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到底多少年的大推力火箭技术到底还差美俄多少年

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中国火箭发射的成功率比美俄都要高?
邱晨辉&任思远
日07:21&&来源:
原标题:灰色的9月1日:航天火箭爆炸引关注
9月的第一天,对人类的航天事业而言,注定是灰色的一天。互联网上先后传出两则航天发射失利的消息,其中一条很快得到美国官方的证实:火箭爆炸了。
根据9月1日晚间美国宇航局(NASA)消息,美国私营航天公司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猎鹰9号”火箭,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测试时发生爆炸,其装载的以色列SCC公司的Amos-6通信卫星同时被炸毁。
这并非人类航天发射史上第一次失利,却十分罕见地流出了发射失败的爆炸视频,经互联网传播后引发一股不小的旋风,“冲击”“震撼”“揪心”,让航天发射这个原本有一定门槛的高冷事件,再次走入大众视线。而这次发射失利所牵扯到的SpaceX及其掌舵人埃隆?马斯克,Facebook及其创始人扎克伯格等备受关注的科技企业、明星企业家,也给这场舆论热议上足了料。
有可能是“低级错误”导致的发射失败
好在,这次事故中没有人员伤亡。爆炸发生后,人们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为什么会爆炸”。
事实上,SpaceX也在第一时间给出了造成此次爆炸事故的初步原因――在推进剂填充操作时发生的问题。埃隆?马斯克在社交网站上发文称,“‘猎鹰9号’是在推进剂填充操作时发生的事故。起因应该是火箭上面级的氧气罐出现了故障,但具体原因仍不清楚。我们会尽快查明原因。”
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究员庞之浩说,在造成发射失败的分系统故障中,动力装置系统占了首位;其次是控制系统;然后则是结构系统。本次“猎鹰9号”的爆炸是在火箭加注燃料时发生的,这在火箭故障中不多见,可能是源于“低级错误”,属于动力系统或控制系统故障。
庞之浩推测,有以下几种可能:其一是氧箱压力过大。他说,这次火箭爆炸是从火箭二级氧箱加注燃料时开始出现异常。去年6月“猎鹰9号”发射时爆炸,是因为二级氧箱氦气瓶支架强度不够,折断后氦气泄漏,氧箱压力过大,氧箱撕裂,导致爆炸。这次爆炸有可能是重蹈覆辙。
其二则很可能是因为低层次错误,即程序控制出现了错误。庞之浩推测,本应该启动测试一级,结果启动了二级程序,二级点火了,但整个系统处于非起飞的系留牵制状态,飞不走就只能爆炸,再引发一级爆炸。他说,任何误操作和程序混乱都可能导致二级点火。
第三种可能即是生产过程中带来的缺陷。庞之浩认为,运载火箭在生产过程中,如果质量控制不严,会致使产品内部存在缺陷,如暗伤、多余物等,这些缺陷对火箭来说都是致命问题。比如,欧洲“阿里安”火箭,就曾因发动机有多余物而导致发射时爆炸。
在庞之浩看来,这很可能也是“猎鹰9号”发射故障的原因。例如,火箭支臂上的燃料输送管破裂导致燃料溢出,加上支臂或箭上燃料接口电气设备点燃的可能性较大。外部爆燃击穿二级燃料箱,引爆后破坏一级引爆,同时整流罩与卫星落地引爆胼燃料。
第四种可能是元器件质量不稳定。曾经,俄罗斯火箭在加注燃料时,因传感器故障燃料加注多了,从而导致发射时爆炸。“猎鹰9号”出现故障也可能是这方面的原因――SpaceX公司为了降低成本,采用低成本采购,用便宜许多的工业级元器件替代成本高昂的宇航级元器件。
当然,也不排除发射流程存在问题的可能。庞之浩说,SpaceX公司的发射操作原则是显著地减少操作人员以及在发射场消耗的时间,目的是在发射“猎鹰9号”火箭时操作既简单又高效,并具有较高的成本效率。其标称的发射操作时间为16天(从火箭运抵发射场开始)。然而,过于简化流程,降低成本,势必增加风险。
庞之浩表示,此次爆炸给商业航天公司一个教训,即应在低成本和高可靠性之间寻找更好的平衡点,最好留有一定的富余,加有一定保险。
探索太空有风险,多次成功也不能表明次次成功
这次爆炸事件中,火箭上所搭载的AMOS-6卫星,恰好是Facebook互联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此前在社交网站上的说法,他原本想利用卫星的服务,为撒哈拉沙漠地区的非洲人民提供无线网络连接,这也是他世界无线网计划中的重要一环。
发生爆炸时,扎克伯格正在非洲,他对火箭爆炸并损坏卫星的消息“深感失望”。
然而,航天发射的成功或失败,却不以这位互联网大佬的个人情绪而转移。翻阅人类太空探索史,很容易就能发现,失败这个字眼尽管并不让人喜欢,但确实真实地存在着,而且其比例还不小。
即便是美国,这样成熟的、先进的航天强家,失败同样不可避免。美国阿波罗计划曾发生两次灾难性事故,一次是阿波罗一号飞船在地面训练时,舱内的纯氧产生剧烈燃烧,航天员遇难;另一次是阿波罗13号飞船的氧气罐由于搅拌发生爆炸,导致整个任务失败。
“探索太空是需要付出一定代价的,多次成功也不能表明次次成功。”庞之浩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说,几乎所有发射运载火箭的国家都有过失败的教训。面对火箭发射失利时,应该保持理性的态度,毕竟,航天是一个高风险的事业,尽管航天人会尽最大努力将风险降到最低,但仍不能排除事故发生的可能,因此,当意外发生时,他还希望大家能够理解。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有时,失败的确是成功之母。以探月为例,截至2014年,世界上共进行了129次月球探测活动,其成功率仅有51%。但几乎没有人会认为,那49%的失败尝试都是没有意义的。
一个真实的故事流传颇广:美国没能把阿波罗13号送上月球,3位宇航员在太空中经历了缺少电力、饮用水等问题,但仍然成功返回了地球,还被美国人称之为“辉煌的失败”。毕竟,这正是科学路上必须积累的教训。
中国火箭发射的成功率比美俄都要高?
当然,每每发生火箭失利事件之后,总能听到这样一种声音,即为何美俄的航天失利消息较多,中国的只要一发射就能成功,真是这样吗?
这并非是一种错觉。刚刚过去的“十二五”,我国专门致力于火箭和卫星研制的中央企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共成功发射了86箭138星,发射成功率达97.7%,创造了世界最高航天发射成功率。其中,去年共发射19箭45星,全部成功。
不过,就此推论说中国火箭发射的成功率比美俄都要高,则有失偏颇。
按照庞之浩的说法,对比国内外航天发射时,除了要看成功率的高低,还要参考发射的次数,这是因为发射的总次数越多,其成功率低的可能性越大。公开资料显示,美国和俄罗斯(苏联)进行的发射远远多于其他国家,都达到了千次以上,而中国的火箭发射仅有200多次。近几年,我国的发射越来越频繁,发射次数已经排在世界第三位。
当然,随着技术的发展,航天发射的成功率是可以提高的。比如说减少火箭的级数,庞之浩说,如果两级火箭可以把东西推上去,就没必要用三级火箭,毕竟后者多了一次“级与级”之间的分离,风险相对大一些。
我国即将进行第一次飞行试验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就是采用这种设计理念,比传统火箭普遍少一级的一级半或二级半构型,以提高可靠性。
更为重要的是,庞之浩说,我国航天界所采用的“归零”传统,即在生产制造、工艺流程、元器件的筛选,甚至是人员挑选上,都有堪称过硬的管理质量。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近些年来我国航天发射的高成功率。
说到底,航天器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系统,尤其是其中的运载器即火箭系统,涉及的动力系统十分复杂,发动机所产生的推力、噪声和震动之巨大、难控,都需要在发射前做大量的试验。庞之浩说,“谁也无法保证自己的火箭是百分之百万无一失的。”
(责编:袁勃、赵竹青)
韩春雨实验结果遭质疑 科学界表示仍需等待
3个月前,因发现了一种革命性的基因编辑方法并在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发表而“一鸣惊人”的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近日再次被推向风口浪尖。因为到目前为止,全球还没有一家实验室对外宣布能够完全成功重复韩春雨的实验。我国第二批航天员首次曝光 参加国际训练意大利撒丁岛组织的航天员洞穴训练任务,来自不同国家的航天员组成乘组,在与外界隔离的复杂洞穴中进行探险、勘查和测绘等活动,并完成采集洞穴样本、寻找生命等一系列科学试验,旨在通过在极端环境中工作和生活,评估和锻炼航天员的行为绩效技能。||||||||||||
美俄日欧大推力火箭技术猛甩中国N条街了!
  某大国火箭与MZ国家仍有较大差距
  某大国航天事业尤其是运载火箭数十年来的成绩,在发展某大国家中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印度迄今为止研制使用的PSLV和GSLV火箭,其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分别只有1。2吨和2吨,以运载能力衡量相当于某大国20年前的水平。至于另一个发展某大国家的大国巴西,甚至没有一次成功的运载火箭发射。伊朗成功的发射了2颗卫星,但运载火箭的技术档次和运载能力尚不及某大国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水平。不过这个世界上的航天列强多数是发达国家,面对美国、俄罗斯、欧洲和日本等国家,某大国运载火箭的技术和运载能力就要相形见绌了。
  美俄冷战时期火箭技术就已独步全球
  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就研制了近地轨道运载能力118吨的土星五号运载火箭,1965年开始发射的大力神3C火箭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就达到了13吨。70年代研制的航天飞机轨道器具有将29吨有效载荷送入太空的能力,美国空军80年代还研制了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21吨的大力神4火箭作为航天飞机不能满足军用任务时的备份。
  作为冷战时代针锋相对的对手,虽然近百吨运载能力的N1火箭研制失败,但1965年苏联的质子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到1968年三级火箭结构的质子火箭投入使用时,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了21吨,在1987年能源号火箭首次发射前,质子火箭一直是苏联运载能力最大的运载火箭。
  冷战后日欧火箭技术实现快速跃进
  冷战结束后国际航天界普遍认为会迎来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应用的大爆发,因此美国、欧洲和日本都竞相发展新一代运载火箭,俄罗斯和某大国则将发射报价低廉的质子火箭和长征三号火箭投入市场。美国研制航天飞机降低发射费用的努力失败,1986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事故后美国空军和航天局分道扬镳,并在20世纪90年代主导研制了渐进一次性运载火箭(EELV)。EELV包含两种运载火箭,分别是宇宙神5和德尔塔4,在年先后投入使用,服役型号的最大运载能力分别是近地轨道19吨和22。5吨,同步转移轨道8。7吨和13吨。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
更多关于 中国,火箭,美俄,日本,欧盟 的热帖声明:本站信息除署名外均至互联网络,我们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XGNISC All Rights Reserved
& 春城晚报社红河记者站 主管
法律顾问:
滇ICP备号-3&>> 中国核弹究竟有多少:地下核长城让美俄胆寒
中国核弹究竟有多少:地下核长城让美俄胆寒
来源: &&&&&&编辑:武孟坤&&
内容提要:俄罗斯国防部国际条约管理局前局长叶夫根尼·布任斯基中将近日对媒体表示,中国可能已经拥有2000枚核弹头,且武器计划是“全封闭的”。
  俄罗斯国防部国际条约管理局前局长叶夫根尼·布任斯基中将近日对媒体表示,中国可能已经拥有2000枚核弹头,且武器计划是“全封闭的”。 谁也不知道他们拥有多少枚弹头。
  同时以他们现在的技术和经济实力,目前外界认为他们大概拥有200枚,20年前他们就已经拥有这个数量,可能他们现在已经有2000枚,这个谁也不知道,因为他们的一切都在地下。
  他们能够增加弹头数量及其载体,以至于超过美国人和我们的数量。
  中国的核武器数量一直是个谜。外界对此的猜测有各种各样的版本,美国有军事专家认为中国能够打到美国的核导弹数量不超过60枚,世界大多数分析家认为中国核武器库的洲际导弹可搭载的核弹头数量在200枚左右。
  不过俄罗斯对上述数据都持怀疑态度,因为中国所投入的庞大地下核设施是不可能只贮藏这么一点家底儿的。
中国核弹究竟有多少:地下核长城让美俄胆寒
  对于俄罗斯上述人士的臆测,中国专家认为, 一些俄罗斯和美国专家经常发表跟布任斯基类似的言论,反映出他们对中国扩充核军备的担忧。
  事实上,中国官方之所以一直强调维持“精干有效”的核反击力量,正是因为中国清楚看到了美苏为在冷战时期建造和在冷战之后销毁成千上万枚核弹头所付出的高昂代价。
相关新闻:
&&|&&&&|&&
版权所有: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号-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到底有多少年历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