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时间,跑步机上的心率准确吗显示10公里,而苹果手表却显示11.5公里!还是跑步机上的心率准确吗准确吧

每天在跑步机跑10千米,腿会受伤不?
准备好好减肥,但怕伤了腿,最近跑了几天每天6千米,觉得还好,10千米的话不知道行不行?
按投票排序
很多人都说跑步不能总跑,腿会受伤的而且尤其说跑步机更伤腿但是,我个人认为是方法,运动前的准备,跑步姿势,和运动后的恢复每天跑10km可能有一点多不清楚楼主的目的不是跑马拉松什么的没有必要跑10km的为了强身健体的话每天还是要跑,只是适当调整一下长度就可以跑步坚持很重要不应该轻易放弃的推荐一个微信公众号“不跑就出局”我很多的方法都是这里的朋友分享给我的最重要的是,它让我坚持下来了
跑了一年了快,毛事没有
膝盖肯定会损伤得厉害,我曾经有段时间每天跑1小时,不到一周时间,下楼梯的时候就感觉膝盖疼,正所谓小跑怡情,大跑伤身,强跑则灰飞烟灭(我不是说你,我是说你的膝盖)
谢邀只知道靠跑步减脂的人,必定运动知识极度欠缺!还要每天跑10公里,对于没有任何基础的减脂者,说自杀一点都不过分!膝关节损伤是肯定的,其它的损伤也会陆续赶来!决心减脂健身是好事,但为什么不先学习哪?健身必须先健脑!而且运动训练的方式非常多,选择安排的,适合自己的,可以绝对掌握的方式训练,结合健康饮食,才能有明显的效果。题主敢绝对肯定自己就真的会跑步的姿势吗?具备跑步的肌肉能力吗?
本人在2012年9月份曾经为了减肥,几乎每天10公里,一个月后我瘦了10斤,但是不再跑了,因为腿和膝盖残了。我大概花了一个多星期才恢复到能正常走路,大约三个星期后完全恢复。由于这个中断,跑步减肥也就没再继续了,后来又涨回了10斤。我无数次的悲惨的减肥经验,告诉我,减肥要持续要,运动循序渐进,千万不能中途而废,急于求成,那样只会适得其反,前功尽弃。初学者千万不要每天都跑个10公里!如果你以前没有良好的运动基础和习惯,随着你运动逐渐加强,心肺耐力(呼吸)会提升很快,四五周就能产生变化,但是你的骨骼和关节完全不行,它们可没办法在短时间内适应这么高强度长时间的运动。跑步很伤膝盖,尤其是在跑步机上!跑步机上没有塑胶跑道上良好的弹性,对膝盖冲击很大。还有记得买双好的跑鞋,掌握正确的慢跑姿势,学会跑前拉伸和热身运动。减脂跑步建议:强度:既然你是为了减脂而跑步,建议跑步时间30~60分钟(速度不要用距离和速度来衡量运动量),不要超过90分钟,速度6~7km/h,斜坡的斜率3~8(越高消耗热量越多)。心率:保持在减脂运动心率内,通常应在最大心率(MHR/为220-你的年龄)的60%~75%,这时候基本就是快走的速度。频率:每周4~5次,注意休息。期间可以穿插其他形式的运动,单车,椭圆机,游泳,踢卷子,那怕是爬楼。实际上,据本人亲测,跑步不是最高效的减脂有氧运动,单车和椭圆机其实效果更明显,关键是它们对膝盖的冲击还很小。饮食:配合严格饮食计划,严格的热量控制,这就足够了。这部分的重要程度至少60%,不是让你饿,而是控制热量摄入。如果是想达到无压力跑10公里,参见我另一个回答:记住几个要点:1.减脂速度越慢持久效果越好;2.每周减重不要超过1斤,否则你会减去肌肉和水分,得不偿失;3.千万不要一时爽快,把自己跑残了,因为持续很重要,切莫中途而废。附一张表供参考:更多有关初学者跑步的问题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为跑而生]
为了参加厦门半马,第一次跑马拉松的我从11月开始自我集训。11月中旬到12月,将近50天的时间里,我坚持一周6-7次跑步。工作日每天跑步机一小时,周末路跑一小时。跑步机上速度基本上是9-10。一小时距离一般都是9公里多点。在自我集训之前,我最远大概6KM 左右,跑步也不过只跑了不到3个月,每周大概2-3次。所以我想我和题主情况差不多。我有资格来回答这个答案。随便上几张图证明一下。图太多懒得填。其实基本上每天我都拍照了。言归正传。首先要说的是,题主的担心我在上跑步机之前也有。都说跑步机伤膝盖。但是我这50天跑下来(其实现在我也在跑,不过一周只有3次跑步机了),并没有受伤。也许是我做了充分的准备,也许是大家把困难想的太多,太强调客观原因。我看到一堆人在那里说伤膝盖伤膝盖。当然,没有充分的准备,肯定伤膝盖。我只说我的情况作为参考。1、跑步前,热身必须到位,热身动作太多,自己上网搜,我比较性急,一般也就压腿,活动膝盖关节和手关节,简单的做几个拉伸。活动膝关节的动作就是小学初中体育课动作,很简单的。2、上跑步机后,我习惯是先以5-6的速度走5分钟,对我来说,6的速度已经是快步走了。这个时候呼吸专注,姿势正确,手臂大幅摆动,说白了就是一个简单的跑前快走热身。3、5分钟后,我会提速到8-9之前,再跑5分钟左右。这是缓慢的提速热身。4、自我感觉已经热身差不多了,我就自己提速了,到9-10,直接跑50分钟。跑到第50分钟左右,我就再降速到6,快走3-5分钟,等呼吸平缓,心跳平稳了,调速到5,走最后3分钟。最后3分钟顺便做上肢的各种拉伸运动。5、下了跑步机后,第一时间压腿,放松膝盖,再做下肢的拉伸。这次拉伸大概会有10分钟左右。确保身体都拉伸开了再去洗澡。按照这个步骤,如果你还跑步伤膝盖,只能说你膝盖肌肉太弱。那么无论跑步机或者路跑,你都会伤膝盖。再要说的提示是:1、跑步机跑步,一定不要看电视,最好也不要听书或者小说。听听音乐就算了。因为跑步机上需要随时平衡自己的身体,如果你分心了,肯定跑步姿势不会正确。我看了太多人拿着PAD放跑步机上一边看一边跑,强烈不赞成。2、坡度,能不选就不选。我开始也不知道,一直有选坡度。后来某健身教练告诉我,坡度伤腰。不要盲目选择难度。我现在坡度一直0,偶尔加到1.3、在跑步机跑步,特别要注意身体的左右晃动要保持平衡。这个我感受很明显。我路跑的时候身体晃动幅度很小,基本我都不会注意到。但是跑步机上为了调整步伐,我的身体晃动幅度会大很多(这也是为什么我不赞成跑步机看视频的原因)。注意随时调整步伐。4、跑步机跑步,注意膝盖不要超过脚尖。跑步的时候我会没事看看别人怎么跑。我看到很多男人都犯这种错误。就是速度很快,大概11-13,步伐很大。然后为了保持平衡,身体前倾的很厉害(这种路跑时候基本不会出现)。我从侧面看过去,其实膝盖远远超过脚尖。虽然我没有研究过理论知识,但是这样肯定伤膝盖。其实没必要盲目的追求速度。我个人觉得最舒适的还是9-10.以上,为你做参考。总之,别人说的都是理论,欲知世事需亲行。请自我实践,再来讨论。
会不会受伤取决于,体重,跑步技巧,跑量3个主要因素。按1天十公里,每天跑的话,一个月2,3百公里量对初跑者来说是超级大的,不出一个月必然会出现疼痛。建议把量减少到5km,再隔天跑开始,看看是否会出现什么部位的疼痛,一个月后没有疼痛,可以慢慢加量;有疼痛就停止休息几天,期间上跑步圣经论坛查看下相关部位痛疼的预防和锻炼方法,恢复后再开始跑,不断重复这个过程,大腿各部分的承载能力也会越来越好,可以承受更大的跑量。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有的人会膝盖痛,有的人脚踝痛,针对自己的情况去锻炼自己的部位,才是最有效的。
啊!这个问题我想我可以回答~
答主今年24岁,身高190cm。2012年在大学的时候还是118kg的大胖子一枚,后来痛定思痛投入减肥大军之中,最初在健身房选择的有氧运动方式就是跑步机。
不知道是不是阴差阳错的缘故,答主一开始由于实在是太胖了所以跑不快,一般都在以6.0~8.0的速度慢跑,最初也就能跑个4、5km......后来随着运动时间的增长慢慢体力越来越好,3个月过后能够以7.0~9.0的速度跑1个小时,距离也上升到了8km左右。后来答主理所当然的遭遇了减肥的平台期,由于经验不足再加上心里着急所以加快了提升锻炼强度的速度,果不其然!答主的膝盖中了一箭!还好答主是个深信“听人劝,吃饱饭”的人!果断反思了自己的错误,不仅降低了锻炼的强度,还将原先单一的跑步机跑步替换成了每周一三五跑步,二四六游泳,周天休息的合理搭配。
在持续着跑步、游泳、打羽毛球(去年新get的技能)这几种运动搭配轮换的基础上,答主的膝盖再也没有闹过别扭。现如今,答主一般每周跑三次步,每次的跑步流程如下:先以8.0的速度慢跑热身5分钟左右,然后每2分钟提升0.1的速度,当提升到10.0的速度时变为每分钟提升0.1的速度,当提升到11.0的速度时变为每分钟提升0.2的速度,然后以12.0的速度冲刺10分钟左右,这段时间均不带坡度,等冲刺完毕后换为低速(6.0)高坡度(7.0)的放松模式。答主目前基本可以75分钟内跑完12km(消耗760大卡的热量),至今膝盖没有异样~当然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也见过以上跑步机就喜欢13、14的速度猛冲一番的愣头青,也见过一直扶着把手4.0、5.0如同老人散步一般“慢跑”的弱鸡,但我认为我们既不能因为害怕膝盖受伤就对跑步机噤若寒蝉、敬而远之,也不能为求效果立竿见影就强迫自己必须飞奔千里。要相信,时间和耐心能治愈一切,给自己一个进步的空间和时间,相信我,你会爱上跑步(机)哒~P.S:答主目前88kg~
说句不好听的:跑步机都是卖给不爱跑步的人的!先说机跑:在跑步机上,不论速度快慢,人总是“被动跟随”,一旦自己的节奏比机器慢,就会对膝盖造成一定伤害。当然,跑速偏慢(7 以下)+跑量合理 +跑姿标准的话,这种伤害基本可以忽略。然后来说路跑:如果跑前热身,跑后拉伸,跑量循序渐进,根本不存在什么伤膝盖的问题!爱跑步的人可能都看过,或者至少听说过,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写的《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这本书吧?他年轻时候开餐饮店,后来转行开始写小说,差不多的那个时间他开始跑步。几乎每天跑,几乎每月跑量都在300K以上!也就是说,平均每天≥10K。到现在他已经坚持了将近30年,期间还每年参加一次全程马拉松(后来转向了铁三)。村上不是专业长跑运动员,跑了三十年膝盖也没出什么问题,我们怕什么呢?为什么说跑步机都是卖给不爱跑步的人的?(个人观点)机跑无聊那个啊,盯着数字显示屏,凑完一个整数,凑另一个整数...对吧?^^所以,去路跑吧!手机装一个跑步APP(我自己用Nike+),每次会在地图上记录自己的跑步路线,查看自己的配速,卡路里消耗量。抛开减肥,如果你爱上了跑步,想提升自己的长跑能力,还可以按里面的Training模式设置自己的训练量,一步步提升自己的长跑能力。最后说下我自己的跑步经历吧~~~本人苦逼海外搬砖小工程师一枚。一年前来新加坡后,第一感觉,这里空气好好啊!第二感觉,这里跑步的人好多啊!第三感觉,不算感觉,发现吧,发现我住的楼下居然有个里面有跑步机的免费健身房!然后就开始跑步!我一般都是热身后就设定速度10,跑40分钟,大概6K左右,一周三四次。偶尔感觉膝盖稍微有点疼有点痒那种,但也还好。去年11月中旬的一个晚上,我跑完洗澡后无所事事地坐在电脑前,突然想,坡县有没有什么跑步比赛可以参加一下呢?马上Google了下,12月7号就有坡县渣打银行国际马拉松啊!!!然后搜到了这边“狮城跑团”发的帖子,加了群主微信,问有没有可以转让的名额,然后...然后就跑了半马。因为是第一次参加马拉松,没给自己定什么目标,跑完就算胜利!最后我的成绩是2小时27分钟,在12600半马选手里排名2119~~~答得兴起,上几张渣马的图吧:第一张图中穿黄色衣服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大神——格雷布西拉西耶!!!他是第一次来新加坡比赛,参加的是10KM,最后得了第三名。我的现在呢...简单地说就是踏上了跑步这条不归路~真的爱上了!除了下大雨(这边现在雨季),我基本都是去路跑,一周三四次,跑完回来喝一罐冰镇啤酒,超爽!跑步带给我两点最深的感受是:1. 从来没有一种运动像跑步这样,不管之前你的心情是好的坏的开心的难过的,跑完总是快乐的。2.设定路线,均匀配速,跑完之后那种自己挑战自己,并且成功了的满足感,你造吗,简直太棒了!2015,新的一年里,我已经报了一个半马一个全马,加油吧骚年^^我会坚持跑下去的~(有用Nike+的跑友可以加我:)
跑步机会受伤-_-||……
我是每俩天12公里吧,不过我是路跑,跑步最好一点一点提高,我记得在准备北马之前有一次直接跑了一次17KM,第二天就下不了楼了。。。。练了2个月吧,现在应该随便跑个20KM+,距离不是唯一的标准,跑到膝盖有点感觉了就行,千万别硬撑,还有肚子疼也别跑了,劲量坚持吧
跑完有没有放松?以什么速度跑的?不过即使就算是每天走10KM也会对腿有伤害,每周三次就可以了。
根据肌肉状况来定,训练到位的人光脚在公路上跑都不会,肌肉不到位的人每天两三公里就够折磨自己了,胖≠有肌肉
很赞同大伙的观点,不要减的太快。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人吃的时候懒的时候是不知不觉的,但是减肥总是内心有毕其功于一役的冲动,拼一点,是不是就快一点,效果好一点?欲速则不达。荣格告诉我们,一生最重要的功课就是学会接受自己。吃东西的时候,运动的时候,照镜子的时候,默念这句话。慢慢来,身体更容易接受,内心的修行会更深刻。知友说的伤了膝盖反弹10斤,很好的说明了这点。其实减肥也好,增肌也好,重要的是学会怎么和自己的身体相处。
减肥的话,先去做各种无氧,哑铃啊硬拉啊什么乱七八糟的,然后去做椭圆机或者单车,比上来就跑好用多了。脂肪减下去之后,肌肉线条自然而然显现出来,多棒。
练点肌肉吧,单纯的无氧运动很容易反弹~一个星期跑 3
4次就可以了,髌骨痛了可以买髌骨带
去年的时候有两个月的时间每天跑8公里左右,跑一个小时。腿没什么感觉。瘦了十多斤。会不会受伤因人而异啊!你跑跑试试,如果第一天坚持不下来或者腿太疼,就跑5公里什么的,不要盲目追求数量,按自己的身体素质去锻炼就好了!
不试怎么知道,能有多伤
那要看是谁的腿
怕受伤,哈哈,打篮球去吧……貌似更容易受伤吧……好吧,其实我只是捣乱而已……健网快报:
当前位置:
为什么你每天跑五公里却还是没有瘦?
拿出30年前的集体照,和现在的集体照做个对比,可能最明显的差异是服装色彩和款式,若仔细端详就会发现,更明显的一个区别就是现在人普遍胖了。改革开放30几年饮食上了新台阶,生活方式上了新台阶,但体重也上了新台阶。一个人胖了还是瘦了,基本上就是基础代谢、运动消耗、生活习惯和饮食之间的大比拼。而减肥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就一句话:摄入和消耗加减法的问题。吃了多少东西,到身体里变成什么,和你消耗了多少。减肥一个很大误区就是过度强调运动量或者过度强调饮食,这二者其实是不可分割的,少吃多运动是最朴素的说法。我们不是植物,从阳光雨露空气中无法得到能量。所以,如果胖了,不能赖环境,毕竟嘴是长在自己身上。能耗途径基础代谢指的是动物处于安静状态、身体活动降至最低时的能量代谢。一般来说,男子的基础代谢率比女子高,幼年比成年高;年龄越大,代谢率越低。一个成年男子的基础代谢大约是1500千卡,女子也有1300千卡左右。什么概念呢,就是我这样55公斤体重的人,跑一公里消耗大约50千卡(千卡也称为大卡),那么我每天的基础代谢已经达到了30公里的数量级。换句话说,运动减肥消耗的能量还是少的,由身体成分决定的基础代谢则提供了更高的能耗。基础代谢一部分是天生的,另一部分则可以靠运动改变,经常运动的人,身体成分中肌肉比例增加,那么基础代谢就会提高,养活肌肉需要更多的能量,养活肥肉则基本上不需要能量,因此同样体重的人,在每天什么都不做的情况下消耗1200大卡还是1500大卡,这就看肌肉含量的多少来定了。第二,最直观的就是运动消耗。比如你每天跑10公里,就消耗了500大卡,麦当劳的薯片大概250大卡,你可以多吃2份薯片了。但运动消耗脂肪还有一个耐心的问题,减肥需要长时间的有氧运动,在你刚开始运动的时候,消耗的是ATP(直接供给能量的物质,三磷酸腺苷),在维持几秒钟后消耗血糖,而血糖消耗大概半小时之后,才开始消耗脂肪。所以运动减肥至少要持续半小时之后才是在燃烧脂肪,每多一秒都会真正起到减肥效果,所以对于那些跑完半小时就回家的人来说,真是太可惜了,既浪费粮食又浪费时间。也可以做一个比喻,ATP就是兜里的零钱,血糖就是钱包里的钱,脂肪就是取款机里的钱。我们首先花光兜里的零钱,花掉钱包里的钱,才会去取款机里取钱,减肥就是要用到取款机的地步才可以,取多少由你半小时之后的持续运动时间决定。生活方式决定了另一个看不见但很重要的消耗途径,比如那些上楼坐电梯,出门打车,与邻座同事交流都用电话电脑的人,就很少有机会额外消耗热量,比如走楼梯上楼,出门骑车,愿意多走几步路去和同事交流。平时的小运动积攒起来就是大消耗。摄入控制虽然以上3个消耗途径决定了你的能量支出,能量收入则仅仅来自于吃。但如果你有着很好的基础代谢,很好的运动习惯和生活习惯,同时也有很好的胃口,减肥对你来说还是个比较麻烦的事情。那些抹了黄油芝麻酱的面包,表面辅料的能量或许足以超过面包本身。一碗米饭看上去能量不高,但是经过深加工之后,闪着鲜艳光泽的扬州炒饭就不一样了。要知道,食堂大师傅每天要把一桶桶油润物细无声的混到美味佳肴中去,我们可能不会吃一碗饭喝两勺油,但是碰到混合在一起的扬州炒饭,我们就可以吃的心安理得。你知道吗,这对于跑步者来说,额外的3公里就又吃进去了。大家经常会在地铁站看到减肥瘦身广告,网站上也经常弹出减肥产品和课程,这给许多“管不住嘴”的人以希望,但是仔细想一想,那些减肥课真的不需要在饮食上节制吗?后来我发现,在享受美食的前提下还能保持身材,只有一条路,加大运动量。什么运动都无所谓,但请牢记一点,动物只有动才能消耗,而跑步则是最简单最高效的运动之一。如果无法加大运动量,那就只能减少饮食的能量摄入了。按照国际标准,食品类的包装上应该有营养成分表,比如士力架,你可以看到每100克含有能量2016千焦/482千卡、蛋白质8.6克、脂肪24.2克、饱和脂肪8克、碳水化合物60.5克,钠235毫克。比如饼干、巧克力、果汁等等都有营养成分表,但其中最重要的一项“能量”却常常被我们的直观感受所欺骗。是时候把我们中学的物理、化学和数学知识捡起来重新应用了。所以擦亮眼睛,吃的时候就把食物的能量做个预估,这样就知道今天吃了多少,最主要的是,“吃多了”多少。我有个朋友花了一年时间跑步减肥,从190斤减到了140斤。50斤脂肪啊,你去超市买50斤肉看看有多少?1克脂肪大概包含9大卡的能量,50斤脂肪就是22.5万大卡的能量,一个体重190斤的人每跑1公里消耗大约90卡能量,换句话说,50斤脂肪需要190斤体重的人跑上2500公里才能消耗掉。如果是我这样110斤体重的人,则需要跑大约4500公里。因此,饮食控制,能不重要吗?很多人都有记财务账的好习惯,今天花了多少,收入多少,可是又有多少人会关心自己体重和饮食的账单呢?写下几天来吃的和喝的东西,看到自己摄入的卡路里后,可能会大为震惊,这对你今后如何训练和运动都大有帮助。前不久参加兰州马拉松,联想组织了一支“乐phone跑者”队伍,跑步者使用联想开发的一款手机软件“乐疯跑”,能够看到地图,记录速度、海拔,可以听歌、拍照、发微博,最妙的一个功能是显示你消耗了多少大卡的能量,还会折算成某种食物。比如跑了2公里消耗了两粒话梅,跑了5公里消耗了一个蛋挞……这是个很好玩儿的尝试,如果再能够输入今天吃了什么,结合基础代谢计算,不就是一个能量消耗账本了吗?清楚今天能量剩余多少大卡,今天能量亏空多少大卡,对于想要减肥和增重的人来说,就有了更为直观且好玩儿的指标。其实,餐厅也可以仿照食物包装的营养成分表,每道菜都附上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含量。至少运动营养和医院餐厅可以做些尝试,运动员需要饮食的特殊含量,而病人谨慎选择饮食也能有个参照。这是一个吃的比消耗多得多的年代,全民体重与过去相比直线上升,如果能够普及一下“营养含量标示餐厅”,至少人们在吃北京烤鸭的时候,就不会单单凭着肚子的感觉来大快朵颐了,很可能一只烤鸭下肚,脑海中就会浮现一项训练计划,今天必须要跑个半程马拉松了。当然,我们更应该反过来乐观地想,今天跑了20公里,又可以吃一只烤鸭子了。
责任编辑:webmaster
精彩图片推荐
请查看其他文章
我要说两句
、、、、、、、、、、
、、、、、、、、、、、、、
、、、、、、、、、
、、、、、、、、、、、、、、、、、、
、、、、、、、、、、、、
、 、、 、、、、
、 、、、、、、、
电话: 传真:020- QQ:
地址:广州市珠江新城海文路2号尚德楼2002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从锻炼身体,提高基础代谢以及增强耐力等目的来看,用跑步机和在户外跑步,差别到底有多大?
跑步机不受天气影响但比较枯燥,户外则空气清新却障碍重重(天气,温度,过马路,红绿灯。。),二者的优缺点似乎比较明显,于是冬天我选择了室内。但是,有说跑步机久了会导致膝盖损伤的,也有说‘跑步这种室外运动关在屋子里练永远练不了好成绩’的,还有说根本达不到锻炼目的的,一时间让我非常困惑,求专业人士解答。
按投票排序
被人质疑我没跑过,这里说明一下我的情况:跑龄数年,万米最好成绩51分,半程马拉松最好成绩1小时57分。全马没跑过,属于马拉松刚入门级别。跑步目的以减脂为主并且希望能持续性的跑所以没怎么拉过速度。如果要拉速度我相信我万米能进50分,因为以51分的速度跑的时候我还能边跑边说话。年跑量大约在km左右,一般隔天跑一次10km,基本每个月会跑一次半马。天气好时跑户外,天气差时跑跑步机。上海阴雨天和雾霾天较多,综合下来大概户外和跑步机各占一半吧。另说明一点:我的万米成绩数次突破都是在室外完成,相反在跑步机上我很难突破。不过我相信这是我的个例,肯定有人跑步机的成绩比室外好的。===========================================正文开始:这个在跑步论坛讨论过几百次的话题居然在知乎也看到了!再说100遍,坚决,强烈,旗帜鲜明的反对那些说“跑步机比路跑轻松,跑步机跑10公里实际上跑的距离不到10公里”的说法!(在这里忽略风阻因素,对于普通人来说风阻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除非你在强风天跑步)。理论上讲,两者完全一致。所有说跑步机轻松的说法,都是初中物理没学好。参照系,什么叫参照系明白么?以下是论证过程:情况1:我在跑步机上跑,跑步机速度10,我以10km的速度匀速前进。此时,我相对于地面是保持不动的。1小时后,我跑完10km了。情况2:设想一列超长的平板火车,火车长度10km,整辆火车以10km的速度前进,而我在火车上以相反的方向用10km的速度奔跑(火车由东向西开,我由西向东跑)。此时的我,相对于地面,也是不动的。1小时后,我从火车头跑到了火车尾,我也跑完10km了。请问,在情况2下,我是不是,真实的,跑完了10KM?还是说,我只跑了9km?8km?请问,情况1和情况2,对于我跑过的距离,是不是一样的?能否有人论证这两者跑过的距离是不一样的?还想不明白的,有请大家回家继续翻翻初中物理书!最简单的忽略各种因素的论证到此结束。以下是进阶过程:进阶1:其实,情况1和2是有一点小差别的,差别在于,跑步机上还需要克服一个力,就是皮带和皮带下那块板的摩擦力,你的脚踩下去,皮带就和板接触,会产生一个摩擦,这个摩擦会消耗能量,而这个能量从哪里来的?从跑步机的电机来的,电机带动皮带克服这个摩擦。但即使这个小差别的存在,也无法改变跑步机和室外跑距离相同这个结论。进阶2:因人而异,有的人可能觉得跑步机比室外跑累。原因是这些人无法很好的控制自己的速度,在跑步机上是被迫以精确的匀速奔跑,在室外是以自己的想要的速度奔跑。被迫的情况下,要累一些。但这个是因人而异的。进阶3:可以很容易控制自己匀速跑的人,室外跑比跑步机要累一些。很简单的原因,路面不平,石子咯脚等等额外因素都会影响。进阶4:室外跑比跑步机舒服是正常的,空气是个很大的因素,室外跑呼吸的都是新鲜的空气,跑步机上跑呼吸的是身体周边那些空气,虽说差别很小但是距离长了也无法忽略。钢盔带好,等待各位拍砖!
謝的邀兩者差別是很大的。同距離下,户外跑街強度要比跑步機大很多。其分別在於:-户外跑街為主動跑步,跑步機為被動跑步。被動跑步,在跑步機你可以感覺到被帶後,這意味者,地面反作用力的消失(相比下少。)地面反作用力:柏油路>PU跑道>草地>跑步機(而由於地面反作用力的較少,跑步機其實比跑街相對對膝蓋的傷害性要少。)地面反作用力比較(Janz, Rao, Baumann, & Schultz, 2003)說到這我扯來說說跑步,研究發現隨著跑步距離的增加,每一步的飛行時間會逐漸增加、地面時間逐漸減少,但是並不會改變每一步的總時間。(Hanley & Mohan, 2006)(Hanley & Mohan, 2006)而這個現象在跑步機上同樣成立。(他們就是在跑步機上跑的。)另外發現隨著跑步速度的增加,有步長增加、步頻降低、地面碰撞時間降低、地面垂直反作用力上升、出現最大力量的時間縮短的現象。事實上當跑步速度達到一定程度後,使用足尖推撐的情形會減少,左右腳的地面反作用力與跑步速度呈現正相關,速度越快雙腳的地面垂直反作用力越大。左右腳負荷率並無明顯差異。 (馮道正,2007) (馮道正,2007)(以上研究都是在跑步機上完成的)回過來說跑步機,跟户外跑的另一不同是,户外跑有風阻這個因素,所以户外跑強度更大。而另一重要因素是跑步機上大家大多數是均速跑,而户外則因為環境的關係而需要不斷變速。變速跑的強度要>均速跑。户外跑步比跑步機強度要大,所以提升的代謝跟耐力要大好多。
没有太多的理论依据,不过连续规律地跑了快一年,非常赞同的回答,相反得票最多的一楼无法苟同。排除主观感受,在路面情况良好的情况下,跑步机和路跑实际跑锻炼效果是差不多的。最近新买了nike+ sportwatch,为了显摆,也为了回答知乎和自己的疑问,就户外和室内都带着跑,实践出真知——跑步机和sportwatch w/ sensor 计算的距离、配速、消耗卡路里几乎完全一致。那么差别在哪里呢?主观地列出以下:户外跑pros:比较有趣,特别是跑不同的路线会有新鲜感,想跑得更远看一看。比如最近完成的第一次10km就是在户外跑的,沿着苏州河一路跑到华政,绕着操场一边跑了7、8圈一边看看踢球的男孩们,再折回,1小时多一点点就完成了。相信在跑步机上我是很难这样愉快地完成10k的。空气好=享受。第一次户外跑5k,是出差在庐山脚下,尽管坡度挺大的,但那叫一个神清气爽,从此爱上户外跑,虽然上海的空气真是让人心疼自己的肺。。。可以自己随时掌握速度。只要不再太大范围的浮动,速度根据自己身体的感觉微调,会跑得更舒服。cons: 受天气和空气限制;路况不好的话感觉很伤膝盖;如果不在住处附近跑,随身物件还有洗澡是一个问题;会成为装备控——GPS手表、防风外套、护膝、髌骨带……………………跑步机pros: 不受天气等自然界情况的干扰。 很享受外面下着大雨,我自在健身房跑步的感觉,特别是下雨天健身房人都会很少的时候!安全。在跑步机上可以完全忽略外界,发自己的呆,不用担心车辆啊,狗啊之类的。而且我跑步的时候从来不听音乐,不看电影,就是光跑步。很喜欢村上春树的那本关于跑步的书,跑步就是最好的和自己独处的时光。配速方便。可以练习匀速跑。有淋浴,方便省事,节省时间。cons: 比较无聊。但这个同时也是上面提到的第二个优点。锻炼自己无聊的极致。空气!最受不了的还是健身房太闷,满头大汗。总的来说,如果空气环境好的话我肯定喜欢户外跑;平时工作日为了省时间维持锻炼节奏,会比较偏向跑步机。
跑龄2年多,跑过半马,跑过全马,年跑量最多4600km,这个问题有必要谈谈我的感受~首先我的感受:户外跑步(公路跑和操场绕圈)对于提升耐力和心肺功能的优越性要比在跑步机上要好的多,而且有跑步经验的人都知道,在破晓之时大汗淋漓的快感是在跑步机上无法体会的。此外,户外跑步可以自己调节速度,长距离慢跑中可以根据自己的状况调节膝关节的运动幅度和频率,而在跑步机上虽然可以调速,但是恐怕没有几个人会跑一会一调节吧,也就是说会被跑步机带动着跑,有些被动,膝关节负担相对过重。跑步机上跑步也有其自己的好处,最大的好处莫过于,对于绝大多数跑步人来说下雨、下雪、雾霾天可以依旧跑个10km,个人感觉如果单纯的以减肥为目的的人在跑步机上的减肥效果可能更好,太专业的科学依据没有,但我在跑步机上跑10km明显比户外跑要累,自身感觉消耗的也多,更何况可以调节坡度,对消耗卡路里是有一定的帮助的。以上均是根据个人经验和感受所写,每个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虚心接受批评,拒绝无脑黑。下面补充几点我跑步的感受:每天晨跑8km,风雨无阻(上面说的下雨天等因素去跑步机跑步的不适用于我,我巴不得在雨中酣畅淋漓的跑一把呢),有时也会想偷懒,有时也想休息,但是一想到跑步之时和之后的快感,就穿好鞋出门了,尤其是冬天寒冷的路上灯光幽暗,只有我一个人在跑步的感觉实在是太好了。要是真的累了,就休息一天无妨,隔天再跑状态更好!我也上过跑步机一阵,实在是觉得无聊,果断弃之~由于受伤病和先天因素的困扰,我的速度一直没有提上来,每年的跑量也降到了km,以前是为了减肥,现在跑步说不上为了什么,可能是为了在纷纷扰扰的世界里看清最真的自己吧~附上今年寒假晨跑归来照片一张附上今年寒假晨跑归来照片一张
曾经在家原地跑步6个月,瘦了30斤,是跟央视那个采访 赵亦然学的,不管怎样跑,最重要的是毅力!
以“从锻炼身体,提高基础代谢以及增强耐力等目的来看”这个前提出发……跑步机和室外跑步没区别。区别只有几点:天气(阴晴雨雪空气污染)心理(单调的空间,不变的景色)便利程度(健身房更衣沐浴的设施)但这些都不从本质上影响你的锻炼效果。(实在是好奇那些凡是提到跑步必说膝盖磨损的同学,月跑量是多少,都被哪些伤痛困扰过……)
跑步机最主要是价格问题。亲,你不会天真的以为一部几千块钱的跑步机就可以让你跑步?跑步机最主要的两个功能:跑步幅的宽度、跑步机的动机。要满足这两个功能大部分都是进口的,稍微好点的都接近1W。其实会问这个问题的人,一般都是在刚开始跑步阶段,甚至还没跑起来。亲,先坚持一段时间再说吧,那时候你不会再问这个问题了。
户外跑步是好 但是现在空气污染pm2.5太高 跑之前还是考虑考虑。本以锻炼身体为目的,结果吸入更多的污染空气,得不偿失~~~
不请自来回答一下,因为感触太大。然而只是经验没有理论支撑,所以……其实就是灌水吧(捂脸)这个大概要看个人吧。和朋友一起,先在跑步机上练半年,再到操场跑半年。我明显觉得露天累,但朋友感觉相反。后来讨论了一下,朋友跑步自己不好掌握速度,在机子上设定好速度之后,被动跑得比露天要快。但是我在跑步机上总有些畏首畏尾(怕掉下去所以贴面板贴得近,步伐变小),露天可以放开了跑,速度步伐都有提升,所以更累。
我物理学得不好,作用力什么的我就不会分析了,单单从能量守恒来说吧。都是跑10km,路跑的时候,只有你一个人在做功,但是机跑的时候,既有你做功,也有跑步机消耗的电能在做功,这多出来的电能做功是啥,就是你机跑的时候省下来的功,所以机跑要比路跑省力气。这样分析对吗?
对于被这个问题困扰的同志 我认为跑步的姿态 呼吸的控制 鞋子的选择 跑的频率 应该要远远比在哪儿跑值得考虑 对于普通人 应该差别不大 不过练了一两年 应该 自己能分辨出哪种更适合自己
反正我是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来说 跑步机跑步枯燥 没意思 在 操场跑步 比较有趣 看着各种各样的人 有新鲜感 关键是能看到好看的妹子 哈哈
个人还是喜欢跑步机上跑,放个视频边看边跑,1个小时一会儿就过去了。我也是一天隔一天跑,有时候隔两天。坚持了1个月不到,只瘦了2斤,怪自己没控制饮食。
室内和室外跑步,实际里程数的确有差别。在这里,唯一的衡量标准就是做功。我们都知道做功=力*距离,室内室外跑步距离相同的情况下,室外跑步所需要的力更大,也就做功更多。为什么?跑步机传送带本身是做功的,你把脚放上去就会被履带带着往后走,而室外你必须克服每一脚踏下去的摩擦和风阻。不仅如此,每一步踏下去就意味着脚掌的速度变为零,身体其他各部位根据距离脚掌的距离不同,速度都不同程度的减小,这意味着动能转化为内能,需要你蹬地继续做功补充动能。然而在跑步机上,上半身基本不动,不会损失动能转换为内能,只是单纯的摆腿做功,并且假使你不用力,履带也会带动你摆腿,让你做功更少。楼主用火车那个模型来类比跑步机有一定偏差,第一,最显然的是风阻不同;第二,你登上跑步机的履带类比于登上火车时,相当于已经在火车上拥有了相当于跑步速度的动能。
很多人都忽略了最关键的点--跑步机显示的距离与真实距离之间的误差。 起初我也感觉跑步机上跑比较省力,直到有一天我买了一个跑步机,发觉跑起来比路上更吃力!跑步机上9公里的时速,比路上10公里还吃力!这让我怀疑跑步机显示速率的准确性。我决定测试一下跑步机的真实速率。思考许久,想出一个方案:我用尺子量出跑带一圈的精确长度是3.2米(通过在跑带做2个标记,让跑带转完一圈),然后我让跑步机空转1公里(按跑步机的读数),同时数跑带到底转了多少圈。如果跑步机没有误差,1公里距离跑带应该转312圈半,但实际我数到的数字是354圈!也就说,实际距离是1.133公里,误差达到13%!怪不得跑步机上跑更累。 我相信,很多健身中心的跑步机速率显示偏快太多,使人误以为跑步机上跑更轻松,实际上你跑得并没有那么快。
个人觉得户外跑比在跑步机累的多。原因:1、户外你需要躲避一切可以运动的生物及非生物。2、户外和室内的温差对呼吸、排汗乃至整个代谢的所产生的功率是不一样的。3、户外和户内的负重不一样。(针对我这种跑步不喝水没有音乐完全不行的人)我需要带钥匙、手机、水等外加穿戴整齐。4、暂时没想起来。
慢跑的作用还是很大的,而且最容易做到。不过还是得注意空气质量,家里有个高档空气净化器的话还是不错的
关于省力的问题我也和参考系的概念混淆了,但是分析一下,发现不考虑风阻,跑步机和户外也是有区别的。---------------------------------------------------------------------------------------------省不省力要看功而不是相对运动。首先在地面上,从静止到跑动,运动的速度完全是自己提供的;而对于跑步机,跑带转动时你就具备了一个初速度,而这个速度则是跑步机提供给你的。另外虽然同样是相对一点做运动,但在地面上跑步的功是全部是人做的功,而在跑步机上保持这样的运动所用的功则是人的功加上电机对跑带做的功。所以跑一样的距离跑步机上是更省力的。从作用力上看则更明显。在跑步机上有三种受力情况:第一种情况下,跑步机的跑带可以向脚掌施加向后的拉力,这种情况的极限状态的结果是人站在跑带上然后被送到地上;第二种情况,跑带施加向前的推力(脚对跑带推力的反作用力),这种状态的结果是直接撞到跑步机前面。第三种情况,即前两种情况的过渡情况,也就是跑带对脚掌没有向前或向后的力,这样人便能相对整个跑步机静止,这便是理论上人在跑步机上的运动状况,即人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不是合力为零)。户外跑步只存在地二种情况(对平地而言)。所以,人如果能合适的摆动双腿(使脚掌与履带相对静止),就能只付出支撑力和摆动双脚的力而在跑步机上保持相对履带运动,而不用额外施加向后的推力。实际上也就是这推力的功由跑步机负担了。但在跑步机上一直保持第三种状态当然是不可能的。实际的状况更多的是跑步者在跑步过程中不断在第一种情况和第二种情况之间作出细微调整,这表现于人在跑步机上跑步时会一会儿靠前一会儿靠后。----------------------------------------------------------------------------------------------从上面的角度看,户外跑相比于跑步机,要持续不断的提供向前的并且更大的推力,对于锻炼提供向前推力的肌肉明显是要合适很多的。跑步机也有它的优点,因为相对少的提供推力,所以可以更好的将注意放在练习双腿摆动和支撑所需的肌肉上,对塑造跑步姿势有好处,并且对减肥、锻炼心肺也有帮助,毕竟相对省力所以能跑的更长。(这里只是对于保持相同速度来对比)个人感觉:从锻炼身体来说其实差别不大,但对于提高成绩这点也许是那么回事,比赛毕竟不是设在跑步机上,对各种户外环境的处理这一点跑步机上是学不到的。而跑步机的缓冲其实明显要比地面好。伤不伤膝盖,这个自己对比两种方式哪个使你的膝盖更难受不就知道了?我觉得这一点更多的取决于自己的感受。跑步机上枯燥这个我不赞同,觉得枯燥听听歌就不枯燥了,而在户外跑步,真的跑起来不是在想东西就是在看路,也不会有多少时间欣赏风景的。现在翻译的国外教跑步的书比往年多很多而且专业,可以买来作为参考。
说几的都有~
要提高基础代谢率的话,力量训练才是王道,跑步的作用是微小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跑步机怎么看公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