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记忆 纪录片火箭马上上天的火箭

中国最大火箭上天让美日坐不住了:长七携带空间反卫星飞行器
中国最大火箭上天让美日坐不住了:长七携带空间反卫星飞行器
中国最大火箭上天让美日坐不住了:长七携带空间反卫星飞行器 ( 10:58:07)
6月25日,“长征七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中心首次发射成功,这是今年值得关注的事件之一。此次中国新型运载火箭一共搭载了七种航天器,值得一提的是“遨龙一号”空间碎片主动清理飞行器和在轨加注实验装置,这两种航天器将为中国天基反卫星平台的技术奠定了基础。
“遨龙一号”空间碎片主动清理飞行器是指将在前期技术研究和地面试验的基础上,以模拟的空间碎片为目标,验证碎片清除关键技术,任务结束后进行钝化处理。为反卫星作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而如果将其安置在反卫星领域也同样可以发挥作用。“遨龙一号”清理空间碎片的技术手段可分为两类:一、对碎片可使用机械臂和捕捉爪直接进行捕捉;二、对目标碎片发射激光并烧灼熔解其表面形成喷射流效应,使其加速坠落进入大气层。简言之,
可以把“遨龙一号”的激光清理技术当作一只“激光手”,确定目标之后利用它将其推向大气层高速运转,目的是让目标坠落大气层并将其烧毁。而在这过程中,这只“激光手”并不需要消耗过多的能量。另外,“遨龙一号”采用的两种碎片清理手段都不会产生额外的碎片,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环保作用,如果将其应用在反卫星作战中,那么就不用担心在轨道中遇到碎片干扰,更具利用价值。
在轨加注实验装置其作用类似于“空中加油机”,用于在空间轨道上为卫星、空间站等航天器进行气、液补给,延长航天器的工作寿命。在轨加注实验装置与远征1A上面级不分离,试验任务结束后再入大气层烧毁。如果将在轨加注装置与“遨龙一号”结合,那么我们就不用担心燃料耗尽等问题了,而且还能够延长航天器的使用寿命。
众所周知,传统的反卫星平台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天基、陆基和空基。目前天基平台最成熟的技术为采用自杀式卫星对目标进行撞击,因此天基反卫星技术可能从太空阻拦卫星。而美国曾经提出利用航天飞机直接拦截在轨卫星,直至全部航天飞机退役都没有实现。在冷战时期,两个超级大国更是使出浑身解数,研究各种类型的反卫星武器。
苏联既是最早发展卫星技术的国家,也是最早发展反卫星技术的国家,而美国也毫不示弱。自从苏联于日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之后,到1982年为止,在短短的25年间,竟增添出现了2019颗人造“新月”,其中照相侦察卫星815颗;电子侦察卫星211颗;海洋监视卫星59颗;预警卫星53颗;反导弹报警卫星10颗;导弹卫星108颗;轨道轰炸卫星17颗;拦截卫星35颗等。
美国为了打破苏联反卫星武器的垄断领先地位,也不惜耗费巨资和众多人力来研制各种反卫星武器,主要的就是“反卫星导弹”。苏美两国频繁地研制发射卫星,对全球进行全方位和全天候的间谍侦察。
虽然中国发展航天武器起步比其它国家晚,但历经这几十年来的发展,中国军事力量日益增强,中国发展空间日益壮大,符合国家利益,太空也不光是发达国家的,中国航空航天能力够强,也能够独立发展航空航天。
中国的崛起,是“全面”的!
德国法兰克福全球超级电脑大会公布最新一期TOP500榜单,中国大陆的“神威·太湖之光”取代“天河二号”登上榜首。与使用英特尔芯片的“天河二号”相比,“神威·太湖之光”使用的是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而且速度更快,更节能。“神威”一分钟计算能力,相当于全球72亿人同时用计算器不间断算32年。不仅如此,被德国称为“兵马俑兵团”的中国还以数量和整体性占优,此次跻身500强的中国超级电脑总数167台(2001年是零台,上期是109台),首次超过了美国的165台(上期为199台)列第一。
中国的(快速)崛起,严格地说,是人类历史进入21世纪后的新现象(虽然中国的改革开放始自于1979年),但迄今为止,让全球印象最深刻的,在统计上是GDP,在生活上是中国货。前者,中国在全球的排名,1978年时为第15位,1990年第10,2010年超过日本为第二,估计再10到15年将超过美国“重返”全球第一。但其实,这样的刻板印象将很快被在不同领域中一幅又一幅崭新的中国图像所改变。
还是先从经济领域谈起吧。在GDP之外,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是全球128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贸易之外是投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是全球吸引外资流入(FDI)数一数二最多的大国,进入新世纪之后,在流入之外也很快成为资本输出的大国,单今年上半年,中国对外并购的金额已超过去年全年的总额。与此同时,人民币也正在快速地从地区化迈向国际化,并从贸易结算货币发展到投资货币到储备货币。
在经济之外,中国也正在展开一场对很多人可能还比较生疏的科学革命。就在不久之前,上世纪末,在全球科学排名榜上,中国几乎是榜上无名,而现在,根据科研投资和发表的学术论文总数来评估,中国均仅次于美国。这里还可以举一些相关的重要的例子,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这个在贵州建设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建成之后能接收到来自宇宙深处的无线电波,并有利于寻找外星的生命;
——在医疗科研方面,中国除了在干细胞研究、克隆技术、基因改造等领域在国际科学界掀起波澜外,最近中国政府批准了由猪角膜生产的生物工程角膜上市。
——在中国南部的大亚湾地下,科学家正在研究的是宇宙中最奇特的粒子:中微子。这个项目研究的出色表现,去年获颁国际知名的科学大奖“突破奖”。
——在中国最新的科考船在上海下水的同时,中国政府正计划研发新型潜水器探索海底最深处。前此,目前中国的载人潜水器“蛟龙”,下潜深度已达到相当可观的7062米。
——最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七号”在中国第四个太空发射基地文昌发射升空的同时,中国将于下半年发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中国也宣布计划在2020年前后发射火星探测器。
中国大陆“十三五规划”五大发展理念的头一个就是“创新”。2020年,中国的科技研发投入将占到GDP的2.5%,超过美国(中国此一比例,在2014年时已超过欧盟),全球第一。从这个趋势完全可以了解中国在全球许多科技领域领先的缘由。
如再深一层看,就是教育了。近年来的DISA(The
D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国际学生能力评鉴计划)的测试结束,使西方以及全世界都对中国的教育感兴趣。
在这些不胜枚举的现象之外,必须看到的还有两个现象: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
日裔美籍学者福山应该是注意到了“国家治理”这一角度了,他指出中国在这方面的优越表现。但他作出此一结论时(相关的书与文章发表于两、三年前),恐怕还来不及看到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在从严治党、治吏、治军上的作为。
至于“全球治理”,中国除了倡议“一带一路”及亚投行之外,习近平也正式向全球提出了重建国际秩序,健全全球治理的主张。
中国的崛起,看来绝不仅仅是一个GDP的概念,它几乎是全方位的,而且是深层次的,其最终结果,因而极可能是一次真正的复兴。
发表评论:
馆藏&43995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中国造的火星探测器为什么要搭乘俄罗斯的火箭上天?前几天看新闻看到中国造的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要搭乘俄罗斯的火箭上天.中国有自己的火箭,为什么还要搭乘俄罗斯的火箭呢?
美萬隔复魠
探测火星的工程是相当庞大的,中国当然要和俄罗斯合作了,但是一个国家根本就力不从心(除了美国).所以说这次只是中俄的一个合作,我们造探测器,俄罗斯造火箭,当然也是为了联手阻碍美国和欧盟的太空垄断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深太空探索中国是空白,大推力火箭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长征运载火箭只能发射到近太空,去火星太远。
不是搭乘俄罗斯的火箭,准确的说是搭乘俄罗斯的探测器,俄罗斯的探测器抵达火星轨道后将中国的控测器释放。如果全仗中国自己来作有许多问题要解决,资金技术都是很困难的事情,目前的火箭也不一定有那么大的运载能力。
中国在航天的投资,大部分都用在载人上,最近才开始进行什么无人航天(要知道,无人探测器在和载人航天比价上,是很高的,收集到的资料是载人的几倍多),缺少资金,所以在太空远航的火箭,基本上是空白的~~不得不依靠外国(远航的资金快到载人需要投入的资金,中国重视了载人,只要火箭能把人送上去,就算成功,资金就短了,毕竟,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不能一口吃个大胖子)...
扫描下载二维码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火箭的速度:一般2公里/秒-11公里/秒,运载卫星的一般为7.2公里/秒,运载导弹的稍低。
飞机的速度:一般300米/秒-1300米/秒,军...
说真的,这个我还真不知道啊,我自己的理解是有些类似提前批的东东,应该会给你免去学费之类的东西吧,你到论坛上再去问问,或者权威些的问问,比如那学校的招生办之类的地...
中国有3座航天发射中心。
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建立最早,试验最多的火箭发射基地,被誉为中国航天第一城。它位于中国西北边陲戈壁沙漠腹地。1958年开始兴建,...
1.宇宙空间是黑色的吗?
答:是。由于外太空没有空气,即使有光线通过,空中也不会有反射光或漫反射光,所以天空漆黑一片;但是可以看见漫天星斗,这些星斗中除了自...
发射时间:
  日6时30分7秒
  发射火箭:
  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9次飞...
大家还关注成功护送危急病人到抢救室,病人家属下跪感谢。
警犬趴在车窗上不肯离去,让送别的战友热泪盈眶。
  自1920年左右罗伯特?戈达德提出液态火箭发动机理论后,人类文明的半只脚就迈进了航天时代;1944年,德军的V-2火箭刷新了纪录,抵达190公里的高度;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标志着航天时代正式来临。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内,运载火箭技术有了极大发展,我们已经在轨道上完成第四代空间站的建造,探测器遍布太阳系各大天体。在1960年代,运载火箭技术就出现了爆炸式发展,土星五号和N-1火箭都可认为是“暴力机器”,尤其是土星五号起飞质量3000吨以上,号称把一艘驱逐舰送上天。
  但是,土星五号都快五十年了,怎么还没出现质的飞越呢?科幻里的什么反重力也就罢了,至少有些原理上靠谱的发射技术,这些技术现在都怎么样了呢?
  简单地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不是我军不给力,而是物理学太狡猾了呀。
  历次阿波罗任务中土星系列火箭的发射。图片来源:wiki
  大火箭的客观规律:为啥火箭没有变更大?
  在美苏航天竞赛结束后,运载火箭的对数期发展到头了,开始进入稳定期。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火箭要数德尔塔-4系列,近地轨道有效载荷在25吨左右,欧洲阿丽亚娜-5ECA和俄罗斯质子火箭都属于同一级别。在最近的数十年内,运载火箭都没有突破登月竞赛的规模,航天飞机的2000吨起飞质量足以鹤立鸡群。这是因为近地轨道业务的拓展不需要如此强大的火箭,航天飞机就能胜任总质量400吨的国际空间站建造,而和平的规模就更小了,只有130吨左右,我国即将建造的空间站规模为60吨级。综上,美苏当时的技术已经甩开全世界好几条街,如果按这个速度让他俩再发展半个世纪,估计得脱离地球联邦玩单飞了。
  再牛的事物也无法逃脱一样东西的制约,这就是客观规律。美苏全力登月的背后需要大量的资金注入,阿波罗计划下的各种天顶星技术都是钱堆出来的,美国人花了250亿(1960年代币值)美元让阿姆斯特朗的左脚踩在月球上,开着一辆敞篷月球车兜风;而苏联人花了钱也没捞个名分,N-1火箭还创下了四射四炸的尴尬纪录,连发射塔都炸没了。美国人赢得了登月竞赛,把运载火箭技术提高了近地轨道120吨的水平,此后全世界都消停了,近地轨道运载能力维持在20至25吨,够用就好,因为违背规律的发展无法长久。
  航天飞机与土星五号火箭的合影 图片来源:NASA
  核潜艇与海上移动平台:小打小闹的改进
  登月之后的半个世纪,世界主要航天国家只干了两件事情:发达国家想把火箭发射的费用压低,前提是技术要进步;落后的国家则全力追赶,美国人在1960年代就能把一艘驱逐舰送上天,过了半个世纪怎么也得意思下吧。于是有志向的国家就开始研发各自的运载火箭,而已经掌握火箭技术的国家则开始想办法降低发射费用,从商业发射中挣到钱。各种奇特的航天发射方法开始被提出,最有意思的要数潜艇平台发射。1996年,俄罗斯海军开始了一项新的业务,核潜艇部队除了战略值班外,还要参与商业卫星发射,一枚SS-N-23潜射弹道导弹被改装成运载火箭,将一颗70公斤重的卫星送入400公里高度的轨道,这样不仅能节省维护费用,还让库存的300多枚潜射洲际弹道导弹有了发挥余热的机会。当然用潜艇发射卫星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俄罗斯海军经费窘迫只能开源节流。从效费比上说,核潜艇发射卫星也有可取之处,不然这些弹道导弹到了年限也要报废处理。
  与此类似的是海基发射系统,在抛弃冷战分歧后,俄罗斯人和美国人手牵手成立了海上发射公司,把发射架搬到海上。海上发射平台是一艘巨大的自航式驳船,领到发射任务后可航行到赤道附近的国际海域,统一使用俄罗斯制造天顶-3SL三级运载火箭发射卫星。赤道附近发射卫星,在相同推力条件下可增加有效载荷的质量,对于同步轨道的通信卫星而言,使用海上移动平台发射更廉价,费用会比陆基发射便宜一些。不过天顶- 3SL运载火箭的有效载荷不大,同步轨道不到2吨,因此要发射更大的卫星就无法使用海上移动平台,但它的存在为一些小卫星发射提供了便捷通道。
  海基发射系统发射卫星。图片来源:
  航天飞机:过于昂贵的奇迹
  为了进一步降低卫星发射的费用,美国宇航局在1970年代提出了航天飞机计划,可重复使用这个词开始进入公众的视野。航天飞机在设计之初是让进入轨道的货物单价更加便宜,一架航天飞机可重复使用100次左右。美国宇航局曾在1977年出版了一本空间运输系统的手册,其中提到航天飞机商业租凭价格为一架次2000万美元,这是1975年的报价。如果考虑到航天飞机近24吨的商业载荷,几家卫星公司联合包租一架次,那么费用还是可以接受的,比如一颗长度为1米,质量接近1吨的卫星,平均单价不到300万美元。
  结果,5架航天飞机机队总共才执行了100多次任务,每次发射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准备,以奋进号为例,一次发射要花费5亿美元,与当初的设想相差太远。两次失事更是带来了沉重打击,自哥伦比亚航天飞机失事后,美国宇航局在执行一次航天飞机任务时还要准备另一架担任救援机,防止入轨后回不来的情况发生。如此种种因素,最终导致了它们黯然退役。
  但是航天飞机近30年的生涯中依然立下了汗马功劳。最著名的卫星发射任务要数1990年把哈勃空间望远镜送入轨道,还有后续的修复工作,要是没有航天飞机,哈勃的故障可能很难修复。1989年“阿特兰蒂斯”号还将伽利略探测器送入轨道,巨大的货舱让航天飞机可携带大型航天器进入轨道,为后续建设空间站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航天飞机释放伽利略探测器与哈勃空间望远镜。图片来源:NASA
  可重复使用火箭:商业航天的展望
  航天飞机、运载火箭其实都属于经典的航天发射平台,目前商业航天发射领域已经向可重复使用火箭迈进。航天飞机是可重复使用运载器,但是价格昂贵,而运载火箭为一次性产品,用完就丢,研发一种可重复使用的火箭就能达到又便宜又好用的目的。SpaceX公司就是这个行业的领跑者,其开发的猎鹰系列可重复使用火箭能让发动机自动返回,然后再次利用,目前世界上主流运载火箭发射单价普遍在5000万美元以上,如果发动机重复利用后,发射卫星的费用就接近白菜价了。更重要的是,自主降落的技术还能用于地外天体登陆,比如降落火星、月球,只要钱的问题解决后,大航天时代也就不远了。
  不过可重复使用火箭也不是天顶星的技术,只是这几家私人公司利用成熟到烂大街的航天科技,加上先进的成本控制与管理方法,将卫星发射这个行业做到了极致。比如“灰背隼-1D”发动机就是登月舱上安装的着陆动力,上个世纪60年代的技术,2195铝锂合金和搅拌摩擦焊都是拿来就用,真正管用的还是技术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的成本控制与管理能力。卫星发射技术的先进性不是小小的可重复使用火箭所能代表得了的,运载火箭这般古老技术照理说没有资格说话,真正大咖应该是空天飞机。
  SpaceX公司使用可重复使用火箭发射卫星 图片来源:SpaceX
  空天飞机:遥远的理想
  空天飞机顾名思义是一种飞机,不仅能在“空”的高度飞,还能在“天”的领域翱翔,因此空天飞机的基本要素就是能水平起降、单级入轨。在世界上任何一处机场起飞,爬高后加速直接进入近地轨道,在短时间内将卫星等航天器送入轨道,具有准备时间短、成本低的特点。更先进的空天飞行器还能在入轨后进行行星际航行,想去火星去火星,想去月球去月球,妥妥的说走就走的旅行,具体可以参考《星际穿越》中的飞行器。
  空天飞机由于飞行环境变化较大,因此其涉及到的技术更加繁杂,比如动力装置就是一大难啃的骨头。大气层内飞行需要使用吸气式发动机,轨道运行则要切换到火箭动力,要想让吸气式发动机提供25马赫的入轨速度,目前也仅是纸上谈兵。在空天飞机发展上仍然是美国人走在最前面,比如1980年代的国家空天飞机计划,最后由于概念过于先进而停止发展,但也基本掌握了空天飞行器的一些成果,比如超燃技术等。
  空天飞机可在任意一处机场起飞,加速入轨后可投放卫星等载荷。图片来源
  太空电梯:近未来科幻之梦
  空天飞机是许多科幻片基本元素,直接进入轨道能够开展各种空间作业,当然还有许多未曾推广的技术也可以用于卫星发射,比如太空电梯。在最新的科幻片《木星上行》上就有直接通往轨道的大型建筑,可从地面直接进入轨道,如果用这种方式发射卫星,那么成本就更低了。早期的太空电梯设想来自俄罗斯航天专家齐奥尔可夫斯基,后来阿瑟?克拉克在他的小说中将太空电梯进行推广,构思了一种停留在同步轨道上的航天器向下释放悬梯,人们可乘坐悬梯直接进入太空。太空电梯的研制仍然处于理论推进之中,最大的问题在于材料,日本一家公司正在攻克碳纳米技术,称将在今年2050年开建太空电梯,定点在赤道上空的静止轨道上,1公斤的卫星载荷只要200美元,比任何一种发射方式都要便宜。不过太空电梯仍然面临其他外界的因素制约,比如轨道碎片,如何避免意外撞击也是个棘手的问题。
  太空电梯提供了超低卫星入轨的费用,1公斤的卫星载荷只要200美元。图片来源:
  超电磁炮:或许并不那么科学
  还有一种设想中的发射卫星的方法是磁悬浮助推发射,利用磁悬浮轨道技术对航天器进行初段加速,然后航天器启动发动机,这样可大大降低起飞时的能量消耗,同时能够提升载荷的携带量。磁悬浮助推发射的原理与磁悬浮列车类似,都由驱动电机和轨道构成,有研究人员通过计算得出,如果航天器的质量为500吨,利用现有的磁悬浮技术可将其加速至0.7倍音速;但是这样消耗的功率却相当大,如何获得强大的脉冲磁流发电机是该工程能否实现的难点。
  电磁技术目前主要用于小型载荷的远程投放,将其用于发射卫星不太合适。图片来源:Wiki
  有了磁悬浮加速发射装置,那么建立在电磁加速原理上的电磁炮也曾被考虑由于卫星发射。目前电磁炮还仅限于发射小型炮弹。美国海军测试中的电磁炮可获得7马赫的初速度,射程数百公里,弹头重量仅为10公斤,因此要用电磁炮发射卫星不太现实。目前规格比较高的电磁炮电源能量达到200MJ,可发射20公斤的弹头,也是7马赫的出膛速度,射程为300多公里。如果要用电磁炮发射卫星需要功率更大的电源,技术上难以实现。更重要的是电磁炮发射时物体要承受极大的载荷,以10公斤的弹头为例,初速达到5至7马赫要承受数万个G,因此利用电磁炮发射卫星是不合适的。
  本文看起来似乎都是在泼冷水――但这些都是我们现实中面临的真正困境。如果某一天某一项困难得到了突破,那么我们的航天飞行技术也许就能够迎来下一次飞越;不过同样可能的是,下一次飞越将诞生于那些脑洞更大、距离现实更加遥远的推进方式之中。这些构想中的方式甚至连非常规都算不上,迹近于异想天开――但那就是另一篇文章的主题了。
  【每日一测】斗地主双方明牌,规则是可以炸,可以三带一,可以四带二,但不能三带二。农民先出牌,请问农民怎么才能赢?
  据说这副牌90%的人都输了,你看出答案了吗?如果实在看不出的话
  打开微信,关注微信号:nvrenxinji520 回复“斗地主”即可知道答案啦!!
  混社会要懂点心计,懂点潜规则,懂得如何经营人脉关系,马上关注我, !微信:dtcyd520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154033文章数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记忆 纪录片火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