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的时候总是游泳浮不起来来

学游泳脚老是浮不起来_百度知道
学游泳脚老是浮不起来
提问者采纳
你好学游泳时要有步骤的:首先试着在水中闭气时能让自己的身体浮起来。 方法: 1)憋气潜入水中时将自己身体往前探,不要怕。因为你要充分相信自己。前探标准是,让身体趴在水中。 a)在水中你可以憋气超过20秒,所以这20秒对于你来说是很安全的。即使你是在5000米的海面上。 b)你训练的地方水深比你身体浅多了。 2)不需要很用太多的动作,让自己浮出水面,因为你若是用力动,动作会越开,动作越快,你体内的氧气消耗越多,只是原本在水中不动可以憋气20秒的,这时你可能10秒不到你就把头浮出水了,憋不住气了。 3)趴的时候,身体一般会往水下沉,别怕!即使你沉到水底也不用怕,因为你在第1点中已经可以在水中下蹲到水底了,这次不过把你下蹲的状态,转为向池底趴的状态。 4)有个现象。只要你慢慢的趴,你身体会在10秒之内半浮在水中的,人不会全沉入水底。记住!身体千万不要僵硬,要放松,自然。你很懒散的朝水中一趴就行了。什么都别怕。只到你憋不住气时。再探出头。如此训练。做好这一动作,你就离你会游泳目标还有30%了。 5)在4)很熟练的基础上,你再趴的过程中,试着把脚踹离水底,手脚慢慢摆动,一般脚是上下摆动,手往前伸着,上下或左右摆动,挑你习惯的动作。你会发现自己会浮在水面了,只不过你的头还潜入水中。你能这边控制就离你会游泳90%了。多多练习。寻找把头潜入水中,身体完全可以不碰者池底的感觉。 4.浮出水面 一般达到第3步不会很难,只是一个过程。能熟练“把头潜入水中,身体完全可以不碰者池底”后,接着这个动作,试者把头抬出水面。一旦你发现这样身体往水中沉,这时你把头再次埋入水中,身体会接着浮上来了。如此找感觉,总会让你找到,通过手在水中一前一后划,腿一下一上拍打这水,你会慢慢的浮出了水面。 5.持续 浮出水面后,持续锻炼。接着无非就是调整你游泳的姿势就好了,因为你可以将身体浮出水了。你可以控制自己浮在水上了,其它娃泳,蝶游,自由泳,仰泳只是姿势,你喜好问题了。自己慢慢在水中琢磨,模仿。关键是你和水的磨合了。 一旦可以自如浮在水上,姿势慢慢来,我想没问题的。 祝你早日学会。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学游泳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毛泽东时代中南海游泳池的故事
人民网王凡
[摘要]李宗仁回归大陆,毛泽东在游泳池对他开玩笑说: “嘿,德邻先生,你上当了!”原载《大地》周刊 一初进中南海时的毛泽东,并没来这里游泳。刘少奇说:“要放松,放松才能浮起来嘛。”
人们从新闻纪录片中看到的毛泽东当年住的游泳池,是室内游泳池;而人们常常提到的中南海游泳池,则是在室外。
室外游泳池的位置,在国务院办公区通往中央办公厅办公区的海边通道中间。游泳池建于何年,似乎已经难于考稽,在民国期间的一张北京地图上,就在那一位置上画有一个小方格,并标着游泳池三字。可以肯定是,它应该是共和国成立前的产物。这在当年算是个比较标准的游泳池了,长50米,宽25米,南深北浅。在深水区一边,还有10米跳台和3米跳板。
在池子东边,搭有遮阳的布篷,散放着几把藤椅,是供游泳的人小憩坐的。池子的西边是几排看台,看台周围还摆了些大的盆栽观赏树,主要是石榴,这是笔者在60年代初见到的情景。
在露天游泳池游泳的人比较多,中共中央、国务院的一些领导人,中办、国办在中南海内工作的机关干部,都在此游过泳。
在众多来游泳池游泳的第一代领导人中间,党的副主席刘少奇的泳姿无疑属最规范的之一了。他游的是标准的蛙泳,游得速度也快。
记得党内知名的学者于光远先生,曾向我谈起过他在中南海游泳池的一桩往事。建国初期,于光远工作的中共中央宣传部,也在中南海里办公。夏季暑气蒸人的时候,他也到游泳池去泡一泡,降降温。
于先生自谓:“我的泳技实在上不得台面,只好在浅水区泡着。周围的人都在游或在学,受他们影响,我也又划胳膊又蹬腿地自学起来。可是划拉了半天也凫不上水面。”
这时,刘少奇也到游泳池来游泳。他因曾经邀集理论宣传工作者们,探讨研究一些问题,并布置一些有关党的大政方针的阐释任务,故而和于光远彼此熟悉。
刘少奇见于光远在水中笨手笨脚,不得要领。便站在游泳池边,对于光远进行指导,告诉他手脚应该如何协调划动,才能游起来。
于光远比划了几下,可并没立竿见影。刘少奇说:“不对,不对。你太紧张啦,要放松,放松才能浮起来嘛。”他又讲了几句,就让于光远自悟自练,自己到深水区游去了。
过了几天,刘少奇又到游泳池游泳。看见水中的于光远,他停下脚步说:“呵,于光远,你又来啦,来两下,我看看你游得怎么样啦。”于光远奋力游了起来,刘少奇看罢,哈哈大笑了几声,走了。
“显然,他对我的长进大失所望。我当时就想:完啦,这辈子学游泳是没有指望啦,连党的第二号人物亲自教我,我都学不会,还让谁来教呢?”
毛泽东像孩子一样喜形于色:“杀你个顾头不顾尾!”最初劝说毛泽东游泳,并非一帆风顺、直截了当。“我幼年在池塘游泳时,你这个生命还没有起源呐。”
毛泽东再度钟情于游泳运动,是进入中南海数年以后的事。早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一是黄土高原,没了中流击水的环境;一是戎机紧迫,没了闲庭信步的宽余,毛泽东就没再下过水。
毛泽东是怎样重新下水游泳的呢?毛泽东主席办公室的秘书,同时还担任毛泽东英文教师的林克,曾向笔者详细讲述了这一过程。
进入北京的头几年,毛泽东既要运筹与大陆残敌的作战,又要考虑解放区和新占领城市的土改和经济恢复,同时还要酝酿新国家政权的组建,接着便是抗美援朝,其殚精竭虑更甚于以往,有时整日足不出户。即便稍有闲暇,也是习惯性地拿一本书,倚在床上。
除了工作就是读书,长时间没有运动,对毛泽东的健康极其不利。
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最初是动员他散散步,每周末到春藕斋跳跳舞。但他散步一般不出丰泽园小院的范围,跳舞也不能保证每次必到。大家感到这样的运动量远远不够。
于是,丰泽园里布置了一个乒乓球室,拉他去打乒乓球。然而毛泽东对打乒乓球兴致并不太高,每次动员他打球都要费好大的劲,才能让他进乒乓球室;而且是10次动员,成功率能有二三成就不错。
每次只要把毛泽东拉进乒乓球室,他还是能够打两下的。他横握球拍,动作像初学者一样,有些笨拙。无论是高球、低球、正面来、侧面来,他都以一种姿势推挡回去。后来熟练些了,就能把球推到对方的左右两边,让对手疲于奔波。这时他就会像孩子一样喜形于色:“杀你个顾头不顾尾!”
可是他毕竟是“耳顺”的年纪了,不可能像年轻人那般灵活敏捷、动作协调。所以,身边的人和他打球,虽然尽量喂他好球,仍不免提心吊胆,怕他不小心跌倒、闪着或磕碰着,继而,便不那么积极地拉他打乒乓球了。
在几招都不灵之后,人们才想到了游泳。最初的劝说,却不是一帆风顺、直截了当的。
勇敢的说客,是毛泽东的保健医生。他在和毛泽东散步时,拐弯抹角地试探着问毛泽东:“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哪里?”不料,毛泽东马上警觉地反问医生:你想干什么。医生说:“谈自然科学的时候,不能总是你考别人,也应该让别人提点问题呀。”
毛泽东这才回答说:“起源于大海。”医生又问:“生命的最佳运动是什么?”毛泽东认为是散步。医生说:“不对,是游泳。”接着,医生费了一大番口舌,谈论接触自然、全身运动、锻炼心肺、老少咸宜等等好处。
这大圈子兜得见效了,毛泽东吐口:“游泳,可以去。”毛泽东进北京后第一次下水,是在清华大学的室内游泳池。去游泳途中,不知底细的医生对毛泽东打保票:“有我保护,保险出不了事。”“喔,出了事怎么办?”毛泽东不动声色。医生拍拍胸脯:“我救你。”“咦,我过去怎么没发现,你还有这么大本事?”
到了游泳池,医生拉着毛泽东要从浅处下水,可毛泽东径直朝深水区走去。“不行,不行!”医生急了。“不是有你保护吗?难道你害怕啦?”毛泽东下水后,一会儿侧泳,一会儿仰泳,真是如鱼在渊。
此刻,医生方明白自己要充当毛泽东保镖的举动,是何等的不自量力。毛泽东对刚醒过闷的医生说:“我家门前就有个池塘,幼年的我就在那里游泳。那时,你这个生命还没有起源呐。”
毛泽东躺在水上吸烟,把烟灰缸放在胸前。
从到清华大学游泳以后,毛泽东恢复了游泳的兴致。对游泳,他还总结出独到的体会:“游泳最大的好处是可以不想事,让大脑很好的休息。吃安眠药、散步、看戏、跳舞都不行,就是游泳可以做到,因为一想事就会下沉,就会喝水。”
在清华大学的游泳是1954年,这在毛泽东的游泳史上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毛泽东称他真正学好游泳,是在这一年。他叙述说:“1954年清华大学有一个室内游泳池,每天晚上去,带个口罩化装,三个月不间断,我就把水的脾气研究了……”
在中南海里工作的干部,特别是中央办公厅的多数干部,虽说都是为毛泽东及中共几位最高领袖服务的,接受由毛泽东等领袖那里派下的调研任务或文件起草,但是,在很小的范围内,和毛泽东共处,机会还是非常有限的。除了舞会,一般是在这个室外游泳池里。
而中南海的孩子们,就更是如此了。游泳池把毛主席和孩子们连接了起来。
在中南海游泳池,毛泽东只在深水区游,从不到浅水区。一般是先游个把小时,才到岸上休息。休息时,他总是披着他那打着补丁的蓝白条毛巾布睡衣,坐在藤椅里,一边抽烟,一边喝茶,一边看着大家游泳。
要论泳姿,毛泽东游得并不很漂亮,半像仰泳半像侧泳,畅游之前,他习惯在水里打几个滚。然而他水性好,能做一系列别人难以效仿的水中的绝活。
首先说潜水,毛泽东不仅潜在水里的时间长,还能既不浮出水面,又不沉入池底,摆出类似打坐的姿态,静止不动地悬在水中间。“毛泽东还能直立在水中,一动不动。我们都不能像他那样立住,这也是毛泽东的水中一绝。”刘少奇的儿子刘源说。
他在水中的休息,也多姿多彩。他能两臂枕于脑后,平躺在水面上,或仰视苍穹,或闭目养神,还能把一条腿翘到另一条腿上。有的人还看见过他躺在水上吸烟。有时平躺的时间长了,他就会变个姿式,树立在水中。
据陈晓鲁回忆,毛泽东踩水也特别棒,当用力的时候,整个腹部都能浮出水面。每看到毛泽东亮出他的精彩绝技,围观的人们便会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在一般的情况下,游泳的人们看到毛泽东下水后,通常会在池中让出一块空间,或坐在池边,观看毛泽东在池中自由地戏水。
看到这种情景,毛泽东往往不太高兴,挥动着双手,招呼大家:“这么大一个池子,就是让大家一块儿游的嘛!一两个人游有什么意思啊,人多才有意思嘛!”如果大家还不动,他就会突然游到岸边,拖人下水。如果被他拖的人掉入水中,他就会开心地哈哈大笑。
进入池子里的人多了,毛泽东还会和大家一起戏水,说上几句话。小孩子们的情绪,也被毛泽东的催促撩拨起来了,纷纷跑到跳台上,接二连三地为毛泽东表演跳水。
箫松撞了毛泽东的腰。
毛泽东休息,李延梅给毛泽东掏耳朵。
康一民的大女儿康德德,因为总在游泳池浅水区,学了很长时间,也没学会,只能两臂划水,用脚尖蹬着池底走。一天,她正在深水区的边缘“走游”着,毛泽东不知何时停在了她身边。“小鬼,会游吗?”毛泽东问道。
十岁左右的孩子,正争强好胜的年纪,她鼓足勇气撒了个谎:“会。”她本以为,搪塞一下就过去了。孰料毛泽东并没有放过她的意思:“会,那好,游一个给我看看。”说罢就站在那里,等着看她游。
康德德心里暗暗叫苦,可大话说出去了,此刻收回该有多丢人啊。有成语曰“急中生智”,康德德此时是“急中生勇”,她一咬牙,一闭眼,一憋气,朝着深水区就扑腾了过去。这下子,练了那么久都浮不起来的身子,居然浮了起来,游出好几米远,并从此学会了游泳。
于是,知道这件事的人都对康德德说:“你真是够幸福的,游泳教练是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你学了那么长时间没学会,他一句话,你就会游了。”
让毛泽东大光其火的室内游泳池,在玉泉山。杨尚昆说:“我们要开会了,你快出去吧。”毛泽东在游泳池的居室,给于光远留下很深的印象。
和到春耦斋跳舞一样,作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袖,毛泽东在哪休息娱乐,也不能全然地抛开工作。说不定是谁,因为什么事,就找来了。
到了50年代的后期,毛泽东就更不能安安静静地在中南海游泳池里游泳了,他不得不把工作和外交也带到了这里。也许从那时起,毛泽东有时就住在露天游泳池旁边的室内游泳池。仲秋之后,天气微寒,毛泽东就在室内游泳池游泳。
室内游泳池,在露天游泳池的南边。这个游泳池究竟是何时建的,有传说是1954年,江青在毛泽东离开北京时建的,还引起毛泽东的批评,并由毛泽东以稿费支付了修建的费用。这事是有的,但是,江青提议建的游泳池不在中南海里,而是在玉泉山。根据江青要求在一号楼边修建的室内游泳池很小,也就和一个大客厅差不多大,扑腾两下就到头了,根本不适合游泳。毛泽东对修这么个不伦不类的东西非常生气,并以自己的稿费支付了费用。他本人一次也没在此游泳过。江青在4月20日专门为此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承认错误。毛泽东把江青的信,批转给刘少奇、陈云、邓小平等中共中央几位领导人,罗瑞卿、杨尚昆、汪东兴等几位相关的负责人阅看,明确提出:“为补救计,建造费五亿由我的稿费中支出,游泳池封闭不用。”
中南海的室内游泳池建于1957年以前。
“因为我家在1957年入夏之前,就搬出了中南海。而在离开前,我曾进过室内游泳池。我去游泳,看见游泳池边有个新的建筑,可能是刚竣工。我钻了进去,看见了这个室内的游泳池,还碰到了杨尚昆。他问我干吗来了,我回答游泳啊。他说:‘我们要开会了,你快出去吧。’我就出来了。”
汪东兴的女儿汪延群也说,她在室内的游泳池游过一次泳。“那是在1957年我跟我爸爸去江西之前。因为我个子还很矮,一下去得踮着脚尖才能把嘴露出水面呼吸。”她推测说室内游泳池大概得是中央政治局常委,才有资格在那儿游泳。
据于光远回忆,1958年他曾随主管科技的聂荣臻,向毛泽东汇报大跃进中全国科学界的情况。然而车进中南海,没有向丰泽园那边走,而是直奔了游泳池。
那次进毛泽东和室内游泳池相连的居室,给于光远留下很深的印象。毛泽东当时穿着打着补丁的睡衣,墙上挂了许多不同类型、规格的水压机画图。谈话间,毛泽东一再为钢铁生产的产量压不下来感到奇怪。
随聂荣臻同去的,还有中国科学院的副院长张劲夫。张劲夫汇报的是中国科学院所属单位在大跃进中的情况;于光远则汇报了全国各地群众搞科研的情况。于光远称这次向毛泽东的汇报是他的“丢脸史”。
当时他看到一份来自山东的文件,说当地群众发明了一种苹果南瓜嫁接法,使南瓜有了苹果味,苹果长的如南瓜般大。他当时竟然未经分析思考,未加辨别真假,就当作事实向毛泽东汇报了。
在那个时期,头脑发热因而也做了些“丢脸”的事的,远远不止于光远一个,人类历史上的光荣,大概都经历过丢脸的阶段,许多人也是因有过“丢脸史”,变得分外聪敏。中国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研制中泰山北斗式的人物钱学森,当年也在《中国青年报》发表文章说,经过一番科学计算,论证稻麦的亩产,可以达到“两千多斤的20多倍!”
在那一年的8月,《人民日报》、新华社相继报道湖北的应城县、麻城县,创造出亩产1万多斤和3万多斤早稻的消息。有人说,作为农民的儿子毛泽东,不可能受这类荒唐呓语的蒙蔽。
笔者倒不以为然,农民的儿子,就非得是农业科技权威?再者中国古时就有曾参之母三闻人言其子杀人,投杼逾墙而走的故事。什么事都禁不住连篇累牍,何况不乏顶尖的科学家的论证,1962年毛泽东就说过,他是听信了科学家之言。
据以往的文字记载,毛泽东是于1966年8月以后,正式入住中南海游泳池,并在那里办公的。于光远的回忆,说明此前8年,毛泽东就在室内游泳池栖身和工作过。
能在这室内游泳池游泳的人很少,陈毅的女儿陈珊珊告诉笔者,她曾在那里游过泳。那时,她和邓小平的女儿邓毛毛,都参加了北京少年体校的游泳队,为了更快地提高游泳成绩,她们尽可能地多训练。
恰好中南海里有个室内游泳池,在天寒地冻的时候,仍然可以坚持训练。她们每次去,都是由杨尚昆的女儿牛牛带着,而且一般都是晚上去,而且几乎没有在此遇到过其他游泳的人。
罗瑞卿的女儿罗点点,在同笔者谈及她随父亲到中南海游泳的往事时,说她也是在室内游泳池游的,她说她几乎没有在室外游泳池游泳的印象。
毛泽东对罗瑞卿说:你游泳都不会,还指挥打仗?
刘伯承的假眼不小心脱落在游泳池中。
毛泽东的“五大秘书”之一叶子龙,曾向笔者详述过罗瑞卿被激而后学会游泳的事。
那是1956年初夏,毛泽东在广州,突然生出想在长江游泳的念头,而且要马上游。当时,在毛泽东身边的罗瑞卿、王任重、汪东兴听了,都坚决反对。他们认为长江水流急,有旋涡,游泳太危险。特别是其他的人见毛泽东态度执拗,语气有所缓和时,罗瑞卿偏偏还很较真儿地反复申明不能冒这个险。
游泳的好兴致遭到了阻止,毛泽东不免烦躁,对罗瑞卿说:“你不让我游泳,无非就是怕我死在那个地方么!你怎么知道我会淹死?”这一问使罗瑞卿十分不安,他解释说:“保证您的安全是党和人民交给我的任务,所以我不能让您冒一点风险。”
但毛泽东还是坚持要游,罗瑞卿没辙了,亮出最后一招:“那这事得向中央请示汇报后,才能决定!”毛泽东脾气也上来了:“你向谁汇报请示?中央主席就是我!”
那次闹到谁也挡不住了,只好答应毛泽东先去探探水的情况。本想在报告水情上作点文章,但在毛泽东面前还是通不过。他亲自点将让孙勇下水试探,试探回来,亲自询问。“我爸爸没辙了,只得如实说危险不大。毛泽东最后是尽了兴了,可反对毛泽东游长江的罗瑞卿和汪东兴,对我爸爸意见就大了去啦。”孙勇之子孙燕龙,也听说了一些相关内情。
泳游了,毛泽东的气还没消。对罗瑞卿说了几句一般人难以承受的话:“有什么危险?还不是你自己不懂水性!所以你不敢游!连泳都不会游的人,还能指挥军队?”毛泽东这一激,使罗瑞卿奋发学会了游泳。
在《红色家族档案》一书中,罗瑞卿的女儿罗点点对他父亲的游泳作了如此回忆:
“爸爸原来不会游泳,因为他小时候在家有一个兄弟在嘉陵江里游泳淹死了,奶奶从此不许爸爸下水,出门读书要在腿杆儿上用毛笔划上记号,回到家里要检查,看墨迹还在不在。建国以后,爸爸做公安部长,毛泽东酷爱游泳,他觉得自己这个做保卫工作的不能不会,所以在50岁上学会了游泳。”
军队里的头头们,到中南海游泳池来游泳的,还有朱德、陈毅、刘伯承等。
刘伯承身体不是特别好,还有一只眼睛因战争年代负伤,被手术摘除,是假眼球。有一次他在游泳池游泳时,假眼不小心脱落在池中。中央办公厅机要室副主任吴振英的长子吴陕立水性好,他闻知后,立即跳入水中,潜到池底,把假眼摸了上来。
“把一万多公里长的海岸线都交给你们,我们只搞游击队!”“中国人是最难同化的,那么多国家打进来,最后还是站不住。”
也是在1958年,毛泽东在游泳池搞起了外交。当时的苏联驻华大使尤金,也许是第一个得此幸运的外交官。他的到来,开启了中、苏关系交恶史上的序幕。
当年的4月,苏联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元帅致函中国国防部长彭德怀,提出在中国建立用于潜艇舰队海上通讯的长波电台,建成后由苏联控制。对此,毛泽东的意思是由中国自己投资,可以共同使用。
可在中、苏就此商议过程中,苏方坚持要共同投资。6月,彭德怀将此情向毛泽东书面汇报,毛泽东随即批转刘少奇、林彪、邓小平、周恩来、朱德、彭真、陈毅阅,并指出:“如苏方以高压人,则不要回答,拖一时期再说。”
7月21日,苏联驻华大使尤金突然要求面晤中国领导人,说是受命转达赫鲁晓夫的口信。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遂在中南海游泳池和他会面。
尤金见面就说:赫鲁晓夫希望中国同志了解,苏联的自然条件不可能充分发挥原子潜艇舰队的作用,而中国的海岸线很长,因此赫希望同中国建立一支共同潜艇舰队。
“啊?!”毛泽东听闻情不自禁,他没想到长波电台尚无结果,赫鲁晓夫就又露新的企图。在涉及民族权益的问题上,毛泽东是十分警惕且从不退让的。尤金却未察觉毛泽东的情绪变化,仿佛此事没什么好商量,催中国派周恩来、彭德怀带助手到莫斯科谈具体合作事宜。
毛泽东当即指出:你们这是在强迫我们合作。第二天继续晤谈时,毛泽东怒火更炽:你们搞了一点原子能,就要控制,就要租借权。把一万多公里长的海岸线都交给你们,我们只搞游击队!
尤金被毛泽东的怒气惊得张口结舌,他应付不了了,连忙说:让赫鲁晓夫来同您面谈。10天后,赫鲁晓夫到北京,轿车从南苑机场直开进了颐年堂。
赫鲁晓夫已知毛泽东的态度,便喋喋不休地蜿山蜒水,连遮带掩。毛泽东却语锋犀利,直奔主题:“请你告诉我,什么叫联合舰队?”赫鲁晓夫支支吾吾,说没有建联合舰队的意思。最后拉出尤金当替罪羊,说他表达错了,军事问题对他就像月亮距离地球一样远。
实际上尤金的转达并没有错,只是赫见毛泽东发火了,不得已放弃他的企图。但他又说他听了尤金的汇报,感到中国同志不相信苏联,对苏联的政策作了曲解,伤了他们的自尊。
他的话又勾起毛泽东的气忿,他说:被伤了自尊的是我们!我们的理解是你们要搞共同舰队,否则就不给援助。我们说不干了,我们一万年不建设海军也没关系。我们没有原子弹,没有军舰,将来把全部海岸线都给你们!
赫鲁晓夫缓和了口气说:“我们从没提过这个问题,并且永远不会提这样的问题。”“那好,记下来!”毛泽东命令翻译。
第一天的会谈不欢而散,又接着谈了三天。赫鲁晓夫知道毛泽东对舰队、长波电台的“合作”都持坚决的反对态度,便不复再提此事,转而谈了一些其他的问题。
在第二天会谈结束后,毛泽东邀赫鲁晓夫到中南海游泳池游泳。第一个置足此地的尤金没有下水,而赫鲁晓夫却在这里游了泳。他的泳技不行,在水中扑腾了一会儿,就爬上岸,向工作人员要了一个救生圈后,才又下水。和毛泽东的自由自在相比,他套着救生圈的漂浮,显得有些尴尬。
毛泽东在满足了戏水的瘾后,停在赫鲁晓夫的身边。置身正式会谈之外的场合,他们选择了轻松的话题。毛泽东批评有的苏联专家顾问颐指气使,赫鲁晓夫说:“只要一个人放屁,整个房间都臭了。干脆把顾问都调回去算了。”
“不要调走,我们现在需要专家,将来也还是需要。来我们这儿的专家顾问90%以上是好人。”“是呵,我们是朋友。不过我的人在这儿,出了毛病就批评我,就像往我的园子里扔了一把石头。”赫鲁晓夫有些愤愤不平。
“不对,你看错了。依我看不是石头,而是抛了一把金子。”毛泽东反驳说。赫鲁晓夫直摇头:“别人的金子我们不要。列宁说过,革命胜利以后,金子就没有用了,只能用它盖厕所。”“好么,在建设共产主义的厕所时,我们将助你一臂之力。”
临分手时,毛泽东看了赫鲁晓夫一眼:“中国人是最难同化的。全世界许多国家都用electricity这个词,都是从英语中借过来的,但我们中国却有自己表达这个意思的词‘电’。过去有多少个国家想打进中国,结果呢?那么多打进中国来的人,最后还是都站不住。”
离开游泳池时,赫鲁晓夫面无表情。又过了两天后,赫鲁晓夫离开了北京。
不知从何时起,毛泽东要来游泳就要进行清场了。陈珊珊奇怪:为什么人们听到毛主席来了就走?
不光是中共领袖们、在中南海工作的干部们对游泳兴致盎然;游泳池更是居住在里面的孩子们的嬉戏乐园。游泳池里的欢声和喧闹,多是孩子们制造的。
像那座10米高的跳台,几乎是没有人问津的,第一批冒险者,是已经是初中生的男孩子们,他们正在不知天高地厚的年纪,敢于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
据在长征和陕北期间担任过朱德、毛泽东炊事员的周少林之子周延安回忆:当他还在读小学的时候,就出奇地胆大。他看见机要室副主任康一民长子康辉、机要室另一位副主任吴振英的长子吴陕利、原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的儿子彭小枫、在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中蒙难的周恩来老司机仲步云的儿子等,都攀上了10米高台,从上跃下,并赢得旁观者的惊叹时,便也鼓起了一试的勇气。
他带着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孩子,颤颤巍巍地跟着康辉他们,爬上了高台。但当康辉等大孩子一一跳下水之后,便在高台上游移顾盼起来。“最后,我们几个都怎么上来的,又怎么下去了。所以那个时候,就特别钦佩康辉他们几个大孩子。”
然而,不知是不是因为孩子们的嬉闹影响了毛泽东游泳,抑或是什么别的原因,也不记得从何时起,游泳池的管理员得知毛泽东要来游泳,就要进行清场了。游泳的机关干部们一听管理员招呼,就都上岸更衣,离开游泳池。
他们都理解:游泳是毛泽东的特殊休息方式,而且有时中央的其他领导人因急于处理的公务,也会追到游泳池来找毛泽东商议。为了不打搅毛泽东的特殊休息和处理突然公务,一听到招呼,就会自觉地退场。
也许是为了不影响大家游泳,毛泽东到游泳池的时间,多数是在大家游泳结束去上班后。偶尔,也有早来的时候,如果他动作挺快的话,还没等管理人员通知池内的人们,或还没等池内的人们退出,他就可能跟大家照面。每逢这种时候,管理人员便不再催促大家退场,因为毛泽东绝对不允许这样做,而且他还会招呼大家下水游泳。
游泳的时节,正是在孩子们放暑假的时节。到了上班时间,大人们就纷纷离开了,而无需上学的孩子们,则往往要尽情地在游泳池游更长的时间。因此他们遇到毛泽东的机会,也就比大人多些。
管理员清场,一般是到游泳池边摇手铃。比较喜欢搞出点恶作剧的男孩子,就对管理员说:“叔叔,我们帮你摇。”可当他们拿到手铃后,却扑通扑通跳进水里。管理员追到浅水区,他们就逃到深水区;管理员追到深水区,他们又逃到浅水区,或者几个人传来递去。管理员对这些孩子,是急不得也恼不得。
常常是就这样闹着闹着,毛泽东就从他的更衣室里走出来了。孩子们都知道,只要坚持到这一刻,管理员便无计可施了。
毛泽东看到池中的孩子们,通常会微笑着说上几句话,要孩子们跳水、游泳。孩子们通常也会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走上跳台或跃入水中,竭尽全力地展示各自的水中特长。
国务院副总理陈毅的女儿陈珊珊,第一次见毛泽东,就是在这个游泳池游泳的时候。陈珊珊家是1954年搬入中南海的,搬入以后的夏季,她就常在中南海游泳池游泳。
一天,她正游在兴头上,就听见了铃声,管理员开始清场了。到此游泳没有多久历史的陈珊珊,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不知个中缘由。当她看到大人们听到管理员摇铃和招呼,便开始退场更衣时,感到非常的奇怪:为什么人们听到毛主席来了却要走?她可不想走。
陈珊珊一直耗着,甚至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她不是向自己来时的普通更衣盥洗室,而是朝在另一个方向的中央领导人的更衣盥洗室走去。就在这时,她和毛泽东相遇了。
毛泽东看着这个朝自己走来的小姑娘,站住了。跟随在他身边的警卫人员认出了陈珊珊,告诉毛泽东:“这是陈老总的女儿。”
“噢,是陈毅的女儿。”毛泽东弯下腰:“你叫什么名字啊?你游过泳了吗?”“我游过了。”陈珊珊平静地回答。“呃,那你就回家去吧。我现在可要游泳去了。”
康克清领着她的孙子们也来游泳。游泳的人看见毛泽东突然从藤椅中站了起来
大约是在年之间,毛泽东向全国人民发出了游泳的倡导,而且提出要到江、河、湖、海中去锻炼,到大风大浪中去锻炼。中南海里的游泳之风更盛了。
中南海里那么多的机关干部,那么多的工作人员,还有那么多的警卫战士,当然还有那上百个孩子,若都挤在一个游泳池里,连站都站不下,更别说游泳了。所以中央办公厅警卫局的干部和家属孩子,很少到中南海游泳池来游泳,而一直在南海游。
许多人觉得在游泳池憋屈,喜欢到自然水域去游泳。中南海是由两爿天然海子构成的,中海和南海。但也许是由于中海的水底情况复杂,没有清理过和警卫安全等的原因吧,中海一直禁止游泳。想在更广阔水域畅游的人,便都到曾经清理过的南海去游。
有了毛泽东的号召后,中海也在清理之后,允许游泳了。水中搭起了几方木台子,供休息用。海边还用苇席修建了棚子,拉上水管,有了简易更衣室。水面大于南海的中海,顿时热闹起来。
日,毛泽东在给罗瑞卿的批语中询问:“部队中的大多数人都可以试验学游泳?军委是否已发出了指示?”中南海警卫团的军人,成队地背着假枪武装泅渡,39局的工作人员背着成捆的电线负重游泳,许多原来对游泳没有什么兴趣的人,也被动员下水学习。
最开心的要数孩子们,这里比游泳池水域不知要空阔几许,游起来更无拘无束,还有木船、橡皮船划,可以玩出更多的花样。
然而,孩子们并没有因可以在海里游了,就不再到游泳池去游泳。对孩子们来说,海里、游泳池里,各有各的诱惑力。
在毛泽东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之后,好像要作表率似的,他本人也游泳游得更勤了。他的身影,也更经常地出现在中南海游泳池里。来游泳池游泳的人们,也有了和毛泽东见面的更多机会。
1964年的一天,毛泽东悄然来到游泳池。这次他没有马上下水,而是先坐在池边凉篷下,抽着烟,喝着茶,逍遥地当起了旁观者。
这时,朱老总的夫人康克清,领着她的孙子们也来游泳。她看见了毛泽东,便主动走到毛泽东身边,和毛泽东握手,互致问候。
毛泽东向康克清询问起朱老总的近况,并对康克清说:酷暑炎热,朱老总要注意身体,多休息。康克清谢过毛泽东,就和孙子们游泳去了。
过了一会儿,游泳的人看见毛泽东突然从藤椅中站了起来,大声说道:“你好啊!”人们顺着毛泽东的目光看去,发现来人是国务院副总理邓子恢。两年前夏季中共中央的北戴河会议上,他曾因提倡“包产到户”,受到毛泽东的严厉批评。
“主席好啊!”邓子恢和毛泽东边握手边问候。毛泽东指了指身边的藤椅,请邓子恢坐,服务员立即端上了茶水。
“听说你最近又下去搞调查研究啦?我们都老啦,要注意身体,工作要量力而行,不可太劳累了。”邓子恢只比毛泽东小一岁,大概有点耳背,所以毛泽东跟他说话,声音一直很大。谈了一会后,他们才下水。
毛泽东那天兴致挺好,游到人多的地方,和大家交谈。人们纷纷赞叹毛主席的水性好。毛泽东说:“游泳没有什么诀窍,只要勇敢些,多练习,就一定能够学会。喝两口水也不要紧,要坚持。”
毛泽东又向毛远新提出了应该学骑马。毛远新从水里出来说:“还是水里舒服些。”
就在这一年的暑假,毛泽东和侄子毛远新谈话时,还说到了游泳的问题,他再次提倡到大风大浪中游泳,并要毛远新天天去游泳。他表扬毛远新:“水,你已经认识了它,已经制服了它,很好。”但随即又向毛远新提出了应该学骑马。
毛远新常到游泳池来游泳。原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张际春的小儿子张小刚,在此和他相遇了好几次。他回忆说:“他和毛泽东一样,也总是在大家都退场了以后来。而我那时,也总是耗到很晚,游泳池都没人了,我还泡在水里。所以老碰见他。我学跳水,还得到过他的指点。”
“文化大革命”中传抄颇多流传颇广的毛泽东和毛远新的谈话,有些就牵涉到游泳。
有一次,天气很冷,水里比岸上暖和。远新从水里出来说:‘还是水里舒服些’。主席瞪了他一眼,说:‘你就是喜欢舒服,怕艰苦。我们家许多人是被国民党和帝国主义杀死的。你是吃蜜糖长大的,从来不知道什么是苦。你将来不当右派,当个中间派,我就满足了。你没吃过苦么,怎么当左派呢?”毛远新当时说:“我还有点希望吧?”
原国务院办公室主要负责人吴庆彤的女儿吴继平,也向笔者讲述了她也是在那段时间里,在游泳池见到毛泽东的情景。
那一天,她和国务院机关的几个女孩正在游泳池游泳,毛泽东来了。人们纷纷上岸,给毛泽东腾出一块游泳的空场。但毛泽东没有马上下水,而是走到人群中。有人马上把藤椅递过来,毛泽东坐下后,和身边的人聊起来。
这时,毛泽东看见了挤到他眼前的吴继平等几个女孩子,便主动和她们打招呼。她们身边的叔叔、阿姨和其他的孩子,见毛泽东和她们搭讪,便起哄要她们给毛主席跳舞。
毛泽东见那么多人都怂恿这几个女孩跳舞,就问道:“你们会跳舞?那就跳一个吧。”和康德德一样,女孩子们在领袖面前,好像都比男孩子们更有勇气,她们随即表示愿意为领袖跳舞。
吴继平就和周恩来的秘书顾明的女儿顾小红,到一边商量了一下,决定给毛泽东跳《雪山顶上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还稍稍做了排练。
“不记得是为什么了,我们在给毛泽东跳之前,先给毛泽东的护士跳了一遍,在她认可后,才到毛泽东面前跳。我们跳得很投入,开始是自唱自跳。后来,观看的人中会唱的人也跟着唱起来。”
看完女孩们的表演,毛泽东带头鼓起掌来,并对身边的成人们说:“孩子们演完了,该轮到你们表演啦。”成人的勇气比女孩可就差得太远了,只是笑,没一个上前。
毛泽东把李宗仁一行,请进了中南海游泳池。毛泽东突然对李宗仁说:“德邻先生,你上当了!”
日,原国民党政府副总统李宗仁,历尽辗转,回归大陆。5天后的上午,李宗仁等正在北京东郊一个纺织厂参观,突然接到通知,说毛泽东准备在中南海接见他们。轿车把他们带入中南海,已是11点。
毛泽东此次在中南海接见李宗仁夫妇和随行的程思远,不仅谈了话,还邀他们一同游泳。程思远在晚年的回忆中,称“这真是一次不平凡的接见”:
毛泽东在同李宗仁夫妇握手时说:“你们回来了,很好,欢迎你们。”
跟着毛泽东紧紧地同我握手,说:“久闻大名,如雷贯耳。”我听了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竟说出这样分量过重的话,使我感茫然不知所对。
当时在座的有人大副委员长彭真,郭沫若和他的夫人于立群,章士钊,徐冰和刘仲容等人。
寒暄过后,毛泽东突然看着李宗仁说:
“嘿,德邻先生,你上当了!”李宗仁为之一怔。“蒋介石骂我们做‘匪’,你这一次回来不是误上贼船了吗?”毛泽东说后哈哈大笑,在座的人跟着也笑起来。李宗仁不料毛有此一手,瞠目不知所对。
我脱口而出道:“主席,我们搭上慈航渡登彼岸了。”毛泽东注视了我一下,有赞许之意。
“是的,登渡彼岸了。”彭真接口说。
李宗仁说:“在海外看到祖国日趋强大,深感高兴。”
毛泽东说:“祖国比过去强大了一些,但还不够强大,我们至少要建设二三十年,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毛泽东建议李宗仁到全国各地去看看。
过了一会儿,毛泽东望着我说:“我们游泳去吧!”我更衣出来,看到游泳池四周站着许多游泳健儿。原来这是出自事前的安排。跟着下水的还有彭真和刘仲容。
我游到毛泽东身边,他对着我说:“你游得很好嘛!”我注意到毛擅长的是侧泳和仰泳,而且都能够持久,这就是他能够横渡长江的诀窍。
随后他上岸晒太阳去了。我正准备换衣,一个侍卫忽然走到更衣室来说:“毛主席请您去。”我走到毛的面前,他指着一张藤椅,要我坐下。
毛泽东问起我的学历,并要我再到海外去。由于后来政治形势起了巨大变化,我从来不对任何人提起这件事。
我在谈话中说道:“主席,你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得真好。”
他听后笑说:“你知道我靠什么吃饭吗?”我又茫然不知所对。
“靠总结经验。”毛说:“譬如我们解放军打仗,一个战役以后,总来一次总结,克服缺点,发扬优点,继续乘胜前进,使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
由于统战部办公室主任李金德也走上前来坐在一起,于是我们就不再作有系统地谈话了。
以后我们乘车到丰泽园去,这是毛泽东的住所,他在那里设宴招待我们。
显然,程思远不太了解中南海内的情形,所以他根据推测的叙说,有一些不确之处。
譬如,他说当时在游泳池里有许多“游泳健儿”,而且肯定有“事前的安排”。而实际上根本无需安排,中南海里的首长、工作人员及其子女们,都常常在这一游泳池游泳;且那天并非皆是“健儿”,而是老、中、青、幼聚集一堂。
李宗仁的装束在中南海里是很少见的,所以特别显眼。当年对蒋介石,这位“副总统”好像不曾有这种神色。
那天,毛泽东和李宗仁等到游泳池的一幕,生活在中南海的许多孩子,都是目击者。
毛泽东下到了水中,但不知是什么原因,李宗仁没有下水,坐在池边的藤椅上,观看毛泽东在水中“闲庭信步”。
由于李宗仁穿着西装,打着领带,这种装束在中南海里是很少见的,所以特别显眼。许多孩子都不知道他是何人,不免窃窃私语:他是谁。许多大人也不认识李宗仁,但他们从报纸上看到过李宗仁的照片,不很肯定地告诉孩子:“可能是刚从海外回来的原国民党政府副总统李宗仁。”
有的人记忆,郭德洁下水了,而且她泳游得相当好;但有的人记得和毛泽东等下水的那位年纪稍长的妇人,是郭沫若的夫人于立群,她也会游泳。
据刘少奇机要秘书刘振德女儿刘亚非回忆,郭德洁好像是游泳了,所以露出了脚趾。她说郭德洁的脚指甲上涂着指甲油,过去没见过,觉得很稀奇,当郭德洁坐在游泳池边时,就一直趴在池边看,并因此和郭德洁说了几句话。
“当时说了些什么,我都记不得了。因为我人小,胆子大,敢往跟前凑,但不知说什么。提问和回答,都是身边在一起玩的大女孩教我,她们说一句,我学一句,学完便忘了。但因此郭德洁在随毛泽东等离开游泳池,从我身边走过时,专门停下,拍了拍我的头。后来好多大人都问我,我怎么认识郭德洁的,为什么她只拍我的头,我说我也不知道啊。”
据国务院原财贸办公室主任何畏之子张寰回忆,毛泽东游了一阵上岸后,向游泳池游泳的人们高声说:“同志们,我向你们介绍一下,这位就是刚从海外归来的李宗仁先生。”
毛泽东说完后,李宗仁显然很激动,也高声向游泳的人们说:“毛主席,英明伟大,他不仅是中国的伟大领袖,他也是世界的伟大领袖!”他说这话的时候,样子很谦恭;当年对蒋介石,这位“副总统”好像不曾有这种神色。
田家英的大女儿曾立当时也在场,她说:“毛泽东游完泳,和李宗仁、程思远等离开时,游泳的人们都聚集到他们回更衣室必经的地方,分列两旁。毛泽东走过时,和人们一一握手。我也挤在人群中,和毛主席握了手。当时乃至以后好多天,都挺激动。”
1966年春季,一场令国人深受其祸的暴风疾雨,有了逼人的气压。
5月23日,住在中南海永福堂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毛泽东的政治秘书田家英在家中自杀。无论是中南海的游泳池,还是中海、南海的大水域,都骤然寂寥了起来。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xuchen]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游泳浮不起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