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有足球队中国国家足球队有捐款吗

民进重庆市委向小学捐赠足球用品
  |  来源: 重庆晨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 李培刚
原标题:校园足球,让学生迸发了运动热情和自信心
  民进界政协委员向临江小学捐赠足球等体育用品。
兴趣足球课、足球友谊赛、足球拉拉队……如今,这些场面,随着足球的风靡,俨然成为临江小学校园内的一道风景。为满足孩子们的心愿,5月10日一大早,区政协主席刘祥全,民进重庆市委专职副主委黄硕,民进重庆市委秘书长罗挺,区政协副主席、民进永川区委主委钟代华和区政协民进界别的政协委员们一行,来到了临江小学,为孩子们送去足球等一批体育用品。由此,拉开了2016年永川区政协界别活动月活动的序幕。
有新足球是学生们的愿望
临江小学校园足球队学生告诉记者,自从跟随足球教练一起接触足球后,便迸发了体育运动的热情,这项运动不仅让他们锻炼了身体,还促进了他们的学习,增强了自信心。
但是农村学校在器材上捉襟见肘,孩子们经常面临踢坏球、踢烂球,甚至无球可踢的局面。有一个崭新的足球,是他们迫切的愿望。
当天上午的捐赠仪式上,孩子们演唱了钟代华作词、区政协民进界别委员李琳作曲的临江小学校歌《七彩未来》,捐赠方民进重庆市委将价值2万余元的比赛足球和训练足球送给了孩子们。这是民进重庆市委第4次走进永川区政协民进界的界别活动现场。
69所学校获得过爱心捐助
为了增强孩子们踢好足球的信心,钟代华还给孩子们作了题为《发现自己点燃火炬制造梦想》的主题演讲。区政协民进界别香喷喷故事团的“菠萝姐姐”也来到孩子们中间,声情并茂地给孩子们讲述了球王贝利小时候的故事。
民进永川区委自2007年开展“弘扬奥运精神·建设健康永川”体育爱心援助活动以来,至今已捐赠69所学校,其中90%是农村学校。
如今,临江小学内设体艺办,明确了一名中干负责校园足球工作,继续派送教师参加有关培训。并利用器材足球校本教材,开设兴趣足球体育课,每班每周一节。
委员为乡村校园足球支招
随后,在民进界——乡村校园足球调研座谈会上,委员们听取临江小学校园足球建设情况介绍后,根据自己前期调研的情况,提出科学编制乡村校园足球发展规划、普遍开展以活动为载体重在育人的足球教育、充实乡村学校足球教师队伍、加强与高校和体育协会的合作等建议意见。
临江小学的体育老师结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与委员进行交流和探讨。
据了解,民进界的政协委员们下一步将就目前乡村足球现状等开展专题调研,并以我区为例,就我国乡村足球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形成一篇调研报告。
近年来,民进永川区委一直依托界别优势,发挥委员作用,通过组织开展专业足球教练进校园行动,着力为农村学校培训足球教师。
当日下午2:30,学校里现场开展了一场校园足球比赛。区政协委员、民进会员、区球迷协会会长田静再一次带领专业足球教练,在临江小学操场开展了一次现场足球教学活动,为乡村教师进行教学示范。本报记者 江亚蔓
中国政协频道 新闻热线/商务合作:010-  传真:010-  合作QQ: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号 京网文[5号
| 法律顾问: |
| 对外服务:隆湖六站小学足球队首次走出国门
代表宁夏参加“哥德堡杯”世界青少年足球赛
足球队员们正在积极备战。(记者 高旋 摄)
  7月9日,宁夏希望工程少年足球队参加瑞典“哥德堡杯”世界青少年足球赛出征仪式在石嘴山市二十小举行。7月10日,以隆湖六站小学足球队为主体的大武口区少年足球队将代表宁夏奔赴瑞典,首次与世界各地的青少年足球队展开同台竞技。
  今年5月,隆湖六站小学足球队在2014年斯凯孚“与世界有约”希望工程青少年足球邀请赛上夺得亚军,同时也获得了进军瑞典“哥德堡杯”世界青少年足球锦标赛的资格。据了解,“哥德堡杯”世界青少年足球锦标赛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青少年足球赛事之一,专为11岁至19岁青少年而设。连日来,隆湖六站小学足球队在教练的带领下加紧训练,积极备战。在当日的出征仪式上,宁夏昌贸祥冶炼有限公司向宁夏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款3万元,支持希望工程少年足球队赴瑞典参加比赛,让他们有机会与世界各地的青少年共享足球带来的快乐。(记者 戎耀)
【责任编辑】:刘奕辰
【稿件来源】:石嘴山文明网一个乡村小学足球的真实故事 00:00:00  来源: 赵震
记者赵震报道
2014年最后一个月的第一天,不少喜欢足球的人都在转一部南航拍摄的微电影宣传片。片子讲述的是新疆和田墨玉县喀瓦克乡小学学生踢球的故事。好多人在评论里说“看到一半就哭了”,影片的最后,字幕上写着由真实故事改编。在被那部片子感动的同时,很多人忽略了那个真实的故事,当梦想照进现实的时候,梦想也会变得更加艰难。  萨塔尔与吾斯曼  “我叫王小一,他叫买买提,我们都是18岁,个头差不离……”就如《真像一对亲兄弟》歌里唱的一样,萨塔尔与吾斯曼两个人从小一起长大,用北京话讲,他们是发小。与歌里不一样的是,两个人都是地道的维族,在乌鲁木齐长大。除了相似的生活经历外,两个人还有一个相同的爱好,那就是足球。两人不仅爱看足球,也爱踢球。  萨塔尔在乡政府工作,业余时间里他与吾斯曼一起张罗成立了一支业余足球队,两人还办了一个青少年足球培训班,2011年的时候,吾斯曼的孩子就在这支少年队里学足球。萨塔尔自己还开了一个体育用品商店,不仅卖大人的比赛服,也卖儿童的。  在2011年的时候,萨塔尔接到了一个来自和田的电话,一名中年人问他有没有便宜的儿童比赛服。“你要多便宜的?”萨塔尔问。“哦,最好是十几块钱一套的。”对方在电话里有些迟疑地回答。在萨塔尔的店里,最便宜的儿童比赛服也要50块左右一套,听到这个价钱,对方在电话里说:“太贵了,我们买不起。”  热心的萨塔尔问起了对方是干什么的,电话里的人介绍说自己叫帕尔哈提,是和田市墨玉县喀瓦克乡的一名老师。帕尔哈提并不是一名体育老师,甚至他也不是一名专门的语文或者数学老师,准确地说他是一名“综合老师”,就是什么都教。因为偏远地区的师资力量薄弱,这种情况在新疆下面的市县也很普遍。不过帕尔哈提自己有一个爱好,就是足球,因为这个爱好,他在学校里组建了足球队,当时已经有了20来个孩子向他学踢足球。球队组建了半年之后,帕尔哈提想给孩子们买一套比赛服装。孩子们的家庭都很贫困,帕尔哈提自己也不富裕,预算也只够给每个孩子买上十几块钱一套的。  那天的谈话后,萨塔尔心里一直牵挂着帕尔哈提和他的学生们。再遇到吾斯曼的时候,他就把帕尔哈提和他学生们的事情说了,并说自己想给帕尔哈提的学生们捐点队服。吾斯曼是一个小老板,自己家开了一个专做鸡肉肠的工厂。听了帕尔哈提的故事后,他也很感动,和萨塔尔商量要一起给孩子们捐点东西。为了保险起见,吾斯曼提出自己先去一次和田,看看那里的条件到底怎么样。  这一去吾斯曼就被震撼了。以前听说过下面学校的条件很苦,但他没想到会是这么苦。和田距离乌鲁木齐市1500公里,吾斯曼坐了快30个小时的火车,但到了和田之后还要再坐几个小时的车才能到喀瓦克乡。学校里根本没有像样的操场,孩子们踢球就是在土地上。让吾斯曼心疼的是,因为没有球鞋,孩子们都是光着脚在土地上踢球。夏天的新疆温度很高,地上晒得很热,为了不让脚上烫起泡,孩子们的脚都不敢在地上踩实了。即便如此,这些孩子们踢起球也却非常认真。  那一次吾斯曼就住在了帕尔哈提的家里,他也与这位憨厚的老师成了好朋友。  在聊天中,帕尔哈提告诉吾斯曼,自己非常喜欢足球,但是对足球的技战术知识了解得很少,现在他最大的苦恼就是不知道怎么去教这些孩子。吾斯曼答应回到乌鲁木齐就帮帕尔哈提找一些足球教学的材料寄过来。  第一次的和田之行就让吾斯曼和萨塔尔下定了帮助这支小学球队的决心。回到乌鲁木齐之后,吾斯曼和萨塔尔两人准备了20套球衣、球袜和球鞋,还买了二十几个足球给帕尔哈提邮了过去。几天之后,帕尔哈提打来了电话,他告诉萨塔尔和吾斯曼,东西收到了,孩子也高兴坏了。  第一次去乌鲁木齐  东西虽然寄过去了,但是吾斯曼与萨塔尔两个人的心里总是不太踏实,总觉得应该再给孩子们做点什么。那段时间里,他们的少年队训练时,有些球员不太卖力气,萨塔尔就和吾斯曼商量,不如把喀瓦克乡的孩子们请到乌鲁木齐来打一场比赛,一方面让他们见识一下大城市是什么样子,另一方面也让自己这些球队的孩子们看看,人家乡下的孩子们是怎么艰苦训练的。  说办就办,吾斯曼马上就和帕尔哈提老师取得了联赛,那是2011年的8月,正好是学校放暑假的时候。帕尔哈提把这个消息告诉球队的孩子们时,一下子就炸了锅。  在偏僻的喀瓦克乡,别说去乌鲁木齐这样的大城市了,能去一次和田都是大事。那些孩子们的爷爷、奶奶们,很多人一辈子都没离开过墨玉县。最终有20个孩子加上帕尔哈提老师一起去乌鲁木齐,大家先是到了和田,然后又坐了将近30个小时的火车。在微电影里说坐完火车没力气踢球那是艺术加工,对于这些从未离开过家的孩子们来说,坐火车也是一次完全新鲜的旅程。  到了乌鲁木齐,这些孩子们就被大城市的繁华惊呆了。吾斯曼给大家订好了酒店,当天让孩子们吃了一顿好饭,休息了一晚上。比赛在第二天,那是一块人工草皮的场地。到了场地边上,喀瓦克乡的孩子们却谁都不愿到场地上去,吾斯曼一问才知道,原来孩子们从来没有见过人工草皮,以为这是真草,怕自己上去之后给踩坏了。吾斯曼告诉孩子们,这些草是塑胶的踩不坏,大家一开始还不信,直到亲自用手摸了后才半信半疑地走进场地。  比赛是11人制的,对手就是萨塔尔他们俱乐部下面的那支少年队,双方孩子的年龄差不多大,入场前站在一起时,乌鲁木齐的孩子明显壮多了,喀瓦克的孩子们显得很瘦弱。但是到了场上,喀瓦克的孩子们显示出了惊人的体能,他们每个人在场上都很能跑,虽然技术不是很好,但是他们的跑动弥补了这个差距。  比赛踢了15分钟,场上出现了状况。在一次死球的时候,喀瓦克乡的孩子们走到场边对吾斯曼说:“我们能不能不穿鞋比赛?”原来他们平时踢球的时候都是光着脚的,这回一穿上球鞋他们非常不适应。在征求了裁判和对手的意见之后,喀瓦克孩子的要求被满足了,他们一个个地赤着脚上了球场。这一下果然不一样了,放开了的喀瓦克小学很快就打进了两个球,上半场他们就2比0领先。  中场休息的时候,对手的主教练不干了,他对主裁判说因为喀瓦克的孩子们不穿鞋,自己的球员抢球时不敢用力抢,这不公平,也不符合规则。研究之后,喀瓦克的孩子们下半场只好穿上球鞋比赛。不过这一次孩子们适应得很快,下半场他们仍然打进了两个球,全场比赛下来,他们赢了4比0。孩子们兴奋地在草皮上直打滚,这是他们的第一场正式比赛,也是第一场正式的胜利。  喀瓦克乡的孩子们也感动了那些到现场观战的家长和吾斯曼的朋友们。大家在比赛结束之后就自发地给孩子们捐起了款,那一次一共募集了一万多块。吾斯曼从捐款里给孩子们发了一些零花钱,第二天他带着孩子们去逛大巴扎(大集市),让他们用这钱给家里人买点礼物。剩下的钱,帕尔哈提老师都买了装备,回去之后他准备让学校里更多的孩子们加入球队。  那一次离开的时候,两边的孩子都依依不舍,特别是喀瓦克乡的孩子们,对他们来说,一个崭新的世界打开了。  飞到乌鲁木齐  那一年送走喀瓦克的孩子们之后,吾斯曼开始忙了起来。先是生意上的事,然后就是他儿子的事。恒大足校去新疆招生,他的儿子通过了考核,送儿子去广东上学,再加上探望,让吾斯曼的空闲时间越来越少。  不过他没有忘了喀瓦克的孩子们,每个月他都让自己的香肠厂给孩子们寄点肉肠去,每年他都至少去一次墨玉乡。再去的时候,他已经成了这些孩子们的好朋友,孩子们把他请到家里去,自己下厨给他做饭,9岁的孩子拉条子、手抓饭已经做得非常地道了,“这些孩子们家里条件都很苦,好多孩子放假时都要去县城里打零工贴补家用,就是这样,他们也没耽误练球。”  每次去和田,吾斯曼都要在自己的微博上发很多喀瓦克乡孩子们练球的照片,很多新疆当地足球圈的人们都会转发。一次无意中的机会,央视一套《朝闻天下》的编导看到了吾斯曼的微博,对这个新闻很感兴趣。很快央视与吾斯曼联系上了,2013年8月,吾斯曼又一次来到了喀瓦克乡,不同的是,这一次他带着中央电视台的人一起来了。  今天,在网上还可以搜到那部《乡村小学出了个梦之队》的纪录片,因为片子比较长,《朝闻天下》分了两次才播完。央视的记者最初就想拍些孩子们在学校里踢球的故事,他们拍了孩子们光脚在土地上踢球,在河水里练习倒钩,但总觉得差点意思。这时候吾斯曼讲起了孩子们第一次去乌鲁木齐比赛的趣事,让央视的记者眼睛一亮,问吾斯曼能不能再组织孩子们去一次乌鲁木齐。吾斯曼一口答应了下来。  但这一次时间成了问题,因为还有其他采访任务,央视的记者希望尽快赶到乌鲁木齐,可是坐火车到乌鲁木齐就要30个小时,从和田到乌鲁木齐坐飞机最快,但一个人的往返飞机票打完折也要1000多。央视的记者说给南航打电话想想办法,南航很快给了回信,同意解决8个人的机票,也就是7个球员加上帕尔哈提老师,而原本吾斯曼是准备带上15个孩子的。  就这样,喀瓦克乡的孩子们第一次坐上了飞机。虽然大部分孩子都来过一次乌鲁木齐,但是坐飞机仍然让他们很新奇。最小的穆拉是第一次来乌鲁木齐,他看什么都新鲜。一年之后,穆拉成了南航那部微电影当中的主角,可爱的他也是吾斯曼的干儿子。为了上电视的新闻需要,央视在播出的时候说这支球队是第一次出门打比赛,第一次来乌鲁木齐。  在乌鲁木齐,他们去了第五小学参观并且一起训练。乌鲁木齐五小足球队这几年在全国很有名气,他们在全国的比赛里赢过赫赫有名的大连东北路小学。那次的训练,让喀瓦克乡的孩子们开了眼界,帕尔哈提老师则忙着把这些先进的训练方法记下来。  比赛前一天,吾斯曼又给孩子们买了全新的球衣和球鞋,还给每个人买了一个书包,孩子们穿上新装备格外精神。比赛的对手还是他们一年前的那支球队,不过因为两年前输了球,这一次对手从乌鲁木齐五小借了两个球员。因为喀瓦克乡只来了7个孩子,比赛只能变成7打7。不知道是因为对手变强了,还是因为坐飞机反而不适应了,这一次喀瓦克乡的孩子们输了比赛,比分是4比8。虽然输了球,但是大家仍然非常开心,比赛结束之后他们都不愿意离开,还要求在场地上再踢一会儿。  那一年的10月21日,喀瓦克小学的片子在央视播出了,这下子这支球队成了“名人”,学校里学足球的孩子一下子到了50多人。一些大的孩子毕业走了,新的孩子又加入到球队当中。  央视的关注让这支乡村球队得到了自治区的重视。2014年自治区举行的全区比赛,还专门邀请了喀瓦克乡小学的球队来参加。这一次所有的费用包括装备都是由自治区体育局提供的,大家没有再为这些小事发愁。让他们有些发愁的是比赛成绩,因为来的都是各地市的专业球队,与他们相比,喀瓦克小学的水平确实差了点,成绩自然也差了一些。  梦想与现实  2014年9月,正在广东送儿子开学的吾斯曼接到了帕尔哈提老师打来的一个电话,帕尔哈提在电话里说他和几个孩子来了乌鲁木齐,拍一个短片,问吾斯曼在不在。听说吾斯曼在广东,双方就没再多说。  12月1日这一天,萨塔尔发现自己好多网友都在转一部关于新疆足球的片子,他点开一看,发现讲的正是喀瓦克小学的故事。片子拍得让他非常感动,但全看完之后,他心里有点不是滋味。他给吾斯曼打了一个电话,好朋友也刚刚看完这部片子,两个人的感受差不多,都觉得心里有那么一点别扭。  “听说南航拍这部片子花了200万?”两个人嘀咕,“那给喀瓦克小学捐了点什么吗?”“好像没有……”从第一次去喀瓦克小学的时候,吾斯曼就有一个愿望,希望给喀瓦克小学建一块人造草皮的足球场,为此他去找人问过价钱,人家的回复是最少也得20万。“我的事业也是刚刚起步,说实话经济条件也不是特别好,这也是我看了南航那部片子之后心里有些不得劲的地方,200万啊,哪怕拿出来十分之一就够给他们小学建个球场了。”  吾斯曼试图通过网络与南航方面取得联系,但无论是发私信还是留言都没有回音。最后,他在自己的微博上发了一封公开信,对南航拍了这样一部让人感动的片子表示感谢,然后他有点赌气地写道:“我只希望他们(指南航)再次出点力,帮助这些孩子们,捐足球设备、物资支持与鼓励一下这些孩子。我相信南航不会拒绝我们这点要求,因为对南航这样有爱心的企业来说,这是个很小的事儿!这样南方航空公司才是我心中的英雄!”  很多人在看过那部片子之后都会感动到掉泪,但也仅此而已。孩子们的梦想让人感动,但他们却要面对冰冷的现实。在帕尔哈提带的第一拨孩子里,一些大的孩子已经毕业了。有两个因为踢球条件不错,被乌鲁木齐的宋庆龄基金会足球学校选中了,到了乌鲁木齐上学。但两个月前,吾斯曼去学校看他们的时候,却得知两人被家长接走了,到现在吾斯曼也没和他们联系上。他说:“我计划这个月还得去一次和田,到时候要去他们家里看看是怎么回事。”  更多的孩子还没有这样的机会,在从喀瓦克小学毕业之后,他们去上中学,然后像父辈一样种地、打工、谋生,唯一不同的是他们曾经有过一个叫足球的梦想。  而更多像喀瓦克小学一样的学校因为没有得到关注条件只能更差。“在新疆,像喀瓦克小学这样的学校太多了,想踢球而没有条件的孩子也太多了。”吾斯曼说,“我的计划是未来的几年里,在新疆扶植100所像喀瓦克小学这样的学校,让孩子们都能在足球上找到乐趣。”按照吾斯曼的计算,100所学校大约有2500个孩子,整个计划下来大约需要50万的资金,他准备自己拿出来10万块,余下的由社会上的朋友们分担。  像已经习惯了使用“美图秀秀”一样,我们已经习惯了将一些感人的故事“渲染”、“美化”。看过那部片子被感动的同时,我们都假装忘记了梦想与现实之间那残酷的距离,更假装忘记了对于这些偏远地区的孩子们来说,梦想永远不可能像波音747飞机一样,逆风起飞,越来越高。很多时候他们想要达成梦想,只能骑着片中的那头小毛驴,一步一步地前进。  虽然梦想遥不可及,但至少距离他们越来越近……   当前位置:
沈阳晚报:沈阳体院足球教师捐助怒江小学学生
沈体院专家送足球赠球衣 亲授技艺怒江小学学生美坏了
  于波老师传授球技
  学生们拿到足球欢喜雀跃
  足球节现场“火炬接力”游戏
  充满着幸福感的、备受人们关注的怒江小学近来好事连连。这所在足球比赛中获得过“市长杯”、“贝贝杯”等多项冠军的怒江小学又迎来了一件喜事:沈阳的体育专家和足球明星专门前来为怒江小学的学生们进行专项足球辅导;30个崭新的色彩鲜艳的比赛用足球“站在”操场上等待着怒江小学的小队员们;40件分组队服穿在了小队员们的身上。小队员们个个神采奕奕,高兴得蹦起三尺高。
  原来,在11月8日党员活动日当天,怒江小学毕业生、原沈阳金德足球队队长、现沈阳体育学院足球教研室讲师于波和沈阳体育学院足球教研室骨干教师,在其主任于全海教授及副主任杨雷副教授的带领下来到皇姑区怒江小学,为这里的学生送来了由教研室老师自发捐款买来的30个比赛用足球、40件分组队服,并同这里的学生们一起举办了一次校园足球节。
  过瘾:
  和教授、足球明星一起过足球节
  皇姑区怒江小学拥有450名学生,其中三分之二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正在改建中,体育用品缺乏,又苦于没有专业的老师,这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很难接受到良好的兴趣培养。怒江小学党支部书记魏春燕不无感慨地说:“多年来,学校多次接受企业及个人的捐赠,由此学校开展‘幸福教育’,让学生们懂得去感受幸福。”魏书记还激动地说道:“学生们听说体育学院的大教授、大专家要来教大家踢足球,提前一周就开始兴奋不已,每天都要问什么时候来。今天真的来了。有这样顶级的老师教他们,一定会为他们打开足球之门。”现场进行的“火炬接力”、“四国大战”、“蟠桃宴”、“保龄球”等游戏项目,让怒江小学的同学们笑声连连,直呼过瘾。活动之后,体院的老师们还答应只要时间允许,就会经常来教同学们踢足球。
  担当:&
  专家教授进小学培养学生足球兴趣
  沈阳体育学院足球教研室主任于全海教授表示:“提高足球运动的普及率是当下中国足球的重中之重,我们倡导并组织足球走进校园这项活动已有两年多的时间,多次与东湖小学、61中学举行类似足球节,更是将61中学列为沈阳体育学院足球实训基地。一项运动一定要从娃娃抓起,它才会有生机,会有未来,足球更是如此。”&
  当把足球用品发给学生们的时候,沈阳体育学院足球教研室副主任杨雷副教授兴奋地说道:“从孩子们的眼中,我看到了特别纯粹的渴望和欢喜,我们作为教师理应多组织参与这样的活动,为他们做专业性的指导,培养他们的足球兴趣,让足球走进更多的校园。”
  期许:&
  足球明星希望更多的孩子踢足球
  原沈阳金德足球队队长、现沈阳体育学院足球教研室讲师于波,正是怒江小学的毕业生,重回母校,感触颇深的他回忆起梦开始的地方。他在怒江小学读书时,曾是校足球队中的一员,怒江小学的足球水平在沈阳市也是首屈一指的,获得过“市长杯”、“贝贝杯”等多项冠军。而再次回到母校,虽然不再是沙土地,但已没有学生追逐着足球;虽然学校已经铺上了人造草坪,但没有了足球门。他带着希望说道:“足球运动本是八九岁就该开展的运动,又有多少孩子能有机会真正接触足球、热爱足球呢?我们作为足球人应该多做今天这样的事,作为老师更应该。我作为怒江小学的学生,更会多来教学生们踢足球,让更多的孩子们学会踢足球。”
&&& 点击进入沈阳晚报电子版
新闻作者:王江&&责任编辑:宣传部
新闻日期:&&点击:次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地址:沈阳市苏家屯区金钱松东路36号邮编:110102 电话:6663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根廷国家男子足球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