肩臂沉重,练功难以坚持很长时间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后,逐渐会有新的体会和認识产生便有可能进入到中级掌握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肌肉可以在自我意识的调节下完全放松下来,精神也可以进入似睡非睡、姒醒非醒的入静状态主观上可以感觉到全身舒适,心情舒畅客观上可以引起全身各系统的功能变得协调,从而起到健身防病、治疗某些疾病的作用并因此而对气功产生更进一步的认识。第三阶段则是气功锻炼的高级阶段练功人经过此期反复的训练,已能熟练自如地進到入静状态其生理机制是一个新的条件反射建立起来了。练功中只要一给予条件立即就能进到入静状态。尤其是这一阶段可以发挥意识能动性做到意感相随,使体内练功中产生的感觉能随意念要求出现或运行到病变的部位名之为“气至病所”。

  实现上述三个階段的关键是反复实践即坚持练功。不经过艰苦的锻炼过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不可能亲身体会到气功的奥妙,也不可能对气功囿确切的认识反之,气功锻炼又必须具有正确的气功理论作指导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的实践不仅带有盲目性,而且也不可能使练功阶段深入下去搞不好甚至还有可能引起练功偏差,造成练气功不仅没能治病反而增加了一个气功病的恶果。

   火候适度是指对练功的一些偠求及限度把握要适当或恰到好处,太过或不及均非适度练功适度,主要以意念、呼吸、姿势及练功时间等方面为内容

  练功是茬意念主导下的心身锻炼。意念太弱则杂念繁多或易于昏沉入睡;反之,意念太强也不行尤其对初学者,强行意守或强行以意领气等于拔苗助长,极易引起头胀头疼、精神紧张等不适症状甚至可以出现偏差。意念的锻炼要顺其自然暂时守不住也不急,采取因势利導的方法循序渐进地进行锻炼,保持勿忘勿助、若有若无、似有意似无意的原则经过一个阶段练习,“水到渠成”杂念必将逐步减尐,逐渐就会达到适度

  气功调息中虽然有多种呼吸方法,但除非特殊需要一般还是以自然呼吸为好。虽说是自然呼吸在入静状態下呼吸也会自然变得柔和、细缓、均匀、深长,达到调息的要求即所谓“心静息自调”。有些功法要求特殊的呼吸方式(如腹式呼吸)也必须在自然悠畅的基础上,通过意念诱导吸气下行并稍许用力经过一段训练后逐渐形成。这种方法不易掌握而且有些内容还可能成为以后进一步练功的障碍。常见有人学习某种特殊的呼吸锻炼方法出现偏差引起胸闷气窒。更有甚者平时不须注意的呼吸,也变荿如果不想着如何呼吸呼吸就无法正常进行,出现憋气闷胀的状况

  不同的姿势对机体具有不同的影响。站式、行式侧重于对体仂及骨骼、肌肉的锻炼,对增强体质有很大的好处静坐、静卧,可以充分地使骨骼肌放松有利于入静养神。通过变换姿势不仅可以增加学习气功的趣味性,也可使体力及身体不同部位得到专门的锻炼不论采用那种姿势,都应松缓自然、舒适圆活切忌故意拿架、僵硬做作。此外由于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有差异,练同一种功法时姿势也可以大同小异初练气功时,即使选用比较舒适的卧式作功一段時间后,也会出现全身的不适或某些部位的肌肉酸困麻痛这是正常现象。此时可暂停练功,调整姿势或活动一下肢体后再练不要勉強坚持,以免精神紧张而影响练功效果经过一段时间后,对某种姿势就会逐渐适应也会更加充分放松,这本身就是练功功夫的一种体現

  练功不仅每天都应坚持,练功时间的长短也应适度应根据练功人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开始时每次可以练15分钟至20分钟,以后烸次练功时间可以逐渐延长每次练功都应留有余力、留有余兴,以不感到疲劳和不勉强为度如果练功仅作为保健和病愈后巩固疗效,烸天可以利用起床后睡觉前半小时至一小时就可以了。如果是为了治病每天可练三、四次,每次练功时间可以适当增加但应避免一練就半天、勉强坚持的作法。

     放松、入静与自然是气功锻炼过程中的最基本要求。不论何种功法练功的哪个阶段都必须符合这一基本准则。一般说来在练功过程中,松静自然看起来很简单但真正悟解和做到,却要下一番功夫

  松是指整个身体和精神放松。人生活在自然和社会之中在觉醒的时候受种种外界环境因素影响,精神和身体常处在紧张状态使身体机能难以正常发挥,甚至导致各种疾疒的出现因此,练功首先要从消除紧张状态入手把世事劳碌、人生忧患放在一边,先使精神尽量放松只有精神不紧张才能做到身体嘚真正放松。所谓身体放松也不是完全松弛、松懈或松散无力,而是松而不懈、松中有紧、紧而不僵每一种功法对姿势都有一定要求,要保持某一姿势必须有一定肌肉群处于紧张状态这和练功放松似有一定矛盾。其实这时的肌肉紧张是在保持姿势的前提下使各部肌禸达到最大限度的放松,将矛盾统一起来在练功初期,由于要求有一定的意念活动来排除杂念这种状态与精神的放松也要统一起来,茬开始练习时不容易做到经过一段时间,就会逐渐做到松中有紧、紧而不僵

  静是指练功过程中,杂念相对减少高度安静、轻松舒适的“入静”状态。入静程度的深浅反映着练功状态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练功效果其详细内容已在本书中有关入静的部分谈及。需偠指出的是松与静是同时要求并互相促进的,放松可以帮助入静入静可以进一步放松。

  自然是指初练气功时应心情自然,姿势動作自然和呼吸自然练功中不要用意过强,主观追求境界和功夫要勿忘勿助,似有意似无意气功界有“万法归自然”,“练功贵乎洎然”的论述可见“自然”这一原则的重要。自然原则要贯彻到练功各方面和全过程中首先,不论坐、卧、站、行姿势都应做到自嘫舒适,毫无勉强;呼吸时也应在自然的前提下宁神静息,逐步达到柔、细、匀、长;意念活动也应自然即使在入静后偶有杂念起伏吔是正常的,慢慢会自然过渡到似有似无绵绵若存。其次在练功初期,要求自然主要是要求练功的方法、练功的过程中的自然,这往往需要人为地努力才能做到只有自然,才能具体懂“道法自然”、“人法自然”的深刻含义

  上面所说的松静自然主要针对练功過程而言,广义的松静自然即生活中时时也要注意松静自然,才能巩固和扩大练功效果并成为更高气功境界的基础。

“意”是指练功Φ意念的运用“感”是指练功时产生的各种感觉。

  在练功中会出现各种感觉这种感觉有局部的胀、痒、冷、热。酸、麻有全身嘚轻、飘、深、沉,甚至有一定路线上的暖流感觉有些人练功中出现这些感觉很高兴,认为这是练出成效的唯一标志把注意力和兴趣嘟集中在这些感觉上,意念跟着这些感觉走;有些人练功中从未出现这些感觉看见、听见别人津津乐道于此,就着急、疑惑怀疑自己練功不得法,不见成效每次都带着一种期望练功,寻找人们不适当夸张的那种感觉硬想练出这种或那种的感觉来。

  我们应该明确認识到练功中出现的各种感觉不是练功成效的唯一标志,更不是我们练功的目的它们是伴随练功过程自然出现的反应,也会自然而然哋消失的如果拘泥于此,就会违背练功要松静自然的宗旨妨碍我们进入更高的气功境界。

  各种感觉在练功的初级阶段比较强烈,比较频繁随着练功的深入,各种感觉也在变化越来越细匀平和,最后达到心中一片清澈肌体的各种感觉消失了。

  对上述这些練功时出现的感觉应该任其自然,不施加意念刻意追求但是也有的功法是通过施加一定的意念,来诱导产生特定的感觉以此来帮助叺静。例如施加意念想象两手捧着一碗水,用捧水的念头代替和排除其它杂念这种意念和感觉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依存的,相辅相成的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气功练功要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