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球说怎么练都练不出来玻璃瓶乳液倒不出来如说自己懒惰

自我反省 - 简书
一直以来我就是一个知识的盗贼,钻进一座巨大的宫殿,在里面四处转悠。这个宫殿被人为地分割开来,总的来说是文理科。然而这两者之间接触的地方却已经被悄然渗透。这块地方应该是称为哲学的一块。
在我读高中的时候去过学校的图书馆,那时候就喜欢借来一本本的书,读啊读的。但是呢,不是太系统。有些难以理解的直接放弃,例如那些文学历史哲学类的。我当时很讨厌背东西,与其说是因为觉得背东西太没劲,倒不如说是自己的懒惰吧。于是这样的习惯就养成了。直到读完大学~研究生毕业。才发现被自己给忽悠了。没有记忆的东西的模仿过程,自己的写作水平压根就难以达到一定的高度。后来考GRE和TOEFL时也就遇到瓶颈。自己之前的忽视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绊脚石,不断地妨碍着自己去接受和反馈知识。要知道良好的表达有助于自己的思考和传授技能的提。一方面可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另一方面会帮助自己厘清思路,将问题简化到很细节的程度,从而分而治之。
大学期间,缺乏自控力,与一帮同学一起玩游戏。其实我在带领其中几个。打了两年的CS。但是远没到职业程度。荒废了学业,也浪费了精力。那是最宝贵的年华。我却在游戏中沉浸。而且那种学校的环境助长了这种习惯。最关键还是自身的定力不够吧。常常把“随便”挂在嘴边的男人真的很不靠谱。我看轻那时的自己。不过没有那时的我,现在的自己也没有根基了。所以,过去了的事情就不要再惦记在心中了。一句话:么diao事二!!
尽管我考上了南大计算机系,但考研过程却是很痛苦的。那时候的学习谈不上有方法。只是不断地去重复记忆。最喜欢的是离散数学,初试前也是花了大半个月看过内容。我想这样的复习考研,也只有我才做吧。就这样,通过近两年的折腾,我踏入了南大。当然也得感谢父母和朋友的支持了。在最傻X的时候,有着一个挑剔的妹子的陪伴,我居然坚持下来了。可以讲这是我遇到的贵人。不过故事发展到最后还是只剩一个人。sigh……
PKU我在本科的时候去过好几次,那时候有高中同学在那边读书。去的活动,也相当的简单,便是打打球,包包夜之类的。有一回在PKU的教超大家一起看到了一个女生,都说不错(用现在的话就是女神)。不过一群傻X都没有敢去打招呼的。后来就渐渐去得少了。鼓楼校区第一次去,是个晚上。那时是从汉口路绕进来的,去音乐喷泉那儿坐了会儿,也没有进去北园。晚上去,南大校园其实没有那么震撼。这个静静的校园,从来不想成为喧闹的地方,夜色也正好替她遮挡光线。再后来就是考研时候在书上看到了陈家骏、郑钧老师的那本《C++》中的北大楼。我是从那儿了解到壮美的北大楼的。当时还误认为计算机系就在那儿。不过再早一些的确计算机系办公室是在北大楼。
这TM扯远了,回到知识的盗贼上。由于自己不大会写代码,骨子里有种逃避写代码的倾向。现在分析一下,其实是自己不愿意思考问题,动脑子。越不动脑子,就越笨。我喜欢直接获得结果。跳过那些琐碎的过程。对于简单的问题,那是可能的。但遇到复杂的问题,缺少通过必要的训练获得的分解能力。因此我会四处寻找不需要写代码的研究方向。后来证明基本很难。只有那小小的一块,TCS或者学数学。现在觉得写代码不是很难了。写的多了,就如同说话一样了。不就是使用人工语言嘛。但我写着写着发现这和写作文又有关系了。所以,也试着去接触一些文学作品,把童年被红白机逼出我视野的那些书,挑着看了一些。不过感觉晚了。所以现在越发地珍惜自己的时间。(看到别人浪费时间反应格外异常)
这个令人讨厌的盗贼,东跑西跑(跑仙林跑鼓楼)地听课,把想听的课听了,逻辑和离散,代数和数论。不过盗贼的特点只是占有知识,把知识汇集起来,自己看着乐呵呵的。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点点地也就飘散在忙碌的风中了。其实做事忌讳咋咋呼呼的,跑来跑去,忽悠忽悠别人。实际上把自己给忽悠了。没有安心做好一件事,真的是很悲催的。盗贼要从良,要学做商人,把自己的东西和别人进行交换,把价值发挥出来。这才是最妙的事情。商人会把简单的东西做的更简单,然后获得利益。学习到的知识只有在使用时候才能体现出价值。盗贼心态慢慢淡化,知识却也变得很稳固了。人变得专注,事情做起来也很顺手。这才是我想要的。
我在很多方面是浅尝辄止的,但不是所有都是这样。我在学习逻辑和博弈论的时候真的是用尽心力了。这当然也是人们常常会说的“坑”,不过,在我看来,只是这些东西的付出回报不是短期的罢了。逻辑和博弈论在某种程度上使得我能够在更加高的层次来看一件事。就是找到问题的本质。我想自己的关联能力很厉害,能够把握到不同领域的事物的相似性。这种能力逻辑可以给你。逻辑真正难点在于语法和语义的掌握和使用。这些知识奠定了程序设计的基础。因此,对逻辑,每个人都应该对于那些在人类历史上做出重大科学发现的逻辑学家有一颗尊敬的心。作为一个知识盗贼,可以告诉你数理逻辑包含集合论、递归论、模型论和证明论。目前还有一些不少人在这个领域默默耕耘。很多的理论计算机的奠基者在证明论方面有了很多工作。据称是唯一靠谱的能够证明P vs NP问题的方向。其他的逻辑研究方向一般是搞数学的逻辑学家在做。
不过,我未能说服自己真的沉下来做理论。我常常会和别人比较,看到N年后的自己。最近和一个朋友聊天,她的有些话启发了我,我开始认真思考这种比较是否合理。现在认为可以不管这种比较的结果。很多事情放在我身上都和别人不一样。到底哪里出问题了?我还在试错中。
我喜欢把生活当成完善自己的过程,美好的东西,优秀的东西,其中合适自己的,留着。其余的放弃。不断地做减法,也许在年老的时候,保持着极少的爱好,那样应该才是最美妙的。
最后,我一直不懂哲学,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去管了。对于宗教,我赞成人们去了解。真正地理解那些最原始的含义。信仰并不是要去盲目崇拜别人,而是在一些指引下用自己的能力去体验这个世界,去认识自己,这就已经足够。
=====为毛一直在回顾自己呢?你TM才多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倒霉熊打篮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