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这天气太冷了,房间太大太冷怎么办里的毛巾白天居然也能冻死来!!?

[心情游记]春节去哪里?跟着我来,走陕北,一路相伴信天游!
本贴图文版权归本豆所有,翻录必究。  如有需要,请留言。        我印象里的陕北,是由信天游、白羊肚毛巾、窑洞、宝塔山、兰花花、路遥和他的《人生》……等,很多混乱却清晰的元素,组成的。当然,最重要最不可或缺的,是黄土高原。  我还依稀记得少年时读《人生》,巧珍唱的信天游:  “上河里鸭子下河里鹅  一对对毛眼眼望哥哥……”  半年前在摄影网上看到安塞腰鼓的图片,蓝天下挥舞着红绸带,敲打着腰鼓在黄土地上踢腾翻跃的汉子们,让人血脉贲张,这就是陕北的年!几乎是瞬间,我就把原来准备去元阳罗平看梯田和油菜花的计划全盘推翻,一心奔陕北。  驴坛有人问我过年去哪合适,我不假思索就说,陕北。这大概是驴子的通病,一个自己向往和喜欢的地方,就恨不能推销给全天下有同好的人。于是最后,纠集了两辆车,八个人。在西安集合。  整个功略都是我做的,因为人多,归期不一,实际线路和计划略有出入。我和大队人马于年初二早上会合,年初五上午散伙,之后独自游玩了五天,初十返沪,整整十天的线路如下:上海-西安-延安-安塞-榆林-佳县-碛口(山西)-吴堡-绥德-米脂-西安-上海。    
  延安,杨家岭的阳光  大队人马于年初二中午集合完毕,开往延安。  本来还要去壶口的,但是,今年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凌汛,壶口瀑布被淹,景区关闭,严禁游人进入,心愿不能得偿。  人一多,动作就迟缓,到得延安,天已经黑了。前人的功略上说,在陕北,从年初一到年初三,街上的很多饭店都不开门营业,果然,一路过去,饭店门口都灯光暗淡。延安的宾馆并不便宜,黑呼呼的小门脸,走进去一问,标间居然要168元。  最后找了家四星的,环境还不错,折完140元,住下。  暖气倒是很足,房间里又干又热,拉开窗帘透气的时候,一抬眼就看到了对面的宝塔山。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贺敬之的《回延安》,突然在此时清晰地跳出脑海。  陕北的天,亮得晚,快八点了,还仿佛黎明时分。拉开窗帘,宝塔山逆在橘色的晨光里,是一道端严的剪影。延河的水都结冰了,白练一般呈丫字型分布,城市的建筑,就在这丫字的两旁延伸。  
  夜色中的宝塔山.
  哦,还得记录一下延安的菜肴,这是我在陕北吃到的最水灵的颜色。以后,视觉就没再有过这样的享受。只好硬着头皮吞下不爱吃的食物。。。
  晨光里的宝塔山。
  延安新闻纪念馆。
  延河。
  老区的天。
  陕北的民间活动很多,人也好,年味浓,在陕北过年非常不错,可以让你找回小时候过年时的乐趣。我记得天涯上有篇美眉在陕北过年的游记,非常好,大家不妨搜一下看看。
  开工,继续上图.
  是一个响晴的天。河上有一点点薄雾,哈一口气,能看到淡淡的白烟,天空是纯净明媚的蓝,不带一点杂色。很冷,温度显示是-5度,但是并不让人觉得难受。从上海出来的时候,我带了大包的暖宝宝,有贴脚的,贴背的,暖手的。眼看着用不到白背着太重,就拆了一个暖手的放在口袋里,用来暖相机。  杨家岭是中共中央领导在1938年11月至1943年10月间的住处。革命圣地如今都对游客免费开放,刚走进去,就看到一个扎着白羊肚毛巾的老汉,白羊皮背心,红衣红裤红腰带,挎着腰鼓,正在自娱自乐地敲打着。有人喊:“来一段!”老汉也不扭捏,马上敲打着鼓,唱了起来:  大生产呀么呵嗨,大生产呀么呵嗨……  边唱边舞, 大方热情,唱完,我要求给他拍照,和他合影,他爽快地同意了。从此刻,开始体会到陕北人的淳朴厚道。    
  打着腰鼓的老汉.
  山坡上是当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的住处,都是独立的窑洞式小院,门锁着, 进不去。但是,顺着山上的斜坡爬几步,就到了高处,院子一览无余。  窑洞都是面南向阳而建的,洞内长方型,顶是圆弧形的。严格来说,如今,纯在山体上挖出来的窑洞,除了在比较偏僻贫困的地方,已经不多见了,因为在雨水比较多的季节,容易发生塌陷,不太安全。现在的陕北,最常见的,就是窑洞式建筑,石头和砖砌成的房子,但是室内形状,依然和窑洞相仿,当然,陕北老乡还是把这样的房子,叫作“窑洞”。  从居住的角度来看的话,窑洞其实并没有把空间利用到最完美,要费很多石料和砖料,把拱形的顶和房顶之间的空隙填满。但是,人是一种习惯性动物,即使可以住上砖石的房子,依然建造成最初的式样。窑洞,它温暖,窄小,朴素,躺在炕上,能闻到泥土的气息,让人安心。  
  再来看下窑洞的门.
  从窗格里透进去看。
  这几棵,应该是枣树。枝干弯弯扭扭的,很有特点。用同行的驴子的话来说:陕北的树,都很有气质。
  山坡上,还有几户人家。大红大绿的门帘子挂着,是热腾腾的俗世的气息。
  逛完出来,门口的小商贩也把摊子铺好了。  很多“很陕北”的小玩意,虎头鞋,缎驴,剪纸,印着信天游的歌本子……
  突然听见有锣鼓唢呐的声音传来,一看,居然是一支花红柳绿的秧歌队,前面是一辆慢吞吞开着的三轮小车,车上拉着一条横幅:杨家岭村秧歌队。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秧歌队都是清一色的四五十岁的中老年人,红色或绿色的衣裤,抹着红脸蛋,手里舞着花伞或扇子。看到我的镜头对着她们,都大方地把脸转过来,好方便我拍。问了一下,今天的秧歌,只算是热身,到正月十五那天,才会闹翻了天!  告别这一群热情爽朗的大爷大妈们,驱车往枣园去。  
  枣园革命旧址,位于延安城西北八公里处的枣园村,1944年至1947年,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此地。如今的枣园,象一个整洁安静的大公园,林木繁茂,虽然在冬天,叶子都掉光了,但是,能想象得出到了春夏时节,绿草如茵,浓荫遍地的情景。  草地上是五位领导人的雕像,依次是朱德,刘少奇,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有一条渠,从院子中间穿流而过,它是当时的边区政府带领乡亲们修建的,能灌溉枣园周围1400多亩土地,有了这条渠,旱地变成了水浇地,庄稼连年丰收,群众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幸福渠。    贴士:延安春节期间,宾馆正常营业,酒店的餐厅也会提供吃的,价格略贵。宝塔山门票40元,杨家岭和枣园免费供游客参观。正月十五有秧歌表演。    
  想象一下,如果在春天或者夏天来,这里满地浓荫,应该也是很漂亮的。
  五人像。
  楼主的图略显杂乱,出于对陕北的期待,还是支持你.
  应该是去年的吧?连个日期都么有~~
  陕北好地方,有信天游如是唱:白格生生的大腿,水格淋淋的逼,这么好个东西留不住你
  陕北人,纯朴,听一声信天游那叫一个舒服。
  作者:心似薄壁 回复日期: 16:56:36 
    应该是去年的吧?连个日期都么有~~      看贴不仔细,批评一下.开贴就写明了年初一出发的~~
  延安到安塞,是26公里,有高速,也有省道。大家一致同意走省道,根据经验,风景都在路上,而高速,是不能随便停车的。  果然,刚出城一会,车速就慢下来,堵上了。再一看,前面是一支秧歌队!这样的堵车,可是求之不得啊!秧歌队很善解人意地,拐进路边一户人家的院子,我们跟着冲过去。  这支秧歌队的成员,大部分是年轻的姑娘小伙,一样穿红着绿。领队的叫伞头,旋转着一把花伞,是个眉目周正的老汉,见我跑前跑后地拍他,干脆笑吟吟地面对着我,摆了一个破丝。陕北人的大方,有一种见过世面的超脱,初一看很土气,等看仔细了,又会觉得,他们是用这种“土”来藏拙,到了适当的时候,好给你一个措手不及的惊叹。  队伍扭上一阵,伞头就开始唱,对,就是春晚主题旋律的那种调子。我有点困惑,是这个旋律的起源就来自陕北民歌呢,还是陕北的老乡们觉得这个调子简单明朗,借来用了?  小小的院子里,秧歌队,看热闹的人,房前屋旁,挤得水泄不通,我们没地方站,只好爬到了院子的围墙上,居高而拍。热情的主人,在招呼秧歌队的同时,还不忘站到围墙边,给我们递烟送糖。  我问队里的几个姑娘:这样的活动,是表演呢,还是走村串户闹着玩?姑娘们答:沿门子嘛!  沿门子?这个名词挺新鲜,回到家后,特地找来一段资料:  “陕北年俗里有这样的说法:初一不出门,初二拜丈人,初三开始沿门子(指闹秧歌拜年的意思)。初三一大早,组织者便抬着锣鼓家什四处唤人起红火,后生姑娘们听见锣鼓响,纷纷赶来,墨汁画眉,胭脂打脸,穿红着绿,开始扭沿门子秧歌拜年。每到一户,伞头便即兴编出恰当的歌词唱与主人,有时能唱的主人也跟着对应几句。主人不停地给各位敬烟敬酒,送醉枣儿装花生,并送上六十六块六、八十八块八等象征吉利的钱物。随着主人送客鞭炮的响起,秧歌队又扭进了下一个院子……”  今天正好是大年初三,难怪一早看到了两支秧歌队,可算是赶上了!  
  欢腾的小院子.
  看罢秧歌,继续驱车北上。路边有座独山,山上有座庙,又停下来拍照。正拍着,路边走来一位大妈,灵机一动拉住大妈问:这附近哪有腰鼓看?大妈手一指:往沟里走两公里,就有!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夏季雨水集中,地面被分割得支离破碎,丘壑纵横交错,人们管那些山谷,叫“沟”。  我们沿着沟,走啊走,早就过了两公里了,还是啥也没看到。沟里有稀稀落落的人家,三两孔土窑,门上贴着春联,挂着老玉米和红辣椒。正是午饭时分,有人端着碗坐在场院上,边吃边拉家常。再向他们打听,依旧手往沟里一指:不远了,前面就是!  终于又到了一个村子,老远就看见,诺大的晒场上站满了人,激动地冲下车去,原来是在给村里的十几岁的小后生们做腰鼓动作培训,并不是正式的腰鼓表演。拍了几张,失望地返回。  沟里的水都结冰了,瀑布更是冻成了冰挂,雪白地凝固在山崖上。要说这里的温度,其实也不很低,白天一般都有5度左右,阳光下根本不觉得冷,但是流水却冻得这么结实,真是奇怪。  正拍着,后面开上来一辆拖拉机,看到我们的车停在路边,也停下来,原来,他们就是刚才那个村子里,教孩子们打腰鼓的教练。于是问他,哪有腰鼓表演。教练说,他可以帮我们联系一支队伍,让我们自己去谈价格。这又是巧事一桩啊。      路边的窑洞。
  请问lz这是哪里?
  来了一个老汉。同伴们都把镜头对准他,老汉一下拘谨起来,笔直地站着。  躲到后面,趁大家都拍完,老汉放松下来的瞬间,抓下。
  作者:角度偏激 回复日期: 19:37:17 
    请问lz这是哪里?    佳县,香炉寺。
  沟里的小型冰瀑布。  不要被这些冰吓住,其实并不冷,穿的衣服跟在家时差不多。北方是干冷,比起南方的阴冷潮湿来,还要舒服些。
  后继有人。    拍了一会才发现,原来我们站在人家的屋顶上呢。
  果然联系上了,车开到大马路上,队伍就在路边等我们,看样子,是刚从村子里沿门子出来,白衣裤红腰带,白羊肚毛巾拢头,除了领头的几个年长点外,都是清一色的年轻后生。  以五百的价格谈下一场表演。领头看样子也不习惯和人谈钱的事,开始说一千,我表示太高了,因为我们只有八个人。我原以为分摊下来的话,二三十左右一个人就行。领头的想了一阵,说,那就五百吧。他这么一降,我也不好意思再去杀他的价了,于是谈妥。  安塞腰鼓的名声早就在外,网上,更是有很多图片,蓝天下,黄土上,扎着白毛巾的汉子们踢腾翻越,红绸带飞舞,场面壮观激烈,令人心向往之。  十六个后生排成一个方阵,一声令下,鼓声四起。  把相机调到连续拍摄状态,根本顾不上对焦构图什么的,只是按着快门不敢松手,一气盲拍,是好是坏,也只得听天由命了。  表演场地是一块收割后的玉米地,陕北今年干旱,已经很久没下过雨,土地都干得发脆了,在后生们跳跃下,地上很快黄尘弥漫。我站起又蹲下,试图从各个角度去诠释这场表演,等表演结束,我的相机和衣服上,也落满了尘土。可是,如果没有这黄土相伴,又怎么能如此贴切地体现出黄土高原农民们粗犷奔放、雄浑刚劲的舞姿呢?这漫天的黄土和他们的性格,原本就是一脉相承,息息相关的。  一场表演只有5、6分钟,跳完后,领头的问我们行不行?不行的话再跳一场,我不好意思地轻声追问一句:再跳一场的话,不用另收钱吧?他挥手:哎,不收,不收!    贴士:  正月十五前后,是安塞腰鼓最热闹的时候,各村都会组织腰鼓队进行表演,基本是走几步就能碰上,不光有男队,还有女队,娃娃队。那时候去,就不用象我们一样,花钱看表演了。可以随便看,随便拍。  安塞消费略高,一碗面,正月里能卖到十元左右。  
  提示:如果以安塞腰鼓为重点的铜子,可以计算好时间,在正月十无之前到那里。那两天,到处都是腰鼓队伍,随便拍,就不用花钱看了!
  老远就能看到安塞的标志:腰鼓!
  原计划是走延安-安塞-靖边-榆林这条线,在靖边住宿,顺便看一下匈奴首领赫连勃勃大夏国的都城,统万城。但是人多,主意就多,开着开着,两位把方向盘的不想去靖边了,于是直奔榆林。  安塞到靖边之间,有一个地标型小镇:镰刀湾。之前,一路都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之后,进入毛乌素沙地边缘,一派大漠风光。  中国的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包括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青海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我目前脚踏的陕北,正是最典型的黄土高原。  车在山梁上盘旋着,窗外,山连着山,山叠着山,沟壑纵横。已经是下午四点多,阳光开始西斜,在山与山之间的阴影和山体的皱褶里投下迷人的光影。猛一眼看上去,这里有点象川藏线上的风光,但是,因为山体覆盖着深厚的黄土层,所以外表看起来要柔和得多,不象石头山那么棱角分明凌厉。山坡上有梯田,路边,偶尔会跳出一颗干枯的杨树。冬天的陕北,只有两个颜色,蓝天和黄土。但是,即使荒凉,却依然充满生机,因为,不经意间,你的眼前就会掠过一片窑洞!那一孔孔圆弧形的门,大红的春联,插着篱笆的土墙,都告诉你,这里,有着鲜活的生命,不管山有多深,路有多远。  
  不错,继续!
  进入毛乌素沙地的时候,已经是黄昏,太阳象一个巨大的鸭蛋黄,缓慢地,迟疑地,沉重地下滑着。戈壁滩上,除了无穷无尽的碎石和低矮的灌木,什么都没有,间或会有一两棵比较高大一点的树,来衬托这落日的壮丽和孤独。最后的华章。
  到榆林,天已经完全黑了。夜幕下看起来,榆林依然是一座气派的城,霓虹闪烁,高楼林立。想不到塞外边城,居然如此繁华。住的是商务酒店,168元/间,硬件不错,有电脑,液晶挂壁电视,可惜进去之后才发现,房间大约是新装修的,有股味道,熏得人一晚上都头昏脑涨的。软件却跟不上,标间的一次性拖鞋,有一双是前面客人穿过,却没有更换的,洗完衣服,居然没有衣架提供。我们没注意到房间里有温度调节开关,服务员也不知道帮客人把暖气调到合适的温度,我们就在28度的干热煎熬下,度过一晚。  晚饭在一家生意很好的酒楼吃的,年初三晚上,居然宾客满堂,生意火暴。菜的量又多又足,价格也实在便宜,8个人连酒带菜,消费还不满200元。至于菜的味道,就不好评说了,不外咸和辣两种。颜色看上去,也是红红黄黄的,绿颜色的蔬菜一个没见着。我出门在外,基本是什么都吃,但是,想要我说一声好吃,那可就难了。加上来的时候,火车上暖气太足,导致感冒,今天正好是最严重的时候,吃什么都不香,有好几个菜,我甚至连筷子都没沾一下。      一桌子菜,几乎没有绿颜色。
  早上起来,把窗子拉开一条缝,顿时,尖利的风象刀子一样直窜进来,把我吓了一跳。室外温度是-9度!出了门,顿时象走进了冰箱里。这是最冷的一天。  街上的小吃店都不开门,找了半天,才找到一家不起眼的兰州拉面馆,一碗面5元,加点牛肉就变成了10元。我想起在上海时,单位附近的兰州拉面,小碗3元,大碗5元,牛肉不用另叫,端上来就在碗里漂着,女孩子3元能吃得很饱了。这里的物价,可真是不便宜啊。  榆林有一座鼓楼,还有条据说从明清时代留下来的街,但是看了以后,发现已经被修葺一新,找不到半点老街的味道了,于是匆匆拍了几张,走人,去镇北台。    鼓楼。
  楼主加油哦 陕北也是我的家 呵呵  上面的那个城楼去年过年我也去过 太冷了 转了转就赶紧上车了
  崭新的老街。
  作者:格德米斯他爹 回复日期: 20:58:32 
    楼主加油哦 陕北也是我的家 呵呵    上面的那个城楼去年过年我也去过 太冷了 转了转就赶紧上车了      我没上去,貌似锁着,上不去。。。。
  镇北台位于榆林城北4公里的红山顶上,修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是“隆庆议和”的产物。什么叫隆庆议和?  “隆庆议和”是明王朝同蒙古俺答部结束军事对立局面的历史事件。由于议和达成于隆庆年间,故史称为“隆庆议和”。  隆庆议和之后,明皇帝批准了在长城沿线多处开辟市场同蒙古族进行贸易,结束了长城沿线燃烧了几十年的战火,直到明末,蒙古族和明王朝始终保持着友好的关系,没有发生过重大的军事冲突。  登上高台,极目远眺,但见平沙莽莽,一望无际,北边,就是辽阔的河套平原。荒地里,长城残留的影子,还清晰可见,只是,禁不住风吹雨打,都被侵蚀得不成样子了。地图上看,从陕西的定边榆林,沿着陕晋省界,一直到河北,都有一条清晰的长城标记。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而镇北台,就横亘在万里长城中间,它为古代边关贸易,民族和谐团结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称它是长城三大雄关中的一座,也不为过。        万里长城第一台。
  镇北台。
  很精彩,意犹未尽啊。。
  我把楼主服了
自己不点素菜
还说我们榆林菜一桌子没个绿色  你要点些清炒油麦菜
素菜大拼盘什么的不就有绿色了么?  看你们那一桌子
净是肉!  (还有一点就是过年期间
菜比肉贵,所以你的菜里就更难见到用来搭配的蔬菜了)
  欢迎来转告转
  还有吗?要是能多拍点当地人的生活,比如放牛娃啥的就更好了
  好图文,还真有&树如华盖&这一事实存在,香炉山的那小屋是出租的?多少/天,有上网,能喝酒?..........
  作者:茶园青青 回复日期: 07:57:40 
    还有吗?要是能多拍点当地人的生活,比如放牛娃啥的就更好了       作者:鸿大哥大 回复日期: 09:42:18 
    好图文,还真有&树如华盖&这一事实存在,香炉山的那小屋是出租的?多少/天,有上网,能喝酒?..........        还有,还早呢,行程才刚开始.春节大家都歇着了,牛也歇着了,没看到放牛娃....    香炉寺是个很小的寺庙,除了管理看守的人,是不让人住的.它就在佳县县城里,走路十分钟就能到.可以在县城喝酒,找网吧.
  去过陕北安塞,沿途路过延安,只可以未作停留,实在可惜。今日看楼主照片,也算是了了些许心愿。但是,陕北延安还是要去的。    楼主的片片还有么?很想再看一些。
  出了镇北台向右,车行5分钟,就到了红石峡。这里的山体是砂红色的,在宋元年间,建有一间古寺,叫红山寺,后崖壁崩塌被毁,清代又重修,于文革中尽数毁坏,到如今,只剩下半壁残留的石刻。  榆溪河穿峡而过,不过因为天气太冷,被冻成了一匹白练。峡谷里怪石嶙峋,站在栈道上看过去,甚是险峻。可以想象,到了春夏时节,这里清溪流动,山花烂漫,绿树葱茏,肯定是一幅塞外江南的美景图。  顺着堤走到河边,冰上很滑,我使劲地跺着冰面,费了好大力气,才跺出一块裂缝来。这么厚的冰,已经太久没有见到过,只在童年的记忆里还保留一点影子。河滩上是金黄的细沙,如果夏天来,就可以在溪里戏水,沙滩上晒太阳了,现在是冬天,我只好独自跺着冰,一个人玩得满头大汗,不亦乐乎。    贴士:榆林为地级市,相对繁华,宾馆和旅店都容易找。但因为在陕西最北部,冬季气温较低,要注意保暖。镇北台和红石峡景区相连,区间步行只需30分钟,门票都是20元。      
  话说陕北一到冬天,颜色可真是贫乏啊,除了黄就是白。。。。
  很多象火炬一样的树。
  人烟稀少!
  最近一直在关注这方面的消息,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啊
  豆M,要是我一不小心翻录了,也把我告上公堂?
  作者:大地驴猴 回复日期: 22:28:14 
    豆M,要是我一不小心翻录了,也把我告上公堂?    晕死,猴哥也上天涯?哈哈哈哈哈哈~~~
  好荒凉哦!  
  pia pia 我就溜达,我可顽皮了呢!!
  兰州布裤,我爱你兰州
大家还爱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房间太大太冷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