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巧用法语代码的有效资源束源

巧用学生资源,实现有效教学
巧用学生资源,实现有效教学&&&&&&
新课程告诉我们,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能力;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一种课程资源。&&&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他们是课程目标实施的对象,更是活生生的、特定的教学资源。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巧妙利用学生资源,实现有效的语文教学,让语文教学焕发出魅力,折射出生命的活力呢?&&&
一、灵活利用错误&&&
由于学生生活阅历、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的限制,他们在语言解读中很容易出现偏差,出现错误,这是不可避免的,是非常正常的事。课堂上出现的错误,正是学生真实的思维方式的暴露,感悟理解的偏差,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教学信息,可能是学生的知识基础欠缺,可能是学生理解出错,可能是学生发散思维太广了,关键是我们怎样对待这些问题。因此,课堂上,我们要注意倾听学生声音,及时将那些意外的“声音”变为宝贵的教学资源,成为学生成长的丰富营养。&&&
1.善待错误,培养探究能力。&&&
我们利用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给学生假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片段1】――《我的战士邱少云》&&&
师:读了课文,假如让你给课文的插图写上一句话,你会写什么?&&&
生1:伟大的战士――邱少云,在烈火中永生。&&&
生2:(迫不及待地插嘴)老师,我觉得插图中的战士不是邱少云。&&&
生:议论纷纷&&&
生3:对,他不是邱少云,是作者。&&&
生4:不对,是邱少云,我能从文中找出语句来证实。&&&
师:(诧异了)究竟是作者,还是邱少云?我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在课文中找找理由。&&&
(学生潜心读书,在书中点点画画,有的同桌在悄悄交流。)&&&
师:下面,我们一起分享读书的收获。&&&
生5:我认为图中的人物是邱少云。文中说“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了!他的棉衣已经烧着,火苗趁着风势乱窜,一团烈火把他整个身子包住了。”插图中邱少云身上的棉衣着火了,被一团烈火包住了身子,还冒出一股股浓烟呢。&&&
师:图文结合,你观察得非常仔细。&&&
生6:我也认为图中的人物是邱少云,因为他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有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师:你能抓住文中相关的语句细细体会,真棒!&&&
生7:我从插图中人物的表情、动作可以看出他是邱少云。你看,他使劲地咬住牙根,脸绷得紧紧的,双眼怒视着前方,双手像鹰爪似的紧紧地抓着土地,没有发出一声呻吟,真是坚强不屈!&&&
师:你的理解真是独到!&&&
生8:课文的题目《我的战友邱少云》,课文写的主人翁是邱少云,课文的插图应该也是邱少云。&&&
师: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抓住题目去理解,不愧是一个好方法。同学们,插图中的战士是――&&&
生:(异口同声)邱少云。&&&
(生2:不好意思地笑了。)&&&
2.善用错误,培养感悟能力。&&&
在学习《草船借箭》一课中,课堂气氛热情高涨,学生兴趣盎然,都被有胆有识、才智过人的诸葛亮所折服。在将近下课的时候,有个学生突然插话:“其实,我觉得课文题目《草船借箭》改成《草船骗箭》更好,读者一看就知道那是诸葛亮骗了曹操的箭,通俗易懂。”有学生立刻反驳:“不对,‘骗’是贬义词,不符合诸葛亮高大的人物形象。”“对,‘借’字用得妙,作者肯定是再三琢磨了才用的。”……一石激起千层浪,霎时,课室里议论纷纷,一双双眼睛都不时望望我,期盼着我一锤定音。既然学生有了不同的看法,我何不把学生抛过来的皮球再抛给学生,让它成为一种教学的资源,让学生自主去解决呢?于是,我和颜悦色地说:“口说无凭,是用‘借’还是用‘骗’好?课后,大家要读读语文书或《三国演义》中跟本课有关的部分,从书中找找证据。明天,我们一起分享。”&&&
时间一晃而过,读书汇报开始了。有的学生说:“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让二十条船驶向南岸。我抓住这句话中的‘谢谢’,看出诸葛亮是多么有礼貌,借了曹操的箭,吩咐军士们高喊谢谢。”有的学生说:“看了《三国演义》的同学都知道,在第十一回的《火烧赤壁》中,诸葛亮下令军士把10万支箭如数归还给曹操,这就是有借有还,怎么能说是骗呢?”有的说:“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主要歌颂了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忠义之士,他们都是智勇双全的大英雄,是小说里塑造的正面形象,可见‘借’字是作者别出心裁的。”有的说:“在《草船借箭》这一回中,诸葛亮在谈笑中轻松取胜,没有和周瑜发生正面冲突,可见他是多么神机妙算。鲁肃告诉周瑜借箭的经过,周瑜甘拜下风,心服口服,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而且题目中的‘借’画龙点睛,暗示了事情的线索,概括了文章的内容,点出文章的神韵和内涵。”学生的确很聪明,能从文章的内容、中心、语言文字、作者遣词造句等方面谈了自己感悟和理解,显示了他们感悟语言的潜能。&&&
这个教学案例证明:教师在课堂中巧妙地把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教学资源,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感悟空间,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去感悟语言,纠正错误,训练了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3.巧用错误,拓展延伸教学。&&&
学生在课堂中出现错误,教师草草了事,实在可惜。因为他们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还会继续这样错下去,犯同样的错误。因此,我们要紧紧抓住出现的错误问题,并设计相关的拓展延伸训练,有助于学生加深知识的理解,深化巩固知识。&&&
在执教寓言故事《矛与盾》一课中,学生都认为“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和“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中的“之”的意思是“的”,他们理解之所以出现偏差,原因是没有掌握“之”字的用法。我只是微微一笑,没有及时给予裁定,而是采用了延时评价,针对知识错误进行拓展延伸教学,希望能让他们都轻而易举地掌握“之”的用法。于是,我故意提高嗓门说:“同学们,我们暂且放下课文,上网络畅游一会儿。”学生不知道我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个个眼睛都瞪得像灯泡似的大大的,嘴巴都张成一个个“o”。我立刻在“百度”里输入:“文言文‘之’字的用法。”学生们恍然大悟。一眨眼功夫,“之”字的四种用法映入眼帘:1、动词:去、到。2、指示代词:这、那、这样、那样。3、人称代词,他(们)、她(们)、它(们)。4、助词:a、相当于“的”。B、用于主语与谓语之间,不译。学生们看了一遍,立刻做出了正确的判断,不约而同地说:“用于主语与谓语之间,不译。”我欣慰地笑了,说:“认真做好笔记,老师再考考大家。”趁着学生做笔记,我立刻把十一、十二册文言文里出现“之”字的句子写在小黑板上,让学生进行辨析练习,这样既掌握了“之”字的用法,又温故而知新。&&&
二、善于挖掘亮点&&&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在《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只有给学生创设一种和谐、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提供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才能激发他们内在学习潜力,快乐地进行学习。因此,我们要善于挖掘教材资源,抓住课堂上学生的亮点资源,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对他们“创造”出来的东西,适当加以鼓励和肯定,从而实施有效教学。&&&
记得上《詹天佑》一课,学生们正在有感情朗读第六自然段课文:设计“人”字形线路。班上的调皮大王小邝又开小差了,拿起文具盒全神贯注地摆弄着,连我走到他身边也没有察觉。我正盘算着怎样“教育”他,可是一看到他有规律地摆弄着文具盒,一个主意在脑海里形成了。等学生的朗读停下来,我和蔼可亲地说:“小邝,刚才你在全神贯注地摆弄着文具盒,好像在演示火车爬陡坡……”他立刻打断了我的话,拿着文具盒神气十足地说:“老师,这段课文用演示法来学习非常简单。不信,我给大家演示一下。”学生们一听,都不由自主地拿起书桌上的东西摆弄起来。课室里立刻沸腾起来,有的一边看书一边摆弄,有的和同桌一起合作,一个叙述课文,一个演示,配合得天衣无缝,有的一边摆弄,一边讨论……过了一会儿,我故意请了小邝到讲台旁演示。他兴奋得手舞足蹈,三步并作两步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人”字,跟课文的插图差不多,然后拿起文具盒,模拟着火车的呼啸声,边说边演示,课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最后,我满怀激情地表扬了小邝爱动脑子,动手能力强,并告诉学生学习课文的方法很多,可以读一读,演一演,画一画,唱一唱,议一议,说一说,找一找,想一想,动一动,做一做,背一背,写一写……&&&
学生的意外事件只要蕴含着闪光点,哪怕是微乎其微,我们就要用心去挖掘、开发、引伸和利用。&&&
三、用心捕捉疑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学习上的疑问是学习的“启发剂”,是他们尝试发现、创新的宝贵资源。我们善于抓住学生疑问资源,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学习新知识。&&&
在《鸟的天堂》一课中,我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对他们的表现非常满意。突然,有个学生质疑了:“老师,我怎么也想不明白,鸟的天堂有的加了双引号,有的不加双引号,真是奇怪。”真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要立刻让它闪亮登场。我亮开了嗓子说:“对呀,鸟的天堂在文中出现了好几次,为什么有的加上双引号,有的却不加呢?我们仔细读读课文,找出几处描写鸟的天堂句子,多读几遍,再跟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学生们津津有味读书,找句子,交流,忙得不亦乐乎!后来,学生的汇报让我大吃一惊,有的抓住课文内容来说,有的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说,有一个学生居然翻开《新华字典》中的常用标点符号用法简表,抓住双引号的用法来阐述。原来,“鸟的天堂”是引用了别人的说法,鸟的天堂是作者自己亲眼目睹的,确确实实是鸟的天堂,鸟儿快乐、温馨的家园。&&&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选择了尊重学生疑问的生成,学习方法灵活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课堂更是异彩纷呈。&&&
四、合理利用失败&&&
“失败乃是成功之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一定会尝试很多的失败,我们想方设法变废为宝,把这些失败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
语文活动课《教你一招》,学生们课前准备充足,各出奇招,令人大开眼界,受益匪浅。有的眼疾手快玩变魔术,有的心灵手巧教折纸,有的才思敏捷谈写作,有的现场表演跳舞,有的剪窗花,有的教猜字谜……课室里洋溢着快乐的气氛。不料,有一个学生做科学小实验《打不湿的纸团》时失败了,演示了两三次仍然以失败告终,学生们忍不住哄堂大笑。我趁热打铁,首先教育学生不能因此而取笑同学,伤害他的自尊心,然后和学生一起正视失败,重新演示小实验,一起寻找失败的原因。还是团结的力量大,大家一起动手,三两下工夫就找出失败的原因:玻璃杯插入下水时一定要垂直,而且速度要快,这样玻璃杯里的空气就不会被水赶跑了,仍然停留在杯子里,阻挡水进入玻璃杯里,纸团仍然会干巴巴。接着,我请了演示失败的学生和另外几个学生来演示小实验,成功的喜悦使大家的脸蛋都像绽放的花儿。最后,我让学生拿出本子,把做小实验的过程写下来,注意写出同学们的动作、神态、语言以及自己的心理活动。学生们躬身力行,感受深刻,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习作诞生了。&&&
五、珍视妙用差异&&&
学生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个性特征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而发展性教学理论明确告诉我们“差异是一种资源”。我们要尊重差异,研究差异,运用差异,把差异当作重要的资源去开发、利用。&&&
请看《两小儿辩日》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两小儿提出的问题持不同的看法,你觉得谁的看法对呢?(学生一阵沉默)&&&
生1:(信心十足)我认为两小儿的看法都对,他们说的跟我们平常看到现象是一模一样的,太阳刚刚升起来时很大,确实是离我们近的原因,而中午时太阳却变小了,离我们的距离也就远了。&&&
(十几个学生立刻附和了,使劲拍起手来。)&&&
生2:我觉得两小儿的看法都不对,太阳是一个固定的物体,它怎么会发生变化,像气球一样会变大会变小,而且,地球是沿着轨道绕着太阳转动,距离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生3:对!对!我赞成,假如太阳会变大变小,那么地球也会变化,连我们也会变了,那就神奇了!(课室里响起一片爽朗的笑声)&&&
生4:大教育家孔子博学多才,都不能回答的问题,我也不能决定,还是听听老师准确的答案。&&&
生5:(自信地)在预习的时候,我对两小儿的看法百思不得其解。我问爸爸妈妈,他们也不知道。我立刻利用网络寻找答案,用科学知识来解答。原来太阳刚刚升起来时,有许多景物作为陪衬,使人的视觉产生错觉,所以看到这时的太阳比较大;中午时,太阳高挂在天空,只有蓝天相依,所以看起来比较小。早晨比较凉快,是太阳斜射的原因,中午时比较热,那是太阳直射的原因。&&&
(课室里又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师:(喜上眉梢)你真会学习!你能充分利用身边的网络资源解决学习的疑惑,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春秋时期离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了,当时科学落后,孔子无法用科学知识去解答两小儿提出的自然现象,可见他是多么诚恳,多么谦虚!(师再次总结原因。)&&&
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只要我们拥有一双慧眼,善于挖掘、捕捉,合理、巧妙利用学生资源,一定会演绎出百家争鸣、万花齐放的语文课堂。&&&
&&& &&&&&&
(作者单位:从化市流溪小学&&&
本文学科编辑:王亚芸)选自《
广州教学研究》总第446期&&
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版权所有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巧用“现场资源”
促进有效生成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巧用“现场资源”
促进有效生成
||暂无简介
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总评分0.0|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你可能喜欢同一片蓝天——上饶余干江军亮小学数学工作室
当前位置:&&&
巧用小妙招 课堂更轻松 教学更有效
上传: 胡洁 &&&&更新时间: 19:49:01
110+55+101051010-555-1010-55-101051052,5105101,10551010+55+1010551010-55-10105510 237+28+6337+63+283728376310037+28+6328+37+633728376337+63100 369+49=6+4969+496+4969+49=106+4973109-7391097397310073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有效利用网络资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