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县精准扶贫潘家篮球赛视频

来源:网易娱乐 编辑:罗东升
网易娱乐1月16日报道 由香港著名导演刘镇伟执导,孙俪、郑伊健、郑中基、郭德纲等联袂主演的古装喜剧大片《大话天仙》定于2月2日大年初三全国公映。日前,片方连曝终极海报、60秒剧情预告片。此次在《大话天仙》中,孙俪、郑伊健、郑中基、郭德纲四位主演将全新解构《水浒传》中人物关系,全新的潘金莲、武松和西门庆的“三角恋”,为观众呈现一段爆笑且颠覆性的喜剧故事。
终极海报揭人物关系 全新解构《水浒传》
作为影片的男女主角,此次孙俪、郑伊健首度牵手,两人在戏里上演一段跨越封建伦理的“叔嫂恋”。饰演大反派的郭德纲、郑中基则化身“土豪恶霸”对孙俪、郑伊健棒打鸳鸯。而相比之前曝光的手绘版海报,这张终极海报更具喜感与节日色彩,同时也更加突出片中孙俪、郑伊健、郑中基、郭德纲之间四人关系。海报上方孙俪清纯可人、郑伊健萌蠢憨厚,郑中基、郭德纲则一脸奸诈阴险,四大主演迥异的表演显得格外“有戏”。
谈及片中四人的人物关系,导演刘镇伟表示,《大话天仙》将全新演绎《水浒传》中潘金莲、武松、武大郎、西门庆的人物关系,而这部戏里的“武大郎”换成了“赵夫人”,剧情也是主要围绕四人展开。其中郑中基、郭德纲延续《水浒传》中“西门庆”和“王婆”的阴险狡诈,孙俪与郑伊健饰演的“潘金莲”和“武松”会进行颠覆性的改变,两人之间的“叔嫂恋”将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和故事唯美展现。“届时观众会在电影中看到潘金莲变成一个敢于追求真爱,打破封建伦理的女人,而一向勇猛的武松其实也有懦弱胆怯的一面。”
剧情预告曝光 打造“清纯版”潘金莲
据了解,电影《大话天仙》是孙俪继电影《机器侠》、《越光宝盒》后,第三度出演刘镇伟喜剧作品。相比《越光宝盒》中孙俪疯癫、无厘头的表演方式,这次在《大话天仙》中,孙俪再次回归淑女形象,出演一位清纯版“潘金莲”。在这支剧情版预告片中,观众将看到一个非同以往的“潘金莲”,谈琴做家务样样精通,面对真爱,勇敢坚定,而郑伊健版的“武松”则成为倍受欺负的胆小鬼,两人的惊世情缘被郭德纲、郑中基饰演的奸人万般阻挠,上演一场场癫狂闹剧除了四大主演,蔡少芬、黄奕(微博)、林更新、苑琼丹(微博)、“如花”李建仁也集结上阵,各自使出搞笑本领。
导演刘镇伟介绍,虽然《大话天仙》是以名著《水浒传》为蓝本而对“潘金莲”一角,刘镇伟坦言做出多方面的颠覆,在《大话天仙》中把潘金莲这个人物的外貌、经历和性格都进行了全新塑造,在性格上面凸显她纯真善良、外柔内刚的一面,同时也将原故事中潘金莲、武松、武大郎及西门庆的关系重新架构。
孙俪造型似“小唯” 香港顶级制作班底操刀
在曝光的剧照中,孙俪从服装、发型,再到妆容,都让人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整体扮相颇有几分电影《画皮》中周迅饰演的狐妖“小唯”的味道。据了解,为了给观众打造出最唯美华丽的视觉效果,此次片方力邀因《画皮》而荣获第2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美术指导”提名的雷楚雄、凭借《青蛇》获得第2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造型设计”的吴宝玲,以及曾获第4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摄影奖”提名的冯远文等在业内享誉盛名的顶级制作班底。
据片方负责人介绍,除了对服装、造型、摄影布景等细节方面精益求精,主创与制作团队更横跨全国各地寻找最美风景地取景,最终选定包括宁波五龙潭、浙江新昌县等著名风景区,力求影片在打造出精致华丽的唯美风格和气势磅礴的恢宏场面。
责任编辑:
内容页底部图片调用
站点右侧调用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甘肃法制报
甘肃农民报
甘肃经济报
临夏州临夏县先锋乡
  先锋乡位于临夏县北部塬区,境内地势平坦,气候温和,水电光热充足,基础设施配套,群众文化素质较高,比较优势明显。全乡辖9个村、89个社、3902户,总人口17195人,总耕地面积14375亩、人均0.9亩,乡属10个基层站所单位、6所中小学校。近年来,先锋乡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创建魅力乡镇为目标,着力改善基础设施,以新农村建设和培育支柱产业为重点,全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乡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政治安定有序、社会和谐稳定、人们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2008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乡镇。是&全州综合经济实力十强乡镇&,全州&双拥模范乡&,全州&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四五普法先进集体&。
  抓党建强基础 组织保障坚强有力
  乡党委始终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原则,以创建和巩固&省级文明乡镇&&州级文明单位&、&五好乡镇党委&、党建示范点创建工作为目标,狠抓了基层党组织建设。一是高度重视发展党员工作,层层签订责任书,重点加强青年农民和致富能人的培养,2013年,共发展党员24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6名;二是不断丰富党员活动方式,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充分利用党员活动会、冬训会以及远程教育平台,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三是全面落实&一定三有&政策和&四议两公开&制度,村级管理得到了切实加强;四是积极开展&优化环境年&活动,不断改善政务环境、投资环境、法制环境、金融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五是积极开展以先锋乡无公害蔬菜协会支部为重点的村级党建示范点建设,努力培育党建工作先进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全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六是全力实施阵地规范建设、党性教育实践、能力锻造提升、制度机制建设、&五百&党员培养&五大工程&,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党建工作,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能力,为推动全乡经济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抓项目促发展 基础设施不断改善
  乡党委、乡政府坚持&发展抓项目&的思路不动摇,不断深化乡情认识,挖掘资源地域优势,跑项目争资金,努力改善基础设施,推进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一是积极争取&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硬化村社道路16公里;二是全力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全面完成了9个村57条30035米田间路、生产路的划线、定桩、清路障等工作。三是积极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衬砌渠道15公里,在1500座高效温室内安装滴灌。
  抓特色育产业 蔬菜增收争创品牌
  乡党委、乡政府坚持&打特色牌、算特色张、走特色路&的发展思路,从2006年开始,加大投资力度,克服重重困难,有力有序的开展了高效日光温室建设,至目前,全乡共建成日光温室亩,形成了以何堡村、卢马村、前韩村为中心的18个温室蔬菜种植基地。在温室蔬菜发展过程中,我们狠抓了宣传动员、技术培训、推广应用高产优质蔬菜新品种及各种先进设施农业新技术工作,开拓了市场,组建了博源、凌丰、永达等9个无公害蔬菜专业合作社,1个村级发展互助协会,设立了4个先锋无公害蔬菜定点销售网点,从而解决了蔬菜销售难的问题;同时不断提升品牌效应,全力打造&先锋&无公害蔬菜品牌,切实增加全乡农民收入。2012年底,全乡日光温室蔬菜产量7500吨,年创收4000多万元,无公害蔬菜产业已经成为全乡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抓试点建新村 全面提升乡镇魅力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2012年乡党委、乡政府紧紧抓住何堡村被列为全县新农村建设首批试点村的机遇,科学规划、缜密部署,经过四个月的努力,建成了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产业&&高效日光温室288座,以入股形式新办的兴业砖厂投入运营,效益显著。与此同时,经多方筹资修建集健身、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占地3亩1972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一座,配套安装广场太阳能灯4个,巷道路灯43个、健身器材8件、篮球架1副、乒乓球台2个,硬化农路巷道6.3公里,建成沼气54户,改造圈舍54户,衬砌渠道4公里,设置垃圾堆放点4处,安装垃圾箱18个,乡村主干道栽植观赏树木3500多株,初步形成了生产发展、村容整洁的园林式新农村雏形。2013年,乡党委、乡政府借鉴何堡村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实际,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对经济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落后、群众反映强烈的大徐村、徐马村,进行统一规划,集中实施总投资2100万元的以危旧房改造为主的新农村建设工程,包括危旧房改造233户、巷道硬化7.1公里、文化广场600平方米,古典式牌坊门1座、砖雕照壁2座、文化墙140米、互助老人幸福园2个12间、大徐小学校园硬化250平方米、养殖小区二院45个,&一池三改&沼气建设45座。
  抓民生显真情 各项事业共奏凯歌
  乡党委、乡政府以&创先争优&等活动为载体,通过建立健全各类管理制度、成立村民监督委员会、设立村务党务公开栏和财务公开栏,进一步深化村社民主建设,规范各类组织运作,确保各项工作透明化、民主化、制度化。一是扎实开展农村低保规范整顿工作。二是加强便民服务大厅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及时按程序和时限拨付各项惠民资金,严格执行首问接待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各项规章制度。2013年共拨付惠民资金元。三是加大计划生育工作力度,突出精细化管理,狠抓宣传教育、技术服务、孕前优生、优先优惠政策落实、节育措施落实等重点工作。全乡出生率为3.57&,死亡率为2.14%0,自增率为1.68&,计划生育率为96.67%。四是切实强化&双联&行动,明确目标、靠实责任。全面开展&千名干部助推双联&活动,组织协调202名干部对384户群众进行帮扶,送去价值50多万元的物资。五是积极组建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组织乡村干部进村入户宣传摸底调查,共填写入户摸底调查表3900多份,发放宣传品3900多份。试点村前韩村动员企业入社6户,群众入社80户,共吸纳互助金141万元,已发放借款105万元,受益群众50多户。六是积极与省农科院联系协调,开展新技术新品种推广示范。在何堡村、大徐村、徐马村试种玉米新品种陇单1号1000亩;与县龙头企业莲花湖公司合作,在大徐村、徐马村种植甜玉米300亩,开展订单农业,积极推广公司+农户的新模式。七是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空闲地点,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栽植核桃苗40000株,果树2万株,嫁接老果树4000株,栽植柳树15000株。八是不断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充分利用我乡建筑行业民营企业多、实力强、能工巧匠多的优势,着力发展劳务经济。输转劳务3000人次;新建劳务基地1个,有组织输转52名大中专毕业生到广东打工。
  抓文化促和谐 全力打造文化品牌
  经济强则文化兴。乡党委、乡政府充分挖掘文化积淀深厚的人文资源优势,把文化事业作为主打品牌,以打造经济强乡、文化大乡为目标,打响文化牌,唱好经济戏,弘扬主旋律,推动全乡文化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近年来,组织力量对鳌头、潘家、寨子仅有的傩戏文化进行了抢救性挖掘保护,筹资组建了3支傩戏表演队,弘扬了民族传统文化, 2006年,临夏州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先锋乡&傩戏之乡&的荣誉称号。在此基础上,着力营造良好的农村文化氛围,坚持正确导向,弘扬社会正气,每年组织18支文艺表演队,利用年节、庆典、农闲季节走村串乡,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浓厚的乡土文化宣传政策法规、弘扬真善美,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创出了一张精神文明建设领头兵的名片。
  掸尽尘埃华光灿,别有天地春风来。蓝天碧云间,先锋乡这片沃土,正高举可持续发展的大旗,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挖掘资源优势,优化产业布局,增强发展后劲,突出规模效益,聚精会神谋发展,殚精竭虑建福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魅力乡镇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进。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来源:中国临夏网-民族日报 编辑:山桦
盛夏的乡村是一幅美丽的画卷,而临夏县先锋乡鳌头村潘三社盛夏的夜晚却比白天还要美丽,在新建的文化体育广场上呈现出了一派欢乐热闹、文明和谐的新景象。
谁曾想到,仅仅是半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堆放柴草粪土、四周被垃圾包围的打麦场。年初,在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群众自发而建刚刚完工的文化体育广场给这里的农民群众带来了可喜的变化和无穷的乐趣。而今,这里已成为传播农村先进文化的一扇“窗口”,成为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的一个平台,成为展示当代农民风采的一个“大舞台”。
夕阳西下,给村庄涂上了一抹金灿灿的色彩。一阵晚风吹来,阡陌纵横的田野里,一片片碧绿的庄稼犹如身着纱裙的少女翩翩起舞。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吃罢晚饭,纷纷赶到新建成的文化体育广场。夜幕降临,一盏盏太阳能灯放射出乳白色的柔和光芒,为文化广场披上了一层薄纱似的外衣。男女老少200多人聚集在这里,开始了自己最喜欢的娱乐活动,此时,这里便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不信你看,老大爷、老大妈带着小板凳,领着小孙子,三五成群地坐在一起聊天,相互问候、乐呵呵地讲述着他们眼中的“新闻”。这时潘海岸大爷的手机响了,电话那头传来“阿爷你好吗?”“噢!我好着哩,我现在在广场上,这里很热闹、我也高兴地很”。接完电话,老人兴致勃勃地说:“有了这个广场,我们老人们也有去处了,每天晚饭后聚在这里聊天说笑看热闹,一天过得很开心啊。”
广场北面的主席台上那些跳舞的大嫂们,是一支由该社50多名妇女组成的“梦想”文艺队,她们把自己的“梦”融入“中国梦”,梦想创建和谐家庭,建设美丽乡村。她们通过光盘,不到半年时间就学会了现代舞、民族舞等10多个舞蹈。每天晚饭后,她们换上最漂亮的服装,照着镜子打扮一番后,到广场上跳舞。她们中不仅有年轻的妇女,还有60多岁的大婶,更有趣的是“婆媳同台共舞”,共同演绎一个和谐的婆媳关系。在跳舞的队伍中,有的年纪不轻却跳得轻盈自如,有的虽显得有些笨拙,但个个跳得非常投入,笑意写在每个人的脸上,一天的辛劳和所有的烦恼都被抛在身后。文艺队的妇女罗英兰告诉我们:“过去,咱们这些妇女们农忙时干活,农闲时在家做针线活,晚饭后坐在家里看电视打发时光。像现在这样在众人面前跳舞是不敢想的事,在有些老人们的眼里、在我们自己的思想中,认为妇女在众人面前跳舞是不讲规矩、不稳重。今年2月份,文化广场开始建设,我们这些姐妹们打破旧的思想观念,悄悄地商量,偷偷地练起了舞蹈。现在我们在广场上跳舞成了最高兴的事,家里的婆婆、公公、丈夫、孩子都非常支持我们”。
再看广场正中篮球场上的那些小伙子们,虽不是正式比赛,但个个前跑后堵、你争我夺、生龙活虎,看谁投篮多,个个青春荡漾、活力四射。
你瞧,文化广场东边那几个中学生模样的姑娘们正在打羽毛球;西边有一群小学生正在高高兴兴地打乒乓球。
在这欢乐的人群中,最开心的还是那些孩子们。你看,他们有的压跷跷板人,有的荡秋千,有的在健身器材上锻炼,有的滑冰,有的游戏……,欢快的笑声传向远方,飘向田野。
到了晚上11点多时,男女老少才意犹未尽的离开体育场。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村也还是那个村,人也还是那些人,咱村的打麦场咋就变了样,乡村的夜晚咋就这么亮,乡村的夜晚咋就这么美!
(通讯员 潘尚秀)
责任编辑:
内容页底部图片调用
站点右侧调用民族日报数字报刊平台
& & & & & & & & & & &
民族日报数字报刊平台
&&&&&&&&&&
川藏南线上的“临夏风”
&&&&巴塘大鹏综合市场的二楼经营百货和民族用品,这里除了两家四川人外,全部是甘肃人(天水、临夏)在经营。&&&&川藏南线是指五条进藏公路(青藏、滇藏、新藏、川藏南线和北线)的重要支段,川藏南线与川藏线北段从新都桥分开,穿甘孜州雅江、理塘、巴塘,跨金沙江进入西藏,在邦达(昌都附近)与北线汇合,再经八宿、波密、林芝到拉萨。甘孜州是我国仅次于西藏的第二大藏区,自古以来,有着东屏四川、南控云南、西摄西藏、北啸青海的战略作用。川藏南线段属318国道(上海——西藏梓木中尼友谊桥),总2149公里,沿途有20多座海拔5000米左右的雪山,跨大渡河、金沙江、澜沧江、雅砻江、怒江等波涛拍岸的14条江河,这是中国筑路史上工程最为艰苦的一条公路。公路沿线有甘孜州雅砻江河谷的雅江县,海拔4700米的理塘县,甘孜江南的巴塘县,西藏的三省通衢之地芒康、左贡等县。川藏南线以道路艰险、自然风光多样而著称,而近30年来,与其相伴的还有来自花儿之乡的“临夏风”。&&&&&雅江小县域临夏大舞台&&&&&地处雅砻江流域的雅江是康巴藏语“亚曲喀”的译音,意为“河口”。其县府所在地河口镇是雅砻江上的重要渡口之一,清朝曾设兵防守,县域名“河口”是藏语译音而定。雅江人口4万,面积7637平方公里,设4区1镇16乡。河口镇虽位于数峡两河狭窄逼仄之地,但却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地,河口镇主街解放街、商业街街道狭窄,两车相会时得十分谨慎,即使一辆微型面包车(蛋蛋车)在街上也不易掉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街、窄街上有五家“临夏风”,其中临夏、广河人开的有4家,临潭人开的1家,店中货物都大同小异,只是所处地段不同,来此地经商的先后时间不一,经营规模大小不同。但每个商铺门面都是按当地政府要求装修,具有浓厚的藏式特征。其中一家新开的铺面是经销手机的,经营者是年轻的广河人。走进位于街中心57号的吉旺商店,如果不看店主人戴着的号帽,从他慈眉笑眼地用当地方言与简单藏语接待顾客的过程中,谁都不容易看出这是临夏人的铺子,因为这条小街上除4家临夏民族用品商店外,还有几家藏族人开的同类商店,但货大多是从西藏、成都进的。另外藏族人的铺子里还有少量的货是从云南下关和尼泊尔定购的,店中货杂,其中大部分为服装,少量为日常用品,更多的是藏茶与宗教仪式用品。而临夏人的店铺里有毯子、民族用品、礼帽、小家电、日用品等。吉旺商店的主人是来自广河县城关镇赵家村的李黑麦。30年前,临夏改革开放刚开始时,他只身来此收名贵的药材麝香,那时一两麝香才70多元,他在收麝香的过程中发现这里药材资源丰富,人很淳朴,且生活用品极度匮乏。由于交通不便,当时从成都到雅江虽然车票为18元,但要走5天,翻山越岭、跨河涉水的危险至今让他记忆犹新,但他也发现了此处的巨大商机,于是他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在雅江经商的第一人。在雅江经商的这些年里,他几乎融入了当地,他在这里认识的公务员比家乡的多,办事很方便。对这里的民风民情有了很多了解,相比于其它地方而言,这里民风淳朴,买卖也比其它地方“厚夯”(广河方言,意为利润很好),其利润一般在50%——80%之间。几年前,他曾因为家里的事情而中断了在这里的生意,但在家乡做生意实在无太大的效益,而且他已不太适应家乡的经商氛围,于是便带着儿子又来到雅江。几年前他还开过饭馆,但由于某些原因,曾经热闹的饭馆关了门,他仍继续他的民族用品生意,虽然雅江一镇有4区16乡,但居住分散,这里藏传佛教教派众多,文化绚烂,住有3万余牧民,但因这里山林大,有许多名贵的中药材,故群众手头宽裕、消费量大。除李黑麦外,其他几家民族用品店铺子不大,但销量都不错,基本满足了全县3万余牧民的需求。几家一月合在一起进一两次货,每次价值5——10万元不等,这几家一年仅从临夏进250——550万元左右民族用品。然而,更主要的是当地人拿着虫草等药材都向这些铺子家交售。现在雅江河口镇很小的街道上也有了虫草交易市场,有十来个临夏人不定期地来进行收售交易。同时传递着各种中药材信息,起着带动理塘、巴塘与康定、成都联络的桥梁作用。&&&&&高城理塘——&&&&&厚夯买卖的“过路口”理塘不但是川藏南线上重要的驿站和枢纽之地,这里西可达西藏,东抵成都,北上白玉、新龙、甘孜,南下蹈城、乡城、得荣直达云南,也是传统的一个商贸重镇,商贾云集、百货荟萃。更是藏族文化因名人辈出和浪漫诗人六世达赖喇嘛的一首情诗《理塘——仙鹤翱翔的地方》而名扬天下。新中国成立后,本着对人民解放军的拥戴之情,其将传统的赛马节定在“八一”建军节举行,而有了全民过“八一”的盛况,此时也正是商家销售的最佳时机。县城高城镇海拔最高(4200多米)而有了高城的“大号”,也有了民谚“理塘的馒头吃不得”,因海拔高而蒸不熟之说。北甘孜、南理塘,却是临夏民间“依托藏区大市场”的重要支点和人流物流的集散地。因此,这里也是“临夏风”(临夏制造)最猛、辐射最广之地。一个小县城收挖虫草时节临夏人有1千多人,平常做各类固定生意的临夏人和主要经营临夏商品的临潭人达400人(去年尔德节会礼时统计)。“甘肃的铺子”是当地藏族等人对临夏人、临潭人铺子的统称,小县城有大小的临夏、临潭铺子15家,其中10家临街的民族用品大铺子(三大间以上)中,6家是临潭人的,其余为临夏人。为了方便穆斯林群众的精神生活,理塘曾有一临时的宗教活动点,阿訇是广河人,后因人为因素数次易地,斋月里大多数人都回家了,留下的500人在草原上一起会礼。现在在理塘县高城常住的广河人有43家(常年租了房子),他们随季节的不同经营虫草、柏木等药材和皮毛生意。屠宰时节80多名屠宰工来自临夏县,另有积石山县大河家、康乐县的铁匠、电焊工等共10多家。记者在初到理塘的晚上采访了6位临夏人,他们约记者次日上午9时铺子开张时,来看他们的铺子和其他乡亲的铺子。广河赵家的马松迪尼在藏区经商30年,来理塘12年,开了一家民族用品商店。广河城关潘家的马尔撒来理塘25年,是位老理塘人了。他说:“西乡人(指临夏州积石山县)厉害,不但收草还上山去挖草。”挖虫草一般都在雪线附近,海拔在4800——5200米之间。&&&&&6月1日,天放晴,高城理塘真容初现,貌如其名,理塘的“理”(音勒)在康巴藏语中是“铜”之意,“塘”(音通)是“平坦”之意,合为“像铜镜似平坦的草原”。雨雾散去,雪山下的理塘城显得若与天为朋,与雪山为邻,远观热闹熙攘的虫草市场似与雪山相连。康巴藏族在藏区因骠悍和会经营而著称,有“藏族中的犹太人”之称。当天的市场上经营虫草的康巴藏族男女都有,还有一些穿袈裟的僧人,他们谈价格时也“捏手”(袖筒里买卖),这是近几年虫草价格飙升后,临夏人来此做生意时将“袖筒买卖”风俗带到这里的。几位收草的广河人告诉记者,今天市场上来的人不多,主要原因是连续几日下雨,新挖的草没有,都是旧草,所以老乡们来的不多,在市场里大概有二十几个老乡,其余全部是康巴藏族与天水甘谷、秦安一代的人。学生们盛装走出学校,准备过“六一”。&&&&&巴塘弦子与“临夏风”齐扬&&&&&虽是晴天,亦感越来越冷,隐隐的雪山雪峰越来越近,凭已翻了5000多米的一座雪山和4500米以上的数座雪山的经验,得知又要过雪山了。果然,汽车经过2个小时艰难的攀越,从雪峰中越过了海拔5020米的海子山,然后沿下坡一路下行。经历了“一年无四季、一日有冬春”的垂直气候,一个多小时后,来到麦田已黄、丰收在望的巴塘县。未进县城夏邛镇,已闻巴塘弦子之声。在巴塘,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无论是耄耋之年的老人还是3岁孩童,只要一听到胡琴声就会忘情地跑去结队欢舞,围着篝火或火塘,跳个通宵达旦,甚至跳上几天几夜也丝毫没有倦意。巴塘是川藏南线在四川境内的最后一个县,隔金沙江与西藏芒康县相邻,地处川滇藏三省区结合部,面积7844平方公里,人口4.5万,其中藏族占95%,是一个以藏民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县。境内气候温和、山川秀丽、物华天宝。“巴塘”是康巴藏语中“绵羊声声的坝子”之意。据云,巴塘四周是茂林青山,而中间一块小盆地、平原,四川话称之为坝子,四山可牧。据说常闻藏绵羊之叫声故名,是甘孜藏区的产粮之地。&&&&&巴塘有临夏人(广河人)开的民族用品商店4家,其中两家在大鹏市场内,两家是临街铺面。另有经营临夏民族用品的临潭人的铺子6家,其中4家是亲戚,这10家中,除了一户临潭汉族开的铺子的40%的货从成都和云南下关进之外,其它店铺的进货渠道依然是临夏。敏锋,来自临潭的一位年轻人,来巴塘12年,他铺子里的货几乎全部来之于临夏,卖得很好,一月从临夏进两次货,价值一次最少10万元。他说,这次进的多,一车共50万元,因丹巴那里路塌方了,车在路上等候了几天。在大鹏市场内采访时,来自广河三甲集的马麦德,敏于事而讷于言。他说,他来巴塘已20多年,自1991年来后数易铺面,现在这市场内一拐角处租了2间铺子,租金不贵,而且还白占了12米左右的通道(死胡同),所以铺子显得大气,店内民族用品应有尽有,放着一台缝纫机,一些藏服藏饰小的缝补由他的老婆在现场代劳。他说,理塘生意好、厚夯,巴塘生意赶不上理塘,但这里气候好,舒心宜居。他一年从临夏进6次货,据统计,一次多则10万元,少则3——5万元。但我一看他的铺子,觉得他讲的有点保守,要么他有大库房存货很多,要么进货数量和钱数有所保守,否则,那些钱是撑不起偌大的一个铺面。他说,不论他的铺子多背,这里来的全是这几年的老顾客,这一点倒符合事实,藏族人认准一个诚信经营者后有长期往来的习惯。当我问这商场内有几家老乡时,他快人快语的媳妇脱口用四川话说:“除了两家‘龟儿子’(四川人),全都是我们甘肃人。”她的话让我大吃一惊,原来他指的甘肃人是天水秦安、甘谷一代的生意人,这些人团体意识强,互相扶帮,这些年不但在小百货上占了绝对的优势,而且也涉足于民族用品和虫草、药材等临夏人、临潭人的传统经营范围。更让我感到吃惊与好奇的是,做虫草生意时他竟用甘谷腔硬讲康巴藏语另有一番风情。这个大市场一楼是蔬菜肉食和副食品,二三楼是百货,三楼上有几家空摊位待租。二楼生意兴隆,30余家全是甘肃人的天下,大有“得蜀旺(望)陇”之势。真像巴塘弦子歌舞集诗、琴、歌、舞于一体的综合艺术一样,巴塘的经济文化建设也汇集了川甘藏各族人民的力量和智慧。在川藏南线的左贡县城也有十几家临潭人、临夏人在经营民族用品,其规模据说与巴塘相似。&&&&&(肖俊仁&马廉朴&马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临夏县地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