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练少林拳法教学视频十八段童子功能实战吗?

[转载]少林武术史上的一些谬误&&颜紫元&
少林棍术神圣起源的谎言》二文中已论证了少林寺武术起源于明中叶正弘年间,创始人是白玉峰、李叟及觉远,他们未入寺前都已是民间武术家,尤其是白玉峰、李叟,还是觉远进一步深造武术的老师。
少林寺编写的《少林武术史》上所说的“少林拳谱中还有跋陀传授方便铲和一路大刀的记载”、“达摩在空暇时间还练几手便用铲、棍、剑、杖等防盗护身的动作,后人称之为达摩铲、达摩杖、达摩剑,以后,他又吸取鸟、兽、虫、鱼飞翔、腾跃之姿,发展‘活身法’,创造了一套动静结合的罗汉十八手。后来经过历代僧徒们长期演练、综合、充实、提高,逐步形成一套拳术,达百余种,武术上总称‘少林拳’”、“隋末唐初,少林寺方丈为了保护庙宇的安全,从寺僧中选出身强力壮、勇敢灵巧或善于拳击械斗者组织成一支专门队伍。最初,他们的任务是护寺,以后,寺僧参与了政治活动,寺养僧兵,形成武僧”、“十三棍僧救唐王”、“宋太祖学艺于少林寺”、“宋福居禅师编著《少林武谱》及《十八家拳祖》”以及“达摩创《心意拳》”等等,俱属欺世谎言。
继跋陀法师之后主持少林寺是来自安阳一个寺院的和尚僧稠,据马爱民先生的研究,僧稠赴少林寺上任时已是中年,他在安阳的寺院时已经以“拳捷骁武”闻名,并非是《少林武术史》上所说的“自幼就做跋陀法师的弟子,在少林寺锻炼成“拳捷骁武”的,这是少林寺的不实之词。而且《少林武术史》把跋陀及后来伪造的“宋代福居”俱称为“禅师”,显然也是错误的,禅宗是元代才首次入主少林寺的。关于“拳捷骁武”,安阳的马爱民教授曾在《体育文化导刊》(2004.5)发表过一篇“‘拳捷’的文化内涵及文献考辨”一文,清楚地说明“拳捷”是纵跃一类的技能,有点像轻功,不是指拳脚技击。所以即便僧稠后来主持少林寺,并不能说那是“少林拳”的开端,更何况从僧稠到明中叶的八、九百年时间里,没有任何文献记载过少林寺有武术,更没有武僧、棍僧。
中“五要说”中载:“吾宗术法虽创始于达摩禅师,而推阐变化以臻厥大成者,则以圆性禅师(生于晚明,别创击剑术及十戒约规)为首屈一指。至明末诸老避难南来,更以此为磨礱筋骨之具,斯道乃重放光明。”
该书“少林之戒约微言”一章中又说:“……不肖之徒竟有忘其本来面目,失佛门倡立此术之遗旨,以慈悲救世之场,竟变为弄拳习棒之地,故觉远上人悲焉忧之,乃重立戒约,以垂示来兹……”。(笔者按:由于
那么,“始自达摩的术法”究竟是什么呢?
书中“明季少林之变派”一章中,著者说道:“少林之初创此法也,本无所谓技击术,不过与卫生之体育无异。顾以达摩师当日立法之意旨,实因伽蓝清净之地,趺跏久坐,易成疲顿,乃因时立制,以求裨補于一时,孰意其始也简……”。
这个达摩当初为了防止趺跏久坐后的筋萎肉疲,而创的没有技击含义的卫生体育之术,即是著名的“易筋经十二势”(详见笔者“达摩与洗髓经、易筋经”一文)。
著者在该书“拳法历史与真传”一章中,对此作进一步说明:“……其实达摩师由北南来时,居于此寺,见徒从日众,类皆精神萎靡,筋肉衰惫,每一说法入坐,则徒众既有昏沌不振者,于是达摩师乃训示徒众曰,佛法虽外乎,躯壳然不了解此性,终不能先令灵魂与躯壳相离,是欲见性,必先强身,盖躯壳强而后灵魂易悟也,果皆如诸生之志靡神昏,一入蒲团,睡魔即侵,则明性之功,俟诸何日,吾今为诸生先立一强身术,每日晨光熹微,同起而习之,必当日进而有功也,于是乃为徒众示一练习法”。(笔者按:达摩从未入居过少林寺,此显然是指达摩所住过的少林寺旁的嵩山)
书中该章节又说:“夫吾国技击之术,原本始于六朝时代,周秦之间,即有以此著称者,不过其时仅以剑术为重,而于拳足技击等法,传习盖寡……,而达摩师之寥寥数手,虽师承遞嬗,日渐趋于精微,实不得谓为此术之开山祖也。然不过在当时之技术显者,仅世间俗子庸夫,而方外之士尚未闻以技击称也”。
所以著者明确地说明:1.达摩非中华技击术之开山祖,2.中华技击术早在六朝、周秦时代即已著称,不过剑术为主,非拳脚。3.
所谓方外之士的和尚,在觉远时代还没有以技击术闻名的,而“技术显者”都是民间之士(笔者按:据马爱民先生考证,唐武德年间,安阳云门寺的慧休和尚曾挑选“二十余人”,助唐卫战,并受到唐太宗召见,慧休武艺高强。这是个列外)。事实上,觉远出家前已精剑术,本是严州某名公子,因犯事而剃度于少林寺的,他也是来自民间。
这个达摩卫生健身术历经近千年,当明中叶的觉远上人来到少林寺时,他又是怎样“推阐变化以臻厥大成”的呢?该章节又说:“考斯术之源流派别,虽不能谓为达摩师之创立,然自达摩师后,沙门之以技击术显者,遂不绝于时,如洪蕴禅师,觉远上人、一贯禅师、澄隐上人,独杖僧等皆为此技之名家巨手。”
著者虽说“然自达摩师后,沙门之以技击术显者,遂不绝于时”,但著者所提到的这些“沙门之以技击术显者”都是明中叶以后的人物。可见自达摩至明中晚期的近千年中,沙门中(至少少林寺),并无以“技击术显者”。这与著者的“那千年中,只有达摩创的卫生术”之说法,也是一致的。
该书第七章中,著者对此作了说明:“……此达摩师之开宗手也,在当时不过为强精壮骨之用,至达摩师圆寂后,徒众星散,几绝衣钵,数百年后,乃有觉远上人,以严州某名公子,因事而剃度于此,性豪迈,素娴技击及剑术……”。可见少林技击术,始自因犯事而剃度在少林寺的原本已精于剑术的民间严州某公子(剃度后又被尊称为觉远上人)。
正因为“性豪迈,素娴技击及剑术”的觉远上人来自民间,所以他知道“当时之技术显者,仅世间俗子庸夫”,而达摩的健身术及觉远自己的技术还不足以称绝技,于是改俗装携资外游,寻师访友。
觉远在兰州遇原中州人李叟,李叟精棍术及大洪拳(或名大红拳或太祖长拳)。李叟又介绍在洛阳同福禅寺的技击泰斗山西太原人白玉峰。觉远上人在同福寺“朝夕求教,倾心请益。叟与白氏感上人之诚,遂同归少林。未几,白氏竟自愿剃度,因白氏妻早丧,无子,仅伶仃一人故也。叟子旋亦皈依禅林,改号澄慧,惟叟在寺尚十余年,未曾剃度云。少林自得白氏与李叟,技术一变,融合旧时宗法,而创增为百七十余手,内外交练,遂成少林派中之神妙绝技,皆觉远上人一人之功也。”
著者又道“白氏之技,气功最精,且长剑术(笔者按:比精剑术的觉远功夫要深得多,其气功最精,无怪乎创编了十八罗汉手),家初裕,以酷嗜此道,凡过客之以一技半长进者,无不养之,久则家为中落,白氏更倾产携资,游四方,技日进,至无以存活,乃授徒自给。自归少林益勤修猛进,取旧法而融会贯通之,并增加为百七十余手,分名之为龙、虎、豹、蛇、鹤五式,而斯道乃集大成,此白氏之功不可灭也。
李叟少年时,闻以擒拿著名,后商贩于兰,不肯以技显,平生喜练习大小洪拳,故身法甚灵捷,以掌法骈指为专门绝技,并精棍击,后少林有棍击一术,即为叟所传。其棍共只七法,一点、二拨、三扫、四撬、五压、六坐、七退躍,其法甚精,惜近世,竟少传人,殊可慨矣。按李氏之棍,系单头式,练习时,棍倾斜,竖两手擒棍之末端,相距尺余,以棍左右向上划绕,棍尖作圆圈式,以手之虎口用力,此式熟,再开马,随棍之转侧,而身法出焉,尚能于拳式中熟练,则易于致力,否则颇难入门也。”
因此,觉远上人在白氏、李叟的传授下,遂“推阐变化以臻厥大成”,并立“十戒约规”。
事实上,觉远只是把民间武术引入少林寺的第一人,“推阐变化以臻厥大成者”,应该是白玉峰(剃度后称“秋月禅师”,属“外系僧”,即非元代福裕禅师所立的排辈中的少林寺僧)。这与牛瀚章老师()所留的“正宗少林拳谱”中的记载是一致的。牛瀚章老师的留谱,是至今所发现所有的少林拳谱中,对觉远、白氏、李叟拳艺记载最详细、最完备,又是最完整的少林拳法体系,笔者摘录其中一部分,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
据牛瀚章老师传少林拳谱记载:
“少林拳統系,中岳嵩山少林寺為總院,南少林寺為下院,并有分院:山東龍潭寺,洛陽同福寺,京西潭柘寺,山西五台山。
有覺遠上人,以嚴洲某公子因事剃度于少林寺,性愛武術并精劍術,又敦請南北武術大家到寺,融匯軟硬功夫,气功等,并各种器械,遂成為一大派。”(笔者按:在蘭州遇武功高人李叟,又經李叟推荐,同去拜見游俠于洛陽的白玉峰,后白玉峰、李叟及李叟子隨覺遠上人同歸少林寺,傳授少林寺僧武功。)
拳谱又记载:“五拳十八手出于白氏之手,名曰白玉峰,系山西太原人,白氏好交游,凡过客之有能者,无不养之,致家道中落。后漫游四方,其技益进。至洛阳,授徒自给。當時大河南北莫比倫,少林之精華多由其編纂、匯集,后有數位寺內達于上乘之功者,園性禪師,痛禪上人,即明皇族朱德疇、洪慧禪師、覺遠上人、一貫禪師,俗家有鐵齊氏、曹王廷,陝中人在少林寺學藝,傳寺外俗家滕黑子。清末俗家劉慶朝,字閣臣在少林寺學藝,系山東壽縣人,傳俗家本縣(饒陽縣)人張峻巍,字鳳岩,傳俗家牛瀚章。”
“五拳之精意。白氏曰:人之一身,精、力、气、骨、神五者,必須交修互練,始可臻上乘之境,否則江湖野技,不足留法傳世也必矣,以是創此五拳,內外并修而技乃神。今述其秘傳之拳法精意如下:
龍拳練神:練時周身無須用力,暗听气注丹田,遍体活潑,兩臂沉靜,五心相印,即手心,足心与中心是也,如神龍游空,夭矯不測。
虎拳練骨:練時須鼓實全身之气,臂堅腰實,腋力充沛,一气整貫,始終不懈,起落有勢,努目強頸,有怒虎出林,兩爪排山之勢。
豹拳練力:豹之威不及虎,而力較虎為巨,蓋以豹喜跳躍,腰腎不若虎之弱也,練時必須短馬起落,全身鼓力,兩拳緊握,五指如鉤銅屈鐵,故豹式多握拳,又名金豹拳。
蛇拳練气:气之吞吐抑揚以沉靜柔實為主,如蛇之气,節節貫通,其未著物也,若甚無力者,一遇物則气之收斂過于勇夫,有經驗者能知也,練時柔身而出,臂法腰靈,駢兩指推按起落,若蛇之有兩舌,且游蕩曲折,有行乎不得不行,止乎不得不止之意,所謂百練剛成繞指柔,即此拳寫照也。
鶴拳練精:此拳以緩急适中為宜,蓋以鶴之精在足,鶴之神在靜,學者法此,故練時須凝神鑄精,舒臂咂^神閑志暇,心手相應,獨立華表,壁息千仞,學者冥心孤往,久練精熟,自能于言外得之,非倉促所能領悟也。
此五拳習之既精者,則身堅气壯,手靈足穩,眼銳膽實,倘与人搏,出其一指半足之功,便壓倒群流,如至乎神化之境,則其效更不可言也。在學者苦心孤詣求之。幸勿視為小道而棄于半途也!”
牛瀚章老师的留谱中白氏五拳即:“飛龍地躺拳三十五手,黑虎地趟拳三 十五手& ,金豹地躺拳三十五手& ,蛇形地躺拳三十五手 , 鶴形地躺拳三十五手,五拳共一百七十五手。”另有“地躺專操姿勢六十勢。”(笔者按:目前少林寺中五拳從德虔所整理的“少林武術大全”一書中的“五拳”可看出,其動作与長拳沒有區別,体現不出龍拳練神,虎拳練骨等的特點,已完全失真,而清末“少林宗法一书中所载的“五拳”,已完全南拳化。真傳少林五拳仍在民間流傳,難度大,其招勢全部是跌扑滾翻,这也就是董成通背拳中通背地趟拳的来源)。
&&&&&&&&&&&&&&&
试列五拳之一的“飛龍地躺拳三十五手”如下:
“上勢附手:雙龍出水,大鵬展翅,五花擔山。
1、獨立龍像 2、青龍探爪 3、青龍翻身(地下烏龍跤柱、單手踏地旋身) 4、青龍升云(附手坐馬高躥摘星)& 5、烏龍翻江(地下爬虎,掃堂腿起) 6、青龍收水(地下蜈蚣直跳,烏龍絞柱起) 7、蛟龍擺尾(附短馬左右反拓掌) 8、黃龍伏身(地下平翻蛇形搖身前行迭脊起) 9、黃龍搖身(二起十字叉、滾身起) 10、黃龍穿云(地下大叉、掃堂腿、五花旋身) 11、黃龍隱顯(身体活潑,兩掌盤翻、夭矯裊娜) 12、黃龍游蕩(地下單手輪,飛燕抄水) 13、黃龍踏水(短馬行動、兩掌抓扣、剛力拍動、活潑為功) 14、黃龍翻身(地下蜈蚣橫跳,雙飛燕起) 15、蛟龍開河(地下伏身伸直捧掌,逛進前行,縱起浮跳)16、蛟龍轉身(地下仰身金蛟剪,變單臂旋轉) 17、蛟龍劈水(五花右劈掌,左插掌,均以剛力為功) 18、蛟龍縱身(地下二起十字叉,抱足滾翻,后掃堂腿) 19、蛟龍擺尾(身向后仰,搖旋一圈,帶雙拓掌)20、蛟龍搖首(搖身旋轉,矮馬拍山,前、后、左、右哒) 21、蛟龍縮身(地下左右掃堂腿) 22、蒼龍探海(斜身出爪,翻身飛腳) 23、蒼龍盤柱(地下平天轉、反身迭脊起) 24、蒼龍出水(地下爬虎、元寶、旋轉、伏地挺身縱起、短馬) 25、蒼龍行雨(短馬開臂拍行) 26、蒼龍行云(矮馬開行、兩掌開合、變虎托掌) 27、老龍拍爪(踢腳前行、鴛鴦奔腿連環) 28、蒼龍升天(走穿云掌兩臂活潑夭矯風流) 29、烏龍擺尾(地下絞柱、搬叉滾翻) 30、烏龍鬧海(地下仰臥,兩腿橫沖豎踹) 31、烏龍翻浪(兩臂外翻,踹腿仰身,前伏雙推掌) 32、老龍巡海(單腿旋轉翻身飛腳) 33、老龍沖浪(地下反折勾卦連環,伏地縱起,前趨 奔腳) 34、烏龍搜底(后掃堂腿、仰身倒貓、坐馬雙劈掌) 35、烏龍斗寶(兩手抄揉,五花旋身,收勢歸元)& ”
(笔者按:從此譜內容看,白氏五拳均為地趟動作,所謂“姬龍峰在少林寺根据少林五拳而創心意六合拳”之論可休矣。)
牛老師所傳少林拳,師承統系見“少林五拳譜”,其拳法內容非常完整,主要有:“樁功(八字、一字、川字、子午樁)、溜腿架(十字,四正、四隅三套)、十八段童子功、十八段羅漢功、羅漢十八手、變化十五手、少林五拳、醉八仙、正宗少林拳十趟(1四旬開進式,2六旬四方式,3八旬盤身式,4八方變通式,5化頤六合式,6陰陽中合式,7鴛鴦進步連環腿,8盤膝陰手式,9震伏順意式,10震靜机動式)、十八趟羅漢拳(1-18趟分别为38手、39手、36手、39手、48手、42
手、39手、43手、45手、37手、42手、38手、39手、38手、36手、37手、36手、40手,共七百一十四手)、少林刚柔二十四势、少林三十六手行门过步、少林裁手法十六手、三百六十散手、大少十八般器械(八仙剑、八仙醉剑、穿云双剑、六路进化戟、开山大斧、朝天大钺、连环钩、檀香双拐、流行锤、鞭、锏、锤、抓、镗、狼牙棒、搠镢、棒、花枪、单刀、七节钉、三节棍、匕手、钩镰枪、梢子棍、铁尺、连子锤、板斧、子午鸳鸯钺、判官双笔、手拯子、鹅眉刺、双蓝、少林缩身摆莲地躺剑、少林地躺双刀、少林地躺七节鞭)、內功气術、交手法訣等。另有李叟所传少林棍法,又名八盘连环棍,分七法八点、棍诀歌、并有66势棍谱名称。”
牛老師一生不事他業,精研武術、書法,曾在吳佩孚部任武術教官,在天津鐵路局教武術,晚年隱居授徒。牛老師曾曰:“此乃拳家正宗,千万不可輕視,古者大俠犯禁,千金易得,一訣難求,此譜須善自保存切勿誤傳非人!”
牛老師平生于器械最善劍、槍、虎頭鉤,曾云:劍為百刃之君,槍如游龍,劍如飛鳳,刀似猛虎,曾傳歌訣:
“劍術精華歌訣:
劍法純熟功夫深,活潑玲瓏透体神,猶如飛鳳變化巧,人隨劍行傳授真。
舞劍活潑歌訣:
舞者著法似燕翻,神龍穿云美名傳,鳳凰起落梧桐樹,劍似梭蝶在花間。”
至于醉劍,牛老師云:
“更須身法裊娜,方為得式。”
牛老師所傳的醉八仙及醉仙劍,是至今所能发现的風格最古朴,醉俠神韻最濃的原始套路,非近世武術邉訂T自編自創之娛樂性醉拳所能相比。
自達摩禪師東渡駐錫少林五乳峰,遂傳弟子易筋经,从元代始为少林寺镇寺之宝(唐初的李道子得傳易筋经,见千载寺李道子碑文),而慧可独得“洗髓经”(为禅们顿悟心法,非后世伪编的“洗髓经”功法)。
白玉峰又将达摩《易筋经十二势》,及于元末明初传入少林寺的由晋代许真君创的八段锦,化为十八罗汉手又名十八法(笔者按:在明代胡文焕编著的《类修要诀》上记载着,立式与坐式八段锦的来源,立式八段锦原名为“许真君引道诀”,即“仰托一度理三焦,左肝右肺如射雕。东肝单托西通肾,五劳回顾七伤调。游头摆尾通心脏,手攀双足理于腰。次鸣天鼓三十六,两手掩耳后头敲。”;坐式八段锦名为“钟离祖师八段锦导引法”)。
牛瀚章老师传少林谱拳记载白氏传留十八罗汉手,为:
“1、朝天直举(一手)2、排山运掌(共四手)3、黑虎伸腰(四手)4、鹰翼舒展(一手)5、辑肘钩胸(一手) 6、挽弓开膈(一手)7、金豹露爪(一手)8、腿力跌荡(三手)9、钩腿盘旋(三手)。以上合为十八法,又名十八罗汉手,此白氏效达摩禅师之开宗手也。自白氏至寺,少林拳术之大为变化,创增五拳,内外交练,遂成为少林派中之神妙绝技,分名之为龙、虎、豹、蛇、鹤五行,而斯道乃集大成,此白氏之功,传留百世不灭也。”(笔者按:这套原始“十八罗汉手”笔者列入公开课外传的科目中,与后世各种创编的十八罗汉手非常不同)
白玉峰创了健身功“罗汉十八手”后,便被少林寺托名为“达摩所遗罗汉十八手”,这大概是最早将达摩拉入少林派武术中的传说。
真正达摩所传的十二式“易筋经”,在少数达摩禅宗弟子中秘密相传,并传入民间,每代不绝。达摩传“易筋经”为元代福裕禅师入住少林寺后镇寺之宝,虽不同于每代只传一位的“洗髓经”(顿悟大法,慧可为第二代,至第六代慧能发展成禅宗),但也非普传,只有少数高僧、民间高人才得传“易筋经”。明末清初又有“易筋经十二大劲”诞生,于是,达摩原创“易筋经十二势”,便被称为易筋经“内经”,“易筋经十二大劲”被称为“外经”,明末清初姬龙峰先师赴少林寺传艺时,也交流得“易筋经外经”,后又创优于此外经的“大练气架,六步功”及改创“立式八段锦”,于是“易筋经外经”、“大练气架”、“六步功” 、“立式八段锦”,在心意六合门统称为“易筋经贯气诀”,以弥补姬祖“丢枪为捶”后功力上的不足,“易筋经贯气诀”在笔者所得传的李存湖十二大势心意六合拳一支,仍有完整传授。
到了明中叶,喜欢技击,并精剑术的某严州公子(后称觉远上人),因事剃度于少林寺后,觉得自己的武技不足,遂持资外出,四处访名师。当白玉峰、李叟(中洲人)及李叟子(后皈依少林,法号澄慧)与觉远上人一同归少林寺后,开始传罗汉十八手及五拳,这五拳是白氏集当时的武术精华而创的。(注:明戚氏等的著述中所提到的,当时流行的拳术名目中并无“少林拳”或“五拳”,可见略早于戚氏的白氏所创的五拳,尚未被社会所闻)
因白氏精气功,所以结合当时流入少林寺的晋代许真君创的八段锦所创的“八段锦”
及达摩《易筋经十二势》,而创“十八罗汉手”,并隐去只有少数高僧得传的“易筋经十二势”。当时白氏所创的“十八罗汉手”与“易筋经十二势”、“八段锦”一样,只是健身而已。但“十八罗汉手”、
“八段锦”,与“易筋经十二势”,在练法上有极为显著的区别。据笔者自身的体验,笔者所练的“华佗五禽戏”、“八段锦”,及白玉峰的“十八罗汉手”皆为中国式的导引气功术。而笔者练的由竺云飞恩师传下的“易劲经”,有着强烈的瑜伽功特征。竺师曾言,正宗“易筋经”据代代相传,为达摩当时集印度古老的瑜伽术之精华而篡成“十二段易筋经”。
李叟是河南人,精大洪拳、棍术、擒拿术。大洪拳即太祖长拳,发源地极可能在河南怀庆府一带或是山东,这两处有明嘉靖年间传该拳的最早记载,并非陕西、甘肃。那一带发明的拳术还有黑虎拳、金刚拳、通背拳。而大洪拳、太祖长拳与炮拳也有密切关系。而这些拳种只是在明早、中叶才发现的,说明李叟不可能是金末元初人(详见本人“白玉峰是明代人”一文)
觉远上人在白氏“十八罗汉手”的基础上,推增而成包含技击作用的七十五手罗汉拳,由此为少林罗汉门的发端(据牛老师留谱记载:罗汉拳派后发展有“十八趟罗汉拳”并有详细动作名称。笔者早年所习除白氏“十八罗汉手”外,另有纪晋山老师所传的金罗汉、长眉罗汉、护法罗汉、矮罗汉、伏虎罗汉等十八趟罗汉掌,唐金元老师所传的峨嵋派三十六先天罗汉拳,李春兴老师所传的“铁腿张恩庆的戳脚门一百零八势罗汉拳,即“弥陀拳”,海灯法师早年曾恳请李师传其弟子范应莲此罗汉拳)。
因此明中叶时,少林派的武功除气功:易筋经十二势、八段锦、十八罗汉手练气健身功外,拳术有:白氏创的五拳、白氏的剑术,李叟传的大洪拳、擒拿术、棍术(牛老师留谱对李叟所传的棍术动作名称等有详细记载)以及觉远的剑术、七十五手罗汉拳等。到了清末,已发展成一个体系完备,内容庞大的少林拳派。而牛老师所留得少林寺谱,在内容与理论上,都是近百年来最完整、最系统化,前后最一致的少林派拳系。因牛老师的传人只有二、三位,而只有一位还练,也六十多岁了,忙于贫困的生活,也时练,时不练。笔者因放在拳术上的精力都集中在王堡枪(董氏六合枪)、心意六合拳、吴氏太极拳、阴阳八盘掌、易筋经、十三太保功上,无精力再练牛老师,及其他老师传下的外家拳精华。如今少林寺僧忙着篡钱,国家武协忙着推广竞赛套路,没人愿理会它。牛老师一支的拳系,经过近四百年的磨难,由萌芽到发展,清末达其顶峰,到了文革后即将绝灭,其情形让人想起“霸王别姬”的电影,只能无奈地令人摇头。
少林武术自民国被冯玉祥的部下石友三下令毁灭后,便一厥不振,众僧星散。少林武术落入民间,少林寺反而绝传。一九四九年至文革结束所剩的僧人,又被强制还俗结婚,少林武术基本上被彻底摧毁。
现在少林武术,基本上是京剧样板戏似的国家武术套路。传统的武术,就本人见到的而言,五拳彻底变质了,现少林寺反释德杨练的十八罗汉手,既非姚氏“先天罗汉十八手”,也完全不同白氏、觉远的十八罗汉手。七十五手罗汉拳、十八趟罗汉拳也失传了,传到少林寺的六合拳、通背拳等无一不变质。笔者曾见少林僧练易筋经十二势、八段锦的视频,无不失真。而姬氏再传弟子隐士“河南府李”之弟子马学礼于乾隆年间所传少林住持的“心意把十二势”,也只剩一势“蹶头把”了。就这一把,见少林僧德建练起来只蹲身翘臀,而无缩尾及中节之束长,已失心意把之精义。
所幸“河南府李”另有“十二大势”传人(非马学礼一支),本人稍晚些会撰文详诉。看来老天不欲绝些艺也,笔者也三生有幸,并有责任使此艺不绝传。
至于少林寺的“六合枪“更是名目全非,其余不再一一描述。总之少林寺的传统武术包括易筋经十二势、八段锦已基本失传,尚剩的,虽名同而质不同。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少林寺竟无人去民间诚心拜师学艺,将散落在民间的原艺拣回少林寺,都忙于望文生义般的创新及表演舞蹈化,令人慨叹不已(少林寺请了不少武术运动员在少林寺传寺僧现代武术,而不是请民间传统武术高人去传艺)。
附:姚氏先天羅漢十八手拳譜為:
1、混元一气勢&&&&&&
2、仙掌推云勢&&&&
3、三盤落地勢&&&&&
4、兩手擎天勢
5、拈花托葉勢&&&&&&
6、瞻前顧后勢&&&&
7、仙猿摘果勢&&&&&
8、偷天換日勢
9、靈獼護腦勢&&&&
10、推窗尋月勢&&&
11、斂爪藏鋒勢&&&&&
12、猛虎扑食勢
13、回風撥水勢&&&&
14、倒海排山勢&&&
15、雙峰插云勢&&&&
16、黑虎攢心勢
17、獨貫三台勢&&&&
18、寒离獨步勢。
附:唐金元老师所传的峨嵋派先天罗汉拳
1、出爪亮翅&&&&&&&&&&&
2、雙手托天&&&
3、佛光普照&&&&&&&&
4、皈依吾佛
5、三盤落地&&&&&&&&
6、推窗望月&&&&&&&&&&&&
7、荷花手&&&&
8、摘星換斗
9、餓虎扑羊&&&&&&&&
10、懸崖勒馬&&&&&&&&
11、蝴蝶穿花&&&&&&
12、推山填海
13、犀牛望月&&&&&&
14、烏龍抖甲&&&&&
&&15、伏虎羅漢&&&&&&
16、倒拽九牛尾
17、童子拜觀音&&&&&&
18、左右白鶴亮翅&&&
19、巧托肘&&&&&&&
20、黃鶯落架
21、鐵牛耕地&&&&&&&
22、小纏&&&&&&&&&
23、踩蓮腳&&&&&&&&&
24、怪鳥收云
25、羅漢抱傘&&&&&&&&
26、挽弓射雁&&&&&&
27、長手羅漢&&&&&
28、羅漢打盹
29、白貓洗臉&&&&&&&
30、海底撈月&&&&&&
31、二龍搶珠&&&&&&
32、獅子張口
33、羅漢上殿&&&&&&
34、左右頂心肘&&&&&&&
35、金蛟剪月&&&&&&
36、雙龍出洞
37、巧上蓮台&&&&&&
38、雙捧肘&&&&&&&
39、移花接枝&&&&&&
40、橫插門栓
41、春雷惊荀&&&&&&
42、左右披拳&&&&&
43、手按雙獅&&&&&&
44、鶴立雞群
45、神龍游空&&&&&
46、降龍羅漢&&&&&&&&&&&
47、雙風灌耳&&&&&&
48、對口拳
49、左右白蛇吐信&&
50、恨步震元錘&&&&&&&
51、臥云&&&&&&&&&
52、落地蒼鷹
53、大鵬展翅&&&&
54、手捧金缽&&&&&&&&&
55、小鬼折肘&&&&&&
56、皈依吾佛
57、達摩面壁
牛老师的留谱中记载的“十八罗汉手”是“气功最精且长剑术”的“近世技击家之泰斗,大河南北莫与伦比”的白玉峰,结合“达摩易筋经十二势”的旧时宗法及由民间传入少林寺的立式“八段锦”,所重新编创的卫生健身术(虽然“十二势”加“八段”共十八势,称为“十八罗汉手”以暗示其来源,但并非简单的组合,而是白玉峰有所创造的)。
因十八罗汉手健身术(无技击含义)中的大部分源自达摩“易筋经十二势”,故后人又将白氏创编之“十八罗汉手”,托名为“达摩罗汉十八手”(所有“易筋经”文献资料,均只记载达摩创“易筋经十二势”,无必要再创“十八罗汉手”,可见牛老师留谱记载的正确性)。
少林拳术秘诀中所记载的白氏所创的五拳(龙、虎、豹、蛇、鹤),是白氏“自归少林,益勤修猛进,取旧法而融会贯通之,并增加为百七十余手”。这“百七十余手”,在牛老师谱中每手都有详细记载。而所谓“取旧法”,即白氏“凡过客之以一技半长进者,无不养之。……更倾产携资,游四方,技以日进……”,那些当时的旧法即唐顺之、戚继光书中所提到的当时的拳术,即“温家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锁、二十四弃探马、山东李半天之腿、鹰爪王之拿、千跌张之跌、张伯敬之打……等”。
牛老师谱中的“白氏五拳”,都是地趟动作,显然与“千跌张”之跌等“旧法”有密切关系。
顺便提一下,地趟性质的“白氏五拳”,在明末清初,又被隐居在少林寺的明皇室成员朱氏,结合道家之术(明早期历代皇帝均崇拜武当张三丰,而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本人,出身便是安徽凤阳皇觉寺的小和尚,因此,明皇室与道、佛二家关系密切)及通背拳,而开创“梅花拳”。到了清中晚叶,从“梅花拳”中又衍化出“戳脚门”,“戳脚门”后又与源自明代旧法“八闪番”的“翻子拳”结合,而称为“戳脚翻子”,并流传至今。
少林拳术秘诀第七章中说,觉远是根据“十八罗汉手”,“变化增益之共为七十二手”,即从“十八罗汉手”中,“上段五式之各前一五手(三手重)是也。化散式而为整式,且参差错综于其间,以尽其法之体与用”。并说,这件事是发生在觉远出游寻访李叟、白氏前。显然,这是有误的。据牛老师谱载,“十八罗汉手”应在白氏入寺后才创编的,觉远据此而创“罗汉七十二手”,应在白氏到寺后。觉远创编的“罗汉七十二手”,已不同于散式形式的“十八罗汉手”了,是一个完整套路,并有技击含义,故为体用皆备。这“七十二手”在牛老师谱中也有详细记载。
自觉远创了有技击含义的“罗汉七十二手”后,便由此而发展成“罗汉门”,并有“十八趟罗汉拳”的产生,这“十八趟罗汉拳”共七百一十四手手,每手在牛老师谱中也均有详细记载(后来民间还产生了“姚氏罗汉十八手”;本人在李春兴老师处学过的“一百零八势大罗汉拳”;在纪晋山老师处学过的“十八趟罗汉掌”;在卢振铎老师学过的罗汉拳、罗汉掌。传到南方的罗汉拳还形成了醉罗汉、罗汉醉剑等)。
源自民间,并由李叟传入少林寺的擒拿术、棍术及大洪拳(又名太祖长拳或大洪拳,并非一套拳,而是一个拳种系统),也在少林寺流传开,李叟的这些原始拳术棍法,在牛老师谱中也有详细记载。李氏的棍原为“单头式”,未隔一、二代,到了俞大猷去少林寺时,见到的棍术,,已“双头式”。俞大猷遂让少林寺派了二个和尚宗擎与普从,跟随他在军中习被俞大猷称为“长剑”的“单头式棍术”。宗擎和尚学生了归返少林寺传授俞的“长剑”,而普从和尚则不愿返回少林寺而还俗了。
因此觉远、白氏、李叟在少林寺之时,少林拳术记有:
达摩原传“易筋经十二势”。
民间传入少林寺的“八段锦”。
白氏“十八罗汉手”。
“白氏五拳”。
李叟擒拿术。
李叟传入少林的大红拳。
李叟之单头式棍(长棍)。
白氏剑术。
白氏气功。
觉远剑术。
觉远创编的“罗汉七十二手”。
上述这些内容又各有发展:
白氏、觉远的剑术,又发展“少林击剑术”。
大红拳也发展成“少林太祖门”。
白氏五拳与大红拳(太祖长拳)传人郭万清、张文魁的弟子明嘉靖年间怀庆府的董成又发展成“通背拳”。(详见本人《怀庆府通背,天下武艺之源》一文)
李叟棍术、擒拿术又发展成“少林棍术”、“少林擒拿术”。
觉远“罗汉七十二手”发展成“少林罗汉门”。
白氏五拳与道术结合,被朱氏发展成梅花拳。
以后的少林各派,无不与上述这些内容有渊源关系。
不得不提的是明中叶后,由于明朝的防御系统衰败,朝廷开始提倡“武备”,而觉远、白氏、李叟正是这一时期进往少林。朝廷对“武备”的提倡,给了觉远、白氏、李叟在少林寺传创技击术的一个极大鼓励(由于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和尚出生,明朝与佛教寺院的特殊信任关系,在笔者所学到的峨眉派武术中“美人拳”、“先天三十六罗汉拳”、“龙凤双扇”,据唐金元老师讲即是明末清初,明皇室成员出家在峨眉山时所传习的)。
而稍后朝廷用已形成的少林武僧来镇压各地贼寇及农民造反起义,及后来的抗击倭寇的早期战争,使少林武术的名声远播。就在那一时期,少林僧又将“那罗延”与“
紧那罗”的佛教神相混淆,托名并创立了“紧那罗王”为少林寺的武备神、伽蓝神。同时闻名而至的民间武术家,又将民间武术带入少林寺,融合发展并又外传。
满清入关后,南逃的明皇室成员“忠烈遗尾,与夫宗社故老,常有归复河山之志,又惧为满族所得,故有剃度为僧,不忘故国。有遁迹深山暂易姓名者,各有敌忾同仇之心,……”(“少林拳术秘诀”之第十章“南北派之师法”)。该书第五章“五要说”又载:“痛禅上人,即明皇族朱德畴剃度后之名,上人传闻系福王之堂叔……”。痛禅上人曾将觉远的十戒之约“稍为增益,明不忘祖国也。”因此,那些剃度入寺的皇室成员,故臣遗老,忠烈之士,因怀亡国的“深仇隐痛”,才会“勉奋鸡鸣舞剑之心,东海可移,此恨难消,磨情练骨,留以有待”,练功十分刻苦,对少林寺武术的发展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少林拳术秘诀”作者称:“考少林之技术,虽自朱明鼎等以后,得故老遗烈,为之发挥广大,始克成一种完全无缺之术”。在少林寺中的朱氏有位称为“朝元和尚”的,他奋发练功继承白氏五拳等,又结合道门武功而创梅花拳。朝元和尚广传弟子,以图反清复明,其所传弟子又分成内家弟子与外家弟子。即以反清复明为目的者为内家弟子,不以反清复明为目的者为外家弟子,清初江宁甘凤池便是朝元和尚的外家弟子。
清中晚期,笔者所见到的从嵩山少林寺传出了三个本子,给非直系少林弟子:
一为道光年间传给藩蔚如的《卫生要术》,及咸丰四年传给王祖源的《内功图说》。光绪八年(1882)出版的《内功图说》,与咸丰八年(1858)出版的《卫生要术》完全一样,只是王祖源在后出版的《内功图说》中,仅加上一篇序文,序文中说王祖源他在少年时代,曾与力士临潼人周斌,一同去河南嵩山少林寺里住了三个多月,得到了少林的《内功图说》及枪、棒谱而归。
然而,《卫生要术》或《内功图说》都是民间陆续汇集而来的,并不是少林自己创编的(除易筋经十二图源自佛门外)。
武术史先驱唐豪先生曾列这样一个表,可一目了然其来源出处:
分行外功诀&
乾隆徐鸣峰编的《寿世传真》
&&&&&&&&&&&&&&&&&&&&&&&&&&&&&&&&&&&&&&&&&&&&&&&&
《卫生要术》&&
内功图说&&&&&&&&&
神仙起居法-----五代杨凝式遗法&&&&&&&&&&&&&&&&&&&&&&&&&
易筋经十二势---道光来章氏辑本《易筋经》
欲病延年法------
雍正颜伟编《方仙延年法》
通背拳创始人董成,在山西泽州府的传人许守禄的第六代子孙许秀文、许秀武兄弟俩于清乾隆年间,携家小从泽州府迁至河南焦作高窑河村(许氏两兄弟又被称为焦作第一代),许秀文之孙许万怀的外甥郭再汾,也是许万怀的弟子,郭是焦作修武县双庙村人,清咸丰年间,得中武举,进京殿试,皇封“武德骑尉”官职,赐“雄风柳絮”御匾和北京万寿山贤(线)柏一棵。郭再汾功成名就归故里后,在咸丰年间曾访少林寺,少林赠送郭《少林寺拳棍刀枪谱》(同样是咸丰年间,王祖源也得少林赠送的“枪棒谱”)。
在郭再汾获赠的谱里有所谓的宋代“绍兴四年(1134)”的字样,可是内容却赫然有明末戚继光《纪效新书》的内容,故署“绍兴四年(1134)”纯属少林寺僧欺世之举。
同样,咸丰年间由少林寺流传到外的以
“昇霄道人”等名义编造《少林衣钵真传》中所谓“宋代福居禅师的《十八家拳祖》”的伪文。
看来,到了道咸丰年间,民间的内功、拳派的影响已巨大,以至少林寺担心其不但在拳艺上,且在历史地位上被“贬低”下去,于是从民间收集,并抛掷出“宋代少林寺就要的武功”,并不惜假借“昇霄道人”等名义,一旦被追查起来,可以洗脱造假罪名,嫁祸于道人。
颜紫元&&&&
2008年7月16日
大洪拳,也称大红拳,又称太祖拳,约发端于元末明初于豫北、山东一带。大红拳创始后,开始先取朱元璋之洪武年号的“洪”字,以暗喻朱洪武得胜,推翻元朝。明早中叶,又因避“洪武”之讳,又托名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称大红拳,或太祖拳以提高威望。其中非但包括三十二势长拳,还有炮拳(捶)。明中叶,大洪拳由中州人李叟应少林僧觉远邀请,与白玉峰同赴少林寺传授武艺,大红拳一支便在少林寺生根发芽,后来少林寺谎称赵匡胤在少林寺学武艺,都与托名“宋太祖长拳”有关。而发源于民间的大红拳仍然独自发展,由山东、河南先后传至陕西、甘肃、河北等地。清代,广东、福建也形成南派洪拳。
明末清初,大红拳进一步发展,其中的炮拳也独立成一体系,至于豫北、山东有专门练炮拳(炮捶)的。
据传,明天启年间,大红拳、炮拳传至山东,并直接影响到查拳的诞生,查拳中的炮拳与大红拳中的炮拳,密切相关,查拳诞生在清康熙年间的山东,并传至河北,由河北又于清末传至河南。
明末豫北一带的黑虎拳、金刚拳等,无不与大红拳相关。在清末大红拳不断发展,又有各个派别形成,如张红拳、赵红拳、二红拳。
另外,有小红拳的诞生,不过小红拳与大红拳不是一个体系。
明中叶的豫北怀庆府董成的大红拳与白氏五拳的基础上,开悟而创通背拳艺。晚年在与道家十软手传人王宗岳的交流下,又创通背柔拳,通背柔拳后又传至少林寺,辗转又形成少林大悲拳。
石友三火烧少林寺
&民国初年,少林寺尚有僧众二百多人,土地一千三百七十余亩,度日艰难。
&&&&民国五年(1916年),有王云华修葺紧那罗殿之举;民国八年(1919年),寺僧又修缮了白衣大士殿及地藏王殿,但都属小规模的修修补补。
&&&&当此之时,军阀混战,武入朝秦暮楚;土匪肆虐,无赖劫夺流窜,寺僧惟以寺宇平安为念。时有云松恒林和尚(1865~1923年),为寺宇平安做出了贡献,但也由此种下了祸根。
&&&&恒林,伊川县宋寨人,俗姓宋氏,光绪初(1875年)人寺燕染。民国改元(1912年),为登封县僧会司。其参禅之外,又习拳术,武艺高超。因地方不靖,县府便命他为“少林寺保卫团团总”,系地方民团性质。他只好“以菩萨心肠作金刚面目”,购置枪械,训练僧兵,以备不虞。
&&&&民国九年(1920年)秋,岁遭旱荒,土匪蜂起。恒林率民团在登封县城、梯子沟、白玉沟等处,与土匪大小数十战,打落“肉票”多人,每次皆获胜利。一次,土匪杆首朱保成、牛邦、孙天章、段洪涛等合伙夜袭巩县鲁庄镇,天将明时被发觉,向西南逃窜。巩县九区民团紧紧追击。匪过偃师府店,偃师县十四区、十五区民团也加入追击队伍。土匪逃至少林寺西熬子坪,遭恒林所率少林寺民团截击,大部被消灭。这次战斗缴获枪支、弹药甚多,皆藏于少林寺内。
&&&&恒林因其英勇善战,名声大振。土匪不敢犯境,环寺数十村得以安居乐业。时河南省政府主席张凤台授恒林以奖状、奖章,并向少林寺紧那罗王殿献了“威灵普被”的匾额,以谢神庥。河洛道道尹阎伦如也送了“少林活佛”的匾额,旌表恒林剿匪之功。恒林则谦恭如一,敦睦百姓。
&&&&民国十二年(1923年)十月初二日,恒林因积劳成疾去世,春秋五十九岁。次年春,登封、巩县、偃师、临汝四县民众三百余人集资为恒林立碑悼念。
&&&&恒林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妙兴(1891—1927)接任了登封县僧会司及少林寺保卫团团总的职务。
&&&&妙兴,字豪文,俗姓金,临汝县谢湾村人,家境贫寒,八岁(1898年)投少林寺恒林为师,自幼学拳习武,技艺超群,绰号“金罗汉”。
&&&&民国十一年(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时,直系吴佩早(1873~1939年)部师长张玉山至登封,意在收抚陈青云、任应岐的部队。张玉山手下的河南暂编第四团团长樊钟秀过少林寺休息,见大雄宝殿残破,发心修补,因军务倥偬,无暇及此,暂捐四百圆,预作购买物料之用。寺中大众感激,因而与樊有联络。次年(1923年)秋,吴佩孚受命为直鲁豫三省巡阅使。张玉山奉命在登封一带收编湖北第一师别动队,其第一旅旅长卢耀堂得知妙兴武功出众,寺内又藏有枪支,便极力拉拢妙兴,后以妙兴为团长,组成第一旅第一团。这样,妙兴就加入了吴佩孚的军事集团。
&&&&民国十四年(1925年)二月,豫西爆发了“胡憨之战”。陕西的刘镇华派憨玉琨率军人河南,与河南督军胡景翼作战,争夺中州。胡部樊钟秀派兰世勋运动驻偃师的憨部李慎亚倒戈。当憨部崔继华自密县退却时,妙兴率部队帮助李慎亚攻打崔继华,大大支援了樊钟秀。自此,妙兴与樊钟秀关系更加密切。
&&&&民国十五年(1926年)七月,广州革命军开始北伐。九月,冯玉祥(1882~1948年)宣布脱离北洋军阀,参加国民革命。吴佩孚联合张作霖(1875~1928年)攻打冯玉祥,被北伐军击败。次年(1927年)春,冯玉祥占领西安,配合北伐军合攻河南。二月,妙兴所率第一团奉命开往郑州,又调往舞阳。三月六日,在与任应岐部交战中,妙兴阵亡,年仅三十七岁。六月,遗体由弟子体信运回少林寺,葬于寺东北山坡上。
&&&&民国十七年三月,建国军樊钟秀乘冯玉祥的国民军后方空虚,夺占了巩县及偃师县,但不久被冯部将领石友三夺回。樊钟秀南撤,转攻登封县城,其司令部即设在少林寺内。石友三部向南追击,至辗辕关(十八盘),少林寺僧助樊狙击,终不敌而溃。三月十五日,石友三追至少林寺,遂纵火焚法堂。次日,驻防登封的国民军(冯玉祥部)旅长苏明启,命军士抬煤油到寺中,将天王殿、大雄殿、紧那罗殿、六祖殿、阎王殿、龙王殿、钟鼓楼、香积厨、库房、东西禅堂、御座房等处,尽付一炬,以泄厥愤。至此,千载少林寺之精华,悉遭火龙浩劫!
&&&&如果说恒林迫于形势,担任“团总”,保护了寺院及一方的安全,尚可称赞的话,那么妙兴投靠北洋军阀,出任“团长”,参与征战,不但违背了佛寺清规,且引来了少林寺的劫难。
&&&&豫西地区,多灾多难。民国十一年(1922年)直奉战争以来,迄无宁岁。火烧少林寺后,接着是蒋冯大战(1929年)、蒋阎冯大战(1930年)。连年战乱、灾荒,民生凋敝,少林寺之破落可想而知。此后的少林寺当家和尚淳朴(巩县回郭镇人)、贞绪(1893—1955,巩县鲁庄乡南村人,俗姓李)等人,只在维系山门而已。
&&&&1991年冬,永信禅师率少林寺武僧团出访日本,在达摩寺发现了大正九年(1920年)的少林寺照片四十八张。从这批照片中得知,当年少林寺的轴线上,自南至北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内供三世佛)、法堂(又名”藏经阁”)、方丈室、达摩亭及千佛殿。天王殿内东角为为钟楼,西角为鼓楼。大雄宝殿东侧是紧那罗殿,西侧是六祖堂。千佛殿东侧是白衣大士殿,西侧是地藏王殿。此外还有一个”跨陀殿”,其位置不详。这批照片成了至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附文三:《少林武谱》是少林寺伪称的“宋朝福居禅师在当朝总结了十八家拳法著成此书”,全书分为长拳、短打、十八般兵器、十八罗汉功四卷,为少林衣钵真传,其中短打有它独特风格,要诀内容是:
“八大势也,总是八八六十四门,即八八六十四势,九九八十一化,其中有中门三十二,左右门三十二,知此门路者,方可入手而变也,即可变化无穷也。翻车辘轳捶。六六三十六,八打八不打,八刚十二柔,七势集连拳,总是十八凑,全身十二捶,闪赚双手扣。”
“十二柔”是少林拳以柔克刚之手法,精通此手法者,在短打中,则柔能克刚,小可制大,弱也胜强,现论解如下。
一、见刚而回手
吾已出手,而彼迎截太猛,则回手以避其锋,缓手挫其锐而复进之,乃虚实、闪展腾挪之法。如彼用劈面掌或迎面捶,我刚以圈捶滚而翻掌,旋而取之。
二、入手而偷手
彼手方出,我抢先溜进,使不及防,即一入便偷,彼手未到,我已先得,此手法务要敏捷,一来一往,,妙在先到,方能奏效。
三、截手而滚手
彼欲截我手,我即随彼手滚入,使截落空,左右、上下最宜用之。如我手直出,彼欲横截,我则顺势施顺风扫叶。
四、棍手而漏手
棍似截而圈,漏似滚而离。此开合收闭之法。如我手出,彼欲棍,我则急进外亮捶,或翻掌或圈捶。
五、直捅而勾手
彼迎面直冲,我接手而勾入,高则上勾,低则下勾,里外反正,度势使用。
六、采手而入手
彼欲采我,必为后拽、旁甩、下屯等,我即随手而入,或回手勾滚,或顺手推搓,或捋采而闪,或即采而叠,或中门正入,或里外反入。如彼欲采我,我则顺势栽捶,或剖捶。
七、搂手而进手
搂者,牵取也。我手已出,彼欲搂牵,我则顺势而入。如我欲取彼,彼要搂,我或圈捶或漏手。
八、磕手而入手
磕者,从旁拨落。如我手取敌,彼欲旁拨,我则顺势扎捶。
九、扑手而入手
扑者,为下压。如彼见我欲取其中路而下压,我则顺势用定心捶。
十、挑手而入手
挑者,搁架。如我欲取彼上路,彼挑而上封,我则旁闪,托其肘而进穿嗓。
十一、开手而叠手
我手欲进,而彼则外开拒之,我即滚漏而叠进。
十二、粘手而劈手
彼欲粘我手,医枋贫凑
附文四,笔者对少林寺还俗和尚释永文先生的一些回复
永文先生,前年开封一别,腿好些了否?本以为你在拳史上的研究会有所进步,岂料你还是令本人失望。
出家人不打诳语,从你过去的言论中诳语极多,显然是你还俗后的言行,但总还应有些佛规戒约的影响吧。
从你“十三僧救唐王”的宣称中可知:你无视最原始的碑载,只强调少林僧编织的美丽故事。你连“封县宗为大将军”处“大将军”的含义也未搞清;少林寺何时出现僧兵的,你也在打诳语;而“十三等僧助唐之”事,出于何原因你也未搞清,却打诳语,语说“忠心靖国安民”。历代被迫反抗起义的农民、僧道比比皆是,按照你的逻辑,带头人都是武术大师了?
“十三僧”既无少林寺和尚说的“棍僧”之证据,早期的碑也未记载他们会什么武功,当时少林僧助唐的原因,请永文先生搞清楚。另外,若不是上世纪二十年代少林寺因收了军阀的银两而助军阀,反对革命军,岂能被革命军一把火烧毁?那正因为混进和尚队伍中的个别不良之徒,因贪欲引火烧身,毁了千年古刹。请还俗的永文先生先下功夫研究历史再出诳语不迟,以免贻笑大方。
另外,你令本人失望的是你至今未能拿出一点像样的证据来说明是“救唐王”,而不是“助唐”,请你搞清“怪道寺僧多习武,昙宗曾封大将军”是谁写的,什么年代写的,再拿出来作为脆弱的佐证。
我不知道永文先生是在故意反佛规打诳语,还是何心思?山东谢集谷老先生的五步十三枪谱,既非“上古”,也与本人上文中所论的“六合枪谱”无关,你把这二者混同一谈无非是:一要显示你有珍藏,二要达到你将“六合枪”、“五步十三枪”混为一谈、制造混淆的一贯心态与做法。
告诉你本人学过“五步十三枪”,还有“九步十三枪”,还有姬祖的原传十三战枪,还经常练。另外学有吴氏太极十三大枪。“五步十三枪”是本人阴阳八盘掌恩师刘老所传;“九步十三枪”是周口枪法大师苏传文之子苏训召老先生所传,九步十三枪,六合枪是周口河西咸同年间枪法宗师苏老岱所传。
因此,请你尊重一下自己,及你曾经是个和尚的身份,不要让人们误认为现在的佛门尽出打诳语的和尚,五步十三枪非姬老师枪法,你明知此,却故意胡说,看来,本人还是劝你回炉重学佛规,诚实是立身之本,也有助你腿疾,与君共勉。
永文先生上传的“少林古拳谱拳术源流”图片中的墨迹与永文先生的字迹颇相近,请问是哪年的“少林古谱”,谱的具体名称又为何?图片中只有“拳法统宗绪”,并无“少林”二字,不要拿到任何拳谱,就冠以“少林”二字,不知永文先生是尊重“少林”,还是利用“少林”的商标,总之切勿江湖乱道,更不可冒古人而杜撰拳术源流,即便不是你个人的杜撰,你的“唐代出青龙出海拳、汉代出通臂拳、大小洪拳源自宋太祖等等”的证据在何处(除了你这一上传的图片)?
苌氏老拳谱何处说清龙出海拳、黑虎拳、洪拳等源自少林?你打诳语也无所顾忌。
你每文皆说别人的论述是孤证,并可睁眼无视最原始的证据、记载。如今你拿出的拳术源流哪一条有旁证的?
你连白玉峰传给少林寺的罗汉十八手及五拳的源流都不知,更勿论你会不会了,本人何时说过五拳是李叟所传?篡改别人文章,难道也是你的作风?你也谈治学?谈如何减少贪欲,才适合,与尔共勉!
三皇跑捶谱述其源流为三皇五帝所创,義阳掌谱言其祖师为商代的姜太公……,凡此荒诞不经的传说,比比皆是,又有咸丰年间的伪文“十八家拳祖说”。
如此看来,永文先生的论据无需任何旁证,同时又与众多的荒诞不经的传说相矛盾,也无碍永文先生的治学态度。难怪你可以无视最原始的碑文,而沉浸在少林僧编织的美丽故事中。
苌乃周的师承你应先搞清楚,他也没有说过青龙出海拳源自少林寺。
你的书法不错,切忌冒充古人写谱,你出示的图片出自何人之手,何年代你都不作交待,这难道是研究者的态度与学者的风度?
你的姬老师枪谱,本人也有,在此网站也发过一、二页,那是姬祖传艺少林寺时留下的。你的五步十三枪谱不全,看来你未把收集工作做仔细了。
姬祖传下十三战枪与六合枪,这原传的姬祖枪法是张师与赵师所传,与周口河西的九步十三枪、六合枪有所不同,本人都练着,还是你好好研究一下姬祖的枪法论,与你上传的六合大枪,根本是两回事,你上传的六合大枪既非姬祖原传六合枪发,也非周口河西六合枪法,各类六合枪谱很多,得了一本就以为是姬祖六合枪法,那会贻笑大方。
永文先生的上传“五步十三枪”视频的建议,甚好,问题是你会吗?你若不会,待本人上传了,你再耍一次赖,让你的儿练一套少林枪滥竽充数,岂不让本人更对尔行为更不屑一顾?!
记得上次我们约定交流我的心意拳、你的少林心意把,电话中你说你会,我们一行不辞道远,坐计程车到开封,未料你除了要拍摄我们所练的心意拳外,竟然根本不会“少林心意把”,让尔子练了一套少林长拳充数,不仅言而无信,且着实让尔欺骗了一回,尔让本人及国际友人刮目相看,国内骗子虽多,未料无论僧俗,骗子都多,劝你回炉重学佛规,实是本着佛之慈悲之怀,切勿以为是在讥笑尔。
上士闻道勤习之,中士闻道将信将疑,下士闻道哈哈大笑。永文先生居然也谈起道来,令人哑然失笑。
永文先生谈道,犹同穿袈裟一般,需要时就穿一下。想那年,尔已反俗娶妻生子多年,一见吾等到,立披袈裟,令人迷惑。今日方悟尔披袈裟如同尔谈道一样,需要时又当和尚了,那又何必“在此自谦”,不敢称“和尚”,不显得太虚了吗?
尔不会心意把,也不会心意六合枪及五步十三枪,尔之所以发表种种荒谬文章,无非是宣示尔有奇货而吆价,利用“少林”商标以摄利,在当今造假乱道盛行的今天,人们已麻木无所谓,或为了“和谐”,睁一眼闭一眼,甚至一同附和,然历史是严肃议题,不同小商贩的叫卖,就让本人当这个恶人,凡是对历史造假的,本人一定无情揭露,虽然会遭来谩骂,甚至众人也会被蒙蔽,然公道自在人心,更何况本人向来不在乎别人的看法,我行我素,但求心安。
永文先生的一切混淆视听的文章,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借“少林”商标而宣传自己的武校,绝不见半点研究拳史之意。
民国十七年三月,军阀樊钟秀与寺内不良之徒勾结,将其司令部设在少林寺,军阀部队与寺内不良之徒勾结阻击冯玉祥国民革命军,终因倒行逆施,溃退隐匿,三月十五日及十六日被追至少林寺剿匪的冯将军部下石友及旅长苏明启,分别二次下令焚烧,千年古刹付之一炬。
劝尔仔细研读历史,尔不听,倚老卖老,并存心诬陷本人是指“恒林及妙林”为“不良之徒”,可见尔用心极不正,阿弥陀佛!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少林拳法大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