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击球点无力发软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让更多的人使用无与伦比的产品!
查看: 50268|回复: 19
阅读权限90
TA的礼物 :
YE=安哥利(面材)+limba(力材)+ayous大芯+limba(力材)+安哥利(面材)
YE=安哥利+limba+ayous大芯+limba+安哥利 (5层)
据说,以下都是据说,新版的YE力材改成了KOTO,大芯厚了?重量也上去了,新版的都是85+以上的,
还有的说,现在的新版YE力材又改回去了。。。
关于YE的版本问题,回溯几年,所谓的版本区分已经很难搞清了。。。有牌无印的,无牌无印的,有牌有印的,印还分钢印和烙印,估计欧版的老版本、老行货也有火印?有印就有吧,还分什么钢印、火印,分就分吧,还分什么拍柄的位置?这些还不算,还要有包装上的区别?纸盒塑料盒,纸盒还要分大小,上面印字还不一样,鸟语有,中文也有。。。
现在新版YE的日、行、欧版还是比较好区分的。这个就不多说了。
阅读权限90
TA的礼物 :
YE是个好东西,好拍子。作为直拍不可不试。
说来惭愧,从03年迷恋上之后,05年开始关注器材,开始了小烧。
直板的经典确实不少,可是在CL,YE,OC等里面,到现在为止,只用了YE。
随着马琳、王皓等的换板,YE的光环渐渐消退。部分爱好者多少受加之而来的无机影响,也随之瞅着一些新板,欲望蠢蠢欲动,难以压抑。今年哪个板子卖的好?YEO绝对是其中之一。
在那个夜晚,马琳夺冠的哪一刻,无数人也是无比兴奋,包括电视机前的我。当时一气喝完一瓶啤酒的同时,心里的想法就是:搞个马琳用的武器,好好练!
然而,YEO还是没有入手,虽然从400多的价格到了350以下,但有了某批YEO是次品的传言,不知真假,我没有买,也就没有关注。不过淘宝上认识的几个掌柜都说好用,好用。
之前在淘宝上搜寻了好大一阵子,一位掌柜说,啥时候了还用YE,过时了吧。但是实在压抑不住想有一块的欲望,觉得作为直板没用过YE实在可惜了。改横是暂时不可能了,小试过几次,握拍一变,最起码的正手攻球都不会了,手臂和拍子无比僵硬,一根棍似的没法打。
阅读权限90
TA的礼物 :
当时因为网络原因,发重复了。。。抱歉。
马琳夺冠时用的应该是YEO。。。好像拍柄是马碳的?
他的YEO是特制的,当时据说有三块,重量90克以上。
至于拍柄上的“冠军制造者”的英文,比较好理解,马琳在04奥运就是冠军了。。。双打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8:02:28编辑过]
阅读权限90
TA的礼物 :
这块日版,外观做工精细,各层结构看的很清楚,面材木纹比较直,甚至有一面非常细密的纹理,难道就是传说中的鱼鳞纹?(妄想吧。。。还是等待某天由高手鉴定)
光板掂球,声音并不发闷,甚至有点响亮啊。看来不是很软,弹性不用说是不小的。
现在的版本有日、行、欧的区分,欧版里还是要好好挑,应该能挑到好的。
据淘宝上很多掌柜的“官方”宣传,日版的硬一些,推挡好点,弹性大,底劲足。
但是某乒乓论坛上的大侠说,只是渠道不同,本来都是瑞典产的。。。个体差异甚至大于上述版本差异。
至于老老美版、日版,则比较一致的说,是好东西,不会发软无力,弧圈仍然犀利。绝对是好东西。可惜现在很少了。
日版的应该好一些,欧版行货也不难用,差别还是有的,这个看个人感受了。毕竟日版经过挑选的,在质量的一致性上还是稍好一点,个体差异小一点。日版的刚性好一点,敲起来声音响亮一些。以手头这块为例,厚度5.8,重量87克,可见密度大,稍硬。故在使用中没有传说中软的要命的感觉,发力打也可以。
YE挑稍重一点的,太轻了可能感觉太软,对发力要求很高,用起来比较累。重点的日版,没有软弱无力的感觉,并非不能攻球和击打、借力,推挡还是有些弹性的。
配置狂三40度,最好或者说必须要灌胶的,不灌不好打,手感不好,没有吃住就出去了,容易失误。不灌胶的考虑其它套胶吧,或者用39度甚至更低度的狂三,我还没有试过,不敢说。
YE的重心比较靠前的,双面反胶容易感觉重,所以反手可选软、薄、弹点的,容易吃球,否则容易出现不好控制,没有发力就失误的现象。
但是YE再有差别,还是五夹纯木弧圈板,即使再硬,用来左推右攻还是不行的,打多拉少也不可。如果用YE和人家以快攻对决,肯定吃亏。
YE的特点,无论哪个版本,应该都是以弧圈和小球见长。就手头这块而言,小球没得说,先前用EG感觉手感和控制很好,现在这YE的小球,更甚于EG,自如顺手。摆短,不说质量很高但是绝对很好控制,几乎没有失误,搓球、劈长也好控制,如果感觉这些都不好,不要怪YE,怪你的配置和技术吧。
还有一个奇怪现象,同样是正面,反手正面来一板,球弧线长而低,侧旋强烈,不好防。
横打横拉的稳定性应该是不错的。
注意:一速不快,容易被对方打上升期,或者带一板,故一定注意拉球质量、落点,还有连续性。
近台后退,拉球连续性好,质量稍有下降,不过相持个几板没有问题,就是说中台拉球也不错的。
由于是五夹弧圈板,在打高球或扣杀、机会球时,很容易莫名失误,心中无底。我想,和底板关系很大。
吃球好,旋转强,刚用上时,发球就感觉转的厉害,当然发不好球就是技术原因了。来几个随意的放高球,搞侧旋,吃球很好,甚至隐约感觉球在拍子上运行出来旋转,当然出来的侧旋高球也是不错的了,确实不行也不能怪底板。
不足就是绝对力量不行,攻球、扣杀、杀高球很容易失误,反之,对方硬杀的球不好防,被连续发力打就显得被动了,只能勉强周旋,或者被迫放高球。这是由YE本身决定的,即使再厚再硬也脱离不了这个本质。所以,和快攻打法的对决,一定要注意,靠控制然后上手,至于控制水平高了,对方难上手,而自己有机会,实质上你的水平应该也高过对手了。如果被对方的快速进攻压住,然后攻打你两大角,你弧圈、小球再好也会很被动。还有,控制对方时,过渡球质量一定不能太一般,否则对方搏杀一下,就不好办了。由于YE拉球很好,所以在使用中注意发力等控制,说夸张点,使1-3成力量碰上球就能上台,发力过强反而容易失误。这和YE比较弹也有关系。
阅读权限100
TA的礼物 :
[em1006]有机会一定试下这款底板.
阅读权限90
TA的礼物 :
楼上的回复好快啊、。。
随便谈谈,只是个人感受。。。
用YE不用横打横拉似乎可惜了。。。
对于初学横打的人来说,一是选择好器材和配置,二是:握拍方式。这个握拍解决不了,基础的东西对以后的练习和提高会有很大影响。比如,发不出力,动作僵硬,别扭,失误多,正反手转换有问题等等。
横打技术先理顺一下。大体分为反面挡(平挡、反面推挡)、反面拨、反面带、弹击、拉球、侧拧等,反面挑打、搓球见到的比较少。可以概括为:挡、拨、带,弹、拉、拧。
至于发力、动作、拍型、触球等,由于反手生理结构的局限性,大多在初学时被别扭限制住了,不好适应。
这时要从其它动作去类比、正手快带、挡球、推挡、拉球起下旋,也可从横板反手获得启示。
其实,归结到一点,动作、击球的原理基本是一样的,无论正反手,触球、发力、打还是摩,制造弧线,合理打磨,容易上台。。。
这个地方说不清楚,请自己体会。
顺便说说,YE不是万能板,不是适合任何人的,不是说你换了YE水平就一下上去了,实际上还有人感觉下降了呢。。。因为不适应这块板。
一定要考虑自身条件,自己适合的打法是什么然后选择板子和配置。
套胶对YE的影响还是有的,但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实际打起来,对手拿成品拍或者最便宜的729,你也未必能接住他的一些球,哪怕对手水平不如你。
所以,套胶基本合手就可以了,经常换,手感会受影响的。不同品牌的套胶性能和特点是有差别的,甚至是很大,有时会影响你的动作,造成郁闷。
手感要好,控制后上手,有机会就用弧圈压制对方,暴冲一板,有一定的连续性,YE步法、发力、体力等有较高的要求,对于初学者而言,还是不建议用特点太过鲜明的板子,如YE,OC,碳板等。
阅读权限90
TA的礼物 :
下面是从各大论坛搜集的很多用过YE的感受,
包括试打感受、测评、长期使用体会。
关于套胶的配置讨论和体会。
YE的版本区分。
YE的特点。和其它板子的对比评测。
很多人的发言都掺在一块了,版权归原发言人所有。
阅读权限90
TA的礼物 :
以下是引用TO-YO-TA在 15:35:00的发言:&
YE是个好东西,好拍子。作为直拍不可不试。
说来惭愧,从03年迷恋上之后,05年开始关注器材,开始了小烧。
直板的经典确实不少,可是在CL,YE,OC等里面,到现在为止,只用了YE。
随着马琳、王皓等的换板,YE的光环渐渐消退。部分爱好者多少受加之而来的无机影响,也随之瞅着一些新板,欲望蠢蠢欲动,难以压抑。今年哪个板子卖的好?YEO绝对是其中之一。
在那个夜晚,马琳夺冠的哪一刻,无数人也是无比兴奋,包括电视机前的我。当时一气喝完一瓶啤酒的同时,心里的想法就是:搞个马琳用的武器,好好练!
然而,YEO还是没有入手,虽然从400多的价格到了350以下,但有了某批YEO是次品的传言,不知真假,我没有买,也就没有关注。不过淘宝上认识的几个掌柜都说好用,好用。
之前在淘宝上搜寻了好大一阵子,一位掌柜说,啥时候了还用YE,过时了吧。但是实在压抑不住想有一块的欲望,觉得作为直板没用过YE实在可惜了。改横是暂时不可能了,小试过几次,握拍一变,最起码的正手攻球都不会了,手臂和拍子无比僵硬,一根棍似的没法打。
我这边一个做器材的朋友进了一批YEO,总共20支,面材的木纹真的惨不忍睹,全部歪歪扭扭!
全部是卖给那些有钱又不懂行的老板了,我估计他们的胶皮不掉下来,再怎么也不会去看一眼底板是啥样的!hoho!
阅读权限90
TA的礼物 :
最长的关于YE的帖子,
大家觉得好就送鲜花吧。。。猪头的不要
阅读权限90
TA的礼物 :
对yasaka 的底板几乎用了一个遍
建议首位考虑重量,最好在85以上,要是本身的手腕的力量好在90克最佳。
否则会没有低劲,多好的底板也不是一样的性能,也就是没有两块地板的性能一样,只有差异小罢了。
再就是YE要是找到表层的越显深色越好,还有大芯板也鲜黄色才好,这样的板有透的感觉。
现在的YE不如以前的好了,木质不是太讲究,烘干也不是太好,声音低沉不清脆。
2006年7月最新版
  欧版:
  1、外包装形式:塑料盒与纸盒均有,乱;
  2、外包装特征:塑料盒无国内总代理金棕榈的银色不干胶贴条;纸盒纸张的材质表面偏光滑;
  3、柄端的YASAKA铁牌和侧面JTTAA烙印,乱,有的两者都有,有的只有其一,有的什么都没有;
  日版:
  1、外包装形式:只有纸盒;
  2、外包装:纸盒纸张的材质表面偏木,有较粗的质感;纸盒一端有标价5500日元的日本销售贴条;
  3、板身:柄端的YASAKA铁牌和侧面JTTAA烙印,均有
  美版:
  1、外包装形式:塑料盒;
  2、外包装特征:内部衬纸上有马琳的图片形象;
  3、板身:柄端的YASAKA铁牌和侧面JTTAA烙印,均没有
  行货:
  1、外包装形式:纸盒为主,部分早期存货为塑料盒;
  2、外包装特征:纸盒背面有国内总代理金棕榈的银色不干胶贴条,上面有亚萨卡各型号球板性能参数及金棕榈公司联系办法;纸盒纸张的材质表面偏光滑;
3、板身:柄端的YASAKA铁牌和侧面JTTAA烙印,均有
YE的强项就是连续和稳定的弧圈,然后靠打落点取胜的
我已经打过三块YE了都是配的40度狂三,弧圈相当不错。729-08的47度我也用过,个人感觉较接近40度狂三的硬度。所以YE也不是一定要用49度的729-08。。。
YE试打评测
YE正面729超跃III、中硬,反面PALIO CJ8000弧圈型、硬度42-44。
YE比OC还要硬点,更是要配软点的海绵了。用拍来颠球时,声音明显比用OC颠球清脆,球弹跳的高度也要高一点,握在手上比OC舒服,球拍的甜区比OC大得多,有铁牌没有烙印,表面经过防掉屑处理,厚度比我的一个朋友的YE厚一个面材的厚度。重心偏下,不过空手挥拍时感觉不是太重。
正面颠球的声音没有反面颠球的声音脆,看来PALIO海绵硬度要大点,表面是涩性,稍有粘性;越跃III是粘性胶皮。练习时用自抛球的方式练习,主要是自抛球时,球没有前冲力,必须要主动发力来击球,更能体现拍与胶皮的发力效果。练习技术有反面攻,冲、搓和正面攻、冲、搓。
从攻球动作来看快攻效果,和OC差不多,要求主动地迎前打击,出球速度不算慢,弧线比较平,打快攻球的质量不错。正反面拉球时,效果非常好,球的弧线非常平直、贴着网飞过去,打出距离长,跳起后向前冲得厉害,拉侧旋球在空中非常明显的拐的形状。搓球时感觉到球向前跳得快,有点拱的感觉,比OC要快点,可能是因为面材硬一点的缘故。
练习球时,可以说是YE比OC更近台,可以很好地发力打快攻,而OC要讲究拍形和发力方式,我用前段时间练OC时的动作打球,有点向上打的动作,很容易出台,必须要向前打,不能向上打,球才上台。近台拉冲质量比OC好,中远台和OC没有区别,网上说的发力瓶颈没有感觉到,可能还没有发上最大力的缘故。可以说YE和OC各有特长,不过OC要求比YE要高,动作发力更讲究规范性,球的弧线偏高,曲度比较明显,用来练球真的是最好不过了,而YE击球时弧线会比较平,适合用来打比赛。看来网上的评价都比较统一的:YE确实是横打的经典。至于说推挡不行的说法,那就是各人的技术和手感问题,或者配的胶皮问题了。
用天极二39度试试,我好几天前粘得胶皮,到今天用还是很好用,用手指按住胶皮,软中带硬,个人感觉,灌不灌胶不太敏感。可试试蝴蝶内能型的套胶,软、轻,拉球速度快。
欧版的YE的确比行货长了2MM,日版的尺寸好像和行货的一样
单论性能来说,日版的好一些,因为品质不错,球拍的重量还是合适个人最好,没有一定是多少的重量是最好的,就像马琳喜欢90+以上的YEO一样,不是一般人玩的了的
个人推荐80左右的,球拍重量不要低于75。
YE日版很漂亮,有些球友为了选到合适的,买来各种版本的YE4-5块。有些喜欢日版,有些觉得日版不好打,好看而已。我发现一种只有铁牌没有烙印的那种,比较好打。是否个体差异导致,不得而知。
再谈一谈我的YE
四,五年前买的,450元,80克,我选了大芯较厚的一块,手感非常好。
总的来说YE 是一块个性鲜明的板子,是一款难的好板。下面说一说缺点。
YE 的特点是近台暴冲,对手如果站近台是很难防的,但退台很远,暴冲到了远台威力减少很多,拉球只有加大角度,这样就增大击球的失误率。
YE还有一个问题是扣球发飘,如果半高球还可以拉球上部来解决,高球就只能硬扣了
我的YE较软,加大打的成分,他们接球就困难些。
直拍横打的手型:
我的握拍中指,无名指,小指基本上是靠在一起的,拍面击球的有效面很大。但这种握拍法开始练横打时是非常别扭的,需要持之以恒才能练好。
正手的配置:
正手需要较强的杀伤力,由于YE 较软,通常需要配比较硬的海绵,可以这么说,市面上能买到的最硬的海绵用上都没什么问题。
YE直板拍子很轻,感觉拍子的内层木质很软,厚度略薄。
我以前的胶皮是双面 729普及型,感觉非常不错,老化太快,后来换了palio cj8000c,可能是胶皮薄,感觉弹力太差,又换为正手729精品44度,反手友谊802.
正手感觉太软,后来正手换狂3,感觉的确不错,反手手能接触到的胶皮被我去掉后重160克。软拍一样可以打出有力量的快球,因为软拍变形大。球出手后会有被球拍送出的感觉,很稳定,声音清脆,尤其是发力前冲时感觉球象小炮弹,手感稳定,近网短球放起来就更是温柔,由于拍型较长,重心靠前,发力后鞭打效果明显。
最近发现YE放弧旋很爽,基本是只要碰到球就能以低平的弧线上桌,有时弧线还比较怪异,看来YE真是名不虚传!
今天试打了美国YE,只拉了一板球我就爱上她了。
板子面色土黄,用手敲一敲,声音略显沉闷,并不清脆。找个球颠一下,弹得也不高,本以为YE不过如此。今天终于忍不住拿出来打了一下,才知道这是我用过的弹性最好的底板了,拉弧圈不用多大力就可以又冲又转,如果发力的话。
其实YE的推挡也不错,虽然没有那么快,但是借底板的弹性,只要加上力推过去的球也很冲。正手攻球也还可以,只要发力好,能把海绵打透,能听到底板清脆的一声响,打过去的球力道很足,只是感觉方向性差点,比较容易下网。
用YE练球还真是有好处,逼自己多主动发力击球。当时刚粘好狂三,弹性很强。最近懒得刷胶,性能下降的厉害,手感僵硬,球也拉不动了。看来YE必须吃饱了胶水才能干活,刷胶效果都不是最好,灌胶才能完全发挥出YE的弹性。&
我的YE是横拍,83克多。正手贴云海20号40度+环球999,反手拍里奥cj8000b,45-47度,可以说是硬海绵了。感觉YE是一块让人锻炼打摩结合弧圈球的好拍,起球和底劲都是一流,退到中台也游刃有余。我今天的无谓失误减低了许多,球的力度和旋转更是升了一个台阶……
还想讲讲打球时的感受,在配上球友们推荐的硬海绵配置后,台内球竟非常顺手,令人十分满意,尤其是进来我苦练步法,所有正手打出了不少小三角位的挑打球,速度威胁都很厉害,赞一下拍子的板柄和较窄的虎口位,让人在打小球时候非常舒服。
我用YE 320买下,因一直对729的胶皮有感情,所以正反都用的729-2。
YE底板既弹还吃球,感觉YE的确能制造比较好的弧线,拉求稳定性也很不错,一般只要先上手了相持起来绝对不吃亏。 但YE对自己的发力要求也比较高,我有时摩擦太大了就感觉体现不出它的特点。令我比较郁闷的是正因为板子吃球,挫球时摆短感觉很不错,手腕一用力就有,可劈长的时候就没这么好了稍微控制不好或对来球旋转判断不好就飞出去了!
我打过的五层板不多,但YE的特点已足成为最好的底板之一,也难怪是国手的主要选择。
第一,&& 控制就不多说了,最明显的是放近网短球非常好,我的对手对出台球的抢拉非常强,但是现在他发现我的第一板接发球基本不出台了,他拉的话基本上拉不到,拉到了也下网,这个变化非常明显。
第二,&& 拉球前冲旋转,速度,力量都非常强,我体会到YE最大的特点是弧线要低平得多。
第三,&& 用YE拉球一定要尽量用球板前部去触球,明显感觉YE的甜点(或者说重心)要靠前,所以我前段时间打球感觉不好,就是用球板的中后部击球太多(那样明显球速慢,没有底劲,但控制时要多用中后部)。用YE的前部击出来的球,速度一点不亚于777
第四,&& YE的薄板身也是造就特点的主要因素,力量的通透感极好,加上我现在配出来两面反胶的总重量也只有158克,摆速明显快,挥臂也自如
第五,&& YE的另外一个巨大好处就是接对手的前冲狐圈非常稳。这意味着什么不用我多解释了。而且有破坏对手连续拉的效果,因为回球后的旋转很强,有时明显侧拐。
对业余的来说,用YE可以养成比较好的发力习惯,而这个正是业余和专业的主要区别之一
感觉3D比YE弹性大一些,主要体现在推挡上,当然也强不了太多。击打的速度也是3D更快一些。从弧圈的感觉来讲,我觉得差不多。
YE的性能没得说,强在吃得住球,弱在借力弹不出去。但是YE也有好坏之分。国家队一教练送我一块,冲球一下子猛了许多。
YE推挡不行我认为是借力感觉问题。我的推挡速度还是蛮快的,当然节奏快也可以算得上速度快吧?
刚开始用YE的时候很后悔,感觉重心太靠下,又重,后来我对它进行了加工,把它改短了点,削圆了些.拍子重量减轻了,重心有了变化,现在可以快速连续拉二十板. 用YE 最大的感觉是吃球特别好,手感非常灵敏.
推挡也挺好的,在对方发力不大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加力推,也可以减力吸弧圈,. . 但不得不承认YE 在远台的时候由于出球速度较慢,威力不够大,
去年购买了一块YE,曾经在手感方面反反复复,几次想弃之不用。通过上网阅读一些关于YE的帖子,特别是对YE配置的帖子,加上不同胶皮的搭配使用的体会、灌胶等等一些方法,我逐渐熟悉和找到了一些改善板子性能的途径。随之技术水平、力量和手感的提高,我现在可以说此板值得推崇。
控制、弧圈和压制爆力球方面有着非常奇妙的感觉,劈长和爆冲也不失底劲,也并不像众人所说那样发力比较费劲,唯一的感觉就是球脱板稍慢一点.....
具体经验是:
1、正手配套胶要在39-40度为宜,胶皮性能以粘性为好(弧快选手),快攻选手建议不要使用此板;反手胶皮38为宜。
2、正手至少一周要灌一次胶。暴冲不错!但要时时刻刻作好二次进攻的准备!拉吊时老出台,和我以前用的EG有些不一样,感觉有些慢!击打没有EG稳,不过我喜欢将底板打透的感觉!
YE重72克,板子却非常弹,只是用了一年多在拇指和食指的握拍处出现几条纵向裂纹(别人的YE,只要好使的、弹的也有此现象)。又买一块大概72-75克我忘了,感觉象纸壳。我现在用马林碳重78.9克,速度更快,旋转更强(特别薄摩擦比YE抓球),抓球的感觉和YE相近,迎前冲时不掉球,不用发死力就能“穿”,连续好多了!
今天才发现我的YE原来是块质量上乘的YE. 本来到器材店想买新拍子的,老板看到我的YE后用球颠了又颠(光板),然后就说:好拍!你这拍的质量可遇不可求!!
还用店里的好几块ye比较给我看,我的拍子声音高而清,其他的都比较沉,声音不清。甜区也不均匀,我的ye甜区大而且弹性均匀,既有弹性有持球。
YE的台内和近台爆冲没得说的,用YE的时候你就会想着板板发力拉冲,爽得要命!中台的弧圈也不是象许多人说的无力什么的,对拉起来一样的让你放心而踏实,至于反手,偶经常用的是直拍横打,但也经常会用一板推挡来过渡,如用狂三,一定要常灌胶,那样你的YE才是一把犀利的倚天剑
用过几次之后我开始觉得YE是块很敏感的板,需要很好的手感反应要很灵敏及瞬间的爆发力而不是死力,看看马林打球就知道了,连每个手指都要感觉到,因为这块板虽然软却有弹性,稍稍用力球就会很快,但又软挡不住球,所以这块板应该是属于进攻型的板。
而且用这种弹性强的底板发球也会变得不一样,总之一个词,敏感,就是这块板的最大特色和长处。
看了不少的YE迷的贴子,我终于弄了一支,打了半个月,谈谈体会:
1、拉球:没得说,又冲又暴,特别是退到中台对拉时,非常的稳定;
2、摆短:摆得住,心里有数,经常让对手有措手不及的感觉;
3、攻球:一般,打半高球时力量差了点;
4、反手拉:不如想象中的好,可能是我的技术和胶皮配置有问题。总之,我感觉这板子适合力量较好、弧圈技术出色的人用,对于快攻和左推右攻的选手不合适。
我收的2手,有铁牌,没有烙印,面相也不怎么好,但是用着还不错,拉球很好,我发力还可以,推挡虽然不如CL有力,但是觉得比较轻松,尤其是小球控制好多了。我正手天极3,40度,反手亚萨卡ZAP,但是不横打,纯属压重的。厚度也很合适~~~
我用了两个月YE,说实话,拉弧圈是上了不止两个台阶,但是打的那一板一点把握都没有啊. 我用过YE直板2年多,练就了较好的弧圈和横打(拉)技术,纯弧圈和反手纯横打(拉)的人用很不错,底板持球时间较长,吃球深,容错率很高,拉球转,冲,发力还能拉出暴冲,并且,上台率很高!
自身发力好,纯弧圈和反手纯横打(拉)打法的人用YE很不错!
又拿出一块YE拍子来颠球,我听了声音,觉得YE的甜区要大一点。
该说YE了。前面我说过磨拍子的时候,YE更好磨,但总体评价还是觉得YE比OC硬,可能是木材本身的原因。前面提到我的YE偏厚、偏重,我有一个朋友的YE就比我的YE薄了0.4mm左右,打球时明显觉得挥拍轻松多了,握拍变化也要灵活些,这是所谓欧版和日版的区别,其它方面没有什么不同的。
技术动作还是从挑或拧、近台快攻、中远台快攻、扣杀、加转弧圈、前冲弧圈、劈长、快点或突击下旋球、快带、拨、反面弹击、推挡些动作来对比,才有明确的对比对象。
挑或拧,拧的动作要领基本没有变,因为是台内,发不上大力,用YE时,感觉到球撞拍时声音脆,球脱拍快一点,底板变形小,弧线平直,但又能感受到打透木板的味道,旋转是YE弱一小点,但因为速度快了一点,对方一楞之间,球已到面前,来不及引拍做动作,效果和强旋转一样的。
挑球的速度快不了多少,因为挑的时候,已经主动发力了,用上中等的力,球拍变形体现出来,速度和力量都结合在一起,不会觉得这两者之间有多少差别,唯一的差别就是透没有透板的程度而已。
近台快攻,动作要领在不变的情况下,用向前上方发力的方式,球容易出界,控制不住球,出台弧线向上,即是球离球台很远了才下降。
要把球打上台,不要向上直接向前,要前倾拍面,可以借力来击球,弧线平、长、低,对方要放低拍来击球。不习惯放下拍子的人,总是接这个球下网的,要不就是漏了、打在拍的下部分,反正就是接不好,对方放低板时,就能很好地回击球了。
中远台快攻,弧线是要好些,长、直,但是击破球的声音也很响,做动作摩擦少一些,也要用上全身的力量来打,球平平的飞向对方台面,不怎么向上跳,对方把重心也要降下来,从低处向高挥拍,才能接上球。中远台快攻比OC爽得多,最明显的区别就是摩擦程度不同,弧线曲度相差很多。OC在中远台,不自觉就要打起曲度,球越打越高,不敢压低球的飞行曲度,球不高就没有过去的信心;YE就不用那么担心了。可以放心地向前上方打击兼少量的摩擦,回球的威胁要大点。
扣杀,出手时压拍发力,向前下方打击,拍面前倾度可更大点,球没有那么飘,扎实些,YE击球时轻爽,虽然拍子重了,出手轻快的感觉也能在扣杀时感觉出来。
加转弧圈,YE的球速快一点,旋转弱了一点,弧线低了一点,向前跳要长,球粘拍的时间短,出手快,有点向硬板前冲弧圈靠拢的味道,曲度还是比OC要低,空中运行距离长,想要拉短不容易,拉长了很轻松;
前冲弧圈,近台拉前冲,感觉好快速、下沉很厉害,对方拍子总是高了,球一上台,急速向下沉,
中台对拉弧圈,曲度虽小,但力量没有那么大,速度的威胁大于旋转的威肋,没有OC好;YE是能看见球脱拍那刹那间的情况。
劈长,出手时要爽得多,因为可以借力了,不用那么精细地控制前臂和手腕发力和运行轨迹,只要看准来球旋转,多摩擦来劈长,球过去旋转要强;劈长这项也是YE占优,速度与旋转要好过OC。
快点或突击下旋球,YE拍在空中的轨迹要平缓,象一个很大圆的一段弧线,直接向前突击球;YE突击球,过去快,平而长。
快带,还是YE好,带过去的球弧线更低,跳不起来,让对方向后退时发生空间位置错误,反拉时球触拍位置错误。
拨,这和快带是一样的,YE拨球,可以借力,快、平、低,对方是反应不及的快速顶板;OC是重、冲、高,对方是力量控制不住的力量顶板,区别蛮大的。
反面弹击,YE向下弹击,球是向上跳,下降时沉下去;
推挡,YE要占优,无论如何,能借力来推挡,总比自己全发力来推挡来好,起码做动作可以小点,不会出现推破球的声音。
总结:YE不愧是中国式直拍横打的经典,近台威胁大,借力好,缩短了进攻的时间和拉大了对方的回击球的空间变化,使对方要么很近的来接球,要么退得远远的回接球,充分发挥快攻的威胁;而OC则是充分发挥了两面弧圈的凶狠程度,在力量、旋转、速度中全面压倒对方。
总结两者差别,发现凡是借力中发力的技术动作,是YE占优或持平,发大力的技术,是OC占优或持平了。
YE的总体感受:快、轻、爽、平直、长;YE适合中近台的快攻结合弧圈的选手。
下面对YE,K5,NP500及OC-CR作一简单综合评测。由于条件所限,配置一律采用市场版正手狂3,反手KAKUTAKU的郁金香中软,速度慢一些,适合爆发力和基本功好的选手使用,当然CJ8000-C的各方面更均衡一些),这样的好处是更容易进行横向的比较。作为最佳直板弧快结合横打的武器,其条件应该包括:
1、板身较薄,6MM以下为最佳,便于正反手和推挡的转换
2、板面较大,因为横打时发力以手腕和小臂为主,力矩较短,大板面力矩较长,便于发力,如YASAKA和STIGA之类;
3、重量不能太大,板身重量80G以下为最佳,而且同时应配较轻的海绵和胶皮,总重量170G以下为最佳,否则过重的话,长期地频繁使用横打时可能对你的手腕造成损害;
4、板子较软,便于弧圈,尤其是反手横拉时吃球,当然反手应该使用较软的海绵和较涩的胶皮搭配;
5、手柄大小要合适,要利于正反手及推挡的快速转换,YASAKA的基本比较适中,总之要以握拍时舒适,转换自如为原则,不能过紧也不能过松。
总之,就我个人感觉,YASAKA的手柄和板面设计最适合横打,用语言来描述比较困难,简单概括起来就是———舒服。手柄大小合适,板面较长,拍头较方,板面两侧几近直线,重心靠近拍头,易于发力,转换迅速而抓握有力。你看看直板使用横打的大多用YASAKA就知道了。
从以上条件综合对比来看:
1、厚度:K5&YE&NP500&OC-CR,
2、大小:YE&NP500&OC-CR&K5, YE
3、弹性:NP500&OC-CR&k5&YE
4、重量:除了NP500较重,其他的类型之间重量应该差不多,基本在75~80G左右,类型之间甚至不如个体差异来的更大。
5、手感:NP500&K5&YE&OC
6、手柄:NP500&K5&YE&OC
7、攻球:NP500&K5&OC &YE,但近台和台内YE的表现却非常好,各种技术都可以充分发挥。
8、控制:K5&YE&NP500&OC。K5和YE的控制都是一流,得心应手。OC-CR的控制和NP500差不多。
9、弧圈:OC&YE&NP500&K5,虽然YE的弧圈性能不错,线路很贼,容易上台,但是OC-CR更暴,二速更快,而YE的连续性及旋转比OC-CR能好一些。
10、推挡:NP500&K5&OC &YE
11、直板横打:YE&OC &NP500&K5, YE的横打是最好的,速度、旋转及稳健兼而有之
12、防守:K5&NP500&YE&OC
综合来看,三者是各有优缺点:
YE是我目前使用的主拍,性能适中,比OC-CR的控制好一些,比OC-CR也均衡一些,弧圈也相当的好,直板横打首选,但是攻球及推挡就差多了,所以使用YE反手必须有一板横打,否则反手会比较被动;适合的打法类型是控制较好,直板两面弧圈,横打使用较多的打法类型。使用YE的感觉就是又舒服又累。
OC-CR的正手弧圈就一个字----爽,正手暴冲时那如海浪般汹涌澎湃的感觉在别的板子上很难找到,难以忘怀,横打也好,采用CR的OC在保持了OC原有的优点的情况下使速度大大加快,但是其控制比YE差一点点,但是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水平。适合的打法类型是基本功好,尤其是以正手弧圈作为主要进攻手段,直板横打作为配合的打法类型。
YE,是纯木五夹板,偏软,适合的是中台弧快的打法,就是一块弧圈板. 以传统的推攻为主的话,YE并不适合你.
朋友选用的胶皮,ZAP性价比不错.是偏硬的胶皮.天极2是DHS公司刚刚生产不久的新产品,可以说是狂飚的升级版. 虽然胶皮都是硬胶皮.可是有一颗软的心,无论如何也打不出力量来.
选择合适自己的球板才是最重要的.不能只靠胶皮去调整.
反手有时推挡,有时横打,看来你与马林的打法相近,要是你已经选定了YE2,这个配制没什么问题.
YE2、YE和马林碳我都用过, YE2比较中庸一些,YE的弧圈和手感是最好的,马碳的攻击力最暴。
个人建议:想要一板胡圈定乾坤,就选马碳,想要优良的手感,反手主要横打,就选YE,想要什么技术都兼顾一点,就选YE2;
如何选者海面的硬度和厚度,要看你是不是灌胶,如果灌YE、YE2都要选稍硬些的海绵,天极2可选40度或41度的,CJ8000中硬型就好,
如果不灌胶,正手一定得是40度以下,最好是38度。原因是不灌胶而硬度有高的话,海绵发硬,会有种打不透的感觉,影响手感。
YE我也弄过不下10只了,各个不一样.感觉有的特软,有的也不错.最有幸是搞到过一块马林用过的副板,跟街上买的用起来绝对不是一个感觉,第一次感觉到YE也可以有这样的硬度.具体对个人来说如果你能从香港和日本带是最好的选择.如果不能没有办法只好自己挑了.记得在挑的时候象YE这块球板绝对不能要<85g的.
直板的神板毫无疑问要选Yasaka的。我推荐ysc。事实上很多人不喜欢ysc,因为它难以控制。但如果用的好,它能发挥出最大的杀伤力。
我的体会是,ysc是一款诡异的底板。手感、力量很难兼得,而ysc一样也不具备。但它轻薄的板身,灵快的速度,诡异的弧线让它卓尔不群。我感觉也许YE是最易上手的,马碳是最暴力的,但ysc最有发展空间。用得好的话比什么板都更具威胁。
ysc的推挡有一定力度,而横打只能用凌厉形容。尤其适合快攻和弧圈能力兼备的选手。
正手用天极2,它与ysc是绝配。反手用轻薄型的涩性套胶就好了。
用YE利于练好基础动作,也就是平挡弧圈,平挡上旋,基础直接关系到进一步的水平提高和提高的技术分化,我是直板横打打法,经过一年的反复思考和参阅大量资料和视频,还有很多例如重心的位置,打磨比例,发力机制等等,不过这些还要配合你多练,这样才能逐步提高水平,和进一步的技术分化,
动作千万不要学马琳的,马琳是从小就学左推右攻,他的直板横拉和王皓不是以个档次的,(只是指反手,正手马琳是第一NB),要练就全部舍弃推挡,因为推挡只是被动防守技术,然而横拉是一项一开始不怎么好练但一旦练成就能有强大的杀伤力和大扩增你的得分点的技术,
如果学的半吊子,命中率又低又没有什么质量,对方就是反手只有推挡的直板都不会畏惧,一和横板对反手时,对方高质量的弧圈两三下就能拉穿你了,所以大量例子证明,推挡和横打是不可搛容的,
用YE练好基础,平挡上旋,弧圈,再进一步快撕上旋,反手弹击,再接下来是反手抢拉下旋,加力平挡弧圈,反手拧侧上,侧下等,逐步深入.........最后是横打的终结技术,全台反手抢拉,反拉对方拉过来的弧圈,总之欲速不达,练好基础基础基础,还是基础,基础是否练好和动作定型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下一阶层的技术能掌握多少,
用YE是很好的选择,是走了和王皓一样的第一步,能学到什么程度,就看选择是否正确和练法是否正确,当然也要多练,提高手感,把技术要点融化成下意识反应才能有效,
直板弧快用YE,多为拉前冲,可以选择配狂飙(省队用),如果力量大的话可以打硬一点,40的比较合适,如果力量小打不动的话,配38的就行!反手横打的话用蝴蝶的FX,如果觉得价钱贵就用拍里奥CJ8000~~~~,如果不是横打的话也可以尝试贴一块长胶~~~
狂2 39度拿去配YE 非常好,不灌40度G666应该没问题。
新版是力材改成了KOTO, 劲比较足一些, 但差异不太大, 个人喜爱老版的手感多一些
打 YE 想硬一点的可以找 85g 或以上的。日版的质量一般都比较稳定, 但是否物有所值则见仁见智。
YE不错,其实现在日版和行版的价格差不多,现在的好像是5.8厚,我的日版是6.0.个人感觉不错,很吃球,横打也不错。弧线略高,但旋转好。
日版、欧版、美版等从03年到今年5月前后一共买了16块,拉球形变和吞吐感最好的就是美版,我现在手上还有当时04年的美版YE两块,一块79克、一块78克。79克这块最好用,日版比较中庸,欧版手感一般,行货的早期进过3块不好用。不管什么版本最重的是84克,最轻的77克,但是都是反手推档不行,比较肉,就是说防前冲借力很好,防加转和高吊弧圈球就不行,很容易吃转。
我只打过欧版的 90克 觉得很好打啊 估计是个体差异把,德国买的,半专业的朋友帮挑的。觉得不管啥版本的,还是看个体差异。我们买到的只是一块两块板子,而大家说的普遍的日版好,我觉得只是品相好,整体质量高吧,和好打无关
YE反手用el真的是绝配,拉球稳中带凶,感觉和球拍融为一体。进攻和防守都很好。我是不灌胶的,也足以打死人。正手的话,狂3也很好。39或40度都行。无非是39度的旋转多一点,40度的速度快一点。如果楼主觉得fx都吃不住球的话,我真的觉得比较奇怪,因为fx更软
YE可以配sword的RG, 手感非常好, 不用灌胶, 各项指标虽然都不突出, 但都还不错, 很均衡
YE “很难用”――软、薄是YE的特点。所以YE 弧旋很好。但快攻“太差”。特别是在近台,很难借到力,推挡容易下网。正手没劲。YE 太软。似乎就是纯弧旋的板子,偶尔还能当削球板用。不过到了中台,感觉还行。发力拉弧旋,手感很舒服。习惯近台、打多拉少的朋友不要再考虑YE了?
球板好用与否完全取决于是否与打法相适应。YE本来就是一块业余爱好者不易用好的板,只是因为马琳的人气,才得到那么多的追捧。但必须承认YE是一块非常经典的好板,用好了将威力无穷~~
我觉得YE最大的特点就是弧圈进攻好,拉球弧线佳!!!台内小球控制很出色,旋转强,中台的底劲非常好!最后就是非常适合直拍横打,因为本身重量比较轻!拍身教薄,整体形变出色,自然反面出球也一级棒!!!但这块球拍对自主发力要球比较高,一般业余爱好者用YE我觉得并非最佳选择,因为业余的球手基本都没有正规训练,发力不能像专业选手那么充分,这样就没法把YE的真正的优势和特点发挥出来,同时YE对体力的要求也比较高,还有就是YE本身的借力效果比较差,业余球友反手球不可能每板都使用横打,还是要用推的,那么他的推挡就不时那么理想了~但还是可以选择相对较硬的海绵和灌胶来祢补,这样推挡会好很多
昨天试了一位球友的新版YE,他说只有76克重,托朋友在天津买的,正手38度的市狂,打了大概10分钟,感觉新版的弧圈,控制保持着YE原有风格,令人惊奇的是推挡竟然也有一定的速度,正手攻球也不发空。
不知 是个别现象还是新版的都做了改进呢? 请各位使用新版YE的球友说一说。
又有重烧YE的冲动了
新版的推挡和攻球都很好!球是被吃进去再弹出去的
老老版一般在5.8左右再老的会薄一点,可能到5.5老版(换标以前的)6.0厚
新标版本的5.8厚新的轻,近期批次都集中在80克左右,75-78的也不难找,老版的动辄90克
新YE比近似重量的老YE肯定推挡和攻球好一点,但是不能拿80克新版和90克老版比
推挡和攻球都不如狂王实在底劲差别极大但是手上的控制好些
不管怎样改变,YE的正手弧圈不错的,这是亚萨卡一贯的风格。
原来一直有疑问亚萨卡为什么不用koto做面才,打了几块狂王和皓后才明白,limba做面才吃球比koto要好,也更容易透板一些。现在oc的面才也改为limba了,大概也是这个原因吧。发大力拉球时二者的区别不大,搓球效果却有明显差异,用koto做面才的狂王、狂皓相对容易冒高。
新版YE面才应该还是limba,不知力材和大芯是否有变化?奇怪的是重量降低的情况下,推挡和攻球质量有所提高,哪位正在使用新版YE的朋友说说啊
我想说,如果直板想找一块速度快的弧圈的板子,YE也是很一个不错的选择。
只要用心寻找,总能够发现一两块手感不错,速度快,力量集中的那么一块的。
我就是这样配置的,狂二41度,反手亚萨卡NEW ERA,感觉不错,拉球速度快,比较转,弧线低,比较贼。刚开始配狂三,但感觉不好,后来尝试这么配,感觉比想象的好。
YE是块好板啊!自从用了它后我的正手弧圈又稳又暴!小球也好多啦!横拉也顺!我觉得很好发力啊!朋友都说我换了YE后水平也长了!只是G666我用过没什么力我现用狂三40度!
我今天拉球的时候注意了力量的向前,可以把球吃进海绵,能有效的摩擦球..
尝试了一下手形的外撇.球速快了很多.尤其是拉对方谢线."爽"就一个字.
不管是冲还是吊.都有了一些体会.只是还不熟练.但已经足够了.手形和整个身体的协调改变了一些.稳定性和攻击力好多了.再加上反打反拉.太爽了.
接发球的时候.我很不会接那种比较快的侧下旋.一般的侧下倒是不怕.但是那种侧的很多.下旋很少的侧下就接不好.搓太轻就下网,太重就冒高.
最近新弄了块YE。从各方面看应该是国内行货,花了380rmb。在此想让各位讨论一下胶皮的问题
我的正手是套胶黑色G666,邵氏40度。反手暂时是以前的红色套胶729-2。
打了两次,感觉正手不容易控制小球,暂时还不知道到底是海绵的问题还是自己不适应。而且不容易击打,如果来球速度不够的话,必须给一定的旋转,否则很容易下网。其他方面,比如制造旋转,速度等方面感觉非常好(好发力)。拉球时很难拉出比较底的弧线,从而导致一旦控制不好就会出台。拉球时还是感觉不到吃透海绵的感觉。不知道把海绵换薄一点会不会好一点。
反手横打,横拉感觉还不错。目前还没有完全适应。要是换比较合适的套胶,反手应该会好一些。
昨天又打了一次,比起前几次好多了.小球方面已经很好控制.发力也很好.现在仍然存在的问题是不好借力,每球都得自己主动发力.在拉球的时候感觉自己还是控制不好落点和弧线.不容易拉出前冲.
YE的第一印象是手感清晰,底劲大,其他拍木的很,形变不如YE好.
YE底劲好,我想是YE比较长,发力以后真的很吓人 弧线很低很顶,只是推挡太差,不是飞就是下网。劈长可以 感觉YE比那些拍强多拉,只是反手只能拉,我的反手是弹击也不太适应。如果改成拉就完美了。
“业余慎用YE?”? 其实并非如此。 用YE就像用软海绵。必须发上力,吃住球。YE较软,如按用硬底板的习惯来用它的话肯定是不行的。因为硬板弹性大,脱板速度快导致吃球时间短,而YE的吃球时间相对较长。所以初用YE时,容易受到用硬板的影响,球没吃足,球板就送出去了。这样击球的力量往往是不能完全打出来的。就造成进攻无力(特别是快攻)、推挡易下网。而拉弧旋受到的影响相对教小。因为拉弧旋时摩擦多,击打少,不过若要暴冲YE没有劲的问题也是同样会出现的。
所以用YE一定先要吃住球。否则,纯粹以加大自身击球力量来用好YE也不会起到好的效果。
本人最近正在使用一块YE。刚开始时也是极不适应。以为自身发力不够。YE不适合自己。但用了几次之后,悟到上述道理。顿时发现YE实在是好用。特别是第二速度明显加快。球友们不要错过。
我是业余爱好者,水平在本地只能算中等吧。我用红黑一年,感觉很不行,后来和球友换了一块17夹,上个月初找人在祥珍挑了块YE,重81克。初用时很累,现在感觉超爽。
一个和我经常练的球友,横拍正手暴,反手弹,力量型打法,我给他外号“打铁佬”。我用红黑基本上是赢不了他的,用YE最近三次成绩3:2、4:2、4:0,昨晚我将他打到没脾气了。
我认识几个球友买了又拿去送人了,也试用过别人的YE,感觉这个拍子的质量真是有很大的差别。个人认为:步法好,体力好,摆速快,以弧圈球为主,实战中能用上横打的,YE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YO稍微硬一点,适合快弧,YE是典型的弧快,控制比较差?不觉得!这么软的板控制还差,那你用了硬的就更控制不了啦。我正手狂3,反手cj8000。感觉控制很好!台内加转和摆短比较舒服,防守又好,顶在台上,想带就带,想泄就泄,不太转的偶尔还可以剁一下,中台也不错。唯一感觉遗憾的是,刚出台的球冲起来感觉力量小,拉高吊还说得过去,所以感觉第1板上手差一点,不过稳定得多
直板用YE的究竟有多少?打得顺手的又有多少?YE的版本有多少?YE重量对击球感的影响有多大?YE的配置怎样才是最好?这些问题多年以来,一直都是球友们津津乐道的问题.
其实YE一直有弧圈机器的美誉,说板子不适合打弧圈那都是还没有真正打出此板的威力.
我前年从oc转用YE,刚上的第一支是86克的,由于太重不利于我横拉,所以又转出去了,但对YE的台内小球控制和正手弧圈的暴戾感始终念念不忘,后来终于如愿以偿上了支和原来oc一样重76克的,刚用时也是感觉太肉,球赖在拍子上打不走,后来调节自己的拍形为稍亮一点,效果便出来了,二速巨冲,而且下沉厉害,但还是嫌一速不够快,一度曾想放弃,后来发狠灌胶,终于体会到了弧圈机器的真正意义!原来YE是可以用打的手法暴冲的,第一弧线低沉几乎擦着网过,第二弧线低沉贴着台面疾冲.自己发力越大,球速便有多大的反应,真是畅快淋漓.
直到今天上了YCA,虽然一速快了,推挡也好了,但是始终无法舍弃YE.
其实无论yca还是ysc它们在控制上的损失都不算大,但是攻击力都加强了很多。
很早就听说YE的大名总想买来试试,但在网上看到很多网友说YE推档不好所以就没买,后来就选了YE的所谓加强版马软碳YSC,全能板啊当然好用,打了一段时间还是经不住诱惑就在家园购买了一支YE是欧版的,我是弧圈结合快攻打法我是用狂三40,反面cj8000两面弧,
第一用YE的感觉是难忘的太美妙了,那手感是我用过最捧的,拉弧圈没得说则身暴冲太爽了,我的控制本来就不是很好,但用了YE我在控球方面上了一个层次,横打我以前很少用基本功不好自从用了YE以后横打技术又有了提高, YE也有它的弱点就是攻球和推挡,特别是攻球你要控制好板型,发力要好不然很容易失误,推档有点慢没力但档别人的弧圈很好,后来我把狂三换成41的,攻球和推档好了很多,自从我用了YE之后技术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拉球和步法,以前和我水平差不多的球友现在和我打都下风了,YE是纯木板所以用来练习发力和步法绝对好,虽然我已经三十有五了但我相信我还能拥有YE几年相信我YE是弧圈结合快攻打法无悔的选择.
拍子现在和你一模一样的配置,速度,旋转,控制的平衡点感觉已经挺高了,推荐弧圈球使用比率较高的球友试试
手上的这块YE已经伴随了我近七年的时光,从刚开始的不适应到适应再到水乳交融然后又渐行渐远,其中的微妙感觉真是一言难尽。
在用YE之前用的是YO大概一两年把,YO应该是我感觉最适合的底板,拉球扎实而澎湃有力,档、弹轻松自如,中台的大动作拉球当真可以让球如出镗的炮弹一般。拉球的时候吞吐感极强又和oc那种肉肉的感觉完全不同。在推弹的时候手感柔和而又扎实,力量是有内而外的释放。可惜的是偶然 的情况下那只YO坏掉了,不得已用上了从日本带回来的YE。说实话进口的底板品控也不见得很好,同样是YE朋友的哪一只跟我这个就不太一样。好了不废话了,还是说说手里的这块吧。
刚开始用YE的时候感觉就一个字,硬。对此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别人都说软,我会觉得硬呢,后来我明白是因为和YO比它就显得软了。YO是一种在拉球的时候是通过整体形变来获得能量传递的,YE则感觉不一样或者说那种能量传递的感觉不明显。在颠球的时候他们之间的差别也很明显,YE明显是表面略刚而内软于YO,具体的表现就是YO软而弹,YE则感觉略硬但球好控,有点象外套和国套的差别。YE在拉球的时候是轻快型的,力量有但是不是那种澎湃的感觉,个人的感觉YE并不适合大动作的拉球,而是适合快速的收小臂的那种,偏重于速度而力量稍弱,YO则更有sitiga的味道。YE的搓球和摆短是明显好于YO的,搓球的旋转也要好。
从总体感觉,YE是一块近台以弧圈为主的速度型底板。他需要利用自己的控球优势抢先上手,利用速度打击对手。在连续进攻的时候强调的速度而不是力量。一旦到了中台,YE就没有优势了,在大动作击球的时候,力量并不能成正比的上升从而杀伤力下降。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在不能主动大发力需要借力把球回到对方的底线从而获得转机的时候,YE是从来靠不住的。所以拿到一把YE就需要近台控制然后利用步法不停的而且是精准的进攻,步法不到位或者天气潮湿,阴冷都会对YE产生明显的影响。总的来说,YE就是一块手感极佳而要求精细的球拍,包括它的胶皮。当一切都在最佳状态的时候,它就是一柄近身肉搏最锋利的匕首,但是稍有不适就会状态大跌。YE并不是一块非常适合业余的球板,尤其是横板,当然它仍然是一块业余的好板,除了退台后略显疲软外其它方面没有什么弱点。之所以不适非常适合是因为业余打球小球少而相持多,经常打相持的很容易就会退到中台。尤其是打横板的业余爱好者,通常的路数都是搓长,拨挑长球然后中台相持,YE在这个时候几乎没有什么优势。
手上的这块YE已经跟随了自己很长时间了,在状态好的时候真是找不出什么毛病,就是退到中远台主动发力的时候也具有相当的杀伤力。YE也是很挑胶皮的,中台的储能是胶皮的第一要素,在价格便宜的套胶里面只有红双喜的套胶能胜任。打横板的反手胶皮如果用国产货就很难选择,几乎所有的国产货都会感觉没有力度,尤其是退台的时候让人绝望,hk1997似乎好一点。打球的时间也算不短了,技术也就那样了,风格似乎也定型了,跟随自己南征北战的YE也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了。总而言之YE是一块近台弧圈速度型底板,没有速度或者不是近台的可以基本可以不用考虑。
YE我用了一段时间了,这句话“个人的感觉YE并不适合大动作的拉球,而是适合快速的收小臂的那种”说的很对,我练习的时候感觉很明显如果用大动作拉球,即使动作很大,过去的球也没有快速收小臂拉出的球转
以前用的YE,重量是75克的,这支底板轻巧灵便,一速较慢,刚买回来时,发觉正手根本不走球,球象粘在拍上打不走一样,曾令我极度郁闷,后来没办法,把正手的狂飚狂刷二甲苯N次以后终于出现奇迹,拉球又快又转,二跳弧线既沉且长,那时候,为了多体验这支底板,每每打球,都打到晚上十二点以后...
前段时间,心有不甘,又重新订了几个不同重量的YE,再试,终于找到了比较合手的,正手攻球拉球都比较爽利,而且对胶水的依赖性也轻了,重量86.8克,刚好是标准重量.一看到这个重量,心里一直以来的困惑一扫而空:原来一直流传的各种版本YE不同手感的传言都是错的,底板差异,完全是重量的影响,相同型号,不同重量的底板,是因为木材的密度不同所致,重的底板是密度较大的,自然比较硬点...
由于是刚订回来的,新鲜热辣,打磨拍肩时,明显地感觉到面材已经硬了不少,敲击板面,声调也明显地高了,短促而有力.贴好天极2套胶试打,推挡更快了,拉球方面,虽然旋转略逊一筹,但二速仍然是快而沉,感觉整体性能方面,只是往快的方向调高了一点点,其它的,依旧还是YE的味道.
自改40MM大球后,球体变软,球速变慢,作为yasaka最传奇最经典的底板YE,一直以来都是备受业余球友的争议,由于发力能力不同和击球方式有别,YE始终都是网上最热门的话题,褒贬有之,但作为弧圈机器的代表,一直都以其透澈的手感,出色的小球控制,暴戾的近台冲杀能力,俘虏了无数发烧友的心.YE始终对你不离不弃,始终地忠实你的手,你的感觉...
我现在觉得偏重一点的YE,底劲更足,推挡更好.
YE的正常重量官方标称为85克,其中还有正负3克的误差.其实这个重量内的底板才是厂家的设计要求范围内,底板的性能也是最符合设计要求的.
我再试打86.8克的YE,对于推挡,明显是比以前用75克的爽利多了!
我用的YE是74克的,拉球、快攻速度、旋转都不错,我觉得不是重量的影响,而是品质的差别和所配海棉和胶皮的问题。我分别有日版75克和美版85克的,用过后对手还说日版的暴,的确日版的声音也较清脆。我个人就认为底劲差不多,只是日版轻但木材相对钢强。
简单的说,就是YE太软,对自身发力要求很高,业余的没多少能打好,YSC的适应性就好得好,推挡最明显有力,吃球、旋转都非常好,关键是具有很强的弹簧效应,我用惯了后,再试YE,根本没法打。
等到手熟后,立刻体会到YE强大的威力,这种感觉真是好极了,我虽然打过的五层板也不多,但还是敢说YE的特点已经足够成为最好的底板之一,也难怪是国手的主要选择。
第一,&& 控制就不多说了,最明显的是放近网短球非常好,我的那个对手,对出台球的抢拉非常强,但是现在他发现我的第一板接发球基本不出台了,他拉的话基本上拉不到,拉到了也下网,这个变化非常明显。
第二,&& 拉球前冲旋转,速度,力量都非常强,以前我和越南人对拉总是下风,现在对拉就转换过来了,这个变化也很明显。我体会到YE最大的特点是弧线要低平得多。
第三,&& 用YE拉球一定要尽量用球板前部去触球,明显感觉YE的甜点(或者说重心)要*前,所以我前段时间打球感觉不好,就是用球板的中后部击球太多(那样明显球速慢,没有底劲,但控制时要多用中后部)。用YE的前部击出来的球,速度一点不亚于777
第四,&& YE的薄板身也是造就特点的主要因素,力量的通透感极好,加上我现在配出来两面反胶的总重量也只有158克,摆速明显快,挥臂也自如,这个与777比较非常明显(其实我的777也配到非常轻了,只有163克,主要是反手的palio套胶轻)
第五,&& 在国内的时候体会到YE的另外一个巨大好处就是接对手的前冲狐圈非常稳。这意味着什么不用我多解释了。而且有破坏对手连续拉的效果,因为回球后的旋转很强,有时明显侧拐,而777则缺乏旋转。而且回球的弧线高,对手容易连续拉。
最近练习弧圈球较多,抛开技术方面不谈,YE底板的性能在拉弧圈练习中我又得到了进一步的了解,在此简要的说两点:我的正手配置是狂三41度(未灌胶)
1、用YE拉弧圈,借不了力,主动发力是最好的选择。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一个特性,也是YE最吸引人的一个特性,它可以让你用全力拉球也能保证有很好的上台弧线。
2、用YE拉弧圈一定要迎球多一些。YE的感觉有点“空”,多向前迎球是保证速度和旋转的必要条件。
YE的”空“感觉通过坚持是可以适应的。所谓”空“,我觉得是:YE的震动时间相对较长、震动的感觉有点发散,有点象别人敲鼓时,手放在鼓的另一面的味道。如果能在一段时间内,坚持用YE,手会适应这种感觉。有了感觉后一段时间不打,又需要适应一下,差不多10~30分钟吧。 YE也并非完全不能借力,但借力回的球没什么威胁,而主动加点力,合力强到一定程度,威力就出来了。而且,在发力时,空的感觉是最少的。
震手 VS 震颤感 震手是底板质量不良的表现,通常是由于缺乏底劲,在大力击球时,感觉力量只有一小部分作用到球上,很大一部分转化成了底板自身的震动。感觉打出去的球和用的力量根本不成比例。
震颤感一般是薄的木板所特有的(不一定是专有,有的薄纤维板可能也有),因为板薄,所以变形比较强,从球碰到板开始到球离板为止,板的变形过程有点象用手指捏着一个弹簧片的一端,然后拨另一端,弹簧片产生的振动(当然变形不会那么明显、持续时间也不会那么长),手感清晰的板,手能很清楚的体会到这个过程,震颤感并不是底劲不足的表现,有的可能底劲还很足。
CYH兄对所谓的“震手”与“震颤感”的说法可谓是正解!我的两块主力板,一块是YE,一块是K5,这两块板子都有“震”的感觉,但绝不是震手,而是震颤。这种震会给自己的持拍手带来一种清晰的手感,也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击球时,球打在了拍子的什么位置上,你会感觉得一清二楚,这对于控制球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一种感觉了。这种感觉不论是在从容击球时,还是在被动击球时,它都会在“细微处”帮着你的忙,灌胶后的YE与灌胶前的YE差别不是太大,但对于一个手感清晰的人来说,完全可以感觉得到这种差别。当然,最明显的差别在于击球的声音,没灌胶之前的YE,击球透板时的声音稍微有些发闷,而灌完胶之后的YE,透板的声音会变得很脆,但不要被这种声音吓着了,以为它会出球太快!其实不然,这种透板的响亮的声音正说明了,YE会吃球更深,同时也会带来更加暴力的弧圈!
我用YE已有一年体会如下:
1、用YE必须配备较硬海绵,否则力量发挥不出来,建议配备41度狂三或G666
2、我用YE横打已相当娴熟,反面可以拉、打、拧、挑并可以中台和对手对拉,我的体会是反面套胶选择很重要,建议选择F1,另外想练横打,反面贴套胶时一定要掌握好重心,否则力道发挥不好。
YE的版本挺多,前年我见得的YE木纹,做工比现在好的多。YE我借打过,要谈感觉不能忽略用的套胶。同一种底版用不同套胶,感觉不一样。我借打时,朋友正面贴红双喜G666硬度是41,贴了有一个月。感觉拉下旋球容易,发力轻松。暴冲稳定,手感清晰,扎实。别人认为你冲不了的球,你拉时手上很有数,让人感觉有点不讲理。拉球摆速越高,只命中率越高。我认为YE不是要发大力,而是要提高摆速。用YE拉球轻松,特踏实,手上有数,第二加速快。拉球时球拍形变合理,能吃住球之后把球喷出。与一般地球拍感觉弹出不一样。
我有中国YE一块,前几天去买了一块YE2,正反胶为专业G666 2.2 39度 YE这块确实比较软,拉球特别劲,右面不是问题,但如果是左边球就会相对较弱,业余球手很难全部用横打,横打起板速度比推挡慢,过多用横打我感觉会减弱正手意识,看看王皓,再看看马琳,YE推挡我个人感觉真的很弱!YE要求发力较高我用YE打球动作较大,较大的动作一般来说会影响连续性,影响下一板起板速度! 再说YE2我觉得这两块板好象完全不是一个风格,如果用YE的拉球方法用在YE2上容易拉高,YE2弹性比较大,球脱板速度快,近台打快攻很好,中台也不弱!手感比YE差点!我个人来说实战可能是YE2会较YE好一点! 我个人感觉,应该介于YE与YE2之间较好,YE较软了一点,YE2又弹了一点.
这样建议不要用狂飙,因犹不灌根本没法打,楼主可试试729-2,比较平衡的套胶,适合初学者
YE比较软,配41度更好,不过就要灌胶如果不灌的话40度可能更好些
有钱的就配狂3 40的 如果没什么钱的就配{新729-2}好,速度也有,底劲也足。不灌胶的话,第一次注意刷足胶水。打上一两次再撕下,再刷多点焖开点,以后就等到有开胶再处理吧。
现在用YE正手普狂41度,打了好久了,越用越顺手,拉打都力量十足。看你的YE是什么版本的了,行货日版40度欧版用39度的足够了
我已经打过三块YE了,都是配的40度狂三,弧圈相当不错
729-08的47度我也用过,个人感觉较接近40度狂三的硬度
所以YE也不是一定要用49度的729-08的。。。关键是看发力,我狂三40的都能打透。08的海绵是2.1的49度一点问题都没有,咱的发力就是好。
正手用的是40度省狂3,但是反手就怎么配都别扭,横打主要是起下旋多,外套曾经试过FX,F1,等,但是感觉完全吃不住球,拉起来的球也不转和很飘。贴国套也要比较硬的海面,HK1997要配最高硬度的,用国套虽然能比较容易起下旋,但是速比比较慢。见家园好多用YE的大侠反手都是配EL,自己用外套又有有力使不上的感觉,郁闷得要死,反手配置一直没解决,不知道是不是自己横打动作有问题,各位大侠给点意见!
CJ8000 兩面弧圈內能, 2.1mm 的!729用的时间最长,但是拉的球只转没速度,很难打死人,打不死人很郁闷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横打配什么套都感觉打不透,不知道为什么,自己横打的动作没什么问题,不知道是不是发力太轻!
之前打39的过渡到40非常顺畅,或者说我没打出什么区别不灌胶也可以考虑g666
底板老直YE
正手40度狂3(灌胶)或者49度729-08(不灌胶,目前用,感觉良好)
反手CJ8000,厚2.0左右,42-44硬度
正反手都容易起球,正手效果接近灌胶狂3,
反手忘记型号了,最少用了3年,很轻很弹,手感像外套,粘性可比狂3
YE的正手经典配置是狂三,39-41的硬度都行,反手要看你的打法,palio套胶胶皮较脆,适合弹打,拉球不如用普通729。
我以前正手也是用的狂飚3 40度。现在用的是天极3 39度。如果是普狂的话,建议39度。专狂建议40。
反手一直用的是sriver-FX,但是2.2的厚度。FX用2.1太透板,不建议使用。倒是如果选用sriver-L的话,建议使用2.1的。
经济配置:正手普狂39反手cj8000轻快型-c整体比较的轻,比较容易上手
选择YE底板的重量最好在80克以下,正手的标准配置是狂飙III 40度 2.15 -- 2.0mm,如果手头宽裕反手可选择 sriver EL ,普通的就是palio cj8000套胶,硬度42--44就可以了。
我用YE,以前正手用02版省狂,反手EL,现在胶皮表面依然非常光泽很黏。现在换成战鼓,总体上测试狂3不灌胶的话旋转和力量上没有战鼓好,战鼓的旋转和速度能爽死人。摆短和挑打方面战鼓很明显非常稳健,唯一不足之处就是战鼓有点重。说句实话,狂3不灌胶的话有几人能用好?如果不灌胶的话,你会发现正手有很多套胶(国产在内)用起来都比狂3好打,
我的感觉正好相反。不灌胶的话,战鼓除了拉薄摩擦的加转没有狂三转,前冲要比狂三转,弹性也要比狂三好。除了弹性差一点,即使灌胶狂三的弹性也是比较差的,这跟粘粘的底皮,硬硬的海绵有关系,但还真没发现哪款粘套能和灌后的狂三相提并论的!
YE,正手天极III40度,反手cj8000C
正手:狂三 40、2.2;G666 40、2.2;亚萨卡内能 NEW ERA 40mm ;
反手:cj8000-C;霸道2046内能;亚萨卡MV 2.0 ;palio macro max ;
阅读权限90
TA的礼物 :
牛,卖器材的生财有道。。。
阅读权限100
TA的礼物 :
楼主的文章写的真好,把我说的都心动了!看来过节期间要把睡了很久的横板YE和直板兰标YE拿出来找找感觉,在苦练弧圈时它们都是我的好伙伴,前几天无意中用前段时间帮同事买的直YE打了几板,感觉确实和很多底板不一样,吃球和控制都很好,有一种独特的手感。
阅读权限90
TA的礼物 :
好象马林夺冠时候用的是马软吧
阅读权限90
TA的礼物 :
好贴!!!楼主辛苦了!!!
阅读权限100
TA的礼物 :
和楼主差不多,03年时买了一支YE,一直用到现在还是主板。中间试过其他底板,但还是坚持YE。
有两个感觉,和楼主的说法不太一样:
1.YE拉球的时候,越发力越容易上台,尤其是有时候打和平球,想故意失误拉出界的,就狠狠发力,结果落在近底线的位置。
2.以前有人说过一个观点,我比较赞同,就是用YE的人换了其他板子,一定会长球,因为YE太软了,呵呵。
站长推荐 /1
咨询电话:
固定电话:020-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242号丰兴广场
博乒网战略合作伙伴
手机扫描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乒乓球击球时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