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大神有稀奇杰西卡晓得天气预报知识总结咋写?要写些啥?

天气预报里的特殊符号,有点像金钱的符号代表什么啊?以前看好像没有,现在看天气预报怎么看怎么别扭?难道表示某个地区要下金钱雨?知道的说下_百度作业帮
天气预报里的特殊符号,有点像金钱的符号代表什么啊?以前看好像没有,现在看天气预报怎么看怎么别扭?难道表示某个地区要下金钱雨?知道的说下
你指有个S而且还有个箭头?① S 表示浮尘② S 且箭头向上表示的是扬沙③ S 且箭头向右表示沙尘暴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选修5知识点总结
选修5知识点总结
选修5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选修5知识点总结中图版2010)
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
一、自然灾害及其特点
1、自然灾害概念:指________异常变化引起的,并对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环境
2、气象灾害
①热带气旋A: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的深厚的_____气压涡旋;
(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风力在_____级以上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
B:世界上热带气旋分布最多的地区是西北_________海域;热带气旋发生频率高、强度大的有中国东南沿海、印度和造成危害的事件或现象
形成条件①要有_____的异常变化作为诱因
②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灾的客体特点危害严重;
具有______性和______性;
种类和频率具有________性;常具有_______发生性2、自然灾害的影响①_______伤亡
②_______损失(直接和间接损失)各级部门减灾的重要依据③自然资源与_______破坏(滞后性、隐蔽性、广泛性、持久性)二、主要自然灾害及分布1、地质灾害
①地震震级:表示地震的大小;与地震释放能量多少有关;
一次地震只有_______震级
烈度: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一次地震可以有_____烈度;震级越大,烈度____;烈度还与震源深浅、震中距、地质构造
和地面建筑等有密切关系
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是地震易发区;世界主要地震带:地中海__________地震带和_____________地震带
②滑坡和泥石流滑坡A: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_______作用
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
B:滑坡一般发生在地势起伏较大、岩体破碎、
植被覆盖较_____的地区
泥石流A: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
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B: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的地区是泥石流多发区
孟加拉国沿海、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见书16页图)
②旱灾A:指土壤水分不足,不能满足农作物和牧草生长的需要,造成较大的减产或
绝收的灾害。旱灾是一种_____性和_____性的自然灾害,影响地域广;
B:世界发生旱灾频率较高地区是___洲、___洲和____洲的内陆地区;______洲是旱灾最严重的地区③寒潮A:是一种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
B:主要发生在____半球______纬度地区的______到______季节C:寒潮引起短期内______骤降,伴有______、______、_____等现象④洪涝气象因素:集中在______纬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区和湿润气候区、
温带海洋气候区
地形因素:江河两岸,尤其是河流_______地区
3、海洋灾害
①风暴潮A:多发生在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与高纬度地带冷暖空气交互影响的地区;
是由于大风扰动,引起海岸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
B:由台风引起的风暴潮多发生在_____季节;由温带气旋引起的风暴潮多发生在_____季节
C:台风风暴潮主要侵袭太平洋、印度洋和西北大西洋沿岸地区;_____、______、______是世界上受风暴潮危害最严重的三个国家。②海啸:是由于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引起的巨浪
世界上80%90%的海啸发生在太平洋;印度洋沿岸时常受到危害
4、生物灾害虫害和鼠害: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是____;最危险的森林虫害为松材线虫
病害:气候变异等造成不良环境使得的农作物对病害抗性降低
三、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环________自然灾害带
(见书22页图)20°N50°N之间的环球自然灾害带
四、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正面影响:对自然灾害的科学防治,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或减轻灾害负面影响: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加剧自然灾害1、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度:
A:修建水库稳定局部地区的水循环,减轻洪涝灾害发生;植树造林减少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B:破坏森林和草场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洪水和沙尘暴;
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海水入侵、地面沉降塌陷,诱发地震等2、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A:人是最脆弱的受灾体,一切灾损中人员伤亡是最重要的;B: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产生的影响,在相同强度的自然灾害下,
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易损性不同;建筑用地易损性远远大于耕地;C:建设防灾减灾工程可以改变受灾体的易损程度,从而减轻灾害的损失。3、对灾情的“缩小”和“放大”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
一、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1、灾种多,灾次频①我国处于两大自然灾害带交汇处;
②我国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汇处,地壳运动强烈;③我国2/3的面积是山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④季风气候不稳定2、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①人口密度与成灾人口成正比;
②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在东部,影响农业的灾种也集中在东部
3、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显著:国土辽阔;不同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大
全国划分为6个灾害带
自然灾害分区
灾害带范围灾害种类危害形成原因海洋东部和台风、风暴潮、对海洋渔业、灾害带南部海域赤潮石油平台、船舶、受海洋环境的影响港口造成灾情台风、风暴潮、对城市、港口、地势低平、大气环东部连云港以南的暴雨、洪涝、海水养殖造成流不稳定、地处亚沿海东南沿海地区海水入侵灾情欧把板块和太平洋灾害带板块交界处平原集中,多大江东部地势第三阶梯洪涝、旱灾、对农业和城市大河下游,地势低灾害带病虫害、霜冻、危害严重平,大气环流不稳地震定;北部气候干旱,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中部暴雨、洪水、对农业、交通设我国自然环境最为灾害带地势第二阶梯地震、滑坡、施与建筑物造成复杂,地表物质最泥石流危害不稳定的大斜坡地带,植被破坏严重西北西北内陆的新地震、沙尘暴、对绿洲农业、灾害带疆、甘肃、宁霜冻、干旱、城市建筑、畜牧深居内陆,降水少,夏、内蒙古西病虫害业造成伤害自然环境脆弱部地区青藏西藏、青海和暴风雪、地震、对畜牧业造成地势高,气温低;高原四川西北部寒潮、雪崩伤害地处亚欧板块和灾害带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2二、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以地震、干旱、洪涝、台风、风暴潮危害最严重
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种类的地域分布及主要影响因素集中分布区原因地震105°E以西的华北、西北和华南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地区地质地势起伏大的第一、二阶梯和第地形地势变化的大;灾害二、三阶梯的过渡地带植被覆盖率低;降水量大且多暴雨洪涝大江大河中下游地区。集中分布东位于季风区,受夏季风的推进和锋灾害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面雨带的推移速度及停留时间的影平原响旱灾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华南、气象华东和西南的东南部;灾害低温冻害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热带气旋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海洋以台风和风暴潮为首,主要分布在濒临西北太平洋,台风是引起风暴灾害沿海地区潮的主要因素三、中国的地质灾害
1、地震分布特点:西多东少;(四个多发区: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105°E附近是我国地质构造的东西分界线
8个主要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喜马拉雅地震带、华北地震带、东南沿海地震带、南北地震带、西北地震带
青藏高原地震带、滇西地震带(见书30页图)
灾情特点:东重西轻;(东部人口,建筑物及城市密集)
灾情变化趋势:死亡人数减少,经济损失加重(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
2、滑坡、泥石流①成因:山地面积广、山高谷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上层岩性相对松软、
受重力和水力作用以及山地开发程度不断加大等。
②分布特点时间泥石流与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一致,具有季节性;
滑坡在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时多发
空间主要发生在山区
地域上总特征:广泛性和相对集中性
3③泥石流危害:冲毁城镇、乡村、矿山、造成人畜伤亡,破坏房屋及其他工程设施;损坏农作物、耕地及林木;
阻塞河道,阻断航运,可能引起洪涝
④滑坡的危害:掩埋房屋,造成人畜伤亡;摧毁城镇、工厂、矿山;
破坏铁路、、公路、航道,威胁交通安全;破坏土地、森林、植被等
3、地质灾害多发区西南地区
自然原因构造活跃地形复杂,地表不稳水源充足,多暴雨地震滑坡泥石流
开发山区建筑物、人、财产建设者的防范意识和破坏植被等趋于密集措施不到位
五、中国的气象灾害
1、旱灾灾情特点:我国发生最广、频次最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
我国多为春旱,夏秋旱次之
旱灾中心: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
旱涝关系:旱灾与涝灾在时间上交替、在空间上交替出现
危害:影响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城市供水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等2、台风我国是世界少数几个遭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的台风来自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
分布特点:沿海重,南方重;主要发生在______季节台风破坏力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
危害:强风可颠覆海上船只、摧毁房屋、折断数木、刮断电线;暴雨可导致洪涝灾害;风暴潮常冲破海堤,引起海水倒灌益处:带来丰沛的_______
3、寒潮我国寒潮主要发生在_____月至次年_______月;寒潮活动主要来自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危害:使农作物、果木严重冻害;
造成牲畜死亡、交通堵塞、电力通信中断;大风会造成风暴潮及海上翻船事故
4、洪涝: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多高原山地少
5、气象灾害多发区华北地区
水热条件不稳定冬季风通道邻近沙源地蒸发强烈春旱严重植被盖度地
寒潮干旱沙尘暴
主要农业商品生产基地人口、城市密集过量抽取地下水灌溉用水增加人均水资源匮乏地面下沉,海水倒灌
六、中国的海洋灾害
1、风暴潮居海洋灾害之首;
我国的风暴潮主要有______风暴潮和_____________风暴潮
台风风暴潮______季节;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福建、浙江最多
温带气旋风暴潮_____季节;渤海和黄海沿岸集中2、灾害性海浪:主要发生在近海和近岸;多台风引起3、海啸
七、中国的生物灾害1、虫害:
①蝗虫:是危害最严重的爆发性生物灾害;蝗灾的发生与_______关系密切;
历史上煌灾多发区:黄海、渤海沿海滩涂;黄淮海河的沿岸滩地;
河北、山东的低洼地区
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②水稻螟虫:南方________的主要虫害
防治: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③黏虫分布:华南到华北的东部;西北、西南也时有发生防治:人工杀虫、生物防治、化学防治④松毛虫是危害我国________最主要的虫害
2、鼠害危害:糟蹋粮食、造成农作物减产、破坏森林和草场;
危及水库和防洪大堤的安全;传播疾病
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
第三章防灾与减灾
一、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
1、灾害监测防灾减灾工程的____________________2、灾害预报减灾准备和减灾行动的______________3、防灾灾前为减少灾害损失采取的________措施;
包括准备救灾_______、确定储备________;
救灾物资分为四大类:生活、救生、医用和取暖御寒物品
10个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天津、哈尔滨、沈阳、合肥、郑州、
武汉、长沙、南宁、成都和西安
4、抗灾运用修建________设施等各种手段来抵御自然灾害。
(如防洪工程、抗旱工程、沿海防护工程)
5、救灾灾害发生后,相关救灾部门采取紧急措施对灾民进行救护救济,
对损坏的各种设施进行抢休,以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6、灾后重建灾害发生后,开展的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等活动
灾区救助形式:______救济、______救济、_______救济
4二、主要成就:
1、贯彻“以____为主、__________相结合”的方针2、制定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并建设重大减灾项目工程3、响应联合国号召,开展国际减灾合作
三、主要对策
1、建立灾害管理系统
①________管理是防灾减灾工作的重中之重。
(大灾由中央直接指挥;一般灾害由地方分级管理)
②中央政府防灾减灾管理职能部门及运作机制③成立国家减灾中心2、实施减灾策略
①加强综合监测和预报②大力推进减灾系统工程
③实施减灾分区管理城市地区:减灾的首要_____(建立完善的建在系统工程)
东部沿海地区:减灾的重点地区(以企业减灾和农业减灾为主)
重点防御洪水、台风和地震中部地区:包括东北、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
重点实施防洪和农业抗旱排涝工程
西部和北部地区:加强区域环境保护,改善自然环境;重点防干旱、风沙、植被退化和沙漠化④减灾要与资源开发、环境建设统筹安排⑤加强灾害法制建设,提高全民减灾意识⑥加强国际合作
四、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1、目的:防御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2、手段:地理信息技术(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3、作用:灾前预警、实时跟踪和灾后评估即提出减灾决策建议
4、自然灾害监测系统:_____监测网、_____监测网、____监测网、海洋环境监测网5、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①遥感技术特点:观测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获取速度快、实时性好和动态性强②应用范围: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军事、生活等各方面;
重点用于水灾、火灾及台风灾害等监测
6、全球定位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提供全天候、连续、实时高精度的三维位置及速度和时间数据。在防洪、预报台风、抗震、扑灭林火等减灾中重要。
7、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灾害发生成因与规律分析,灾害损失调查、
灾情评估等,还可为制定减灾预案和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
五、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
1、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震前防震准备(通常以家庭为单元)
震中避震:黄金12秒预警时间,使跑还是躲,瞬间抉择震后自救与互救保护好呼吸系统,减少体力消耗;
有顽强的毅力和旺盛的求生意识
2、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防洪准备关注汛期天气预报;
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
准备逃生物资
洪水应急措施高处、坚固、漂浮物洪水救助的重点在于互救3、其它灾害的自救与救助
①风灾自救重点是不要外出,尽快回家,隐蔽在室内或地下,或野外的低洼处②在野外遇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要保护好头部③遇到大雾天气,尽可能减少驾车出行或减速慢行;
遇到沙尘暴天气,出行时准备好防风用品,如风镜、口罩等,用以保护眼睛和口鼻
扩展阅读: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知识点全面归纳整理
(NH4)2S+2NaOH==Na2S+2NH3↑+2H2OH2NCH2COOH+HCl→HOOCCH2NH3ClH2NCH2COOH+NaOH→H2NCH2COONa+H2O
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链的链端或支链上仍有呈酸性的COOH和呈碱性的NH2,故蛋白质仍能与碱和酸反应。
(6)氨基酸,如甘氨酸等
(7)蛋白质
5.银镜反应的有机物(1)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
含有CHO的物质: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等)(2)银氨溶液[Ag(NH3)2OH](多伦试剂)的配制:
向一定量2%的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2%的稀氨水至刚刚产生的沉淀恰好完全溶解消失。
(3)反应条件:碱性、水浴加热.......
若在酸性条件下,则有Ag(NH3)2++OH+3H+==Ag++2NH4++H2O而被破坏。
-(4)实验现象:①反应液由澄清变成灰黑色浑浊;②试管内壁有银白色金属析出(5)有关反应方程式:AgNO3+NH3H2O==AgOH↓+NH4NO3
【记忆诀窍】:乙二醛:甲酸:葡萄糖:
AgOH+2NH3H2O==Ag(NH3)2OH+2H2O
2Ag↓+RCOONH4+3NH3+H2O4Ag↓+(NH4)2CO3+6NH3+2H2O4Ag↓+(NH4)2C2O4+6NH3+2H2O2Ag↓+(NH4)2CO3+2NH3+
1水(盐)、2银、3氨
银镜反应的一般通式:RCHO+2Ag(NH3)2OH甲醛(相当于两个醛基):HCHO+4Ag(NH3)2OH
OHC-CHO+4Ag(NH3)2OHH2OH2O
(6)定量关系:CHO~2Ag(NH)2OH~2Ag6.与新制Cu(OH)2悬浊液(斐林试剂)的反应
(1)有机物:羧酸(中和)、甲酸(先中和,但NaOH仍过量,后氧化)、醛、还原性糖(葡
萄糖、麦芽糖)、甘油等多羟基化合物。
(2)斐林试剂的配制:向一定量10%的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2%的CuSO4溶液,得到
蓝色絮状悬浊液(即斐林试剂)。
(3)反应条件:碱过量、加热煮沸........(4)实验现象:
①若有机物只有官能团醛基(CHO),则滴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中,常温时无变化,加热煮沸后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②若有机物为多羟基醛(如葡萄糖),则滴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中,常温时溶解
1HCOOH+2Ag(NH3)2OH
CH2OH(CHOH)4CHO+2Ag(NH3)2OH2Ag↓+CH2OH(CHOH)4COONH4+3NH3+
HCHO~4Ag(NH)2OH~4Ag变成绛蓝色溶液,加热煮沸后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5)有关反应方程式:2NaOH+CuSO4==Cu(OH)2↓+Na2SO4
RCHO+2Cu(OH)2HCHO+4Cu(OH)2OHC-CHO+4Cu(OH)2HCOOH+2Cu(OH)2
RCOOH+Cu2O↓+2H2OCO2+2Cu2O↓+5H2O
HOOC-COOH+2Cu2O↓+4H2OCO2+Cu2O↓+3H2O
CH2OH(CHOH)4CHO+2Cu(OH)2CH2OH(CHOH)4COOH+Cu2O↓+2H2O
HCHO~4Cu(OH)2~2Cu2O
(6)定量关系:COOH~1/2Cu(OH)2~1/2Cu2+(酸使不溶性的碱溶解)
CHO~2Cu(OH)2~Cu2O
7.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有机物是:卤代烃、酯、糖类(单糖除外)、肽类(包括蛋白质)。
HX+NaOH==NaX+H2O
(H)RCOOH+NaOH==(H)RCOONa+H2O
或RCOOH+NaOH==RCOONa+H2O9.能跟I2发生显色反应的是:淀粉。
8.能跟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的是:酚类化合物。10.能跟浓硝酸发生颜色反应的是:含苯环的天然蛋白质。
三、各类烃的代表物的结构、特性
类别通式代表物结构式相对分子质量Mr碳碳键长(×10-10m)键角分子形状161.54109°28′正四面体光照下的卤主要化学性质代;裂化;不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烷烃CnH2n+2(n≥1)烯烃CnH2n(n≥2)炔烃CnH2n-2(n≥2)HC≡CH苯及同系物CnH2n-6(n≥6)281.33约120°6个原子共平面型H2O、HCN加可加聚2
261.20180°4个原子同一直线型781.40120°12个原子共平面(正六边形)跟X2、H2、HX、跟X2、H2、HX、跟H2加成;HCN加成;易FeX3催化下卤代;硝化、磺化反应聚得导电塑料成,易被氧化;被氧化;能加四、烃的衍生物的重要类别和各类衍生物的重要化学性质
类别通式一卤代烃:卤代烃RX多元饱和卤代烃:CnH2n+2-mXm卤原子XC2H5Br(Mr:109)官能团代表物分子结构结点卤素原子直接与烃基结合β-碳上要有氢原子才能发生消去反应主要化学性质1.与NaOH水溶液共热发生取代反应生成醇2.与NaOH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1.跟活泼金属反应产生H22.跟卤化氢或浓氢卤酸反应生成卤代烃3.脱水反应:乙醇140℃分子间脱水成醚170℃分子内脱水生成烯4.催化氧化为醛或酮5.一般断OH键与羧酸及无机含氧酸反应生成酯性质稳定,一般不与酸、碱、氧化剂反应1.弱酸性羟基直接与链烃基结合,OH及CO均有极性。一元醇:醇ROH饱和多元醇:CnH2n+2Om醇羟基OHCH3OH(Mr:32)C2H5OH(Mr:46)β-碳上有氢原子才能发生消去反应。α-碳上有氢原子才能被催化氧化,伯醇氧化为醛,仲醇氧化为酮,叔醇不能被催化氧化。醚ROR′醚键C2H5OC2H5(Mr:74)CO键有极性酚酚羟基OHOH直接与苯环上(Mr:94)HCHO的碳相连,受苯环影响能微弱电离。HCHO相当于两个CHO有极性、能加成。2.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沉淀3.遇FeCl3呈紫色4.易被氧化1.与H2、HCN等加成为醇2.被氧化剂(O2、多伦试剂、斐林试剂、酸性高锰酸钾等)氧化为羧酸与H2、HCN加成醛基醛(Mr:30)(Mr:44)羰基酮(Mr:58)有极性、能加成为醇不能被氧化剂氧化为羧酸1.具有酸的通性2.酯化反应时一般断羧基中的碳氧单键,不能被H2加成3.能与含NH2物质缩去水生成酰胺(肽键)受羰基影响,OH羧基羧酸(Mr:60)能电离出H+,受羟基影响不能被加成。HCOOCH3酯基酯(Mr:88)硝酸酯硝基化合物RNO2硝基NO21.发生水解反应生酯基中的碳氧单键易断裂成羧酸和醇2.也可发生醇解反应生成新酯和新醇不稳定易爆炸一般不易被氧化一硝基化合物较稳定剂氧化,但多硝基化合物易爆炸两性化合物NH2能以配位键结合H+;COOH能部分电离出H+1.两性2.水解3.变性4.颜色反应(生物催化剂)5.灼烧分解1.氧化反应(还原性糖)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或它们的缩合物2.加氢还原3.酯化反应4.多糖水解5.葡萄糖发酵分解生成乙醇酯基中的碳氧单键易(Mr:60)RONO2硝酸酯基ONO2氨基酸RCH(NH2)COOH氨基NH2羧基COOHH2NCH2COOH能形成肽键(Mr:75)蛋白质结构复杂不可用通式表示肽键酶多肽链间有四级结构氨基NH2羧基COOH多数可用下列通糖式表示:Cn(H2O)m羟基OH醛基CHO羰基葡萄糖CH2OH(CHOH)4CHO淀粉(C6H10O5)n纤维素[C6H7O2(OH)3]n油脂酯基断裂烃基中碳碳双键能加成1.水解反应(皂化反应)2.硬化反应可能有碳碳双键五、有机物的鉴别鉴别有机物,必须熟悉有机物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要抓住某些有机物的特征反应,选用合适的试剂,一一鉴别它们。
1.常用的试剂及某些可鉴别物质种类和实验现象归纳如下:试剂名称被鉴别物质种类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少量过量饱和银氨溶液含醛基化合物苯酚溶液及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出现白新制Cu(OH)2含醛基化合物及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出现红4
FeCl3溶液碘水酸碱指示剂NaHCO3含碳碳双键、三键的物质、烷基含碳碳双键、三键的物质。羧酸苯酚溶液(酚不能淀粉使酸碱指示剂变色)呈现呈现石蕊或甲放出无色羧酸苯。但醇、但醛有干醛有干扰。扰。溴水褪色现象酸性高锰
出现银酸钾褪色且分层色沉淀镜色沉淀紫色蓝色基橙变红无味气体2.卤代烃中卤素的检验
取样,滴入NaOH溶液,加热至分层现象消失,冷却后加入稀硝酸酸化,再滴入.......AgNO3溶液,观察沉淀的颜色,确定是何种卤素。3.烯醛中碳碳双键的检验
(1)若是纯净的液态样品,则可向所取试样中加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若褪色,则证明含
有碳碳双键。
(2)若样品为水溶液,则先向样品中加入足量的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煮沸,充分反
应后冷却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稀硝酸酸化,再加入溴水,若褪色,则证明含有碳碳双.......键。
★若直接向样品水溶液中滴加溴水,则会有反应:CHO+Br2+H2O→COOH+2HBr而使溴水褪色。4.二糖或多糖水解产物的检验
若二糖或多糖是在稀硫酸作用下水解的,则先向冷却后的水解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和稀硫酸,然后再加入银氨溶液或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水浴)加热,观察现象,作出判断。5.如何检验溶解在苯中的苯酚?
取样,向试样中加入NaOH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向水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再滴入几滴FeCl3溶液(或过量饱和溴水),若溶液呈紫色(或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有苯酚。
★若向样品中直接滴入FeCl3溶液,则由于苯酚仍溶解在苯中,不得进入水溶液中与Fe3+进行离子反应;若向样品中直接加入饱和溴水,则生成的三溴苯酚会溶解在苯中而看不到白色沉淀。
★若所用溴水太稀,则一方面可能由于生成溶解度相对较大的一溴苯酚或二溴苯酚,另一方面可能生成的三溴苯酚溶解在过量的苯酚之中而看不到沉淀。6.如何检验实验室制得的乙烯气体中含有CH2=CH2、SO2、CO2、H2O?
将气体依次通过无水硫酸铜、品红溶液、饱和Fe2(SO4)3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
(检验水)(检验SO2)(除去SO2)(确认SO2已除尽)(检
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CH2=CH2)。
六、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除杂)混合物(括号内为杂质)乙烷(乙烯)除杂试剂溴水、NaOH溶液(除去挥发出的Br2蒸气)分离方法洗气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CH2=CH2+Br2→CH2BrCH2BrBr2+2NaOH=NaBr+NaBrO+H2OSO2+2NaOH=Na2SO3+H2OCO2+2NaOH=Na2CO3+H2OH2S+CuSO4=CuS↓+H2SO411PH3+24CuSO4+12H2O=8Cu3P↓+3H3PO4+24H2SO4CaO+H2O=Ca(OH)2Mg+2C2H5OH→(C2H5O)2Mg+H2↑(C2H5O)2Mg+2H2O→2C2H5OH+Mg(OH)2↓乙烯(SO2、CO2)乙炔(H2S、PH3)提取白酒中的酒精从95%的酒精中提取无水酒精从无水酒精中提取绝对酒精提取碘水中的碘溴化钠溶液(碘化钠)苯(苯酚)乙醇(乙酸)乙酸(乙醇)溴乙烷(溴)溴苯NaOH溶液饱和CuSO4溶液新制的生石灰镁粉汽油或苯或四氯化碳溴的四氯化碳溶液NaOH溶液或饱和Na2CO3溶液NaOH、Na2CO3、NaHCO3溶液均可NaOH溶液稀H2SO4洗气洗气蒸馏蒸馏蒸馏萃取分液蒸馏洗涤萃取分液洗涤分液洗涤蒸馏蒸发蒸馏洗涤分液洗涤分液蒸馏洗涤分液蒸馏重结晶渗析盐析盐析Br2+2I==I2+2BrC6H5OH+NaOH→C6H5ONa+H2OC6H5OH+Na2CO3→C6H5ONa+NaHCO3CH3COOH+NaOH→CH3COONa+H2O2CH3COOH+Na2CO3→2CH3COONa+CO2↑+H2OCH3COOH+NaHCO3→CH3COONa+CO2↑+H2OCH3COOH+NaOH→CH3COONa+H2O2CH3COONa+H2SO4→Na2SO4+2CH3COOHBr2+NaHSO3+H2O==2HBr+NaHSO4FeBr3溶于水Br2+2NaOH=NaBr+NaBrO+H2O先用水洗去大部分酸,再用NaOH溶液洗去少量溶解在有机层的酸H++OH=H2O---NaHSO3溶液蒸馏水(FeBr3、Br2、苯)NaOH溶液硝基苯(苯、酸)提纯苯甲酸提纯蛋白质高级脂肪酸钠溶液(甘油)蒸馏水NaOH溶液蒸馏水蒸馏水浓轻金属盐溶液食盐常温下,苯甲酸为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
七、有机物的结构
牢牢记住:在有机物中H:一价、C:四价、O:二价、N(氨基中):三价、X(卤素):一价
(一)同系物的判断规律
1.一差(分子组成差若干个CH2)2.两同(同通式,同结构)3.三注意
(1)必为同一类物质;
(2)结构相似(即有相似的原子连接方式或相同的官能团种类和数目);(3)同系物间物性不同化性相似。
因此,具有相同通式的有机物除烷烃外都不能确定是不是同系物。此外,要熟悉习惯命名的有机物的组成,如油酸、亚油酸、软脂酸、谷氨酸等,以便于辨认他们的同系物。(二)、同分异构体的种类1.碳链异构2.位置异构
3.官能团异构(类别异构)(详写下表)4.顺反异构
5.对映异构(不作要求)
常见的类别异构组成通式CnH2nCnH2n-2CnH2n+2OCnH2nOCnH2nO2CnH2n-6OCnH2n+1NO2Cn(H2O)m可能的类别烯烃、环烷烃炔烃、二烯烃饱和一元醇、醚醛、酮、烯醇、环醚、环醇羧酸、酯、羟基醛酚、芳香醇、芳香醚硝基烷、氨基酸单糖或二糖CH2=CHCH3与C2H5OH与CH3OCH3CH3CH2CHO、CH3COCH3、CH=CHCH2OH与CH3COOH、HCOOCH3与HOCH3CHO与CH3CH2NO2与H2NCH2COOH葡萄糖与果糖(C6H12O6)、蔗糖与麦芽糖(C12H22O11)典型实例CH≡CCH2CH3与CH2=CHCH=CH2(三)、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规律
书写时,要尽量把主链写直,不要写得扭七歪八的,以免干扰自己的视觉;思维一定要有序,可按下列顺序考虑:
1.主链由长到短,支链由整到散,位置由心到边,排列邻、间、对。
2.按照碳链异构→位置异构→顺反异构→官能团异构的顺序书写,也可按官能团异构→
碳链异构→位置异构→顺反异构的顺序书写,不管按哪种方法书写都必须防止漏写和重写。
3.若遇到苯环上有三个取代基时,可先定两个的位置关系是邻或间或对,然后再对第三
个取代基依次进行定位,同时要注意哪些是与前面重复的。(四)、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方法
1.记忆法记住已掌握的常见的异构体数。例如:
(1)凡只含一个碳原子的分子均无异构;(2)丁烷、丁炔、丙基、丙醇有2种;(3)戊烷、戊炔有3种;
(4)丁基、丁烯(包括顺反异构)、C8H10(芳烃)有4种;
(5)己烷、C7H8O(含苯环)有5种;(6)C8H8O2的芳香酯有6种;
(7)戊基、C9H12(芳烃)有8种。
2.基元法例如:丁基有4种,丁醇、戊醛、戊酸都有4种
3.替代法例如:二氯苯C6H4Cl2有3种,四氯苯也为3种(将H替代Cl);又如:CH4
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新戊烷C(CH3)4的一氯代物也只有一种。4.对称法(又称等效氢法)等效氢法的判断可按下列三点进行:(1)同一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
(2)同一碳原子所连甲基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
(3)处于镜面对称位置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相当于平面成像时,物与像的关系)。(五)、不饱和度的计算方法1.烃及其含氧衍生物的不饱和度2.卤代烃的不饱和度3.含N有机物的不饱和度(1)若是氨基NH2,则(2)若是硝基NO2,则
(3)若是铵离子NH4+,则
八、具有特定碳、氢比的常见有机物
牢牢记住:在烃及其含氧衍生物中,氢原子数目一定为偶数,若有机物中含有奇数个卤原子或氮原子,则氢原子个数亦为奇数。
①当n(C)n(H)=11时,常见的有机物有:乙烃、苯、苯乙烯、苯酚、乙二醛、乙二酸。②当n(C)n(H)=12时,常见的有机物有:单烯烃、环烷烃、饱和一元脂肪醛、酸、酯、葡萄糖。③当n(C)n(H)=14时,常见的有机物有:甲烷、甲醇、尿素[CO(NH2)2]。④当有机物中氢原子数超过其对应烷烃氢原子数时,其结构中可能有NH2或NH4+,如甲胺CH3NH2、醋酸铵CH3COONH4等。
⑤烷烃所含碳的质量分数随着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数目的增加而增大,介于75%~85.7%之间。在该同系物中,含碳质量分数最低的是CH4。
⑥单烯烃所含碳的质量分数随着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数目的增加而不变,均为85.7%。⑦单炔烃、苯及其同系物所含碳的质量分数随着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数目的增加而减小,介于92.3%~85.7%之间,在该系列物质中含碳质量分数最高的是C2H2和C6H6,均为92.3%。
⑧含氢质量分数最高的有机物是:CH4
⑨一定质量的有机物燃烧,耗氧量最大的是:CH4
⑩完全燃烧时生成等物质的量的CO2和H2O的是:单烯烃、环烷烃、饱和一元醛、羧酸、酯、葡萄糖、果糖(通式为CnH2nOx的物质,x=0,1,2,……)。
九、重要的有机反应及类型
1.取代反应酯化反应
C2H5OH+HClC2H5Cl+H2ONaOHCH3COOC2H5+H2OCH3COOH+C2H5OH
无机酸或碱2.加成反应
3.氧化反应
2C2H2+5O24CO2+2H2O
2CH3CHO+2H2O2CH3CH2OH+O2550℃Ag网2CH3CHO+O265~75℃锰盐CH3CHO+2Ag(NH3)2OH4.还原反应
+2Ag↓+3NH3+H2O
5.消去反应
4CH2CH2↑+H2OC2H5OH2
浓HSO170℃CH3CHCH2+KBr+H2OCH3CH2CH2Br+KOH乙醇
7.水解反应卤代烃、酯、多肽的水解都属于取代反应
8.热裂化反应(很复杂)
C8H16+C8H16C16H34
C14H30+C2H4C16H34C12H26+C4H8C16H34……
9.显色反应
含有苯环的蛋白质与浓HNO3作用而呈黄色10.聚合反应
11.中和反应
十、一些典型有机反应的比较
1.反应机理的比较
(1)醇去氢:脱去与羟基相连接碳原子上的氢和羟基中的氢,形成。例如:
羟基所连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不能形成+O2不发生失氢(氧化)反应。
(2)消去反应:脱去X(或OH)及相邻碳原子上的氢,形成不饱和键。例如:
与Br原子相邻碳原子上没有氢,所以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3)酯化反应:羧酸分子中的羟基跟醇分子羟基中的氢原子结合成水,其余部分互相
结合成酯。例如:
2.反应现象的比较例如:
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的现象:
存在多羟基;沉淀溶解,出现绛蓝色溶液存在羧基。沉淀溶解,出现蓝色溶液存在醛基。加热后,有红色沉淀出现3.反应条件的比较
同一化合物,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例如:
4CH2=CH2↑+H2O(分子内脱水)(1)CH3CH2OH2浓HSO170℃4CH3CH2OCH2CH3+H2O(分子间脱水)2CH3CH2OH2浓HSO140℃2CH3CH2CH2OH+NaCl(取代)(2)CH3CH2CH2Cl+NaOHHOCH3CH=CH2+NaCl+H2O(消去)CH3CH2CH2Cl+NaOH乙醇(3)一些有机物与溴反应的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十一、几个难记的化学式
硬脂酸(十八酸)C17H35COOH
硬脂酸甘油酯
软脂酸(十六酸,棕榈酸)C15H31COOH
油酸(9-十八碳烯酸)CH3(CH2)7CH=CH(CH2)7COOH
亚油酸(9,12-十八碳二烯酸)CH3(CH2)4CH=CHCH2CH=CH(CH2)7COOH鱼油的主要成分:
EPR(二十碳五烯酸)C19H29COOHC21H31COOH
银氨溶液Ag(NH3)2OH
葡萄糖(C6H12O6)CH2OH(CHOH)4CHO果糖(C6H12O6)CH2OH(CHOH)3COCH2OH蔗糖C12H22O11(非还原性糖)淀粉(C6H10O5)n(非还原性糖)
麦芽糖C12H22O11(还原性糖)纤维素[C6H7O2(OH)3]n(非还原性糖)
DHR(二十二碳六烯酸)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选修5知识点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选修5知识点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选修5知识点总结的相关范文
您可能感兴趣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哪位大神知道她的番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