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被骗买了一款杀毒软件手机软件就是可以通过它知道哪个垃圾桶里有剩菜

“妈,我想要个手机。”“那是一个冬天,我和你爸正在散步,发现垃圾桶在动,走过去一看。”“我自己有钱
“走上去一看是条狗。”“可还差两千。”“狗嘴里叼着你。”
喜欢就猛击分享!
个性网内容精选:本报专访调查研究侵华日军在粤细菌战第一人、阳江籍历史学家沙东迅
一直以来,人们对于有着厚重历史的事与物都有一种特殊的情结,尤其对
“两阳”历史上,主政一方的官员如过江之鲫,但像李伯振那样把庶民百
饭店剩饭剩菜直接倒进垃圾桶
日&&&&阳江新闻网&&&&&&&
环卫工建议厨余垃圾最好用垃圾袋装好
阳江日报讯(记者/张影)近日,有市民向阳江日报&民生热线&反映,称一些饭店为贪图方便,把一些剩饭剩菜甚至汤水直接倒进公共垃圾桶,垃圾桶周边经常污水横流,还不时有老鼠出没,严重影响市容市貌。
日前,记者来到市区二环路一家饭店门前,看到这里沿路摆放着4个垃圾桶。其中3个没有盖子,另外1个有盖子的垃圾桶四周,污水浸渍了道路,滋生了很多蚊虫。记者打开盖子看到垃圾桶里装满了各种垃圾,厨余垃圾、石头、饭盒、零食袋子等不一而足。
&这里太臭了,不到迫不得已都不会到这里来扔垃圾。&市民林先生对记者说。市民刘先生也表示,自家小区门口的一家饭店在晚上曾将剩饭剩菜倒入公共垃圾桶,导致小区周边的卫生环境十分恶劣。
&直接将厨余垃圾倒进垃圾桶很难清理干净,而且垃圾中的污水也会渗出,甚至滋生蚊虫。希望饭店的员工或者居民在将厨余垃圾扔在公共垃圾箱前先将垃圾装袋,厨房的一些泔水最好不要倒进垃圾桶里。&一名环卫工说。
图集 · 视频推荐您的位置: &>&
网曝软二有一大婶垃圾桶里捡饭盒 转手卖给小吃店(图)
  【二手餐盒如何流入餐馆?】
  1、到软件园内各个楼梯间内收集垃圾桶中被丢弃的餐盒
  2、把四五个塞满废弃餐盒的塑料袋绑上电动车,带回五通东宅社的小仓库
  3、把收来的废弃餐盒放在仓库里囤几个月,等待买家上门
  4、客户上门采购时,以一块六一斤的价格出手
大婶正把捡来的饭盒装进袋子里。
堆在仓库的一次性餐盒。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文/图 实习生 宣佳男 黄耕 黄静贤 记者 黄晓波)你有没有想过,我们每日吃剩下的一次性餐盒,有可能重新流回我们的餐桌上?
  这梦魇一般的情形,或许真的发生了――每到中午时分,一个骑着电瓶车的神秘大婶都会现身软件园二期,流连于软件园内各个楼梯间内,收集垃圾桶中被软件园员工使用后丢弃的一次性餐盒。
  并不值钱的餐盒为什么成为了收集的对象?这些餐盒被收集之后,又会流向何处?
  带着这些疑惑,记者连续蹲守三日,终于摸到了神秘大婶位于五通东宅社的“老巢”,了解到这些废弃餐盒的去向。
  【第1幕】
  大婶骑电动车“扫楼”,专门翻捡垃圾桶
  近日,厦门本地论坛有网友发帖称,软件园二期内有个“神秘大婶”,每天都会在楼梯间的垃圾桶中收集被丢弃的一次性餐盒。
  记者连续三日蹲守软件园,发现这个大婶总是在十二点半,准时骑着电动车,现身软件园。她瞄准园内观日路上餐厅较为密集的几栋楼,迅速钻进楼内,然后淘宝似的扫过楼梯间的每一个垃圾桶,捡起里面刚被丢弃、还泛着余温的餐盒,简单抖掉上面的残余饭菜,放进手上的塑料袋。
  仔仔细细扫过了几栋楼,耗时大约九十分钟,两点左右,大婶满载战果,把四五个塞满废弃餐盒的塑料袋绑上电动车,扬长而去。
  【第2幕】
  捡餐盒有“讲究”,专挑外观完好的
  前两日的跟踪中,记者留意到,这个神秘大婶对所收集的废弃餐盒要求似乎挺高,只要完好的,稍有破损的,她一概不要。
  到了第三日,记者特地做了个“实验”:记者赶在大婶出场之前,特地带来几个新的餐盒,烧了个洞,混进垃圾桶里。
  最终,这些被记者故意破坏的餐盒果然没能逃脱她的“法眼”,被毫不留情地留在原地,一个也没有被带走。
  记者还留意到,这位大婶对于餐盒的材质也有很高的要求,只有那些材质相对“高端”的、透明的塑料餐盒,才会被大婶看上。
  这些餐盒是被拿去废品回收了吗?
  记者相继走访了软件园二期方圆两公里内的多个废品回收站,得到一个统一的答复:废弃餐盒,咱不收。
  此外,记者还从不少软件园员工口中了解到,这个大婶几乎每天现身,也已经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某网络公司的前台就对记者说,她们已经看到这位大婶很久了,“注意到她在收集餐盒之后,我们餐后都会把自己的餐盒粉碎掉,这样破掉的餐盒,她就不要了。”
  【第3幕】
  捡回的餐盒直接放进仓库,恶臭扑鼻
  第三次蹲守时,记者在神秘大婶满载离开软件园后,一路跟踪,进入了两公里外的五通东宅社。大婶进入东宅社深处的一处小厂房,把收集来的餐盒随意放置在厂房门口。随后把收集的餐盒装进黑塑料袋中,放进边上的一个小仓库。
  随后,记者以附近某餐馆经营者的名义接近大婶。“听说这里有餐盒卖,我们想买。”记者上前搭话。
  正坐在厂房内休息的大婶并没有半点吃惊的神情,只是简单地询问了记者在哪开饭店以及如何找到这里。记者博得信任后,大婶就径直走向了小仓库。
  小仓库并没有上锁。拉开小仓库的铁门时,一股恶臭扑鼻而来,苍蝇四处飞散。
  记者定睛细看,小仓库里早已堆满了好几个黑塑料袋,袋里装的无一不是废弃的一次性餐盒。餐盒里的油污并没有洗干净,就被成沓密闭在黑塑料袋中,堆进了小仓库,油污混杂着剩菜剩饭,在时间的作用下,发霉、变质,无怪乎拉开仓门时那扑面而来的恶臭。
  【对话】
  开始时卖给废品站
  别人说我这样太亏
  记者自称是开餐馆的,想买餐盒,和大婶聊了起来。
  大婶: “不负责清洗,你们要买,拿回去自己洗。”
  记者:“这么脏,洗得干净吗?”
  大婶:“他们拿去,煮了又煮,煮了又煮。”
  大婶:“从三明来厦门已经多年了,原本去软件园只是收集些剩菜剩饭回家喂鸭子,一年前被一个在软件园收破烂的老头子叫去‘帮忙’,结果就开始收集起废弃的一次性餐盒。后来老头离开了,她就开始‘单干’。”
  大婶:“第一次收集回来,废品回收站还收,我按一块钱一斤卖了,后来经别人‘指点’,说我这样太亏,卖给餐馆可以卖一块六一斤,后来就只卖餐馆了。”
  记者:“都是谁来到这里购买餐盒呢?”
  大婶:“周围的一些小炒店咯,虽然这些店多数开开关关难以长久,‘固定客户’不多,但总会有人找上门买,而且他们都是一次性全部买走的,我也因此总是先囤个几月,最近正囤着。”
  大婶最终还是毫不迟疑地把这些散发恶臭的废弃餐盒卖给了号称“开餐馆”的记者。记者随机联系了几家餐馆,向他们推荐这种“二次”餐盒,果真有餐馆表示“愿意商量”,看来,大婶所说的销售渠道是确实存在的。
  大婶甚至还“热心”地告诉记者,如果餐盒不够的话,她还可以帮忙再联系几个做同样生意的人。
  【追问】
  监管又是“三不管”?
  几乎可以确定了,神秘大婶收集的这些臭不可闻的一次性餐盒,绝大多数都会流向餐厅,与无辜的消费者来个亲密接触。
  面对如此荒唐的事情,监管又怎能缺位?可惜的是,监管似乎真就缺位了。
  昨日下午,记者相继联系了环保、卫生监督、工商等部门,得到的答案如出一辙:收集经过使用废弃的一次性餐盒这事本身并不违反什么,而私下收集后交易的行为,则不属于他们的监管范围,即便能监管,也由于其隐秘性,监管起来也有心无力。
  无奈之下,记者最终按照一位部门工作人员的建议,拨打了市长热线反映这一情况。
  【链接】
  崭新餐盒价格是二手餐盒三倍多
  在批发市场按“个”卖的餐盒到了大婶这里变成了称“斤”卖。记者花去三块两毛钱拿回了两斤散发着恶臭的塑料餐盒,打开之后数了一下,一斤餐盒的个数大约在二十个,按一块六的价格,每一个餐盒的单价大概在八分钱,就算加上清洗的费用,也难超过一角钱。
  对比之下,如果是正规批发的话,最便宜的塑料餐盒,每个也需要三角钱左右,这样算下来,正规餐盒至少是二手餐盒价格的三倍以上。
[责任编辑:廖文焱,赖旭华
详情请关注:  二楼的油桶
  二楼的辣椒
  近日,本报记者两次回访酒店后厨,一开始就发现有家川菜馆不让员工随便倒剩菜,而是用桶收集菜里的剩油,后来本报记者又发现一家火锅店回收辣椒干、清油和红油三样“原料”,经过加工后重新端到消费者面前。5月17日,记者同样以应聘服务员为由 ,顺利进入台东八路一家川菜馆进行暗访。记者在该川菜馆工作一天半之后,发现这家川菜馆不管什么菜,只要是有剩油的菜就要回收。记者甚至发现一些吃得不多的菜,居然也成为该店回收的“原料”。
  记者想倒酸菜鱼被阻止
  5月15日中午12点左右,记者来到位于台东八路的这家川菜馆。看到菜馆的玻璃上贴着诚招服务员的信息,记者推门走进了这家菜馆。店门口有一位穿着便服的男士看到记者走入店门,热情地迎了上来。记者随后了解到 ,这位先生正是店里的经理。在整个“应聘”的过程中,经理对于健康证的问题一直都只字未提,如果想要住宿舍就得拿身份证,说如果不住宿舍就不用身份证。就这样,记者和经理约好5月17日到店里正式上班。
  5月17日下午,记者来到了这家川菜馆正式上班。店里每天早晨和下午上班的时候都会点名,在下午点完名之后,经理给记者介绍了一个女服务员,让记者跟着她慢慢学习。因为店里的碗筷都是被送走进行消毒包装,所以下午的时候,服务员基本上都没有什么活,就是简单地收拾下桌面,所以记者就先开始抄写菜单,熟悉各个菜品的价格和口味。到下午5点左右,客人们陆陆续续走入菜馆,记者开始跟着“师傅”熟悉点菜的程序。
  在一桌客人走后,记者赶紧走上前去帮着收拾餐桌,也正好去观察一下店里的后厨到底是怎样的状况。记者端着一大盆酸菜鱼走向厨房门口,原来倒这些剩菜并不进入厨房内部,而是在厨房门口的位置。此时记者发现靠近水池的地方,有两个大桶,一个桶是垃圾桶,里面有很多剩菜剩饭,而另一个大桶上面放着一个带眼的筐,在旁边的橱柜上 ,记者发现紧靠着盛米饭的保温桶旁边还有一个大盆,里面盛着一些辣椒干。在垃圾桶的上面有一个摄像头,正监控着厨房门口的位置。
  记者端着这盆酸菜鱼,犹豫了一下,准备倒入垃圾桶,这时边上的一位传菜生对记者说道,“别往垃圾桶里倒。”记者随后就问那往哪里倒?对方回答记者说,“倒在边上的筐子里。”记者随后就按照对方说的,把剩下的酸菜鱼倒入了筐里,然后就听到哗的一声 ,剩菜里面的油水都流到了筐下面的大桶里。
  难道这盆客人吃剩的酸菜鱼里面的油水将会被回收吗?因为记者刚到店里不久,跟工作的同事都不熟悉,所以记者暂时把这个问题埋在心底。
  用过的辣椒也回收
  后来记者在收拾桌子的时候,发现在客人走后,大部分服务员都会把剩菜、剩饭倒入比较大的容器,然后把容器里的剩菜、剩饭全部倒入大桶上面的筐里,所以大桶上面的筐里什么剩菜都有。记者还发现,有的服务员连西红柿蛋汤也都往筐里倒。如果大桶真的是用来回收油的 ,但服务员什么剩菜都往里面倒,看来桶里面回收的不仅是油,连一些该扔掉的汤水也都一并回收了。
  可能因为下雨的关系,晚上的客人并不是很多,记者就站在后排等待客人招呼。
  这时,有一桌客人要求记者过去帮忙捞出菜里的辣椒,记者从橱柜里拿出一个铁碗和漏勺,帮客人把辣椒都捞了出来。后来记者走到厨房门口处的橱柜,看到一个大盆里盛了大半盆辣椒,估计是将辣椒干倒入回收,记者于是向就近的工作人员询问,是不是把辣椒干倒在盆里就行,对方表示是这样,记者就把刚捞出的辣椒干倒入了大盆内。
  客人没动的蛤蜊炒鸡被经理端走
  就在记者考虑店内是否回收油和辣椒干的时候,意外发现了一件神秘的事。有一男一女两位客人点了四五个菜,有蛤蜊炒鸡、水煮鱼等,可能两个人点的菜比较多,所以后面上的蛤蜊炒鸡客人基本上就没动。在等到客人吃完饭之后,记者就走上前去,准备收拾桌子。这时,经理突然从前面快步走到记者的面前,顺手把那盘蛤蜊炒鸡端走了。看到经理端走那盘菜,边上的服务员口里念叨了一句 ,“怎么又端走了?”
  记者此时也很纳闷,为什么经理会端走那盘菜呢?为什么服务员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呢?看来以前应该也有过这样的情况。这盘被端走的菜是经理准备留下来自己吃?还是……
  不到晚上9点的时候,店员们开始吃晚饭。在吃晚饭的时候,记者还特意观察了一下经理,看他有没有在吃那盘蛤蜊炒鸡。结果记者发现他和店员们坐在一起用餐,吃的菜也是和店员一样的 。记者心里很好奇,既然经理没有吃那盘菜,那整盘的蛤蜊炒鸡哪里去了?
  经理强调有红油的菜不能乱倒
  经过第一天的工作,记者心里一直保留着两个问题,一个是剩菜里面的油水会被回收吗?一个是被端走的菜到底干什么用了?但是在第二天早晨经理点名的时候,又有一个问题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5月18日早晨,在经理点完名之后,对店里的工作人员强调了几件事,主要都是卫生的问题,要求店员要保持好店内的卫生。再一点要求是有关红油回收的,经理对店员说道,“一楼和二楼啊,没有红油的菜一定要倒在泔水桶里。有红油的菜,别胡乱倒。以后随便倒的自己去抠筐(就是收拾倒在筐里的剩菜)。都成习惯了,往那边哗一声就撇下了。倒的时候都低点倒,别像有的人倒得还很优美啊,还摆个姿势。”
  说到这里,周围的店员都开始偷笑,而记者心里暗想,看来这家店应该也是回收油的,而且刚才经理还提到了二楼,记者猜想在二楼应该也有专门回收油的桶和筐。
  记者随后找了一个机会,来到了二楼。在二楼的洗刷间里,记者发现里面地面湿漉漉的,还有一股怪怪的味道。后来记者果然发现回收油的大桶和回收辣椒干的大盆。二楼这些回收的器具和一楼基本一样。回收油的大桶上面也有一个白筐,拿开白筐,记者看到大桶里面有一些回收的油,油上面飘着很多杂质和白沫,看起来非常脏,而且还散发着阵阵刺鼻的味道。在洗刷间的橱柜上,记者还看到一个大盆,盆倒是挺干净,里面盛了一些辣椒干。
  这个店只要是油就回收
  记者随后寻找机会和一位服务员小丽(化名)聊了起来。小丽说干这个工作接触的人很复杂,特别晚上值班的时候,容易碰到喝醉酒的客人,需要自己慢慢适应。
  在闲聊过程中,记者随口问道,“二楼里面都是垃圾桶吧?”小丽对记者说,“嗯,这里就是倒些剩菜。”记者故意指着回收油的桶说道,“嗯,这些油好脏啊,这不会是要回收的油吧?”小丽沉默了一下,随后说的话让记者大吃一惊,“每个饭店都知道。电视上每天报道的,不就是这些油?这些就是一种地沟油,川菜行业的都知道。不过面对客人的时候,客人要问起来这些油回锅吗?你就说这些油不回锅,不重复,都全部处理了。”
  记者又问道,“那这些油会不会有味道呢?”小丽对记者说,“不会有味道,到时候厨房回收的时候,加上葱姜蒜以后就没味道了。”随后,小丽好像不再愿意和记者谈论这个话题,到别处忙去了。
  下午的时候,记者趁着午休的时间,和两位工作人员小强(化名)和小刚(化名)聊了起来。记者说自己在工作的时候,发现店里的员工都把剩菜倒在筐里,不知道怎么回事。这时,两个人都很沉默,都没有回答记者的问题,现场气氛非常尴尬。记者只好硬着头皮再问了小强一句,“那些油都是用来回收的?”小强看了记者一眼说道,“啊,油肯定回收。”记者马上问道,“那咱们吃的菜是不是也用那些油啊?”小强叹了一口气说:“差不多。”
  沉默了一会之后,小强对记者说,“每个川菜馆红油基本上都回收。”边上的小刚接着说道,“咱不会吃那种油吧?”阿强说道,“厨房里才不管呢,不过这油不能长期吃。”
  小刚说道,“回收的油还不一样,有的油很便宜 。”记者说,“这种油肯定都处理吧?”小刚说。“我跟你说,干厨房的知道,越差的油越香,就这些倒的油,辣的那个味都浸到油里了。水煮鱼怎么出来的,就是这些油出来的,这油又辣又香。”
  记者又问道,“以后只要是带油的菜都往那里面倒就行了吧?那种酸菜鱼的油要不要?”小强和小刚异口同声地说,“要。只要是油,不管什么清油、红油都要。”
  记者心里不禁想道,既然只要是油就要,那回收的油里面有多少种菜的油?多种菜的味道都集中到油里,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啊。
  小龙虾和剩得多的菜也要回收
  记者搞清楚剩菜里面的油水确实都被回收了,那经理在点名时强调的红油问题又是怎么回事,记者又找了店里的小明(化名)和小美(化名)了解情况。
  一阵闲聊之后,记者问道,“今天早晨开会的时候,经理说红油不能乱倒?”小美对记者说,“是小龙虾。”记者此时愣住了,怎么又冒出龙虾呢?小明说,“龙虾是龙虾,是要回收的。”这时,记者心里突然明白,原来这家店不仅回收油和辣椒干,甚至连客人吃剩下的菜也要回收。“点了龙虾后,客人吃剩下什么,厨房就回收什么,就算是剩下点汤也回收 。”小明对记者说,原来店里有一道菜叫香辣小龙虾,价格是所有菜里面最高的,记者猜想,可能正是因为这个菜比较贵,所以店里才对其进行回收。
  提到了回收菜,记者不禁想起之前那盘被经理端走的蛤蜊炒鸡,记者问道,“除了龙虾还有什么菜回收?”小明对记者说,“还有一些菜多的也回收。”记者又问道,“那西红柿也回收吗?我看见有的服务员把西红柿也倒在筐子里。”两人都沉默不说话了,记者也只好赶紧转移话题。
  到这里,那盘被神秘端走的蛤蜊炒鸡,记者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原因,那盘菜很有可能是被经理端进厨房后重新回收利用了。文/图 本报记者
  ◎记者手记 吃完打包,为自己好也为别人好
  经过一天半的服务员生活,记者感觉服务员这个行业确实不容易,常常要一站好几个小时,腿特别疼不说,特别是在肚子饿的时候 ,只能在旁边看着客人大口地享受美食,这的确是一种“煎熬”。但幸好店里的服务员关系都很好,大家互相帮忙,在劳累之中能体会到一种互助的温暖。
  老板对员工也非常友好,老板的女儿好几次主动找到记者,询问记者在店里工作是否适应。第一天晚上,老板娘过来的时候,也找到了记者,向记者说了很多鼓励的话,从这些小的细节上面,记者每次都能感受到一种暖暖的感觉。
  虽然记者感动于老板的关心和员工的互助,但是当记者看着菜馆里面的客人大口地品尝菜馆菜品的时候 ,记者心里也感慨万千,如果客人们了解到,也许他们所吃的那份菜是用回收的油做出来的,或者是由回收的菜再加工做出来的,客人们还会吃得那么香吗?同时记者心里也颇为担心,这些回收后的各种“材料”在一次次被客人吃过之后,会不会给下一次来吃的客人带来什么不好的影响呢?
  当记者的同事了解到记者暗访的情况之后,不禁都感叹,以后吃饭的时候,把剩菜打包真的非常有必要。记者也感觉到把剩菜打包不失为是一种好方法。一方面,节约本就是我们应该继承发扬的优良美德,把剩下的菜打包,可以避免浪费的情况出现。
  另一方面,把剩下的菜打包,也可以避免某些商家重复利用剩菜中的油和其他材料,不管是对自己下次消费还是别人去消费,都是一种很好的预防。建议您把剩菜打包,为自己好,也为别人好。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郭新举]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推荐一款翻墙软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