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下载一个理财软件,除了聚雪球理财以外。还有别的可以推荐的吗?

聚雪球理财如何计算年收益?_百度知道
聚雪球理财如何计算年收益?
我有更好的答案
即购买起点按照利率相乘就可以,特别要留意三个内容,公布的收益率均为预期的年化收益率、产品期限。按照统一的要求、预期年化收益率。在选择理财产品时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我的投资体系兼长期招募投资人
前言 网络是一个极具扩散影响力的工具,它能够最大效率的把相似的人聚集在一起,所以,我想尝试一下,除了在实际生活的朋友圈... - 雪球&:我的投资体系兼长期招募投资人前言网络是一个极具扩散影响力的工具,它能够最大效率的把相似的人聚集在一起,所以,我想尝试一下,除了在实际生活的朋友圈之外,能否通过网络上的影响力吸引一批对基于低估值策略为基石的投资法感兴趣的投资人?将来能够一起干一些事情。下面,就先通过叙述我的学习经历、投资体系以及衍生的三个系统还有目前的实证账面投资收益率、投资案例等,以期让您对我有充分的了解。最后,列出我目前的想法和计划。我是工科生,来自民间,曾经在私募基金担任过研究员的工作,投资的一整套体系全部来自于自我的学习和探索,要找到长期的合作伙伴,由于目前并没有经过第三方审计的业绩报告出来,所以我只能开诚布公的把自己的投资理念、账户实证、决策过程、知识体系、过往的部分研究成果等,一一展现出来,我觉得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找到和你的理念共振、同样诚实可靠的投资人。不断进化中的投资体系: 我个人的投资体系的利润来源从大的方向讲有两点:1、市场中经常发生的大量的群体性认知偏向:这些根植于上亿年的原始动物性精神是无法在短暂的文明史中被进化掉的,由此导致的低估(安全边际)或者高估(反身性趋势)即市场错误估价皆来源于此;2、公司本身的内在价值的增长:通过以定量分析为基础、定性分析为核心的研究法估算标的价值,从而测算安全边际以及是否高估。其中,定性分析需要大量的综合性知识,需要自己同时能够克服大量的人类认知偏向,需要强大的格栅思维模型网络进行辨证。所以,我的投资体系根本上便是建立在以上两点的基础之上展开来的。如何买、如何卖取决于1;买什么不买什么取决于2。由此,体系的核心工作便是(1)识别由于认知偏向所致的市场无效率即错误估价;(2)估算标的的内在价值的大约数。为此,所需要做的工作是综合性的,我自己的探索大多也是建立在前辈们的基础上渐次展开的,比如对于人类认知偏向模型的建立、格栅思维模型的建立、能力圈的不断扩展、优秀标的的不断积累、低估值策略法的实证等等,在评估市场、评估宏观经济、评估微观基本面的时候,这些模型以及经验都在不断的演练,帮助我决策,另外,就是天生的一些品质比如:耐性、独立思考、逆向思维、敢于挑战权威等在投资决策的过程中也是决定性的。综上,便形成了一个投资人的“护城河”。投资和财富皆为研究的副产品,当研究做到一定程度,利润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部分积累的知识模型展示:(忽略)下面就逐渐的展示我如何运用以上的体系、积累的模型,进行投资决策,以及最后三个系统的实证实践阶段性的成果:关于目前市场的评估:在此,很多人的体系僵化(比如价值投资就是长期持股)或者多变(价值成长分得很清楚,一会价值一会成长,其实本质上只是追随短期内市场情绪的波动、喜好的变化),其实是对1没有深刻的认知。而我会根据一个市场的不同时期或者不同的市场的无效率的具体情况,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就像巴菲特在合伙人时期以及后期的伯克希尔时期根据自己的资金情况以及当时的市场环境所用的策略不同一样。比如:现阶段(特指年以来的市场情况),不同的市场会因为制度、历史等原因形成一定时间阶段内的思维惯性从而导致市场部分的无效率,这是由社会认同倾向、抗改变倾向、制度设计出的激励机制等几种力量共同作用的合力结果。例如:A股由于历史上“庄股思维”的延续,二十年来中小股票的估值从来没有回归过正常的水平,相比于很多长期业绩优异现在已经成为蓝筹的公司,一直处于溢价交易状态;而香港市场由于吃过大量中小“仙股”的亏以及确实存在大量“榨汁机式”的中小型上市公司,诱发惯性思维以及简单联想倾向,致使很多优秀的中小股票的估值跌至了同样可笑的低估位置,而大市值标的由于流动性、稳定性较好,相比于中小股票处于溢价的交易状态。所以,根据这两个市场环境的现状,相应的投资策略便会不同。目前A股可以买到优质稳健的依然代表中国经济基石的蓝筹股品种,随着QFII、RQFII、保险资金、社保资金、养老金等长期资金的介入,目前以散户和公募基金为主的资金结构将会得到彻底的改变,同时大部分的蓝筹股都已经基本完成上市,未来的IPO供给主力来源于中小板和创业板,另外加上做空机制和退市制度的完善,A股未来几年的估值体系会向国际化靠拢。而香港可以买到估值便宜的优质小盘股,如果挑选到优秀的小公司,在其长大后,还可以享受大市值溢价。所以,我的体系决定了我目前的主要配置便是A股的低估值蓝筹以及港股的低估值小票。关于具体标的的评估,我个人大致总结了以下指标:1、最好有3-5年以上的持续经营记录可供考察:也就是经历过至少一轮完整的经济周期波动,只有全面的了解其在波峰波谷的经营表现才能深知此企业的经营哲学,例如是在波峰还是波谷积极扩张之后所面临的经营结果具有天壤之差别;2、10年以上的内在价值增长率:这是最重要的经营指标,虽简单但常被人忽略。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内在价值评估标准,例如银行股我最看重的是净资产的增长;保险公司(在保费大幅度增长周期中)则以合理精算假设下的内含价值的增长为参照指标;以轻资产为代表的格力电器等我最看重则是净利润的增长;而还未盈利的电商,则以营业收入的增长作为参考指标等;互联网企业未来可变现的流量;3、长期的ROE水平:这里面也涉及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每个行业甚至每家企业都有着不同的评估体系。比如保险公司,处于目前的中国经济发展阶段以及基于现在的会计准则,ROE基本失真,因为保险公司的内含价值相当于其他金融企业的净资产,而保险公司的利润由于前期费用的摊销是被低估的;比如格力电器等类似的类金融企业,虽然其长期的财务杠杆保持较高水准,但并非财务风险很高,而是非常聪明且可持续的漂亮的资本运作的结果,虽利润率低,但周转率高,所以长期维持高ROE的概率也很高;比如中国白酒目前的普遍高ROE,用国际的横向比较来看也属于较高水准,特别是净利润率的集体高企,这就要注意未来均值回归力量的介入了(此为2012年的评述,详见博客);4、行业属性:是否需要不断的巨大资本开支?还是“一本万利”的优秀模式?技术更新、商业模式变更是否缓慢?是否存在商业生态系统之外的竞争性力量介入?5、市场容量:是否拥有永续的需求存在?瓶颈以及天花板的大致位置在哪里?6、财务报表背后:不仅听其言更要观其行,本质上财务报表就是一家企业经营行为的真实描述,三张表的解读,可以看出管理层是否诚实、经营哲学是否保守还是激进;7、商业模式:长期看是否具备“护城河模型”的特点;8、股权结构:是否管理层持股、股东结构;9、公司治理结构:体制精良、已成系统且运行顺畅;10、管理水准:最重要的参考指标便是公开言论以及长期财务数据背后透漏出的经营哲学,长期是否言行一致,是否符合商业常识,比如研发开支资本化还是费用化,便显出出一家公司会计处理是保守还是激进等等;11、分享上市公司的成长阶段:任何优秀的商业系统都会经历野蛮增长期、优质稳健增长期、受制于“大数定律”下的规模瓶颈,而我的体系最希望捕获的便是已经被“野蛮成长期”证实了的可持续优秀基因下的稳健成长期。(选择公司的的什么阶段,我同样运用了格栅思维进行辨证:)最终,从这些变量中找出驱动其内在价值成长或者毁坏股东权益的因素来,并且判断这些因素在未来是否可持续。所以,体系的工作也是持续的。最终的工作就是不断的积累优秀的上市公司,跟踪和估算(毛估估)标的的内在价值。而合适的价格是需要耐心等待以及运气的垂青的,而如何做到不断的去提前积累和评估这些标的物,只有依靠持续的研究兴趣来推进,这样才能确保合适的价格出现的时候,你能够做到足够的了解而敢于买进。而一家专业持续的投资机构是必须做到这样的研究实力的,这也是为什么你需要专业的投资机构为你打理资产的原因,拥有本职工作的你是不可能有这些时间来进行背后大量的研究工作的。识别泡沫而不是去预测:伯纳德.巴鲁克曾经说过:“作为一个研究人类行为的学生,我一直认为,一个好的投机客应该能够预测到人们会把手中的钱投向何方。”其实也就是寻找索罗斯所讲的反身性趋势,例如05-07年“人民币升值预期”之下金融地产的大牛市;10-14年民间高利率以及货币紧缩环境之下“泛消费和伪成长能够穿越周期”的自强化逻辑之下的大牛市;白酒行业本身具备反身性的趋势在里面,白酒本身同时具备消费和金融属性,价格的上涨促进了购买欲望,增加的购买力进一步促进了价格的上涨,从而形成反馈环,不断循环往复,直至金融属性被过分的强调,趋势发展到极致,拐点出现。相比较而言,经历过这几年的实践之后,基本面本身的反身性具备可分析性,而估值与股价的反身性则较难以把握,基本属于随机波动,也就是赌运气的成分更大些:例如05-07年人民币升值预期之下的金融地产的估值提升,放到08-13年的时间段,虽然人民币依旧升值,但是金融地产的估值却一降再降。同样,对于消费和成长穿越周期的逻辑同样是可以被证伪的,我的均值回归模型中就有相关的研究。所以,之后我便对之前的体系进行了微调,也就是彻底奉行“极简主义”原则,把主要的工作用在企业分析上,未来这一部分可能只作为识别泡沫的工具而非去预测。三个系统的实证:下面对于我自己探索并且实验的三个系统分别进行展示和阐释,而三个系统的内核都是基于以上的简易的投资体系衍生而来的:系统一:拥有着长期竞争优势的公司遇到短期的但是并不影响核心竞争优势的经营挫折从而被市场忽视或者整体市场短期内对于某类优质资产产生偏见形成的机会,在市场形成对于标的一致性的“反身性趋势”预期时卖出;系统二:优秀的公司+优秀的行业+合理的价格=集中+长期持有;系统三:低估值策略法:评估公司质地的权重较前两个系统降低,更为注重资产负债表的考察以及静态极其便宜的估值的把握(最好低于清算公允价值甚至净现金头寸),达到评估的估值中枢即卖出,如果有更加便宜的标的,则换股。持续不断的重复寻找复合系统的标的,直至整个市场都难以找到便宜的股票,则空仓等待。至此,以上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的评估体系。而从08年9月进入市场以来,本人从以上体系分别衍生出三个系统来进行实证实验,也渴望最终能够探索出一条最适合自我性格和资金属性的增值之路。三个系统的实证实验:系统一的实践:账面收益率:2008年-9%;%;2010年-13%;2011年1%;2012年33%;2013年-10%;目前,截止日,系统一的账面净值已经创下历史新高,08年至今累计账面收益率达235%。主要操作:08年9月-12月完成建仓至今一直保持满仓操作,中间的操作也是基于估值差:09年18倍PE的兴业银行的部分仓位换取依然被市场唾弃的民生银行和格力电器、11年格力电器仓位换取中国平安、12年底部分民生银行换取了中国建筑,13年融资买入中国平安,在钱荒的时候再度买入兴业银行。其他就再无操作。后期由于加了杠杆,所以波动率加大。由于低估值策略法是根据市场的错误定价来进行选择标的物的,由于近几年A股的主要的低估发生在指数相关的股票,所以收益率的体现上便表现出和指数较强的相关性。下面依然重点分析的是买入持有标的的逻辑:投资案例:格力电器摘要:市场一直对格力电器存在歧视性偏见:1、十几年来不间断的天花板论;2、简单的把其看做是单纯的制造加工业,而忽略了消费零售属性。另外,2005年开始的行业集中度的趋势,尤其是08年的金融危机加速了这一趋势的主要的投资逻辑,市场直到2011年之后才被广泛的认知。于是市场忽略以及偏见的形成了格力一直以来的极低估值,这边是系统一的机会。05-08-14年其PE几乎都停留在10倍PE左右的水平,而净利润从2005年的5亿增长至现在的100亿,是沪深两市增长最为迅速的标的之一。而投资格力电器的利润来源便是提前于市场发现了格力本身质地的优秀以及起始于2005年的行业集中度提升带来的利润率提升的重要逻辑。以下研究报告完成于2011年,但是逻辑其实在2008年9月投资的时候已经基本形成:投资案例:兴业银行关于兴业银行的两次极端的错误定价分别发生于08年底金融危机以及13年中的“钱荒”,都是市场粗暴的简单联想倾向引发所致:1、由于受简单联想倾向的影响,市场简单的把美国“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类比于国内的经济状况,使得07年的泡沫矫枉过正。2、由于兴业银行的房地产相关贷款占比很高,市场解读其为半个地产股,预期房价大跌使其坏账飙升,最终致使兴业在08年底的PE降至5倍,PB降至1倍左右,为当时银行股中估值最低的。我的逻辑便是:美国金融危机的本源为杠杆过高,危机的发生便是去杠杆化的过程。而中国居民的首付房贷为3成,是美国5%的6倍,更别说中国银行基本无衍生品业务。而兴业的顺势而为、务实灵活的经营风格,也使得其在08年已经掉转了船头,主动下调房地产相关贷款的占比。同样,在13年的“钱荒”阶段,市场同样简单的把同业间的拆借利率飙涨理解为“同业之王”兴业银行的极大利空,而没有注意到同业的风险几乎不在兴业而在于对手盘,而13年中报以及年报的数据再次证伪了市场的粗暴逻辑。而此时,兴业再次成为最为低估的A股银行股的标的,最低时达到了0.8倍13年的净资产的水平,甚至低于08年的时候。投资案例:中国平安投资中国平安可谓一波三折:1、2008年的时候遇到金融危机之下的富通事件;2、在恢复元气之后,遇到保险业近十年的最低潮,2012年新业务价值几乎负增长(经过会计调整正增长,未调整则为-5%左右);3、汇丰的退出,大小非的解禁,短期内员工持股的释放对于股价的供求关系的影响;所以,中国平安是完全符合系统一所捕获的优秀机会,从万成立至今实现3300亿的内含价值,可以说是一只持续性的高速增长的金融集团。而以上遇到的困难,只是暂时性的,并没有影响到平安核心的东西。从其内含价值早已远远超过2007年的顶峰就可以看到这一点。负债端依然强悍,投资端的各个变量也在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从以下我写的深度研究报告,就可以很通彻的对以上逻辑进行理解:中国平安投资端“去股市化”:平安改良寿险负债端:对于平安的投资能力,通过以下的两篇编制的文章,也会有清晰地了解,富通也是经历过审慎决定的,属于一次性的亏损,平安也算是从中吸取了些许投资方面的教训,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过往平安的成功投资案例:中国平安投资之痛——富通:中国平安保险资金运用研究:同时,投资平安还有一个核心的逻辑,那就是可以杠杆投资“护城河”效应更强的工农建:银行研究系列之工农建民兴招综合比较:通过以上我的严谨的分析,可以看到与市场直觉反应不同,工农建拥有着更强大的护城河,而过去股份制银行得以快速的增长,表面上可以说“积极的创新”,而本质上则是利用大行的“保守”在一些市场的夹缝中,利用高杠杆进行扩张,这两年的降杠杆周期中,工农建体现出了经济下行阶段更好的稳健性。这也是我比较推崇的信璞选择大行的原因所在。而我则将思考更近了一步:也就是选择了能够杠杆买入工农建,并且这个杠杆是低成本的、长期持续的、源源不断的。这也是为什么我经常说中国平安是未来低估值蓝筹股中成长性最好的一只。投资案例:中国建筑主要投资逻辑在这篇深度的研究报告中已经体现:投资案例:福耀玻璃关于福耀玻璃的投资,其客户几乎涵盖中高低端所有的车型,所以可以间接的全面分享汽车成为中国家庭必备的耐用消费品这一趋势的“类指数型基金”,而不必去理会哪家车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而市场犯了和对待格力电器一样的错误,也就是忽略了其消费属性,简单的将其看做加工制造业。而很明显的,格力和福耀已经成为世界级的制造中心,最大的空调生产基地在中国,而福耀玻璃随着全球化布局的日间展开,成为世界第一的概率也在加大。通过收购逐渐形成的规模效应正在沿着全球化的趋势展开。未来卖出的变量:延续以上关于市场的评估中,蓝筹股未来具备稀缺性,上证50为蓝筹板块中估值最低的,而里面估值最低、成长性最佳的两只代表性股票——中国平安和中国建筑未来会成为大的资金主要博弈的对象,当市场一致性的选择极度喜欢此类资产,甚至打上了有可能的“中国版漂亮50”标签的时候,卖出的时刻也就到了。系统二的实践:账面收益率:%;%;%;加上分红再投入,目前累计账面收益率达79.7%。类似巴菲特后期的投资模式(85%格雷厄姆+15%费雪):即2010年末开户,全仓买入民生银行,分红再投入外,未操作过任何一笔交易,即使2012年民生银行曾经估值上升到2倍PB,依然未卖出。未来可能主要的操作就是等待民生银行在经历过去年宏观经济的“去杠杆化”之后,重新聚焦回归主业,再次进入稳健增长的轨道,如果恰逢A股蓝筹股形成牛市,估值过高(20倍PE、3倍PB左右),才会考虑逐步清仓(也正是因为考虑到A股未来群体性效应更强,能以更高的溢价卖出,所以才没有换至港股,当然这也是投机性的判断,目前港股通效应已经让换取民生H股的获取了至少30%的套利收益,这是系统二的失误所在)。至此,一轮完整的交易就算完成了。中间的波动都忽略不计。发表于《证券市场周刊》的关于民生银行的研究:民生银行重新聚焦:系统三的实践:成立于2011年11月,如前所述,系统决定了当价格达到合理估值中枢就卖出或者换股,而完全舍弃考虑溢价率的问题,所以操作较前两个系统略显频繁。具体的操作在以下两个链接中都有详细的记录:2012年9月将惠理集团的仓位平均至奥普集团、中国安芯以及浙江世宝;2014年2月卖出长江实业和恒基地产,买入正通汽车、重庆银行;.8港元卖出浙江世宝,1.15港元买入天工国际、3.54港元买入重庆农商行;2011年11月至日账面收益率在90%左右,同期恒生指数上涨2.8%,跑赢恒生指数87%左右。投资案例:浙江世宝2012年9月买入浙江世宝的时候,成本在1.9港元左右:操作链接:买入的理由便是便宜:买入时的市值大概在4.06亿人民币左右。当时恰逢A股发行6500万新股,股本增加25%,按每股7.8元,融超过5亿人民币,已然超过当时的市值。发行前相对于港股市值2012年PB约0.7倍,2012年PE不到5倍;发行后PB不到0.5倍,PE大约6倍左右。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家在国外的估值大约在10倍PE左右,当然,当时也并没有预测到A股的估值达到如此之高,更没有想到催化剂竟然是港股通,目前来看两个地区的市值都有错估,A股因为是小市值“好炒”而高估,港股也因为小市值而低估。最终号以6.8港元卖出浙江世宝,最终此笔投资收益率在265%。为整体的低估值策略组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当然,这里面是有运气的成分在,但是低估值的买入逻辑无错。投资案例:复星国际在市场还在犹疑复星国际由“重资产”向“轻资产”转型成功的可能性很小的时候,我已经提前在港股大跌的时候介入,那时候复星国际的估值依然在净资产之下。而如今,转型在一步一步的落实,估值也在提升,当然,是否是伯克希尔,个人认为没必要因为股价的上升而将其神化了,地产、钢铁、矿产等依然占据了复星资产的很大一部分,并购的欧洲保险资产在经济已经显示颓废的地区的资产投资配置能力值得怀疑,在雪球上业写出了当时投资复星国际的核心投资逻辑:成本3.8港元左右,加上分红再投入,目前账面浮盈在180%左右。投资案例:天工国际关于具体的研究报告详见:未来的天工国际也会是一笔非常出色的投资。投资案例: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关于具体的研究报告详见:投资案例:中国安芯唯一亏损股票中国安芯值得总结,账面浮亏53%,买入时估值达到了1.5倍PB以上(最初的系统执行力不行),买入价过贵,也就是陷入到了“高估自己预期成长性的能力”的陷阱里,顺应了市场“梦想物联网”的投机思维中去。同时没有注意到此公司管理层所具备的道德问题,2013年业绩下滑,遭遇戴维斯双杀。不过,现在的市净率已经跌至0.7倍PB,同时几乎没有银行贷款,性价比已经优良。PS:1、基本上所持有以及备用的标的都有我相应的研究、模型以及研究报告,并且有一个实时更新跟踪的股票池,当然,系统一和二同样如此;2、为什么叫账面收益率,因为对于一个投资人来讲,除非他的投资生涯结束,一切皆为账面的浮盈浮亏统计而已。真正的收益率应该结合估值和内在价值进行评估。篇幅有限,不再展开。目前的账面收益率来看,三个系统的收益率都远远跑赢同期相关指数。寻找这样的长期投资人:遵循简易的投资理念,用无限的恒心去坚持它,这便是我的“极简主义”投资策略,这是我的签名的意义所在。因为市场是个复杂适应性系统,它的表象是复杂混沌的,大多数时候“看起来很正确”的逻辑只是一时“市场的流行理论”罢了,并不具备“可持续性”,在我看来,只有最简洁的、最本质的东西,才是最可持续的。希望我的投资人,也遵循这样的理念。关于施洛斯:虽然我和施洛斯的体系有些许的差别,但是我非常喜欢他运作基金的形式,复制中国版施洛斯之路是一种非常理想化的想法,但是我觉得不试试怎么知道不行呢?希望未来:1、我的方法必定是非常小众的,且不以规模为激励。所以规模即使不设立上限,也不会太大。但是需要的客户希望都是经过充分的交流沟通的,包括认真阅读了以上的投资体系部分的,从而能够避免低估值需要买入时无钱,大涨估值过高后申购资金大量涌入的普遍尴尬处境;2、如果有意合作,我可将联系方式私信您;3、我个人的想法是先通过专户管理的方式,大家通过6-12个月的账户管理、充分沟通,彼此建立充分的信任关系后,成为未来我成立私募基金后的第一批投资人,我希望这种信任关系能够维系很久,成为未来私募平稳运行的基础,资金的稳定、投资人充分的信任可以保障我把最主要的经历用在研究上,而不是资金的进出以及解释我的投资行为上;4、未来基金的运作,我希望效仿我的偶像施洛斯的做法,一是远离陆家嘴等比较喧哗热闹的地方;二是将运营的费用降到最低,不收取管理费;三是投研只有我一个人,因为在投资方面集体智慧是失效的;5、基金未来的运营注定不会和“流行的概念”(例如A股每日因为概念的涨停榜等)以及“流行的策略”(例如最近流行的高频交易、量化投资、金融工程等)有关联,奉行的就是在能力圈范围内的极简的低估值策略法,它不会有短期内的暴力,但是却已被长达上百年的投资历史证明有效;6、未来的研究可能会较少的放到网络上来讨论,正如施洛斯所说:“我们通过艰辛的工作寻找到可以投资的股票,因此不想随意向公众公开,因为这对我们的投资合作伙伴是不公平的。”不过,前期在网络上的展示,可以让我更有效率的认识到志同道合之人,这是施洛斯时代所不具备的;7、投资人的资金不会参与以下的交易:金融衍生品、期货、商品、卖空等,只有极少数的天才能够在20年以上的杠杆品种交易中活下来,更多的是波动率大、过程过瘾、结果惨烈。我知道我不是那极少数的天才之一;8、大多时候我买入的标的物是极其令人厌恶的,请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之所以形成体系、称之为系统,就是希望它能够不依赖“抓到几只牛股”而成为短期内“池塘里的鸭子”,能够稳健的长期的复利运行下去;以上的想法孕育了很久,我也一直在犹豫徘徊,想法还有很多毛糙和不确定之处,也希望大家能够多提意见,我个人非常希望能够为那些和我理念共振、拥有投资资产但同时没有时间打理的投资人群体服务。也希望能够在我还年轻的时候就开启复制施洛斯之路,甚至未来可以做到公开记录的成绩单匹敌施洛斯本人(还原管理费后50年23%左右的业绩)。最后,欢迎各位朋友转载,如果能够引荐贵人!不胜感激!近期研究文章集合:1、本轮牛市已于1849点启动?2、惠理集团:可长期持有的十年十倍股 &rd3、中国太保:转型带来的投资机会4、宽松货币政策成资产估值切换催化剂致投资人的信:系统三的延展性应用:统计2014年账面收益率:系统一:在杠杆率为1.5倍的帮助下达到185%,08年至今累计账面浮盈率为954%;系统二:在维持杠杆率为1.9倍的帮助下(即市值增长之下将增加的融资余额买入下跌的那只股票),从而使得14年的账面浮盈率达到了惊人的290%之多,从而使得系统二的账面浮盈率自2011年之后累计达到601%;系统三:在实现了港股两年半100%的账面浮盈率后转为投资人账户管理,9月份开启的账面浮盈率在75%左右,第二批、第三批分别大概在56%-64%、30-40%左右,由于时间的不同导致最后的账面浮盈率略有差别。这里叙述一下完整的一笔买卖交易即中国铁建、中国交建、中国中铁,前期他们的估值是低于H股的,皆跌破净资产,有些甚至在0.6倍PB左右,作为和中国建筑同类型的配置资产类别,从历史的经营质地、管理质量、竞争力、财务数据,确实不如中国建筑,但是受益于政策、流通盘大小、概念股的影响,其后面的估值竟然远远超过了中国建筑,甚至是H股的100%左右,所以大家在我的动态再平衡操作中可以看到我平衡至了中国建筑以及H股当中。2014年真正需要总结的是:系统一、二皆为强调主观意志的多些、系统三为强调定量被动意识的多些,他们皆为将来能够容纳更大资金量同时不降低收益率而来,并且最重要的无论市场环境如何变化、别的投资人在做什么,我都只关注我自己的东西,三个系统的核心皆为关注市场错误定价,这也是价值投资之核心。2015年无论市场如何变化,我只坚持我自己,动态平衡、不断扩展能力圈、关注企业、同时积累更多的丰富的格栅思维模型,继续提高自己。关于资产管理,目前积累的投资人,所展示的东西,基本上并不是为了些许的投资收益,这都不是一次性的,是持续的,我在2015年三十岁的时候最大的期望就是开始自己真正的资产管理之旅,有些人建议我早些的成立,已赶上牛市,我说这种心态是不对的,为了博牛市收益而去成立私募,这也是不可持续的,我希望的是我所积累的投资人以及未来的投资于我的投资人,我们都是10年、20年甚至年轻的小伙伴是50年的合作关系,在这50年的投资生涯中,注定里面10-15年会是我体系落后于市场的不适应期,而只有信任的积累大家才能一起经历低潮,而不至于在其他大多数能够收获果实的时候离开。另外,很多人@ 我,感谢我,我觉得不用,那是你们应得的,也好心提醒一句:依赖于暂时性的某些网路上分享的投资东东,是不可持续的,如果您真的认同我,同时有没有时间打理自己的资产,欢迎关注我明年的私募。我与施洛斯的投资体系虽不同,但是基金之路我大概率上会复制他老人家,成本降至最低,资金流动率最低,长期的复合收益率最牛逼。起航,便不再回头!本轮牛市的可能发展路径:已有91人赞助了这篇帖子616雪球币:1001006666311810101010101010101010666666666666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同时转发到我的首页发布分享到:新浪微博QQ空间豆瓣人人FacebookTwitter更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滚雪球理财可靠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