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怎样练好练大雁气功危害的后六十四式

    大雁功是利用动作的上下、前后、左右、向内、向外升降开合,动静相间;吸收天地之气收贯、排泄、补虚、泻实;以达到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

“经络”贯穿于人體的脏腑、肌肉、筋骨、皮肤等二切组织形成纵横交错的罗网,就象自然界的河流渠道一样俞穴分布在经络循行的线路上,是脏腑经氣运行输注、积聚、出入之处所人体的气血、津液等营养物质,主要通过经络分布全身以发挥其濡养、温煦等作用。经络是内气运行嘚通道也是疾病转变的途径。体表感受病邪和各种刺激时可传导于内脏;内脏生理功能失调时,可传导于体表并有异常感觉和过敏反应。经络运行失常则气血受阻或不和,阴阳不调生理功能发生紊乱或衰退,人体因此而患病因此,疏通经络保持经络畅通无阻,对健身治病有很重要的作用

  练大雁气功危害前六十四式分述各节动作的作用和气感:

    本节亦可称为“预备式”,主要为下边动作作准備“全身放松入静,进入气功状态”通过百会穴贯气,前通任脉后通督脉,气往下自然下沉贯气至四肢末梢。全身舒适有温暖感。劳宫(即手心)涌泉(即脚心)发热手指、脚趾有发沉、发麻、发胀感。

    “两脚平行同肩宽”是大雁功的基本脚形这种脚形有利于足三阳經,足三阴经的气息均衡两脚受力亦均衡,使人体站立自然平稳    

    五指自然分开,虎口圆”是大雁功的基本手形五指端是手经的井穴,手经都是从指端井穴开始传注的“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侧,手指自然分开虎口圆”则气机下降,气血下行有利于手三阳、三阴经脉嘚气息传输到手指,加强手经经脉之间的传输交接使手部气血通畅。“口微闭舌轻舔上腭”是大雁功功法的基本要求之一。舌轻舔上齶能接通任督二脉 (即小周天的通道)有利于内气的上下运行。故有“搭鹊桥”之称它还可使口中津液增多,产生一种清甜稀薄的液体津液满口后,吞咽下肚即所谓”玉液还丹”。这是精气旺盛的生理现象津液可以助消化,防衰老如果用力舔舐上腭舌根则发硬,时間久了就会引起气血上引  口干舌燥,虚火上升效果相反。

    “眼平视前方”有利于神正气平。眼神是意念的反映

眼上视则气息上升。眼下视则气息下降

    “全身自然放松,头脑安静排除杂念”,这是大雁功整

套动作的基本要求之一:在这一节中还起到收心、安神、松身的作用。为下面各节动作做准备工作

    气走手三阴经,从劳宫穴进气至气户通过经脉行于中,  下丹田下行脾胃二经,热感直至腳心两手心手指发热发沉。

    本节开手三阴经打开劳宫穴,两臂由体侧缓缓向上前举时用的是半阴半阳的“立掌”,两手心相对而起随着两臂向上,带动两肋骨微微向上运动则开始调动半阴半阳的足少阳胆经经脉的气,以提升三阳中的初阳气息胆经位于胁肋部位,肋骨微微向上运动胆经脉随着调动起来,同时下丹田气息开始沿任、冲脉上升以疏通下中上三焦。足阴经气息也上升至胸腹

    当两臂扩胸左右分展,手心向上眼视上空,身体微微向后弯时用的是“阴掌”。这时任冲二脉气息上升到胸部,

    两臂分展起扩胸之作用气走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  厥阴心包经,打开劳宫穴手心气感明显。眼仰视上空廉泉穴对前方,则可打开廉泉穴

    双手向前合菢,把天气接入两劳宫穴送贯到下丹田通带脉,气机下降气归丹田,小腹发沉发热腹部有热感。

    两臂向前合抱时身体向前恢复直立姿势自然含胸、收腹,眼视前下方

    展翅合翅动作,主练丹田开合气机升降,主练手三阴经中丹田在胸部膻中穴,膻中穴是气会穴全身各经脉的气在此交会,为先天气与后天气交会处经过融合锻炼以后,留清去浊输营养布于五脏六腑及四肢。中丹田主练后天“宗气”同时,膻中穴又为心包经的募穴能宽胸理气,治咳喘此两节动作久练可疏通上,中、下三焦气通五脏六腑。

    下丹田在小腹蔀它是生气之源,男子藏精女子养胎之处所,先天元气(即肾气)藏于丹田散布全身,肾气旺则身体健壮耳聪目明。下丹田是人体生命能量的源泉亦是全身气血汇集之处。下丹田主练“元气”下丹田位于全身中部,上通百会下通会阴、涌泉,前通脐后通命门,昰任、督冲三脉经气运行的起点,也是贯通全身上下、表里、内外的枢纽

    两手合抱提气到中丹田向胸部贯气,开胆经手心向内

  然后兩手变为立掌,手心斜相对呈抱球状向前送,力的反

  弹作用使身体直立向前方伸展两臂,两手向身体两侧划弧手三阴经进气,贯于足三阴经合谷向肾俞贯气,劳宫、肾

俞和双腿内侧均有气感

    折窝一节气通手三阴经脉,气感从腋下至手心两手臂气息相通成一闭路。两臂外展划一大弧至胯后外侧此时两手劳宫吸收身体外圈之气。脚跟提起使涌泉穴打开,吸收“地气”加强足经脉气息的传输。

    氣由劳宫合谷经肘向章门穴贯气走脾脏进入胃腑。

    抖膀时两手指收拢成爪形,使手中气息集中起来以便贯气时使用,两手贯气肾俞、带脉从带脉抱转迅速甩手于肚脐前两旁外前方,甩出病浊气劳宫收气。

    抖膀的目的是排病气去浊气震动、活跃肋部肝、胆经气,隨着脚跟的迅速落地是为了震撼内气,而使病浊气迅速下行从脚排出,抖膀两次气路运行两次。

    同四、五两节这四节动作主练肝、胆经脉,有疏调肝胆和中降逆的作用,可治肋骨胀痛、呃逆、肝胆病主练劳宫、涌泉穴收气排气。

    从劳宫进气外走三焦经,内走惢包经经气户进中丹田、下丹田,然后经肾进涌泉劳宫、涌泉以及手脚的第四指均有热感。    

    两臂上举两手心向内,手指向上导引陰气上升至头,此时手心向内亦直接贯气头面部,使气机上升至顶

    气贯百会,沿任督二脉而下走足少阴肾经到涌泉。百会有压、热感涌泉有热感。

    两手十指交叉手心向下,贯气百会及通天穴使头部气血通畅盈满并可贯通下注全身各处—厂达涌泉。

    上举、合掌两節动作主练上丹田,调升阴气以补大脑,使头部气血充足可治低血压、大脑供血不足,气虚下陷等病症

    “百会”穴是全身阳经的茭会穴,主升阳气有消热散风,开窍醒神回阳固脱的作用。

    人体上为阳下为阴,腹背为阳胸腹为阴,右为阳左为阴,多练上举升阳合掌贯气,有使全身阴阳相通的作甩

    开督脉,气贯手三阴腰背有热感,翻掌使手心向上两臂向上伸举时,则调动阴气上升使督、任二脉气息上升至胸,翻掌通手三阳经脉气升从手至头,开足少阴胆经

  两手心向上亦通天阳,收天气收天阳补体阳。当兩手用力向上伸撑两臂头微上抬,可打开廉泉穴两臂上撑,可拉

撑脊椎锻炼筋骨、肌肉,对肌肉的柔软度的改善有明显的效果

    开膀胱经和肾经,气沿督脉入百会劳宫和印堂接收地气,下肢气感较强

下腰时,两臂放松身体屈腰前倾时,则气机下降沿任脉下降於丹田,当两掌下按在两脚中间时气机顺督脉及膀胱经到头,故此时头部气血充足高血压患者注意头不要低得过低,百会可朝前控淛气息下引不要过度,以减少头部的气血本节主练膀胱经脉,两腿伸直以承山、委中、殷门、承扶、秩边等穴位部感到发胀为度。下按时两手心接地气上提肘则收地气入丹田。收地阴补体阴两手下按时,足阴经下降至足足阳经上升至肩及头。当两手在左脚前侧或祐脚前侧时主练膀胱经脉、胆经及阳维、阳矫脉,下肢气感较强以脚外踩及小腿外后侧发胀为度。手提时收地气上身提起转换方向時,注意放松

膀胱经脉,为全身面积最大穴位最多的大经脉,与肾经互为表里经脉膀胱位于小腹,藏津液司气化,主汗、尿之排泄练膀胱经胀主治外感风热、风寒,发冷发热等表症及坐骨神经痛下肢肿痛,麻痹等有疏筋利节的作用。膀胱经起于眼部睛明穴此穴为治眼病的主要穴位。因此练膀胱经亦可疏风清热,活血明日阳矫脉沿下肢膀咣经上行,主左右外侧之阳气司上肢运动,能使關节灵活有力阳维脉上行于卫分,主表是“诸阳之会”,有维系、通调周身阳脉的作用与阴维脉一起使“营卫调和”,可起凋和气血的作用

    翻掌一节主练阴经脉,下腰一节主练阳经脉通过气机的升降,接收天地之气补体之阴阳,以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

    主要是氣行带脉,练:于三阳、三朋经气通胯、腰,各关节有热感向周身贯气。

下腰时的“阴掌”通过手臂外旋过渡,到“立掌”手心朝外时,气机由手阴经过渡到手阳经再同时涮腰,缠手由立掌变为“阳掌”使两手心向上。气机由手阳经脉又变换为手阴经脉但是氣机由下降转为上升。加上涮腰的力量振动激发下丹田气息,顺冲、任二脉上升至胸缠手时两手臂在腹前、胸下方旋转,两手小臂内外关相交翻手腕手心向上对胸部亦起贯气作用。“内关”是心包经之络穴“外关”是三焦经之络穴,二经脉互为表里此二穴又分别通阴维、阳维脉,都具有互相沟通解表通里的功能,能够清上、中焦热去胸胁痛等病症。对心肺病、心血管病、脑神经系统疾病有一萣的治疗作用

    回气时左手向缺盆贯气,沿缺盆、气户下行入丹田右手有捞体外之气的感觉。回气一节使全身气息形成一闭合,大交叉循环路线主练手、足阴经、五脏之气。有清月巾利咽理气化痰的作用。右手划一大弧捞体外之气贯入到左脚大趾、

二趾沿腿内侧仩行至会阴、至下丹田再上升到胸、手。形成手三阴经脉与足三阴经脉在体内的交叉大循环;阴经属脏,使五脏之气得以疏通、调理具右调理五脏功能的作用。年老病重者手捏脚趾如有困难可不捏脚趾。但左腿要伸直右手指向左脚大趾,眼神在左脚大趾上同样可達到大交叉循环的目的。

    交叉贯气背、腰、胯各关节有热感直至胆、肋。贯气至肝脾二经并开通膀胱经。主练简易“大周天”左弹足三次,运行三次姿势同回气。

当右臂向左外方撑肘手扳脚趾向内转腕时,此时手阴经脉转变为手阳经脉身体向左转时,以左脚跟為支点左脚亦微向左转。此时山刁:手腕的扳转及身体的扭转,使左腿胃经、膀胱经、胆经相继贯通使足三阳经气上升,经腿出腰背、肩与手三阳经相交接,形成手三刚与足三阳经脉在肢体外侧的大交叉循环当手臂放松,身体转回原位时;则又恢复“回气“一节嘚姿势手三阳经又转变为手阴经。又形成手三阴与足三阴经在体内的大交叉循环如此弹足三次,放松转回三次就形成三次“简易大周天”的运行。

    “弹足”可疏通周身阴、阳经脉促进血液循环。调理五

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并对筋、骨、肌肉有较好的锻炼。扭腰亦囿利于活动腰胯,练带脉

    开通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和手太阳小肠经手指间和掌心发热较明显,劳宫向外排气

    “推气”,手臂、手指下垂手心向后慢慢推动,以疏排手经之病浊气

    气经手三阳经上行至肩;经三角肌达面部耳侧,头部有热感

    “撈气”即捞体外之气,贯气右缺盆穴

    将推捞所得之气,贯入缺盆穴经气户下至胸归入丹田。

    “转身回气”即转身180度左手随转身划一夶弧,将体外之气捞贯至右脚大趾、二趾,形成大交叉循环

   右弹足与前左弹足相同,只是方向相反

   十九、推气同十五。

   二十、捞气同十六

   劳宫进气,气归带脉引发丹田气,气护带脉丹田两手在内外关或内外劳宫交缠均可以,两手心向内缠对胸腹部贯氣。随两手臂缠绕带动肩、腰、胯自然晃动,有利于健肾纳气

    左云手作用与右云手相同,气机走左半侧路线

    云手一节主要是疏通同側半边手、足三阴三阳经脉,以调节同侧气机升降平衡

   气通带脉,活督脉向上下丹田和肾俞贯气。

    涮腰开始动作与左云手相同走咗半圈带脉路线。左手个谷对肾俞右手合谷对印堂,眼看右脚跟然后迅速涮腰身体转正,右脚跟同时着地以激发丹田气机疏布全身。右弓心朝上放带脉调升冲任二脉气息上升,左手由下向上捞气贯气印堂穴上的上丹田区域

    气从劳宫出肩,向丹田贯气小手指有麻熱感。

    “落膀回气”即使上丹田气息导引下行降至下丹田或涌

泉穴。高血压者注意涮腰后立即导引下行以免不适。

涮腰落膀回气这②节主练上丹田,练气机升降练上丹田是大雁功的特点之一。大雁功中练上丹田的动作约占20%左右上丹田部位是大脑的额叶与顶叶部位,主管意识神经上丹田练“神气”,制约调节内脏器官的生理功能和身体的运动平衡上丹田贯气,可直接给大脑供给营养和能量囿利于增强和改善大脑功能,开发人的智慧使记忆力增强,头脑清晰精力旺盛。并可治疗脑贫血、低血压、头痛、大脑气血不足、气虛下陷等病症

    劳宫穴进气,经气户入丹田同时合谷向肾俞贯气。

    单展翅的动作与云手相似只是高度与肩同高,气感比云手强气机鈳到达前胸、后背、肩、颈、头部。

    向天枢穴贯气并热至足尖。气机由胸腹部上升至胸为下一节做准备。    

    向两耳和后脑颈部的穴位贯氣当手心对准玉枕穴时有热感;缠头过耳则利用右手捞气后直接贯气太阳,风池、风府哑门,贯气时头及身体须转正以使身体及脊柱正直。缠头过耳具有健脑安神清头明目,清热散风升清降浊,疏经活络的作用可治疗耳病、眼病、颈病、高血压、头痛、外感等症。

    右手下压是通过肾、胆两经引气下行,左手上托手心有热感。劳宫穴进气至气户

    右手将上节头颈部的病浊气,向下导引从手、腳排出右脚为实脚,右手下接、撑腕手心、手腕、手指有明显气感。

    左手心向上上移至胸、肩部高度,臂自然微屈手心向内含。咗脚跟微抬这时左手、左脚分别同时收天地气。同时体内气机足阴经脉上升与手阴经脉相通。因此下压的作用,是使左侧收气、升氣右侧降气、排气。同时上肢左右亦相通从左手收天气经手阴经至胸部,再从胸部贯通右手阴经到手也有吸气祛病浊气的作用,但氣机主要是左升、右降

    下压、上托这两节,主练左右气机升降左为阴,主血分右为阳,主气分;所以下压上托有调节左右阴阳平衡使气血调和的作用,眼看上托之手心

    右手劳宫进气至气户,手心有热感左手臂置于胆、膀二经外侧,手臂和体侧均有气感

    上托作鼡与下压作用相似,只是右手由下按翻转掌,手心向上托起引气上升。而左手由上托翻转掌变为手心向下按,引气下降因此,上託的作用是右侧气机上升、收气左侧气机下降、排泄。为右升左降

    左手气贯印堂,右手变爪气贯缺盆穴落足气沿任脉下行。缺盆穴昰胃经之穴缺盆支脉可入里联络肺脏,可通五脏六腑右脚跟着地使胃经经气顺任脉而下达至脚,有清肺理气、留清降浊的作用左手甴下向前上方捞气贯上丹田,使左侧气机由降转升,上升至头面部随动作达上丹田,为捞月作准备

    右手臂下捞,先向左腿三阴交贯氣然后两臂交叉,左手向右耳贯气右手向印堂贯气。

    通过转身疏通会阴穴和腰胯部,开通各足阳明胃经左手自然向下插置身体左側,劳宫穴向后指尖向下。右手劳宫向印堂贯气

    转身以运转带脉,调节左右气机升降平衡  边转身边使上丹田气息顺任脉而下,使左側气机集中流注在左腿内侧以练左足阴经之厥阴肝经,称为“阴阳转化”从上丹田到足阴经,从头到足为‘阳极化阴”右手上升贯仩丹田,为“阴极化阳”由右侧肝经顺任脉上升至上丹田,以补神气

    捞月、转身两节,左右气机互相转换主练上丹田,气通左右上肢主练肝经,气通左右下肢内侧主要以升为主。

    右手劳宫向太阳穴贯气左手劳宫向印堂贯气,开足阳明胃经

左手由下而上贯气上丼田,为“阴极化阳”阳气上升以补神气。当重心由左脚前移至右脚时则左侧肝经经气上升至会阴顺任脉而上行,右侧气机由会阴下荇至右肝经使气机集中流注至右下肢内侧。右手贯气头侧部胆经穴位及太阳穴胆附于肝,气贮藏与输出胆汁与肝经互为表里。肝经為“阴中之阳”阳衰阴生。胆为“阴中之初阳”为阳气初生,故肝胆为半阴半阳经脉大雁功中练胆经脉较多,因此气机升降较平稳不快不慢。此时右侧阳经经脉的上下、升降循环,胆经经气上升肝经经气下降。可治肝胆病及肝胆经脉病同时,贯气瞳子谬及太陽穴具有清热散风,清头明目的作用可治头痛、近视、视神经萎缩、视网膜充血等眼部疾患。此节气机以升为主

    左手劳宫向右耳贯氣,右手甩病气开左膀胱经和右侧胆经。

    当右手及腰向右转动开始捞气时下肢气机由阴转为阳,打开环跳穴气机沿胆经顺腿外侧下荇至外踝前。随着上身前屈气机集中流注至腿外侧。当望月时上身及头向左扭转看左上方肘,左侧腰肋拉伸右侧腰肋收缩,使左侧膽

    经经气上升右侧胆经经气下沉。左腿自然伸直左脚外侧实,内侧虚此时左腿外侧气机从外踝至胯沿胆经及阳趼上行。左手对上丹畾贯气右手捞气至左臂肘下向左上方甩出。则甩气贯入左肘部以加强左臂阳经经气的上升,贯气上丹田以补神气望月主练上丹田,氣通左上肢主练胆经,气通左

右下肢外侧左侧胆经经气上升,右侧胆经经气下沉集中流注至右腿外侧,以丘虚、阳陵泉、膝阳关、環跳等穴酸胀为度

    环跳穴为胆经和膀胱经的会穴。具有除乏散寒、疏筋利节的作用此穴为治下肢及腰背的常用穴。环跳穴打开则气通丅肢

    阳陵泉是胆经的合穴,又是筋会穴具有疏肝胆、清湿热、疏筋利节的作用。

    丘虚穴为胆经之原穴有清泻肝胆的作用。

    下压时兩手有麻热感,两腿经气下行开足三阳、三阴经;上提时劳宫、涌泉收气,经手沿手背外侧经臂直达后背    

    压气时两手指相对手下按,使上身气机下降集中至下肢。同时将上身之病浊气,向下从手指、手心、手腕部向外排泄两手下按排气,上提时手部放松上提至丅丹田高度。两手上提时收地气压气以练左腿为主。足三里、解溪、承山、委中及内外踝、内外膝部位酸胀为度右腿气贯足三阴经,內踝、内膝部酸胀为度

    转身压气与压气作用相同,但右腿以气贯足三阳经为主左腿气贯足阴经。两手向下按压时气贯下肢、手排病濁气,两手上提时收地气如此下压上提三次,气机则从足三阴、阳经脉至下丹田之间往返三次可治肠胃、腰背、膝踝关节疾病,并可鍛炼下肢关节、肌肉增强腿力。

    通过手掌高频振颤疏通全身经络,开通手足十二正经泳动时开手三阴经,两手平肩时开手三阳经;兩臂上举既开足三阳经也开足三阴经。

    泳动时要手腕放松两手臂上下颤抖,振幅小振动快。手腕放松可解除疲劳大雁功前六十四式中泳动的动作较多,这是大雁功的特点之一手臂颤动可带动全身上下一起颤动。有利于加快疏经活络、疏经利节、清热散风的作用

  从本节开始连续几节,手臂边振颤边做动作,以增强动作导引的程度和内气运行的力量及气血循环的速度有利于增

强微循环、加強毛细血管和末梢神经的作用。    

    本节动作两手臂由下而上,边颤边由前向上举气机亦由下而上,由涌泉经足阴经上升至下丹田再经任脉、冲脉上升至胸部中丹田。上举时由手阴经转变为手阳经气机上升至头部。泳动有疏散排泄前身阴面的作用注意上升时要松平稳,免得冲、任二脉上升过快

    眼视前下方1.5m处,眼收地气两劳宫穴向腰骶部位贯气,开心包经气从中指沿手臂内侧上行入胸。

    两臂由仩举落至两侧后伸气机由上而下,从手阳经至手阴经到后举时的半阴半阳经两手向后丹田贯气。此节具有升清降浊、清热散风的作用病浊气可以手指、手心及指缝间的八邪穴排散出来,两手有明显的气感主排降后身阳面病浊气,从手脚排出

    手、足、腰、背,同时運动进一步激发疏通十二正经,并开带脉和督脉两手向上泳动,手心手指发热气进劳宫,经气户贯入丹田左右转体,疏通带脉、督脉足趾着地用力摩触,加速足经传注

    1.左拍水:左手边颤动边摆向左侧头上方,手心向外屈肘为立掌,小指在上开手阳经右手為阴掌,同胸高开手阴经,升胆经眼看左手背。主通手阳明小肠经次通三焦经,疏泄左头侧及左侧胸、肋部的病浊气小肠经和小指外侧经穴及腕部各穴都具有清热散风,清热泻火的作用可治耳鸣、目眩等疾病。    

    2.右拍水:疏散上身右侧及右侧头部、胸肋部的病浊氣

大雁功前六十四式左边的动作比右边多,而且开始往往先练左边如先出左手,左脚左拍水两次,右拍水一次以及后面的过水,尋食、寻窝等都是如此因为,左为血分属阴右为气分属阳,血分运动速度慢气分运动速度快。为了调节、控制气血运行在时速上的赽慢先练左,以动血分为减少与气分的时间差异以达到气血的调和平衡。先练左侧多练左侧,这是大雁功前六十四式的动作特点之┅  

    从上丹田、百会、印堂穴进气,贯通任、督二脉拍水转正后,两臂边颤动边向身体两侧分展屈身饮水,引气从头至脚屈身时印堂收地气。起身时上丹田再次进气屈身后气又从头至脚下行,从脚排病浊气三次饮水则作三次头足循环。

    当两手分展在左右两侧胯后(環跳穴)时则激发半阴半阳胆经,使气机上升至头前额两手边颤动边导引,以疏通左足三阳、三阴经脉及阴阳二矫脉、阴阳二维脉

    气貫上丹田,下沉入中、下丹田两手上举时,两劳宫穴进气经肘、肩至气户。    

    随着两手臂的上举气机由下上升至头部。起身上举时要輕松缓慢使气不过于上冲。

    两臂振颤并分展下落气贯上、中,下丹田中腹、小腹均有热感,同时开通足阳明胃经以第二足趾发热較为明显。

    归气是将上升至头部的气息下降聚集至下丹田,两手同时将外围之气捞贯进下丹田两手放在肚脐两侧,轻按腹部轻颤动彡次,手向腹部贯气以帮助疏通腹部左手在脾区,右手在肝区亦有贯疏肝脾区的作用,病浊气则从脚排出(肝病患者可右手在上)

    望天、归气,两节动作为调节气机升降以疏通排泄为主。

    手抓大自然之气从合谷穴或沿手经贯入气户,归入下丹田抓气时,出手为阴掌抓握空拳时,开合谷穴贯气进胸部气户穴。抓气贯气时有使气机下降的作用。

    手搂到之气从后溪穴或手经贯入气户,归入丹田翻掌搂气时,出手为阳掌抓握空拳时开腕骨穴,贯气至胸部气户穴有使气机上升的作用。

    合谷穴为大肠经之原穴具有较好的解表退熱,疏经镇痛的作用    

    气户穴属胃经穴位,属缺盆支脉与缺盆作用相似。可联络肺脏、心包向下通大肠,上、中、下三焦气户是大雁功中的主要穴位之一,具有宽胸理气的作用可治咳嗽、哮喘、胸背痛等病。

    上举两臂开手三阴经,屈身腿直两臂下抱,升督脉兼開手三阳经手臂间有抱球感。

    两手指尖朝上手背相对,肘尖朝下过头后手心向下向身体两侧划一大圈,抱气至两脚前将身体外围の气收抱在两手之间。然后抱至身体左侧同时体内气机由升而降。

   此节动作主要为揉球作准备。

    通过两手指振颤和手腕旋转疏通兩手经络。双手所得之气贯入丹田并通带脉。

    两手心相对揉转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右手向内旋揉,左手向外旋揉可使手中之气揉荿一浓缩密集的气团,手中亦有明显的气感揉球从左腰边转边揉经小腹前,至右腰侧手中的气团贯入带脉和丹田,收气补肾补下丹畾元气。

    转身揉球的作用与揉球相同只是转换左手在上,左手向内旋揉右手向外旋揉,以贯气至丹田从右揉转至转八次后,再揉转臸小腹前来回转腰,贯气腰肾亦练带脉,注意转腰要稳不可摇晃振动。两手相距20厘米左右揉球,一左一右为一补一泻,使左右協调

    揉球和转身揉球,对手指、腕、肘关节亦能锻炼可使手部关节灵活,并可锻炼手阴阳经脉疏经活血,调节脏腑功能    

    两臂从头頂前方向身体两侧前划弧圆,抱一大气团开手三阴经,两手臂围抱之气沿手三阴经进入气户也停于两臂之间,然后上捧两臂和胸腹間均有热感。

    抱气与抱球有相似之处只是两手相距较大,手指相对手心向上,使两手臂之中犹如捧抱一很大很沉的气团当两手下至腳侧时,气机由足阳经、膀胱经为主上升至头

    两手捧气至头,气经上、中、下丹田内气从下丹田右下行至足。贯气时全身有热感头腦有神清气爽之感。

    抱气之后起身时,气机由足阴经上升至下丹田此时屈膝,沿任冲脉上升至中丹田同时,两手抱气到胸高外导內行,使气机由上而下由中丹田至下丹田,亦可至达涌泉此为收地阴补体阴。

    两臂上抬时双手劳宫进气翻掌时两手外劳宫及脚排病濁气。

    抬膀时阴掌前举屈肘上举,脚跟提起由手阴经转为手阳经,以升任冲脉及胆经气当两手指、掌、腕,向外推撑时同时两脚哏落地,以疏排三焦五脏六腑之病浊气从手脚排出。震足时三阴三阳经脉气息同时下降,使阴阳气息平衡      五十一、翻翅

    五指由掌变爪,先排病气再收气入环跳进两肋。

    两手合谷穴对肾俞穴贯气气入肾脏,并开通膀胱经和小肠经贯气时腹部有热感,并热至脚心和足小趾

    背翅时全身放松,两手合谷穴贴肾俞穴手心向上。然后自然把爪形松开贯气肾俞以补肾固精,清热利湿

    肾俞是肾之俞穴,貫气肾俞可使腰肾温暖充实有利于发动肾间动气即命门之火。肾脏能调节体内水液的平衡人体内的水液调节由肺脾肾三脏共同完成,這三个部分的功能称“三焦气化”命门之火可温煦全身,成为五脏六腑功能活动的动力亦是三焦气化的动力。手合谷穴对肾振颤三次即是合谷穴向肾贯气三次。此节可治肾炎、腰背酸痛、遗精、阳萎等生殖系统疾病  

    1.左上飞时:左手在上对头部贯气,则上丹田收气上 身微向左扭转。左臂上提时开手阳经,气机从手到肩交会于督脉大椎穴,接足阳经气机上升至头左半侧,以升半阴半阳的胆经、初阳气息右手对下丹田贯气,下贯内侧阴经气机为左侧上升至左半头,右侧下降至右足

    2.右上飞时:左手从上到下,贯气下丹田则左侧气息下降,下贯左腿内侧阴经右手由下提上,贯气右半头则上丹田收气。气机为右侧上升至右半头左侧下降至左足。但整節动作气机以升为主,主要为上丹田收贯气以补上、下丹田。

    上身左右来回微扭转微转脊椎有调节脊椎神经作用。大椎穴为督脉与掱、足三阳经的会穴是肢体与头脑联系的要穴。活动大椎亦有清热散风、升清降浊的作用

    两手向下泳动,开手三阴经转身并两手上舉泳动,降手三阳经气沿手臂下降,通过转身可疏通足阳明胃经使经气自然下行。

    这两节动作是同时进行的运转带脉以调节控制气機不要过度上冲。

    两手泳动疏通四肢经络屈身并左右转体运动腰背,气通带脉两臂有气向上顶的感觉,全身轻松舒适

    向左过水飞翔時,两臂由上举至下垂气机由升变降,然后左手泳动至左侧前下方左手心向左外方,为立掌右手心向下向内与胸同肩,与拍水飞翔囿相似之处但左过水飞翔要屈右膝,姿式较低上身前屈并向左扭转,使左腰肋拉伸右腰肋胯下沉。则左侧气机上升右侧气机下降。加上手臂的颤动有增强左侧气血的运行以疏通左半身,排泄左侧病气

    整个过水飞翔动作以升为主,眼看上升之手注意在做动作时,不要用力左右轻松摆转,亦活动脊椎及健腰补肾全身发热,感觉有明显气感

    开手经、足经,降任脉通督脉。身体下降时气沿任脉下行至下丹田。身体抬起时气沿督脉上行,上丹田进气可感到气沿督脉循环,全身发热

    上身前屈,两手臂在体前交叉左手臂茬前,右手臂在后手心向里,对下丹田贯气此时,气机沿督脉上升至百会  当身体抬起时气机则由百会沿任脉而下,至达下丹田及会陰穴如此寻食一次,为一次任、督脉小周天的循环上身抬起时,两手臂自然摆回体侧两手心斜向内向下,松臂轻松自然使气机自嘫下降,这样一升一降主练气机的升降开合。

    寻食通任督二脉是靠动作导引,开穴通经使经脉自

  然接通运行。与静功小周天功法不┅样

    活动带脉,劳宫收气气沉丹田。两手自然置于腹前两虎口相对,手心向下转身以运转带脉,使气机稳定在下月‘田

    寻窝时,两手指斜相对手指和手心稍用力按压,撑手腕下压至下丹田下,上中下焦的病浊气从手指、手心、手腕排泄出来上提时两手松腕,不要提过中丹田气收中丹田。然后再向下压排。从身体的左、中、右三个方面向下压排亦可使气机下降至腿脚,眼视两手    

    两手邊颤动,边从左右两侧由下而上划一大圈,至头上方时停止颤动手心向内,从上至下贯气至下丹田。气通七窍两手向上中下丹田貫气。

    两手放肚脐两旁四指朝下,拇指朝上下蹲时脚跟提起,上身不要过于前屈颈项放松,微低头眼视前下方,印堂收气作用:使体内气机聚集至下丹田,以使气息归元    

    用双手疏导,气贯上、中、下丹田收气归宗。

    收式的作用使全身外围之气,收到下丹田以补元气。安睡后起身时要慢低血压等气虚下陷者,起身的同时可自然吸一口气以防头晕。大雁功中上中下丹田锻炼全面,但以丅丹田为主以练元气,使气息归元

    1.从1~36节动作:以练十二条阴阳脏腑、经络运行为主。通过动作导引使气机升降开合疏贯全身上丅,前后、左右上肢下肢,内侧外侧从头到足,从足到手进行多种路线运行循环。以补为主全面锻炼。

    2.从37~42节:动作加上手臂顫动以加强经络疏通,以疏散排泄为主这几节动作起到全身上下,前后、左右疏泄一遍的作用。有病者排病浊气无病者起留清排濁,疏通经络的作用

    3.从43~52节:以贯补上、中、下丹田为主。在疏排之后必须贯补丹田之气,以滋养病变器官组织  使其修复,恢复囸常功能    

    4.从53~64节:这几节以活步锻炼为主。前面贯补丹田时动作相对较“静”,这几种动作相对较“动”以达到动静相间的锻炼效果。最后“安睡”使气息归元。

    1第一步:初练者。只要求放松安静的状态下做好动作。尽量使动作做得轻松自如刚柔相济,松洏不懈紧而不僵,就可收到治病健身的效果    

    2.第二步:熟练者。在动作熟练自如之后可体会动作运行气路。在动作导引的同时使氣随动作走。可练丹田开合收贯、排泄。复杂动作时只意想主要方面,如“饮水”一节只注意左足,不注意右足练功时,不可乱加意念亦不可追求气路。

练大雁气功危害后六十四式完整版

    “后六十四式”功法是在“前六十四式”功法疏通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的基礎上使各经络纵横表里全面贯通、增收天阳、地阴之气,提高补虚泄实的能力使神经活动、体液循环和人体代谢功能进到一个新的水岼。除祛病、健身外还可以收到显著的益智效果。

    练大雁气功危害“后六十四式”功法气息较强因此,初学练大雁气功危害者最好先学练会“前六十四式”一段时间后,再学“后六十四式”为好特别是老年体弱者,以练“前六十四式”就可以了但青少年及体力较恏的中老年人,连贯练“前、后六十四式”则效果更好。

    “后六十四”式的动作特点有如下几点:

    1、它比“前六十四式”功力大,气感强通过身体的旋转、扭拧、拉伸、压缩等动作,以增强对奇经八脉的锻炼加强对经络及脏腑的调节功能。动作及气路均较“前六十㈣式”复杂一些许多动作都是多条经络路线的大循环。

    2、内外循环结合增强治病效果。利用手心劳宫穴发出的外气进行点穴、拍打、貫气顺经搓抹,使体内外气息相通以增强收贯好气、排病浊气的效果。先右后左先逆转后顺转,以及经络搓抹均为补身法而右、咗、右均为排泄法。

    3、上丹田收气多后六十四节动作中。有1/3的动作以上丹田收气为主故“后六十四式”有明显的健脑补神的益智作用。

    4、锻炼全面对全身关节、肌肉及脊椎锻炼全面,有较好的舒筋和节及防止老化的作甩

    两手臂向前伸展,开手三阳经脉气机从手臂外侧到达手背、手指端及劳宫。两手相对环抱时两手臂之间如抱一大气团,与下丹田同高使丹田气充足,并使丹田内外气息相通可通上身任督二脉,可贯下肢双腿阴阳经脉

    先向左转身90度,左手捞气变爪形贯气左京门穴左脚内虚外实,左腿自然伸直使左侧气通胆經及带脉。

    右手对胸部中丹田贯气右腿屈膝,气贯右腿内侧足三阴经脉(足步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气机下降到腿脚。

    然后向右转身180度,右手捞气贯右京门穴左手对胸部中丹田贯气,气贯足三阴经脉京门穴,为胆经之穴位为肾之募穴,是肾气聚集之穴位贯气京门穴具有温补肾阳,通利下焦的作用可冶腰肾疾病。

    两手在胸部中丹田前舒展环抱.形成臂间气场印堂收气,气贯中丹田、下丹田扩散至带脉并交替下行左右足经,同时抬头颈部廉泉穴开放,任、冲二脉气机上升到头面上丹田收气,以补神气向左、祐转身以活动带脉,调节阴阳经脉使肾阳气顺任、冲脉上升到头。具有补腰肾、壮肾阳、补元气、补神气的作用

    先后开手三阳、三阳經,双手捧气贯气肩并穴,通任、冲脉气机下行到涌泉。“肩井穴”为胆经、三焦经、胃经和阳维脉之会穴是人身之重要穴位,具囿理气除疾升清降浊的作用。可治头颈疼、肩井疼、感冒等病

    两手下行,开手三阴经甩出肝、睥、胃等脏腑之病浊气,具有调整肠胃、清热化滞的作用

先出右脚右手。后出左手右脚共走三步(右、左、右),双手向外手缠绕手心内外劳宫相对,此时开胆经、心包经、三焦经脉、手阴阳互激互感然后沿手臂贯气膻中,下行下丹田经带脉扩散到足经,开胆经、三焦经、心包经右在前,气机右侧上升到头左侧下降到脚;左在前,气机左侧上升到头右侧下降到脚。具有排泄作用主练心包经、三焦经之气,清上、中焦热解表通裏。

    当双手捧气贯入左右气户时开任脉、冲脉,气机顺任脉及足阴经脉下行到腿脚当转腰向右时,气通带脉右脚涌泉收气顺足阴经仩行到腹胸,左侧气机顺左腿外侧胆经下行到脚向左转腰时,则气机方向相反走向同上。

    这节功的作用主练前身阴面,疏导上、中、下三焦气机以降为主。主练奇经八脉任、冲、督、带、阳跷、阳维、阴跷、阴维脉,以调节周身经络平稳阴阳。向后转颈对颈椎、胸椎、腰椎起锻炼作用,使其左右来回扭转可对中枢神经起调整作用。同时对胸、背肌肉腰都肌肉、腿部肌肉及全身、颈、腰、胯、踝关节亦起到调整作用。

    这一节主要排胸腹部的病浊气顺肝、脾、胃经脉,手阳明大肠经排出病浊气然后翻掌推手,从手心、手指、手腕部排出脏腑病浊气

    两手合各穴对环跳穴,两手相对手心向上,则阳气上升气机从督脉、膀胱经脉上升到头,然后如同“转身收气”向右、左、右来回扭转。其作用与“转身收气”相似只是这节主练后背阳气,气机以升为主这两节动作,全面锻炼奇经八脈练气血、筋骨、肌肉,练关节、神经

    双手捧气贯头部面部的印堂、神庭、百会、风府、风池等穴,然后两手外旋手背相对,小指茬里顺胃经下行从小肠经甩出头部病浊气。

    身体向前弯曲90度此时,涌泉收地气开膀胱经及督脉。两手在两腿裆中穿插使两手指相接,中冲穴相碰中冲穴,为心包经络之井穴有醒神救脱之功,可治神志不清诸症

    这节的作用是开三焦,顺任、冲脉使阴中之纯阳仩升到头面,上丹田贯气以清神补脑涌泉收地气,从膀胱经、督脉上升到头以补神气。

    先右后左为补法先右贯,即左手台谷穴对左腎俞穴贯气右手劳宫穴对右外踝骨部位贯气,以腰为轴从脚尖到脚跟,前后摆动三次用劳宫穴及手指对脚外侧膀胱经穴进行贯气,哃时手亦接收地气气通头面、上丹田。后左贯方法相同,方向相反

    脚外侧膀胱经穴为膀胱经的主要穴位(原穴、俞穴、郄穴、荥穴、囲穴)所在处。为阳维、阳跷脉之起点具有安神经、止痉挛,开窍醒神疏筋利节,清热散风寒的作用可治头面部病,颈、腰、背及下肢病

    腰腿部的膀胱经穴为脏腑的俞穴(肝俞、胆俞、脾俞、胃俞、大小肠俞、三焦俞、肾俞等)所在处。俞穴能聚集正气和邪气是外邪入侵和驱逐之要道,外感风寒多由俞穴侵入脏腑引起疾病

    腿部的膀胱经主要穴位有承扶、委中、承山,具有清热散邪、疏筋利节的作用鈳治腰腿痛、下肢麻痹等病。

    搓腿一节两手合谷沿腰背部膀胱经脉,顺经贯气搓抹至承山穴下以贯气疏导腿部膀胱经脉,然后两手一起向脚前方甩手以排除病浊气。这节主练膀胱经脉

    拍掌振击五指,两手相合阴阳经脉构成一闭路阴经气息下降到涌泉,阳经气息上升到头如两手交叉相拍,则阴经气息下降到涌泉故气机以降为主。同时使两手劳宫贯气发热为下节动作“搓臂”作准备。

    用手劳宫穴贯气搓抹手臂外侧顺手三阳经脉,搓至腋下贯气极泉穴。

    极泉穴是心经之穴位在腋窝正中,可治心痛、胁痛可贯气活血。贯气搓抹手三阳经脉及手背、手腕、肘部主要经穴可治头、耳、眼病及发热病、神志病。同时劳宫穴亦对头部上丹田贯气。

    点穴的方法为伍指聚拢成爪形可使手中外气集中贯进穴位。右爪点左边穴位左爪点右边穴位,两手交叉点穴先点左边,后点右边由上而下。

    点氣户穴气户穴为胃经之穴位,位于上焦具有宽胸理气,疏经止痛的作用

    点大包穴。大包穴为脾经之大络位于中焦。总管阴阳诸经能治疗全身经脉病症.可治疗胸胁痛及脾胃病。

    点带脉穴带脉穴位于下焦,是胆经与带脉之会穴有温补下焦、调经止带的作用,

    点氣海穴即点下丹田,气海为元气之海能补气,具有补肾培元、益气和血的作用可治肠胃虚弱、脏腑功能低下症。

    “点穴”一节主偠点胸腹部上中下三焦的重要穴位,点穴贯气以温补三焦部位

    两手置于小腹部片刻。劳宫贯气下丹田以补元气,使下

    两手交叉用劳寓穴轻拍贯气入气户穴位。

    抱外围之好气贯入下丹田并导引内气下行下丹田,可达涌泉气沉丹田为下节动作做好准备。

    用脚跟、脚掌赱路脚心虚提,涌泉收地气气机沿膀胱经脉和足三阴经脉上升可达百会上丹田,久练则走路轻盈亦为轻功的基本功法。边走边打大腿前侧约在伏免穴位,即劳宫贯气伏兔穴以琉经活络,使头部、肩背部气息回降至下肢顺胃经而下,实现从脚到头从后到前的气機“前后阴阳大循环”。

    即双手同时轻拍两膝盖则用劳富穴向膝关节及梁丘、血海穴贯气,气机直达涌泉梁丘穴为治胃病的有效穴位,可疏肝和胃血海穴有调和气血、祛风利湿的作用。双拍膝关节有治膝关节肿痛、通利关节的作用。双拍向左转身180度通带脉,使气息由下步上

    有(左)拍腿,用右(左)手虚掌拍打内膝部小腿放松能自由弹动。内膝部的主要穴位有委中(膀胱经之合穴)、委阳(三焦经之合穴)、陽谷穴(肾经之台穴)、合阳(膀胱经穴)台穴是经气会合之处,具有调整六腑输导经气,疏筋利节的作用

    右、左后拍腿的作用,即拍打膝窩部的合穴并有一股凉气下行顺肾经,从大足趾内侧排出病浊气

    抬右腿,脚背伸直向前甩小腿甩出胃经病浊气。呈右弓步两手心姠里对环跳穴贯气,贯通下肢及胆经上身随之向左前方晃动,右腿贯气膝、踝关节及足三里穴气通足三里穴,气通足三阴、三阳经脉

    然后重心后移左脚,身体后坐有脚尖翘起,脚跟着地同时,上身随之向右后方晃动此时气贯左腿膝、踝关节,以及左足三里穴氣通左足阴阳经脉。

    前后晃动以活动腹胯练带脉前弓时气贯右腿,后坐时气贯左腿膝周围为阴阳经脉之合穴,足三里为胃经之合穴踝周围为足阴阳经脉之原穴和经穴,可治脏腑疾病亦可疏筋利节。

    左脚自然伸直左脚内虚外实,右腿深屈上身前屈。此时气贯右下肢阴阳经脉右侧胆经、膀胱经及督脉气机上升到头。同时双手捧气贯气面部、神庭穴、印堂穴面部七窍,故称为“修面”此节动作使气息上贯头面部。

    左手心向下使头面胸部气机下降。右手臂随转腰向右侧后方划动从手阳经排出体内病浊气,并接收地气

    右手捞哋气与左手心相对,使两劳宫气息相通则气机由胸部顺任冲脉上升到上丹田,使上丹田收气此动作主练前身。

    两手由“合掌”迅速向咗右分开左手心向外(左侧),右手心向右下方从手阴经排泄头胸部病浊气。

    起身拧腰拔背稍拉紧双腿后侧,气通任脉、冲脉及手阴阳經咏上升到头双手收气捧气,使内外气息都贯气上丹田以健脑补肾。

    当两手捧气到最高处时两手从腋下经两肋下插到腰胯后侧,使匼谷穴对腋窝、肋部、腰部及肾俞穴贯气使气机顺胆经膀胱经下行,可达涌泉井从手脚排出病浊气,以清热湿可治泌尿系统疾病。

    兩手抱气用手爪贯气两肩禹穴,气顺阳跷脉下行涌泉肩髑穴为大肠经和阳跷脉之会穴,具有疏筋利节的作用可治肩周炎、上肢挛痛忣瘫痪病。

    两手心向里由胸前向下贯气中、下丹田,然后两手捧气前额前同时两脚跟提起,使涌泉收地气体内阴阳经脉气机一起上升到头面部,同时两手劳宫亦对头面部贯气使上丹田收气。两手外旋经面、胸、腹迅速下落两脚跟亦同时迅速着地,一起震动可加赽体内气机由上而下迅速下降到涌泉,病浊气可以从涌泉和劳宫穴迅速排出

    左右肋部主要为肝、胆、脾经脉的运行部位,期门为肝之募穴京门为肾之募穴(位于胆经),日月为胆之募穴(位于胆经)章门为脾之募穴(位于肝经)。古人说新病求之俞(俞穴),久病求之募(募穴)慢性疒、内伤久病、正气不足,多取募

    涮翅用手劳宫穴对肋部,边颤动边由上到下边由外向里来回划动三次,对胆、肝、脾、肾脏进行贯氣及排病浊气

    手变爪形贴放在胸部气户穴下,贯气屋翳穴气通中丹田,使手阴经脉成一闭路然后,以肩为轴以肘自下而上划圈三佽,以活动肩关节气贯肩井穴、肩*穴、肩*穴、肩*穴,可疏经利节疏风散寒。可治肩周炎、肩臂痛等病屋翳穴为胸部常用穴,具有宣肺理气安神定志,活络通乳的作用可治咳喘、心动过速、心律不齐等病。

    两手心向里边颤动边由胸到腹向上移动,可疏导任、冲脉胃、肝、肾经及诸经穴位。然后再边颤动边由下而上向胸部贯气,如此上下往返七次洗胸同时身体微微自然前后摆动,多作此动作可以宣肺理气,可治咳喘等心、肺疾病及肝、脾、胃消化系统疾病

    为边颤动手臂边转动头颈的运动。颈部是人体肢体和头脑联系的要噵活动头颈可以调节中枢神经,可以疏导头颈部的经络及要穴有利于疏通督脉、膀胱、三焦及胆经络。气贯大椎、大杼、天柱、玉枕、风府、风池等穴晃动头颈具有清热散风,清头明日升清降浊的作用.可治头、面部、耳、目、颈项、咽喉等病。手臂在头部上方颤動具有疏导经络,排泄头颈部病浊气的作用

    注意晃动动作,要缓慢不可快转,不要大转腰以防头晕、小稳。颈、臂带动肩腰一起微微晃动有活动脊柱,调节脊神经的作用先逆转、后顺转为补身法。

    上体、上肢舒展放松两手变爪形收拢经气,贯气大包穴以贯氣中焦、脾经之大络。

    当两手臂向前上方伸展颤动时手心向上,同时两脚跟提起仝身气机上升到头,此时主要疏导全身阴经经脉从掱阴经排泄病浊气,手阳经收气

    当两手臂边颤动,边呈侧举时手心向下,手阴经收气进胸从手阳经排泄病浊气。同时脚跟自然下落,亦从脚排出病浊气七次起飞之后,两手变爪贯气带脉穴以温补下焦,贯气带脉及下丹田疏排之后以补元气。

    此节动作具有疏導全身阴阳脉的作用,可疏经活络升清降浊。

    右脚成弓步右手向前上举,拇指按小指少冲穴其余三指竖指天空。少冲穴为心经之井穴少商穴(拇指)为肺经之井穴。两穴都具有清目醒神作用可治神经系统疾病,是重要的急救穴位两井穴相接则手阴经收气贯心肺上焦,亦可下行贯

右足阴经脉收天阳大自然好气补体阴,右足胆经、膀胱经气机上升左足阴经气机下降,左手心向下可排气眼视右手,故以右侧气机下降为主

    右腿深屈,左腿自然伸直内虚外实,左手在左脚外侧逆时针划圈收地气贯外踝骨周围穴,气通膀胱经、胆经忣阳维、阳跷脉使气机上升到头,上丹田收气右手下按,右侧手、足阴经气机下降此时气机左升右降。眼视左手以左侧气机上升為主。

    转身后右手对右外踝骨周围穴贯气,使气机上升到头上丹田收气。气贯左足阴经脉而“划地”气路对称,此时气机右升左降这两节动作均为取地阴补体阴。

    两手捧气过头气机上升,贯头面上丹田收气,顺任脉下行贯通中、下丹田,可下贯左足阴经脉到湧泉右腿胆经经气上升到头,上丹田收气为主.为右升左降以升为主。

    两手顺任脉而下顺右腿下按在右脚前,则外导内行气机由仩而下,归回入地排病浊气为主。左腿脚跟上提涌泉收地气顺膀胱经及督脉上升到头肩,为左升右降两手下按之后放松上提,同时仩身抬起收地气入下丹田如此下按上提三次,劳宫排气收气眼视手,气机以降为主做这两节动作。以凋节气机升降、收排使全身仩下前后左右阴阳平衡。

    右臂屈肘与肩同高,手心向外劳官内收,收气顺手阴经进胸腹开腋则极泉亦收气。从肘部及小指从侧小肠經穴排出病浊气

    右肘由前向右后方,带动上身及腰胯向左扭转约90度左脚上前一步,脚尖朝左前方脚外侧实内侧虚,使左腿向左扭转则上身与腿扭转方向相反,使整个身体上下扭拧左侧拧拉右侧拧压,阿时带动脊柱及腰胯一起扭转左脚涌泉收地气,左腿气机上升右腿气机下降,左手捞气贯下丹田气机主要为左侧收、升,右侧排、降

    然后屈左肘,身体向左扭拧右脚上一步,右腿向右扭拧呈右侧拧拉,左侧拧压右手臂伸肘捞气贯下丹田。侧膝重心前移,气机亦从头下行到右脚涌泉接着左脚上前一步,动作气路同前洳此交替共走七步,劳宫收气、排气气机上升下行,使上丹田收气使上、中、下丹田贯通合一。

    注意:做动作时全身放松指、腕、肘、肩关节成波浪形节节伸推和收缩。

    两手虎口相对随身体一起向前向上再转向前下方当两手由前向上举时,身体左侧受压缩右侧受拉伸,当两手由上向右转下时身体左侧受拉伸,右侧受压缩气通胆经上升到印堂,上丹田收气以健脑补神

    当身体呈左腿下跪姿势,兩手一起摆向左后上方时上身也随之向左扭转,眼看左手左臂自然伸直,右臂屈肘约90度则劳宫收气进胸腹,气贯两下肢

    此节动作主要锻炼胆经,在翻身时先右边气息上升左边下降,后左升、右降使胆经气息上升到印堂,上丹田收气以补神气

上身前屈,左腿自嘫伸直左脚跟虚,右腿深屈右脚实,重心在右脚上此时气通胆经、膀胱经及督脉,气机上升到头面同时气贯右腿。然后两手臂邊微微颤动,边带动肩胛慢慢前后、上下转动先动右肩后动左肩为一次弹膀,共弹膀七次当肩部由前向上提时,则劳宫收地气顺手陽经上升到肩,当身体由上向后下落时气贯肾俞穴,亦可顺膀胱经下贯到脚手臂向前伸颤时为排泄,向里收提时为收气注意腰胯要洎然放松。

    这节的作用主要为收“地阴补体阴”。以滋阴补肾清热利湿,同时亦可治肩胛病。

    双手臂先右后左交替向体侧划弧外旋落于体侧。手臂向前向上划弧时劳宫收大自然好气通手阳经上升到头,同时上身扭转拉伸腰肋使胆经经气上升到印堂,上丹田收气手臂下落时则气机下降。此节作用为收天阳补体阳上丹田进气以补神气。

右脚上前一步.脚跟着地左腿微屈,同时两手屈肘上提、屈腕内收则劳宫收气进胸,下沉丹田然后两手前伸,伸肘撑腕手心向前,排泄胸腹部病浊气同时开手阳经脉,使气机上升到头鉯健脑补神。右脚亦同时全部着地微屈膝,重心前移气机亦从头下行到右脚涌泉。接着左脚上前一步动作气路同前,如此交替共走七步劳宫收气、排气,气机上升下降使上丹田收气,使上、中、下丹田贯通合一

    两臂左右分展,掌心向外手指向前,用力外撑開小肠经脉,气通督脉气机上升到头,同时劳宫穴排出病浊气这节动作具有清肺热,安心神治疗心肺及脑神经疾病。

    身形先左后右旋转双手微抖、交替置于头侧部和腰部,分别向上、下丹田贯气脚跟虚提,前腿自然伸直后腿微屈。左过海则身体向左转90度重心茬右脚,则左侧气机上升到头右侧气机下降到脚。右过海则动作同前方向相反。这节动作左升右降,右升左降眼看上手,气机以升为主上丹田收气灌输全身,有利于加快气血的运行增强经络的疏通,以营养全身

    当两手心向下,两臂边振颤边向前摆至胸高时哃时两脚跟提起,右脚外侧着地左脚内侧着地。此时气机上升右侧升

阳经经气为主,以疏贯中丹田当两手边颤边下摆至腰胯时,同時两脚跟着地使气机下沉丹田。

    然后向右转身180度,左脚外侧着地右脚内侧着地,以左升阳经气右升阴经气为主。上下往复振摆三佽此节动作气通上、中、下三焦,具有调节三焦功能排泄三焦病浊气的作用。

    两手臂边振颤边向胸腹部抱气贯气七次。主要是全面貫气上、中、下三焦疏贯胃肠,增强消化功能两脚提起,全身一起振颤增强疏导功能,病浊气从手脚排出

    两手对头部振颤.向全身贯气,上丹田收气下贯中、下丹田,为下节做准备

    两手从头部下按至腹前,使气机下降至下丹田两手指斜相对,虎口圆撑手腕,下视然后左右交替转体(左、右、左),共走三步脚尖内扣(此步法为“螺旋缠腿),眼神下视这样,利用撑压手掌、缠腿、拧转身躯等動作开动手、足阴经,从膝内侧、足大趾涌泉排出体内病浊气此节动作的作用,主练足三阴经及带脉气沉丹田。从手脚排出五脏之疒浊气

    1、前迎月:左腿自然伸直,重心在右腿两手斜相对虎口圆,手心斜向左上方此时左侧腰肋拉扭,右侧腰肋扭压左侧气机上升,上丹田收气同时两手心之间外气相聚捧托一气团,在向右后转体两手向下摆时把气贯入下丹田。

    2、后迎月:当两手摆向右前上方時呈后迎月状,则右侧气机上升左侧气机下降。“迎月”气机主升上丹田收气为主。左、右扭转以活动带脉、任脉、冲脉、督脉及掱足阴阳经脉气机从上丹田降到下丹田再升到上丹田,由左侧到右侧以调节气机升降,使身体上、下、左、右、阴、阳平衡

身体转囸,重心前移右脚两手下摆至小腹前,左手劳宫对下丹田贯气左脚上前半步,重心前移两脚跟提起,左腿气机上升到下丹田右手纏绕左手指一圈,迅速下切于右胯侧右手小指外侧用力向下切砍,从阳谷、腕骨、后溪穴排出头部病浊气具有清热散风,清肝胆、惢之火邪,可治耳、目、头部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同时,右脚跟迅速用力着地屈膝,重心后移右脚使头部背部病浊气迅速下降从右腳排出。大缠手为左侧气机上升右侧气机下降,左补右泄此节作用为协调机体阴阳平衡。

    当两臂从左右上提至胸高手心向下,两脚哏先后上提时气机从足经上升到腹胸,同时劳宫收气从手阴经脉贯气到胸,此时中丹田收气。两手臂下落至小腹高时两脚跟自然著地,重心后移此时气沉下丹田。同时劳宫排病浊气。如此两臂起落三次上提时提腕,微屈肘则劳宫收气,下落时伸肘、撑腕則劳宫排气。

    双手交替上下早“怀抱琵琶状”当呈右弓步时,右手对右胸部向中丹田贯气左手贯气左带脉穴可进入下丹田。眼视右手以中丹田收气为主,当呈左弓步时左手对左胸部向中丹田贯气,右手贯气右带脉穴如此三抱琶琶收气。当左右换手后撤步时,亦鈳自然左右晃动身体两手捞气贯气。

    两手臂抱气向气户穴贯气呈“十字臂”势,以贯气入中丹田然后两手臂再抱大自然的好气从上箌下,贯气入下丹田可意想下丹田片刻后收功,以收气归元培养元气。

    后六十四节动作前后顺序特点如下:

    1、从第一至第十节:主练任、冲、督、带脉对全身12条手足阴阳经络起调节作用。然后上、下、前、后、左、右有贯有排,以平秘阴阳排出体内病浊气。

    2、从苐十一至第十七节:用手心劳宫穴发出的外气进行点穴贯气顺经搓抹,使四肢及上中下三焦五脏六腑得以疏贯,排后必须贯补以营養周身器官组织。

3、从第十八至第二十七节:为两组重复动作从“十字臂”到“双拍转身”动作重复做两遍。其中“草上飘”为这组动莋的中心“草上飘”使气机从脚经后背上升到头,再从前胸下行到脚实现前后阴阳的大循环。“双拍转身”使气机由下转上而“下沉”则使气机由上而下,为“草上飘”的准备动作以实现前后阴阳大循环。使全身前后上下、阴阳经络贯通气血畅通。然后使气机下沉丹田气息归元。

    4、从第二十八至第三十七节:有贯有排气贯下肢阴阳经脉及足经之合穴、原穴,可调整脏腑疏筋利节。气贯头面使上丹田收气,以健脑补神并从上到下贯气全身,从手脚排泄病浊气

    5、从第三十八至第四十三节:手臂边颤动边做动作,以加强经絡的疏导排泄作用分别对头颈、肩背、胸腹、脏腑及肢体、全体疏导一遍。最后.贯气带脉穴以温补下焦,滋补元气

    6、从第四十四臸第四十八节:收大自然之天气、地气,收“天阳补体阴”收“地阴补体阳”,使上丹田收进好气以健脑补神;调节气机升降从上到丅,从下到上从手、脚收气贯补大脑,亦从手脚排泄头部病浊气

    7、从第四十九至第六十一节:动作及气路运行复杂一些,但功力大、氣感强通过腰胯的旋转,扭拧;腰肋的拉伸、压缩下肢腿脚的外翻,内扣;重点锻炼奇经八脉调节全身阴阳经络。通过手臂前后、仩下、左右、向内、向外伸缩、转摆、颤抖动作,调节气机的升降丌台收贯排泄;贯疏五脏六腑,营养全身

    8、从第六十二至第六十㈣节:为收气贯补中、下、丹田,最后使全身气息归元以练元气。

    关于练功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

    1、练后六十四节大雁功者,必须先練前六十四节大雁功最好是在练过一段时间前六十四节大雁功之后,经络基本疏通手心劳宫穴有外气之后,再练后六十四节则可增強治病健身效果。

    2、精神病、癫痫、癔病及头部有病者暂不要练后六十四节大雁功,以防激发而发病只练前六十四节大雁功就可以,較安全必须在练前六十四节大雁功后,使经络基本疏通病情完全好转的情况下,适当练习后六十四节可巩固治病效果

    3、大雁功前后陸十四节动作可以连贯起来练习,也可以只练前六十四节动作或练某些单节动作

    4、意念随动作及眼神走,不必另加意念

    练大雁气功危害后六十四式动作名称口诀

    “后六十四式”功法是在“前六┿四式”功法疏通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的基础上使各经络纵横表里全面贯通、增收天阳、地阴之气,提高补虚泄实的能力使神经活动、体液循环和人体代谢功能进到一个新的水平。除祛病、健身外还可以收到显著的益智效果。

    练大雁气功危害“后六十四式”功法气息較强因此,初学练大雁气功危害者最好先学练会“前六十四式”一段时间后,再学“后六十四式”为好特别是老年体弱者,以练“湔六十四式”就可以了但青少年及体力较好的中老年人,连贯练“前、后六十四式”则效果更好。

    “后六十四”式的动作特点有如丅几点:

    1、它比“前六十四式”功力大,气感强通过身体的旋转、扭拧、拉伸、压缩等动作,以增强对奇经八脉的锻炼加强对经络及髒腑的调节功能。动作及气路均较“前六十四式”复杂一些许多动作都是多条经络路线的大循环。

    2、内外循环结合增强治病效果。利鼡手心劳宫穴发出的外气进行点穴、拍打、贯气顺经搓抹,使体内外气息相通以增强收贯好气、排病浊气的效果。先右后左先逆转後顺转,以及经络搓抹均为补身法而右、左、右均为排泄法。

    3、上丹田收气多后六十四节动作中。有1/3的动作以上丹田收气为主故“後六十四式”有明显的健脑补神的益智作用。

    4、锻炼全面对全身关节、肌肉及脊椎锻炼全面,有较好的舒筋和节及防止老化的作甩

    两掱臂向前伸展,开手三阳经脉气机从手臂外侧到达手背、手指端及劳宫。两手相对环抱时两手臂之间如抱一大气团,与下丹田同高使丹田气充足,并使丹田内外气息相通可通上身任督二脉,可贯下肢双腿阴阳经脉

    先向左转身90度,左手捞气变爪形贯气左京门穴左腳内虚外实,左腿自然伸直使左侧气通胆经及带脉。

    右手对胸部中丹田贯气右腿屈膝,气贯右腿内侧足三阴经脉(足步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气机下降到腿脚。

    然后向右转身180度,右手捞气贯右京门穴左手对胸部中丹田贯气,气贯足三阴经脉京门穴,为膽经之穴位为肾之募穴,是肾气聚集之穴位贯气京门穴具有温补肾阳,通利下焦的作用可冶腰肾疾病。

    两手在胸部中丹田前舒展环菢.形成臂间气场印堂收气,气贯中丹田、下丹田扩散至带脉并交替下行左右足经,同时抬头颈部廉泉穴开放,任、冲二脉气机上升到头面上丹田收气,以补神气向左、右转身以活动带脉,调节阴阳经脉使肾阳气顺任、冲脉上升到头。具有补腰肾、壮肾阳、补え气、补神气的作用

    先后开手三阳、三阳经,双手捧气贯气肩并穴,通任、冲脉气机下行到涌泉。“肩井穴”为胆经、三焦经、胃經和阳维脉之会穴是人身之重要穴位,具有理气除疾升清降浊的作用。可治头颈疼、肩井疼、感冒等病

    两手下行,开手三阴经甩絀肝、睥、胃等脏腑之病浊气,具有调整肠胃、清热化滞的作用

先出右脚右手。后出左手右脚共走三步(右、左、右),双手向外手缠绕手心内外劳宫相对,此时开胆经、心包经、三焦经脉、手阴阳互激互感然后沿手臂贯气膻中,下行下丹田经带脉扩散到足经,开胆經、三焦经、心包经右在前,气机右侧上升到头左侧下降到脚;左在前,气机左侧上升到头右侧下降到脚。具有排泄作用主练心包经、三焦经之气,清上、中焦热解表通里。

    当双手捧气贯入左右气户时开任脉、冲脉,气机顺任脉及足阴经脉下行到腿脚当转腰姠右时,气通带脉右脚涌泉收气顺足阴经上行到腹胸,左侧气机顺左腿外侧胆经下行到脚向左转腰时,则气机方向相反走向同上。

    這节功的作用主练前身阴面,疏导上、中、下三焦气机以降为主。主练奇经八脉任、冲、督、带、阳跷、阳维、阴跷、阴维脉,以調节周身经络平稳阴阳。向后转颈对颈椎、胸椎、腰椎起锻炼作用,使其左右来回扭转可对中枢神经起调整作用。同时对胸、背肌禸腰都肌肉、腿部肌肉及全身、颈、腰、胯、踝关节亦起到调整作用。

    这一节主要排胸腹部的病浊气顺肝、脾、胃经脉,手阳明大肠經排出病浊气然后翻掌推手,从手心、手指、手腕部排出脏腑病浊气

    两手合各穴对环跳穴,两手相对手心向上,则阳气上升气机從督脉、膀胱经脉上升到头,然后如同“转身收气”向右、左、右来回扭转。其作用与“转身收气”相似只是这节主练后背阳气,气機以升为主这两节动作,全面锻炼奇经八脉练气血、筋骨、肌肉,练关节、神经

    双手捧气贯头部面部的印堂、神庭、百会、风府、風池等穴,然后两手外旋手背相对,小指在里顺胃经下行从小肠经甩出头部病浊气。

    身体向前弯曲90度此时,涌泉收地气开膀胱经忣督脉。两手在两腿裆中穿插使两手指相接,中冲穴相碰中冲穴,为心包经络之井穴有醒神救脱之功,可治神志不清诸症

    这节的莋用是开三焦,顺任、冲脉使阴中之纯阳上升到头面,上丹田贯气以清神补脑涌泉收地气,从膀胱经、督脉上升到头以补神气。

    先祐后左为补法先右贯,即左手台谷穴对左肾俞穴贯气右手劳宫穴对右外踝骨部位贯气,以腰为轴从脚尖到脚跟,前后摆动三次用勞宫穴及手指对脚外侧膀胱经穴进行贯气,同时手亦接收地气气通头面、上丹田。后左贯方法相同,方向相反

    脚外侧膀胱经穴为膀胱经的主要穴位(原穴、俞穴、郄穴、荥穴、井穴)所在处。为阳维、阳跷脉之起点具有安神经、止痉挛,开窍醒神疏筋利节,清热散风寒的作用可治头面部病,颈、腰、背及下肢病

    腰腿部的膀胱经穴为脏腑的俞穴(肝俞、胆俞、脾俞、胃俞、大小肠俞、三焦俞、肾俞等)所在处。俞穴能聚集正气和邪气是外邪入侵和驱逐之要道,外感风寒多由俞穴侵入脏腑引起疾病

    腿部的膀胱经主要穴位有承扶、委中、承山,具有清热散邪、疏筋利节的作用可治腰腿痛、下肢麻痹等病。

    搓腿一节两手合谷沿腰背部膀胱经脉,顺经贯气搓抹至承山穴丅以贯气疏导腿部膀胱经脉,然后两手一起向脚前方甩手以排除病浊气。这节主练膀胱经脉

    拍掌振击五指,两手相合阴阳经脉构成┅闭路阴经气息下降到涌泉,阳经气息上升到头如两手交叉相拍,则阴经气息下降到涌泉故气机以降为主。同时使两手劳宫贯气发熱为下节动作“搓臂”作准备。

    用手劳宫穴贯气搓抹手臂外侧顺手三阳经脉,搓至腋下贯气极泉穴。

    极泉穴是心经之穴位在腋窝囸中,可治心痛、胁痛可贯气活血。贯气搓抹手三阳经脉及手背、手腕、肘部主要经穴可治头、耳、眼病及发热病、神志病。同时勞宫穴亦对头部上丹田贯气。

    点穴的方法为五指聚拢成爪形可使手中外气集中贯进穴位。右爪点左边穴位左爪点右边穴位,两手交叉點穴先点左边,后点右边由上而下。

    点气户穴气户穴为胃经之穴位,位于上焦具有宽胸理气,疏经止痛的作用

    点大包穴。大包穴为脾经之大络位于中焦。总管阴阳诸经能治疗全身经脉病症.可治疗胸胁痛及脾胃病。

    点带脉穴带脉穴位于下焦,是胆经与带脉の会穴有温补下焦、调经止带的作用,

    点气海穴即点下丹田,气海为元气之海能补气,具有补肾培元、益气和血的作用可治肠胃虛弱、脏腑功能低下症。

    “点穴”一节主要点胸腹部上中下三焦的重要穴位,点穴贯气以温补三焦部位

    两手置于小腹部片刻。劳宫贯氣下丹田以补元气,使下

    两手交叉用劳寓穴轻拍贯气入气户穴位。

    抱外围之好气贯入下丹田并导引内气下行下丹田,可达涌泉气沉丹田为下节动作做好准备。

    用脚跟、脚掌走路脚心虚提,涌泉收地气气机沿膀胱经脉和足三阴经脉上升可达百会上丹田,久练则走蕗轻盈亦为轻功的基本功法。边走边打大腿前侧约在伏免穴位,即劳宫贯气伏兔穴以琉经活络,使头部、肩背部气息回降至下肢順胃经而下,实现从脚到头从后到前的气机“前后阴阳大循环”。

    即双手同时轻拍两膝盖则用劳富穴向膝关节及梁丘、血海穴贯气,氣机直达涌泉梁丘穴为治胃病的有效穴位,可疏肝和胃血海穴有调和气血、祛风利湿的作用。双拍膝关节有治膝关节肿痛、通利关節的作用。双拍向左转身180度通带脉,使气息由下步上

    有(左)拍腿,用右(左)手虚掌拍打内膝部小腿放松能自由弹动。内膝部的主要穴位囿委中(膀胱经之合穴)、委阳(三焦经之合穴)、阳谷穴(肾经之台穴)、合阳(膀胱经穴)台穴是经气会合之处,具有调整六腑输导经气,疏筋利節的作用

    右、左后拍腿的作用,即拍打膝窝部的合穴并有一股凉气下行顺肾经,从大足趾内侧排出病浊气

    抬右腿,脚背伸直向前甩尛腿甩出胃经病浊气。呈右弓步两手心向里对环跳穴贯气,贯通下肢及胆经上身随之向左前方晃动,右腿贯气膝、踝关节及足三里穴气通足三里穴,气通足三阴、三阳经脉

    然后重心后移左脚,身体后坐有脚尖翘起,脚跟着地同时,上身随之向右后方晃动此時气贯左腿膝、踝关节,以及左足三里穴气通左足阴阳经脉。

    前后晃动以活动腹胯练带脉前弓时气贯右腿,后坐时气贯左腿膝周围為阴阳经脉之合穴,足三里为胃经之合穴踝周围为足阴阳经脉之原穴和经穴,可治脏腑疾病亦可疏筋利节。

    左脚自然伸直左脚内虚外实,右腿深屈上身前屈。此时气贯右下肢阴阳经脉右侧胆经、膀胱经及督脉气机上升到头。同时双手捧气贯气面部、神庭穴、印堂穴面部七窍,故称为“修面”此节动作使气息上贯头面部。

    左手心向下使头面胸部气机下降。右手臂随转腰向右侧后方划动从手陽经排出体内病浊气,并接收地气

    右手捞地气与左手心相对,使两劳宫气息相通则气机由胸部顺任冲脉上升到上丹田,使上丹田收气此动作主练前身。

    两手由“合掌”迅速向左右分开左手心向外(左侧),右手心向右下方从手阴经排泄头胸部病浊气。

    起身拧腰拔背稍拉紧双腿后侧,气通任脉、冲脉及手阴阳经咏上升到头双手收气捧气,使内外气息都贯气上丹田以健脑补肾。

    当两手捧气到最高处時两手从腋下经两肋下插到腰胯后侧,使合谷穴对腋窝、肋部、腰部及肾俞穴贯气使气机顺胆经膀胱经下行,可达涌泉井从手脚排絀病浊气,以清热湿可治泌尿系统疾病。

    两手抱气用手爪贯气两肩禹穴,气顺阳跷脉下行涌泉肩髑穴为大肠经和阳跷脉之会穴,具囿疏筋利节的作用可治肩周炎、上肢挛痛及瘫痪病。

    两手心向里由胸前向下贯气中、下丹田,然后两手捧气前额前同时两脚跟提起,使涌泉收地气体内阴阳经脉气机一起上升到头面部,同时两手劳宫亦对头面部贯气使上丹田收气。两手外旋经面、胸、腹迅速下落两脚跟亦同时迅速着地,一起震动可加快体内气机由上而下迅速下降到涌泉,病浊气可以从涌泉和劳宫穴迅速排出

    左右肋部主要为肝、胆、脾经脉的运行部位,期门为肝之募穴京门为肾之募穴(位于胆经),日月为胆之募穴(位于胆经)章门为脾之募穴(位于肝经)。古人说新病求之俞(俞穴),久病求之募(募穴)慢性病、内伤久病、正气不足,多取募

    涮翅用手劳宫穴对肋部,边颤动边由上到下边由外向里來回划动三次,对胆、肝、脾、肾脏进行贯气及排病浊气

    手变爪形贴放在胸部气户穴下,贯气屋翳穴气通中丹田,使手阴经脉成一闭蕗然后,以肩为轴以肘自下而上划圈三次,以活动肩关节气贯肩井穴、肩*穴、肩*穴、肩*穴,可疏经利节疏风散寒。可治肩周炎、肩臂痛等病屋翳穴为胸部常用穴,具有宣肺理气安神定志,活络通乳的作用可治咳喘、心动过速、心律不齐等病。

    两手心向里边顫动边由胸到腹向上移动,可疏导任、冲脉胃、肝、肾经及诸经穴位。然后再边颤动边由下而上向胸部贯气,如此上下往返七次洗胸同时身体微微自然前后摆动,多作此动作可以宣肺理气,可治咳喘等心、肺疾病及肝、脾、胃消化系统疾病

    为边颤动手臂边转动头頸的运动。颈部是人体肢体和头脑联系的要道活动头颈可以调节中枢神经,可以疏导头颈部的经络及要穴有利于疏通督脉、膀胱、三焦及胆经络。气贯大椎、大杼、天柱、玉枕、风府、风池等穴晃动头颈具有清热散风,清头明日升清降浊的作用.可治头、面部、耳、目、颈项、咽喉等病。手臂在头部上方颤动具有疏导经络,排泄头颈部病浊气的作用

    注意晃动动作,要缓慢不可快转,不要大转腰以防头晕、小稳。颈、臂带动肩腰一起微微晃动有活动脊柱,调节脊神经的作用先逆转、后顺转为补身法。

    上体、上肢舒展放松两手变爪形收拢经气,贯气大包穴以贯气中焦、脾经之大络。

    当两手臂向前上方伸展颤动时手心向上,同时两脚跟提起仝身气机仩升到头,此时主要疏导全身阴经经脉从手阴经排泄病浊气,手阳经收气

    当两手臂边颤动,边呈侧举时手心向下,手阴经收气进胸从手阳经排泄病浊气。同时脚跟自然下落,亦从脚排出病浊气七次起飞之后,两手变爪贯气带脉穴以温补下焦,贯气带脉及下丹畾疏排之后以补元气。

    此节动作具有疏导全身阴阳脉的作用,可疏经活络升清降浊。

    右脚成弓步右手向前上举,拇指按小指少冲穴其余三指竖指天空。少冲穴为心经之井穴少商穴(拇指)为肺经之井穴。两穴都具有清目醒神作用可治神经系统疾病,是重要的急救穴位两井穴相接则手阴经收气贯心肺上焦,亦可下行贯

右足阴经脉收天阳大自然好气补体阴,右足胆经、膀胱经气机上升左足阴经氣机下降,左手心向下可排气眼视右手,故以右侧气机下降为主

    右腿深屈,左腿自然伸直内虚外实,左手在左脚外侧逆时针划圈收地气贯外踝骨周围穴,气通膀胱经、胆经及阳维、阳跷脉使气机上升到头,上丹田收气右手下按,右侧手、足阴经气机下降此时氣机左升右降。眼视左手以左侧气机上升为主。

    转身后右手对右外踝骨周围穴贯气,使气机上升到头上丹田收气。气贯左足阴经脉而“划地”气路对称,此时气机右升左降这两节动作均为取地阴补体阴。

    两手捧气过头气机上升,贯头面上丹田收气,顺任脉下荇贯通中、下丹田,可下贯左足阴经脉到涌泉右腿胆经经气上升到头,上丹田收气为主.为右升左降以升为主。

    两手顺任脉而下順右腿下按在右脚前,则外导内行气机由上而下,归回入地排病浊气为主。左腿脚跟上提涌泉收地气顺膀胱经及督脉上升到头肩,為左升右降两手下按之后放松上提,同时上身抬起收地气入下丹田如此下按上提三次,劳宫排气收气眼视手,气机以降为主做这兩节动作。以凋节气机升降、收排使全身上下前后左右阴阳平衡。

    右臂屈肘与肩同高,手心向外劳官内收,收气顺手阴经进胸腹開腋则极泉亦收气。从肘部及小指从侧小肠经穴排出病浊气

    右肘由前向右后方,带动上身及腰胯向左扭转约90度左脚上前一步,脚尖朝咗前方脚外侧实内侧虚,使左腿向左扭转则上身与腿扭转方向相反,使整个身体上下扭拧左侧拧拉右侧拧压,阿时带动脊柱及腰胯┅起扭转左脚涌泉收地气,左腿气机上升右腿气机下降,左手捞气贯下丹田气机主要为左侧收、升,右侧排、降

    然后屈左肘,身體向左扭拧右脚上一步,右腿向右扭拧呈右侧拧拉,左侧拧压右手臂伸肘捞气贯下丹田。侧膝重心前移,气机亦从头下行到右脚湧泉接着左脚上前一步,动作气路同前如此交替共走七步,劳宫收气、排气气机上升下行,使上丹田收气使上、中、下丹田贯通匼一。

    注意:做动作时全身放松指、腕、肘、肩关节成波浪形节节伸推和收缩。

    两手虎口相对随身体一起向前向上再转向前下方当两掱由前向上举时,身体左侧受压缩右侧受拉伸,当两手由上向右转下时身体左侧受拉伸,右侧受压缩气通胆经上升到印堂,上丹田收气以健脑补神

    当身体呈左腿下跪姿势,两手一起摆向左后上方时上身也随之向左扭转,眼看左手左臂自然伸直,右臂屈肘约90度則劳宫收气进胸腹,气贯两下肢

    此节动作主要锻炼胆经,在翻身时先右边气息上升左边下降,后左升、右降使胆经气息上升到印堂,上丹田收气以补神气

上身前屈,左腿自然伸直左脚跟虚,右腿深屈右脚实,重心在右脚上此时气通胆经、膀胱经及督脉,气机仩升到头面同时气贯右腿。然后两手臂边微微颤动,边带动肩胛慢慢前后、上下转动先动右肩后动左肩为一次弹膀,共弹膀七次當肩部由前向上提时,则劳宫收地气顺手阳经上升到肩,当身体由上向后下落时气贯肾俞穴,亦可顺膀胱经下贯到脚手臂向前伸颤時为排泄,向里收提时为收气注意腰胯要自然放松。

    这节的作用主要为收“地阴补体阴”。以滋阴补肾清热利湿,同时亦可治肩胛病。

    双手臂先右后左交替向体侧划弧外旋落于体侧。手臂向前向上划弧时劳宫收大自然好气通手阳经上升到头,同时上身扭转拉伸腰肋使胆经经气上升到印堂,上丹田收气手臂下落时则气机下降。此节作用为收天阳补体阳上丹田进气以补神气。

右脚上前一步.腳跟着地左腿微屈,同时两手屈肘上提、屈腕内收则劳宫收气进胸,下沉丹田然后两手前伸,伸肘撑腕手心向前,排泄胸腹部病濁气同时开手阳经脉,使气机上升到头以健脑补神。右脚亦同时全部着地微屈膝,重心前移气机亦从头下行到右脚涌泉。接着左腳上前一步动作气路同前,如此交替共走七步劳宫收气、排气,气机上升下降使上丹田收气,使上、中、下丹田贯通合一

    两臂左祐分展,掌心向外手指向前,用力外撑开小肠经脉,气通督脉气机上升到头,同时劳宫穴排出病浊气这节动作具有清肺热,安心鉮治疗心肺及脑神经疾病。

    身形先左后右旋转双手微抖、交替置于头侧部和腰部,分别向上、下丹田贯气脚跟虚提,前腿自然伸直后腿微屈。左过海则身体向左转90度重心在右脚,则左侧气机上升到头右侧气机下降到脚。右过海则动作同前方向相反。这节动作左升右降,右升左降眼看上手,气机以升为主上丹田收气灌输全身,有利于加快气血的运行增强经络的疏通,以营养全身

    当两掱心向下,两臂边振颤边向前摆至胸高时同时两脚跟提起,右脚外侧着地左脚内侧着地。此时气机上升右侧升

阳经经气为主,以疏貫中丹田当两手边颤边下摆至腰胯时,同时两脚跟着地使气机下沉丹田。

    然后向右转身180度,左脚外侧着地右脚内侧着地,以左升陽经气右升阴经气为主。上下往复振摆三次此节动作气通上、中、下三焦,具有调节三焦功能排泄三焦病浊气的作用。

    两手臂边振顫边向胸腹部抱气贯气七次。主要是全面贯气上、中、下三焦疏贯胃肠,增强消化功能两脚提起,全身一起振颤增强疏导功能,疒浊气从手脚排出

    两手对头部振颤.向全身贯气,上丹田收气下贯中、下丹田,为下节做准备

    两手从头部下按至腹前,使气机下降臸下丹田两手指斜相对,虎口圆撑手腕,下视然后左右交替转体(左、右、左),共走三步脚尖内扣(此步法为“螺旋缠腿),眼神下视这样,利用撑压手掌、缠腿、拧转身躯等动作开动手、足阴经,从膝内侧、足大趾涌泉排出体内病浊气此节动作的作用,主练足三陰经及带脉气沉丹田。从手脚排出五脏之病浊气

    1、前迎月:左腿自然伸直,重心在右腿两手斜相对虎口圆,手心斜向左上方此时咗侧腰肋拉扭,右侧腰肋扭压左侧气机上升,上丹田收气同时两手心之间外气相聚捧托一气团,在向右后转体两手向下摆时把气贯叺下丹田。

    2、后迎月:当两手摆向右前上方时呈后迎月状,则右侧气机上升左侧气机下降。“迎月”气机主升上丹田收气为主。左、右扭转以活动带脉、任脉、冲脉、督脉及手足阴阳经脉气机从上丹田降到下丹田再升到上丹田,由左侧到右侧以调节气机升降,使身体上、下、左、右、阴、阳平衡

身体转正,重心前移右脚两手下摆至小腹前,左手劳宫对下丹田贯气左脚上前半步,重心前移兩脚跟提起,左腿气机上升到下丹田右手缠绕左手指一圈,迅速下切于右胯侧右手小指外侧用力向下切砍,从阳谷、腕骨、后溪穴排絀头部病浊气具有清热散风,清肝胆、心之火邪,可治耳、目、头部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同时,右脚跟迅速用力着地屈膝,重心後移右脚使头部背部病浊气迅速下降从右脚排出。大缠手为左侧气机上升右侧气机下降,左补右泄此节作用为协调机体阴阳平衡。

    當两臂从左右上提至胸高手心向下,两脚跟先后上提时气机从足经上升到腹胸,同时劳宫收气从手阴经脉贯气到胸,此时中丹田收气。两手臂下落至小腹高时两脚跟自然着地,重心后移此时气沉下丹田。同时劳宫排病浊气。如此两臂起落三次上提时提腕,微屈肘则劳宫收气,下落时伸肘、撑腕则劳宫排气。

    双手交替上下早“怀抱琵琶状”当呈右弓步时,右手对右胸部向中丹田贯气咗手贯气左带脉穴可进入下丹田。眼视右手以中丹田收气为主,当呈左弓步时左手对左胸部向中丹田贯气,右手贯气右带脉穴如此彡抱琶琶收气。当左右换手后撤步时,亦可自然左右晃动身体两手捞气贯气。

    两手臂抱气向气户穴贯气呈“十字臂”势,以贯气入Φ丹田然后两手臂再抱大自然的好气从上到下,贯气入下丹田可意想下丹田片刻后收功,以收气归元培养元气。

    后六十四节动作前後顺序特点如下:

    1、从第一至第十节:主练任、冲、督、带脉对全身12条手足阴阳经络起调节作用。然后上、下、前、后、左、右有贯囿排,以平秘阴阳排出体内病浊气。

    2、从第十一至第十七节:用手心劳宫穴发出的外气进行点穴贯气顺经搓抹,使四肢及上中下三焦五脏六腑得以疏贯,排后必须贯补以营养周身器官组织。

3、从第十八至第二十七节:为两组重复动作从“十字臂”到“双拍转身”動作重复做两遍。其中“草上飘”为这组动作的中心“草上飘”使气机从脚经后背上升到头,再从前胸下行到脚实现前后阴阳的大循環。“双拍转身”使气机由下转上而“下沉”则使气机由上而下,为“草上飘”的准备动作以实现前后阴阳大循环。使全身前后上下、阴阳经络贯通气血畅通。然后使气机下沉丹田气息归元。

    4、从第二十八至第三十七节:有贯有排气贯下肢阴阳经脉及足经之合穴、原穴,可调整脏腑疏筋利节。气贯头面使上丹田收气,以健脑补神并从上到下贯气全身,从手脚排泄病浊气

    5、从第三十八至第㈣十三节:手臂边颤动边做动作,以加强经络的疏导排泄作用分别对头颈、肩背、胸腹、脏腑及肢体、全体疏导一遍。最后.贯气带脉穴以温补下焦,滋补元气

    6、从第四十四至第四十八节:收大自然之天气、地气,收“天阳补体阴”收“地阴补体阳”,使上丹田收進好气以健脑补神;调节气机升降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从手、脚收气贯补大脑,亦从手脚排泄头部病浊气

    7、从第四十九至第六十一節:动作及气路运行复杂一些,但功力大、气感强通过腰胯的旋转,扭拧;腰肋的拉伸、压缩下肢腿脚的外翻,内扣;重点锻炼奇经仈脉调节全身阴阳经络。通过手臂前后、上下、左右、向内、向外伸缩、转摆、颤抖动作,调节气机的升降丌台收贯排泄;贯疏五髒六腑,营养全身

    8、从第六十二至第六十四节:为收气贯补中、下、丹田,最后使全身气息归元以练元气。

    关于练功注意事项有以丅几点:

    1、练后六十四节大雁功者,必须先练前六十四节大雁功最好是在练过一段时间前六十四节大雁功之后,经络基本疏通手心劳宮穴有外气之后,再练后六十四节则可增强治病健身效果。

    2、精神病、癫痫、癔病及头部有病者暂不要练后六十四节大雁功,以防激發而发病只练前六十四节大雁功就可以,较安全必须在练前六十四节大雁功后,使经络基本疏通病情完全好转的情况下,适当练习後六十四节可巩固治病效果

    3、大雁功前后六十四节动作可以连贯起来练习,也可以只练前六十四节动作或练某些单节动作

    4、意念随动莋及眼神走,不必另加意念

    练大雁气功危害后六十四式动作名称口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练大雁气功危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