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株繁育的绿元宝种子繁育是容易抽苔吗

300亩白菜抽苔开花&&种子不合格?
再过10来天就是早春白菜的收成季节,但漳浦县杜浔镇、霞美镇五六十户菜农却高兴不起来,他们种植的300亩左右的早春白菜,都出现了抽苔开花的现象。
&&&&农户们认为是种子出了问题,但是种子公司回应称是气候问题。目前,漳浦县农业局表示将介入调查。
投诉:数百亩白菜开花不包心
&&&&17日下午,导报记者来到杜浔镇范阳村、正阳村,在农田内看见种植的白菜已经长大,但是出现了开花不包心的情况,农户们担忧白菜卖不出去。
&&&&正阳村的洪开方介绍,他是种子店的老板,去年元旦前后,附近的许多农户找他买了白菜种子,开始播种种植,自己也种了30亩。
&&&&“本来再过10天左右就可以收成了,但是没想到出现抽苔开花,肯定卖不出去了。”洪开方说。
质疑:白菜种子有问题?
洪开方介绍,种一亩地的成本大约1200元,像去年收成有三四千元,但是今年的情况很不乐观,估计都卖不出去,农户们的300亩白菜要损失上百万。
&&&&出现问题的白菜都是使用洪开方出售的“良庆”牌种子,而其他农户用其他牌子种子种植的白菜,很少出现抽苔开花现象,于是农户们质疑是种子出现了问题。
&&&&导报记者在种子包装袋上看见“春作最适”、“晚抽”等字样,包装袋上的白菜样本与农田里的白菜有天壤之别。
回应:因气候反常引起
&&&&17日下午,导报记者联系出售该批种子的漳州顺成种子公司。公司相关负责人吴先生表示,种子本身没什么问题,“这批种子都是进口的,进了几十万包,像龙文区六石这边也有农户在种,没有出现这种情况。”
&&&&而吴先生认为,杜浔镇、霞美镇的农户种植的白菜出现抽苔开花的现象,主要是今年气候比较反常、苗期连续低温引起,跟种子并没有关系。
部门:将介入调查
&漳浦县杜浔工商所吴所长表示,已经接到了该起投诉,但是由于没有直接证据证明种子有问题,所以工作人员引导农户先到农业部门投诉,由农业部门进行鉴定。
&&&&而漳浦县农业局张局长说,农户管理不善、种子问题或者气候反常等因素,都有可能引起白菜出现抽苔开花的现象。对于此事,农业部门将组织执法大队、专家到现场查看、调查,再确定是什么原因。
图片说明:抽苔开花的白菜
海峡导报记者&苏演卿&文/图
&相关报道《海峡都市报》
《白菜未熟先抽薹 菜农损失120万 》
 眼下正是收成的时节,可漳州漳浦杜浔镇、霞美镇50多户菜农却开心不起来,他们三四百亩的早春白菜还未熟就抽薹开花,直接经济损失达120万余元。菜农怀疑是种子出了问题,种子公司则称是因为今年气候反常。昨日,漳浦县农业局陈副局长表示,已安排人员准备近日前往实地查看。
  漳浦杜浔镇正阳村菜农洪阿俊是当地白菜种植大户,也是种籽经营户。去年8月,他先后从漳州顺成种子公司购买了400包的“良庆白菜籽”,卖给了杜浔镇和霞美镇的50多户菜农。20多天前,菜农们纷纷向他反映所种的白菜未熟却抽薹开花,而他自家的30多亩白菜也出现了这种情况。
  洪阿俊摘了一棵白菜拨开菜叶,菜心已经抽出薹,菜叶呈散开状(如图)。“气温一回升,薹长得更快,如果下雨,薹就容易腐烂。而且因为抽薹,菜也长得慢。往年这个时节就有很多菜商进村收购菜,可是今年他们一看到菜这个样子,都不要了”。
  洪阿俊的菜地是以每亩150元向村民租来的,他预计最少要亏损4万多元,劳力还没计算在内。而其余50多户菜农种了三四百亩,粗略估计经济损失达120万余元。
  他说,自己种这种白菜好几年了,从来都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今年也是像往常一样的播种、管理的,怀疑是种子出了问题。
  对此,漳州顺成种子公司吴经理称,这个品种的种子是通过深圳一家进出口公司从日本进口的,手续都齐全,肯定没有问题。主要是因为今年气候比较反常,白菜苗期如果遇上持续低温就会出现提前抽薹开花的现象。这个品种的白菜龙文区朝阳一带也有种植,因为种得比较早,就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像白菜、甘蓝等蔬菜对低温比较敏感,最好在苗期有覆盖地膜,做好保温措施。
  漳州市漳浦县农业局陈副局长表示,已经安排相关人员准备于近日前往查看。
  漳浦县种子站负责人介绍,目前正向省农科院相关部门咨询此事,下周还将从气象部门调取相关资料进行研究。如果不是气候原因造成的,将会请一些专家对种子进行鉴定。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成都种业信息网
成都种子信息网
其它搜索:
甘肃第17次品种审定结果
新闻来源: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一、 &&&冬小麦
1、 兰天11号(原代号:81t―53)&&
&&&&2、兰天12号(原代号:85―261)
&&&&3、中梁22号(原系号:8―6)
&&&&&4、平凉40号(原代号:94平2)
&5、庆农5号(原系号:―2)
&6、庆农6号(原系号:90106(13)―3)
&7、西峰24号(原系号:9119―4)
&8、兰引1号(原译名:帕斯卡)
9、兰引2号(原译名:尤里卡)
10、中墨1号(原代名:CMS494―2)
二、&&春小麦
1、 陇春20号(原系号:92鉴46)
2、 陇春21号(原系号:93兰6―2)
3、 高原671(原系号:94―671)&&&&
4、&南春1号(原系号93一9)
三、 &&&玉米
1、 凉单3号(原代号:301)
2、 凉单4号(原代号401)&&&&&&&&&&&&&&&&&&&&&&&&&&&&&&&&&&&&&&&&&&&&
3、 庆单41号(原组合:Mo17&#―1―3―1)
4、 蠡玉6号
四、 &&水稻
1、 银稻1号(原系号:94―216―01)
2、银黑香粳(原代名:银特1号)
五、 &&马铃薯
1、 凉薯2号(原系号:934―9)
六、 &&亚麻
1、 陇亚9号(原代号:9410)
2、 晋亚7号(原系号:)
七、 &&油菜
1、 陇油5号(原代号9801)
八、 &&棉花
1、 新陆早7号
2、 新陆早8号
3、 陇绿棉1号(原代号:UG―01)
九、 &&甜菜
1、 陇糖4号(原代号:NC―8)
2、 甜菜KWS9103
3、 甜饲1号(原代号:LC―1)
十、 &&向日葵
1、 陇葵杂1号(原代号:9702)
2、 食葵H1
十一、 &&大豆
1、 901大豆(原代号:901)
2、 晋豆5号
3、 锦豆35号
十二、 &&甜瓜
1、 甘蜜宝
十三、&&&西瓜
&&&&1、兰州红板2号&&&&&&&&
十四、&&&辣椒
1、 陇椒2号
2、 兰椒3号
3、 凉椒2号(原代号:GS―1―0―ss)
十五、 &&&箩卜
1. 平凉脆优(原代号:P10)
&&&&十六、&&食用菌
&&&&1、平优2号(原代号:P109)
&&&&&&&&望各级农业和种子主管部门对适宜本地区种植的品种进行广泛宣传,积极开展种子繁育和较大面积的示范推广,尽快使这些品种在生产中发挥其增产增收作用。
附件:新审定品种简介
&&&&&&&&&&&&&&&&&&&&&&&&&&&&&&&&&&&&&&&&
&&&&&&&&&&&&&&&&&&&&&&&&&&&&&&&&&&&&&&&&&&
&&&&&&&&&&&&&&&&&&&&&&&&&&&&&&&&&&&&&&&&&&&&日
主题词:农作物&&&&品种审定&&&&通知
&&&&&&&&&&&&&&&&&&&&&&&&&&&&&&&&&&&&&&&&&&&&&&&&&&&&&&&&&&&&&&&&&&&&&&&&&&&&&&&&&&&&
抄报:全国农作物品审委员会、省政府办公厅、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农办
抄送: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省科技厅、省技术监督局、各地、州、市及农垦品审小组,省、地、县种子管理站、种子公司及有关科研院、校、所
&&&&&&&&&&&&&&&&&&&&&&&&&&&&&&&&&&&&&&&&&&&&&&&&&&&&&&&&&&&&&&&&&&&&&&&&&&&&&&&&&&&&&&&&&&&&&&&&
甘肃省农牧厅&&&&&&&&&&&&&&&&&&&&&&&&&&&二零零一年二月十四日印
&&&&&&&&&&&&&&&&&&&&&&&&&&&&&&&&&&&&&&&&&&&&&&&&&&&&&&&&&&&&&&&&&&&&&&&&&&&
新审定品种简介
兰天11号
&&&品种来源:系兰州农校以武威白茧麦Х天863的F1为母本,与自育的76―225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冬小麦品种,原代号81t―53。
&&&&特征特性:幼苗半匍匐,叶片绿色,株高92―105厘米。株型中等。穗长方形,顶芒、白色。穗长6.7―9厘米,小穗数13.3―18个,穗粒数29―31粒。籽粒红色、卵形。千粒重37.9―45.3克。含粗蛋白质13.43%,赖氨酸0.51%,淀粉63.53%,粗脂肪1.76%。冬性,生育期260―268天。抗倒伏,抗寒,抗旱,耐瘠。属高度慢条锈品种。在年参加天水市半山区组冬小麦品种区试中,平均亩产260.47公斤,比对照咸农4号增产10.87%。
&&&&适宜范围:主要适宜平凉半山区及陇南干旱山区。
&&栽培技术要点:亩播量13.5―15.0公斤。亩保苗25―35万株。宜施足底肥,氮磷化肥配合施用。
兰天12号
&&&&品种来源:系兰州农校以76―89―4为母本,咸农4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冬小麦品种,原系号85―261。
&&&&特征特性:幼苗半匍匐,叶片绿色,株高76―96厘米。株型中等。穗圆锥形,长芒、白色。穗长6.6―7.5厘米,小穗数13.8―17个,穗粒数26.7―30.7粒。籽粒白色、卵圆形,千粒重35.7―41克。含粗蛋白质15.42%,赖氨酸0.55%,淀粉61%。冬性,生育期261―268天。抗寒性强。具高度慢条锈性。年参加天水市半山组区试中,平均亩产210.7公斤,比对照咸农4号增产0.8%。
&&&&适宜范围:适宜平凉半山区陇南二阴山区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亩播量13―15公斤,亩保基本苗30―35万株为宜。应施足底肥,氮磷化肥配合施用。成熟时应及时收获,以免穗发芽。&&&&&&&&&&&&&&&&&&&&&&&&&&
中梁22号
&&&&品种来源:系天水市农科所以中4/S394//咸农4号复合杂交选育而成的冬小麦品种,原系号8―6。
特征特性:幼苗匍匐,叶深绿色,株高80―110厘米。株型紧凑。穗纺锤形,无芒。穗长8.6厘米,小穗数12个,穗粒数32粒。籽粒红色、椭圆形。千粒重40克。含粗蛋白质13.75%,赖氨酸0.53%,淀粉65.9%。冬性,生育期266天。抗寒、耐旱。对条锈免疫。在年天水市区试中,平均亩产236.5公斤,比对照天选41号增产10.3%。
适宜范围:适宜渭河上游干旱、半干旱山区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早播,播前施足底肥,亩施过磷酸钙50公斤、尿素10公斤,返青后视苗情适当追肥,及时防蚜。
平凉40号
品种来源:系平凉地区农科所以82WR(96)一5一4为母本,鉴355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冬小麦品种,原代号94平2。
&&&&特征特性:幼苗半匍匐,叶片深绿色,株高80.7―100厘米。株型紧凑。穗纺缍形,长芒,白壳。穗长6.3―8.6厘米,小穗数15―17个,穗粒数39.3―46.8粒。籽粒白色、椭圆形,千粒重36.4一41克。含粗蛋白质17.76%,赖氨酸0.5%,淀粉59.07%。冬性,生育期280天。抗旱、耐青干。对条锈免疫。在年平凉地区山塬旱地区试中,平均亩产276.81公斤,比对照兰天4号增产2.61%。
&&&&适宜范围:适宜陇东山塬旱地和高寒阴湿山区、西部干旱山区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山塬旱地亩播12.5公斤,高寒阴湿山区亩播15公斤,亩保基本苗30万株为宜。
庆农5号
&&&&品种来源:系庆阳农校以庆农3号为母本,西峰16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冬小麦品种,原系号―2。
&&&&特征特性:幼苗匍匐,绿色,叶相半披。株高80厘米,株型紧凑。穗纺锤形,小穗紧凑、长芒白壳。穗长6.5厘米,小穗数13个左右,穗粒数25一35粒。籽粒红色、卵形。千粒重35克。含粗蛋白质16.53一16.61%,赖氨酸0.58%,淀粉61.55%。冬性,生育期288天左右。抗旱、抗寒性强。较抗条锈,抗红、黄矮病。在年省陇东冬小麦品种区试中,平均亩产163.15公斤,比对照陇鉴196增产5.7%。
&&&&适宜范围:适宜于庆地区中南部及平凉地区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9月中、下旬播种,亩播10一12公斤。亩施基肥农家肥4000公斤,磷肥40公斤,氮肥7.5公斤,返青期亩追施氮肥7.5公斤。
庆农6号
&&&&品种来源:系庆阳地区农校以[8302(1)一8长武131]F1为母本,[G408长武131]F1为父本复合杂交选育而成的冬小麦品种,原系号90106(13)一3。
&&&&特征特性:幼苗匍匐,叶片深绿色,叶姿中间。株高88厘米,株型紧凑。穗纺锤形,小穗紧密,长芒、白壳。穗长6厘米左右,小穗数14个,穗粒数平均32.1粒。籽粒红色、长圆形。千粒重37克。籽粒含粗蛋白质15.32%,赖氨酸0.53%,淀粉64.85%。冬性,生育期280天。单株分蘖3―4.9个,分蘖成穗率30%。较抗倒伏,抗寒、抗旱,抗青干。高抗条锈病,抗红、黄矮病。在年省陇东片冬小麦品种区试中,平均亩产233.03公斤,比对照陇鉴196增产3.17%。
&&&&适宜范围:适宜陇东地区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9月中下旬播种,亩播量以亩保基本苗25―30万株为宜。播前亩施农家肥50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尿素10公斤。返青后追施尿素10公斤。
西峰24号
&&&&品种来源:系庆阳地区农科所用长武131做母本,长治2017做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冬小麦品种,原系号9119一4。
特征特性:幼苗匍匐,叶绿色,叶姿中间。株高90厘米左右,株型紧凑。穗纺锤形,小穗着生较稀,长芒、白色。穗长6―9厘米,小穗数15个左右,穗粒数19.5―36.7粒。籽粒红色、椭圆形,千粒重28.9一55.2克。籽粒含粗蛋白质17.6%,赖氨酸0.58%,淀粉63.05%,湿面筋41.5%,沉淀值34.3mL。冬性,生育期280天。抗倒伏,抗旱、耐寒性强,高抗条锈,抗红、黄矮病和白粉病。在年省冬小麦品种陇东旱塬区试中,平均亩产224.31公斤,比对照陇鉴196增产1.04%。
&&&&适宜范围:适宜于我省陇东中南部旱塬肥地及川台地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庆阳中部9月中上旬播种,南部及平凉地区中下旬播种。亩播量12―13公斤。每亩施足基肥3000公斤,氮肥7.5公斤,磷肥40公斤基础上,返青时再追施氮肥7.5公斤,促进分蘖成穗。成株期注意防治白粉病。
兰引1号
&品种来源:系兰州农校从意大利引进的冬小麦品种,原名帕斯卡(PASCAL)。&&&&&&&&&&&&&&&&&&&&&&&&&&&&&&&&&&&&&&&&&&&&&&&&&&&&&&&&&&&&&&&&&&&&&&&&&
&特征特性:幼苗半匍匐,株形紧凑,株高63.8厘米(川区)一79.8厘米(山区)。叶小,色绿,叶姿中间。穗圆锥形,顶芒,颖白色、椭圆,穗长5.93厘米(山区)一6.84厘米(川区),小穗数12.58个(山区)一14.06个(川区),穗粒数31.68一32.23粒。籽粒含粗蛋白质19.06%,赖氨酸0.57%,淀粉60.48%。冬性,生育期251(川区)一288天(山区)。有效分蘖1.3一1.4个,成穗率高。抗倒伏性强,抗寒,较抗旱,耐瘠性不强。高抗条锈病和白粉病。在年陇南川区区试中,平均亩产249.06公斤,比对照绵阳19号增产8.76%,1998年参加天水市川区组区试,平均亩产470.2公斤,较对照清农1号增产9.5%,1999年参加天水高山组区试,平均亩产226.3公斤,比对照天选41号增产20.9%。
&&&&适宜范围:适宜陇南山区及不进行复种的高海拔川区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应亩施足底肥,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肥。由于籽粒不大,成穗率高,播量不宜过大,亩播12一14公斤、保苗30一35万株为宜。
兰引2号
&&&&品种来源:系兰州农校从意大利引进,原名尤里卡(EUREKA).。
&&&&特征特性:幼苗半匍匐,株形中等,株高70.5厘米(高山)一89.2厘米(川区)。叶绿色,叶姿下披。穗长方形,长芒,护颖白色。穗长5.5一6.8厘米,小穗数11.4一14.6个,穗粒数30.1一31.7粒。籽粒红色,千粒重38一44.4克。冬性,生育期254天(川区)一285天(山区)。有效分蘖1.23一1.5个。抗倒伏性强,抗寒性强,抗旱性偏弱。高抗条锈病和白粉病。籽粒含粗蛋白质17.71%,赖氨酸0.52%,淀粉63.35%。年参加陇南川区组区试,平均亩产325.56一340.4公斤,比对照绵阳19号增产12.4一15.5%。
适宜范围:适宜陇南地区白水江、白龙江及区内川坝地种植,也适宜天水市肥力条件较好的高山区栽培。&&&&&&&&&&&&&&&&&&&&&&&&&&&&&&&&&&&&&&&&&&&&&&&&&&&&&
栽培技术要点:因晚熟,施肥上应注意氮磷配合,因抗寒性强,播种期可适当提前。亩播种量13一15公斤,保苗30一40万苗。&&&&&&&&&&&&&&&&
中墨1号
&&&&品种来源:&系兰州农校从西北农学院的外来小麦的F1代材料中经系统选育而成,原代号CMS494一2。
&&&&特征特性:幼苗直立,株形中等,株高76―92.6厘米。叶色绿,叶姿下披。穗长方形,长芒,白壳,护颖长圆,穗长8.4厘米,小穗数21个,穗粒数31―44粒。籽粒白色、卵形,千粒重39.5―40.1克。春性,生育期212天。抗倒伏性强,抗寒、抗旱,耐瘠性不强。高抗条锈病和白粉病。含粗蛋白质19.83%,赖氨酸0.57%,淀粉60.22%。在陇南地区川区组区试中,平均亩产311.16公斤,比对照绵阳19号增产10.39%。
&&&&适宜范围:适宜陇南地区秦岭以南川区及浅山区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秋播不宜太早,以免冬旺死苗。亩播量14一15公斤,保苗30一40万。成熟时及时收获,以防穗发芽。
陇春20号
&&&&品种来源:系甘肃省农科院粮作所用832一748作母本,外引材料0103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春小麦品种,原代号92鉴46。
特征特性:幼苗直立,株型紧凑,株高81.4一112厘米。叶片浅绿色,叶姿半披。穗纺锤形,长芒、白色,颖白色。穗长9一12厘米,&小穗数17一18个,穗粒数38.8一53.6粒。籽粒红色,半角质,千粒重35.7一46.1克。春性,生育期95一108天。单株分蘖2一7个,分蘖成穗率78一85%。较抗倒伏,耐寒、耐旱、耐瘠,中抗条锈、白粉病,高抗叶锈病。籽粒含粗蛋白质14.56%,赖氨酸0.52%,淀粉63.24%。在年省春小麦品种东片区试中,平均亩产353.27公斤,比对照增产2.81%。
&&&&适宜范围:适宜于秦王川及定西、会宁等地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水地亩播16一20公斤,旱地亩播10一14公斤,保基本苗33万。注意控制水肥防倒伏。
陇春21号
&&&&品种来源:系甘肃省农科院粮作所用花药培养单倍体绿苗人工加倍育成的春小麦品种,原系号93兰6一2。
&&&&特征特性:幼苗直立,叶片上举,叶色深绿,株型紧凑,株高77.2―95厘米。穗长方形,顶芒,护颖白色、长方形,穗长8.1厘米,小穗数15.55个,穗粒数37一49粒。籽粒红色、圆形,角质,千粒重40.10一57.5克。春性,生育期92―107天。单株分蘖2.1个,分蘖成穗率88%。耐旱,耐青干,抗条锈。籽粒含粗蛋白质16.13%,赖氨酸0.53%,湿面筋34.1%,沉降值33.9mL。年省水地春小麦品种东片区试中,平均亩产387.38公斤,比对照增产3.39%。
适宜范围:适宜于我省二阴地区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施足底肥,并施尿素8一12公斤,磷二氨10一15公斤做基肥,适时播种。苗期结合浇头水亩追施尿素5一8公斤;三叶一心浇头水。口较松,应适时收获。
高原671
&&&&&&品种来源:系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以宁春10号为母本,意大利冬小麦“路浦”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春小麦品种,原代号94―671。
&特征特性:幼苗匍匐,叶色淡绿,叶相斜上。株型紧凑,株高90厘米。单株分蘖2一3个,分蘖成穗率50%。穗形纺锤,穗长7―9厘米,无芒,颖淡绿,护颖卵圆。穗粒数25粒,籽粒红色、卵圆形,千粒重38.0一50.0克,含粗蛋白质16.13%,赖氨酸0.49%,淀粉65.76%。弱春性,生育期98天。耐旱、耐寒性强,抗青干,对条锈免疫,口紧落黄好。在年省旱地春小麦品种区试中,平均亩产152.24公斤,比对照定西35号增产8.5%,居参试品种首位。
&&&&适宜范围:适宜甘肃、青海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水400毫米左右、海拔米的旱山地及旱砂田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旱川地、梯田台地亩播量12―15公斤,亩保苗20一25万,山坡地亩播10―14公斤,亩保苗17一20万。
南春1号
&&&&品种来源:系甘南州农科所从青海省农科院引进的春小麦杂交后代经选育而成的春小麦品种,原代号93―9。
&&&&特征特性: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叶相挺举。株高90厘米左右。单株分蘖1一1.3个,分蘖成穗率90.3%以上。穗长方形,长芒,穗长9厘米左右,小穗数14―16个,穗粒数46―50粒。籽粒白色、卵形,千粒重42―59克,含粗蛋白质12.7%,赖氨酸0.4%,淀粉69.02%。春性,生育期120一126天。抗倒伏性强,抗条锈性强,在年甘南州小麦品种区试中,平均亩产252.7公斤,比对照高原602增产23.9%。
&&&&适宜范围:适宜甘南高寒阴湿地区的麦区旱地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早播,亩播量20―22.5公斤,保苗25一30万。
凉单3号
&&&&品种来源:系武威地区农科所用Mo17优选系做母本,自育系599一1一4一1做父本组配的玉米杂交种,原代号301。
&&&&特征特性:幼苗叶鞘淡紫,叶浅绿,株高248厘米,穗位高104厘米,茎粗2.13厘米,叶20一21片,属中杆型。雄穗分枝7―8个,花粉量中。果穗柱形,穗长20一22厘米,穗粒行14―16,行粒数40一42,穗粗4.6厘米,穗轴红色。籽色黄,马齿型,千粒重330―360克。中熟,生育期134天。双穗率为60―80%。蛋白质含量11.7%,赖氨酸含量0.35%。粗脂肪4.34%,淀粉71.5%。抗倒,抗丝黑穗病、大斑病,高抗红叶病,感花叶病病。年省区试平均亩产601.0公斤,比对照酒单3号增产15.2%。
&&&&适宜范围:适宜我省海拔1700米以下的地区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采用宽窄行种植,亩保苗4500株。制种正交:母本苗齐后播父本,行比为4:1,密度每亩4000株;制种反交:父母同期播种,行比1:4,密度每亩5500株。
凉单4号
&&&&品种来源:系武威地区农科所用525一2一2作母本,593一1一2一2做父本组配的玉米杂交种,原代号401。
&&&&特征特性:幼苗叶鞘紫色,叶绿色,株高280厘米,穗位高120厘米,茎粗2.3厘米,叶20一21片。雄穗分枝7―11个,花粉量大。果穗筒形,穗长20一25厘米,穗行14―18行,行粒数40一49粒,穗粗5一6厘米,穗轴红色。籽色黄,马齿型,千粒重320克。生育期140天。含粗蛋白质9.8%,赖氨酸0.32%,粗脂肪3.45%,淀粉74.25%。抗倒,高抗丝黑穗病、中抗大斑病,抗青枯病,感红叶病和花叶病。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05一778.6公斤,比对照凉单1号增产15.6一17.2%。
适宜范围:适宜我省海拔1600米以下的地区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采用宽窄行种植,亩保苗4500株。制种时,母本钻锥期播父本,行比为1:4,密度每亩65000株。
庆单41号
&&&&品种来源:系庆阳地区农科所以Mo17为母本,7一1为父本组配的玉米杂交种。
特征特性:幼苗深绿,叶鞘紫色,叶姿略上举。株形较紧凑,株高210―250厘米,单株叶片数19片。雄穗分枝15一20个,花药黄色,花粉量大,雌穗花丝绿色,果穗长锥,穗长23一27厘米,穗行数14一16,行粒数42一49,千粒重291一321克,马齿形,籽粒黄色,穗轴紫色。生育期120一127天,出籽率87一88%。高抗丝黑穗病,中抗大斑病,含粗蛋白质12.35%,赖氨酸0.35%。淀粉70.96%,粗脂肪3.62%。1年省区试中平均亩产504.5公斤,比对照中单2号增产1.7%。
适宜范围:适宜庆阳中、南部川塬地种植,也适宜于天水、平凉和张掖地区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4月中下旬播种,密度株/亩,地膜覆盖每亩株。制种技术:父母本同期播种,行比1:4或2:8。
蠡玉6号
品种来源:系甘肃省种子管理总站和临泽奥瑞金种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从湖南省引入我省的玉米杂交种,组合为:母本543,父本136一847。
特征特性:幼苗绿色,叶鞘紫色,叶姿平展。株型半紧凑,株高250―285厘米。单株叶片数20片,雄穗分支多,花药黄色,花粉量大,穗型长筒形,穗长22一26厘米,穗行数14一16行,行粒穗38粒,千粒重380克,半马齿形黄粒、红轴。生育期130―148天.高抗矮花叶病、红叶病,抗丝黑穗病,中感大斑病。含粗蛋白质8.4%,赖氨酸0.29%,粗脂肪4.68%,淀粉71.28%。试验中亩产638.17一922.4公斤,比中单2号增产9.15%以上。
&&&&适宜范围:适宜我省陇南和张掖晚熟玉米区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种植密度一般每亩株。制种时,父母本同期播种,行比1:5为宜。
银稻1号
&&&&品种来源:系白银市农科所从外引材料89xw-216中选择的变异单株育成的水稻品种。原系号94-216-01。
&&&&特征特性:株高85厘米,单株叶片数16―17片,叶色绿,株型紧凑,分孽力强,分孽数10.8―13.6个/株。穗型散,穗长18.65厘米,穗粒数85粒,结实粒数80粒,无芒,粒色黄,千粒重22.5―23.5克。糙米率84.4%,精米率77.4%,整精米率62%。垩白率15%,垩白度1.5%,透明度3级,碱消值7级,胶稠度57,长/宽1.6,直链淀粉含量17.8%,含蛋白质8.5%。属北方一季粳稻,生育期140―145天。抗倒性、耐冷性、耐盐碱性较强。不落粒。抗稻瘟病、白叶枯病。年白银市区试亩产平均813.08公斤,较对照增产21.2%,明显高于参试的其他品种。
&&&&适宜范围:适宜甘肃沿黄高海拔灌区稻田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1)育苗:播前用0.3%的多菌灵或“402”农药2000倍液浸种2―3天,催芽播种。4月10日左右育苗。(2)插秧:5月中旬插秧,密度以3010寸为宜,每穴3苗。(3)灌水:插秧后深水护苗,生育期间采取“浅―温―浅”的水分管理方法,后期注意落干晒田,以防倒伏。(4)在生长过旺的情况下,要注意防止稻瘟病的发生。
银黑香粳
&&&&品种来源:系白银市农科所从引进的龙锦1号中变异单株选育成的特种水稻品种。
&&&&特征特性:80―85厘米,叶色浓绿,后期灰暗,株型紧凑,分孽力一般,分孽数3.1个。穗长16.8厘米,穗粒数75粒,结实粒数70粒,穗形散,无芒,颖灰色。粒长形、油黑,千粒重21克。糙米率91.5%,整精米率63.4%。粒长5.6毫米,长/宽比2.2,碱硝值7级,胶稠度58%,直链淀粉含量17.6%,蛋白质含量8.7%,氨基酸含量0.723%。生育期140―150天。耐盐碱性强,抗倒性较强,不落粒。较抗稻瘟病、白叶枯病。年白银市区域试验中,亩产356.66公斤和387.71公斤,较对照增产5.56%和9.18%。
&&&&适宜范围:甘肃沿黄高海拔灌区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1)育苗:4月10育苗,5月中旬秧龄30―35天移栽。插秧规格30×10厘米。(2)合理施肥。(3)插秧后深水护苗,水层5厘米左右,生育期间采用“浅―湿―浅”的间歇灌水方法,后期注意落干晒田以防倒伏。(5)注意防治稻瘟病。
凉薯2号
&&&&品种来源:系武威地区农科所以郑薯4号为母本,83―2―19为父本杂交选育的马铃薯品种,原系号934―9。
&&&&特征特性:幼苗生长势强,株形扩散,复叶大,侧小叶4对,花色白,分枝3-4个,株高81厘米,花序疏散。薯形长椭圆,皮色白,肉色白,芽眼深度中,大中薯率95%以上。块茎品质:水份含量72.7%,含干物质27.3%,淀粉18.93%,蛋白质2.10%,维生素23.8mg/100g,还原糖0.14%,龙葵素1.7mg/100g。中抗晚疫病、病毒病,高抗卷叶病。生育期120―130天,晚熟。年武威地区区试平均亩产2695.8公斤和2741.3公斤,比对照增产10.9-15.1%和8.9-48.3%。
&&&&适宜范围:宜河西沿山灌区及井水灌区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海拔米四月播种,海拔2000米以上5月上旬播种,每亩4500株。
陇亚9号&&&&&&&&&&&&&&&&&
&&&&品种来源:系甘肃省农科院经作所以(宁亚11号×79073)F1为母本,天亚5号为父本杂交育成的胡麻品种,原代号:9410。
&&&&特征特性:属油用型品种。幼茎绿色,叶披针形,株高65厘米左右,株型扫帚形。分枝高度34厘米,有效分枝5个。花蓝色,单株蒴果25个,每果8粒。种子褐色,千粒重6.0―8.0克,含油率41.40%。生育期97―104天。耐肥抗倒,高抗胡麻枯萎病。成熟一致,落黄好。在年省区试中,平均亩产91.21公斤,比对照陇亚7号增产12.13%。
&&&&适宜范围:适宜兰州、皋兰、会宁、平川、定西、庄浪和庆阳等地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一般亩播量3―3.5公斤,保苗25―35万株。中等肥力地块亩施有机肥公斤,磷二铵15公斤。
晋亚7号&&&&&&&&&&&&&&&&&&&&&&&&&&&&&&&&&&&&&&&&&&&&&&&&&&&&&&&&&&&&&&&&
&&&&品种来源:系庆阳地区农科所从山西大同高寒作物所引进的亚麻品种,原系号8777―24――1。
&&&&特征特性:属油用型品种。幼苗直立,幼茎绿色,株高51.74厘米,株型扫帚形。分枝高度35.87厘米,有效分枝9.08个。花蓝色,单株蒴果26.68个,每果7粒。种子红褐色,千粒重6.44克,粗脂肪36.78%。生育期90―110天。抗旱、耐寒,抗倒伏。抗胡麻枯萎病和白粉病。年省区试中,平均亩产90.16公斤,比对照陇亚7号增产10.84%。
&&&&适宜范围:适宜庆阳、静宁、白银、玉门和庄浪等地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一般亩播3―3.5公斤,保苗20―30万株。
陇油5号
&&&&品种来源:系甘肃省农科院经作所以G851A为母本,会川C为父本组配的甘蓝型春油菜三系杂交种,原代号9801。
&&&&特征特性:幼苗直立,浅裂叶,深绿色。株型伞形,株高156.1.厘米左右,分枝部位69.3厘米,第一、第二有效分枝8个左右,黄花,花瓣大而平。主轴结角47.5个,单株结角189个,角粒数23.9粒,千粒重3.5克。籽粒含粗脂肪45.44%,芥酸0.33%,硫甙27.1umoL/g。.生育期120天。抗旱、耐寒,抗倒伏。在年省区试中,平均亩产218.03公斤,比对照陇油2号增产19.6%。
&&&&适宜范围:适宜兰州、临夏、康乐和渭源等地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亩保苗4―6万株。播前一周用甲拌磷拌种(20mL/公斤),以防跳岬等害虫危害。一般全田70%的角果呈蜡黄色时即可收获。
新陆早7号
&&&&品种来源:系酒泉地区农科所棉花试验站从新疆自治区石河子棉花所引入的棉花品种,原代号70282。
&&&&特征特性:陆地棉,植株塔形,株高60―80厘米,主茎紫红,有绒毛。果枝Ⅰ型,叶片中等大小,掌状3-5裂,绿色,叶背有绒毛,铃卵园形,单铃重4.2-6.0克,单株结铃4.4―8.9个,吐絮畅而集中。籽粒灰白色、梨形,籽指11.6克。棉絮洁白。生育期139天。霜前花率60-100%。纤维长度28.3毫米,比强度19.0CN/tex,马克隆4.0。衣分39%,衣指7.3克。在年洒泉地区区试中,亩产籽棉273公斤,比对照新陆早1号减产5.5%,亩产皮棉106.4公斤,比对照增产3.1%。
&&&&适宜范围:适宜金塔、民勤等棉区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1)种植规格:采用1.45米超薄膜,一膜点播4行,亩保苗1.1―1.2万株。(2)合理施肥:亩施纯氮11.5公斤,五氧化二磷7.0公斤,氯氧化钾3公斤,60%的氮肥和全部磷肥做底肥。(3)4月中、下旬播种。(4)盛花期、花铃期喷施50%矮壮素2―3次,每亩分别2、4、6毫升。(5)适时灌水:见花期灌头水,全生育期灌三次左右。
新陆早8号
&&&&品种来源:系酒泉地区农科所棉花试验站和国营小宛农场从新疆自治区石河子棉花所引入的棉花品种,原代号970104。
&&&&特征特性:陆地棉,植株塔形,株高50―70厘米,主茎紫红,果枝Ⅰ式,叶片中等偏小,墨绿色,叶形掌状3-5裂,棉铃卵园形,单铃重4.2-9.1克,单株结铃5.2―9.1个,吐絮畅而集中。籽粒灰白色、梨形,籽指11.3克。棉絮洁白。生育期139天。霜前花率73.4-100%。纤维长度27.8毫米,马克隆3.9。衣分39.5%,衣指7.4克。年洒泉地区区试中,亩产籽棉292.9公斤,比对照新陆早1号增产1.4%,亩产皮棉116.7公斤,比对照增产13.1%。
&&&&适宜范围:适宜河西走廊棉区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1)种植规格:采用1.45米超薄膜,一膜点播4行,亩保苗1.1―1.2万株。(2)合理施肥:亩施纯氮11.5公斤,五氧化二磷7.0公斤,氯氧化钾3公斤,60%的氮肥和全部磷肥做底肥。(3)4月中下旬播种。(4)盛花期、花、铃期喷施50%矮壮素2―3次,每亩分别2、4、6毫升。(5)适时灌水:见花期灌头水,全生育期灌三次左右。
陇绿棉1号
&&&&品种来源:系甘肃省农科院经作所以美国引进的738为材料来源,采用杂交、单株系选育成的绿色棉花品种,原代号UG-01。
&&&&特征特性:植株I型,株高60厘米左右,叶片中等,绿色,棉铃椭园形,包叶颜色紫红,铃室数4-5室。种皮短绒较密集,子指13.1克。单株结铃8―10个。生育期134天。耐旱、耐瘠薄。耐枯萎病。纤维长度26.3毫米,比强度17.6g/tex,马克隆值4.1。年多点试验中,亩产皮棉58.4―66.2公斤。
&&&&适宜范围:适宜河西走廊棉区隔离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1)种植规格亩保苗株。(2)头、二水前利用矮壮素叶面喷施,控制旺长,以免贪青晚熟。&&&&&
陇糖4号
&&&&品种来源:该品种系省农科院经作所从外引进的甜菜品种KWS0164中系选而成。,原代号NC一8&&&&
&&&&特征特性:属标准型二倍体多粒品种。叶丛直立,高51.3厘米,叶片犁铧型、色绿,叶面平滑,叶缘中波,叶柄浅绿。块根圆锥形、皮白色,根头较小,根沟浅,,根叶比1.21,根颈直径8.3厘米。含糖率14.49%&。种株较紧凑,混合枝形,抽苔率89%,结实株率95%。千粒重19.3克。生育期180―188天。耐寒性良好。较抗丛根病,对白粉病、黄化毒病具有较好的抗性。年省区试中,根产量平均为4055公斤/亩,比对照明显增产。&&&&
&&&&适宜范围:适宜甘肃河西甜菜种植区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4月上、中旬播种。亩播量2.0公斤,亩保苗株。
甜菜KWS9103
&&&&品种来源:该品种系省农科院经作所从德国引进的kws公司引进。
特征特性:属标准偏丰产型二倍体多粒品种。叶丛直立,株高58.2厘米,叶片犁铧型、浓绿,叶面波状,叶柄浅绿。块根圆锥形、皮白色,根头小,根沟浅,根颈直径8.9厘米,根叶比1.78。含糖率13.96―14.2%&。种株较紧凑,混合枝形,母本抽苔率85%,父本抽苔株率90%,结实株率97%。籽粒千粒重20.1克。生育期180―190天。抗丛根病但感白粉病。年全省多点试验,根产量平均为5485公斤/亩,比对照明显增产。&&&&
&&&&适宜范围:本品种适宜于甘肃河西甜菜种植区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播种期4月上、中旬,亩播量1.5公斤,亩保苗株,行距40厘米,株距27厘米,不能稀植。
甜饲1号
&&&&品种来源:系省农科院经作所从地方饲用甜菜“红甜菜”中系选而成的饲用甜菜品种,原代号LC―1。&&&&
&&&&特征特性:属二倍体多粒饲用型品种。叶丛直立,生长旺盛,丛高41―68厘米,叶长犁铧型,叶面皱折,叶缘波状,叶柄红色。根长圆锥形,根头大,根沟浅,根茎直径13.15厘米,根叶比4.22。种株松散,抽苔株率90.2%,其中结实株率94.7%。饲用品质:干物质含量11.8%,其中,含蛋白质11.73%,粗脂肪2.69%,粗纤维10.1%,蔗糖6.6%。籽粒千粒重14.52克。生育期190―200天。高抗甜菜白粉病和黄化毒病。年多点试验中,亩根产量6629.8公斤,亩叶产量5511.8公斤。
&&&&适宜范围:适宜我省较湿润的中温带地区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4月中下旬播种,亩播量1.0―1.5公斤,亩留苗株。
陇葵杂1号
品种来源:系甘肃省农科院经作所以不育系9718A和恢复系9706B组配的油葵杂交种,原代号:GK9702.
特征特性:油用型。茎淡黄绿色,叶浅裂,植株筒形,株高160-180厘米,无分枝。叶黄绿色,圆形。花盘直径16-22厘米,每盘结籽粒数粒,千粒重58-71克,含油率49.6%。中早熟,生育期115天。抗旱、耐盐碱、抗倒伏。抗白粉病。年多点试验中,平均亩产228.25公斤,较对照G101增产10.95%。
&&&&适宜范围:适宜兰州、白银等地种植。
&&&&载培技术要点:(1)3月上旬至4月下旬播种,一般亩保苗株。(2)苗期防地老虎,成熟期防鼠害。(3)土壤要求疏松,忌连作。(4)制种:父母本2:4或2:6,先播父本,发芽顶土时播母本。(6)用放蜂或人工辅助授粉。(7)开花后早收净父本。
食葵H1
&&&&品种来源:系甘肃省种子管理站和甘肃三瑞有限公司从以色列引进的食葵杂交种。
&&&&特征特性:幼苗直立,叶片桃形,株型紧凑无分枝,株高160―170厘米。花盘直径25.5厘米,单盘籽粒数850粒左右,千粒重160一170克。籽粒黑灰与白色相间条纹,粒长锥形,籽仁浅银灰色,粒长2.2厘米、宽0.9厘米、厚0.5厘米。含粗脂肪49.67%,棕榈酸5.87%,硬脂酸3.87%,油酸19.17%(其中亚油酸70.72%,亚麻酸0.36%),粗蛋白质33.26%。生育期115天左右,抗旱、抗倒,耐盐碱。抗锈性强。年多点试验中,平均亩产216.2公斤,比对照三道眉增产30.3%。
&&&&适宜范围:适宜于我省高台、民勤等地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4月中下旬播种,亩保苗株。
901大豆
&&&&品种来源:系甘肃省种子管理总站和甘肃振青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从意大利引进的大豆品种,原代号901。
&&&&特征特性:叶椭圆形,深绿色,幼茎绿,株形收敛,平均株高70―120厘米,主茎20―27节,分枝2.6-3.1个,花紫色,有限结荚习性,结荚部位低。单株有效结荚74.4―90个,荚褐色,有灰白茸毛,每荚平均2.1粒,百粒重16.5-21.9克。粒圆形,黄色。粗蛋白含量41.01%&,粗脂肪18.75%。生育期100―110天,抗倒、耐寒性强。年多点试验中,平均亩产166.2公斤,较对照陇豆1号减产5.3%。
&&&&适宜范围:适宜于永登、皋兰、景泰等地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4月中下旬播种,亩播量2.75―3.0公斤。
晋豆5号
&&&&品种来源:系庆阳地区农科所从山西农大引进的大豆品种。
&&&&特征特性:幼茎绿,株形收敛,平均株高57.3厘米,叶椭圆形、绿色,主茎平均14.7节,分枝5个,花白色,有限结荚习性,单株有效结荚48.7个,荚深褐色,有灰白茸毛,不易裂荚,每荚平均1.5粒,籽粒椭圆形,黄色。百粒重20.3克。粗蛋白含量49.3%&,粗脂肪18.72%。生育期133天,高抗霜霉病,抗花叶病毒病。年庆阳地区区试中,平均亩产128.4公斤,较对照晋豆1号增31.2%。
&&&&适宜范围:适宜于华池、庆阳等地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4月下旬播种,亩播量6.0―7.5公斤,亩保苗1.5―2.0万株。
锦豆35号
&&&&品种来源:系庆阳地区农科所从辽宁省锦州农科所引进的大豆品种。
&&&&特征特性:株形收敛,平均株高41.4厘米,叶椭圆形、绿色,主茎平均11.1节,分枝3.2个,花白色,有限结荚习性,单株有效结荚25.3个,荚褐色,有灰白茸毛,不裂荚,每荚平均1.9粒,籽粒椭圆形、黄色,种脐褐色。百粒重21克。粗蛋白含量46.47%&,粗脂肪17.99%。生育期97天。高抗霜霉病,较抗花叶病毒病。年庆阳地区区试中,平均亩产139.9公斤,较对照晋豆1号增35.74%。
&&&&适宜范围:适宜于庆阳地区中南部夏播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6月上旬播种,亩播量7.5―8.5公斤,亩保苗2.5―3.5万株。
甘蜜宝
&&&&品种来源:系兰州蜜源种苗有限责任公司以地方品种选系92―1―1为母本、哈蜜瓜选系93―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厚皮甜瓜新品种。
&&&&特征特性:生长势强,分枝性中等,主蔓长290厘米。茎粗2.0厘米,节间长18厘米,横断面五棱形,最大叶长、宽31Х36厘米,叶形带状、深绿色,叶缘锯齿状,叶柄长、粗9Х01.6厘米。第一雌花着生节位:子蔓第6节,孙蔓第1节,雌花间隔节数1节。果椭圆形,纵径35厘米,横径24厘米,外皮橙黄,全网,果皮厚0.5厘米,果肉厚4.5厘米,橘红色,单果重3―5公斤,种腔小。种子长、宽、厚1.20.50.2厘米,种子窄卵圆形,种皮黄,千粒重48克。果实含可溶性糖9.83%,风味清香爽口耐储运。中熟,生育期100天。抗病虫性较强,,耐寒、热性较强,耐旱、涝性弱。年多点试验亩产公斤。
&&&&适宜范围:适宜我省兰州及以西地区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可采用砂田、水旱塘、塑料大棚种植。砂田栽培可小行1000株/亩为宜;水旱塘栽培,水塘宽0.5米、深0.5米,旱塘宽3米,双行播种,株距0.4米,亩保苗950株,瓜在留5―7上,一株一瓜;大棚种植,母保苗950―1000株。制种时父母本的比例一般采用1:10,父本提早10天播种。
兰州红板2号
&&&&品种来源:系兰州市农科所以引进材料系统选择而成的自交系红引1号S5为母本,以自选的-2-2-1为父本组配的籽瓜杂交种。原代号9126。
&&&&特征特性:分枝性较强,主蔓长200-250厘米。节间长8.9厘米,第一雌花着生节位6―8节,雌花间隔节数4―5节。果圆球形,纵经22.5厘米,,横径21.0厘米,果皮墨绿色有隐形带条。单果重3公斤,果皮1.1厘米,瓤色黄白,瓤质柔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单瓜含瓜籽258粒,颜色艳红,瓜籽纵径15.6厘米,横径10.3厘米,千粒重247.4克,含粗蛋白37.75%,脂肪44.81%,还含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等多种氨基酸。中熟,雌花开放到果实成熟日数46天,全生育期115天。抗枯萎、白粉病和抗旱、耐寒性较强。年多点试验平均亩产66.3斤,分别比兰州红板1号和宁夏红籽瓜增产30.4%和38.5%。
&&&&适宜范围:我省籽瓜产区。
&&&&栽培技术要点:北方4―5月、南方3月底播种。每亩株。可采用地膜高垄和砂田种植,以提高产量。制种时,父母本行比1:10,父本提前一周播种。
陇椒2号
&&&&品种来源:系甘肃省农科院蔬菜所以兰州大羊角自选自交系165-37-37&#6-14为母本,伊力牛角自选自交系系260-49-49&#6为父组配的辣椒杂交种。
&&&&特征特性:二杈分枝,株高80厘米,茎粗1.5厘米、色绿,节间长2.0厘米。叶长卵圆形,色绿,全缘,最大叶片长、宽128厘米,叶面光,叶柄及叶脉淡绿。花单生,第一花序着生于9-10节,花钟形,花冠白色。果色绿,果面皱褶,果顶部尖,果基部皱。果实三心室,果肉厚0.23厘米、色绿,单果重35克。单果种子数200-300粒,千粒重7克。早熟,生育期130天。耐寒、热性强,耐旱、涝性中。抗病性强。含可溶性糖2.3%,维生素158mg/100g,纤维素1.71%。年省区试中,平均亩产4020.0公斤,比对照兰州大羊角增产28.3%。
&&&&适宜范围:适宜北方露地及保护地载培。
&&&&栽培技术要点:(1)苗铃:75―80天。春大棚于12月中旬―元月上旬播种,露地于2月上、中旬播种。(2)大棚定埴密度每亩穴(双株)。制种密度每亩4000株。(3)保护地载培,注意温度管理,防止植株徒长。灌水应小水勤灌。(4)综合防治病虫害。
兰椒3号
&&&&品种来源:系兰州市农科所以自选的优良自交系23与22组配的辣椒杂交种。
&&&&特征特性:株高70厘米,茎粗0.9―1.5厘米、色绿。叶卵圆形,色绿,全缘,最大叶片长、宽128厘米,叶面光滑,叶柄及叶脉淡绿。花单生,第一花序着生于10-11节,花钟形、花大3.2&#厘米,花冠白色。果色绿,羊角形,果面皱褶,果肉厚0.3厘米,单果重32.3克。单果种子数200-250粒,千粒重6.5克。早熟,生育期240天。耐旱性较强。较抗疫霉病。粗脂肪含量0.24%,维生素C含量88.0mg/100g。年多点试验中,露地平均亩产1836.2公斤,大棚平均亩产3600公斤。
&&&&适宜范围:适宜兰州地区载培。
&&&&栽培技术要点:(1)苗铃:&80天。株行距3366厘米,每亩3000穴。(2)制种:母本植株的第二、三层开始去雄,早上7―12点钟授粉,要求气温在20―25℃时进行。
凉椒2号
&&&&品种来源:系武威地区农科所以自选的自交系SP18―64―10为母本,自选的自交系CT―1为父本组配的辣椒杂交种。原代号GS―1―0―ss.
&&&&特征特性:株高85厘米,分枝紧凑,茎粗1.3厘米、色绿,节间长9厘米。叶长卵圆形,深绿色,全缘,最大叶片长、宽128厘米,叶面光,叶柄及叶脉淡绿。花单生,第一花序着生于5-8节,花序间隔叶数2-3片叶,花冠白色。果特大牛角形,纵径20.1厘米,横径3.2厘米,青果色绿,成熟时红色,果面微皱光滑,果顶部尖,果基部微凸,果实3-4心室,果肉厚0.4厘米、色绿(成熟时红),单果重86克。单果种子数200-250粒,千粒重7.83克。生育期160天。耐寒性较强,耐热性强,耐旱性强,耐涝性差。较抗疫病。含维生素C87.8mg/100g,可溶性总糖3.35%。1996年多点试验,平均亩产3691.78公斤,比对照猪大肠增产38.16%;1997年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5077.87公斤。
&&&&适宜范围:适宜在武威市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1)早春育苗,晚霜后定植,或4月中旬露地覆膜垄作直播;(2)行距35―45厘米,株距18―20厘米,亩保苗7500株。(3)花期垄上培土,浇水不宜上垄面,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宜。
平凉脆优
&&&&品种来源:系平凉地区农科所用[(48A里外青)潍青]潍青选育而成的萝卜品种,原代号P10。
&&&&特征特性:叶簇半直立,叶型长倒卵形,最大叶长43.6厘米、叶宽18.5厘米。叶色深绿,叶缘深裂刻,叶脉浅绿,株高20―51厘米。株幅51.4―70厘米。花淡紫红色。根纵横径(23&#)厘米,圆柱形,外皮深绿,肉绿,髓部7.0厘米,地上部比率65%,单根重0.8―1.2公斤,根冠比1:0.3,表皮光滑有光泽。种子千粒重9.6克,卵圆形,淡褐色。生育期80―90天。耐寒热性弱,耐旱涝性中。较抗霜霉病、黑腐病。肉质细脆、甜嫩。含可溶性固形物5.08%,维生素C18.0mg/100g。耐储藏。年地区区试,亩产55.5公斤。
&&&&适宜范围:可在平凉等地区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7月底至8月初播种,株行距4025厘米,起垄点播,促苗防病。采用超小株7月30日播种繁殖生产种子。
平菇2号
&&&&品种来源:系甘肃省农科院蔬菜所从外引的平菇菌种中进行菌体分离培养和菌种的提纯复壮选育出的食用菌品种。原代号P109。
&&&&特征特性:菌丝洁白浓密,菇体圆扇形,灰白色,平均单丛重213克,菌盖直径6.67厘米,厚度0.9厘米,菌柄长5.64厘米,粗度0.12厘米。属广温品种。含粗蛋白质2.28%,粗脂肪0.18%,赖氨酸0.07%,丝氨酸0.02%,可溶性糖0.81%,Vb含量0.2mg/100g,VC含量0.64mg/100g,纤维素0.6%。抗杂菌能力强、污染率较低。
&&&&栽培技术要点:利用各种农作物秸杆,在地下室、防空洞、民房、大棚、日光温室中均可载培。菌丝生长适宜温度20―25℃,出菇温度5―30℃,最适宜温度15―20℃
成都种业协会 成都市种子站 版权所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意大利耐抽苔生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