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剧烈运动的危害后多久做八段锦合适

请益:平甩功和八段锦(练功疑问及心得分享)?
小弟脸平甩功陆续几年了,近2个月练得较勤,发现平甩功和跑步一样都会上瘾。
因为小弟以前都是跑步,但因为工作忙,我的时间压缩,只好练平甩功。
平甩功的心得是:入门容易,练久效果明显。
而且也有变体平甩功,练起来也不会枯燥。
小弟近2个礼拜加练--八段锦,找了许多版本,
找到了大概是YOUTUBE中最容易的版本(陈永森中医师的版本)。
/watch?v=l_ofZyuZhCc
小弟问题是,
陈永森医师的版本,很重视呼吸,而且网络上,也有有很多人推荐陈永森医师的八段锦。
我上网查一下,也有人反对闭气练功(逆势呼吸??),
我的疑问是:
练习八段锦,是不是要闭气?还是正常呼吸即可?
我的体会是,如果依据陈医师的八段锦练法,的确练完是会微微出汗,这几天强烈冷气团来袭,我练完八段锦,身体感觉还很温暖。
因为小弟是外行,怕一开始练会练错,浪费时间重练,因此,想请问网络各位贤达长辈,练八段锦要闭气吗?是闭气6秒钟?8秒钟?10秒钟?因为小弟发现闭气会有一点喘,完全没有平甩功练完舒畅的感觉。
小弟每日的练法是:
10至15分钟平甩功加一套八段锦大概10至15分钟,大概20-30分钟,如果还有时间,再加10分钟平甩功。
平甩功(10-15分钟)---&八段锦(10-15分钟)---&平甩功(10-15分钟)
请问各位大哥大姐,上面这种安排是否妥适?
各位网友新年快乐
如果你没有练过丹田鼓荡等顺逆呼吸功法。
建议你不要乱练。找会的人教比较好。
另外,所有基础功法都是建立在呼吸顺畅基础上。
憋气会让血压上升。气冲心脏,大脑等。
不要憋气。顺其自然就好。
我分享这几个月来的练功感受:
一、平甩功部分:
因为我大概8-9年前曾练过一段时间,就发现练平甩功对体重有“抑制”效用,
今年起,我持续练几个月,发现效果仍然有。
如果每天练,感觉上和一般运动很像,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体重也不会增加,还会略为减轻。
二、八段锦部分:
我发下一开始是记招式很困难,八个动作,我看YOUTUBE看了大概十几遍才记的模模糊糊的。
等记熟之后,还要注意技巧。
我发现练八段锦比较不会无聊。
一、平甩功:初期对身体的感觉较明显,刚开始练,大概7-800下就有感觉。但是久了之后,好像没1000下,都没有感觉,而且会成瘾。甩完身体温暖发热。
二、八段锦:初期光是记招式,就花很多时间(没办法,小弟天资愚鲁),招式记起来之后,发现八式打完,大约是平甩功500下的时间(约10-15分钟)。
三、平甩功注重平衡,但是对身体某些关节,例如脊髓关节,肩颈关节,较没有运动到。
相对的,八段锦对全身的许多关节,都可以运动(刺激)到。
四、平甩功很温和,比较不会有运动伤害,我加入练习八段锦之后,初期脊髓有点痛,“扶腰固肾”这个动作我大概做太过度,有一点拉伤。
五、平甩功配合八段锦,可以相互调配,例如:平甩功累了,或感觉无聊,可以改换练八段锦,才不会枯燥,而且,两者相互搭配,内(平甩功)、外(八段锦)可以相互辅助。
六、八段锦有许多变化招式,我建议不要找太复杂的,有些太复杂的八段锦,我大概一年半载也记不起来,还有一些八段锦要发出吼声,我建议声调适量就好,吼得太大声,吵到邻居也不好。
七、平甩功也有变化招式,但是,我建议初期不要练一些平甩功变化招式,我发现平甩功变化招式会让身体的“气”起不来。
以上只是一些初浅感受,提供网友分享。
练功分享:
一、这半年来,没有感冒,有轻微感冒征状,多喝水就好了。
二、没有落枕或闪到腰的情形。我以前常落枕或闪到腰,都去骨科打针。
三、练平甩功久了,发现身体会较直,不会弯腰驼背。
四、保持体重。
我大概半年没用健保卡了,这大概是最大收获。
练功时,一般是认为让大脑保持净空,
我发现有时候,很多问题反而在练功时找到答案。
我发现平甩功的确对身体有帮助。
提供分享。
<div id="ct段小弟个人天资愚钝 看得我眼花撩乱
目前是练平甩 每次30~40分
无聊的时候加入拍手的变形 刺激指尖穴道
有时候为了增加强度 会增加下蹲次数来达到要求
solomon1125 wrote:
8段小弟个人天资愚钝...(恕删)
谢谢分享:
我是每天早上大约练平甩30分钟,
但是如果太忙,有时练10-20分钟不等。
我看一些网站,建议早上和睡前都练,
但是我个人居住的环境因素,睡前练很奇怪。
八段锦也是要持之以恒,
我感觉八段锦需要稍微大一点的空间,
平甩功空间需求极小,
只要前后大约一公尺见方,就可以甩手运动。
我发现八段锦对脊髓(脖子)有相当运动作用,
我每天在办公室打电脑,颈椎都是前弯,
我都很怕长骨刺,八段锦有几个动作都是要抬头、转头,
对肩颈的放松,有很大帮助。
不过,我还是以平甩为主,八段锦只是辅助,
因为我发现,平甩功可以很快进入放松状态,
八段锦除非练到纯熟,否则要很快进入[松]的状态,不太容易。
(这也可能是我工作压力大,无法放松)
相对的,平甩功只有一个动作,反而可以随意游走自己的思绪,
快慢也可以随着当时身体状况而调整,
如果身体疲累,可以甩慢一点,
如果精神好,可以稍微快一点点。
平甩功和慢跑有一点像,
精神好时,跑步时,脚步可以加快,
精神体力不好时,跑步时,脚步可以放慢。
但是,我个人感觉我抓不到八段锦的节奏,
八段锦,讲慢,要慢到什么速度?
讲力道,要多大的力道?
加上八段锦版本太多?每一版本都有自己的一套原理,
以我是外行人来看,
我实在搞不清楚哪一套才是有效。
不过,如果纯粹以拉筋的角度来讲,
不管是哪一套八段锦,机乎都有拉筋效果。
以上分享。
小富97 wrote:
小弟脸平甩功陆续几年...(恕删)
/topicdetail.php?f=330&t=3887342&p=1
希望网友协助祈福:
因为我父亲是肺癌往生,因此,我不抽烟,也好几年不喝酒了,
一个人生病,往往身边的亲人都会受到影响,
我平常的阅读,除了工作专业书籍,大部分是养生书。
我以前运动都是以慢跑和游泳为主,
今年才加入平甩功和八段锦,
平甩功、八段锦、游泳、慢跑,这几种都是很&个人性质的运动,
也就是不用像网球或台球需要2个人对打。
长期以来,感受运动的确对身体健康有帮助。
而,游泳、慢跑,需要较大场地,
爬山也很好,但爬山最好有人陪伴,以免发生意外,
我也练过瑜伽,瑜伽需要相当专业的指导,否则容易受伤,
我经过摸索,
发现能够长期、柔软、简单、不用人陪、不怕下雨、很少意外、不需大场地,
大概就是平甩功和八段锦,
当然,如果加入站桩、或一些其他特殊功法也不错。
以上分享,希望大家都健康。
小富97 wrote:
小弟脸平甩功陆续几年...(恕删)
请问您练的平甩功是电视上教的那种手摆五下加蹲两下的那种吗?
如果只是这么简单的动作就能够养身,那花钱去道场是要学什么?(因为听说不便宜)
因为我最近对这也有点好奇,加上自己也练了几天,但是除了感到手会酸外,没什么其他感觉
也没有所谓的气血循环的感受;就不知,是不是自己练错了,不晓得有没有必要去上梅门的课程??
ffdq1980 wrote:
请问您练的平甩功是电视上教的那种手摆五下加蹲两下的那种吗?
如果只是这么简单的动作就能够养身,那花钱去道场是要学什么?(因为听说不便宜)
因为我最近对这也有点好奇,加上自己也练了几天,但是除了感到手会酸外,没什么其他感觉
也没有所谓的气血循环的感受;就不知,是不是自己练错了,不晓得有没有必要去上梅门的课程??
我今年持续练了一年,
真是不可思议,
整年都没感冒,
健保卡只在洗牙用了一次。
因为八缎锦实在不方便,我便没再练了。
但是,平甩(甩手)功真的很有帮助。
我是自己练,
发现许多细节(心得)。
这种心得是自己的体悟。
有时间再分享。
去梅门的道场,或其他道场,
会有团体的分享和个别指导,
收获会比较多,
而且,梅门好像不只平甩功,还有其他饮食、气功的指导。
(很抱歉!我没去过,我是看网络的)
甩五下蹲二下,是基本作法。
进一步可以配合呼吸,
吸三下次吐二次。
但是,我大多没有配合呼吸,
印象中,气功大师陈小旺大师的youtube,
建议(气功)初学者不要太拘谨于呼吸,
先练外形,
有一点心得,
再练内气。
平甩功也是如此。
这一年来,我几乎每天都练10-20分钟,
如果时间多,就练30分钟。
如前所述,
几乎没有生病的感觉,
有时痰多,
休息就好了。
我建议姿势要正确,
全身挺直,
可以参考youtube
陈小旺教站桩,
因为平甩功从头到尾都是站着的,
事半功倍。
手不要太僵硬,
网络上大概是为了示范,
手打太直,
全身酸痛,
效果反而不好。
初期不用太强制配合呼吸,
心无旁物的甩,
身体发热、流汗。
这是好现象。
我初期感觉最明显就是睡眠,
我很少失眠,
但平甩会有熟睡的感觉。
(也许每个人感觉不同)
网络上有变体平甩功,
也可以参考,
让平甩不会无聊,
但也不要变过头,
有些变体平甩,
我觉得太困难,而且太复杂。
我建议你持续作练习平甩功,
上网看其他气功作参考,
我是参考站桩的方式,
从头顶到脚,侧面看是一直线。
身体直了,
再配合甩手,
我练快一年了,
感觉很棒,
初期不要闭气或算呼吸,
才不会把自己搞得很累,
又没有效果。
以上分享,
有问题一起讨论,
祝健康。谢谢
小富97 wrote:
小弟脸平甩功陆续几年...(恕删)
可以去学陈氏太极
加上一些套路 满好玩的
而且 一样也会上瘾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代金刚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练习八段锦 缓解强直性脊柱炎
练习八段锦 缓解&& & &&有患者反映:& & & 通过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学习了我讲解的八段锦,坚持约三个月,驼背好转,大减,并且通过吧推荐给广大患者。& & & 反馈如下:CCTV10八段锦,代金刚博士讲解,六一看到的,练了三个月了,效果明显,现在分享给大家。这是我下载的高码率的,然后编辑合成的,清晰度很好。& & & &/share/link?shareid=&uk=& & &&其他患者也有同样表示:& & &&我也练了两天了,感觉很好,楼主现在情况怎么样了?我现在就是腰弯不下去,骶髂部位疼的厉害,走路一瘸一瘸得&&uzzszza:&驼背转好,大减,脖子受限恢复特别好,腰部受限恢复缓慢& & & &代金刚点评:在临床上,我的确将八段锦用于一类疾病的治疗,八段锦舒筋活络,外练筋骨,内壮脏腑,对于有很好的疗效,临床观察显示,大概需要2-4小时掌握基本动作,一周左右可以基本熟练,坚持练习约半个月,就会有明显的改善,我的患者坚持了一两年,基本上已经不明显了,当然,也需要结合药物和针灸治疗。 & & 属于难治疾病,希望广大患者能够坚持运动,养成好的生活方式,就会战胜疾病。& &&
网上免费问医生
看更多新文章>>
1.扫码下载好大夫App
2.在知识中添加您关注的疾病
3.添加成功后,最新的医生文章,每天推送给您。
发表于: 10:09
代金刚大夫的信息
网上咨询代金刚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代金刚大夫提问
代金刚的咨询范围:
失眠、头痛、中风后遗症、震颤、面瘫、胃痛、神经官能症、抑郁、焦虑状态、肥胖、颈椎病、腰腿疼、冠心病、高血压、肩周炎、带状疱疹、肌肉劳损、神经损伤性疾病、面瘫、脱发、亚健康状态、慢性疲劳综合征、体质相关疾病等。太极拳和健身气功八段锦的比较
太极拳和健身气功八段锦的比较
【太极拳】 学习啦编辑:方婷
本文已影响 人
  ,国家级非物质遗产, 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汉族传统拳术。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专门为您整理好的:太极拳和气功八段锦的比较。
  太极拳和健身气功八段锦的比较
  太极拳与气功八段锦,在中国可谓渊远流长。二者都注重人体自身内气炼养,来调整人体阴阳,达到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目的。作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它们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本文试从运动特点和养生原理这两个方面对太极拳与气功八段锦进行比较研究。
  1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及养生原理
  太极拳综合融汇了我国诸多拳种之长,结合古代的导引术、吐纳术、吸取古典唯物哲学阴阳学说与中医的经络学说,是一种内外兼修的拳术。
  太极拳练习时要求气沉丹田,采用腹式呼吸的方法,使之深、长、匀、细,日渐扩大肺活量,奠定的根基。练太极拳要周身放松,全身运动,以意导动,气达四梢,内气运行无处不到。不仅可使大动脉畅通,还可避免微循环毛细血管的过早老化,有利于血循环疾病的防治。现代社会物质生活的提高,空调、电扇使人免受寒暑之苦,却使皮肤散热功能下降,汗腺闭塞,皮肤的通透性弱化,有害物质得不到及时排泄,新陈代谢失调。练太极拳&一动无有不动&,在开合收放中使肌肤膨缩、毛孔张闭,一套拳下来汗腺通畅,保证了新陈代谢的平衡。练太极拳以意识引导动作,上下相随,协调完整,活跃了神经中枢的指挥系统,增强了神经的灵敏性,延缓了其功能的退化。&生命在于运动&,然而超负荷的剧烈运动必使机体受到损伤和劳损。&生命在于静化&。常以龟龄鹤寿比拟,然而过于求静则精神萎缩,病气易侵。太极拳运动绵绵不断,动中求静,&外示安逸,内益鼓盈&,动静结合,运动适度,不用强拙之力,无伤大劳,对机体各器官形成良性刺激,有利于护养机体。常练太极拳,旋膀转腕,撑裆开胯,伸筋拔骨,缠绕折叠,不仅增强了筋肉骨骼的柔韧性,内劲、内气的运用也使内脏的弹性增强,从而延缓了机体的衰老。不少研究还表明,经常练习太极拳对降低血脂有良好作用,能增强血管壁弹性和血管运动神经的稳定能力,使血循环处于良好状态,并且增大肺活量,增强心肌营养,预防和延缓心脏疾病。据国外的一篇论文研究报道,认为保持屈蹲状态的太极拳练习可以有效地增强下肢力量,提高平衡能力,减少老年人摔跤。
  从养生学的角度看,气被视为生命之源。太极拳集技击、养生、哲理于一身,在松静自然的动作中,气沉丹田,深、长、匀、细的呼吸,以虚灵之心,养刚中之气,达到培本养元之根本。太极拳讲究和顺,&舍己从人&,不争强斗狠,把人生修为融贯于悠悠运动之中,陶冶人的情操和胸怀,把心理、生理、人生哲学连在一起,把心理平衡、延年益寿、生活情趣融合成一团,从而实现身与心的全面健康。
  2 八段锦的运动特点及养生原理
  八段锦是一套独立而完整的健身法,源于梁代,成于宋,盛于明清。八段锦的&八&字,不光单指段、节和八个动作,另寓深意厚。表示其功能有多种要素,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循环运转。所谓&锦&字是由&金&&帛&组成,绝美华贵,可以理解为单个导引术式的汇集,如丝锦那样连绵不断,是一套完整健身方法。
  八段锦功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基础,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如果经络阻隔、气机不畅,则导致津液凝滞而成痰饮、痰湿、血行不利而成血瘀,同时气郁影响津液的输布,造成阴津亏虚,百病由此而生。同时脏腑有病可通过经络反应出来,所以疏通经络就能治脏腑之病,经络不可不通。所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就是这个道理。&八段锦&新功法每个动作根据经络循行起终交结规律,突出体现逢练必旋、逢功必绕的特点,这样缓解了末梢小血管痉挛状态,改善微循环,从而达到通经活络的目的。而每一式歌诀都与预防疾病,调理脏腑相联系,每式的练习都要求上下肢的协调配合,动作柔和不用僵劲,并且在整个过程中做到柔和缓慢,圆活连贯,松紧适度,动静相间。经常练习&八段锦&可以疏通经络,消结化瘀,增力补钙,保津益气,减脂降压,畅通气血,疏筋柔体,强体增智。&八段锦&最大的特点是在练习时要求手臂的旋转,通过两臂的内外旋转来加大对手臂的扭矩,从而加大对手臂的压力。中医认为:手臂的屈伸有助于对肘部的刺激,从而起到畅通心肺经络的目的。躯干运动可以刺激大椎、命门和任督二脉,以达到固肾壮腰之功效;下肢运动则可刺激足三阴三阳经,以达调理脾胃,疏肝利胆和固肾健腰之目的。另外可以加强手腕的上提和提踵。中医认为五脏有疾当取十二原。原穴很重要,十二经络的原穴大部分布在腕和踝附近,加强顶腕和坐腕,就可以达到刺激原穴,畅通经络,身心,防病治病的目的。该运动处处绵软,强度较小,时间长,需要消耗较多能量,可减少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从而起到减脂降压的良好功效。再者较长时间小强度的全身运动可以达到消结化瘀的健身效果。
  太极拳和健身气功八段锦的比较
  3 太极拳与八段锦的统一性
  由以上对二者运动特点及健身原理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八段锦与太极拳的运动特点和养身效果存在很多相似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随着社会的进展,作为武术流派之一的太极拳,在社会生活中其技击作用逐渐淡化,更加突出了是太极拳锻炼的健身价值和传统艺术扮演价值。从这一点来看,太极拳和八段锦都具有很强的健身养身价值。
  3.2 二者都汲取了中国古代导引、吐呐等养生功法的精华。无论是修炼太极拳还是气功,都十分强调对&气&的修炼和运用,并将内气修炼所达到的层次作为判断功力水平的关键。如果修炼者内气充盈,气的运行正常,就能为各脏腑组织发挥其正常功能提供有利条件,从而维持身体健康;反之,气的不足或运行不当,则会变生各种各样的疾病。
  3.3 太极拳和气功八段锦的修炼过程中均要求&意、气、形&三者的合一。气功在修炼过程中非常注重意、气、形的结合,认为养气主要是用意调形。太极拳的&意静、形正、气顺、神舒&的功理,也要求习练者做到&内三合&和&外三合&,即意、气、形的统一,以维持整体运动的协调平衡。另外,气功与太极拳均要求修炼者在修炼过程中,做到松静自然,排除杂念,用意念来引导动作,外导内行,才能练功修身。
  3.4 太极拳与气功八段锦的功用都是通过调节人体自身阴阳来实现的。气功各门派功理虽不尽相同,但最终目的都是疏通经络,调整阴阳。通过修习气功可调节气的运行,维持经络的畅通,调整阴阳的平衡,从而强身健体,祛病延年。太极拳也强调调节人体阴阳。整个太极拳功法处处体现着阴阳的对立统一。在拳势上,这一特性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如就气血运行而言,在上者为阳,在下者为阴,如上下不调则会造成各种疾病。太极拳注重以内气来调整内外,使经络疏通,阴阳调和,从而达到百病不生。
  4 太极拳与八段锦的差异性
  固然气功与太极拳有很多相同之处,但由于它们的形成和进展的终极目的不同,导致它们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首先,它们的实质是不同的,太极拳动的是四肢身体,气功动的是意念引导下的内气;太极拳静的是心态平静,气功静的是肢体外表,可见两者的动与静的内涵是不相同的。另外,气功静中求动是求内气运动;而太极拳动中求静只是一个手段、一种方法(以静御动),静不是目的,它真正追求的目的,也是内气的动,心平气和(静),才能很好地运用意念(用意不用力)并在拳势的导引下达到内气运动。其次,从形成和进展上来讲,太极拳是为了技击的需要而产生的,目的是为了制敌取胜,其动作都有攻防的含义。
  太极拳是在不断的武术实践当中逐步发展起来;而气功主要是在医疗实践上为实现健身养生需要而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第三,从锻炼的方法和要领上来讲,气功主要是通过身体放松、精神放松而达到入静的气功态,从而实现健身的目的,调神是其核心内容;太极拳则从身体动作入手,经过&由松入柔、积柔成刚&的过程而锻炼出一种柔性的、连续不断的、具有穿透性的缠丝劲。第四,从它们的终极目的和作用上来讲,太极拳是通过&以意领气,以气引力&的不断练习,达到意、气、力完美结合的境地,从而做到在武术当中意到气到,气到力到;气功的终极目的是医疗作用,是通过气功练习之后,强健身体,延年益寿。
  太极拳和健身气功八段锦的比较
  太极拳与气功八段锦相似而又不完全相同。气功可以成为太极拳基本功练习的重要内容,而太极拳的一些方法和要领也成为气功练习者的鉴戒内容。所以现在有专家指出,太极拳与气功同时习练可以达到更好的养身保健效果。正应为如此,现在一种叫做太极气功的功法正在逐渐流行起来。
[太极拳和健身气功八段锦的比较]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太极拳】图文推荐
Copyright & 2006 -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啦 版权所有像吃饭饮水一样简便地运动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生命在于运动”。大家都知道运动的好处,就是行动难、坚持难。“我太忙,抽不出时间”、“我家离健身房太远”、“我想打球可是找不到伴儿……”,这些都不是理由,是借口!羊城晚报《健康周刊》本期特意采访了6位医学界运动达人,请他们对读者推荐简单易学,又不受时间、场地、伙伴限制的运动。
原标题:像吃饭饮水一样简便地运动
①①②②神器为你展现文图/羊城晚报记者 陈辉
通讯员 张秋霞 李绍斌 靳婷 刘莎 李朝“生命在于运动”。大家都知道运动的好处,就是行动难、坚持难。“我太忙,抽不出时间”、“我家离健身房太远”、“我想打球可是找不到伴儿……”,这些都不是理由,是借口!羊城晚报《健康周刊》本期特意采访了6位医学界运动达人,请他们对读者推荐简单易学,又不受时间、场地、伙伴限制的运动。让我们一起,随着春天阳气的升发,马上运动起来!八段锦“八段锦不受时间、场地的限制,练一遍15分钟即可。”陈瑞芳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科主任国医大师邓铁涛已经98岁了,至今仍耳聪目明思维清晰,语言流利,步履安稳。邓老到底有何养生秘诀?作为邓老的学术传承人,陈瑞芳教授在和邓老的日常接触中,总结出邓老的长寿与他一向注重“养心养德”和规律有节的饮食、起居、运动等方面的整体配合是分不开的。其中,邓老每日必做的功课就有——八段锦,他每天早晚各练一次,由于不受场地限制,即使出差在外,邓老仍然坚持不懈。陈瑞芳教授介绍说,八段锦历史悠久,简单易行,功效显著。古人把这套动作比喻为“锦”,意为动作舒展优美,如锦缎般优美、柔顺,又因为功法共为八段,每段一个动作,即【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望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攒拳怒目增气力,背后七颠百病消】,故名为“八段锦”。整套动作柔和连绵,有松有紧,动静相兼。长期练习,有舒筋活血、调理气血、促进人体新陈代谢等功能,久练可以健壮体质。八段锦不仅仅适合老人练,也适合年轻人练习。陈瑞芳说,和太极拳不同,八段锦简单易学,不需要专门的师傅来教,年轻人从网上下载个视频到手机上就可以跟着一起练习了,不受时间、场地的限制,练完一遍15分钟左右即可,可以在工作的间隙或下班后练习。陈瑞芳建议,对于初学者,可采取自然的呼吸方法。待动作熟练后,逐步对呼吸提出要求,可采用练功时的常用方法——腹式呼吸。在掌握呼吸方法后,开始注意同动作进行配合,逐渐达到动作、呼吸、意念的有机结合。对于“忙到一次做完八个动作的时间都没有的人”,陈瑞芳建议,结合个人的身体特点,哪怕选择八段锦中的一个动作经常练习,对体质的改善都非常有帮助。她举例说,岭南地区气候以湿为主,所以脾虚的人很多。脾胃不和就容易出现腹胀、腹痛、易腹泻、消化不良、脸色不好等问题。对于这部分人,可以经常练习八段锦中的“调理脾胃须单举”动作——即两个手臂交替上举、下按(见左图)。别小看这么个小小的动作,通过配合呼吸及意念,可以达到升清降浊的作用。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坚持练习,脾胃的升降枢纽功能正常,就能把吃进去的食物精华转化为气血津液,通过心肺送至全身脏腑组织,以供人体生命活动之需要,就能防治因脾运化失常而带来的疾病。步行运动神器:计步软件“健步走可以融入日常生活中,不需要为运动而运动。”郭坚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身高1.8米的郭坚,一直到大学毕业都是身材匀称、颀长的小伙子。不过他知道,自己恐难逃肥胖的命运,因为他有家族肥胖倾向,他的外公、舅舅、妈妈都属于肥胖,并先后因肥胖而患上糖尿病。果真,婚后的他如吹了气般迅速地胖了起来,体重一度超过200多斤。作为一名内分泌科医生,他太知道肥胖会给健康带来怎样的恶果。郭医生于是痛下决心:减肥!他先后尝试过断食、药物减肥、吃保健品、素食疗法、运动减肥,等等,各种方式都曾有效果,就是或有副作用或效果难以持久。比如为了减肥,郭坚曾尝试过一周去游四次泳。不过问题是一游完了,人的胃口特别好,比平时吃得还多,好不容易消耗掉的热量,又都“连本带利”地吃回来了,减肥效果并不明显。他读了《心理减肥》这本书后,才明白剧烈运动让人胃口大开,除了与剧烈运动使血糖大幅波动有关,更重要的是人们在运动后还会有一种“补偿”的心理,“我今天为减肥付出了这么多,多吃一点没什么问题”,这一吃就很容易超出所消耗的热量。意识到这点后,郭坚开始放弃了剧烈运动这种方式,而改为健步走,为此他还专门买了计步器,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每天走一万步。他说,健步走这种运动有一个优势,就是融入日常生活中,不需要为运动而运动。因为带着计步器,也会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多走路,比如从家到超市,以前可能是开车去,现在就会走路去。如果哪天太过忙碌步行不够,回到家后,他就在踏步机上走,直到走够一万步。就这样,从开始健步走后,并没有觉得特别辛苦,加之适当的饮食控制,体重一直保持得比较理想。郭坚说,除了可以减肥外,健步走对健康还有诸多好处,如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改善血管机能、促进骨关节健康、提高免疫力、改善睡眠,等等。如今,健步走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有走路的机会就不放过。由于,手机里的计步器软件越来越好用,现在他连计步器都不再使用了,而改用手机计步。他推荐读者不妨下载计步软件,不用花一分钱,就可以给自己找个督促你多走路的“运动教练”。车上瑜伽运动神器:梳子“把运动化整为零,随时随地运动,其中也包括堵车时间。”符力广东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中心)主任符力主任原是广东省人民医院的一名肿瘤科医生,1994年,自己因病接受了一次不小的手术后,让他对包括健康在内的诸多人生问题有了更多思考。在观察了许许多多的病人、亚健康人群和健康人群后,他总结出身心健康的人必须具备三种能力:1、随时调节情绪的能力;2、随时运动的能力;3、随时控制饮食的能力。以随时调节情绪为例。广州的交通状况日趋严峻,由于堵车频发,衍生出一大批“路怒族”。符力家住番禺,健康管理中心在老城区的惠福路,每天开车上下班,堵车已经是家常便饭。堵车时怎么办?他便掏出梳子在头顶绕着圈地梳头发,这样既按摩了头皮,神清目明,又活动了肩关节,可以预防“五十肩”。他还利用这段时间,训练眼睛的远近调节能力,在近处和远处各找一目标,用眼睛交替注视。他在十年前出现的老花眼,就是利用堵车时的视力训练,老花眼现在反而消失了。堵车本来是烦心的时间段,当你把它利用起来,做些有益身心的事,一下子就变成愉悦的时光了。“你可以在车上放个握力器或哑铃,或者用保温壶装上咖啡或茶,堵车时品品茶、叹杯咖啡也是不错啊”,他风趣地说。大家都知道运动的好处,可“没有时间运动”却成为许多人不去运动的理由。符力主任说,运动应该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他对自己的要求是每天运动40分钟,作为一个大团队的管理者,他也很难抽出时间专门到健身会所锻炼40分钟,于是便把运动化整为零,随时随地运动,其中也包括堵车时间。瑜伽是一种连接身心的运动,并不一定要穿着瑜伽服,在瑜伽垫上才能练习。符力主任说,堵车时,在车上他一样可以练习瑜伽。比如说可以一手握住方向盘,另一手向后抓住座椅头枕,向前拉,同时收腹,这样上肢的肌肉得到充分的伸拉,腹肌也得到锻炼(见图①);再比如,可以将一条腿屈膝抱起,脚尖尽量上抬(见图②),保持一段时间,换另一条腿练习。这样下肢肌肉能够得到拉伸,同时可以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预防“经济舱综合症”,如果开车时间较长后做一做这个动作非常舒服。1米78的身高,140斤的体重,符力主任已保持多年。他希望把自己的健康理念和更多读者分享,提高大家的健康管理意识,要像管理团队一样管理自己的健康,在运动、营养、睡眠、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对自己时时都有要求,不放纵,“有常才能常有”。跳舞运动神器:跳舞机“选择运动一定要考虑自己的身体状况,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你。”许学猛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副院长、骨科专家许学猛教授每天都和骨伤病患者打交道,他注意到,许多病人并没有干重体力活,年纪并不大,却早早开始受到骨伤病的困扰,这与他们缺少运动有关。那该如何运动?许学猛教授说,运动的选择一定要个性化,要考虑身体状况、时间以及经济能力,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你。选择哪种运动合适,除了可以听听医生的意见外,可以从少量、轻度开始,并留意自己的身体在运动中和运动后的“感受”。如果感觉不舒服,那提示这个运动不适合你,或者是过量了。许学猛教授为自己选择的运动方式,就是周末打羽毛球,平时在跳舞机上跳舞。跳舞机占的空间不大,他在家中和办公室各放一台。双脚踏在上面,左右上下开始扭动,四肢也随着舞动,扭上半小时,全身非常舒坦。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他就在阳台上扭半个小时,让身体微微出汗。下午两点钟的时候,也会在办公室扭上25分钟,随后就精神焕发地开始下午的工作。之所以选择这两个时间段来锻炼,这可是蕴藏了中医古老的养生理论。许学猛指出,这两个时段都是人体阳气升发的时候:晨练,太阳初升,阳气开始活跃,并趋向于外,此时锻炼身体可借天时之利,让身体舒展开来,精力充沛;下午两点钟,阳气正盛,此时锻炼,可吸收大地阳气之精华,让下午的状态也能保持轻松。他提示说,许多中老年人,特别是已经肥胖的,或多或少关节都有问题,爬山、爬楼梯、跑步都可能会带来膝关节的磨损,不是合适的运动方式,跳舞机就不会给膝关节带来负担,比较适合。当然,运动的快乐也是非常重要的,他建议在跳舞机上跳舞时,不妨放点欢快的音乐,可以让自己扭起来更带劲。最后,他谈到自己对健康的理解,要从“舒服”的“舒”字做文章。“舒”的一半是“舍”,里外都要舍得。对身体以外的东西,如名利,要舍得放弃;对有益身心健康的要舍得投入,包括时间和金钱。不要为不运动找借口,运动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没有跳舞机,原地跳也能跳一身汗。不要为不运动找理由,身体不适合走路的,坐着也可以运动;起床不方便的,躺着也可以运动。吊单杠运动神器:吊杠“吊单杆特别适合经常使用电脑、伏案工作的‘低头一族’。”林丽红广东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中心)健康管理师林丽红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工作多年,刚来时由于经常低头工作,颈椎的问题很严重,有时候一转头,便感觉天旋地转。后来健康管理中心的会议室里专门安了一根吊杠,让员工可以利用工作间隙做吊杠运动。林丽红利用工作的间隙经常利用吊杠来锻炼,一段时间过去后,她的颈椎问题竟神奇地好了,已经多年没有发作了。“吊单杠不仅可以锻炼全身的肌肉,对于颈椎、腰椎的保健也非常有益处,特别适合经常使用电脑、伏案工作的‘低头一族’”,林丽红介绍说。吊单杠非常简单,只需要两个动作。一个动作是两手握住单杠,大腿抬起与身体呈90度角,小腿也与大腿呈90度角。然后,双腿抬高10厘米后再回到与身体呈90度角位置,同时收腹。这样来回做5-10次左右(见图①)。别小瞧这个动作,全身的肌肉都可以得到充分锻炼,特别是对减腹部的赘肉很有帮助。刚开始时,许多人可能会由于臂力或腹肌的力量不足,只能坚持几秒,不过不要灰心,只要不断的练习,在单杠上能保持的时间也就越来越长了。另一个动作是两手握住单杠,身体与地面呈60度角,脚绷直,用脚尖触地,头稍向后仰,保持一段时间。林丽红介绍说,这个动作可以使得手臂、肩部等容易劳损的肌肉得到伸拉、充分放松,并有助于脊柱的各个椎体恢复到正常位置(见图②)。林丽红说,如果家中没有安装吊杠也不要紧,可以利用家里的门框来锻炼,或者利用小区的单杠来锻炼,也能起到一样的效果。快乐运动“把运动和趣味结合在一起,享受其中的快乐。”陈伟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 陈伟主任医师、教授58岁的陈伟教授是中山大学附属一院的一名资深外科专家,经常要做手术。遇到比较复杂的手术,一做就是好几个小时,手不抖、腿不软,让不少年轻医生自愧不如。能有如此好的体质,正是得益于他常年坚持运动。可陈伟教授并不认为自己是在“坚持”运动。坚持,就意味着这是件比较枯燥、有难度的事,需要有很强的意志力和毅力才能完成。比如说他有同事可以风雨无阻、每天坚持跑步,陈伟教授说,他自己就做不到。而他之所以能够常年运动的秘诀,就是把运动和趣味结合在一起,享受运动的快乐。按照陈伟教授的收入,他完全可以去高级的健身俱乐部,可他却选择了在烈士陵园里一个平民化消费的健身场所,因为那里“非常有氛围”,运动起来一点也不枯燥,不知不觉一两个小时就过去了。不像一些高级健身会所,静悄悄的,每个人都各练各的。除了健身、游泳等个人运动之外,陈伟教授也喜欢羽毛球、乒乓球等团体运动。很多人都会好奇,医生的工作那么忙,哪里能挤出时间来运动?陈伟说,忙,是许多人不去运动的“理由”,其实是“借口”,我们对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总是能挤出时间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更要对自己的身体负责,如果能意识到这点,就能挤出时间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医生们自发成立了运动的民间组织“西瓜兵团”,不定期组织去暴走、去登山。陈伟教授是其中年龄最长的之一,却是出勤率最高的成员。他们的出游是相当自虐的,一天往往要连续徒步9、10个小时,山也越登越高,三千米、四千米、五千米……不断挑战自己。这么大年纪了,何必要“自讨苦吃”?谁说苦中没有乐!陈伟教授还是位摄影发烧友,他把摄影和徒步、登山结合在一起。拍得几张好照片,或自己慢慢把玩,或发在博客上和亲朋好友分享,那种快乐不在其中是难以体会的。同时又把身体锻炼了,何乐而不为?!陈辉、张秋霞、 李绍斌、 靳婷、 刘莎、 李朝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凤凰新闻官方微信
播放数:124531
播放数:211435
播放数:104787
播放数:229996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剧烈运动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