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格斗狂人徐晓东简介VS太极大师雷雷的约战结果

当前位置: >
> 格斗狂人约战太极拳大师的前因后果>>正文
来源:万能的小二 
点击:4392次 
格斗狂人约战太极拳大师的前因后果
[提要] 这两天在微博上边,太极拳又被刷圈了,说的是一个太极拳大师与一个MMA教练徐晓东比武,不到10秒,这位太极拳大师就被KO了。
具体是怎么回事呢?
这个太极拳大师自称雷公太极,今年41岁,百度百科也是今天才给加上的介绍,本名魏雷,曾经在什刹…
这两天在微博上边,太极拳又被刷圈了,说的是一个太极拳大师与一个MMA教练徐晓东比武,不到10秒,这位太极拳大师就被KO了。具体是怎么回事呢?这个太极拳大师自称雷公太极,今年41岁,百度百科也是今天才给加上的介绍,本名魏雷,曾经在什刹海体校练过散打,学过杨氏太极,然后自己创了一个门派,叫做雷公太极,魏雷曾经也被央视采访称为太极真功夫。徐晓东,37岁,之前也是学习过散打,后来创建了一个MMA组织,被圈内人称为格斗狂人。MMA叫做综合格斗,和人们所说的自由搏击差不多,是最接近于实战的一种格斗,各种招式都可以使用。他们俩人为啥就干上了呢?徐晓东可能是为了博名气或者其他原因,人称“搏击界方舟子”,经常会在微博上发表一些传统武术打假的言论,并且在微博中直击太极拳是骗人的,而且声称自己也被骗过。雷公在微博上边也是比较活跃,而经过网友的一些挑拨,这次徐晓东打假也是找着了对象,在他自己的一档节目中,直接约战雷公。而后也是直接定于4月27日在成都开打,约战当天各种的直播平台、媒体都过去了,这场比赛也被称为建国以来第一次太极和自由搏击之间的竞技。而结果你们可能也知道了,差不多一招,雷公就被打倒了。本来就有人觉得太极不靠谱,这下可好,不看好的人全部出来了。太极是否可以实战,这个暂不予置评,但首先雷公接受挑战,在我看来,我还是比较敬佩的(也可能是迫于压力),但从这俩人的体格和身体素质来看,这俩人完全就不是一个等级的,而且差的还不是一点。在绝对的力量面前,所有的套路都是虚的,连拳击还要分个体重级的,你让徐晓东和巅峰泰森来一场,应该也是分分钟被血虐。说实话,传统武术当中确实有很多骗人的,但太极到底怎么样,还有待更多实战的验证。徐晓东光速K.O太极大师,是江湖易碎,还是套路太多?
我的图书馆
徐晓东光速K.O太极大师,是江湖易碎,还是套路太多?
徐晓东光速K.O太极大师,是江湖易碎,还是套路太多?
最近,江湖上冒出一个“格斗狂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野蛮,粗暴,横冲直撞。
把原本死水一般的武林,搅得是天翻地覆。
就像井然有序的广场舞大妈队列中,突然出现了一个大秀“托马斯全旋”的街舞青年。
事情的开端,是徐晓东在微博上隔空约战太极大师雷雷--有种放学别走。
我苦练了多年的广播体操,还真不介意陪你玩玩。
4月27日晚,徐晓东K.O了雷雷。
耗时20秒。
雷雷这位曾经在央视上表演过“鸟不飞”绝技的太极大师,被徐晓东打得满脸是血。
然后,蹬着自行车回家去了。
留给众人一个宠辱不惊的背影……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徐晓东一战成名。
从一个自封的“综合格斗第一人”,变成了--
爆红网络的大咖。
敢于揭露内幕,专注于打假的业界清流。
以一己之力对抗各大门派的孤胆斗士。
但徐晓东并没有点到为止的意思。
他的目标不仅是雷雷和太极。
还有中国的传统武学,以及整个武林。
在徐晓东毫不迂回的撞击下--
长久以来笼罩在神秘之中的武林,似乎变成了一座久经风化的沙堡。
看着堂皇,大气,巧夺天工。
然而一碰就倒。
坍塌成一堆细碎、尴尬的流沙。
徐晓东一套势大力沉的组合拳--
不仅打得雷雷满脸是血,颜面尽失。
更敲碎了很多人心中的无比珍视的“江湖梦”。
“武侠故事都是骗人的。妈妈,我的梦又碎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么问题来了--
快意恩仇的江湖和鲜衣怒马的大侠真的存在过么?
历史上出现过武学高手么?
我们先来说说江湖和武林。
提起江湖,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是古龙先生的--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其实,江湖这个词出现得很早。
比如《庄子》的大师篇: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打肿脸充胖子的相互伤害,还不如彼此放手,各自单飞……从此,你走你的独木桥,我开我的兰博基尼。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里的江湖,字面意思是江河湖海。
也可以引申为更为宽广的空间,或者更适合浪的环境。
后来,为国家和人民操碎了心的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展现了过硬的思想品德。
这里面的江湖,已经跟武侠小说中那个刀光剑影的江湖很接近了--指的是山高皇帝远的逍遥之地。
再后来,江湖开始应用于演义和武侠小说,比如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
江湖成为了大侠、悍匪、镖客、风尘女子聚散离合的场所。
成为了快意恩仇、侠骨柔情等故事的载体。
成为了很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梦。
其实,江湖与生活的距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遥远--“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而武林,以前只是个本本分分的地名,也就是杭州。
后来,渐渐用在了武侠小说中。
使用“武林”一词比较早的,要数民国时期的武侠小说《十二只钱镖》--“尤属武林一绝。”
江湖和武林,其实是存在的。
只是没有武侠小说中那么光怪陆离--
没有藏着武功秘籍的山洞,也没有六脉神剑这种违背科学的牛逼绝技。
更没有决战紫禁城之类的约架事件。
因为在古代,很多朝代的禁令都十分严格--
比如兵器管制。
没什么社会地位的老百姓,是不能收藏和携带武器的。
还有禁止集会。
比如在汉朝,没有充足的理由是不能搞聚会的。
什么机场快闪、泳衣派对、伴随着乡村重金属的广场舞,以及喝酒撸串……这些都是违反治安条例的行为,是要被惩罚的。
还有一些变态的规章制度,甚至不允许老百姓四处闲逛(禁足)。
也就是说--
古代的社会,并不利于江湖和武林的稳定发展。
江湖虽然存在,但却被牢牢限制在法律和君权的围城之内。
一三五帮派火拼,二四六聚众斗殴,时不时还来个武林大会。
不存在的。
拎着凶器四处砍人,以快意恩仇的方式解决个人情感问题。
不存在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武侠小说之所以把江湖描述得生机勃勃,热火朝天。
野蛮而可爱。
与其说是艺术加工,倒不如说是一种情怀。
一种对规则和桎梏的反对。
一种对天性解放的追求。
所以,武侠小说作者以贫瘠刻板的现实为基础--
构造了一个包容、自由、逍遥,充斥着合理暴力的世界。
让那些虚构的小说人物,去体验自己向往却不可求的生活。
侠客们远离庙堂,在江湖上飘来荡去--
本来就是要放浪形骸,逍遥自在的。
本来就是要以武犯禁,匡扶正义的。
以一种更热血、更直接的方式,让事情朝着大快人心的方向发展。
图片来源于网络
虽然真正的江湖让人有些失望,但它确实是存在的。
那么江湖之中,是否真的存在着武侠高手呢?
存在,而且很多。
古代尚武之风盛行。
力能扛鼎的身体素质和优异的体育成绩,往往会成为一个人走上人生巅峰的原因。
早在周朝,古人便展现出了对武学的重视。
周朝的贵族小学,通常会设置六门基础课程--
礼、乐、射、御、书、数。
四门文化课,两门体育课(射和御)。
当时的体育课,可不是组织学生练习广播体操的鸡肋课程。
而是真刀真枪的实战培训。
射,就是弓箭的射击训练。
御,就是学习花式骑马。教育学生成为一个驾照傍身的专业老司机。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古代这种全民健身的大环境下--
古人打架斗殴的能力普遍要强于现代人。
使用凶器的娴熟程度,也要远远高于现代人。
所以,古代涌现出了一大批的武学高手。
比如聂政--
为了帮自己的哥们儿严仲子找回场子。
聂政孤身前往韩国,准备刺杀韩国的总理侠累。
对于这场刺杀,聂政并没有设计什么复杂的情节,也没有采取迂回的手段。
直入,上阶刺杀侠累。
就这么不讲道理地冲了进去。
不仅粗暴地干掉了侠累,还顺手弄死了数十个全副武装的保镖。
武力值不可谓不高。
最后,拉了一个警卫连垫背的聂政选择了自杀。
还好整以暇地毁了容。
而与聂政齐名的专诸、要离等人,也都是以一当十的高手。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比如春秋时期的养由基--
一个擅长远距离狙击的神射手。
“百步穿杨”、“百发百中”等褒义词,都源出于养由基。
养由基射出的箭,不仅准,而且狠--
常蹲甲而射之,贯七札,人称神。
可以射穿七层做工优良的铠甲,威力堪比现代的穿甲弹。
比如鲁国的猛士卞庄子--
卞庄子是当时出了名儿的剑术高手。
后来应征入伍,上了战场。
三战三获敌人甲首。
最后,卞庄子用一种非常壮烈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一个人拎起片刀,向敌军发起了自杀性冲锋。
砍死七十多人后,被敌人围殴致死。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比如西汉时期的郭解--
武功牛逼,仗义行侠。
手下马仔多,朋友遍天下。
俨然一副武林盟主的样子。
后来被比他还霸道的总裁汉武帝干掉了。
再比如文俶,也就是《三国演义》中的文鸯。
《资治通鉴》中记载了他的光辉事迹--
单枪匹马向八千敌兵发起了不要命的反冲锋。
不仅没死,还干掉了数百人。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人都是战斗力爆表的武学高手--比如“三害”之中最大的BOSS周处。
闻鸡起舞的祖逖。
瞪一瞪眼睛就吓跑了荆轲的盖聂。
还有桓石虔--
因为威名太盛,一句“桓石虔来”,竟然可以把别人的病吓好……后来还光荣地成为了驱鬼灵符……
还有项羽、龙且、张须陀、李靖、裴旻、李存孝、呼延赞、赵匡胤、张通(张三丰)……根本数不过来。
而且,古代的很多文人也有着过人的武学修为。
比如孔子。
孔子曾非常谦虚地表示--
六艺之中,自己成绩最好的是射和御。
《吕氏春秋》也着重吹捧过这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老司机--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而不以力闻。
还有曾拜师于“剑圣”裴旻的李白。
以及王阳明、辛弃疾……
图片来源于网络
江湖是存在的,武功高手也绝非虚构。
我们实在没必要因为雷雷被徐晓东打得惨不忍睹,就质疑传统武学的含金量,以及江湖的真实性。
毕竟,雷雷代表不了太极,也代表不了整个武林,更代表不了传统武学。
作为一个置身事外的看客,懵逼哥觉得--
徐晓东的行为表演痕迹过重。
是狂放不羁的假豪迈,而非寄情江湖的真洒脱。
三句话不离“一个人的武林”,时刻摆出一副“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模样。
看着别扭。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说句比较主观的话--
武学还是要讲究去繁就简,返璞归真的。
就像一条适合清蒸的鱼。
原汁原味就好。
徐晓东非要添油加醋,煎炒烹炸。
热闹是热闹了,只是味道变了。
(来源:懵逼的历史。责任编辑:卢淼)
馆藏&56815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标签:&&&&
&标签:&&&&
&标签:&&&&
&标签:&&&&
&标签:&&&&
&标签:&&&&
&标签:&&&&
&标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雷雷与徐晓东格斗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