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入少先队员的感受评选真心感受

2015年“昌邑好人”
2015年1月昌邑好人榜
2015年2月昌邑好人榜
2015年3月昌邑好人榜
2015年4月昌邑好人榜
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雷锋精神,树立社会新风,市文明委决定在全市开展“昌邑好人”评选活动,促进形成“人人做好人,人人是好人”的良好社会风尚。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评选原则
凡我市范围内在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方面表现突出、事迹感人、群众认可的个人和群体,均可推荐为候选人。2013年以前已获全国、省、潍坊市道德模范及提名奖和已被评为“中国好人”、“山东好人”、“潍坊市文明市民”、“潍坊好人”的,不再列入推荐范围。
二、推荐方式
采取单位推荐、社会推荐、个人自荐和直接确认相结合的推荐方式。各部门单位根据《“昌邑好人”评选活动实施方案》要求报送,社会及个人推荐请于7月7日前发送推荐人1500字事迹材料、证件照1张、生活照2张至评选邮箱。
三、评选公布
市文明办将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审核把关,结合实地调查走访,从中选取群众口碑好、事迹过硬的作为“昌邑好人”。每周从本月“昌邑好人”中评选一名作为本周好人之星,在市电视和《潍坊日报·今日昌邑》开辟专栏,对其进行宣传报道。
四、奖励优待
对入选的“昌邑好人”,在各级各类文明创建优秀评比中优考虑。对部分生活困难的“昌邑好人”,协调有关部门将其纳入帮扶体系进行重点帮扶。2014年度的“每周好人之星”,将获得潍坊日报社昌邑分社免费赠送的报纸、维客利影城免费赠送的观影卡、市妇幼保健院提供的免费B超检查、市园林局提供的免费乘坐潍河湿地公园游览车、市质监局提供的日用小型计量器具免费检测以及市文山中学为其子女设立的亲情助学岗等6项奖励和优待。
昌邑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
&&&&&&&&&&&&&&&
&&&&&&&&&&
奉献着,幸福着,快乐着
——记昌邑潍水学校教师王永孝
餐厅中与学生愉快的交流着,宿舍里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呵护着,课堂上与学生和谐的互动着,心理健康实验室里耐心为学生疏导着,初中部建筑工地上不断忙碌着,这一道道精彩的身影就是昌邑潍水学校教师王永孝。
王永孝老师,中共党员,一级教师,1998年7月参加工作,2013年通过考选加入潍水学校这个优秀的团队。因以往出色的工作表现和业绩,被学校任命为昌邑潍水学校教科室主任,同时协助教导处工作,负责小学部教科研、实验教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车辆等工作。
帮助他人&& 致力科研
日,是王永孝老师终生难忘的日子。在这一天,他加入到了昌邑潍水学校这支优秀的团队,踏上了新的征程。
在工作中,他不但善于向有经验的优秀教师学习,更懂得如何帮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小学部五年级级部有一位年轻教师,刚踏上工作岗位,教学及班级管理摸不着门路。王永孝在完成自己繁重的工作之余,全力帮助他成长。王老师利用休息时间,与他精心研究教材,指导如何抓住重点和难点,备课中如何预设问题,巧妙设置小环节;同时,抽出时间跟踪该节课的上课过程,课后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利用心理咨询师的优势指导该教师如何分析学生特点,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及生理变化,使该教师班级管理能力迅速提高。学校老师戏称他们俩“师徒”、“形影不离”。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该教师在昌邑市优秀实验教师评选中脱颖而出,以绝对优势被评选为“昌邑市优秀实验教师”
这样的例子不胜牧举,在过去的一学年中,王永孝老师指导帮助的教师中有5人分别获昌邑市教学能手、昌邑市课堂教学大赛一二等奖、“昌邑市优秀实验教师”等荣誉称号,有32篇教科研论文在省市级论文评选中获奖。
过多的精力投入到群体水平的提高,王永孝老师只有利用晚间休息的时间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经常熬夜到凌晨一两点钟。辛勤的付出有了不错的收获:在今年5月份参与的潍坊市“十二五”规划课题“小学英语分层次布置作业研究”顺利通过专家验收;学校省级课题“快乐高效,快速推进教学”研究顺利开题,并进入实质性研究。
学校老师们看到他忙碌的身影,都调侃的叫他“傻帽”“忙不死的小强”,王永孝听后,憨厚的笑道:幸福着呢!
关爱学生&& 胜于家庭
“家对于你来说就是旅店”每当王永孝老师听到妻子心疼又无奈的“唠叨”,总是充满愧疚的对她说“忙完这段就有时间陪你们了”。可是他妻子何尝不知道,忙完这段还有下段在等着呢。
潍水学校小学部学生的年龄在9——11岁,他们在家里那可是家长心里的宝贝,来到学校后各个方面都需要自己去做。不少学生不适应新的环境,出现了想家、情绪烦躁、厌学等方面的问题。为了给孩子营造家的氛围,体会到家的温暖,王永孝老师做出令人惊讶的决定:只要孩子在学校,就在校陪着这些离家的孩子。有人说:自己的老婆孩子不管了。王老师听后只笑不语。
王永孝老师更忙了。他早上六点十分起床,维持宿舍秩序,陪孩子们吃早饭,了解孩子生活、学习中的愿望、需求,并协调学校尽可能的予以解决。每个课间休息,他总是在学生中间,与孩子们谈学习生活中的趣事,聊动画片,谈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晚上,王永孝老师睡觉前,总是先挨个宿舍查看一遍,帮孩子掖被角,安抚孩子尽快入睡。这一圈下来,需要1个多小时,差不多到夜间11点了。
六年级一名学生在家里烫伤了脚,行动不便。中午、晚上学生休息时,王老师总是背着他从一楼背到五楼的宿舍,并和同学一起帮他整理好个人卫生。
送没坐上车的孩子回家、返校;学生生病,无微不至的照顾;给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进行耐心的疏导;同学间闹矛盾,及时处理等等等等。&&&&&&
“王老师来了”对孩子们来说,就意味着来了朋友,来了家人,来了知心人。
服从安排 &&激情基建
2014年11月份由于工作需要,学校安排王永孝老师到筹建处工作,负责材料整理,上级检查及祥龙建筑公司的两个工地。
王永孝老师迅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勤于学习,对工作兢兢业业。他每天坚持早到晚走,甚至为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牺牲了很多休息的时间。
无论天气怎样他都坚持每天先巡视工地,遇到问题及时上报,并努力协调解决。在保证安全施工、工程质量的情况下,不断促进工程进度,保证今年下学期开学投入使用。
他整理的材料精细、有序、有据。2013年12月顺利通过潍坊市政府组织的“潍坊市重点项目工程投资”验收,并于2014年1月上报“省重点项目工程”,获批准。
“忙碌着,奉献着,幸福着,快乐着”!王永孝老师用饱满的激情正铺着一曲教师人生的凯歌。
爱在这里延伸
赵顺东,男,现年41岁,党员,是柳疃镇孙家庄村人。为人正直,待人谦和友善,富有同情心。他带领员工走出了一条“质量为本,诚信经营”的企业发展之路,他凭着顽强的拼搏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打造出发挥自身价值的事业平台,他工作作风严谨,有魄力,积极回报社会。十年来,他就是凭着这股责任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一& 诚信经营,关心员工
企业成功的经营,使赵顺东的视野变得宽广,思想变得活跃,更是增添了他爱的心迹;视野的成功,成就了他更高的思想境界,怎样回报社会的想法一直在他的心中回荡。
赵顺东常说的就是人应该有爱心。企业得到了发展,最重要的是要让员工拿到更多的工资,企业才有后劲,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更多的温暖。他总是设身处地为员工着想,竭尽全力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公司的员工也都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家。
二& 无私奉献,爱心助学
心中有爱,爱在心中。赵顺东看到有一些孩子,由于家庭生活贫困而面临失学的危险时,陷入了深思,他想自己必须为这些孩子做点事情。爱心助学活动悄悄的展开了,他萌生了帮助贫困学生上学的想法。十年里,赵顺东共资助贫困学生10余人,累计捐资六余万元。
他说:“因为我是党员,帮助贫困学生是我的责任……”也许是因为性格的原因,他从小就关心弱小动物,长大后,他懂得了关心同学、关心群众,关心同事。正是这种深藏于灵魂深处的爱的品格,促使他在事业上一步步走向成熟。加入党组织后,他更是将这种施爱于人的高尚品格作为党员的一种作风来要求自己,时刻心中想着他人,提醒自己要为党员的称号争光。
“钱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人!我所做的都是我能做的,也是一个党员应该做的,看到那些孩子能够快乐的学习,我觉得足够了”。
三& 心有梦想,大爱无声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很容易,可坚持十年如一日地资助贫困学生,恐怕没有几个人。赵顺东做到了,他矢志不渝,坚持不懈。
爱有多远,梦想就能行多远。十年来,一步一个坚实的脚印前进着。凭着一颗回报社会、奉献社会、创造未来的心,在平凡的事业中创下了诸多效益,实现着他人生梦想。
赵顺东,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他说:“爱心就像一滴水,汇集起来就是海洋”。让我们都来做这一滴水吧,让这个爱的海洋越聚越宽,越聚越广!
最美乘务员潘秀英要让雷锋精神永远传承
&&&&&&&&一沓“记事簿”,让服务没有“盲区”;一口普通话,让乘客倍感舒心;一颗热乎心,让旅程充满温暖。城区至辛安庄班线客车乘务员潘秀英,每天带着满满的爱心为乘客服务,让爱充满了车厢,播撒在了昌北大地。
画站点图,学普通话,农村妇女苦练本领
2013年2月,一个偶然的机会,潘秀英成为了客车班线的一名乘务员。原本想干一年半载就回家的她,却在这个岗位上干出了兴趣,干出了劲头,干出了精彩的人生轨迹。
万事开头难。刚刚从事乘务员工作,潘秀英分配在了昌北几条线路上。老家是都昌街道傅徐城后的她,对昌北地区一片陌生,虽然听过一些村子的名字,地理位置却是一窍不通。从城区出来,过了李家埠,她就成了“外乡人”。虽然恶补了一些知识,平时也注意和司机交流,但是仓促之间,对于一些相邻村子的地理位置,还是难免犯错误。为此,她还多次遇到乘客调侃。好强的她,决心要尽快克服困难,提高业务水平。
为此,晚上回家,潘秀英对着昌邑地图把昌邑至青乡、昌邑至龙池、昌邑至柳疃镇辛安庄三条线路经过的村庄和站点全部标注出来,六七十个站口,近百个村庄,全部记在了废弃车票背面。在车上没事的时候,她就拿出来看看,和景物联系在一起,记在心里。从那以后,再有乘客上下车,她再也没有弄错。经过一段时间锻炼,这些名字全部烙在了她的脑海里。用最短的时间,她成为了一名合格的乘务员。
除了站口和村庄,潘秀英还把卖票收钱、时间表、沿线公交站点、常用电话号码等与业务有关的内容都用废弃车票记了下来。现在,这些废弃车票已经有40多张,捏在一起,成了潘秀英的工作“记事簿”,见证了她的学习和刻苦,也见证了一个乘务员对提高服务质量无止境的追求。
采访中,潘秀英一直操一口较为标准的普通话。“有人问她是不是从东北回来的,还有人问她是不是在北京待过,都是因为她的普通话说得比较标准。”城区至辛安庄班线客车司机徐万杰对记者说。
“有一次,一个外地人坐车,我说了一句土话,结果他听不懂。”说起当初学习普通话,潘秀英显得有些惭愧。“然后他对我说,连普通话都不会说,怎么当好乘务员?”
乘客的话,深深刺激了潘秀英。虽然已经不算年轻,文化程度也不高,但是她还是向困难发起了挑战。经过一段时间刻苦学习,她的普通话已经比较标准。现在,只要是在工作期间,她都用普通话交流,这也得到了乘客的欢迎。
热心服务,真心付出,打造温暖快乐“大篷车”
“虽然这一班车是短途客车,单程不过四五十分钟。坐车的人有的去学校,有的去医院,有的去玩,有的回家,什么心情都有,那我就要尽自己的努力,让每一名乘客心情更好,让快乐的心情感染每一个人。”潘秀英对记者说。
有了扎实的业务功底,潘秀英帮助起乘客来,也就驾轻就熟了。
“有些乘客没怎么进过城,对城里不了解。一般问乘客到哪下,我都会问问去什么地方,顺便帮他们指指路。”潘秀英说,“前几天,才下了雨,一个十几岁的年轻学生进城,说是去全福元超市,不知道路怎么走。我就和他说,现在利民街修路,下雨不好走,到了市府街你下来就行。”
“坐这个车很多次了,从来没见乘务员和乘客红过脸,车上氛围也挺好,每次都是十分舒心地就到了。”辛安庄村的王娜在昌邑上班,经常坐车往返与家和单位之间。对于这趟车,她表示要“点赞”。
“这车司机和乘务员都利巴好,咱也不会说,反正就是好。”在柳疃镇张家车道站口上车后,刘家车道村村民战连成的老伴对记者说。她带着孙子上下车,乘务员总是帮她抱着孩子。“前几天,俺们从烟台回来也是坐这个车,大包小包拿着五六个,人家上上下下帮俺拿,真是好。”
助人为乐,要将雷锋精神永远传承
“上车的时候,要孩子先上。下车的时候,要孩子先下,因为孩子目标太小,后方驶来车辆不一定能及时发现。”工作中,遇到带孩子的乘客,潘秀英帮助家长把孩子安顿好后,经常教导家长如何做到安全乘车。
“咱们这是服务行业,不像其他行业,合格和优良有指标。服务行业没有最好,只有在不断的提升中追求更好。”文化程度并不高的潘秀英,对乘务员的工作,有自己的理解。这也成为她做好工作的出发点。
一次,一名年逾五旬的乘客挎着两篓鲜姜等车,潘秀英见状赶紧和乘客一块把姜提了上来并安顿好。临下车时,这名乘客说什么也要给潘秀英留下两棵姜。“这是我见过服务态度最好的乘务员。”乘客说道。
类似的事情还要很多,苹果、桃子、火龙果……乘客要送给潘秀英的礼物,可以说是五花八门。这些,都是因为潘秀英的热心服务感动了他们。
“我们那个时候都学习雷锋,我认为现在要继续学习,要将雷锋精神永远传承下去。”潘秀英在工作中,时刻用雷锋精神要求自己,要做一名乐于助人的人。
敬业、友善,没有光辉事迹,没有豪言壮语,潘秀英用自己朴实无华的行动,迸发出了属于普通人的“正能量”,为我们深刻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一位口腔科医生的坚守
——记2015年度昌邑好人付亚宁
作为一名医务人员,付亚宁工作中始终坚守“医者父母心”的原则,把患者之所急所想作为自己努力工作的目标,对待患者不分家庭贫富、社会地位高低,始终把患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对待每一位病人,都能做到认认真真检查、详详细细解说、兢兢业业施诊。在一次就诊过程中,一位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到口腔科就诊,由于患者在语言交流及思想沟通存在障碍,为了能了解患者病情对症治疗,她认真检查,耐心与患者沟通,终于找到了患者的病因,通过精心治疗让其完全康复。在工作中,付亚宁时刻为患者着想,为患者精打细算,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因为口腔正畸修复工作的特殊性,付亚宁深知只有通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于是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苦练过硬的基本功,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疗法,了解牙齿正畸修复发展的新动态,积累新经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加上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付亚宁成为了医院的业务骨干,受到了患者的信赖。
从医多年来,付亚宁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她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长期的治疗工作有时会让她疼痛难忍,但作为一名医生她牢记救死扶伤的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坚守岗位,从不抱怨,也从未因此耽误为患者施诊而影响工作。此外,付亚宁还非常重视诊疗过程中的心理疏通,在给病人看病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坚定不移地认为一个亲切的笑脸、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问候语、一个拉扶的细心动作本身就是一味对症良药。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视病人如亲人,从而赢得了病人的理解、支持与尊重。
付亚宁坚信,弘扬老一辈的医德医风,爱岗敬业,取信于民,在竞争中求生,在竞争中求发展,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争创一流,再攀高峰,是她今后继续要走的路。
真抓实干聚民心 合力共建新农村& & &&
&&&&&&&&&&
——昌邑市常家屯村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纪实
中共昌邑市饮马镇委 饮马镇人民政府
常家屯村位于昌邑市饮马镇北,共有138户506人,村“两委”干部3人,党员26人。近年来,常家屯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努力发展新产业、建造新村庄、培育新农民、塑造新风貌,探索出了一条村两委班子引导、农民积极主动、社会大力支持、合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壮大了村级经济,改善了村容村貌,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经济和各项事业得到了全面进步。该村先后荣获昌邑市“农村工作先进村”、“新农村建设带头村”、“基层党建工作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凝心聚力打造出一流班子
“打铁还需自身硬。”自徐先忠成为常家屯村的“当家人”后,就把“转变作风、强化班子”作为第一要事,为自己制定了“四不”原则,即“公家的钱一分不用、群众的事一件不落、企业的饭一概不吃、别人送的礼一律不收”,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村民的承诺。同时,也为村“两委”班子制定完善了集中学习、村务公开、为民办事等9项规章制度。特别是自远程教育网络开通后,村班子成员专门请了镇上的大学生为他们补电脑课,很快成为了“电脑通”,随时可以为村民们提供简易的网络服务。
“作为村民选出的干部,要对得起大家的信任,绝不能让乡亲们戳脊梁骨。”村“两委”在工作中积极转变过去“一言堂”决策方式,坚持走“阳光作业”的路子,先后与村民签定了12项村规民约,对村内宅基地审批发放、计划生育指标等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热点、焦点问题均由党员会、村民代表会讨论决定,并在公开栏中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做到了小事有沟通、大事群众评,逐步增强了村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赢得了村民的普遍认可和积极拥护。
“要想群众听话,就要先听群众的话。”村“两委”坚持换位思考,从群众角度出发想问题、办事情,每月都要召开党员及群众代表大会,每周总要抽时间到村民家中“拉家常”,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通过真心实意地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最大程度地维护了群众权益、带给群众实惠。特别是2006年初实施的建沼气池改造厕所工程时,针对村民积极性不高的情况,村干部分头到村民家中征求意见建议,7户班子成员、党员带头示范,率先改造,让村民看到建沼改厕实实在在的好处。同时,为鼓励村民实施改造,村委与自愿建沼改厕的用户达成改造协议,给予每户每年100元奖励,大大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目前,全村建沼改厕的农户达到80%以上,“三大堆”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村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共谋发展带富了一方百姓
“千中心,万中心,经济发展是中心。”2004年10月,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立后,就清醒的认识到:只有民富,才有村强,只有民富,才有村稳,要实现民富村强,就必须找准适合本村经济发展的路子。村“两委”协调决定将发展目标定位在如何发挥紧靠公路、交通便捷的地理优势上,走大力招商引资,发展村级经济的路子。于是,村“两委”一班人先后自费到南方及周边的12个先进村进行了实地考察,邀请有关领导、专家帮助想办法、定规划,召集村里的党员、群众征求意见建议,最终确立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民营经济、整治村容村貌等一系列长远发展思路,使常家屯村迅速跨入了新农村建设的先进行列。
村支部书记徐先忠自任职以来,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从制度建设到村务建设走了一条别人不敢走的路,但实践证明这条路给常家屯村带来了新的活力。为实现集体增收、村民致富的目标,常家屯村充分发挥资源和资本优势,积极招商引资。2003年在村东规划民营经济小区150亩,利用本村作为信用村农信贷款利率低的优势,采取多种模式和渠道,帮助经济小区内企业协调贷款,解决了投资商的资金难题,吸引了25家企业落户。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供产销一体化经营模式,年实现销售收入1000余万元,有效转移剩余劳动力300多人,增加了周边群众的收入。其中,总投资1500万元的同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生产加工项目,带动本村农户参加专业合作社生产,并通过“一户带四邻,四邻带全村”的示范带动,为26户种植户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进一步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户均增收达15000元。
倡导文明构建了和谐村庄
  “光发展经济还不够,村里的每一项工作都不能落后。”这是村支部书记徐先忠经常说的一句话。在加快生产发展的同时,村“两委”及时将发展的成果惠及群众,不断加大村庄改造建设力度,大力兴办公益事业,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
为了给群众创造一个优美、洁静的生活环境,村“两委”班子结合文明生态村建设规划,在对全村进行认真调查论证的基础上,结合全市“城乡环卫一体化”规划,实行村内卫生托管,对生活垃圾实行定点存放、专人回收、定时清理,彻底消除了“三大堆”问题。投资68万元对全村3640米主干道实施了硬化,硬化面积26000平方米。道路建成后,过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道路狭窄、凹凸不平的巷道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平坦宽畅的水泥路。在村内主干道、村文化广场两旁栽植绿化苗木5000余株,实现了村内空闲地100%绿化。同时,全面实施亮化便民工程,安装路灯60余盏;对村内道路两旁排水沟实施高标准规划,确保了村内汛期无积水、旱季无扬尘,为村民出行提供了便利。环境好了,每天各种商贩纷至沓来,村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服务上门的待遇,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为改变村民业余生活单调的现状,丰富和活跃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村“两委”专门建起了图书室和农民党员电教室,购入图书200余册,范围涉及农村政策、法律法规、人文科学、农业技术等方面,免费供广大群众阅览。特别是在农闲时节或召开村民大会时,借助上级部门组织的科技、文化、卫生、法律服务队下乡活动,将社会主义新风尚宣传到千家万户,破除恶俗旧习,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全村的精神风貌有了很大的改变,彻底消除了以前那种农闲时打牌赌博、喝酒闹事的陋习,谋发展、共致富蔚然成风。同时,积极为村民创造良好的休闲游乐环境,投资22万元建成2000平方米的农民健身广场,配齐各种健身器材,为村民创造了健身娱乐场所,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群众利益无小事”。村“两委”始终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恪职尽责、尽心尽力为群众谋福利。村“两委”积极开展扶贫帮困活动,不仅在逢年过节给十几户贫困户送去救助金及食用油、米、面等生活用品,让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与关爱,而且“两委”干部及全村26名党员与村里的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手把手地帮助贫困户。坚持易风移俗与树新风相结合,大力宣传提倡丧事简办,喜事新办,积极开展“十星文明户”、“五好家庭”创建等活动,目前村里95%以上的户达到了创建标准,全村呈现出一派祥和、文明、知礼、明信、各业发达的蓬勃景象。
几多耕耘,几多收获。在村“两委”的带领下,经过全村干部、党员、群众的上下一心、共同努力,常家屯村经济好、村风正、民心聚、环境美的良好局面逐渐形成,成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典范”。
将青春献给公路
---昌邑市公路局工程养护科 冯雷鸣
他,一米八零的大高个,皮肤黝黑的脸上架着一副黑色眼镜框,思维较活跃,性格脾气温和,喜好说笑,和他在一起总能感觉到无穷的快乐;一旦工作起来,就又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两耳不闻窗外事”,有时候工作紧急时,连熬几个通宵也是常有的事情,充分展现了新一代公路人的形象。
他一路走来,坚持边干边学,边学边干,勤于向书本、网络学习,向老同志、同事请教,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用丰富的业务知识充实自我。6年来,他先后参加了省道新海路的拓宽改建工程,国道烟汕路、国道荣兰路、省道下小路的罩面工程,国道烟汕路潍河大桥及漩河中桥的维修改造工程,负责公路测量、工程资料整理、施工管理、项目总工等;由于其工作认真细致,每次都能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工作,2010年单位聘任他为桥梁专职工程师。
在他的记忆中,第一次全权负责国道206
的中修挖补工程是最值得自豪的一件事。为了能够圆满完成这项工作,他认真总结了以往的工作经验,并制定了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全面考虑了各项分部分项工程,详细分解了工程的每个步骤,并将工作细分到人、机、料、后勤保障等方面,落实责任分工;编制了严密的工程概算,制定了合理的施工方案,力求节约生产成本。为了确保万无一失,
他提前多次查看了施工路段,详细了解了该路段的有关情况,包括车流量大小、企业的上下班时间、加油站的位置、沿线居民的出行,制定了完善的交通组织方案,避免了交通拥堵,将对车辆正常通行的影响降到最低。他经常说“安全重于泰山,质量重于泰山”。施工过程中,他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进行施工,要求各种安全警示标志摆放规范齐全,所有施工人员均着安全标志服。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他几乎一刻不离施工现场,对每一块路面挖补的每一个工序都进行监督检查,发现不符合规范的,立即返工,从一个点,从一个面保证了整个工程的质量。最终自己的工作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让冯雷鸣感到,几年来自己没有白努力,自己是有能力干好工作的,并不断鼓励自己以更加严谨踏实的作风对待工作。
作为负责全市公路桥梁管理的桥梁工程师,更感责任重大,因为桥梁要么不出事,一出事就是大事故,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冯雷鸣亲自带队,反复叮嘱自己一定要仔细再仔细,真正做到不留隐患,不遗漏一个可疑点,真实反映每座桥梁的具体状况。对每座桥梁、每处病害他都要亲自查看,不管爬高下低从不叫苦叫累,因为他知道桥梁的重要性,他自己的苦能够换来桥梁的安全运营,能够换来数以万计几十万计的车辆行人的安全通行,那是值得他骄傲和自豪的。
冯雷鸣所在的养护科人手较少,而且老同志居多,很多工作都需要电脑网络,所以很多工作老同志们都难以下手,这就为本来就忙碌的工作增加了工作量,平日里加班加点,节假日不能正常休息都是常有的事情,就连婚姻大事也没能休个完整的假期。记得那年“国检”,工作非常忙,他老家不是本地的,离着工作的城市有500多公里,父母都在农村老家,结婚前的准备工作千头万绪,几乎都是他对象的父母帮忙筹办的。他在结婚的前一天也还在办公室整理资料,惹得对方的父母很不高兴,“是你们家娶媳妇,还是我们家娶媳妇,我们就这么一个女儿,你怎么一点都不重视啊?公路局离了你就不转了吗?”,最后还是他对象善解人意,把父母哄开心了。好不容易举行完婚礼,在老家摆完酒席,刚要准备出去旅游,他突然听说有个工程马上就要开工,养护科人手不够,正是需要人的时候,于是他决定不去旅游,直接去工地。但他知道跟岳父岳母肯定说不通,所以只能让媳妇去说服,最后不得不同意了,二老无奈地说“嫁给他就等于嫁给了公路事业,我们不得不支持了”,那时候他们的婚假休了还不到一半的时间,他就义无返顾地回到了他的工作岗位。第二年孩子出生时,他还是很忙,在家侍候了不到两天就又出去了。媳妇是理解他的,公路人不是没心没肺,不是冷血动物,他们都是在舍小家顾大家,把宝贵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伟大的公路事业。
公路巡查、桥梁检测、施工现场处处留下了他的身影。他年轻的面孔上却镶嵌着与之不符的黝黑暗淡的皮肤,这就是风雨路上给他留下的最好的见证。他就是这样把他的青春热情毫无保留的奉献给了伟大光荣的中国公路事业。
做老年人的贴心人
张彩云,女,汉族,1968年出生,现任昌邑市老年公寓护理班班长。
张彩云原来有一份很不错的工作,因为政治思想好,工作积极,人缘好,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2006年成立昌邑市老年公寓,她毅然辞去了很多人羡慕的工作,不顾家人的反对,踊跃报名竞岗,凭着过去多年工作上的优秀表现和对民政工作的敬业精神,加上朴实、憨厚,心地善良的性格,光荣地成为了老年公寓的一名工作人员。从此,走上了昌邑市老年公寓工作人员的岗位。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年复一年做着帮助老人、服务老人这平凡而又崇高的事业,以满腔热情发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光荣传统,为老人们奉献了一片炽热的爱心,受到老人及老人家属的一致好评。
老年公寓工作枯燥,既苦还累,但她能从严要求自己,从做好每一件小事做起。为了掌握护理知识,她认真学习老年人护理、老年人心理、老年人常见病等业务知识。她原来根本就没有接触过电脑,进入老年公寓后,为了熟练掌握一些业务知识,她就要求自己的女儿教、丈夫帮,用了半年的时间自己就能利用电脑在网络上查找、学习护理知识。经过几年来的不断摸索钻研,总结出了一些关于老年人心理抚慰、医疗保健、护理医学等方面的科学知识,能够熟练应对老年人护理方面的突出事件。2012年8月还代表昌邑市老年公寓参加了潍坊市组织的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入住老年公寓的老人年龄大,大多数身体条件不好,有部分老人性格偏激、暴躁、心理变态、连说话都很难说在一起,老人之间横挑鼻子竖挑眼,发生口角那是常事。身为护理班长的她常常在夹缝中受冤枉气,暗地里不知流了多少眼泪。但是她不灰心,用慈善和宽容对待责备和抱怨,将委屈和辛酸化为动力,反而面对现实更加坚强了起来。她不歧视、不放弃、不抛弃任何一位老人,与老人足膝谈心,从沟通入手,苦口婆心的讲道理,解疙瘩,疏导矛盾,化解怨气:“大家今天能够在这里相聚,这是缘分,来到这里我们就是一家人,大家应当多一份谅解,多一份互助和关爱,一起珍惜集体生活才对,互帮互肋,创造和谐,共度寂寥的晚年才是。”热心肠的简单话语,重复一百遍,一千遍,使老人们冰冷的心得到融化,加上她的慈善、勤劳和细心,不知不觉中,大家把这里当成了“家”,老年公寓的人际关系有了微妙的改善,她很快成了大家的“好闺女”,老人们精神上的主心骨。
公寓有一位86岁的老人王文江,因为双腿的膝关节患有严重的骨质增生,走路十分困难。她每天坚持奉茶倒水、洗澡换衣、帮助老人按摩锻炼、不厌其烦,买了两个热水袋送给他,让老人每天都坚持用热水袋敷膝盖。经过四个多月的精心照料,现在老人能下床走路,遇到天气好就走到户外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老人感激地说:“你不嫌脏不嫌苦,真比亲闺女还要亲啊!是你让我活在世界上,得到了人间的关爱,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
还有一位叫刘海英的老人,因为她年事已高,小便经常失禁,几乎每天晚上都尿床。晴天她就帮她晒,雨天就帮她烘,被单天天洗,冬天和雨季就给她准备两套棉被、床单,有时甚至得换上三套。2010年的冬天的一个晚上, 老人心脏病突发,情况十分危急,正值夜班的她赶紧拨打120急救电话,及时将老人送到医院,跑前跑后办理手续、缴费,经过医生的及时抢救,老人脱离了危险,而他一直陪护在老人床前。老人清醒后,深情地对她说:“多亏你啊,是你从阎王爷那里把我拉了回来。”老人的亲属赶到医院后,看见老人已脱离了危险,感动得热泪盈眶。
有一位张阿姨刚来时侯情绪很不稳定,时不时透出想回家的念头,老人的女儿、女婿都在外地工作,儿媳妇身体不好照顾不了老人。她常常给老人讲不要给儿女添麻烦,儿女工作忙压力大应该减轻他们负担,你在这吃的是多样化,身体好了比啥都重要,儿女们也好放心工作呀。她常常帮他洗澡,修剪指甲,尊重她的生活习惯,帮她换被褥整理房间,把他当亲妈一样照顾,让她感觉到她身边还有另外一个女儿同她在一起,知道她想啥需要啥。时间长了老人与她有了更深的感情,有时候她休息两天,回来后老人问长问短情同儿女关系一样。
像这样的例子,就连张彩云自己也记不清到底有多少了。几年来的工作,倾注了她全部的心血,从而也换来了老人们的信任和爱戴。她自己也经常说:“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就要无怨无悔去干好,用自己的真爱去呵护老人,用自己的爱心、孝心和执着追求去温暖老人的心灵,让每一位老人都得到亲人般的细心照料,让他们感受到始终有儿女陪伴在身边,让老人的晚年生活更加精彩。”
彭大波和谐家庭
彭大波,女,52岁,中共党员,柳疃镇中闫村人,现任中闫村村两委成员、妇女主任。她的家庭是一个平凡的家庭,也是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丈夫和她以及儿子。他们家和大多数家庭一样,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是他们全家人遵纪守法,互敬互爱,积极进取、爱岗敬业、乐于助人,家庭和睦、温馨,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
 & 一、互敬互爱,和谐维家
互敬互爱是家庭和睦的基础,是家庭幸福的源泉。彭大波和她的丈夫是85年结的婚。婚后多年来,夫妻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信任;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在家里时常交流工作体会,相互取长补短,遇到困惑相互开导,相互帮助。他们夫妻两人也尊重儿子,相互交流对问题的看法。虽然这些都是平凡的小事,不足以挂齿,但它就象催化剂使家人的感情日益融洽、家庭和睦、快乐。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夫妻还十分注重言传身教,以德育人。常言道:“成功人士背后一定有一个优秀的人支持”,但对于这个家庭来说应该是“有一个和谐的家庭”在支持。在他们这个新家庭里,虽然各人的性格、文化、志趣等不同,但是家庭中很少出现矛盾冲突,大家能互相体谅,尊老爱幼、民主平等、宽容谦让,形成了互相理解、尊重、平等、关爱的文明家风。
二、爱岗敬业,互相促进
作为村干部,彭大波经常深入村民家中,倾听民声,积极开展村情民意走访,克服各种困难,走村串户与农民交谈,听民声、察民情。几年来,她走遍了全村每一个角落,重点走访了村民代表、组长、党员骨干、种粮大户、困难户家庭。除了直接走访农户外。她还利用晚上业余时间,到村民家中召开多次民情恳谈会,倾听群众呼声,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回后,又及时整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及建议,为群众解决了不少实际困难。
三、邻里和睦,热心公益
  他们家庭以真心待人作为全家的处事态度,一家人与邻居都能够和睦相处,邻居们有些事情做不了或需要帮忙,他们都热心帮助。一家人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为那些贫困的家庭解决一些燃眉之急,深受邻里的好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和谐社会的创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崇尚科学,勤俭持家
  彭大波家庭倡导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注重科学理财、合理消费、勤俭节约。她和丈夫常教导孩子:“虽然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但是勤俭持家的传统不能丢,生活中点点滴滴要从每件小事做起”。家里面的每样东西能修复利用的,从来不轻易地丢弃,尽量使其再发挥作用。如:水龙头坏了,换个皮垫、加个螺帽就废物利用起来;全家人的洗衣水总是用盆接起来拖地或冲刷厕所;家中进行垃圾分类,剩饭剩菜给鸡当饲料,瓜皮果壳等可降解的拿来当种菜的肥料;平时做到人走灯灭,养成随手关灯的良好习惯,注意节约每一度电和每一吨水。这一勤俭节约的意识已深入到每一个家庭成员之中,并成为全家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房前屋后都种植了树木、花草,为家庭创造了一个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
五、爱国守法,廉洁奉公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能积极维护社会公德,诚实守信,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公共秩序,维护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主动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严格遵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做到晚婚、晚育、优生、优育。在工作中,坚持廉洁奉公的原则,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一个幸福、快乐、和谐的家庭需要每个家庭成员共同的努力。只有每个人都奉献一点爱,家才会更温暖,只有每个家庭都幸福了,我们的社会也才会更和谐。
邹燕娜简要事迹材料
邹燕娜,女,1979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文化,、现任昌邑市妇幼保健院任信息管理科主任兼社会保健科主任。
该同志热爱妇幼卫生工作,平时勤于学习业务知识,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勇于创新工作思路,工作能力突出,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为我市妇幼卫生工作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昌邑市的妇幼卫生信息监测办公室和重大公共卫生妇幼项目办公室都设在昌邑市妇幼保健院,邹燕娜同志一直从事全市妇幼卫生信息监测、重大公共卫生妇幼项目的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为了工作能顺利开展和规范运行,她经常深入基层进行工作指导;走村入户进行政策宣传,受到了妇幼卫生工作人员和广大老百姓的欢迎和好评。她立足本职工作,勇于面对我市妇幼卫生工作开展中的实际困难,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了我市五项重大公共卫生妇幼项目的规范运行,降低了全市神经管缺陷儿的发生率和孕产妇、新生儿的死亡率,提高了全市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在她的具体负责和管理下,我市的妇幼卫生信息监测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3年12月1日至3日昌邑市代表潍坊市和山东省迎接了卫计委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办公室专家组一行4人为期3天的国家级妇幼卫生信息监测质量控制与督导。专家组一致认为我市的妇幼卫生监测工作水平位于全国的前列,妇幼卫生监测工作的方法值得借鉴和推广。专家组成员对邹燕娜同志在妇幼卫生信息工作中的工作方法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该同志由于工作业绩突出曾连续多年荣获昌邑市妇幼保健院“先进工作者”称号;2012年3月,被潍坊市授予“潍坊市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称号;2014年,被昌邑市卫生局、昌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昌邑市总工会联合授予“昌邑市妇幼健康服务技能标兵”称号;2014年8月,被潍坊市卫生局和潍坊市总工会授予“全市妇幼健康管理专业技术能手”称号。
山东省昌邑市公证处
曲向东同志的事迹材料
一、候选人基本情况:
曲向东,男,1968年7月18日出生,现任山东省昌邑市公证处副主任,二级公证员。
二、主要事迹:
该同志热爱公证事业,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作风正派,清正廉洁,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遵守宪法、法律和各项法规,依法办理各类公证事项,能够做到热情接待当事人,认真答复当事人的法律咨询,真心实意为当事人办事,从不吃、拿、卡、要,不刁难当事人,不办“关系证”、“人情证”。工作中能以大局为重,注重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积极为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以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为重点,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优质高效的公证法律服务。每年参与的重大工程招投标等公证事项内容含盖建筑、道路、桥梁、防潮坝、城市绿化、校园网络等诸多项目,涉及标的额数亿元,无一出现问题,保证了各项工程的顺利进行。每年办理继承权、赠与合同、遗嘱、财产约定上百件,涉及房屋、土地使用权、股票、基金、车辆等家庭财产,较好解决了家庭财产问题,杜绝了家庭纠纷的发生,突出了公证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具有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意识,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尤文重视,每年办理的涉农公证上百件,预防了农村不和谐因素的发生,杜绝了上访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彰显了公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积极为困难群众提供公证法律援助,近三年办理法律援助公证事项十三件。从事公证工作以来从无投诉、无错假证的发生,
三:获得荣誉:
该同志荣获2013年度全省十佳优秀公证员称号,并被授个人二等功。积极撰写公证理论研讨文章,先后有多篇论文获奖或发表:《高度重视公证书的使用问题》、《继承公证中引入公示催告程序的设想》获省公证协会2011、2012年度论文评比一等奖;《从公证书使用角度发现公证书质量问题》、《为保全证据公证写入民诉法做好准备》、《公证应在国家新一轮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先后发表于《中国公证》。
&&&&黝黑的肤色,满是泥水的工装,朴实的笑容,这就是于雪梅留给同事们的印象。1996年,尘土飞扬、污水遍地的施工现场让这个刚从上海城市建设学院毕业的天之骄子顿时傻了眼,是学以致用冲锋在施工一线,还是放弃所学另谋他途?最终,于雪梅以破茧成蝶般的勇气勇敢地选择了前者,十几年下来,昌邑市市政养护工程战线成就了一位敢打敢拼、业务技术全面的女汉子。
不怕脏、不怕累,冲在一线,及时处置
&&&&为了尽快掌握第一手资料,于雪梅查阅了全市能找到的所有道路、管涵图纸和文献。通过积累,掌握了昌邑城区所有道路和排污管线的分布及流向,遇有污水外溢等突发事件,总能在第一时间制定出方案并及时处置。2011年6月,昌邑工人新村南老居民区内,污水管道淤堵,小区道路污水横流,导致居民生活环境恶化,她在接到施工任务后,第一时间带队在臭水中展开勘查,打开沿线的污水井,井内的粪便一个劲的往外冒,调吸粪车吸粪时,别人都尽量站远一些,她冲在最跟前,跟随吸粪车的进度捕捉井内连接管的淤堵情况,为尽快制定施工方案搜集基本资料。最终,于雪梅带领她的团队利用半个月的时间将老居民区的管道治理这一痼疾彻底医好了,还给居民一个洁净卫生的生活环境。小区的大爷大妈亲切的拉着她的手,夸她是新时代的活雷锋;月,平安街(北海路-建设路)南侧排污石渠淤积严重,导致雨后南店社区排水不畅,泥泞不堪,居民反映强烈。接到施工任务后,她通过勘查现场,制定出围堰后分段开孔,进入石渠内掏泥的施工方案。由于渠内淤积量大,淤积物多为粪便,施工条件非常恶劣,为保证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她不仅为作业人员配置了充足的防护用品,还亲自下到渠道深处体验施工条件,确保安全后才让工人进行施工作业。在她的带领下,不仅及时圆满完成了施工任务,还确保了施工安全。 近几年,她带领养护工人,先后疏通了利民街(邮政局西)排污主管道、解放路(富昌街-育新街)排污主管道、以及西环路、北海路、都昌路、等多条道路的淤堵段,及时处置了城区多处突发的污水外溢事件。保证了城区道路和排水整体通畅。
高度重视施工安全,舍小家顾大家
&&&&水泥砼道路挖补维修工程是每年都要进行的点多量大的施工项目。因施工需要局部围挡封闭施工,且施工周期较长,往往安全事故频发。近几年,只要水泥挖补工程一开工,
于雪梅的心就一直悬着,尽管已经做好警示装置、防护围挡、安排工人夜间看护等措施,每晚她仍会开车绕施工路段巡视一遍,看到设施完好,没有安全隐患才能放心回家。在她的心里“安全无小事”这根弦一直绷得很紧很紧,她认为安全的事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在安全上投入再多的精力都不算多。正是有了这样的理念和持之以恒的努力,多年来全市的养护管理工程从未出现过安全事故。
重视文明施工,杜绝扰民
& &今年来,在市政养护维修工程量大,加上降雨频繁,突发工程多的情况下,为加快施工进度,于雪梅带领员工连续奋战48小时,突击完成了市区水泥砼道路挖补维修工程面层浇筑工作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街上的车辆越来越多,这无疑加大了养护施工的难度。尤其学校、菜市场、医院附近路段正常时间根本不具备施工条件。根据上述情况于雪梅合理安排错峰施工,例如学校附近,施工安排在周六周日、节假日或者上学前、放学后的时段。菜市场、医院附近路段,安排在中午12点至下午2点人流较少的时间,夏季施工时,这个时段气温最高,施工的艰苦可想而知。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正是有了像于雪梅这样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时刻以全市市政养护工程和市民便利生活为己任的管理者和她的团队,才有了城区道路平整和排污管道畅通、市民出行方便、生活环境洁净卫生的美好环境。她是当之无愧的城市美容师和缔造者!
捐资助学,不求回报,不图虚名
——张兆强先进事迹
&&&&&&&&2006年夏天,昌邑市企业家张兆强向一名贫困生捐出第一笔助学金,此后,捐资助学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至今他已帮45名贫困生圆梦大学。
  54岁的张兆强是昌邑市山东三强铸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2006年的一天,张兆强和昌邑市一个高中的校长聊天时,校长告诉他,学校有一个非常优秀但家庭贫困的女孩,参加高考时因为营养不良晕倒在考场,看完病打完针继续考试,最后以630多分的高分考入上海交通大学。
  后来这名叫小吉的女孩成为张兆强最早资助的学生之一。自此之后,张兆强就一直默默资助贫困学生。张兆强的办公室抽屉里有一摞摞受助学生寄来的信件。“您没有义务帮助我,但您却有爱心来帮助我,使我们一家人都非常感动。现在,除了努力学习,不辜负您的期望外,我没有什么可以回报您。”这是一名姓窦的高中生给张兆强寄来的信。
  令张兆强感到欣慰的是,他资助的孩子在步入大学后,很多拿到奖学金,而后还会主动寄来信称不需要他再资助,“这些孩子勤奋、刻苦,更懂得感恩。”
张兆强资助的学生中,会有人逢年过节给他寄来明信片或信,也有学生步入大学后就失去了联系,“我不求有什么回报,我最大的希望是这些孩子在大学毕业成就自己的事业后,能帮助更多的人。”张兆强的助学行动,开始都是在“暗中进行的”,学校将需要救助的学生名单交给他,他亲自到学校考察学生的学习、品德,到当地的村委询问家庭收入情况,“品德好、成绩好,有进取心才值得资助”。
因不愿意在别人面前炫耀,也为捐助学生的自尊心考虑,九年里张兆强一直拒绝接受采访,学生送来的锦旗也没有挂出来张扬。很多贫困学生家长也是很久以后才知道,曾经有这么一个企业家拿出钱默默地资助着他们的孩子完成高中学业,走向大学。
&&&&&&&&张兆强总觉得,如果在别人面前炫耀,对帮助过的这些学生来说是一种伤害。2014年夏天他资助了寒亭区一贫困学生,之后齐鲁晚报日继续刊登了他捐资助学的事迹。他感到很惭愧,因为他觉得这哪儿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帮助别人让张兆强感到快乐,内心充实。
  张兆强就这样一直默默资助着贫困学生,九年的时间资助45名贫困生圆了大学梦。
&&&&陈文芹老师自1991年8月参加工作以来,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勇于探索实践,20余年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不凡的工作业绩。 & &&
&&&&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勇于探索实践。 在教育教学工作方面,她认真学习新课标,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制定了课时计划,按要求认真备课,并根据儿童年龄特征的不同,遵循科学创新的教育原则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力求使教学方法做到新颖。她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恰到好处的激发学生讨论的欲望,及时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适应课改理念,极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
&&&&陈老师不仅在课堂教学中出类拔萃,在班主任工作方面,她依然辛勤地耕耘,默默地奉献着,受到了学生的爱戴,家长的好评。在班级管理中,她注重用爱心和耐心感染学生,因材施教,主动热情地帮助学生,促使学生形成团结、勤奋、好学的优秀品质。教书与育人并举,严格要求学生,帮助学生养成精益求精的良好学习习惯、健全的品格和健康的人格。陈老师善于用爱心感染学生,例如每天早晨巡视教室,先看看学生有没有到齐;遇到天冷或天热的时候,照料同学们衣服穿得是否合适;早上是否都吃过了早餐,各种学习用具都是否带齐了;集体活动前要安排好同学们应必备的用品等,这些看起来很平常,其实这正是一个班主任爱心的具体体现。作为班主任,她还善于组织和管理学生,下午很晚离校,督促学生清扫好卫生;早上提前到校,检查家庭作业,组织早读等;上课间操,开会排队,她都是跟学生们在一起;每学期开学计划、期末总结、每周一次周会、平时不定期的班干会学生会、布置教室、出黑板报、主题班会等各项工作都严肃认真。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逐渐摸索出一套成熟的做法,每接一个班,她都能培养出一批班级的骨干力量,在班里一般事情都由班长负责,各项具体工作分工到各个班委成员。早读、早操等日常工作都由班长负责;教室内的黑板报由宣传委员负责,老师作适当指导;学习上由学习委员和各科代表负责。当然班主任要随时随地作检查指导。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她的班干部都能安排的井井有条。
& & &爱心、细心加上耐心,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从事教学工作多年来,她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从培养和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入手,寻找学生心灵世界的窗口,在知人的基础上教书育人,她的学生既敬畏她,又格外亲近她,有什么心理话都愿意给她说。因此,她的话总能说到学生的心坎上。“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不能让一个差生掉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只要对差生有爱心、耐心、恒心,就能……”她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在她的班上有一位叫王军伟的学生,父母常年有病,家里生活艰苦,自己又经常被同学欺负。平日在学校里,他总是沉默寡言,使人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对这个学生,陈老师给予更多的关心,多次到他家里进行家访,及时了解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同时多次找欺负他的学生谈话,积极表扬帮助他的学生。学生的心灵毕竟是天真纯洁的,渐渐欺负他的少了,帮助他的多了,他感到了家一般的温暖。在给老师的评价表中,王军伟同学写出这样平常而发自内心的一句话:“老师,你就像我的妈妈,我会用努力学习报答您的!”
& & & 严格要求自己,注重师德修养。 陈老师在思想上树立高度的责任感与奋斗目标,她把热爱教育事业放在首位,注重为人师表,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立足本职,勤奋钻研业务,努力提高文化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的技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做到不迟到,不早退,端正教育思想,热爱教育事业,坚持教养并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少先队工作方面,她积极组织队员参加各项活动,丰富了大家的业余生活,使少先队员的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 &日常生活方面,她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循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乐于奉献,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地做好领导交给自己的每一项任务。注重自身的师德修养,时刻牢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同事及学生面前做出表率,力争成为一名大家公认的优秀教师。
& & & 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她还渴望有更多的锻炼自己的机会,不断地完善自己,超越自己。自从参加工作以来,她就积极参加各种讲课、评课活动,多次担任观摩课、公开课任务,让自己在教育的舞台上能有所成就。
& & 陈文芹老师就是这样,凭着对事业的痴心、对学生的爱心、对工作的热心、对未来的信心,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成绩。2011年,她撰写的论文《新课程改革之学生个性评价初探》获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二等奖;2013年她撰写的论文《谈谈在数学学习中“活动”的有效应用》获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三等奖;2014年她撰写的论文《谈数学教学中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几点做法》获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二等奖;2014年3月获全市关心下一代“三项活动”优秀辅导教师荣誉称号。
&&&&宋兴涛,男,汉族,现年43岁,中共党员,中专文化,现为昌邑市公安局饮马派出所保安员。该同志自1993年参加公安工作以来,任劳任怨,恪尽职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做好本职工作,时时处处为办事群众着想,积极出主意、想办法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办小事,解难题,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勤奋工作,得到了业务上级和单位领导、同事们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他先后多次被昌邑市公安局评为优秀联防队员、人民满意保安员。
心里装着群众,才能为群众着想办实事
&&&&群众利益无小事,只有心里始终装着群众,才能为群众着想,一切为了群众,便会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树立派出所的良好形象。在对年的工作中,宋兴涛同志心里这么想的,也是一直这样做的。
&&&&2013年下半年,昌邑市公安局组织开展了全警大走访“创满意”活动。在活动中,宋兴涛同志立足实际,把群众的“小事”作为派出所的“大事”来做,在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上下功夫,积极为群众出主意,想办法解决实际困难。2013年9月初,他与社区民警在辖区内的山阳村走访时了解到:该村9岁女孩张晓晓在出生后母亲就离家出走,在2010年父亲因病去世,此后就依靠年近七旬的奶奶生活,户口一直未落,学籍也没有解决,成了困扰张晓晓上学的一件难事。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他立即向所领导做了汇报,并及时与户籍员进行沟通,详细了解出生落户的有关政策,同时,他又积极与村委协调,与民政、计生部门联系,并向市局治安大队户籍管理科汇报了有关情况。在村委和有关部门的大力协助下,派出所在10天内就为张晓晓办理了户口落户事宜,解决了困扰其生活、学习的一个大难题。当他把户口簿递到张晓晓的奶奶手里的时候,高兴地连声向他表示感谢。潍坊日报、昌邑电视台对此事进行了专题刊登和报道,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把小事做好,才能积聚起为民服务的“正能量”
&&&&桩桩细微事,滴滴爱民情。一件件看似鸡毛蒜皮的小困难、小纠纷,在宋兴涛眼里都是大事情。虽然他在派出所从事办公室内勤工作,但是工作起来,他没有分工,他把群众的事都当成是“份内事”,只要是他知道了,都会积极想办法帮着去解决,因为他知道,只有把小事做好,才能办大事,才能积聚起为民服务的“正能量”。据不完全统计,他先后上门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解决身份证照相照相困难120余人次,为群众提供查阅户籍档案、材料等方面的服务230件次,为群众解决在办理户口、证件、证明等方面的困难180余件次,以一件件小事汇成了为民服务的大事,赢得了办事群众的普遍赞誉。今年2月份,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市局组织开展了户口清理整顿专项工作。在村庄走访过程中,他了解到许多年龄偏大、身体有残疾等特殊原因的群众不能到派出所采集照片,但是,这部分群众的“二代证”又急需使用办理养老金、补助,家属也都特别着急,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他在向所领导汇报的同时,又积极与户籍员协商,对年龄在70岁以上、身体有残疾以及有特殊情况的群众进行了调查摸底,制定了上门照相计划,按照先远后近的原则,采取预约上门服务的方式,主动为辖区内的老年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上门服务,受到了辖区群众的普遍好评。在上门照相的过程中,有的群众常年瘫痪在床,身体活动受限,他不嫌脏也不嫌累,想办法为他们摆正姿势,尽最大限度地采集照片。今年以来,他先后上门为90岁以上的老人、残疾人以及有特殊情况的群众采集“二代证”照片60余人次,得到了群众的交口称赞。正是这一件件小事,解决了群众的大困难,也搬开了压在群众心里的“石头”。在人大代表评议职能部门活动中,派出所以一流的服务、一流的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连续多年被评为人大代表满意单位。
& & &一件件小事,体现出了浓浓的爱民情。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宋兴涛同志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他用实际行动向组织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 & 杨玉花,女,日出生,昌邑市北孟镇黑埠头村村民,初中文化水平,目前在村里务农。
& & &杨玉花的公公早已去世,只有婆婆张淑美今年83岁了,身体不好,她视婆婆为亲生母亲,洗脚、洗头、梳头、剪指甲什么都干,天天打扮的婆婆干干净净,村里人都夸杨玉花是少有的好媳妇。赡养老人她从不攀比,婆婆共有四个儿女,杨玉花的丈夫属老三,可这个老三媳妇从来不和兄弟姐妹们计较得失,其他人都不在身边,照顾老人的事都落在了杨玉花自己身上。她本人还有一双儿女,都在念书,小儿每天还早送晚接,家里靠种着6亩地为生,丈夫体弱不能干重体力活,家里地里都靠杨玉花一人操劳,30多斤的农药喷雾器背在这个矮小的女人身上,一天下来压的她上了床都爬不起来,可她从来不说累,总是笑哈哈的面对家人,婆婆劝她慢慢干,歇着干,可她总是说:“不累、不累、没事、没事。”就是这样天天忙碌着。
&&&&杨玉花从来忘不了给老人洗衣服,晒被褥,有时老人不忍心,自己动手,杨玉花见了后总是劝阻,怕老人有什么闪失,这个家除了几亩农田,无任何经济来源,家中上有老下有小,花钱的地方很多,在经济上有些拮据,可在赡养老人这方面,杨玉花从不计较兄弟姐妹付出多少,杨玉花经常说,赡养老人要靠自觉,俺就这儿一个老人,就是两个老的都健在,俺也养地起!
生活总不能一帆风顺,去年老人病了住进了医院,一住就是半个多月,这可忙坏了杨玉花,为了照顾方便,杨玉花把所有的家务都交给丈夫打理,她全身心的陪在老人身边,虽然有时姐妹们也来接替一下,可杨玉花总是放心不下,因为他最了解婆婆,婆婆也离不开她,十几天下来因劳累过度,杨玉花也病了,她咳嗽头疼发烧,但她坚持着一直到婆婆出院,婆婆好了,可她累倒了,一连挂了几天点滴才痊愈。
杨玉花不光孝敬老人,对对待左邻右舍也是个热心肠,今年春天邻居的孩子病了,住进了潍坊人民医院,当时孩子病重,急需用钱治疗,当时家里又拿不出那么多钱,杨玉花听说后东取西借,集了3000元钱,送到了医院,邻居很受感动。
杨玉花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但是她对待婆婆的一片孝心让我们感动,她在普通的家庭中为着老人、子女辛勤并快乐的付出着。在今年的四德工程建设中,经过村两委及部分党员、村民代表评议,杨玉华作为黑埠头村的孝老爱亲典型在村级“善行义举四德榜”上张榜公示,以教育和引导更多的群众孝敬老人、积极向善!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闪光
——记昌邑康洁环卫集团清运司机范红卫
  &在美丽昌邑建设日日夜夜征程中,不仅需要雷厉风行的决策者、需要勇于创新的改革者,更需要千千万万个平方的工作者。作为一名普通平凡环卫工作者,同样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昌邑康洁环卫集团清运司机范红卫就是这千万个平凡工作者中的一员,他5年如一日,与垃圾为伴,用对事业的忠诚与热爱谱写了一首爱岗敬业的人生乐章。
爱岗敬业 以车为家
&&&&&&范红卫同志于2009年参加环卫工作,一直从事城区生活垃圾清运工作。接触过范红卫的人都会这样评价他:淳厚老实、为人纯朴、踏实肯干、勤于吃苦。他干一行爱一行,把小小环卫垃圾压缩车视为工作的大舞台,把自己当作昌邑环卫精神文明的“一张名片”、“一扇窗口”。和许多环卫工作者一样,范红卫工作时间是不分昼夜,但从不怨言,每天早上4:00准时起床成了范红卫多年养成的习惯。为了让市民每天早上都有一个洁净的生活环境,范红卫必须在大家起床上班前把他所管辖的辖区内垃圾全部清运完毕。于是他无论寒暑冬夏、风霜雨雪每天早上准时起床,去单位开上垃圾清运车直奔自己的工作岗位。每到逢年过节的时侯,别人都是家人团圆、其乐融融享受家庭的幸福,而此时的范红卫却是到了工作最忙碌、最劳累的时侯。听他的老伴讲起,自从开始干环卫后每逢节假日,别人下班后都在家团聚而范红卫却告别家人独自一人开上垃圾清运车继续穿梭在他所管理的辖区内收运垃圾,按照他的话来讲“越是在过节的时候,我们环卫工人越要给其他家庭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让他们感受到节日的欢乐!”。长常累月,他觉得欠家人的特别多。也有亲戚朋友看他那么累,劝他别干了,可他总是摇摇头,依然坚持着自己的执着。
助人为乐 勇于奉献
& & & 现代的“活雷锋”,范红卫怀着一颗爱心,只要别人有需求,他就会献出自己的光和热,不为名,不图利,哪怕工余休息在看电视时,对电视播放的寻人启事也会特别关注。
  日上午,范红卫驾驶车辆前往解放路城后社区附近装垃圾时,发现一位80多岁老太太坐在垃圾收集点附近。老太太衣着破烂不堪,脚上穿着一双形状不一的鞋,神情有点呆滞。范红卫热心上前询问,无奈老太太答非所问,无法从老太太找到点滴信息。范红卫心想,这是谁家走失的老人家呢?她的家人一定会心急如焚。范红卫在脑海反复搜寻着有关老太太的线索。突然间,几天前电视台播放的寻人启示闪现眼前,寻人启示中走失的老太太相貌和现在这位老太太有点相似。为了让老太太早日和家人团聚,范红卫试着拨通了寻人启示中的电话,接听电话的是老太太的儿子叶先生,他一听说走失一个多月的母亲有线索后欣喜若狂,一次性对范红卫连说五个谢谢,并说马上赶过来。由于还有运输垃圾任务要完成,为做到工作助人两不误,范红卫安排随车司机老徐将垃圾运到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工厂,自己陪着老太太等待家人的带来。30分钟后,叶先生乘坐出租车来到解放路城后社区,范红卫马上迎上去,带他找到了走失一个多月的母亲梁女士。叶先生对范红卫的行为感动不已,哽咽地多次说“谢谢”,赶紧从钱包拿出2500元对范红卫说:“这是我的一点心意,请你收下。”对于一个环卫工人来说,虽然酬谢金比自己一个月工资还要多,但范红卫还是婉然谢拒了,他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别人看到也会这么做。”
  你们是我母亲的救命恩人。原来叶先生母亲住在奎聚街道,走失后,叶先生为早日找回母亲,专门购买一辆折叠自行车,每天在昌邑城区各个大街小巷寻找母亲,直到夜深人静才回家,一天10多小时下来,叶先生早已筋疲力尽。为了感谢范红卫的热心帮助,叶先生亲自将一封感谢信寄送到了市康洁环卫集团。“要不是环卫工人乐于助人,我母亲恐怕现已不在人世了,感谢贵单位培养了这么好的员工,这封感谢信,远远不能表达我对范师傅的感激之情……”叶先生激动地说。
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不平凡。在市环卫局调度中心的考勤薄上,多年来范红卫没有一天旷工、迟到甚至请假记录。范红卫现在负责的地段,面积大、人流多,导致日常生活垃圾也多。作为昌邑市康洁环卫集团驾驶员,他干的自豪而认真,他用自己兢兢业业的实际行动、默默无闻的奉献付出诠释“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的行业精神, 让爱岗敬业的美德,照亮我们美好如画的幸福家园,谱写出一曲新时代文明和谐之歌。范红卫于2011年被环卫局评为“环卫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他用一件件平凡的小事儿,一点点微弱的火光,点亮了自己的壮阔人生。
龙池镇王家庄子村尚庆霞先进事迹
&&&&在这座淳朴的红色小镇,人们都被一名普通的农家女子感动着。她就是尚庆霞。今年44岁的尚庆霞,老家在费县,嫁到龙池镇王家庄子村已经有21个年头。尚庆霞在家境十分困难的情况下,19年如一日,精心侍奉已多年瘫痪在床91岁的太婆婆、身患癌症的公公和因脑瘤丧失自理能力的婆婆。为了给老人们治病,几乎花光了家里的全部积蓄,但这个坚强的媳妇,无怨无悔。面对一双正在读书的女儿,她和在家务农的丈夫早出晚归,一边要赚钱供女儿读书,一边又要照顾老人。嫁入婆家20多年,服伺一家3位多病的老人,因为有了她,3位老人在几乎绝望的晚年时光里过上了舒心而温馨的日子。这位普通农家女子的孝心和贤举,打动了每一位龙池人民的心。
& & 1993年,家住费县的尚庆霞结识了现在的丈夫。他的勤劳朴实和对长辈的孝顺,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她的热情善良吃苦耐劳,也令他难以忘怀。很快,两个人走到了一起。“我很满意现在的生活,每个人都会老每个人都会老,要是因为家里老人多就嫌弃他们,我会内疚一辈子。”具有坚强乐观性格的尚庆霞还觉得,既然她走进了这个家,就应该与丈夫一起挑起这副沉重的生活担子。
90多岁的太婆婆,已经瘫痪在床多年,吃喝拉撒完全依靠别人。自从走进这个家,尚庆霞细心照料着老人。2003年,一向健朗的婆婆得了脑瘤,虽然经过多方治疗,勉强保住了性命,但却丧失了自理能力,压在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她咬紧牙关,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侍奉两位老人和上学的孩子。白天下地干活,虽然累,虽然苦,但心却是甜的,因为这是责任。屋漏偏逢连夜雨,2009年公公经检查得了癌症。为了给老人们治病,花光了家里的全部积蓄,但是这个坚强乐观的媳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着亲情。
&&&&日子虽然过得忙碌而辛苦,但看到在她的悉心照料下,过去愁眉不展的2位老人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都笑口常开,每每于此,尚庆霞的心里就会有种特别的满足。在尚庆霞的操持下,家里的日子开始过得井井有条,一家人和和睦睦,苦中有乐。“几辈子修来的福才能娶到你这样的好媳妇!”老人如是说。
& & 尤其是2003年,小女儿刚出生,婆婆得了脑瘤,为了挽救老人的生命,尚庆霞拖着沉重的身子借遍了亲戚朋友,四处为婆婆求医。即使身体已经透支,她依然守在灶台前为婆婆熬药煲汤。然而,老人的性命虽然保住了,却从此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她既要照顾病中的婆婆,下厨煲汤熬药,为老人擦身梳洗,还要同时照顾安慰同样焦急担心中的公公、太婆婆、嗷嗷待哺的小女儿、刚上小学的大女儿。
& & 丈夫平时要下地干活,照顾老人、孩子的担子就都压在了尚庆霞的肩上。她就像一架不知疲倦的机器,从天刚亮要忙到一家大小都睡下了才能喘口气。但对太婆婆和婆婆的照顾却没有丝毫的怠慢。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太婆婆已经91岁高龄,成了村里数得着的长寿老人。老人经常拉住尚庆霞的手说:“我和你婆婆能活到今天,都是因为你。娶到这样大贤大孝的好媳妇,是我家几辈子修来的福啊!”
19年光阴,7000个日日夜夜,她不离不弃,无怨无悔,照顾患癌症的公公和瘫痪在床的太婆婆、婆婆。现在太婆婆和公公已经去世,每每想起以前的日子,尚庆霞都会默默地说一句“尽心尽力了就好了”!“我是这个家的媳妇,一份子,就要真心去爱我的家人,无论他们是贫穷,无论他们是伤残,都应该始终如一。”尚庆霞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用一种朴素而崇高的行动,给人们竖起了一面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旗帜。
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
——昌邑农村商业银行李丰梅敬业奉献事迹
&&&&我叫李丰梅,31岁,2001年1月参加工作,是昌邑农商银行石埠支行的一名前台柜员。在许多人看来,前台柜员是银行里最平凡也最默默无闻的工作,但是对于我,却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这个岗位的重要性。从踏入农信大门的那天起,一路走来,日子在繁琐的前台工作中一页页翻过。13年的前台生涯里,积淀在心底的那份责任和热爱从未改变,而且升华为一种力量,让我一如既往的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用青春书写一曲拼搏进取的奉献之歌。
一位经常来办业务的老客户曾经问我,一天当中,要面对那么多客户,办理那么多业务,为什么看到那些只为取几十块钱还不会填单的老人时我还能做到面带微笑、耐心服务。我说,其实很简单,因为“看到他们,就看到了将来的自己”。客户笑了,带着赞许的目光,我相信她同样感受到了我的真诚与理解。我坚信只要始终坚持“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解客户之所忧”的服务理念,凡事能够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为客户着想,工作就能做到客户心里,服务就能让大家满意。
要提供优质的服务,仅仅有好的态度是不够的。没有一身过硬的本领,还是很难把工作做好、做精,更不可能达到让客户满意。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看到老员工们练就一身娴熟的技能,办理业务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羡慕之余,我就暗自下定决心苦练基本功,同时,也做好了克服困难、接受磨砺的准备。我知道,要想成功,必须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必须要持之以恒、毫不松懈。我每天下班后,坚持练习业务技能,手指先是磨起了泡,时间长了变成厚厚的茧子,手上经常被捆钞条划破一个个小口子,手腕肿了,可我依然坚持练习,因为我坚信那个最简单的道理“付出总会有收获”。每天在业务不忙时,我也会利用宝贵的空闲时间练习,跟技能好的同事请教业务,学习技巧,这几乎成了我每天必做的功课。对于我,这不是强加的任务,更不是负担和压力,是我的兴趣和爱好,更是一种责任和习惯。因为我热爱这份工作,珍惜这个岗位。小小的三尺柜台,有我所钟爱的事业,更是我扎根基层、服务三农、激扬青春的广阔天地。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通过不懈的努力,我的业务技能有了显著提升。2008年,我首次代表昌邑农信参加潍坊农信系统第四届业务技术比赛,并在单指单张比赛中取得了个人第五名的成绩,这次比赛给了我极大的鼓励,同时也让我清醒的看到竞技赛场上高手云集,自己与他们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更加不敢懈怠,以更加严格的要求,激励自己继续提高技能水平。随后,我陆续参加了潍坊市联社及潍坊银行业协会组织的多届比赛,并取得较好成绩。2010年获得潍坊市银行业第四届业务技术比赛手工点钞第四名,2012年获得潍坊市银行业第五届业务技术比赛手工点钞第四名,在今年8月份刚刚落幕的第七届潍坊农信系统业务技术比赛中,获得单指单张(散把整点)第二名、单指单张(挑错)第四名,与昌邑农商行代表团其他成员团结拼搏,获得团体第三名。
&&&&工作中不仅需要真诚的态度、扎实的基本功,还需要我们带着无限的热爱。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我常常对身边的同事说,“农商行的工作对于我来说,不只是一份工作,而是我的事业,我热爱并且愿意为之奉献的事业”。心中常怀饱满的热情,是做好一份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关键的因素。只有你愿意去做,主动的去做,才能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在工作中发现乐趣、获取动力。记得有一次,在与同事的闲聊中提起了时兴的“幸福指数”这个词,大家对幸福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我也深入思考过这个问题,所以在轮到我发言时,我郑重地说,“我的幸福就是有一份热爱的工作,让我为之奋斗,永不疲倦”。
人生就像一次攀登的旅程,要立志看到山顶的风景,就要坚定信念,脚踏实地,勇往直前。对待工作,我愿意奉献我的真诚和热情,用无悔的青春,诠释人生的价值!
&&&&王永健,男,汉族,1971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昌邑市交通运输监察大队副大队长。该同志从事交通监察工作十余年来,以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度觉悟,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情系交通,心系事业,为我市交通监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自从参加交通监察工作那年起,就连年被评为我市交通系统先进个人。近五年来,连续被市支队评为“全市交通监察工作先进个人”。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要想干好本职工作,首先强化学习,而学习,既包括政治学习,也包括业务学习。王永健同志觉得要想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专一行,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学习,通过学习来充实自己,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
&&&&交通监察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每天都要站在路上与车辆和业户打交道。很多人都不理解,认为他这么个年纪了,还出什么傻力气,在家享享福,搞个后勤就行了,还上什么路?但是王永健同志不这样认为!交通监察是交通行业的窗口,监察一线人员更是代表着交通行业乃至党和政府的形象,做为一名老党员,通过在一线执法,更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013年上半年,王永健同志70多岁父亲因病住院三个多月,大队领导获息后,甚是关心,特批他暂放工作照顾家庭,但是为了不耽误工作,王永健同志只请了一天假,办理完住院手续后,便又回到了工作岗位上。大家都是做儿女的,自己的父母在他们最需要孩子照顾和安慰的时候,王永健同志却不能守在他们身边,他很惭愧。但做为一名老党员,他认为就应该“舍小家顾大家”,这一点,他做到了。
&&&&监察中队的日常工作都在县乡路,远离大队,出现麻烦以后,单凭自己解决,有时困难很大。王永健同志从事交通监察工作以来,与各乡镇政府及职能部门都比较熟悉,遇到问题,首先争取他们的支持。2012年11月份,他们在卜庄执勤时,一位卜庄常家的农用车业户因未办理道路运输证从事营业性道路运输被查扣,但该业户不但不缴纳罚款,还胡搅蛮缠,不服从管理,影响了正常的监察工作。王永健同志发现后,对其说服教育,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并及时与当地政府部门联系、协调,最终使该业户心服口服地按规定缴纳了罚款,有效地维护了道路运输市场秩序。
& & 赵平安,男,出生于日,现担任昌邑市下营镇北赵村村党委书记。曾经获得过昌邑市优秀共产党员以及优秀村干部荣誉称号。
&&&&该同志注重学习和工作创新,通过自身努力学习和借鉴先进单位和模范的成功经验,以个人的胆识和魄力,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奋发拼搏,找到了一条治理北赵村的好办法,使整个村庄的面貌焕然一新。他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认真履行职责,扎实工作,团结群众,积极为北赵村文明建设出谋划策,从而在干部和村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干群“连心桥”。
一、重民生、顺民意、契民心,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他积极践行党员群众路线,把加强党员思想教育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结合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对党员干部进行全面系统的思想教育,思想觉悟全面提高。“两委”促党员、党员带群众,让全村36名党员与8个困难户结成帮扶对子,为他们解决困难办实事70多件次,从而树立了党的形象,得到了群众的认可。赵平安同志为此赢得了北赵村老百姓的口碑。
二、坚定不移的把村基础设施及其配套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要致富先修路,赵平安同志是这么认为的也是这么做的,和村两委以及党员群众齐心协力,加大对道路以及配套设施方面的投入力度,完成村内道路硬化4500米,路灯安装35盏,对村主要道路两侧墙壁进行统一粉刷,面积达到6800平方米,从而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新砌道路排水沟2000米,解决了村内排水的难题;实行环卫托管,环卫托管工人2人,设置垃圾箱30个,定时对垃圾进行集中清理,保护了环境;在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指导下,2013年栽植日本樱花、紫叶李等绿化苗木共2000多棵,绿化美化了村庄环境,种植杨树、柳树等树木约3000棵,提高了村庄绿化率。
为响应群众的要求,他带领全村群众集资8万元兴建了农田水利设施,解决了灌溉的瓶颈,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此外,为打造和谐村庄,我村在村主要道路安装了摄像头,下一步成立治安巡逻分队,保障群众的安居乐业。
三、根据本村实际,开展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提升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
&&&&文化是基层发展的灵魂,赵平安同志一直重视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整合农村文化及体育设施资源,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远程教育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和体育健身活动场所建设,努力为农民群众提供求知、求乐、求美的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积极投资兴建集文化演出、读书看报、科技教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农村文化大院,逐步完善设施,提升水平。
&&&&他安排妇女主任担任文化宣传队伍总指挥,成立了专门负责文化宣传领导队伍,在农闲时节,开展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群众娱乐活动,比如:象棋、扭秧歌、歌唱比赛等等,保证百姓的文化生活和城市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四,积极践行党员群众路线总要求和任务,充分发挥党员先进模范带头作用。
&&&&群众利益无小事,百姓的事不是小事,大事小事都要重视起来。赵平安同志作为北赵村的党支部书记,作为北赵村建设的“领头羊”,在党员群众路线政策的响应下,积极组织全村党员干部收看和学习党员群众路线实践活动模范片,并让党员发感想,写体会,找到党员和群众密切联系的新路子,践行一名党员新时代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设立党员群众意见箱,采用无记名的形式把群众建设村庄的好点子集中起来,根据北赵实际情况,及时的给予采纳。
微信扫一扫,了解更多信息请关注中国昌邑网官方微信,公众号:cytvcn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少先队员评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