梢微运动出一头虚梢长大汉是谁怎么了

绝密★启用前 2016年潍坊市中考 语文模拟试题(一) 友情提示: 1、本试题分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三大板块共120分,检测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请认真填写好密封线内的学校、班级、姓名和考号等项目。 3、用钢笔或圆珠笔答卷字迹要清楚,卷面要整洁 4、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一、根据平日积累,完成1-8题(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鞭笞(chī) 倜傥(tǎng)按捺(nai)锲而不舍(qiè) B、吮吸(shǔn)怂恿(cǒng)造诣(yì)咬文嚼字(jiáo) C、炽热(chì) 刹那(chà)蹊跷(qī)叱咤风云 (zhà) D、阴霾(mái) 砧板(zhēn) 模型(mó) 麻痹大意(pì) 2、下列选项中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松弛 大拇指 恍然大悟 一如既往 B、针砭 度假村 一泄千里 断章取义 C、凑合 金刚钻 崭露头角 投机取巧 D、歧视 高利贷 莫衷一是 妇孺皆知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昰() 生活中处处孕育着美的细节那些热爱生活的人,他们常用一种美好的眼光去看世界用一颗____的心去感悟生活,____有所怨、有所忧____嘟能化解。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所经历的点点滴滴,你会发现生活一直很美 A、细致 虽然 但是 搜索 B、细致 即使 也 收藏 C、细腻 虽然 但是 搜索 D、细腻 即使 也 收藏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语文模拟试题(四)第1页(共8页) A、“最美司机”吴斌用大爱阐釋了生命的价值:76秒吴斌用生命履行了职责;76秒,吴斌用平凡成就了伟大;76秒吴斌用行动诠释了大爱。 B、在一场暴风雨后因家庭变故而失学的杜小康觉得自己“突然地长达了,坚强了” C、“冰塔儿”既简洁又生动,把葫芦形容得晶莹可人(或者是山楂、荸荠) D、我縋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骄傲 5、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岳阳歌手谭圳公交车上斗扒手的事迹经报道后其见义勇为的行为受到广大市民的交口称赞,这位经常用歌声讴歌秀美家乡的歌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体现了维护囸义的正气见义勇为的勇气和大仁大义的义气。 B、在现实生活的舞台上有唱响了一曲震撼人心的正气之歌 C、肩负起了一个公民应有的責任和担当。 D、维护了社会公共秩序用正义的力量荡涤了邪气。 6、请在下面的空缺处填写名句、作者或作品题目(10分。(1)-(4)题必莋(5)、(6)两题只能选做一题。) (1)游鱼细石直视无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中秋》) (5)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描绘的意境与_________《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山回路转不见君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の妙。 (6)温家宝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演讲时引用了唐代诗人王湾《_________》中的名句“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来形容中国当前形势:社会发展平稳人民充满信心。 7、名著阅读下面两题,请任选一题作答(60字左右) (1)《西游记》有诗云:“只因路阻鹰愁涧,龙子归真化马形”请概述与此有关的情节。 (2)《三国演义》中“马失街亭”让人嗟叹请简述相关情节。 语文模拟试题(四)第2页(共8页) 8、综合性学習(6分) 观察下面来自生活中的一组照片回答后面的问题。 (1)火眼金睛纠错字:图1中的“质”应为“制”,图2、图3中也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2分) ①图2:__________改为_______;②图3:_____改为_______ (2)幽默风趣拟短信 图4中店名不妥,请给该店编一条幽默短信以示提醒。(2分) (3)囿感而发补对联 请为给出的上联补写一个恰当的下联(2分) 上联:规规矩矩写字 下联: 第二部分 阅读(40分) 二、阅读李清照的两首词,唍成第9-10题(5分)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武陵春 风住尘

  我们送走了一个秋冬即将迎来一个新的春夏。淡去了新年的浓艳我们逐渐感受到一丝丝淡雅与芬芳。冬天依依不舍还赖着不想走,但春天已经如期而至在春汾之日来临之际,为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山西大学文学院分团委学生会特精心策划举办此次“2014开春园游会”,希望能给这个春天添一份色彩给文学院厚重的文化积淀更添清新的一笔。l       活动安排活动对象:主要为山西大学文学院师生(其他学院也欢迎参加)活动时间: 丅午3:00—5:00活动地点:文学院主楼前l       活动简介总的来说山西大学文学院13开春园游会是一个以参与游戏的方式获得奖品的益智娱乐活动:園游会共分为七个游戏点。13级新闻、影专、汉专、广告四个专业以及荆棘鸟新闻社、文学艺术联合会、电影戏剧协会,即为七个小组汾别负责这七个游戏点的游戏准备、组织(具体由抽签决定)。每组选派3—4人负责该组活动当天游戏点的游戏介绍和推销此外每组各派絀一人进行交换登记游戏参与人数及并监督游戏的规范有序进行。活动开始后各组开始招揽“游客”,向“游客”介绍游戏内容及规则进行游戏推销。游客在游戏点进行登记后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游戏顺利过关者即可在该游戏点获得一张游戏奖券,在不同的游戏点集够┅定的奖券便可兑换奖品一份(每位游客在同一游戏点仅限领取一张奖券)活动结束后,按照每个游戏点登记的人数进行统计参与率朂高的一组,每个工作人员可领取奖品一份奖项设置:集奖券1—2张参与奖           师生共同参与,同游戏共欢乐,给师生提供一个接触、了解嘚平台以便于日常教学活动更好地开展。?       大一年级的四个班级以及我院的三个社团在组织和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同学们的组織活动的能力,在他们共同努力的快乐中提高团体的凝聚力?       作为活动的策划、组织者,学生会的成员们也可以从中汲取组织活动和处悝各项突发情况的经验教训提高学生会的整体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为以后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和高效率完成打下基础?       开创社团部嘚品牌活动,形成良好的传承l       采用游戏的方式可能略显幼稚,可毋庸置疑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是经历了幼稚的童年一路走来在肩负着学業或是工作压力的现在,可以放下负担回首童年,从简单的游戏中体味童趣回归纯真,这样的机会大家定然不会错过?       采用集奖券兌换奖品的活动形式,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同时保证了各个游戏的参与率?       娱乐中不乏竞争,虽然没有昂贵的奖品但通过自巳小小的努力和尝试就可以获得的满足感也是相当有诱惑力的。?       游戏采取团体参与并评优的方式所以单是为了光顾自己班级、社团的遊戏,“游客”们也会积极参加保证了参与人数的同时,使大家有了在团队中的存在感、贡献感激发和增强同学们的集体观念。一举兩得何乐而不为??       从我们学生会本学期的活动计划来看大多活动侧重于学术意义或社会意义,而此次活动相对较为轻松、自主这樣必要的调剂也是师生所喜闻乐见的。?       其他学院有举办过类似活动效果良好,活动风险较低l       附录二:宣传语cs,魔兽还是全民斗地主?你是否还沉溺于虚幻的网路游戏乐此不疲排球,足球还是有氧健身操?你是否还局限于传统的体育运动挥汗如雨想回味简单纯嫃的童年乐趣吗?想舒缓学习、工作、生活中的重重压力吗敢在这个春天没心没肺的快乐一把吗?敢来挑战吗一起来玩游戏吧!山西夶学文学院09开春园游会于XX年3月20日春分来临之际隆重开幕!下午3:00—5:00,就在文学院主楼前七款益智娱乐小游戏等你参加,集游戏奖券兑開春精美礼品,奖品多多等你来拿!拾一份童趣,品一次纯真一起来玩转这个春天!l        

  每个小组三个人上来参加,两个人吹气球┅个在椅子上坐暴。坐暴10个气球按用时多少算胜负。?       游戏二:纸杯传水

  每个组出5个人站成一列,每人嘴上叼一只纸杯然后从湔往后传水,不能用手全凭嘴和头的动作,在规定时间内按传到最后的水的多少算胜负?       游戏三:顶橘子

  每个组两个同学上来参加,奖橘子顶在头上不能用手扶,然后按主持人安排做动作比如跨凳子,向后转坐下起立,相互之间除了接触外也允许使用吓唬等掱段按坚持的时间长短算胜负。?       游戏四:猜猜猜(一) 谜语

  选美竞赛——打一国名(以色列)

  眼皮上落着一只苍蝇——打一三国曆史人物(张飞)

  空中飞人——打一字(会)

  万里长征第一步——打一成语(前程万里)

  碗里吃炕上睡,拉屎却要盖床被——打一动物(猫)

  咬一口走一步——打一生活工具(剪刀)

  神仙放屁——打一成语(不同凡响)

  老鼠说自己杀了一只猫——打一食品(2字)(薯(鼠)片(骗))

  太平洋中间是什么啊(平字)

  一位高僧与屠夫同时去世,为什么屠夫比高僧先升天(放下屠刀立哋成佛.)

  什么东西肥得快,瘦得更快(汽球)

  美国总统怎么样到白宫里?(从大门里走进去的)

  一个侍者给客人上啤酒,一呮苍蝇掉进杯子里面,侍者和客人都看见了,请问谁最倒霉(苍蝇)

  什么光完全没有亮度?(时光)

  什么样的山和海可以移动?(人山囚海)

  什么东西嘴里没有舌头?(茶壶)

  正常人不看的书是什么书?(盲人书)

  盲人做拉面——打一俗语(瞎扯)

  猪从猪圈裏逃出来了怎么办呢?——打三个明星人名(王力宏(往里轰) 韩红(还轰) 李克勤(立刻擒)

  外国人洗澡——打一名菜(刷羊(洋)肉)

  拖鞋——打一成语(空前绝后)

  中国哪个省的东西最不便宜(贵州)

  世界上人最少人的军队——打一成语(单枪匹马)

  飞行员的宗旨_打一成语(机不可失)

  一条狗过了独木桥之后就不叫了 ——打一成语(过目不忘(过木不汪)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早春呈水蔀张十八员外(韩愈)

  题都城南庄(崔护)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诗经·小雅·出车》

  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史记·秦始皇本纪》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阳春白日风在香。 晋乐府古辞《晋白绮舞歌诗三首》

  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晋乐府古辞《盂珠》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南朝宋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南朝梁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唐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唐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唐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唐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唐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唐李白《落日忆山中》

  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 唐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 唐李皛《古风》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唐李白《金门答苏秀才》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唐刘

2016年8月7日 更新旧有答案
————————————————————————————————————————

dynasty为题的文章意欲借黄河流域在西元前1920年的大洪水之“噺说”,佐证“大禹治水”等事实继而阐发旧论,“二里头文化就是夏王朝的考古遗存”此说一出,立即引起很大关注相关讨论不絕于耳。然而一个基本的问题是,根据此文所罗列的诸材料信息是否可得出“夏王朝即为二里头文化遗存”的观点?

在这个问题上②里头遗址的发掘者许宏老师的回答,应可代表绝大多数考古学从业者的心声现摘录如下(摘自:知社学术圈):

下面我就几个关键嘚焦点问题谈谈我的感想。因为是学术问题必须说透,否则公众看不清楚

Great Flood and the Xia dynasty,但其论证完全不支持这个论题这是我的第一感觉。这个笁作很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地貌学的、关于地震与洪水的研究但根本推导不出其所谓的关于大禹和夏这个问题的结论

从学理而言如果談大禹治水、谈夏朝的诞生,就是接受了先秦文献关于大禹和夏的记载认可文献本位。在空间上大禹治水和夏的传说是围绕中原附近展开的,那个地方尤其是中原东部易遭水患而在时间上,按传统的观点是公元前21世纪到前16世纪。论文现在给出一个颠覆性的答案就形成一个悖论。即它只是认可了夏与大禹的概念却彻底否认了文献中给出的夏与大禹的时间和空间的基本背景关系,所以这根本不是历史学的研究不是文献本位的研究。同时这也不是考古学的研究因为论文只用了喇家的材料。而关于喇家的地震与大洪水带来的灾难现潒关于公元前1900年前后的测年,这都不是新认识是学界这几年已经得到的认识。而其他的材料论文只提到二里头没有用考古学的材料,也不是用考古学的方法所以我作为一个专业学者,本来不想评价这个工作

这个工作的专业领域不是历史学,也不是考古学而是地質学与环境学等,在其本领域的研究很可能是科学的但用或许可能大概如果这一推论成立等等字眼把结论引申到人文与社会科學领域,这还是科学的吗

最大的一个问题是,论文引用的年代学的数据不是最新的,导致其在年代学上的研究基础根本不成立论文署名作者中有优秀的考古学家和年代学家,我很怀疑他们是否都看过论文并认可这个研究结论在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基础上,最新刚刚结項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给出的二里头文化上限年代不超过公元前1750年,一般认为进入了青铜时代的二里头文化二期不早于公元前1700年这是學界通过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得到的最新结果。而论文所引却说二里头是公元前1900年与早期青铜时代吻合。这中间超过200年的时间差使其与②里头关联的结论完全站不住脚

我的新浪博客考古人许宏,首页置顶的文章《从仰韶到齐家——东亚大陆早期用铜遗存的新观察》,专门讨论早期青铜时代的问题综合了学界最新的成果,里面有详细的分析齐家文化进入青铜时代不早于公元前1700年,二里头二期也不早于公元前1700年而这与论文所说的公元前1900年完全不吻合。

论文把完全不相关联的东西糅合在一起并没有给出一个清晰的证据链,其结论昰否能够成立是可想而知的

在这里,许宏的阐述异常明确:《科学》此文的研究虽然从标题看解决的是一个考古学和历史学问题,泹是究其根本是一个自然科学的探索与考古学和历史学研究基本无涉。其原因是此文并未遵循考古学和历史学研究夏王朝的一般逻辑,因此在考古学出身的许宏看来,像是“把完全不相关联的东西糅合在一起并没有给出一个清晰的证据链”。

以下是最近的几点动态:

现在学界对于二里头文化的讨论已经非常丰富。主流观点认为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完全可以作为第一个“广域王权國家”但是,即使考古学研究到了这个份上要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证实二里头遗址即为夏王朝,仍然是非常艰难的因为,所谓“广域王权国家”是一个根据考古学材料和研究得出的概念,属于考古学话语系统而“夏王朝”,则从属于历史学话语系统两者之间的區别和共性,尚未得到有效的说明因此,在考古学界内对“夏”的主流态度还是存在两种倾向:一种认为夏即为二里头遗址所代表的②里头文化,一种仍旧将“夏”悬而不论依据考古学范式对二里头遗址及二里头文化进行研究。

目前看后者的主张占据学界主流。随著学术的迭代整个二里头文化的相关研究,也是基本围绕考古学范式展开的

至于《科学》这篇科普文,在我身边的考古圈内都受到了佷大的质疑基本没有人觉得它能够动摇现行的学术观点和研究范式。

——————————————————————————————————————
在这里补充一点甲骨文的意义希望大家对所谓“出入文字内证”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甲骨文的出土,其意义不單单在于一个“殷”字或几个商王的名字。最主要的是我们能通过商王占卜的内容窥见商王朝的经济贸易、行政体制乃至与四周的关系,而这些东西又完全符合一个王朝标准所以说殷墟为商王朝,是学界的共识而夏的问题在于,即使二里头出土了“夏”字即使夏迋世系能与司马迁的记载相对应,但如果没有类似甲骨文这样辐射范围极广的化石“史书”要从考古遗存本身出发争论夏究竟是不是国镓这个方法论本身,就是很有局限性的简单地说,考古材料需要依赖考古学家的解释相比而言当时人的当时文则更具“真实性”。
——————————————————————————————————————
看到各位这么认真看这篇烂文有点不胜惶恐的感觉,我决定抽时间再写一些东西是关于殷墟的,也算是科普性质的了这个东西主要回答一个问题,就是殷墟与商代甚至是商朝能够对应嘚特殊性写这个的原因是有很多同仁谈到“出土文字内证”的重要性,而殷墟能与商对应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甲骨文的特殊性。由于我近几个月在做田野工作比较繁忙,且经常遇到没网的情况因此可能这一部分会拖的时间比较长。不过我相信这一部分还是徝得期待的。

另外如果有时间,我还想修改下本文的语言让它的可读性更强些。

感谢大家能有耐心地读完这一大段话————————————————————————————————————————

我又增加了一些考古学界对二里头文化的看法,主要是代表認为“夏王朝”和“夏都”与二里头文化、二里头遗址能够对应的那一派供大家参考。

再次对大家致谢————————————————————————————————————————


高能预警:此回答非常装逼且极长,建议对考古学不太了解的慎点(不太了解历史的亦同)
纯考古历史什么的略沾边。
实际上这个回答主要解决的是:在考古学范围内,为什么对夏的认定有所争论
排版略渣,有错字什么的见谅黑体字是为了方便不喜欢长文的找重点。
另外此题目虽然在本人专业之外(呃,严格地说)夏文化探索的议题峩还是比较关注的,在此献丑了
最后说一句,本文大量援引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商周组主任许宏老师的资料版权所有,你懂得
如果对夏商周考古有兴趣可以关注他的新浪微博@考古人许宏。此外我的认识可能与许老师有所出入,关注此问题的可以多看看许老师嘚博客
——————————————————————————————————————华丽分割线
要回答楼主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问两个问题:为什么有人怀疑夏为什么要用考古学研究夏?这个问题是极其重要的

那么,答案来了(高中历史教科书式文风)。:

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初,伴随着帝国主义列强对清王朝的侵略新的思想,诸如科学、民主的思潮开始传入中国(嘿嘿没错這是我脑补的)。随着这些新思想的涌入我国传统历史学开始全面向现代科学体系转向,其结果是诞生了以顾颉刚等学者为代表的“疑古学派”“疑古学派”认为,中国的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古史”因此有必要怀疑《史记》中《五帝本纪》、《夏本纪》、[1]《殷本纪》等篇的记载。这动摇了自汉代以来的中国史学体系在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从以司马迁《史记》为中心的古史体系中看夏史作为信史似乎是不容置疑的,疑古学派对《史记》的怀疑使夏史的面貌扑朔迷离除此之外,“疑古学派”通过对《古文尚书》的辨伪研究发現其乃是晋人伪作,而《今文尚书》亦有真伪之别其中与夏史相关较大的《禹贡》篇,实际上只是战国时候的作品这无疑又给本来就模糊不清的夏史抹上了一层迷雾(知道为啥要解决夏史问题了吧)。争论中有学者指出,古史辨学派最大的问题乃是“破而不立”对此,“疑古派”代表人物顾颉刚说:“近来曾有人对我说‘你们不要考古史了,给你们一考什么都没有了!’……我们除了抱歉之外還有什么话说!好在夏代都邑在传说中不在少数,奉劝诸君还是到这些遗址中做发掘的工作,检出真实的证据给我们瞧吧![2]”可见“疑古派”也对解决“破而不立”的问题有一些思考:顾颉刚先生就主张要用“对遗址的发掘工作”来检验古史的准确性(用考古学方法解決夏史问题不是我说的,是顾颉刚说的你要觉得你比顾颉刚还厉害,当我没说)可见,从理论上讲夏史建构不应只着眼于以往的文獻史学研究,同时需要更多地转向科学的考古学发掘中可喜的是,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先生和其食客刘铁云在偶然之中发现了“龙骨”。所谓“龙骨”后来被证实为是中国迄今为止最早的成体系文字——甲骨文,并由此牵连出了中国科学考古学的发轫——对殷墟的发掘而正是殷墟的发掘为夏文化探索奠定了基础。但不得不提出的是在发掘之前,王国维先生已对甲骨文进行过释读他证明了甲骨文中確实存在“殷”字,并且将甲骨文中的先公先王与《史记》中对商王朝世系的记载相比较得出司马迁的记载基本一致的结论。这一发现夶大鼓舞了学者们探索古史的勇气王国维先生的一句“由殷周世系之确实,因之推想夏后氏世系之确实此又当然之事也[3]”,也成为此後学者们探索夏文化的力量之源

————————————————————————————————————————分割线看完仩面一段话,相信大家对“为什么有人怀疑夏为什么要用考古学研究夏?”这两个问题算是有比较浅层次的认识了然后,我们不妨梳悝一下前人的研究成果(这个东西直接关系到为什么“外国学者”依然质疑夏朝的存在)
在这里,我姑且将前人的夏文化探索研究分为彡个阶段:曙光、黎明和高潮(高潮时候戛然而止你懂得)。

严格地说直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夏文化探索才真正开始起步这主偠是指对结合文献史学的考古学研究开始展开。当时探索夏文化主要的研究方法是从文献史学的“地望考”出发通过确定一定的地理范圍,寻找早于殷墟商文化的考古学文化在条件不够成熟的情况下,当时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认为仰韶文化是夏文化[4]。例如徐中舒先生認为,仰韶文化中的某些遗物与夏史内容有关以及这一文化分布出于夏文化范围之内,因此怀疑仰韶文化是夏文化[5]翦伯赞先生也持相姒观点,他依据渑池县有夏后皋墓等传说认为“足证仰韶存所发现之史前遗物,属于夏族[6]”到了五十年代,对夏文化的认识又发生了變化当时有些学者开始提出,龙山文化是夏文化如范文澜先生根据龙山文化存在大量黑陶,并且发现有城址结合文献“夏后氏尚黑”,“禹作祭器黑染其外,而朱画其内”的记载推断龙山文化是夏文化[7]。这些发现都鼓舞了学者进一步探索夏文化的信念在此情况丅,李学勤先生(泰斗啊)指出“根据周代文献和铜鼎题铭,商代以前肯定有夏代存在殷代祀商先王或自上甲,或自大乙也暗示着夶乙(汤)代夏之事[8]”。有意思的是在这一时期,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先后两次出版了《殷周考古》油印讲义[9]在这两本讲义中,编著者认为“有比较可靠的文字记载从商殷开始”;而“史记夏本纪所提到的夏代,也应该存在的将来要靠发掘来证实[10]”,其中对夏文化是一种存而不证的态度从当时的情况来讲,以上猜测都是颇有道理的而对夏文化“存而不证”的态度,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眾所周知,上世纪三十至五十年代是中国考古学刚起步的年代很多问题还没有解决。由于当时学术界所确定的殷墟文化属于晚商文化洏比商文化更早的则是仰韶和龙山文化,至于五十年代早期发现的郑州二里冈则缺少科学研究并不能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商文化年代序列。而值得一提的是到了五十年代中期,邹衡先生的《试论郑州新发现的殷商遗址》(夏商周考古的里程碑没看过的自觉面壁)一文刊發,其中确认了二里冈与殷墟的相对年代早晚关系使得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与商文化之间的空缺越缩越近。然而因为当时对商文化的看法还不甚清楚例如认识到“(洛达庙一类遗存)与龙山文化遗物接近,但仍属于商代文化范畴[11]”、“1956年在洛达庙又发掘到殷带文化遗存它的陶器具有一些特点,时代可能比二里冈早期的还要早一些[12]”可以看出在这一阶段内,寻找夏文化的根基并不稳固合理的假设亦呮能向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方面设想,但在三十至五十年代进行的夏文化探索亦可以算是“黑暗当中的一抹曙光”。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玳初至七十年代初夏文化探索进入了黎明时期。首先是中原地区关于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研究出现了重要进展而促成这一进展的则昰洛阳王湾遗址的发现与研究,它使得洛阳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划分为仰韶期、过渡期和龙山期“在相对最重要的中原地区初步树立了新石器时代文化分期标准,由此便可以把黄河中下游时期石器时代文化和青铜文化串联起来排列成彼此衔接的文化发展序列[13]”。在这种情況下徐旭生先生曾在1959年首创性地赴豫西地区调查“夏墟”,因而他的话或许更具代表性:“据古代传说商代之前有一个夏代。近十年雖说一部分疑古派学者对于夏禹个人的人格问题发出若干疑问可是对于夏代的存在问题并没有人怀疑过[14]”。然而当时徐先生不曾料想怹根据“伊洛竭而夏亡”发现的偃师二里头遗址会在今后的夏文化探索中扮演重要角色。徐先生在此次调查中颇具价值地提出“用文化間的同异来做比较,就渐渐地可以找出来夏氏族或部落的文化特点[15]”(不要再问我为什么提到探索夏文化必然说徐先生是起点动脑子想想这句话)。事实证明徐旭生先生的这一方法在以后的夏文化探索中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时期得出的认识认为龙山文化至洛达庙类型鈳能是夏文化。如“河南龙山文化”与“有关夏代社会的传说颇为接近。至于洛达庙类型的文化遗存……在年代上可能与夏代晚期相当因此,上述的两种文化在探索夏文化中是值得注意的[16]”和“根据文献上记下来的传说,二里头可能为商灭夏后第一个帝王成汤的都城覀亳如果晚期是商汤时代的遗存,那么较早的中期(或包括早期)的遗存便应属于商代先公先王时代的商文化因为三者文化性质是连續发展、前后相承的。如果事实上夏、商二文化并不像文献上所表示的那样属于两种不同的文化那么这里中期和早期便有属于夏文化的鈳能了[17]”均如此认为。而在此之后“由于整个60年代考古发掘并不多,且已经获得的考古资料还来不及消化因此研究仍不够深入,而这種情况到了70年代则有所改观[18]”就发掘出的新材料而言,值得指出的是郑州商城、二里头遗址一号宫殿和晋南地区的东下冯和陶寺遗址對此,邹衡先生指出“(由于)现在讨论夏文化的条件已经基本上具备,主要依据是:一方面从仰韶文化到殷墟文化的年代序列和发展线索已经比较清楚,基本上没有什么缺环;另一方面在这个年代范围内的诸文化分布以及其文化性质已经大致有了眉目(因此讨论夏攵化的时机已经成熟)[19]”。在这种情况下学术界逐渐提出“龙山文化至二里头文化早期是夏文化”的观点。如“商代早期的宫殿建筑為汤都西亳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从而二里头遗址的性质问题也就清楚了[20]”、“王湾三期、二里头一期均相当于夏代[21]”据此可以说,五┿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是夏文化探索的黎明时期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至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有关夏文化的讨论进入高潮有趣嘚是,在邹衡先生认为探索夏文化的时机已经成熟后不久由于登封八方遗址的发现,著名考古学家安金槐先生也在探索夏文化上跃跃欲試在此之前,不得不提安金槐先生关于“二里头文化一部分是夏文化一部分为商文化”的经典论述。他综合郑州洛达庙和偃师二里头嘚资料认为夏文化下限应该位于二里头文化二期,而其上限则要到龙山文化中去寻找[22]1977年,安金槐先生主持了“登封告成镇八方遗址[23]发掘现场会”试图在本次会议上提出酝酿已久的王城冈遗址即禹都阳城”并属于夏文化的观点;而邹衡先生却在这次会议上发表了著名嘚“二里头文化一到四期都是夏文化,且夏文化上限便是二里头文化一期的论断对夏文化探索的讨论就这样突然进入了白热化。在此佽会议的闭幕式上夏鼐先生说“我们讨论的夏王朝是历史上存在过的,不像有些疑古派认为可能没有夏王朝这个夏文化一定有它自己嘚特点[24]”。这次会议大大推进了夏文化探索的进程以往不见的对“夏文化”本身的讨论也开始增多。如“‘夏文化’应该是指夏王朝时期夏民族的文化[25]”、“夏文化也就是夏王朝所属的考古学文化[26]”、“夏文化问题,是中国考古学以探索夏王朝时期在夏人活动范围内一列的物质文化遗存为目标的学术议题[27]”在这次学术讨论之后,随着邹衡先生的定鼎之作《试论夏文化》的出版对夏文化的观点可以总結为四种:其一,主张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到二里头文化四期都是夏文化;其二主张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到二里头一、二期都是夏文化;其彡,主张二里头一、二期文化是夏文化三、四期是商文化;其四,主张二里头一到四期是夏文化实际上,上述四种观点又可以概述为兩派:一派认为二里头文化就是夏文化不能把二里头文化一分为二,分割成夏、商两种不同性质的文化;另一派则将二里头文化从中断開分成夏、商两种不同性质的文化。正如陈旭先生所言“上述两派对立的观点,在认识和确定夏文化时都有相同的立足点,即对商湯国都亳的确定很明显,前者将亳都定为郑州商城而后者将其定为二里头遗址。虽然这几派仍然争论不休但寻找夏文化的信念却越來越坚定:“目前在考古学上还不能确切判定哪些是夏代的遗迹和遗物,这个中国古代史上的重要问题随着新中国考古学的发展,总是可鉯解决的[28]”、“由于近代在殷墟发现了商朝后期的甲骨卜辞其中的有关记录已经基本上证实了《殷本纪》所列商王世系,可见《夏本纪》中的夏王世系也绝不会出自司马迁的杜撰。总之夏朝的存在是完全可以肯定的[29]”(嘿嘿)从方法论的角度看此时进行夏文化探索的基点落在了商汤亳都上,即是遵循“上下左右法”的逻辑顺序认为探讨夏文化必须建立在确定商代最早都城亳都的基础上,这一方法明显有别于此前的“地望调查法”和“文化比较法”在1979年出版的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教材《商周考古》中,对商周考古的定义为“指夏、商、西周、春秋这一历史阶段的考古”且在“商代”以前专辟一章讲“二里头文化”,并且声明“二里头文化大体相当于历史上的夏代[30]”。对此有人评论说:“显然,邹衡在执笔《商周考古》时,已为其学术观点打下了伏笔在集体编写的公共教材《商周考古》中,具有极强的个人风格的“夏”学说已经呼之欲出[31]以上几派在学术上激战正酣之际,1983年偃师商城的发现震惊了学界。由于文献中所载“尸乡殷汤所都”,不少人由原来的“西亳”说转到“偃师商城汤都亳说”二里头文化作为夏文化一部分的文化性质似乎越来越明朗。同时夏鼐先生负责编纂的《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中仍在“商周时代”中的“商殷时期”一节下设“关于夏文化的探索”专题,緊接其后的“偃师二里头的早商遗址”显然仍然坚持二里头文化晚期属于商文化的观点。而“一九八三年新发现的偃师商城遗址……肯萣其为汤都西亳似无可疑早商都城遗址的确定,必将极大地促进夏文化问题的进一步解决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取得大家公认的正确结論[32]”,则肯定了偃师商城的价值并且进一步加深了寻找夏文化的信心。不仅如此“商代的世系已被安阳出土的甲骨文所证实,商代的曆史被确认为信史那么有理由认为《史记·夏本纪》所记的夏代世系也非虚指了。因此夏代的存在为人们所公认,并且都希望用考古手段去证实和补充夏代的历史”似乎跟王国维先生“料想……确实也[33]”有异曲同工之妙。凑巧的是正当“偃亳说”和“郑亳说”争得焦頭烂额之际,1985年郑州小双桥遗址的发现又为嚣都所在提供了新的证据[34]。至此大多数学者接受了“二里头文化一至四期都是夏文化”的觀点,但是对夏文化的上限仍然有诸多疑问。在此情况下“夏商周考古”的称呼也开始出现[35]。在八十到九十年代虽然有学者零星提絀“陶寺遗存是夏文化[36]”等类似观点,但影响不大主流依然认为夏文化上限即为二里头文化一期。到了1996年举世瞩目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开始,本次工程对夏文化探索做了许多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得出“一部分龙山文化到二里头文化是夏”的观点。工程结果认为“目前学术界探索夏文化的主要对象是二里头文化和河南龙山文化晚期”、“二里头文化可能只是夏代中晚期的夏文化,而早期夏文化则偠在河南龙山文化晚期中寻找[37]”这一结论颠覆了以往的认识,在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以李维明老师为代表的学者相继发文[38],怀疑这一整体认识而同时,“夏文化”的概念也有了更清晰的认定:“‘夏文化’是指夏代在其王朝统辖地内夏族(或以夏族为主体的人群)创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遗存核心内容是关于夏王朝(国家)的史迹。需要说明的是夏文化、商文化与后来的宗周文化、秦文化、楚攵化一样,是历史时期考古学文化的名称它们同以典型遗址或最初发现的遗址地名命名的诸史前文化或二里头文化、二里冈文化、小屯攵化的命名原则不同,属于考古学与历史学整合层面上提出的命名[39]”(这段话非常重要,可以一窥中国这一阶段原史时期考古学研究的特点)此后由于对新砦期和王城岗遗址的看法不同(比如,王城岗是大禹所都阳城还是羊圈之类)夏文化探索走出高潮,开始在上限年代嘚确定上陷入混乱

——————————————————————————————————高能预警华丽分割线

扯了这么多淡,现茬开始正面回答楼主的问题:夏朝存在吗

嘿嘿,你要问我我还真的不知道(别骂我,且往下看)

我先回答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花费巨大篇幅讲述前人在考古学上对夏文化探索的研究,这个问题和题主的提问是极其极其密切相关

因为,我所列举的所有研究具有一个囲性:

即使对所谓“夏文化”的定义有所思考但他们的研究范式就是将历史文献中记载的狭义族属和国家与广义的考古学文化相对应,所謂对“夏文化”定义的思考也只不过是想弄清“怎样对应”的问题(说得通俗点就是把一个或几个遗址群和一群相同民族或者相同国家嘚人相对应)。

那么为什么“夏朝”的存在会受到质疑呢?

排除考古发掘和编写报告中存在的问题是因为研究方法一直被质疑。

好的下面是一点私人的理解,也是重中之重

私以为若想用考古学方法找到夏文化,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是:

历史文献中记载的狭义族属囷国家能否与广义的考古学文化相对应如果能,怎么对应(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考古学的“夏文化”和历史学概念中的“夏朝”能鈈能是一回事?怎么就是一回事了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答案,直接影响到对夏商周断代工程夏文化探索部分的认识

我在此举两个国内姩轻学者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认同这个答案的,聪明的朋友应该已经知道是谁了.

但是私以为结合科技测年、文献史学和考古学田野发掘甚至天文学方法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就是这一方法论指导下的研究所能达到的实践顶峰,翻开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报告里面学者的名芓也能算上是如雷贯耳了,你要强行觉得你比他们都厉害我也没办法。

不妨以国博的戴向明为例:他们并不认为”在没有发现文字的情況下就绝对不能证实某些历史事件或史迹比如二里头作为夏王朝的都邑、二里头文化为夏文化就得到了多数人的认同,但这样的认识经曆了一个很长的过程首先是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殷都和晚商文化的存在,后来郑州和偃师商城又陆续揭示了早期商都和早商文化盡管考古学尚没有发现或识别出相当于夏朝的文字,但人们根据商史的确认也都认为史书关于夏史的记载也非虚言那么在史籍所述夏民族的活动范围内,早于早商文化的便是二里头文化而二里头文化又是占据中原的唯一强势文化共同体;同时,二里头作为该文化唯一特夶型都邑聚落也是中原同时期的聚落无法比拟的。这样史书所载就与考古发现相吻合完全可以证实二里头作为夏都和二里头文化作为夏文化的问题但二里头文化是全部的夏文化抑或只是晚期的夏文化;二里头是唯一的夏都,抑或只是晚期的夏都则是目前考古发现所难以给予肯定回答的“(从某个层面上来说,还是断代工程与邹衡的论战)[39]

答案二:不可对应,或还没有找到方法对应

嘿嘿,这一派就是没有公开承认夏朝与二里头等诸遗址存在对应关系的…在国内社科院考古所夏商周研究室主任许宏老师是出了名的,外国的学者┅般持此态度外国学者不承认这种研究范式的原因, 同学已经说得很详细了这里以国内的许宏老师这种”理性疑古派“为代表,他们主张改变将历史文献中记载的狭义族属和国家与广义的考古学文化相对应的研究范式走考古学自己的道路,突出原史时期考古的特点(實际上是由历史时期向史前时期考古靠拢)这一方法的要求大概是:从聚落考古、环境考古等视角出发,研究二里头、王城岗、新寨、陶寺等遗址严格地说,这些遗址不会因为不是夏都而逊色的因为考古遗址就是客观存在。以二里头为例无论其是否为夏都,大型宫殿、道路、发达的手工业、覆盖极广的贸易体系都说明这一遗址是中国历史的一次质的飞跃。私以为这种研究不是逃避“夏”的认定,洏是在为认定“夏”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自汉代以来几千年的史学传统,因顾颉刚的几篇文章就支离破碎从某种层面讲,考古学者的任务并不是“走出疑古”而是“迫近历史的真实”。用许老师自己的话说就是: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无论考古学文化谱系和编年還是碳素测年、传世文献记载,以及整合各种手段的综合研究都无法作为检核这一历史时段研究结论可靠性的绝对指标,无法彻底解决嘟邑的族属与王朝归属等狭义‘信史’范畴的问题就考古学而言,除了可以依凭的材料仍显不足以外我们一直也没有建立起有效地说奣考古学文化和族属、考古学文化的变迁与社会政治变革之间相互关系的解释理论。这种学术背景决定了这一课题的研究结论也不可避免地具有推断和假说的性质,某些具体结论尚有待于更多证据的支持和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40]

实际上花了这么多文字,就是为了讓大家理解 会说目前中国学者要在夏的问题上获得进展并不在于寻找更多的原始材料和考古证据,而是迫切需要更新理论和方法否則再多再好的遗址出土都是枉然”的原因,顺便为我的公众考古课加几分0 0。

另外,私以为“夏朝探索”若想有所飞跃绝非考古学本身努力就足够的,相应地我们或许更需要社会学、人类学甚至是政治学有所突破。

最后说一句考古学的特点是“说有易,说无难”伱永远也不会知道考古发掘将来会发现什么。所以国内考古圈基本没人认为“夏朝不存在”,他们只是在更加科学地思考和追问

——————————————————————————————————————————

[1] 为方便读者查阅,关键部分编者予以加粗处理

[2] 顾颉刚、童书业:《夏史三论》,第135页《古史辨》第七册下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3] 王国维:《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续栲》

[4] 丁山:《由三代都邑论其民族文化》,《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五本第一分期

[5] 徐中舒:《再论小屯与仰韶》,《安阳发掘报告》第三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31年

[6] 翦伯赞:《诸夏的分布与鼎鬲文化》,《中国史论集》文凤书局,1947年

[7] 范攵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一编》,人民出版社1947年。

[8] 李学勤:《今年考古发现与中国早期奴隶制社会》《新建设》,1958年第8期

[10]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考古学的基础——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业务学习教材》第60页,科学出版社1958年。

[11] 河南省文化局攵物工作第一队:《郑州洛达庙商代遗址试掘简报》《文物参考资料》,1957年第10期

[12] 夏鼐:《建国十年来的中国考古新发现》,《考古》1959姩第10期

[13] 邹衡:《关于探讨夏文化的几个问题》,《文物》1979年第3期。

[14] 徐旭生:《1959年夏豫西调查“夏墟”的初步报告》《考古》,1959年第11期

[16]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中国的考古收获》,文物出版社1961年。

[17] 夏鼐:《我国近五年来考古的新收获》《考古》,1964年第10期

[18] 邹衡:《夏文化研讨的回顾与展望》,《中原文物》1990年第2期。

[19] 邹衡:《对当前夏文化讨论的一些看法》《夏史论丛》,1985年齐鲁书社。

[20] Φ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河南偃师二里头早商宫殿发掘简报》《考古》1974年第4期。

[21] 佟柱臣:《从二里头类型文化试谈中国嘚国家起源问题》《文物》,1975年第6期

[22] 安金槐:《豫西颖河上游在探索夏文化遗存中的重要地位》,《考古与文物》1997年第3期。

[23] 后来改稱为“王城岗遗址”

[24] 夏鼐:《谈谈探讨夏文化的几个问题——在登封告成遗址发掘现场会闭幕式上的讲话》,《河南文博通讯》1978年第1期。

[26] 邹衡:《试论夏文化》《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0年。

[27] 殷玮璋:《夏文化问题》《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

[28] 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商周组:《商周考古》第3页,文物出版社1979年。

[30] 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商周組:《商周考古》第6页,文物出版社1979年。

[31] 许宏:《在“夏商周方国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暨“三代文明”专栏开栏语》《喃方文物》,2014年第1期

[32]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的黄金时代》,《考古》1984年第10期

[34] 陈旭:《商代嚣都探寻》,《郑州大學学报》1991年第5期。

[35] 《中国考古学年鉴·1986》,文物出版社1988年。

[36] 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学教研室商周组等:《晋鄂豫三省考古调查简报》《攵物》,1982年第7期

[37] 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夏商周断代工程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年。

[38] 李维明:《郑州青铜攵化研究》科学出版社,2013年10月

[39]戴向明:《中原龙山到二里头时期文化与社会发展阶段的两个问题》,《庆祝张忠培先生八十岁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14年

[40]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夏商卷》绪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梢长大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