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新社工综合素质能力测验要锻炼的五大能力

关于社工组织社区项目能力建设培训的分享报告
关于社工组织社区项目能力建设培训
—对社会工作持续良性循环发展的个人探索与自我分享报告
&&&&&&&&&&&
报告机构:成都心家园 &报告人:吕小英&
报告时间:日
2011年11月24日—29日由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社工协会举办的关于社工服务组织社区项目能力建设培训在四川成都隆重举行,此次培训由中国社工协会牵头,邀请在川服务的8家社工机构、70余人进行全方位、高度权威的对社会工作—社区项目进行了系统化、明确化以及体系化的讲评解答与探索分享。本次培训对我而言,意义重大,受益颇多,现就将本次培训心得与个人探索分享如下。
一、社工组织如何介入社区服务
(一)社区服务的基本概况
1.社区服务的概念与坚持原则
所谓社区服务就是社区内外部的便民服务与福利服务,由此可见社区服务同样存在并需要社会专业化问题以及技能,尤其是社会工作的社区亲民服务。由于自社会工作诞生,其服务的核心就以坚持被服务者的需求和问题为导向,强调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并且注重时效性,讲求实地调研。因此,社会工作在今后的发展中,政府与社会工作机构合作这是必然趋势,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尽可能的搭建各类良好的服务平台,而社工机构就是社区服务的主力军,他们在政府与企业的极力推动下,将会大力发展。
(二)社区服务的前期筹备与既定目标
要进行社区服务或者社区重建,首先就要清楚社区以及社区居民的基本需求,而家访问卷调研是最好的获取信息方式,可是过于正式的家访调研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我们还没有跟这个陌生的社区以及社区居民建立信任了解的关系,再加上农村社区多数人群几乎是文盲,他也不清楚问卷的意义所在,而城市社区的居民没有太多的时间做很繁琐的文字问卷,基于以上两个问题,我提出“梯状型”家访调查模式。
1.“梯状型”家访调研模式。由于问卷式的调研方法在整个调查中不仅成本较高,回收难度大,信息不精准,而且不利于社会工作者与社区以及社区居民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那么社区工作者在前期的走访过程中,应该是走马观花式的观察,了解与聆听,这样可以间接的宣传自我工作性质,增加自己与社区居民间的熟悉度,然后通过三四个月的活动链接,建立并确定了社区工作者强大而雄厚的良好人家关系基础,再进行逐户家访,一来可以深层次的接触社区居民,了解其真实需求,二来建立更为熟悉亲密的关系网络,倡导社区居民意识形态的改变,心灵关怀的温暖人情,进而共建和谐社区才有可能实现。
2.社区服务的核心目标
作为社区服务,是一种项目,更是一门行业,那么它就有自身发展的动力以及驱动它的目标。有了这个共同的信念与坚定的目标,社区服务才有存在的价值,而社区是由众多的群体组成,那么社区服务注定要跟人群打交道,因此社区服务的核心目标就是构建人的良性服务。
(1)社区服务—社区共同体的建设。社区是由各行各业的自然人组建而成,他们是单一的,几乎没有共同的目标,唯一不变的就是生活居住在这个社区,仅此一点,作为社区工作者就有能力也有意识的要将他们共性放大,倡导他们爱护社区,友善睦邻,互帮互助,团结友爱,从而建立健全社区居民们的社区归属感,做到人人爱社区,人人服务社区,共同为自己生活的共同体而奉献个人力量。
(2)社会社区人及资本的确立,即建立熟人的眼睛,共同营造相互共融的社区。社会社区人际资本的确立,这就最大化的发挥社区居民彼此间的交流、沟通,这样不仅拉近了社区居民间的距离,而且也为构建和谐社区、温暖社区提供了必要条件。另外居民之间彼此熟识,这就为社区的安全、互助共融奠定了基础。同时链接了社区各类社区的资源,增强彼此交流,增多彼此熟知,增加了彼此信任,最终为自我共同体而贡献一己之力。
(3)农村社区三大弱势群体的服务模式。由于我国大部分农村正处在一个由农民身份转为居民的特殊时期,因此大量田地被占,多数农民尤其是青壮年奔赴城市打工或者工作。因此家中就出现了留守儿童、空巢老人以及留守妇女,他们大多数没有劳动技能,没有经济来源,如果全部依靠政府的资源是远远不够的,那么我们就得寻求他们的真实需求,链接各方资源进行帮扶,这样就能从全方位的给予其帮助,同时也能增强他们自立自强自信的独立发展。
1)农村社区老年人—“社区关怀,家庭照顾”。这一模式要求农村社区以及家庭要营造老年人的良好社区环境与和谐家庭,提倡社区人人关爱老年人,帮助老年人,服务老年人,为敬老养老提供一个良好的范围较大的社区环境;同时也为子女赡养老人提供一种舆论压力,逐渐养成爱老养老的良好习惯,并且认清尊老养老是自己的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从法律上保证老年人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2)农村社区儿童与青少年—“社区成长,家庭培养”。这一模式要求农村社区以及家庭要为广大的社区儿童和青少年成长提供健康、文明、友善、有序的成长生活环境。家庭不能太武断的束缚孩子的多方位成长,要让他从小学会与人相处,不仅要学会学习,还要学会与人与社会接轨,通过社区的成长,让其挖掘自我兴趣与爱好特长,这样再回归家庭进行系统的培养,那么将来必定能为社会带来福音。
3)农村社区妇女—“社区熏陶,家庭链接”。这一模式要求农村社区以及家庭要为广大的妇女提供一个勤俭生活,积极乐观的生活氛围,同时也要积极学习,与时代同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一方面赡养家里的老人,另一方面教导培养孩子的成长。这就要我们的社区树立标榜模范,争取有主义的社区妇女文化特质,利用感染影响的方式使社区广大妇女都能将艰苦奋斗与时尚享受充分相结合,链接家庭与社会同步,这样对自己有所提高,同时也达到了真正的尊老爱幼之目的。
(三)社工组织如何更好地开展社区工作
1.社工组织独立自主的开展社区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社区工作,要融入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并且开展便民服务,那么它必须保持中立的身份,左右逢源,保持当地各方资源均衡发展,不能感性行事,也不要意气用事,不能一味的替弱势群体发生,更不能帮政府部门做行政事务,而是要运用社区工作者本身的专业技能以及特有的交流沟通技巧,为社会以及社区的和谐发展、良性发展与持续发展而奋斗。
2.搭建政府与社区居民之间的话事人。政府为了统一便于管理进而开展工作,总是在复杂繁琐的社区工作中形成一刀切的工作模式,这样给社区居民或多或少造成了一些麻烦,再加上基层社区忙于事务,没有与社区居民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那么作为社区工作者,就有义务为政府分忧,为政府解难,同时也为社区居民表达真实诉求,缓和政府与社区居民间的矛盾,使得双方平衡发展,和睦共处。
3.社区工作要形成先给予,后收获的共工作模式。社区工作者进入社区进行工作,必须要融入这个陌生的地方,那么他就得充分挖掘当地的各类资源,因此前期就必须带领社区领袖以及社区的积极分子做社区融合活动,从物质到精神给于他们,让他们尽快茁壮的成长,形成社工指导社区志愿者,让志愿者充分进入家庭,再挖掘社区潜在的资源,形成社区居民自我提高、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以及自我生活的工作形式。因此,这就注定社区工作要先培养、先给与、后成长、后收获。
4.社区工作应坚持公平分配、公正行事的工作原则。社区工作的最终目标就是改善个人以及环境,改变社会的公正与公平。因此,社区工作者在社区开展工作,要尽量做到公平分配,公正行事,这样不仅可以得到社区居民的极力信任,而且可以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信赖,对今后开展的社区工作有积极地推动作用。一方面社区工作者要对社区居民进行心灵关怀,身体尊重,让其烦恼与问题解决在家门内部;另一方面要对政府部门进行传达群众意见与心声,并且为他们积极出谋划策,排忧解说。
(四)社工组织如何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
1.社工组织前期要进行原始积累。无论任何组织要想发展壮大,就必须尽力前期的原始积累,不仅资金方面要在合法的前提下最大化的进行积累,而且在社会关系、人及资本、专业团队等方面进行大量的累计,这样才能在今后的发展壮大中立于不被淘汰的境地。
2.社工组织逐步确立自我领域以及确定专业坐标。或许社工组织在前期的发展壮大中,为了进行原始积累,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都进行了尝试性探索,那么随着自己的不断壮大,也在各个领域中的逐步探索中就要明确的认识到本机构的擅长领域以及专业技能,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就必须深层次的挖掘一个两领域的工作,这样才不会盲目竞争,引起本机构疲于生存而不专注专业定位,以至于被社会淘汰。
3.社工组织的核心发展战略是纵深发展模式。如果每个社工组织的服务都停留在表面,那么对于起初的社会浅层问题或许可以得到解决,但是时间久了,社会服务还只原地踏步,那就会被社会的潮流所淹没。因此,社工组织要发展,就必须要有明确的行业定位,依照此定位,再进行专业化的纵向发展,探索社会问题的深层缘由,这不仅对社会工作行业有利,而且可以强有力的推动整个社会工作以及社会问题良性可持续的发展与缓解。
4.社会工作组织纵横交叉发展模式是社会工作的理想状态。要讲求纵深发展模式,就必须有强劲的实践经验,配套系统的理论支持,因此社工组织要在边学习、边探索、边实践的过程中积累大量的理论支持以更深层次的进行实际操作。将实际实践与理论支撑有机结合起来,深进浅出,促成社工组织纵横交叉相辅相成的良性发展模式。
(五)社区工作者的四大工作能力
作为社区工作者,应该具有一些已在或者潜在的工作特质,这样才能更好的与社区融合,与居民交流沟通,搭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桥梁,最终达到改变社区居民意识形态与社区环境氛围,从而改善社会公正与公平状态。
1.亲民意识。作为一个社区工作者,要有一个坚定的立场,一颗火热的奉献爱心,一种与各类人群交际的沟通能力。因此,社区工作者不是某一个部门或者某一个群体的保护伞,更不是他们的附属傀儡;同时要有积极奉献的关怀情操,即懂得理解他人、珍爱他人、帮扶他人,不仅不要一味的只求索要,而且还要在索取的同时进最大化的自愿付出与无私奉献,最重要的是这种奉献不是娇姿做作,更不是被迫的;另外社区工作者的核心内容就是与形形色色的人进行交际,因此我们的工作人员要培养雄厚的语言功底与交流技巧,这样不仅可以展示社区工作者的高尚素养,以便文无形之中传播健康文明的社区社会文化,而且对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更是打下了坚定了基础。综上所述,亲民意识对于社会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2.便民服务。社区工作者的存在价值就在于能够为社区不同的群体提供专业化的便民服务。社区工作不仅要用专业的方法了解社区各个群体的真实需求,还要能够针对他们不同的需求制定满足或者治疗他们的方法以及活动,即方便于民,由此可见,社区工作能否在一个社区很好的发展下去,决定于该社区组织中的社区工作者是否让不同的社区居民获得了成长,收获了益处,便利了他们。
3.家庭走访,心灵关怀。社区工作者要收集社区居民的真实需求,就必须进入他们的家庭,进行实地考察与心灵慰藉,并且与不同的社区居民建立互信亲密的关系,同时要让这种良好的“朋辈关系”一直持续下去,而不是只停留在需求调访时期。所以,作为一个合格的社区工作者,既要帮助居民解决疑难问题,又要使得他们对自己的解决方案心服口服,那唯一的途径就是建立健全居民与社区工作者的互信朋辈关系,经常串门走访,拉近彼此间的友好关系。
4.积极主动,自觉自查。因为社区工作者是要积极推动社区社会群体关系的建立,那么就要积极乐观行事,形成自查自纠的良好为人处事风格,这就决定了社区工作者在与社区居民、政府部门、工作团队中都要积极主动,相互协作,共同发展;另外还要不断反思,不断进步,凡事要以团队利益为前提,兼容并包,乐观豁达。
二、社会工作—社区工作项目设计与执行
(一)社区项目的需求评估
作为社区服务项目,首先第一步就要有客观真实的需求测评,即社区居民真正想要什么,政府部门想要通过社区服务达到什么目的,同时也在考验着一个社工组织是否够专业。因此,社区项目的前期评估特别重要,如果需求定位偏离,那就会造成服务对象就没有参与的积极性,更不能令政府部门放心,从而导致社工组织在NPO领域难以立足。所以前期项目评估得从以下几点着手。
1.实地观察,用心体会,走马观花式家访调研。社区工作者初次到达一个比较陌生的社区,为了了解当地的人情风俗,生活状况、兴趣爱好以及社区人文环境等常态社区境况,就必须得逐户家访,但是因为刚到这里,对一切的事物和人文都一无所知,那么这就要求社区工作者要多多的在社区里面走动,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这个社区的一些人和物,用自己的心去感悟这个社区的生活状况,经过三五个月在社区的流动访谈,首先在社区里面的人认为自己是熟人,其次也了解了一些真实的情况以及需求,最后与社区居民以及社区居委会、社区团体建立了一定的信任关系,这对今后开展社区活动与社区工作会有莫大的帮助。
2.洞悉资源,未雨绸缪。作为社区工作者,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将不同的资源整合起来,为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一起发展;同时社区工作要富有弹性空间,注意动态信息,要知道社区里面的信息时刻在动,因此社区工作者要有未雨绸缪的预见视角,做到社区工作与社区活动先预见,先通知、先宣传、先实践。
3.了解社区全方位的各类资源。社区要持续良性并且和谐发展,就要有不同的资源注入,形成全方位的资源共同参与,共同探索,共同成长,共同发展。那么这就需要社区工作者要挖掘社区的各类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让他们用自己的力量志愿性的参与社区服务,形成不管是社区的各类居民,还是政府部门,只要有统一的目标,都可以参与社区服务项目的建设。因此用优势视角了解社区全面的资源并且良好的运用对社区的长治久安与和谐发展至关重要。
(二)社区项目方案的制定。
社区工作的社区项目是社区工作的核心内容,因此在做完前期的评估之后,就得针对服务对象的真实需求做出科学详实的项目方案。
1.服务项目选题要精准。作为社区服务的核心内容—社区项目,就必须在评估的基础上认真分析,认真测量,认真策划,务必将社区项目尽量可度量化、可操作化、可实效化以及可详实化。在服务对象中要制定最为核心的服务内容,并且将其常规化,规范化,同时要让服务对象要在既定的目标中有所成长,有所收益。在核心任务完成的前期下,再制定一些非常规的服务项目,两者相辅相成,促进服务对象更加完善尽快的成长。
2.社区工作要以儿童和青少年为突破口。社区工作尤其是农村社区社区工作,开展起来纷繁复杂,因此做社区工作者首先要找准工作的突破口,以此为基准,然后向外极力延伸,进而推广覆盖到到整个社区之中。由于社区之中青年人都要为生计而工作,参与社区事务的时间几乎没有,老年人适应新事物的过程较慢,因此剩下的就只有儿童与青少年,他们正处在求知欲和青春期的阶段,接受新型理念较快,加之有专业的社区工作者正确引导,他们会健康积极的成长,这样不仅对其有所好处,而且对于家长而言更是锦上添花,对今后社区服务扩展到全社区人群之中更是打好了伏笔。
3.整合并争取各方资源进行社区服务建设与发展。社区的服务与发展离不开社区内部与外部的各类资源,政府要为社区工作提供良好的服务平台,社工机构要提供专业的科学系统的专业指导,社区居民应该积极响应社区服务,广泛参与社区活动,义工志愿者也应该极力倡导社区环境的改变,让社区志愿服务精神深入人心;另外引进外界资源支持社区更好的有序发展,这就形成了全民参与,共建共荣和谐局面。
4.社区工作要谋定而动。社区工作的前期准备至关重要,因此制定项目方案要有长远的发展战略规划,要形成可以达到的切合实际的发展目标,要有可操作性、可实施性的发展途径。所以在制定社区项目方案的前期要先评估、多走访,然后在实施、再实践。
5.社区工作重在参与。要想完成社区项目所制定的目标,就必须有人来实施,而且单一的个体或者某一个团队来进行几乎是不可能成这个目标的,因此,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资源,动员一切一切可以动员的社会实体,共同参与,共同根据自我兴趣与结余资源为社区的有效发展打好基础。
6.理性比理想在社区工作中更为重要。社区工作中既要谈理想,指引社区工作者为之而奋斗,同时也要理性思考,谨慎发展,社区工作中尤其在社区项目发展中不可以盲目工作,解决一时之困,我们要清楚地明确我们的理想,但是要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时,我们要冷静思考,寻求解决社区项目中最重要的子系统、子项目。这样才不会一直处在最紧迫的问题复杂烦乱问题之中。
7.社区项目方案制定的目标要有可控性,即具体目标应有可控性。社区项目的运作目标有了可控性,才能循序渐进一直维持下去,不然则会在半路途中迷失项目发展途径,偏离社区项目发展主线,因此在制定社区项目方案时尽量做到项目方案核心目标不变,可变目标随项目周期而动,而作为可控目标要具有可测性、可量性与可操作性。
8.社区工作者应明确社区项目的决策原则。社区工作瞬息万变,纷繁复杂,那么作为社区工作就应该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实际性—即社区项目具有可操作性。社区项目的制定要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吻合,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也要灵活处理,做到积极预见,灵活处理,不可妄自揣摩,武断决策,更不可生搬硬套。
(2)整体性—谋篇而动,统筹全局。社区项目的制定要环环相扣,紧密协作,不可断章取义,以点盖全,自始至终都要用全局的眼光看待项目的制定、项目的实施以及评估。
(3)具体性—社区项目的制定要详尽细致。社区项目的制定过程一个很系统、很微观的过程,那么在没一个环节上都要仔细调研,认真考虑,谨慎实施,详尽评估,细致跟进,切不可大而化之,草率定夺。
(4)可行性—社区项目的制定要在今后的实施过程中便宜操作。制定项目的目的是要很好的将其实施并产生效应,因此社区项目要有符合实地情况的可做性,一个不能解决当时当地问题的社区项目只能是一个失败的项目书;另外项目有可操作性并不代表就有可做性,因为可作性是指可以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解决问题,可操作性就未必可以。
(5)机动性—社区项目的制定要有强劲的理论支撑与为之奋斗的动力。社区项目的正确制定不仅要建立在真实客观的家访调研基础之上,而且还要有强大雄厚的已有理论支撑,制定出令人信服且为之努力的远景,这样社区工作者在执行项目时才有强劲的动力与足够的斗志。
(6)参考性—社区项目的制定要有章可依,有据可查。社区项目要在项目书上明确提出在何时何地做何事,要明确服务对象、运用何种工作方法达到何种目的;另外,社区项目的目标不要太多,过高且要有务实的工作模式,同时要是自己能够做到的等。
(三)社区项目的推行与实施
社区项目制定以后就要尽快的实施,在此方案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要把握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预想方案与实地操作相吻合”在这条基本准则。同时,项目的实施对于内外部的环境要求都会相当的高,因此我们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注意以下要点。
1.社区活动(项目)的信息发布。这是进行社区活动(项目)的第一步,社工组织可利用海报、宣传单张、黑板报、电话以及网络电视等媒介大力的宣传活动,通知倡导并鼓励广大的社区居民前来参与社区活动,增加彼此间的交流余熟识程度,增强社民对社区的强烈归属感。
2.发动参与对象。这是社区活动(项目)进行的关键环节,社区活动是为改变社区个人以及家庭的意识形态,提升他们自立共融的生活习惯,如果没有社民前来参与,那么这个目标是永远也实现不了的;另外社区工作者要坚持接触原则,即向全体社区居民预先告知本次活动(项目)的内容,降低参与成本,控制人数规模并且接纳各类人群。
3.善于发现社区领袖。这是配合社区工作者完成社区活动(项目)的必要条件,作为社区工作者,要善于发现射而去内部的多方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特别是在社区之中有声望、有号召力、与社区居民之间易于沟通的长者,都是我们应该亲自拜访或者邀请他们加入我们的工作之中。这样就形成了抓也社工督导社区领袖,社区领袖利用他们的人脉培养社区志愿者,在各方的极力推动与努力下,逐步拉动社区的发展,人际的融合,意识的提升,经济的增长。
4.社区组织的联络与建设。社区项目是有一定周期的,社区工作只是在特定的社区中起到一种带动、整合与引导推动的作用,项目结束后还是要靠当地的政府与志愿者团体进行社区活动(项目),因此社区工作者应该在平时的活动中眼善于发现社区领袖,组织并且应到他们内部成立社团,兴趣小组等,教会他们自我认识、自我成长、自我管理,继续拉动社区的和谐发展。
5.强化社区组织的功能。社区社团以及兴趣小组建立之后并不代表就可以有效地运作了,同时发挥它的作用了。因此,社区工作者这要协助社区领袖以及小组成员建立健全社团内部建设,制定社团制度、团员的确立、工作的分配以及对外联络功能等。所以,社区工作者这要定期为他们进行专业培训,增强其专业技能,同时也要为他们的赋权,发挥他们在社区的特有效用。逐步完善强化他们,协助政府部门更好的为民服务。
(四)社区项目的评估
作为一个项目,评估总结不仅可以反思在这个项目之中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而且对于项目本身而言也是一个很好的回馈与感谢,同时也总结了这一个项目的成果,测算了成本,为今后的类似项目提供了丰富的经历、经验与探索模式。
1.社区项目投入状况。社区项目的评估是一种极其科学的技能,在前期就要制定严密的量表工具,对这个项目的前期投入状况、投入资源、投入力度以及投入强度等都要进行评估量化。
2.社区项目的产出状况。这是社区项目评估的核心。利用科学的方法确定前期的投入是否达到预定的目标,社区项目是否领服务对象收益,让政府部门是否放心,产出结果是否与前期的投入相匹配或者将投入最大化了。
3.社区项目的反馈状况。以上两点都是从社区项目的本体进行评估的,为了更深层次的进行项目评估,我们就必须对该项目的影响进行评估。对社区的长远发展有没有起到一定性的作用,对社工机构的专业发展又没有实质性的突破,是否引起了社会以及政府部门的关注,为一些政策法规的出台提供了依据、最终提高了社会各界对社会工作的认同等。
三、社区参与式方法在社区发展中的运用
(一)社区参与式发展方法的概述
参与式发展理论是一种微观发展理论,它的核心是强调尊重差异、平等协商,在外来者(社区工作者)的协助下,通过社区成员的积极主动参与,达到社区的可持续和有效益的良性发展,并且能使社区成员都能够共享发展的成果。由此可见,参与式是一种以非外来者为导向的方法和理念,强调通过赋权社区中的弱势群体,使他们能够具备分析自身状况的能力,和社区其他成员一起制定有效地发展计划,并采取实际行动来实现社区的公平发展。
(二)参与式发展在社区项目运作中的操作条件。
参与式发展的思想核心就在于强调了发展过程的主题是积极主动的人,只有人的发展在社区项目实施过程中得到强化,那么这种发展才是可持续的、有效益的发展。因此,参与式发展在社区项目的运作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条件。
1.参与式发展要适合于当时当地的发展状况。参与式发展就是要让社区居民尤其是弱势者认清自我,提升自我信心进而肯定自我,最终参与社区活动(项目),决策社区事务。为此,社区居民要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实事求是的进行参与,这样的参与之后所作出的决策才会有利于本地的发展。
2.问计于民,广泛针对社区居民的真实需求。参与式发展的核心就是让每一个社民参与社区活动(项目),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满足各个社区居民的不同需求,凡事都要以社民的利益为前提进行考虑。所以,要调动社区居民的广泛积极的参与度,就必须虚心的向社区居民请教,询问他们的真实需求,探讨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这样不仅有利于参与式发展的良好运用,还能培养社区居民主动积极参与社区活动(项目)的良好习惯。
3.组织社区居民共同决策、共同承担、共同成长。社区工作者尽可能的动员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社区事务,并且在社区工作者的协助下,积极参与自主决策,一起探索社区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并承担风险,从而达到社民与社区工作者共同进步,严禁“专家化”现象在社区蔓延。
4.自愿贡献。参与式发展是人们相互间的一种自愿贡献,任何人都不能强迫某一个人做出任何决定,这是参与式发展的重要前提。
5.自主参与、共同实践并且均等差异性分配利益。参与式发展就是让人们自主参与是社区活动(项目)的决策、实施社区项目如何更好地运作,最大化的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同时均等之中掺杂差异化的进行利益分配,最终达到自我监督与自我评估社区活动(项目)的目的。
6.参与式发展赋予了参与者要有自我责任感。社区的参与式意味着社区的人们有权利和责任参与并揭示自身的问题、指出自身的需要评估自身的资源、最终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因此,参与式发展是每个人应有的权力与履行的责任。
7.有组织的进行参与。参与式社区发展模式就是通过社区工作者与社区领袖的协助下与在政府的监督下,通过社区居民自主组织起来,通过自身努力,形成有效的控制和创造,强调当地人广泛参与,并且由外来者(社区工作者)予以协助和协调。
8.参与式发展的主体是积极主动的人。参与式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想通过所有的社民参与社区事务、活动与项目,唤起他们自主自裁的信心,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地生活态度,为推动民主决策履行责任,因此只要参与者都是积极主动的参与,那么社区社会发展就会减少众多风险。
(三)参与式发展的基本要素与达到的效果。
社区参与式发展应该包括分享、赋权、自助与互助三大要素,广大的社区参与者要利用好这三大要素,分析社区问题、进行自主决策、提升自我综合能力实现由社区项目活动开展到社区实践可持续发展的转变。
1.分享。即社区居民积极主动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与感想,集思广益,参与者共同制定相应的项目计划,决议决策。
2.赋权。即社区居民积极自主的享有决策权。平等公平的参与社区活动(项目),充分履行社区居民的决策权利,并相应的承担责任。
3.自助与互助。即社区居民更好的融合与彼此间的互动,通过参与社区活动(项目),社区居民都能提升自我综合能力,增强了社区归属感,增加了与其他社民的联络,对建设和谐共融社区提供了可行性因素。
4.参与的效果要求是自下而上的主动参与。即社区居民的主动积极地前来参与,而非被逼无奈的前来参与,同时要满足各个团体以及个人的不同利益与兴趣,这样才能使这种“主动性”一直持续下去。
5.因地制宜的发展本土本乡的资源。参与式发展要建立在对当时当地的人文环境以及人际资源相当了解与熟知的情况下。因此,参与者不能偏离本土本乡,应因地制宜,不可生搬硬套。
6.农村社区应逐步转变“农转居”的身份。通过参与式的互动与交流,大家都应该在不断的提高,尤其是农村社区,要尽快转变居民身份,与时代同步,适应城镇生活习惯。
(四)参与式发展理论的内涵及要求
参与式发展是一种既注重实践,还关注参与者共同成长的可持续发展过程的理论工作方法,为此,参与者要把握好参与式发展理论,就要仔细研究它的内涵以及参与式方法的要求。
1.参与。参与式发展理论首要因素就是“参与”。社区工作者积极调动社区居民运用特有的方法以及工具,主动参与社区活动(项目),不断地转变个体的思维方式,为更好地深入的参与做好积淀。
2.学习。参与者之间要经常讨论、探索与学习,积极分享自己对事物的看法以及观点,学会理解与包容、懂得尊重与关怀,这才有持续良性参与的可能。
3.行动。参与者经过一段时间的主动参与以及互相学习,就必须付诸行动,对各个社民提出的议题就得履行,进行至关重要的自主决策与自我承担。
4.赋权。这是参与式发展理论的要素之一,但也是核心内涵。社区工作者要给参与者争取一定的权力,并且唤醒他们已有的潜在权力,让他们名正言顺的进行承担社会责任,改变社会的公正与公平。
5.自查自纠—这是参与式方法的首要要求。参与式发展所提出的问题都是由参与者自己决策并定义、分析及解决,那么在活动(项目)预见和出现风险时,参与者都要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查找问题症结所在。
6.参与双方共同受益—这是参与式发展的关键要求。参与式发展由外来者(社区工作者)协助社区居民进行有效的参与,那么参与者都要在参与的过程中共同成长,收获益处。
7.平等参与—这是参与式发展的最终要求。参与式发展不仅要求参与者本身积极主动的进行参与,而且要达到人人平等参与,尤其是那些弱势群体他们要敢于表达自我需求、勇于反省自我不足,敢于承担责任,形成全民相互尊重,个个平等参与的理想目标。
(五)参与式发展的方法以及在社区中的运用。
以往的发展模式多半都是由政府制定相关的制度以及法律法规,再由专家进行实地考察评估,最终才由社区居民进行实施,社区活动(项目)以及社区事务的进行起来效率太低,成本太高,而且不能满足所有社区居民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剥夺了社民的参与权与决策权,而参与式发展是自下而上的双向互动且稳定的三角形沟通模式,这样政府和专家就不会单独承担责任与风险,大家齐心协力做好项目,共同维护社区环境,决策社区事务。因此,参与式发展在社区活动(项目)、社区决策与社区管理之中运用,就大有基础。
1.社区参与式发展即社区的发展过程。社区要想得到良好的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有不同群体的人前来参与,要吸引不同群体的人前来参与,就必须满足这些群体的利益需求,这样大家才会集思广益,献计献策,同时社区矛盾减少,邻里之间互助往来,干群关系和谐,也就是推动了整个社区的文明发展。
2.参与—赋权—自我良性发展。参与式发展是一种“自下而上”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社区外来者要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理念,调动广大社民积极参与、并且为其增能赋权,最终让其自主决策、自我管理、自我成长。
3.以人为本,需求当先。参与式发展旨在培养人的能力,提升人的信心,增强人的社会意识,所以参与式发展的实质就是挖掘各类人群的潜能,以人为本,尽可能的通过自我参与满足自我需求。
4.参与式发展对社区社会弱势群体的运用方法。为了使参与是项目正正做到平等参与,共同成长,就需要对社区社会的弱势群体发展提供更多的帮扶与关注。
(1)技能培训。社区工作者了解搜集到社区里面的弱势群体之后,就要针对他们的问题以及需求展开资源连接,让他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补充大脑,教会他们劳动技能增加经济收入,这样他们就有自信的参与社区事务之中了。
(2)意识提升。社区工作者在提供技能培训的同时,不能忘记协助参与者制定人生规划,人生目标,这就促使参与者思维活跃,思路清晰,接受新事物的速度较快,对社区发展的创新机制提供了先决条件。
(3)赋权增能。社区工作者要尽力挖掘社区内部的弱势群体,为其争取相应的权利,让其在不断的培训与学习中提高自我,坚信自我,从而达到全民公正参与,建立稳定和谐的公平社会。
(六)社区项目的参与过程以及评估。
社区项目达到一定阶段就必须接受评估,检查是否按照预定计划完成了工作指标,达到了参与式发展的效果,对于参与式发展的过程而言本身就是一种过程评估。
1.需求评估。社区工作者进入社区,连接并整合给类资源,进行摸底调研,对社区居民的真实想法与面对需求进行了解记录,同时巧妙运用本地文化习俗,人文环境,动员社民都能参与社区活动,满足自身需求。
2.参与性检测评估。对社区居民所提出的议题逐个进行论证,并能积极投入,相互学习,共同承担项目风险,进而共同实施。
3.终期评估。这最终的评估要求全体参与者共同参与评估,其核心在于是否增强了社区居民与社区团体自立自助、自信自强的目的,是否达到了促进社会机制良性循环并持续发展的态势。
四、社区志愿者的管理与支持协作
一、志愿者的内涵
志愿者是指那些不计金钱财务的报酬,根据自由意愿为社会社区作出应有的贡献,使自身与被服务者都能得到成长与满足,同时以具体行动参与社区社会活动,并且进行跨界跨行跨阶层的积极投入社会实务,进而为改善社会而提供的志愿服务。
二、志愿者/志愿者团队的目标
1.肯定自我价值。这是成为志愿者和进行志愿活动的前提与目标。只有肯定自我价值,才有信心,也有责任履行好志愿者工作。志愿者不仅要认清并坚信自身潜在的能力,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能量,这样在帮助他人的时候才有价值倾向,具有同理接纳等心理。
2.建立互助关怀的社会。志愿者的宗旨就是传播社会的真善美,倡导并且履行社会关怀,提倡社区居民互帮互助,同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宣扬社会的美好,展示社会温暖多于冷漠。
3.开发和完善社会社区资源。志愿者活动不是一个短暂的过程,他应该是一个良性持续的长期任务,因此,作为社区志愿者要善于发现社区的各类资源,将其纳入我们的志愿行列,带动并培养全民参与志愿精神与意识。
4.加强民众对社区社会以及国家的归属感。这就是志愿者的使命,利用他们的爱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所有的人都能笑看人生,胸怀宽广,增强彼此间的融合,加强每个人对自己生活的环境都有幸福感、归属感。
三、专业社会工作者对社区社会志愿者的评估视角
社区志愿者是专业社区工作者的左膀右臂,要在社区工作者的监督与协助指导下开展工作,这样就更能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提升他们的社会满足感,因此,评估志愿者的工作时社区工作者应该从需求分析视角和项目管理视角予以检测评估。
1.需求分析评估法。这一评估方法是基于服务者和被服务者的需求,认真分析他们的潜在需求,尽量最大化的给予满足,争取做到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相互配套,扬长避短,尽善尽美;另外争取政府部门的极力认同,符合社会社区发展需要,使得社区志愿活动具有可行性,被服务者也能易于接纳。
2.项目管理视角评估法。作为管理方评估,那就得遵循以下几个评估原则。
(1)评估要基于现实。这一原则是建立在需求评估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我们要取表存真,要以实际情况为基准作为评估的实体。
(2)评估要基于政策。志愿者的管理评估要有据可查,有章可循,以政策法规为标准,进行管理和要求志愿者进行社会服务。
(3)评估要基于理论。志愿者的管理评估不仅要有需求与政策作保障,而且还要有雄厚的的理论支撑,用最专业的知识与思想理论武装他们,积极给于他们不曾接触过的新事物这样社区工作者才能更好地引导社区志愿者为社区服务。
(4)评估要基于服务经验。志愿者的评估不仅要有强大的理论依据作支撑,更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指导,因此我们在评估志愿者活动时,一定要协助志愿者分享经验、巧妙引导,切不可武断行事。
(5)评估要基于反馈。社区工作者对社区活动(项目)刚做完评估,就必须让志愿者了解评估结果,以便为今后的志愿工作做出预见性。
五、生计类项目发展模式与管理
社区发展尤其是农村社区的生计项目发展是目前我国“农转非”特殊时期的最大社会问题,也是关乎城乡能否统筹发展的关键所在,更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长治久安的根本性问题。
(一)生计项目发展要求。
对于生计项目,要有特有特定的发展模式和要求,这样才能保证生计项目产业链顺利转变,平稳调整。
1.价值为基础—社区发展的内在动力。要发展生计项目,就必须确立明确的价值动向,确定产业目标以及发展模式,这样才能让社区居民放心的作,才有标榜可循,才能逐步调动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生计产业发展。
2.社区互助组—保证农户能力提升与产业可持续发展。农村社区产业发展首先要成立互助组,让大家自行组织社团,共同参与,一起决策,讨论并发展产业项目模式,彼此间交流生计项目经验,提升个人以及团体能力,促进产业结构不断合理,持续性发展。
3.综合发展—评估社区综合需求,寻求发展途径,学习发展方法。生计项目要紧过严密的实地调研与精心评估之后方可订立发展方案,因此,社区工作者以及生计项目专家团队要针对社区之中的综合需求为出发点,并且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寻找产业发展途径,并且有效地引进外来资源、技术、经验,从而壮大自我,强大自我。
(二)生计项目发展的目标。
农村生计项目的目标就是要让农民提升个人意识、增强个人能力,善于利用当地资源,达到社区产业持续良性发展,满足社区社会综合性需求。
1.物质层面。生计项目就是要让农户的经济收入有所提高,物质生活有所改善,食品营养搭配得当,居住环境得到改善。
2.精神层面。逐步完成“农转非”的身份转变,改变原有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积极参与社区发展,明确生活目标,端正生活态度,坚定并且创造未来美好生活的信念。
3.社会层面。社区产业的发展要逐步扩大区域影响力,争取社会和公众的认可,让其他区域也能参照借鉴本地的发展模式。
(三)生计项目良性发展的基本流程
提出项目方案→选点评估→需求浮现→培训机制(理念洗脑)→自主应对(自主经营、自主决策)→自力生存
社区生计项目首先要提出项目方案,然后进行发难选点予以评估考察,接下来针对需求进行技能技术培训,最终形成自主管理与运营,进而达到自力更生,自主生存的境况。
(四)项目管理的概述
项目是一种复杂的、非常规的何和一次性的努力,收到时间、预算、资源以及设计用来满足客户需求的性能规格的限制。它要有明确的目标和生命周期,涉及多部门和多专业前来参与之情从未做过的事情,而且对时间、成本以及事情的效益等都有特别要求的服务过程。
1.项目管理的内容。作为项目管理,它是临时性的,非重复且独立工作的,因此,就必须要学会整合资源,链接资源,管理资源。
(1)技术维度。这是社区工作整合资源的一个重要维度,它包含了社区工作的范围、工作的分解、时间的安排、资源的分配、资金的预算以及状况报告的汇报。
(2)文化维度。这是社区工作的灵魂维度,社区工作的的最终目的就是教会社区居民形成共同遵循的社区文化、加强社区凝聚力,保证社区环境稳定持续发展。它包含了社区领导(领袖)、社区文体的解析、社区团体的形成以及社区共同理念的认同等。
2.项目管理的策略。作为项目,就必须要有行之有效的管理,访客得到持续良久的发展与发挥其效用,因此项目的管理是要讲求策略的。
(1)项目管理要以外部环境为导向。项目管理尤其设社区项目管理必须要与时代同步,保持上下政策制度、法律法规、道德伦理相一致,随着以上环境的改变那社区项目的管理也要紧随其后,迅速适应。
(2)项目管理要以内部环境为实施目标。作为项目管理尤其是社区项目管理不仅要时时注意外部环境的改变,而且还要仔细观察、评估、社区内部的环境变化,做到与时俱进的同时也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运作社区项目。
(3)会议也是项目管理的一种性质有的手段。会议不仅可以加强社区居民与政府、社区机构与社区领袖之间的融合度,同时也能传达传播各种政策、法规、约束等规范性问题,起到一种良好的管理作用。
(4)正确运用负激励。正向引导与与鼓励在项目管理中是必不可少的,可是所有的正向鼓励不是万能的,因此在项目管理中我们要学会并且良好的运用负激励,用来打压项目管理中的一些过高势头,从而引导大家持续正向前进。
六、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
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应该是指导与被指导、监督与被监督、服务与被服务相辅相成的合作关系。政府在宏观政策规章、资源权利等方面为社会组织予以明确大力指导,社会组织则会全力协助政府想办却没有精力办好的为政府解压,为百姓办事等多赢事情。由政府监督社会组织、评估其开展工作的效能性、实效性。政府搭建平台,为社会组织提供良好的服务平台,最大限度的支持社会组织良性发展与竞争,最大化的发挥社工优势,为打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社区环境而提供支持性服务。
一、政府指导社工组织的思想理念。
1.以人才培养为基础。政府倡导社工人才要紧过专业的培训,要有良好的社工理念,认同社会工作的价值,愿意为政府排忧解难,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高素质人才。
2.以人才使用为根本。这是政府考虑是否与社会组织合作的关键,社工组织的团队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化背景,而且还要有强劲的务实精神,踏实肯干的坚毅品格,这样政府的工作社工组织才能顺利且高质量的完成。
3.以人才评价极力为重点。政府将逐步提升社会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对其工作逐渐予以肯定,最大化的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与生活氛围,改善社会工作者的生活状况,保证其各类权益得到维护。
4.以政策建设为保障。这是政府与社会组织进行合作的保险屏障。政府在政策制度、法律法规方面将社工组织予以规范加以保障他们的合法地位,社工组织才会无后顾之忧的发挥专长,完善政府的工作,改善公民的生活、精神条件。
二、社工组织在政府指导下开展工作应该坚持的几项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社工组织是为政府的工作进行分解再细化、在深入、核心就是替政府工作,因此就必须接受党的领导,维护党的尊严。
2.坚持政府推动。在社会组织与政府合作过程中,始终坚持政府推动整个社会工作领域的发展,同时严格规范社工组织的价值理念、组建架构、管理运营以及成果产出等;政府在资金方面要积极投入,主动引导。
3.坚持社会参与。这是链接社会各界各类资源的最好平台。争取社工组织与政府、企业参与,并且鼓励社会公众都能投身社会公益,参与决策与评估、参与捐助与监督指导。
4.坚持突出重点。社会工作事务是一项长期且投入很大的项目工程,同时短期内看不到效果的工程,因此,社工组织要在社区内部着力培养社区领导,优先帮扶并且培养社区困难家庭,尽量在最短时间内树立标榜,争取政府支持、企业资助。
三、政府与社工组织如何更好地合作
1.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政府与社会组织要良好持续的合作,社会组织必须是非营利性组织,即NPO组织,社工组织要不以盈利为目的,搭建政府与社会社区居民交流沟通平台,链接各方资源真正改变个人与社区环境、改善社会公平与公正。
2.有资质的社会组织。政府与社会组织进行合作,主要是因为社会组织有能力为政府办好事,让老百姓收益,同时看到社会组织具有社会责任感,因此,政府选择社会组织时一定会考虑,合作的NPO是否有资质来完成任务。
3.有爱心,有担当的社会组织。政府选择合作伙伴,就要让政府看到社会组织是有爱心、耐心坚持不懈的做社会公益、而且勇于承担社会责任、逐步推动社会稳定持续的发展。
4.遵纪守法的社会组织。社工组织的宗旨就是维护社会的稳定,长达社会的公平发展,所以社会组织不得违法犯罪、破坏社会秩序、煽动干群关系、宣传有悖伦常等活动,这样的社会组织才会得到政府的人可与大力支持。
四、政府与社会组织如何良好互助的长期共融发展
作为政府,可以为社会组织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平台与资源,而作为社工组织,则可以为政府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双方互惠互利,因此两者具有可合作性,就如何更好地融入合作,在此我探讨以以下几点。
1.目前政府要呵护社工、培养社工、成长社工。由于目前社会工作的力量相对薄弱,发展异常缓慢艰辛,作为强劲的政府,有必要帮扶呵护它的协助者、合作者。充分调配资源,着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社工队伍,尽快促使社工组织与社工人才快速良好的发展。
2.社工组织推动政府出台政策与立法。社工组织与社会工作者生活工作在社会的第一线,他们用最实际的行动感受着广大老百姓的酸甜苦辣咸,熟知民间境况,了解民生需求,因此,由他们推动国家政策的出台与立法是很有依据的。
3.社工组织与社会工作者要建构适当的语言体系。社工组织与社会工作者是做人的工作,要整合各类资源,就必须与各个层面的人进行交际,针灸促使我们必须建构适当的语言体系,不能激化矛盾、不能伤害他人,凡事都能正向鼓励,人人都能乐意参与社会工作之中。
4.社会工作领域需要建立强大的网络支持体系。社工组织要与政府更好地进行合作,不仅要得到政府的支持,还要得到同行机构的认可,建立行业内部的支持网络,进行资源共享,专业交流,能力提升。
本次培训政府从宏观的角度进行了深入解读社工组织与社会工作者的发展前景,专家学者也从专业化的微观层面详尽的剖析了整个社会工作发展的模式、工作的技巧、管理的理念、运营的步骤,从评估项目—项目选点—实施项目—最终评估几个环节细致的阐述了社区发展的关键,从而证实了社区工作良性循环发展的可能性与必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锻炼理解能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