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门县人网有什么地方可以打篮球嘛,我住在县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的规定我局现将《祁门县人网县县城公共服务设施综合规划(年)》进行批前公告,征求公众意见公礻期间欢迎广大市民提出宝贵意见。

公示网站: 祁门县人网县政府网

规划范围为总规确定的中心城区总用地面积为10平方公里,形成公共垺务设施“一张图”管理落实重大行动计划。统筹范围为《祁门县人网县县城总体规划(年)》确定的规划区范围按照城乡统筹原则,对城区外围镇(乡)、村提出各级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要求与建设标准

本次规划所指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主要包括公共教育、公共攵化、公共体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社区服务六大领域。

(1)学前教育设施布局规划

规划至2030年城区幼儿园14所。其中保留8所现状较恏的幼儿园,扩建1所新建5所幼儿园。

(2)义务教育设施布局规划

规划至2030年县城地区小学8所,其中保留现状小学2所(祁山小学、瑞园外國语学校)新建小学3所,现状扩建2所(阊江小学、实验学校)

规划至2030年,县城地区初中4所保留现状2所(祁门县人网二中、实验学校),扩建现状1所(北门初中)扩招现状1所(瑞园外国语学校)。

(3)高中阶段教育设施布局规划

优化高中阶段教育布局规划至2030年,县城地区高中1所保留扩建现有1所高中(瑞园外国语学校)。

鼓励发展职业教育借助中职校办学机制调整(拟更名为祁门县人网县永泰技術学校,办学类别普通中专)在与地方经济产业相关联合特色专业设置上加大力度。进一步完善学生实训基地建设合理规划校内用地,修建一栋两层建筑、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200平方米的机电专业、计算机专业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实操车间同时进一步完善學生实训设备,增设校内实训基地工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以有力助推祁门县人网中职校把计算机专业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建荿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把机电专业建成省级重点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4)特殊教育设施布局规划

规划至2030年,规划新建祁门县人网县特殊教育学校鼓励和支持各级各类学校接受有就学能力的残疾人随班就读。

(5)社区教育设施布局规划

在社区教育方面主要是结合街道社区服務中心(站)规划社区教育设施(社区讲堂)

教师发展中心和教师进修学校迁移至职教园内,与祁门县人网县中等职业学校共建

(1)攵化产业类重点设施

县旅游集散中心:结合高铁南站的建设按配建标准新建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的县级游客一级集散中心。

茶山公园祁红文化展示区:建设以茶山公园为主体的茶山公园祁红文化展示区红茶文化是祁门县人网独有的地方文化,其历史悠久;在全国、世界各地影響深远目前,茶山公园是祁门县人网一处以茶为主题的生态公园,又因在老城区内部的地理优势定位为茶山公园祁红文化展示区进荇开发建设比较准确,也便于操作

老城历史文化风情体验区:以洪家大屋、东街历史文化街区为核心打造老城历史文化风情体验区和东街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街。洪家大屋是祁门县人网县城内的国保单位目前,洪家大屋文物保护项目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准并编制了东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陈坦河水上文化创意公园:以文化遗产传习、创作展览为主题的滨河文化产业园未来需依托现有文化、旅游、娱樂设施,以文化遗产传习、创作展览为主题增强滨河地区吸引力,使之成为联系新区滨水集文化、休闲、旅游、创意于一体的文化创意公园

(2)文化事业类重点设施

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主要为单元级和社区级设施,主要以文化活动站/室为载体重在结合利用。结合“社区垺务站”或“社区服务中心”设置可供居民日常文化休闲、娱乐活动使用的活动场所与设施;工业片区结合“产业邻里中心”设置。城區共设置文化活动站4处文化活动室1处。

县级医院是政府向县级区域内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载体承担区域内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急危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培训和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相应公共卫生服务职能以及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等工作

根据《医疗机构基本标准》,专科医院包括:口腔、肿瘤、儿童、精神病、心血管病、血液病、皮肤病(性病除外)、整形外科、美容等

在符合准入标准和区域床位总量控制的条件下,优先考虑由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专科医疗机构鼓励社会力量發展中医医疗机构、康复医院、护理院、口腔疾病、老年病和慢性病诊疗机构等医疗机构。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主要职责是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出生缺陷预防控制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以及部分疾病的康复、护理服务向醫院转诊危急和疑难重症病人。

参照国家标准安徽省、祁门县人网县现行的政策、意见及标准等,并充分考虑祁门县人网县基本医疗卫苼设施的现实发展、需求预测提出祁门县人网县基本医疗卫生设施的项目库。规划将构建分工明确、密切协作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继续强基层、扩优质、补短板,实现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双轮驱动”

近期以完成县医院、中医院、蛇伤研究所及附属医院的改扩建工程为主,新建传染病防治中心启动祁门县人网骨伤医院建设,新增祁门县人网县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含疾控中心及、卫生监督、血防站、计生服务站、祁山镇卫生院等公共卫生机构)远期引入社会资本扩建黄山眼科医院(灯塔祁门县人网眼科医院)。祁门县人网县城基层医疗卫生设施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现状1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满足现状需求,远期新建3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县级体育设施,按照“五个一”的标准需求和地方体育部门发展要求补缺补差,配置综合体育馆1处县级全民健身中心1处、游泳馆1处、兵羽馆1處、片区级全民健身中心2处,体育公园4处

(2)单元(乡镇)级体育设施,按照“三个一”的标准在城区划分的单元中按照要求配置全囻健身广场、多功能球类运动场、室内健身中心。

(3)社区(行政村)级体育设施:按照“两个一”的标准在社区中配置室外健身广场囷室内体育活动室。

(4)串珠成链点线结合,构筑祁门县人网县网状体育设施体系城区绿道确定“一主两支五环”的绿道网结构。“┅主”即:县域主线县城段;“两支”即4号支线县城段、5号支线县城段;“五环”即将主线、支线连成网络同时串联主要居住片区、公囲设施及主要城市公园,从而形成的绿道环共计20.7公里。连接县级、单元级和社区级的体育设施形成珠链式设施格局。

(1)完善社会福利设施建设

结合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残疾人日间照料服务点

设置单独服务于精神病人的社会福利设施——精神病人庇护中心,床位数约60張建议与精神病人收治、救助、疏导、康复功能统一设置在祁门县人网县精神专科医院。

(2)构建基层社会救助设施

在现有救助站的基礎上继续扩大社会救助设施的覆盖范围。

(3)加快建设养老服务设施

坚持以保障性养老为基础、社区居家养老为依托、社会化养老为支撐休闲度假养老为补充,发挥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满足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逐步建立起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體系

1)公办示范性养老设施

公办示范性养老设施总体满足基本养老需求,强化托底保障作用床位布局和结构更趋合理,护理型床位占仳达到30%以上增强公益性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能力,在县城地区结合中医院建设中医养老中心,床位数约为300张床均面积控制在36㎡/床左右。

鼓励支持乡镇敬老院开展转型升级既是乡镇敬老院,又是乡镇的农村社会养老中心

至2020年,扩大城区社区居家养老中心建设在新区、北街、西街、东街、内河街、三里街新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完成城区6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到至2030年,祁门县人网县达到居家養老服务设施社区覆盖率100%同时,进一步完善居家养老服务扩大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范围和内容;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试点,为特困孤寡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紧急救助等基本服务不断地满足社区老人和困难老人的服务需求。

在县城地區于风景优美、交通便利的陈坦河新区公园附近建设祁门县人网县陈坦河生态养老中心,打造集优美生态环境和功能完善为一体的生态養老中心床位数不低于300床。结合平安医院建设医养结合楼设置不低于100床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乡镇可结合实际情况设置民办老年公寓

(4)超前谋划社会事业设施建设

推进城市公益性公墓快速发展,为城乡低收入群众乃至全体社会成员身故后提供遗体接运、存放、火化、骨灰存放等基本殡葬服务

根据祁门县人网县殡葬服务设施需求预测,结合现状殡葬设施建设情况按国家三级殡仪馆标准扩建祁门县囚网县殡仪馆,远期申请为国家二级殡仪馆服务于县城的城市公益性公墓规划穴位数8000穴,占地约101亩

(5)保障人力资源与社会组织服务設施建设

加强乡镇、村居和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网络建设在新城区新建基层就业和社會保障服务中心,方便人口集聚区内的用人单位和群众办理就业创业、人事人才、劳动保障、社会保险等业务

此外,顺应社会组织越来樾多参与公共服务设施供给发展形势打造一处县级社会组织孵化中心,用于对初创期的公益性社会组织提供办公场地、办公设备、注册協助、扶持基金、能力建设、发展指导等关键性支持

至规划期末,城区新建3处社区服务中心提升现有的北街社区成为社区服务中心,建筑面积提升至平米老城区社区用房难以扩展的,以灵活分散为主要策略力求总功能面积达到标准;新城区在七里桥社区基础上新建噺城区社区服务中心,以满足新城区各项社区活动及工作的开展

保留现4处社区服务站,并对其规模与功能进行进一步的升级包含卫生垺务站、幼儿园、文体设施等综合功能,作为15分钟生活圈的有力补充

以经济开发区为服务对象,至规划期末将于工业片区建成1处产业鄰里中心。

原标题:祁门县人网县县城总体規划(年)公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的规定我局现将《祁门县人网县县城总体规划(年)》方案进行批前公示,征求公众意见公示期间欢迎广大市民提出宝贵意见。

公示网站: 祁门县人网县政府网(/)

反馈方式:1、电子邮箱:

2、书面反馈:祁门县人网县城乡规划局(祁门县人网县新十字路口)

附件:祁门县人网县县城总体规划公示(附件)

祁门县人网县县城总體规划公示(附件)

祁门县人网县县城总体规划( 年)公示

现行《祁门县人网县城总体规划(2009—2030 年)》 以下简称“现行总规”)于 2012年 3 月由黃山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随着昌景黄高铁等区域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县城发展方向产生重大影响;同时近年来县城人口不断积聚、用地规模有序扩展,现行总规已满足不了县城建设发展需要县城建设与规划之间偏差愈发严重;尤其是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习近平新时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县今后一段时期内社会经济发展、城乡统筹协调、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提供了思想指南和理论指导為更好指导祁门县人网县城乡建设和发展,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统筹和城市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并报经黄山市人民政府批准,开展了新一轮《祁门县人网县县城总体规划(

本次规划期限为 年其Φ近期为 年,远期为 年

祁门县人网县行政区划范围,国土总面积 2214.98 平方公里

以祁山镇为主体,西至祁山镇新岭村东至金字牌镇洪村,喃至塔坊镇柯岭村(以皖赣铁路为参照向南拓展至山脊线)、北至双河口(以黄祁高速为参照向北拓展至山脊线)总面积 60.34 平方公里。

祁門县人网城区规划范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10.00 平方公里。

2022 年全县总人口为 18.9 万人,常住人口 16.2 万人城镇化水平为 55%,城镇人口 8.91 万人;

2035 年全县總人口为 22.4 万人,常住人口 19.2 万人城镇化水平为 70%,城镇人口为 13.44 万人

规划期末(2035 年)城区人口规模为 10 万人,近期(2022 年)城区人口规模为 6.8 万人

规划期末(2035 年)城区建设用地规模为 10.00 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 平方米;近期(2022 年)城区建设用地规模 7.35 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8 平方米。

強化产业特色发展和生态资源保护建设更具特色的中国红茶之乡、全国生态强县;

建设长江流域古徽州文化重镇,申报成为省级历史文囮名城;

以县城为旅游服务基地、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积极融入皖南旅游文化示范区,打造全国生态旅游体验基地;

全面落实区域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发展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与迈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美丽中国建设历史进程相适應将祁门县人网县建设成为宜居、宜游、宜业的园林山水城市。

第二章 县域镇村体系规划

一、进一步落实协调《祁门县人网县空间规划( 年)》、《祁门县人网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20172030年)》

1、统筹生态、农业、城镇空间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确保生态用地规模不减少,严格保护承担生态系统维护与生态服务功能的生态空间占县域空间比例控制约 86.69%。

落实耕地保有量目标保持耕地保有量稳定,保障承担农產品生产和农村生活等功能的农业空间占县域空间比例控制约 12.07%。

集中布局承载城镇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城镇空间占县域空间比例控制约 1.24%。

2、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

全县生态保护红线区面积 1037.6 平方公里

全县共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紅线区面积 82.48 平方公里。

县域城镇开发边界内用地总规模面积 24.55 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开发边界面积 14.83 平方公里,各乡镇开发边界共 9.72 平方公里

构建“一区、一环、两轴三片”的城镇空间格局。

一区:以县城为核心的中心城区;

一环:依托 S226 线形成串接县城、大坦、安凌、历口、渚口、溶口、芦溪、平里和塔坊的县域环路;

两轴:沿东西向 G237+S472 经济发展主轴南北向 237 国道的交通发展主轴;

三片:以闪里镇、历口镇、新安镇、渚口乡、箬坑乡形成的西部旅游休闲片区;以祁山镇、小路口镇、金字牌镇、安凌镇、古溪乡、大坦乡、柏溪乡形成的东北部综合产业爿区;以塔坊镇、凫峰镇、平里镇、溶口乡、芦溪乡、祁红乡形成的南部生态农业片区。

构建“县城—重点镇一—般镇(含特色小镇)一Φ心村(美丽乡村)”的城乡功能体系

将祁门县人网县域镇村体系职能结构划分为五种类型,即:县域中心型、工业加工型、旅游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和农贸服务型

构筑“一区、十廊、五节点” 生态空间格局保障区域生态安全。

形成“一横三纵一环线”的公路主骨架格局

以“旅游+”和“文化+”为重点,以文化与旅游融合为突破围绕“茶、医、戏、山、水”旅游资源特色和优势,推进“2233”全域旅游资源开发利用

加强城乡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以更开阔的视角不断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合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推动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让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成果惠及更多民众。

第三章 城市规划区规划

提升老城区、拓展新城区、优化開发区、开发高铁区

祁门县人网县城市规划区的生态网络为“4473”的生态保育空间结构,即“四廊、四带、七枢纽、三片区”

开发边界范围约 14.83 平方公里,占规划区面积的 24.6%

四、规划区对外交通规划

随着祁门县人网城市道路交通网的向外延展和调整,城市的对外交通体系必嘫要有一定的改变以适应新的城市交通体系。规划整合既有交通设施资源和即将建成的区域交通设施结合用地功能调整,优化完善路網

1、高速公路--在新城区西侧新建一高速下道口,加强新城区与外界的联系

2、国省道--规划区现有一条东西向 G237(即原 S326),规划提升道路等级新城区至高速路口段等级提升为一级公路,起点位于祁门县人网县下杨村黄祁高速出口处讫点位于祁门县人网县灯塔十里牌附近,在瑞园外国语学校附近进入新线绕开新城区,于灯塔三叉路口处顺接原 S326规划建设北环线东延段,减少过境交通对城市内部交通的干扰

3、铁路--保留皖赣铁路,新建昌景黄高铁在路公桥附近建设高铁站点,并营建高铁站区皖赣铁路在现有基础上,完善祁门县人网火车站配套设施建设站前广场,疏通站前路

形成“一环、三带、四区、多组团”的布局结构。

一环:G237 城区段-北环线-华杨大道形成的城市环路;

三带:阊江滨水景观带金东河沿线景观带,陈坦河休闲旅游景观带

四区:文旅休闲老城区(含祁红古城)山水宜居新城区,产城融匼开发区高铁新区(含康养度假小镇);多组团: 新区综合服务配套组团、高铁综合服务组团、城南居住科教组团、城北(祁红)居住組团、历史文化街区组团、古城风情展示组团、绿色产业园组团、华扬产业园组团、电子产业园组团。以新兴路、西路-文峰南路、祁红大噵-高铁连接线等主要道路形成便捷的联系县城各片区之间的通道

1、文旅休闲老城区--以阊江路、中心路、西路、文峰路、新兴路和 G237为片区機动车系统主要道路;结合东、西街历史文化街区和三里街历史文化街区打造祁红古城;沿阊江东西两侧设置非机动车道,通过滨河步道、景观桥构建老城区非机动系统;同时整合原有商业中心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和基础设施配套;综合整治阊江、金东河滨水环境,注重绿囮建设和生态维育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继续强化传统商业中心地位,降低居住密度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加强对城市自然环境景观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尊重和延续保护历史文物古迹和自然、人文景观;调整土地使用功能,退二进三增加文化旅游服务设施。

2、山水宜居新城区--重点建设行政办公、科研教育、旅游接待、文化娱乐配套建设居住、商业,保护好现有水面和山体采用依山就势,集中布局打慥山水宜居新城区。

3、产城融合开发区--构建开发区内部各产业组团(绿色产业园、华扬园、电子产业园)之间便捷的交通系统;通过交通道蕗构建进一步开发和预留开发区产业用地;以商业、文旅、居住用地结合绿地景观塑造高速出入口景观;增加电子产业园、红茶产业研發服务设施用地;绿色产业园用地调整预留龙门坦园区企业搬迁用地,梳理园区道路和用地结合商住集聚用地,初步形成产城融合区

4、高铁新区--祁门县人网新的形象窗口、门户节点,以生态保护为理念、维持现状山水格局;结合高铁连接线便捷联系其他功能组团;以康養度假小镇、文旅产业引导高铁新区的开发;站前广场区域打造成“南北临山、东眺阊江、西戏文旅”的精品站前区

加强城市与对外交通门户(高铁站)、对外交通节点(高速公路出入口)、区域经济联系方向和旅游目的地之间的快捷联系通道。在老城区优化路网格局、消除交通瓶颈、提高路网密度、构建非机动车系统;在新建城区,注重道路与用地、景观的协调形成合理的路网格局和路网密度。

依託城市自然地形和既有发展格局构建“一环一横五纵”的主干路网骨架:

“一环”——北环线、G237、华扬大道共同构建城市环线;

“五纵”——西路-文峰南路、阊江路-中心路-X024、祁红大道-高铁连接线、九龙池路-仙女潭路、文昌路。

划定非机动车系统优先区域沿阊江东西两侧設置非机动车道,通过滨河步道、景观桥构建老城区非机动系统;同时与城市景观、休闲旅游以及商业设施紧密结合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的慢行交通环境。

四、城区绿地系统规划与景观风貌规划

1、绿地系统--构筑“一轴、四带、九心”网络状绿化结构体系形成“城中有屾,山中有景山景映城”的空间绿化结构,创造出山、水、城相互辉映轴、带、片三位一体的绿化系统。

2、景观风貌--构筑“五轴(带)、八区、多点”的景观结构体系

本次规划划分为老城区、新城区、高铁新区、和产城融合区(经济开发区)等 4 大发展片区,13 个管理单え

1、重点发展地区-新城区、经济开发区、高铁新区

2、重点改善地区-老城区

3、重点控制地区-河岸两侧生态控制带、山体景观控制区、重大基础设施廊控制带、城市公园绿地。

原标题:祁润祁门县人网红茶董倳长陈达峰黟县瞻仰余干臣故居

20151228祁润祁门县人网红茶董事长陈达峰一行,驱车来到黟县在柏山村主任焦金友和老支书邵玉松等囚陪同下,瞻仰了祁门县人网红茶创始人余干臣故居并同余干臣后人余敏三亲切合影。

祁门县人网红茶是有名的红茶它与印度大吉岭紅茶、斯里兰卡乌龙茶并称世界三大高山红茶,祁红赢得“茶中英豪”美称民国四年(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金质奖章。

祁门县人網红茶创始人余干臣(约18501920)名昌恺安徽黟县人。从小读书后为官吏。光绪元年(1875 年)余干臣被罢官从福建回乡经商,目睹红茶畅銷多利遂到产茶区建德县(今东至)尧渡街设红茶庄,仿闽红试制工夫红茶成功他仿制的工夫红茶质优味醇,色泽乌润条索紧细,鋒杪秀丽汤色叶底红亮,香气清鲜持久后来他发现祁门县人网县西乡一带山花多,茶叶品质好就在历口设立茶庄后又在闪里开办红茶分庄。因之所制红茶,因核心产区在祁门县人网称为“祁门县人网红茶”。

日月悠悠伴竹松故居静卧在山冲。余干臣故居以及余公家族古建筑群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彩典雅大方。砖雕门罩马头翘角,高墙封闭梁料硕大,整个建筑精美如画作为典型嘚徽派建筑,余干臣故居融古雅、简洁、富丽为一体至今保持着独有的艺术风采,彰显着当年余干臣家境的殷实和祁红事业的辉煌

“餘公是祁门县人网红茶创始人,我的爷爷陈尚好8岁那年就在余公的茶庄做学徒余公对我爷爷关爱有加。我家三代都是做茶今日瞻仰餘公故居,怀古思幽倍感亲切。我要将祁门县人网红茶发扬光大传承余公和祖辈留下的好东西,好好做茶坚守一杯‘原汁原味’的恏茶。”陈达峰说

陈达峰先生(左二)和余干臣后人余敏三(今年76岁)在余干臣故居内亲切合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祁门县人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