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天转播就是美网男单签表1

  大满贯比赛前那些形同“鸡肋”的热身赛,也可以被做成一桌美味大餐?
  温网缺少足够的草地赛事资源,法网缺少收服全欧洲红土赛事”的号召力,澳大利亚人有创意却没能把所谓的“澳网系列赛”做出大气候,只有敢想敢做,而且拥有丰富赛事和媒体资源的美国人在2004年将这个创意真正发扬光大,创造了著名的赚钱机器“”——其中最诱人的是,如果你在这一系列赛中积分排名第一且美网夺冠的话,将得到2倍的冠军奖金,这也是一切向钱看的美网系列赛的终极诱惑。
的前世今生 赚钱机器&拯救&美国网球
的6个星期内,共有4700万人次的观众通过电视收看比赛,创造了收视人数新纪录。[]
商业天才“捆绑”出赚钱杰作
并非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前任美国网协首席执行官,以及美网赛事总监阿伦·坎塔里安(Arlen Kantarian)从2001年开始,花了3年时间游说ATP、WTA和各项赛事组织者,才艰难打造出这个联合体。不过,除了给一系列热身赛中总积分前3名的选手根据美网成绩颁发奖金之外,从竞赛角度来看,几乎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它不能决定选手们的赛程,也不能影响选手们的美网种子排名,它更像是一个被捆绑销售的商业品牌,而并非竞技品牌。
据统计,从坎塔里安2000年进入美国网协到2008年离任,美国网协的年收入增长了9300万美元,增长幅度达到75%,其中运营“大美网”增加的年收入就有7000万美元,尽管坎塔里安提出的,在网坛构建类似高尔夫球“美巡赛”的设想没能变成现实,但他至少让美国网协在经济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同时,美国网协还用财力去“接济”一些遇到经济危机的赛事,努力维持传统网球强国的地位,可以说“大美网”已经成为经济萧条中美国网坛的“救命稻草”。[]
利益至上决不冒险 美国味儿十足
美国人无所不用地包装了巡回赛中再平常不过的几站赛事。
鹰眼2006年被引入美网,无风险革新是他们明智的运营策略。
打造宁缺勿滥的“精品品牌”
从2004年创办至今一直保持着前后6周、共10站赛事(男子6项,女子5项,纽黑文站男女合赛)的密度,与法网之前遍地开花的红土热身赛相比,这些美网热身赛从整合为“美网系列赛”的第一天起,就注定不再是年轻选手和“草根”球员积累经验的地方,而是排名较高的精英们表演的舞台,只有尽量吸引更多大牌选手参赛,才能抓住观众的眼球,从而更好地吸引赞助商和出售电视转播权。从商业包装的角度来看,美国网协打造宁缺勿滥的“精品品牌”无可厚非,但热身赛次数太少,也影响了很多欧洲和南美选手力争在美网有所作为的积极性。
既然核心理念是要以市场和商业利益为重,那么就很难在市场不够大的地区举行。目前的美网系列赛举办地中,有大都市洛杉矶和美国首都华盛顿,网球传统深厚的名城辛辛那提和亚特兰大,斯坦福和耶鲁两所著名大学,唯一在美国之外举办的一项赛事,加拿大ATP/WTA顶级联合赛事,还提出了让选手们1周之内奔波于多伦多和蒙特利尔两座城市参赛的疯狂设想。好在时隔2年之后,由两位前WTA选手创办,深受选手们喜爱的圣迭戈站今年正式回归,这项极富特点的赛事也许能给美网系列赛带来别样风情。[]
引入高科技“鹰眼”从不做冒险改变
自从2004年创办以来,每个赛季都会有一些革新,但大多数是围绕着市场开发和奖金分配的小修小补,很少做出可能伤筋动骨的冒险举动。比如2004年在网坛首创系列赛前3名美网奖金加码的规则,2005年把比赛场地改为蓝色,给明星球员起绰号(这个举措似乎很不成功,比如谁还记得他们当时把小威叫做“歌剧女主角”),2006年引进了“鹰眼”技术,并且把美网系列赛称为“体育史上的最伟大征程”,在做好所有的基础工作之后,随后几年基本上就是努力保持平稳运行,只有2007年把美网额外奖金改为固定数额有些新意。当然,对于一个赚钱活力依然强劲的成功品牌来说,保持稳定无疑是最明智的运营策略。
奖金诱人却似甜蜜陷阱 难讨大腕欢心
罗迪克是最后一位获得美网热身赛“背靠背”男单冠军的选手,但那发生在尚未建立的2003年。
费德勒仅2007年尝过的甜头,却吃过4次哑巴亏。
每个球员心里都有一个小算盘
如果先在中问鼎,随后再夺得美网冠军,就能获得100万美元额外奖金,美网系列赛如此诱人的悬赏,其实很像是专门为那些99%拿不到这笔钱的“劳模”们设下的一个“甜蜜陷阱”。盛夏来临,一年一度的“美网系列赛”也在上周拉开了帷幕,对于选手们来说,这个与世界排名积分毫不相干的所谓“系列赛”的唯一实际意义,仅在于系列赛最终单打积分前3名的选手,能够在美网中依据自己的成绩拿到一定数目的额外奖金。但即便是最高可能达到100万美元的这笔额外奖金,也不能引起大牌选手们的太多兴趣,在前6年的美网系列赛中,费德勒仅领到过1次额外奖金,威廉姆斯姐妹和海宁更是没有得到过1分钱“外快”,不知道美国网协会因为节省了大笔额外支出而庆幸,还是因为大腕们对此的轻视而感到无奈?
按照的积分规则,有些繁琐,其实算起来也很简单。前6年美网系列赛中,最终排名男单第1的选手最高积分只有175分,也就是说只要能连夺其中的2项大师赛冠军,或者在大师赛中获得1冠1亚,基本上就能确保占据美网系列赛积分榜榜首。女子比赛因为只有5站,获取积分的机会更少,像2005年克里斯特尔斯那样,凭借5站中3次夺冠,“疯狂”积攒了225分的情况很难复制,基本上只要在两项1级大赛中都闯进决赛,拿到140分就足可以最终“坐二望一”。[]
就连费德勒都很少尝到甜头
不过,要在连续两站顶级巡回赛中有出色表现,说起来简单,想做到难度却非常大。到目前为止,最后1位连夺加拿大和辛辛那提两站大师赛男单冠军的选手是2003年的罗迪克,也就是说,自从诞生以来,还没有1位选手能做到“背靠背”夺冠,而且2004年以来,仅有费德勒(2007年)1人连续闯进过两站大师赛决赛。
不光想凭借“通吃”两项大赛而投机性地加冕相当困难,而且在男单方面,即使能拿下1项大师赛冠军得到100分,也不能保证最终拿到美网额外奖金名额,比如2004-06,以及09年的费德勒,2007年的德约科维奇,都是有1个大师赛冠军在手,却最终没能进入美网系列赛排名榜前3位。费德勒就吃了4次“哑巴亏”。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2015美网恢复旧赛制缩短1天 男单决赛周日上演 > 正文
2015美网恢复旧赛制缩短1天 男单决赛周日上演
2015美国网球公开赛即将开打,本届赛事最大的变化就是从今年开始,将恢复以前的赛制,比赛时间从15天减少到14天,男单决赛将在第二周的周日上演。同时女单半决赛在星期四晚间黄金时段举行,男单半决赛则是在星期五展开。
美网过去在赛程方面与其他三项大满贯赛事存在一些不同之处,最典型的就是男单半决赛被安排在周六,而决赛被安排在周日,两场比赛之间的休息时间很短,这也曾引起球员们的不满。
再加上美网最近几个赛季一直受到天气因素的干扰,男单决赛多次被推迟第三周的周一举行。美国网球协会在在2012年做出决定,2013年和2014年将比赛周期延长一天,男单决赛将被固定安排在第三周的周一举行,为选手们留出更多的休息时间。
但是这样的安排给电视转播带来了很大困扰,而且周一上演的决赛在收视率方面也无法得到保证。美国网球协会最终决定,从2015赛季开始将恢复之前的赛制:“过去几年我们一直在与球员进行沟通,关于男单半决赛和决赛背靠背的举行是否合适。我们花费了一些时间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当然,迫使美网组委会作出改变的另一原因是,ESPN在签下11年的转播合同时就希望重新打造这一赛事。在过去,某些顶尖球员可能在星期三之前还没有登场亮相,或者是说在12天之内打7场比赛,但是球员们不喜欢等这么长时间。“我们已经和美网就这件事谈论很多年了,现在终于有一个人人满意的结果了。”费德勒说。
今年的赛制中,男单半决赛将被提前到周五举行,这意味着之前作为宣传噱头的“超级星期六”将不复存在。此外,男单的首轮比赛将从目前的三天被压缩到两天之内全部完成,与其他三项大满贯赛事保持一致。
(文章来源:网易新闻)
相关新闻:
上海久事国际赛事管理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上海市黄浦区中山南路28号久事大厦15层
电 话: 3 传真:4
版权所有:上海久事国际赛事管理有限公司
邮编:200010
沪ICP备号-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5美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