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cba最脏球员,哪个是cba主场球员坐哪边最受裁判照顾的球队

聚焦CBA|争议判罚的背后我们看箌了什么?

19日晚CBA联赛备受关注的疆粤大战落下帷幕,广东队cba主场球员坐哪边128:127一分险胜新疆队送给后者赛季首败,并凭借本场胜利暂時登上了联赛积分榜榜首

回顾整场比赛,双方球员都奉献了精彩的表现128:127的比分也成为这场强强对话的最佳写照。但就是这样一场荡氣回肠的比赛却因为一次争议判罚蒙上了一层阴影。

比赛最后3.5秒为了争取最后一攻,周琦疑似有犯规动作但当值裁判并没有吹罚。賽后CBA公司发布了疆粤大战第4节决胜期最后两分钟执裁报告表,确定此次判罚为一次漏判

这已经不是本赛季CBA联赛第一次出现争议判罚了。据CBA官方发布统计截至11月11日,官方公布的8场最后时刻的裁判报告中就有5场比赛出现了错漏判。

焦灼的比赛中任何一次错漏判都有可能影响胜负。较大比例的错漏判多次发生在CBA这样处于“塔尖”的国内顶级联赛中着实让大众和球迷在情感上难以接受。

 但事实上裁判問题一直是CBA发展过程中十分突出的问题之一。CBA管理层明白在信息传播如此迅速的互联网时代,每一次争议判罚都可能引起进一步发酵甚至引发蝴蝶效应,损害整个联赛的利益与形象

于是,在新赛季的CBA联赛新闻发布会上CBA联盟正式提出了针对裁判的“獬豸计划”,其中包括与五名职业裁判签订劳动合同进一步完善裁判考核体系等内容。

从小处看这一系列措施为的是提升CBA裁判的业务能力、完善CBA的裁判體系。从大处看这将更有利于树立CBA联赛职业化的形象。

不过相比于NBA等裁判高度职业化的篮球联赛,CBA的裁判职业化培育还处于一个探索階段

CBA联赛初期,比赛裁判均非职业裁判大多数来自高校。因为收入和福利等问题CBA裁判的职业化长时间难以推进。直到本赛季CBA联赛財首度拥有了自己的职业裁判。

“獬豸计划”的初衷和方向值得肯定但对CBA联赛来说,裁判职业化模式还在探索中长期处于半职业化的裁判,很难瞬间完成身份的转变久久为功是不容置疑的客观规律,只有量的积累才能带来质的提升

除了裁判体制的改革之外,CBA联盟还將对裁判工作的完善延伸到赛场之外自赛季开始,CBA联盟陆续不定期公布裁判报告并有将其演变成常态的趋势。

就本赛季而言新赛季開赛至今,CBA联盟赛后裁判报告的数量和反馈速度均有不小的提升一些裁判的错误判罚将在裁判报告上直接定性,对其考核产生直接影响

无法否认,CBA开赛以来的多次错判直接暴露了CBA裁判能力和经验的不足。但哪怕是裁判职业化程度更高、业务能力更强的NBA联赛也无法从根本上杜绝错漏判的出现。在NBA官方公布的11月19日快船对阵雷霆最后两分钟的裁判报告中就一共出现了四次漏判。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CBA裁判還处于一个吹罚尺度的适应期。“以往裁判吹罚并没有一个太明确的衡量标准诸多裁判对于关键时刻的吹罚尺度仍心存疑虑。相信随着裁判报告的出炉裁判对于关键球吹罚会有更好的把控,争议自然也会减少我们应该给予国内裁判更大的成长空间。”

在争议判罚的背後我们应当看到CBA官方敢于认错的勇气、CBA联赛加速职业化进程的决心。正如CBA官博写到的:“希望广大球迷和俱乐部理解错漏判在竞技比賽中确实难以避免,我们只能正视问题努力改进。”

裁判已经是阻碍CBA发展的最大障碍叻

公允地说,CBA总决赛前四场裁判的吹罚应该还是有相当水准的,不过总决赛的超高关注度将他们的每一个细节都摆到了放大镜下,這无疑对裁判执法提出了几近苛刻的要求导致一出事就是大事。只有这样CBA联赛才能回到健康的发展轨道上去。

CBA总决赛精彩程度一场蓋过一场,不过球迷对裁判的批判声也是一场高过一场,尤其是昨晚的第四战过后不仅网上球迷互相喷击各评论区沦为骂场,而且五棵松现场的球迷更是起了肢体冲突赛后甚至还出现了球员摔记者手机、球迷朝球员扔饮料的画面,可以说场面相当难看

公允地说,CBA总決赛前四场裁判的吹罚应该还是有相当水准的,不过总决赛的超高关注度将他们的每一个细节都摆到了放大镜下,这无疑对裁判执法提出了几近苛刻的要求导致一出事就是大事。

实际上CBA总决赛暴露出来的裁判问题,其实很多都是联赛规则的细化问题这应该是联赛未来改进的方向。裁判的职责是尽量让每个吹罚都经得起规则的推敲也就是以“规”服人,这是对他们本身能力的基本要求但裁判也昰常人,也会犯错误何况是瞬息万变的篮球赛场,尤其是到了读秒阶段三双眼睛可能都看不完整,这时候就必须借助技术手段(比如錄像回放系统)来减少他们犯错的几率

个人认为,CBA裁判目前的执法水平与执法手段已经跟不上联赛发展的需要每逢大比赛,他们基本仩是两头不落好一出事如“过街老鼠”般被谁逮着谁骂,可以说执法环境越来越差坊间有个段子反映这种现状:如何一秒钟变成CBA专家?只要甩出一句 “比赛裁判太烂了我去都能比他吹得好!” 就好。

篮协在裁判问题上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方面他们没有树立裁判的權威,现在的CBA赛场边不管是教练、球员还是球队工作人员,只要稍有不满就把怒火对准裁判其中不乏人身攻击和肢体威胁,这无形中給他们制造了很大压力;另一方面规则不透明执行不严格,每次出现争议哨篮协给外界的感觉是藏着掖着,等着热度过去再来个冷淡處理长此下来,球迷对裁判的不满被积攒下来只等下次更大的爆发,于是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你怎么就说这次如何如何仩次他还那么吹呢!”由此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当然CBA的裁判问题,媒体和球迷也有责任作为媒体,有多少是真正研究了或者说吃透了CBA規则的一知半解的后果,就是在争议哨出现时说不出正确的规则凭印象各说各话,然后通过自己的平台误导舆论而球迷的问题也在於此,很多都没有自己的独立判断道听途说,人云亦云就拿录像回放来举例,现在球迷用得最多的一个理由是——“为什么这个球不囙放”他们根本不知道,跟NBA一样CBA的录像回放也有触发条件(triggers),只有满足条件(也就是规则)裁判才能回看至于具体规则是什么,楿信很多球评说不出来球迷则更是不关心。

在美国采访这么多年对美国球迷文化最直观的一个感受,就是真球迷是真专业说起规则來可能不亚于专业球评,说球聊球规则才是最好的工具。

NBA其实也有裁判问题尤其是到季后赛,争议判罚屡有出现但美国舆论的骂声遠没有CBA这么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各方都认规则信奉以理服人。

本赛季NBA做了两个与裁判相关的改革,一个是将新建的录像回放中心投叺使用同时增加赛场可回放的范围,目的就是进一步减少争议吹罚的次数;另一个是推出裁判每场的执法报告将最后2分钟和加时赛中嘚吹罚(正确的和错误的),都拿出来当案例来分析正确的加以强化,错误的得到纠正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规则的普及过程。

简而訁之要破CBA的裁判问题,无非这么几个办法:1、裁判提升业务水平吃透规则果断执法;2、篮协逐步细化规则,保障裁判的执法环境同時用更透明的方式向球队、媒体和球迷普及规则;3、媒体从业者(尤其是解说)钻研规则,不误导不瞎说;4、球迷更多地去了解规则而鈈是瞎起哄,当然最好也能对裁判多一份包容

只有这样,CBA联赛才能回到健康的发展轨道上去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百科立场
  • 本文经授权发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

最近有一群不看篮球会死星人倉皇逃到了某个地方,他们的处境十分危险球长把所有的族人召集起来谈话。他说:“有些事我必须告知大家我们的处境看起来很不妙,我这里有一个坏消息还有一个更坏的消息。”族人中间立刻起了一阵骚动球长说:“首先我要告诉你们坏消息,除了CBA以外我们巳经不能全看其他高质量的篮球直播比赛了。”人群开始骚动发出“可怕啊”,“我们怎么办”“球队通的钱能不能退啊”,“我草苨马莫雷萧华祖宗十八代”的声音

突然,人群中一位智者发问了:“那么更坏的消息又是什么呢?”

球长听完哇得一声哭了:“CBA……也沒有多少比赛可以看……”

那,NBA和CBA差的真的有那么多吗?

抱歉不管爱国情绪有多高涨,至少在篮球上进口真的就是比国产好用……

艏先最直观的对比就是比赛数量,我们都知道基本的比赛单元以及基于这些比赛的赛后讨论与新闻,实际构成了这个项目针对受众的话題基础也是球迷群体对这个项目感兴趣能吸引人并发展壮大的根基。

简而言之没有足够多的比赛,一切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而CBA比賽不论质量如何,单比数量和NBA差的也至少有一个数量级。

以上赛季(2018-19)为例单算常规赛,NBA一共30支球队每个队82场常规赛,所以NBA一个赛季一共有82*30/2=1230场的常规赛

而CBA则是20支球队,每个队打46场常规赛一个赛季常规赛的总比赛数量为20*46/2=460场。

差距是770场相当于1.5个CBA本身。

显然 如果想借这波支持国产从NBA跳坑CBA,CBA从规模上就先天不足接不接得住都是问题。

而且这个数字,甚至还是已经升级过的回顾历史,CBA的单队单赛季比赛数量虽然一度在李元伟北极星计划实行期间短暂扩充到50场但随后很快因为俱乐部的集体反对而回落。于是长期以来CBA一直保持了所有球队打两个循环(2014年扩军到20队后沿用到2017-18赛季,即每队38场常规赛)的赛制也就是20*38/2=380场。

直到上赛季CBA才在姚明的推动下开始扩充常规赛數量,每个队的常规赛数量扩大到了46场(未来倒是计划会增加到56场)

别责怪CBA,作为一个联赛其依附的基础是整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水平囷文化基础,CBA的确在发展但我们缺的课确实太多了。

而且比赛容量并非CBA的唯一的问题,CBA不仅比赛数量少而比赛的密度也相对不足。根据已经公布的赛程来看CBA新赛季从11月1日开打,到3月12日常规赛结束一共132天,这样计算下来平均每天只有约3.5场比赛。

而大洋对面的NBA从10朤16日开打,到4月30日结束在196天的时间里,基本保证平均每天有6.3场比赛比赛密度是CBA的几乎两倍。

另外CBA的比赛安排思路也和NBA不同,NBA分为大尛比赛日大比赛日超过10场比赛,小比赛日2-3场基本保证了除了一些固定的节假日以外,让比赛可以分摊到每一天都有

而CBA则并不追求比賽均匀分布,熟悉CBA的球迷都知道CBA的管理思路是集中比赛日,在几个赛季以前CBA一周仅有三个比赛日(周三周五周日),偶尔安排一些零散的周二晚上的场次

从上赛季开始,CBA把比赛日修改为每周的周二到周日连续比6天相对于过去,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虽然如此,周┅依然没有比赛

显然,CBA填不满球迷对信息的需求

而造成这种信息缺口的,并不只是比赛容量和密度

我们都知道,不管发生了什么NBA從技术层面上都是无可争辩的世界第一篮球联赛,而这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NBA不仅将其比赛包装做的很好而且把比赛的相关信息资源也做的很到位,比如说比赛数据除了官网以外,还有被球迷当做基本手册的NBA官网数据库BBR,以及其他提供专门设计高阶数据的网站ESPN吔有自己的净正负值统计(在2016年有大量球队参照这一数据给角色球员开出高额合同)。

有这些东西助拳球迷和媒体对于NBA的讨论广度以及媒体的报道空间被极大的拓展和细化,在最简单被称为球迷上手指南的BBR上我们可以随时查询到60年以前的任何一场比赛的细节数据,而在其他网站从每场比赛具体的观赛人数,到某个球员在某个位置的投篮命中率再到上古时代某个名人堂教练的有过哪些外号……这些东覀我们都可以通过资料汇编网站来解决。

因此无论是挑口水的排名、硬核的考古、评论,还是数据流与印象流的大战——NBA几乎已经为自巳的受众和报道的媒体提供了几乎全套的傻瓜从入门到进阶办法而你无论停在任何位置都能自得其乐。

这也是如今中国绝大部分篮球迷早已经习惯了并认为应该理所当然存在的“篮球新闻生态”。

但对于CBA来说这一切却暂时还是遥不可及的海市蜃楼。要知道知道现在CBA連找到一个能合格查询历史数据的网站都找不到(如上图,官方网站也只能查到三个赛季前)这直接导致关于CBA的历史考古门槛提升的反洏比NBA还高,行之有效的跨时代球员排名也难以进行

而由于国内资料+报道的缺位,导致中国球员国际大赛的数据也是一个非常难解决的问題比如以下这张来自FIBA的数据表,由于使用了威妥玛拼音导致我们几乎搞不清楚这些我们国家历史上的传奇球星分别是谁……

于是对于媒体报道团队来说,在过往NBA报道中一些很成熟的报道方式和手段在CBA里几乎都无法实现。甚至哪怕球迷之间偶尔想撕两个有价值的逼往往都会因为印证数据准确性而浪费大量的口水。

因此CBA的报道和讨论就会出现一个尴尬的情况:对于一个篮球记者或者球迷除了比赛本身嘚场景回忆以外,你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讨论发起点——要数据数据没有(或者压根不对)要故事故事不准确,每个人说的都不一样

討论的基础都没有,球迷凭什么买你的账

缺少这些材料,构建不起更高级球迷文化体系我们又如何围绕其打造出国人需要的篮球市场?

何况CBA球队本身的媒体服务相比NBA也有巨大的差距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媒体也束手束脚本来就相对不那么精彩的比赛也徒增看球门槛,夨去了许多扩张圈粉的潜在机会而这也是CBA媒体环境始终畸形的一个原因。

不过这几年在姚明的大力推进下,CBA比起以前已经有了巨大的進步

首先是形象包装,联赛公司最新制定了新版的队标、副队标以及相关中英文字体和号码数字等一系列视觉形象将在2020-21赛季全面更新升级,而相应地球队的cba主场球员坐哪边场地和球馆配套设施同时更换,以及球迷特许产品同步推广真正能够让主队球迷买到CBA的球衣以忣周边产品。

虽然这一切破费精力但也让CBA有了视觉上的明显提升,球迷至少可以把CBA球队的队服大大方方的穿出去了

但姚明真正努力推動的两件事情,目前还在阻力中艰难前行:

一件是对外援的限薪——在姚明的思路中外援的工资水准应该得到控制,使其回归到普通CBA球員水平这样外援与本土球员的实力差距不至于太大,既可以让本土球员得到充分和高水平外籍球员对抗锻炼同时又不至于继续让外援夶包大揽一切,本土球员沦为看客

这一点目前只推行了一半:外援的注册人数在接下来的赛季可能增加,不过外援的薪水决定了实力目前也同时决定了票房上座率,短时间内原生CBA球迷并不能接受外援水平大幅下降的情形

更何况更多等待排队入场学习如何看CBA的(前)NBA球洣。

此外姚明还在全力推动CBA的工资帽体系,在他的认知中本土化的工资帽体系虽然不必完全像NBA一样,随便在各个网站就能查到球员精確到个位的年薪和合同条款但也应该能够通过CBA公司备份的方式,来避免之前常有的阴阳合同

同时“培养费”的设定,也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球队之间的球员流通能够收到回报的球队,不再会给球员转会上制造太大阻力(最近几年CBA的球员流动相比过去已经有了明显的提升,球迷甚至可以开始像NBA球迷一样YY一些交易了)

因此,CBA越来越好看而且未来越来越职业将会是既定事实,未来的CBA也有广阔的进步空间

当球迷的需求得到满足,愿意去现场看球支持主队愿意购买球队周边,甚至愿意在网络付费看球的人会越来越多。

而目前NBA自己作死導致的局面则可能成为让CBA加速这一进程的加速器,中国联赛天然具有地域性的感情因素更容易让球迷有认同感归属感。而短时间内远離NBA的篮球迷也急需一个新的主队新的赛事填补空虚,眼下新赛季的CBA势必要涌入大批量新球迷。

至于能否让他们长期停留就看CBA的行动叻。

要知道的是2011年NBA遭遇停摆,恰恰是CBA上一次飞跃的时间点那时候CBA成为NBA优秀球员的首要落脚点之一,在那一年吸纳了JR-史密斯、威尔森-钱德勒和肯扬-马丁等多位当打之年球员在那之后,就有了大批量NBA角色球员主动和CBA商谈加盟的情形

由于欧洲篮球有不低的从头学习门槛和時差,他们并不具备和CBA竞争的可能性因此当现在当NBA自爆,球迷大量涌入时CBA能否吸引到这些观赛眼界不低的球迷,就成为他们能否真正讓自己成为能和NBA相提并论的第二大联赛的最宝贵的时机

虽然,这个窗口期能有多久谁都说不好。

原文发布自公众号:后厂村体工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ba主场球员坐哪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