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去尼泊尔徒步旅行准备,户外装备需要准备那些?

尼泊尔EBC徒步实战经验分享
一生一次,去尼泊尔EBC徒步,想必诸位大侠都会花相当多时间去看别人的攻略,准备自己的伟大行程。从制定路线,购买装备,购买机票,锻炼身体,准备行装……,俺也是断断续续准备了大半年,中途也不乏队员因故退出。每次出行,准备得再充分,多少都有些不足和遗漏。这里把自己的心得列在这里,为各位“同走一条路”的朋友们提供参考。
EBC整个地区的徒步路线分布在三条沟(冰川)中,走什么线路,取决于所拥有的时间,体力和兴趣点。去昆布冰川的Gorak
shep和Kala
Pattar观景台无疑是整个EBC最主要的中轴线路(不说100%,也有99%的人会去)。而这条山沟中,又有去不去Chukung,去不去珠峰大本营的选择。关于Chukhung和珠峰大本营,争议较多。有时间,有体力,又想全面走下来的话,当然都可以列入计划。但因为Chukhung和珠峰大本营可看的东西不多,又比较费时间,选择不去的也较多。
EBC的第二条沟,也就是Gokyo这条路,相比上面第一条,欧美人明显少了很多,但好像大多数中国人都去。去Gokyo,需要从昆布冰川翻越Cho-la
pass,会比只去一条沟时间要多至少3天,而且翻越Cho-la pass比较艰难。个人感觉,最好的风景在Gokyo
Ri!既然去EBC了,应该尽可能去Gokyo。Gokyo位于第3冰湖,再往上走,就是第4湖,第5湖,相比第3湖,不是经典。我们也是只到第3湖。
至于第3条沟,就是从Gokyo再向西翻越Renjo-la
pass的那条沟,如果这条沟也去了,意味着你去了90%的人都不去的地方。
徒步速度根据体力,是否摄影,有快有慢。有的人一天可以从Dzongla翻越Cho-la
pass直接到Gokyo,可以从Gokyo直接走20公里下山到Namche,但那些人不是大驴,也基本是不拍照埋头走路的。想拍些照片,想以适中的速度完成,还是每天10公里以内,6-7小时以内。享受徒步的快乐,欣赏沿途的风景,记录美好的瞬间。
此外,绝对应该留几天的预备,不仅可以临时用来作中途休整适应高反,更可为了用来在天气不好的情况下的等待。好不容易去了,几个重要的观景台,万一遇到下雨,难道就这样错过继续前行?
5-8月的雨季无论如何是要避免的,不仅有风险,乌云密布什么也看不到。冬季的12-2月山上太冷,背夫们也都休息。
看到下面这张实际每月统计人数,你就明白,EBC最好的季节,也是旺季是10月,11月和4月,气温适宜,天空晴朗。旺季虽然费用会略高,但还是首选。要想整个计划成功,除了这3个月,没有别的选择。
如果在加都听从了旅行社编造的“旺季在Lukla找不到背夫”的谎言,也许就意味着失败的开始,除非那是一家熟悉而且很专业的徒步公司。加都旅行社推荐的,看似15美元一天价格低,很可能就是那些比较差的无资质的背夫。所以选背夫,还是飞抵Lukla后自己亲自挑选。
选择好的背夫,除了你的判断能力,也靠运气。费用,英语水平,经验,体力,哪个重要?我考虑的依次是“经验,英语,体力,最后才是费用”。背夫有无经验,有无资格证,对你全程的安全起决定性作用。哪些路段容易发生雪崩,冰崩和落石,哪些时间容易出现乌云,太重要了。背夫会英语,等于作你的向导。背夫体力好,中途还可以帮助你,背夫体力不好,或者图省钱,让一个背夫背2个人的行囊,他自己都累的不行了,哪里还顾得上你,还会为你讲解?
背夫的旺季工资行情好像在上涨,2014年10月的行情从每天15美元到25美元不等。砍价文化盛行的尼泊尔,必要的交涉是必要的,但如果你能砍到12-13美元,也许这就是一个不怎么靠谱的背夫。如果经验,英语和体力都觉得不错,不要太计较费用,一天相差几美元,即便十几天,算一下多少钱?除非500元RMB对你是一笔巨款。
不要觉得背夫们见钱眼开,毕竟这些夏尔巴人以背夫为生,旺季“能每天多挣1美元也好”是每个背夫心理所想。网上看到过有背夫中途要求加价的情况。我们采取的是保证最低价每人每天46美元(包我们吃住),另加最后支付小费作为奖励的方法。背夫至少是10几天的朋友,甚至还可能是救命恩人。
推荐我的向导兼背夫:
Pemba Nuru
Sherpa,32岁,身强力壮,身高约175CM(在夏尔巴人中也算相当高)。英文相当流畅,据他本人说,去专门接受过几个月的英语培训,沟通基本相当流畅,能用英语聊天,介绍各个雪峰景点。虽然是背夫,基本是向导级别。更重要的是对EBC路线熟悉,每个路段会事先告诉你注意安全事项。可能费用会比其他人略高,但费用高低,每天只相差几美元数量级。
Pemba联系方式:
(山上手机信号原因不会每天看,邮件预约的话,最好提前1个月到2周)。邮件可以用英文。
TEL: (英语接听没问题)
关于食宿费用:
参见我的博客D1:抵达Lukla。&
以下装备表,已经经过途中检验并修改。逐项核对,相信对你会有益处。
相信大多去EBC的都多少经历过高海拔地区的旅行,勿需班门弄斧。但有一点,高反虽然因人而异,主要靠适应,每天睡觉的营地海拔尽可能不超过500米。此外,Diamox这种药物,经过多次多人检验,抗高反能力还是相当显著的。红景天,高原红之类,有谁真正检验过有抗高反作用?
Diamox,是一种国外药物,中文名是“乙酰唑胺”。原本是一种治疗青光眼的药,却无意中发现对预防高反(正式名称是Acute
Sickness,简称AMS,急性高原病)有良好效果。其原理是增加排尿中的碱性,从而增加血红细胞供养,加速体内二氧化碳的排出。Diamox在国外的高原徒步爱好者中比较有名,国内户外爱好者知道的还不多。Diamox国内医院以及药店应该没有。香港的一些药店可能有售,我是在日本的药物网站上买的,无需处方。Diamox在登山前1天左右开始服用,明显的副作用是感觉手指有麻木感。
EBC徒步的风险毕竟比其他地方要高不少,特别还有严重高反无法下山的危险。EBC虽然一路上都有救援直升机,但救援直升机的费用至少在5000美元以上。购买了保险,万一遇到问题,通常的海外旅行保险是可以使用救援直升机的。
加都到Lukla的机票不要期待旺季会打折,机票基本都要通过旅行社购买,旅行社不大可能无偿服务,单程164美元外加10美元以内的加价是合理的。Lukla地区每逢下午雾气会较大,上午航班多,也是最好时间。所以一旦行程定了,尽早买机票。
一般人都是买好往返加都机票,抵达Lukla后,背夫会把你的回程放在Lukla的某个背夫熟悉的客栈中,在回程抵达Namche,背夫会用电话通知Lukla的客栈,让店老板为你去机场确认回程航班,回程航班必须要确认。此外,据说比购买机票提早回加都不需另付手续费,而如果是比计划行程要晚回,则要另付20%手续费(听我们的背夫说,未经确认)。所以建议留些余地,先购买晚些机票,然后可以免费更改更早的航班。
关于拍摄地点和时间(光线)
对摄影人士,EBC路上至关重要的拍摄地点和时间,网上鲜有介绍,背夫们也基本不懂摄影。这次Gokyo
Ri上,就是因为事先不知道下午出现云雾概率很大而错失良机,惨痛教训。
对所有前往EBC的人士,特别是对摄影者们,出发前了解整个EBC区域的著名雪峰,以及所在位置,对加深整个行程的印象,防止遗漏重要拍点,是非常有帮助的。俺用Google
earth画了一张图,回来后才明白很多自己拍回来的照片中的背景是哪座雪山。
EBC徒步路线上能看见的8000米级雪山有珠峰,洛子峰,卓奥友峰。这3座都能在不同地方近距离拍到。马卡鲁峰只能看到远景。7000米级主要是努子峰和普莫里峰。6000米级较多,包括Thamserku,Kwangde,Kangtega,Ama
Dablam,Cholatse,Taboche,Lobuche,Lingtren,和Khumbutse。
沿途主要拍点:
我的更多文章:
( 15:24:36)( 20:42:06)( 19:48:11)( 20:02:59)( 10:11:16)( 12:47:06)( 19:54:27)( 13:36:46)( 12:51:13)( 18:11:24)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COPYRIGHT (C)2014老驴友经验总结:徒步装备如何升级和购买
购买装备是个比较大的问题,要花不少钱,特别是户外店卖的装备普遍不便宜,比如一个好的WM的15F(850fillpower)睡袋起码在500元以上,0度睡袋也起码要200多元,便宜的也有,那些化纤棉的或者低fill power指标的睡袋重量比鹅绒睡袋要重一倍,当然也能用,如
& & 购买装备是个比较大的问题,要花不少钱,特别是卖的装备普遍不便宜,比如一个好的WM的15F(850fillpower)起码在500元以上,0度也起码要200多元,便宜的也有,那些化纤棉的或者低fill power指标的睡袋重量比鹅绒睡袋要重一倍,当然也能用,如果只是随便玩玩露营,一年可能也就去露营新鲜一把,买便宜的装备足够了,就算是重了些,也就偶尔当一把背夫而已,完事扔了也不可惜。如果是徒步发烧友,准备把徒步当成一个爱好,就需要好好筹划思考一番,避免陷入重覆升级装备的麻烦。
& & 徒步的装备首先是功能,个人认为这个功能就是实用,户外店不实用的装备很多,比如水过滤装备,这个东西是给露营设计的,并不适合徒步使用,没人会愿意在徒步途中蹲在变了色的水坑边费劲pump半小时来过滤一瓶水,和露营不同,徒步是不断的走,途中有机会遇到可以直接饮用的流动水。除了实用外,就是轻量,和军队的装备不同,军队要把耐用放在首位,徒步基本上是按照trail来爬山,是走着玩看风景而已,没有那些频繁的刮擦,因此没必要把耐用考虑的大于轻量,毕竟不是每天都去户外,按照自己的off trail经验来看,就是拿军队的所谓耐用的装备用在off trail徒步,一样很快损毁。因此在保证功能的前提条件下,尽量选择轻量的装备是购买徒步装备的重要考量,不然你去爬几次山回来,就要想着换装备和升级装备了,这意味着又要花一大笔钱,而且旧的装备还无法处理,成为废物了。
& & 当然商家是希望徒步者一步步的经历这些,不断的升级装备,这也是厂家不愿意生产轻量装备的一个主要原因,当hiker开始追求一物多用,物尽其用的轻量徒步时,就再也没可能掏钱升级购买大厂家生产的那些时髦的常规露营装备了,这是户外厂家和商家最不愿意看到的。
& & Hiker想避免不断的升级装备,就要尽量克制购买装备的冲动欲望,尽量推迟购买这个行动,往往hiker在经过几年徒步后,会发现自己的装备和当初开始徒步时想象的装备有巨大的不同,因此有必要尽量利用现有的装备多出去徒步,在实践中真正了解自己想要什么样的装备,确定是不是会把户外当成自己的爱好,在经过很多次的徒步后并且通过上专业的网站多了解其他徒步者特别是Ultralight Hiker的经验体会后再去购买装备,大部分所谓专业的户外网站,实际上后面有商家广告利益在驱动,鼓励的是购买升级装备,这种现象是避免不了的,好在可以很容易辨别出来。作为新手也不会去那些难走的路,也不会去走off trail,所以对装备的要求不高,一般的衣服鞋子一样可以完成难度低的day hiking徒步。
& & 装备尽量避免overkill,过度装备通常是导致背负超重的主要原因,hiker要做到避免过度装备有一定的难度,因为除了经验外,你很难做到不受别人的影响去独立思考,首先可能你周围的朋友会给你推荐他们用过认可的装备,还有户外商店的店员也会推荐给你那些overkill的装备,这是因为他们一直都习惯使用从户外店购买的常规露营装备来徒步,毕竟那些追求轻量的minimalist hiker不多,比较典型的是比如你去问店员在户外用什么来导航时,得到的回答一定是去买一个Garmin GPS,这多半也是你户外朋友的意见,这个回答在2年前绝对正确属于户外常识,因为那时只有专用GPS才能做到户外导航,也只有Garmin做的最好,可是智能手机的出现部分改变了游戏规则,大部分人(包括自己曾经)认为Garmin能防水,不会断电,可是谁又会想到,户外徒步难道是去游泳潜水吗?手机是泡在水里雨里使用的吗?而一个小zip塑胶袋就可以解决手机在雨中使用的问题,自己也曾经多次在off trail 时用手机来导航,而不断电的Garmin GPS是不可能的,要保持使用,你得带那些沉重的AA碱性电池, 大部分的hiking是在低海拔的tree line附近,如果只是1-2天的徒步,个人认为完全没必要再花几百块钱买个Garmin GPS。同时有Garmin GPS和智能手机既无端增添了重量又多花了钱,当然如果你非要兜里揣Garmin GPS和手机上山走dayhiking,结果也就是加重了自己的负重。
& & 再比如去购买一个能装的,多半会被推荐一个50升以上带所谓背负系统的重型,这是因为只有这样大小的重型背包才能装下那些在户外店购买的常规露营装备,但是在轻量徒步下,不管冬天还是夏天你所有的装备用一个35升的背包可能就足够了,自己徒步露营夏天的基本背负是7磅,走雪地睡雪地的基本背负是15磅左右,这还是包括了那些沉重的雪鞋,Micro spikes, 冰镐和金属徒步杖的重量,要那些大背包又有何用?你朋友的推荐多半是因为他们也不是轻量徒步的爱好者,可能多年玩户外只是徒步而已,并没有真正思考过装备和徒步环境,天气和徒步时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已经习惯于使用户外店提供的overkill装备,而所谓overkill的装备首先是能用的,是有效的装备,只是过度超重而已。商家有鼓励客户不断升级购买商品的动机,户外店的店员我倾向于他们并不是故意误导你不断升级装备,他们只是在做他们的工作而已,卖厂家提供给他们的商品而已,你不可能指望他们推荐商店里没有的东西,或者他们自己都不了解的东西。这里还牵涉到利润,卖贵的装备明显利润更高,比如炉头,相信没有户外店员会向顾客推荐固体酒精炉头的,户外店根本就不卖,原因很简单,这个系统值不了几块钱,相反一个气炉头可以卖几十块,后续还有气罐可卖,恰恰最轻的户外cooking系统就是固体酒精,北约特种兵野外使用的就是固体酒精,能说这个不实用吗?
& & 美加装备生产厂家以及户外店包括加拿大最大的户外连锁店MEC,他们考虑的是大多数顾客的需要,而大多数顾客就是指有很少户外经验的人,可以说户外店卖的90%的商品是适合用于常规露营使用,而不是徒步使用,起码不是适合轻量徒步使用,作为ultralight徒步者,拿着便携式称重器进户外店购物往往会空着手出来,这是因为户外店没有或者很少ultralight gear,这很大程度上杜绝了购买冲动,省钱啊。
& & 自己的徒步装备,除了服装,和脱水食品是在户外店购买外,绝大部分的装备是通过网上购买的,包括背包,睡袋,帐篷,等等,美国网购往往可以节省费用,比如自己的15F Marmot鹅绒睡袋是70 % off,Downmat UL7 鹅绒睡垫是40% off。
& & 强调功能性的徒步服装和鞋子是必须亲自去商店试穿的,不适合网购,除非自己已经试穿过或者用过相同的产品,适合徒步的服装在面料上要轻量(minimalist设计)和透气,个人认为在保证轻量和透气的前提下再考虑防水,Hiker一般都了解轻量的重要性,而容易忽视的是透气,透气差的绝对不适合徒步运动,相反防水差点倒不妨,因为运动造成身体发热而要求的高透气是不间断的,防水只是在下雨时起作用,不管什么防水的面料服装,在长时间的雨淋和身体体温下,都会产生冷凝水现象,最后的结果就和穿不防水的服装一样,而Gore-tex就是因为透气好才卖的贵,好的专业徒步鞋都是选择gore-tex做防水透气层就是这个道理。徒步鞋底要够硬才能走碎石路不脚疼,如果用双手能轻易折弯徒步鞋,说明鞋底不够硬,鞋的脚趾部有一定硬度能防止踢到石块导致的黑指甲,用手指按徒步鞋的头部能轻易测试是不是够硬。
& & 个人认为在服装鞋子上本地的户外店MEC有很多Ultralight 的产品而且很专业,常常有打折的机会,比如minimalist设计的防水透气面料结合化纤棉的轻量徒步外套 Northern Lite Storm Furry,结合了防水透气层和保温层,比那些笨重的具有类似功能的ski外套轻了很多。此外虽然MEC出售的商品不是life warranty,但是通常是cover很长的时间,曾经在MEC更换过了厂家保修期破损的徒步鞋和碳纤维徒步杖。它的商品return是没有固定期限的,就是说你买了好几年的装备,只要看着还是新的并且你能找出理由说它不实用,就能退货。
& & 人们由于习惯于在城市生活,思维的定势容易把城市生活方式copy到户外徒步中,比如平时住在房子中,就认为在户外也要住在一个封闭的类似有墙的住所中&&帐篷,平时习惯喝开水,在户外也要喝开水,平时习惯睡软床,在户外也要睡充气软垫,平时上班习惯teamwork,在户外也必须是团队等等。导致徒步的装备越带越多,背包也越来越重。
& & 每个人徒步的目的各种各样,喜欢大自然看景的,锻炼身体的,交友的,传教的等等,但是都要经过爬山走路这个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和重量做斗争的过程,徒步是去游山玩水感受大自然,不是军训,和锻炼所谓意志和团队意识无关,没必要将徒步变成自虐,花钱买装备不是目的,从户外的实际需要出发,找到适合自己徒步的轻量装备才是目的。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分隔线----------------------------
超实用越野车车顶帐篷-秋野地开创者车顶帐篷...
自驾游-秋野地/Wildland全自动车顶帐篷 汽车帐篷搭建教程视频...
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登山鞋与普通运动休闲鞋的最大区别在于登山鞋具有耐用...
冲锋衣英语单词为“Jackets”或者“Outdoor Jackets”,直接翻译过来就是过来就是“夹...
一块能让詹姆斯?邦德兴奋地咆哮的潜水表,一个能给手机充电的背包,还有其他能让别的...
户外背包是我们登山及其他户外运动中不可或缺的忠实伴侣,它承载了你的旅途中所有的...
Copyright &
wsqsgo 万水千山 版权所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尼泊尔徒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