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家都在说关于2022冬奥会的话题

大家为什么都说c罗不如梅西?
18回复 1434浏览
有西甲冠军,c罗也有,梅西又欧冠,c罗也有,梅西有西甲最佳射手,c罗也有,梅西有欧冠最佳射手,c罗也有,梅西有金球奖,c罗也有。梅西有的c罗都有,而且c罗还比梅西多了一个英超冠军和一个英超最佳射手。按道理来说c罗完全不应该输给梅西呀
如果你喜欢
的文章,可以。& & & &
C罗确实不如梅西,不过13年到目前为止,C罗的表现好于梅西。
这就是震撼力吧 梅西打破的记录实在太多了
/shop/view_shop.htm?tracelog=twddp
楼主的意思是1+1=3
好想解剖LZ的脑袋瓜子啊
从个人荣誉方面来说,确实不如,差距还不小。
我想上春潮!
引用4楼 @ 发表的:
从个人荣誉方面来说,确实不如,差距还不小。
梅西应该3座 欧冠奖杯吧
06年虽然初出茅庐 但是欧冠表现的很好啊 只是对阵当时号称钢铁蓝军的切尔西 第二回合受伤 错过决赛,
不过 少一座也无所谓
/shop/view_shop.htm?tracelog=twddp
引用5楼 @ 发表的:
梅西应该3座 欧冠奖杯吧
06年虽然初出茅庐 但是欧冠表现的很好啊 只是对阵当时号称钢铁蓝军的切尔西 第二回合受伤 错过决赛,
不过 少一座也无所谓
主要是这几年的,不包括06年。
我想上春潮!
引用5楼 @ 发表的:
梅西应该3座 欧冠奖杯吧
06年虽然初出茅庐 但是欧冠表现的很好啊 只是对阵当时号称钢铁蓝军的切尔西 第二回合受伤 错过决赛,
不过 少一座也无所谓
应该是1座,巴萨所有奖杯都要减1,梅西的金球奖也要减1,比较的是C罗09年夏天来皇马之后的,0809赛季的都不该算。
老子就是来骂人的
少2个也无所谓 建议在仍给C罗几个金球 也无所谓
/shop/view_shop.htm?tracelog=twddp
期待大皇马的第十一个欧冠!
期待C罗的第四个金球!
期待哈维马丁内斯、亚亚图雷、比达尔、德罗西、博格巴、拉斯本德、万亚马、马蒂奇、马图伊迪、纳英戈兰的加盟!
引用7楼 @ 发表的:
应该是1座,巴萨所有奖杯都要减1,梅西的金球奖也要减1,比较的是C罗09年夏天来皇马之后的,0809赛季的都不该算。
那也够c罗吃一壶了。光是第一年的五冠王c罗就赶不上,数据也比不上,不管进球助攻都是。金球就更比不上了
C罗确实不如梅西,这个除了脑残蜜都会承认吧,还有,怎么这几天老有人发布斯克茨跳水的图,得饶人处且饶人。
因为确实不如
楼主描述的就很令人无语,梅西三个欧冠,c罗就一个,梅西连续四年欧冠金靴,c罗就一个,梅西连续四个金球,c罗就一个。看奖项大家当然都差不多,c罗还多个英超的,但奖项种类多就能代表荣誉比别人高了?那c罗不如再去法甲意甲刷两个金靴,种类更多。
况且要比两个球员谁强谁弱可不光光是比荣誉,剩下的不想多说了。。对这个帖子很无语
引用13楼 @ 发表的:
楼主描述的就很令人无语,梅西三个欧冠,c罗就一个,梅西连续四年欧冠金靴,c罗就一个,梅西连续四个金球,c罗就一个。看奖项大家当然都差不多,c罗还多个英超的,但奖项种类多就能代表荣誉比别人高了?那c罗不如再去法甲意甲刷两个金靴,种类更多。
况且要比两个球员谁强谁弱可不光光是比荣誉,剩下的不想多说了。。对这个帖子很无语
这里是话题区,亲
后场没有铁血纯爷儿们真汉子,中场没有创造力,前场没有杀必死。此乃我所爱的球队~~~没啥可说的
引用9楼 @ 发表的:
看你签名才知道你是黑C罗和天使的....
Together we will find the way and if we don't find it, we'll make one ourselves
No power will knock down your dreams, because they feed on your own light. They run on your own passion.
你若不好,便是晴天.
引用4楼 @ 发表的:
从个人荣誉方面来说,确实不如,差距还不小。
这种游戏玩的有意思?干嘛不从06年开始比,非要从09年开始。
不知道C罗大梅西3岁么?
评价C罗的历史地位,只能从皇马生涯开始算的么?
那卡卡历史地位不就是渣渣,给佩德罗提鞋都不配,蒂亚戈也是碾压卡卡几条街的历史地位了就现在,别提以后发展了。
引用16楼 @ 发表的:
这种游戏玩的有意思?干嘛不从06年开始比,非要从09年开始。
不知道C罗大梅西3岁么?
评价C罗的历史地位,只能从皇马生涯开始算的么?
那卡卡历史地位不就是渣渣,给佩德罗提鞋都不配,蒂亚戈也是碾压卡卡几条街的历史地位了就现在,别提以后发展了。
呵呵,不解释
我想上春潮!
引用16楼 @ 发表的:
这种游戏玩的有意思?干嘛不从06年开始比,非要从09年开始。
不知道C罗大梅西3岁么?
评价C罗的历史地位,只能从皇马生涯开始算的么?
那卡卡历史地位不就是渣渣,给佩德罗提鞋都不配,蒂亚戈也是碾压卡卡几条街的历史地位了就现在,别提以后发展了。
06也好 09也好。那年开始比都是C罗输梅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
& 允许多选
1005人参加识货团购798.00元1234人参加识货团购1850.00元693人参加识货团购99.00元461人参加识货团购228.00元61人参加识货团购159.00元78人参加识货团购155.00元50人参加识货团购159.00元43人参加识货团购198.00元59人参加识货团购95.00元40人参加识货团购125.00元536人参加识货团购599.00元764人参加识货团购599.00元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现在大家都是好朋友,为什么总是会有找不到话题说的时候,会产生陌生的感觉。
,曾经一起欢笑一起乐。
每个人所处的环境发生了改变,对相同问题的看法很难一致,于是乎找不到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经常联系,相互了解,互相沟通,经常交往,增进友谊,话题自然就会多起来,友谊才会常青!
经得起考验的话,这只是一个阶段.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大家还关注中国 2022 冬奥会为什么不选择在东北举办?
相关问题:
按投票排序
虽说是黑龙江人,但是我觉得沈阳比哈尔滨合适多了。哈尔滨的劣势两条:交通不便(相对),还有就是太冷了,一月气温动辄二十多度,不适合室外活动,取暖费也是一笔大支出。沈阳相比之下就温暖的多,基础设施也比哈尔滨要好。东北地区承办这种活动,完全就是国家表态,给东北注一针强心剂,东北的衰落是相对的,比不上其他地区的发展,但是在人口外流的情况下还能维持增长。东北现有的产业,沈飞哈飞这种企业,以及集约化的农业撑个架子总还行。问题是连个态度都没有,光有架子,你长不长肉没人关心。
“关于冬奥会的财政预算有两个数字,一个是赛事编制预算约为15.6亿美元,另一个是包括竞赛场馆和非竞赛场馆在内的场馆建设预算,约为15.1亿美元。” 加起来也就30亿美元,30亿美元的项目,放在2022年的中国,算不得什么特别大的项目吧。你看大家都很淡定,不管是申办过程还是申办成功,都没怎么大规模的做宣传。在知乎上激起的动静,估计还不如一部电影或者一款手机的发布,比郜艳敏或是释永信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不像上次北京奥运,承载了那么多重要的政治意义。这次冬奥,不过就是个生意,考虑的是性价比,是能不能赚到钱,是冬奥开完以后能不能接着赚钱,别的都是次要的。从投资来讲,北京当年办过夏季奥运会,场馆简单改造一下就能承办冬奥的室内冰上项目,成本低得很。对于张家口来说,把雪场好好整治一下,拆迁和土地成本可比当年北京在市区里面修场馆便宜多了,用工用料造雪才能花几个钱,奥运结束以后能落下一个世界级的雪上运动休闲中心,背靠北京这么个有钱有人的大城市,将来每年冬天下雪就是下金子,这就是个一本万利的好生意。正因为这是个生意,不是个面子工程,更不是个扶贫项目,所以要放在能挣钱的地方。北京这边有钱人多,消费能力高,玩冰雪的人相对少。东北玩冰雪的人多,但是受经济发展所限,消费能力比北京相对要弱。放在北京和张家口,要挣钱只需要忽悠有钱人去玩冰雪项目;放到东北,要挣钱的话,意味着得需要让玩冰雪项目的人更有钱更舍得花,哪个容易呢?要是你要掏腰包投钱做这个项目,你来评估项目选址,你选择东北还是北京呢?
谢邀。在这个问题下再发一遍。7月31日和8月2日两场更新 超长慎入首先要说我是哈尔滨人 可能我的看法会有很强的个人的感情色彩,但是我并不是地域歧视和国家分裂者,从来没长时间离开过哈尔滨,只是对着爱的太深。3月17号 第一次去北京 主要是为了去五棵松现场去支持北京首钢,我是北京队的铁粉(国安无感,我们自己家有毅腾)待着将近1个礼拜,看了两个主场,都赢了,后来又简单玩了两天就做高铁回家了。当我在取票处取完车票,那时候离火车发车还有一段时间,我就在北京站周围又晃悠了一会儿。当时北京站广场的大屏幕正在播新闻,而且正好是在播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准备迎接组委会的审查,还有北京申奥的宣传片和准备投多少多少钱,如何如何建设。看着这新闻我心里的滋味却是非常的不好受。08年的北京奥运会可以说让我们这个国家都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我说的是积极的,消极的事一直就没断过),也让我们的人们感受到了巨大的荣耀感,更让我们敢去憧憬冬奥会、世界杯什么时候也能在家门口举办。当今的圣上登基之后,和国际足联主席说出我有三个梦想,希望中国能进世界杯,希望中国能举办一届世界杯,希望中国能夺得一届世界杯。布拉特回应说前两个我应该能帮你实现。当然就是前两个想实现也得自己长脸啊。于是乎,圣上大手一挥。我们的国家就提出了要振兴足球的目标。那天在朋友家正吃饭呢,就看见中央新闻说先是由党出台的一大堆振兴足球的文件,等等。看到这条新闻之后,我没有一丝的喜悦之情,感觉到却是无奈。当我们对于这样的文件的出台拍手称赞的时候,只不过是因为这一个人的梦想和我们大多数人的梦想一样罢了。说到底我们国家的依法治国的国策其实都是虚的,其实多少年前就提出来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些年也一直都没断的提出全民运动都没有断过。政策法规也没少出台,但都是废话,那一片片地都盖楼房去了。现在圣上一句话的事,明明也是个好事。可是当我看到各级政府的官员们都在喊口号,批项目,给政策,投资金,全身心的投入到了伟大祖国的足球事业当中去。我满眼看见的仿佛都是在拍马屁呢。之前那么多年提出的惠及老百姓的运动生活的时候,你们又在干什么呢。如果圣上说我喜欢篮球,那画面真是太美了,不敢想象。说这些并不是因为我自己最喜欢篮球,不踢足球就在这酸。只是想说我们这个国家离依法治国的道路还有一段距离(我这么说太客气了)。这个国家还是在由少数人的意志所决定的。但可以庆幸的是我们生活在了一个政治较为清明的时代。当然我个人也承认虽然我们的国家本质上是这样的一个国家,不过当今圣上有心,也在下力度的在改革,只是的确过去积攒的问题太多了,也得一步一步来啊。有总比没有强吧,这也算是一种进步吧。足球也的确是一项对个人而言能强身健体的运动,对国家而言能提升气质的运动。不过这或许也可能是一种悲哀。各种运动本身是没有高低的,可是这样却变得突然没得选了。不过我当然不希望发生这样的事了。所以在某个人永垂不朽的同时,你也能把我们国家的法制化进程推进一步。以上说的并不是废话,我个人认为其实就是在交代一下时代的背景。说的有点多。还是说正题。足球的事例其实就对我们说明了很多事情的发生,你要学会用中国思维去理解了。2022年是哪申办的冬奥会? 北京。 不对,是北京和张家口联合申办的。一直都想回答有关的这个问题,不过觉得还是不应该带着一腔愤怒来讨论这个问题。也看了有关的几个问题的答案,现在我自己觉得也就是较为客观的来看待这个问题。在最新的城市标准划分中,哈尔滨被划分为特大城市,市区人口应该在超级城市和特大城市共16个城市中应该排在第13左右。但是经济肯定不用寻思就知道肯定是倒数第一。哈尔滨在国内也就是二线中等城市,在全国所有的副省级城市中排名倒数,只比总量的话哈尔滨再全国应该是三十名开外,再比人均的话,我想前五十里肯定找不到哈尔滨。客观事实是我们经济落后。经济方面的表述略为简陋,再说一下申办历史2002年第一次进行申办日国际奥委会宣布,中国奥委会已正式推荐哈尔滨市作为申办2010年冬奥会的申办城市。当时共有8个城市进行了申办,在第一轮评选中,国际奥委会根据政府重视、人民支持率、环保、交通等8大方面30多个小项进行评定并打分,以便从中挑选出4个城市进入第二轮候选。结果当时还略显“稚嫩”的哈尔滨综合评分排名第五。日,国际奥委会公布入围第二轮的候选城市,哈尔滨市榜上无名。虽然未能进入第二轮,但仅以一个名次的差距落选,让人们看到了中国申办冬奥会并不是“天方夜谭”,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第一次申办也成为中国离申办冬奥会最近的一次。2009年获得大冬会承办权首次申办让哈尔滨看到了差距,为了积累更多的办赛经验。哈尔滨在2004年5月向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提交申请,正式申办素有“小冬奥会”之称的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为继续申奥做准备。最终,在2005年哈尔滨战胜了申办中唯一的对手——土耳其埃尔祖鲁姆获得了2009年大冬会的承办权。不过,大冬会的申办成功并未成为中国敲开冬奥会申办之门的钥匙。2005年黑龙江省召开专门会议研究是否申办2014年冬奥会,在听取了哈尔滨市相关领导关于申办2014年冬奥会有关情况的介绍后,根据中国奥委会的建议,同意哈尔滨暂不申办冬奥会,而是全力以赴办好大冬会。在当年的7月29日,国际奥委会宣布的7个申办城市中没有出现哈尔滨的名字。最终俄罗斯的索契获得了这个殊荣。与2012年青年冬季奥运会擦身而过再次错过一届冬奥会的哈尔滨并没有放弃,他们又将眼光放到了一个新的赛事上。日,国际奥委会在全会上通过了一项新的世界级赛事——青年冬季奥运会。这对于急需承办大型冰雪赛事经验的哈尔滨来说是一个契机。2008年8月,国际奥委会正式确认中国的哈尔滨与其他四个欧洲城市成为2012年首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申办候选城市。然而,中国在冰雪项目尤其是雪上项目的欠发达再次成为哈尔滨申办的短板。在2007年11月国际奥委会宣布,奥地利的因斯布鲁克和芬兰的库奥皮奥成为首届青年冬季奥运会的候选城市,哈尔滨因最终排名在第三位而与候选城市擦肩而过。评估委员会在肯定哈尔滨申办工作的同时认为,哈尔滨在硬件设施尤其是雪上现有资源方面与欧洲其他申办城市存在着一定差距。申办2018年冬奥会被回绝虽然申办青年冬奥会铩羽而归,但哈尔滨在2009年成功承办第二十四届大冬会之后,又一次提出申办2018年冬奥会。这次哈尔滨不再是单打独斗,一同提出申办的还有另外一个冬季运动中心城市——吉林长春。但现实仍然是残酷的,在中国奥委会初步评估后,长春放弃了申办。哈尔滨虽然提交了申办报告,但中国奥委会在2009年10月复函回绝了申办申请,哈尔滨再次无缘申办冬奥会。中国奥委会综合评估后认为,申办2018年冬奥会的候选城市实力太强,例如韩国平昌已经是第三次申办冬奥会,而曾举办过夏季奥运会的德国城市慕尼黑也是劲敌,哈尔滨在运动基础设施建设、群众基础等方面与这些竞争对手存在着差距。申办历史都是新闻稿,也都是是事实。现在2015年到了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时候,哈尔滨没有过的了中国奥委会的关,北京过关了。这也是事实。我的主观应该认为中央对于哈尔滨申办冬奥会应该是支持的,能不能申办成功是另一回事。但在中国国内有资格提出要求的不客气的讲哈尔滨是第一名。沈阳貌似从来都没有想过。北京自己恐怕没法有态度,但是只要有态度那就并不是北京这个城市的态度了,而是中央自己的态度。地方对抗中央,这画面,自行补脑吧。中央有态度了,两个城市竞争,自然有一个先被PK掉。客观来说,哈尔滨这么多次申办不成功,肯定就是我们自己不行,这个非常承认,按照标准来说我们的确不足。但是,哈尔滨现有的冰上项目场馆是全国最齐全最先进的,即使现在立刻承办也符合国际奥委会的全部比赛和接待标准条件,不需要再建新的场馆。而哈尔滨的亚布力滑雪场是全亚洲最大的,高山雪道、越野雪道、跳台滑雪、U型场地等场地条件和接待宾馆条件也都完全符合冬奥会标准,若承办冬奥会只需要再建设一条雪橇赛道就完全可以了,并且哈尔滨周边还有帽儿山滑雪场和乌吉密滑雪场等举办过世界大赛的滑雪场可以备用。这是我们的优势。 如果国家支持我们的话,不足我们可以弥补。冬奥会作为国家项目,中央政府也是会有资金支持的。北京,有意向。优势新闻里说的很多了。我就不重复了。而且我也认可北京所说的他们自己的优势。但是我只说一点,貌似我们哈尔滨并不是跟北京PK了。好像还多了一个张家口。我说的明白点后面已经有人在撑腰了。那恐怕我们肯定是干不过中央的。北京他想申办冬奥会如果说是自己的话,我觉得你就是在逗我。不过北京把张家口拉来入伙了。北京和哈尔滨的差距就在缩小。我们也能搞雪上项目了。但是其实仅仅是这样,哈尔滨和北京也都只是平分秋色而已,如果说我们哈尔滨不行的话,你们北京就算是加上张家口也还是不行。最最关键的事来了,撇下冬奥会不说,北京是首都,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世界瞩目的地方,但是同时也面临着许多的城市病,水资源和空气资源的严重污染,更是要治理的。国家也有计划的在治理这些问题。并且准备大量的投入资金去解决这些问题。这些说的浮夸点都是中国的国家面子问题。而且在当今圣上登基之后,我们在国际舞台上也越来越多的施展我们大国的身手。世界杯就是有,理论上也不是大大任期的事了,仅仅是理论上。奥运会刚过去,也不可能是中国的事。冬奥会就变成了一个可行的目标了。说白了,国家在华北治理环境的决心是有的,和冬奥会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反正都是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也一定要收到成果。那么来一届冬奥会作为向世界展示成果的机会也不失为一个合适的选择。之前看过一个新闻感觉很逗,北京要治理污染将企业外迁的河北,让各个地方政府在外迁企业名单里调,说你们要那个往你们那迁吧。有病吧,那个都不想要。谁愿意接受这些企业啊。好使都想着首都,擦屁股让河北来。中央也得考虑地方的感受。那正好有意的冬奥会北京自己有不足,加上河北的张家口联合申办也算是拉动地方经济了。你也可以理解为,哈尔滨被北京挤掉之后,中俄签30年的合约,将对俄贸易的中心设在哈尔滨一样。都是先欺负你一下,然后再顺其自然的不用刻意为之的给点甜头。就算是平衡一下了。地方都是为中央服务的。这个时候其实哈尔滨说什么也不会有人搭理你的,所以我们面对北京的申奥也没啥态度。他能申办下来再说吧。但是作为一个哈尔滨人来说,我之前就说过看到北京的申奥我的心里是难受。对就是难受。而且我非常的不爽。从情感的角度来讲,我认为我们是牺牲者。之前那么多次申办都没有成功,我们也觉得是我们自己的不足。随着国家实力越来约强大,地方的经济建设越来越好,国家也支持我们的话,早晚我们也能在家门口来一次奥运会。也让我的家乡能够更好的发展经济,让我的家乡更加繁荣。以前我曾天真的以为如果中国要申办冬奥会的话,那肯定是我们哈尔滨。但是现实就是如此的残酷。有些东西说出来好像是要搞国家分裂,不过黑龙江一年提供那么多的石油、煤矿、木材和粮食。这些东西一分钱都不走地税。黑龙江经济一直全国倒数。说的好像跟我们愿意似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可以牺牲地域平衡,让别人先富,让我受穷。这些说实在的早已经接受了。抱怨太多反倒让人指责我们一大堆。热爱国家也不是空喊的口号。不过有些话得说明白了。你跟我说什么反正不都是在中国举办吗?在哪不都一样吗?这些话的时候我不骂你算是跟你客气了。别的都不说,我说的就是冬奥会。在哈尔滨生活过的人都知道哈尔滨对于奥运会是有多么向往,我们是真心的期盼着一届冬奥会在哈尔滨举办。最最现实的就是能够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让老百姓都能有生活上的提高,这是最实在。也能改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让生活变得方便。换句话说黑龙江就指着能来一届冬奥会让经济重新迸发出生机。这一刀切的,实在是太狠了。还有就是重新激发人们对人们的热情,老哈尔滨人都知道哈尔滨都有很好的冰雪运动的传统。都说北京如果举办冬奥会会让多少多少人参与冰雪项目去感受魅力。我们的基础一直都是非常的好,只不过让现在的钢筋水泥所掩盖了。我在小学的时候哈尔滨和齐齐哈尔冬天都去滑冰和打冰球。可是越大了却发现根本没有地方给我们玩了。那些公共冰场也并能够全面的惠及所有的民众。一届冬奥会或许也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不过点燃的是大家重新走上冰场的热情。北京说的惠及三亿人能参与冰雪项目也应该算上东三省了吧。在中国其实真正能参与冰雪项目有条件的还是在东北和内蒙的部分地区。只要中国办,自然也会激起民众的热情,那在我们哈尔滨也算的上是三亿群众参与冰雪运动。别看那些虚的数字,说北京有多少人怎么怎么样,有多少学校,有多少冰球队。实数肯定是哈尔滨最多,而且去北京的也都是黑吉辽占绝大多数。群众基础和设施跟哈尔滨比,北京也并不占优。说到底,冰城人对冬奥会是当作一种依赖的梦想,当梦想破灭的时候,你还想让我乐那是不可能的,我只能保证我不哭。北京就是有和没有冬奥会没有任何区别,很多钱他们该花还是得话。但是这比钱如果投给了哈尔滨那就是巨资啊,无论怎样说实话从心里我也是平衡不了的。以前输是输在我们落后,觉得国家能帮我们。可是现在,国家都觉得我们还是该落后。或许我偏激,但是做了就别怕别人说。北京申办不成功,他该投钱还是会投钱,一分钱不会少。北京申办成功了,那哈尔滨或许也就再也没有机会了。拿气温和雪质来敷衍我们,犊子装的,你就是不说实话,不也还是干那个事了吗?没有地域歧视,只是对家乡爱的太深不需要所有人都理解其实无论哪个城市申办,能不能申办成功,都希望大家来感受冰雪的魅力。热爱生活不分季节,热爱体育也不分冬夏。只想说这些了。7月31日 更新今天在家和我爸一起看的最后的申办结果,最终北京44比40险胜了唯一的对手成为了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地。还是应该恭喜北京。也关注了一下午,都没有出门办事去,毕竟是我们这个国家的大事嘛。最后结果出来了却也没有什么感觉,还是一丢丢的失落吧。哈尔滨至少20年内我感觉没啥机会了,但是作为一个20多岁的人,20年我感觉我也能等的起,如果以后家乡需要,肯定会去为这件事尽力的。其实我最早回答有关问题的时候是在3月份的时候,那个时候是刚刚是北京正式宣布申办2022年冬奥会并开启了最后冲刺的阶段。那个时候在知乎上提问、回答和关注这些有关问题的人还比较少。并不是热点的话题。但是正好赶上今天是宣布结果的日子大家也都来关注这些有关的问题了。谢谢大家对我的答案做出的一些回复和点赞。其实我前面就写了我不是要带着一腔愤怒来指责谁,或者说是一定要怎样怎样。只是希望大家在关注一件事的时候,能够倾听到不同角度的声音。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无所不知,这个世界真的有很多你不知道的事和不能理解的事。正好我也是整个大事件中能涉及到利益的一部分的一个小小代表。我也在这里发表了我的看法。在最早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记得好像还并没有张家口的人来发表他们对这件事的看法。但很高兴后来看到了他们也有人来回答这个问题。而且我也都看了。我觉得能够看到代表着不同利益的不同地区的人都来发表言论是非常好的一件事。能让大家都能看到一个不同的世界,看到一个并不是只有绝对的对错的世界。其实我非常反感说什么不懂得顾全大局之类的话。随着民众对于公共事务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且也越来越理性的看待问题。就一定会产生不同的声音,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角度,和不同的立场。就是因为立场和角度的不同让一部分人可能对于冬奥会这个事件真的还是没法说什么感同身受。而且还有可能一部分人还没有来过北方感受冬天,所以有可能连冬天的概念都和我们不一样。我不知道这样的人到底有多少。但是我想肯定会有。大家每一个人的回复我都看了。我看到有理解和支持的,当然也有不理解和认为我的观点偏激的。我认为这些都很正常,并且我尊重大家发表意见的权利。但鉴于知乎不能骂人,除了有一个我最讨厌的地域歧视狗的评论我删了,其实后来想想都懒得计较了。但我不会一一的去回复。因为结果已经出来了,而且我的之前的答案已经很清楚的把我想说的所有都说了,再讨论只怕变成撕逼就没意思了。我觉得除了令人厌恶的地域歧视狗外,大家有不同观点的交流才是最好的。如果要变成一片和谐,遍地赞歌。我只能感觉我们的社会倒退了(当然像那种非理性讨论只是觉得有说话的权利就可以把网络当成痰盂我也是反对的)。大家都在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其实表现的就是对这个国家的热爱,任何国家的政府也不可能把一件事做到完美无缺,但他却也不能阻挡大家对他的批评和议论。只有敢包容不同声音,倾听不同立场的意见,才是真正好的政府。也正因此像我这样有感触的人也一定要发表不同声音,因为最终目的也还是希望这个国家和政府越来约好。我想大家的目的也是一样。学会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其实才更有利于我们了解世界嘛。还有作为一个东北哈尔滨的孩子,一个有冰雪情结的人,我对刘延东女士和他代表的GCD说的言必信,行必果。会保持非常大的关注。希望他们能够真正的说到做到,让民众对你们更有信心。也真的希望能够借这个机会能够让冰球这个项目在中国有一个大的改善。这个如果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自行上网上了解了解中国冰球的现状吧。其实关于温度的这个问题我也只想说,我也不是不知道哈尔滨的确和之前几届冬奥会城市比的确冷了很多,但这并不是重点。因为这并不是决定性因素。因为以前没有在特别冷的地方举办过冬奥会所以以后也不会吗?真不知道如果有一天真的是中国有需要刺激内需发展经济赶巧让哈尔滨排上号了,这哈尔滨拿出我们是冬奥会历史上第一次在平均气温超过零下20度的地方举办冬奥会当作宣传口号的时候,又会怎么说呢。反正我是相信早晚会有这么一天,如果真的就这么宣传了,我也是日了狗了。最后还是那句话,热爱生活不分季节,热爱体育也不分冬夏。欢迎大家来哈尔滨玩,如果我今年能考下导游证,到时候带团领全国各地的朋友们玩。北京,加油吧。8月2日更新非常感谢大家都能提出自己的观点,而且在评论能出现很多不同的声音是我最高兴的(其实有些观点不光是你不认同我,其实我也不认同你反驳的观点,但是我还是会尊重你提出观点的权利)我之前就说过不会去给大家的评论回复,避免造成撕逼,所以之后也不会进行回复。但是鉴于部分人的阅读理解能力可能有一些问题,有的评论的想法的确都让我产生了是我写的有严重问题的错觉了。所以在我看来这次补充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有必要了。而且我也考虑到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人看到这个答案,本着对大家负责的原则,也再进行一次多方位的补充发言。一方面当是对部分评论做回复了,另一方面把一些事情解释的更清楚一点。我不知道我更新之后,之前看过答案的朋友是否会收到答案更新的通知。首先要说的就是对于我回答的如何看待北京申办冬季奥运会等多个类似的问题的时候是在最前面就说了我对这个问题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也就是表明了我并不是去对一个即将要发生(我主答案3月份答的)和最终确定事实(7月31日申奥成功)的大事件进行一个全面的阐述和总结。如果大家想要的是一份这样的答案的话,我感觉门户网站专题报到和北京报纸应该说是最好的答案。大家其实在这里需要的或者说我能给的是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待这次北京申办冬奥会。一片赞歌式的反映是我认为最没意思的反映,要是真的那样我们岂不成隔壁金叔叔那样了嘛。任何一个国家在做一件大事的时候,都会有利有弊。当然利弊各占百分之多少就看各位的评判了。但是即使国家要做能够达到90%以上的利了,也还是应该倾听那不到10%的人的声音。更何况有很多事其实更多的也就是55开和64开了。中国政府在做出权衡利弊后还是选择了北京来承办冬奥会,这已是既定事实。所以就不能听到有人来针对他的弊产生的影响做出一些个人的看法。我爱我的国家,我也爱我们的人民,同样也爱我们的文化,但是我肯定是不爱执政党的。因为对于政党永远不是用来爱的。对于一件由中央政府决定的事情肯定是不可能改变的,但这并不影响我作为公民来表达我的见解(当然也包括各位反对我的见解)我有权对于政府做的事情进行质疑和批评。根本目的还是希望这个国家越来约好。第二,我很清楚申奥是政治活动。也谢谢评论区里的朋友们不厌其烦的在说这件事。我真的很清楚。难道我在第一次写的不是要表达的这就是是一次政治博弈吗?我最早说的不就是足球,这个在中国有浓重政治味的的运动。就已经表明了我是明白这次冬奥会是一次政治目的。国家真的就只是单纯的想要一次冬季奥运会吗?当然不是了。整个北方,东北,华北,西北现在也都有各自的问题。国家也都要去改善,去建设。咱们现在就说华北吧,京津冀是华北的核心。有没有问题?交通、水、空气、土地、人口等等各个方面都有很严重的问题。应不应该解决?从国家角度全国人民都觉得应该了。国家也在做规划,今天看新闻还看到了关于京津冀一体化带来的影响。而且去年就已经有超大的计划要投几千亿元来对华北进行一次大改造。咱们整理一下思路,国家是因为申了冬奥会会才下狠心去提出京津冀一体化吗?还是因为申了冬奥会才要对华北大改造?当然都不是了。这不是本末倒置了嘛。那咱们要是7月31日真的就输了。华北不治理了吗?那又怎么可能。这个思路也并不是我编的,这是政府的思路。在对华北的大改造的整体大的框架下,冬奥会涉及的区域也同样就是这个大方案的局部。但是有无冬奥会并不会有多大的影响。投票要是输了咱们还能硬抢过来不成。如果话说到这那就是一片和谐,最后还是祖国伟大啊。我们国家国力越来越强。太好了。大家愉快的结束讨论。然而事情并不是这么的简单啊。因为有一个叫做天使巡夜的哈尔滨小伙子在网上开始抱怨国家不好啊,对待自己不公;东北人小心眼;北京条件比你好,更有资格啊;这么不识大局呢,国家肯定有国家考虑啊;怎么这么不懂得奉献精神呢;这以后中国有经验了,下一次不就是你的了嘛。等等等等然而作为当事人的我想说,你们真的想多了。而且你们操心在这上面真的是主端臆断了。这里面当然有恶意中伤的人。但我也愿意相信有能沟通的人,所以我就和大家交交心。我前面也说了华北有华北的问题,东北当然也有东北的问题。咱们也不提什么冬奥会了。东北现在经济转型非常困难。建国早期是重工业基地,也都是资源输出型的省份。在改革开放之前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不高,但是横向比较其实大家都还差不多的。重工业国企相对多的东北应该说相对于全国可能还好一些,再加上东北的资源丰富。至少不愁吃。但是到了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就有了政策性倾斜,开始先富带后富,然而改革开放将近40年了(我们建国还不到70年呢),我们的先富带后富实际上变成了贫富差距越拉越大,地区与地区之间越发的不平衡。东北在改革开放的浪潮当中仿佛变成了一块很尴尬的地方。如果我们像西北内陆或者说是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那样有着很多自然地理因素的困难,建设的确要等国家真的有钱的时候才能照顾的到。那我也真的没什么可说的。但是请大家打开地图看看中国东北的这一大块平原是多大的一块宝地,但是这块宝地却和他目前的情况不相符啊。国家知不知道东北这么好的一块宝地发展出了问题了,当然知道了。有人又要说国家不都说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了吗?你们东北国家说不管了?等评论区有类似想法的人,我在这也就统一回答你一下。第一,说真的真感觉纠结这个问题的孩子你们太天真了,你们骂我装逼我都认,因为看着个问题太肤浅了。中央从90年代就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到现在至少也有20年左右了。东北的经济现在和20年前比肯定是进步了。但是却越发展越困难。我不知道20年对于大家是一个什么概念,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几乎就是我的一辈子。看着自己的家乡在经济建设中痛苦的煎熬,真的也挺心酸。有很多事情是积重难返的,可能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用现在黑龙江政府的话来说,现在这边的经济就是一潭死水,起不来波澜。如果没有外部刺激,还是一样举步维艰的。我也在想这个外部刺激到底是什么,对于我们最现实的应该就是能不能借冬奥会的东风。国家努力见效甚微,我感觉应该说的更细点应该是jiang的政府任期和hu的政府任期见效甚微(对大大现在还是保持乐观态度),我们如果自己也不努力的话,那真的是谁也帮不了。其实大家可以建言献策想想东北经济应该怎样改革,还有你的方案真的能实行吗?看看国家现在困在那些问题上?这些办法和奥运会这种国家行为那一个更现实一点。或者说更好操作一点。北京的夏季的奥运会有很多成功的地方,也有很多失败的地方。假设有一天真的到哈尔滨开冬奥会了,所以我们就要照搬照抄北京当年走过的弯路,陷进场馆盲目扩建最后浪费,高潮过后又变成了花钱当冤大头等等问题当中吗?都看到问题了,我们要做的当然就是学习改善了。其实在北京要申办冬奥会,而且他说的能带来的好处我都承认,而且在最前面我也都写到了,只是有些人有意的去忽略。华北大改造我觉得也是应该的。但我为什么就偏偏要提这些事。其实就是想让大家看看一些你们平常不了解的世界,原来这些事不光有这些影响还有这些你不曾知道也没有想到的影响。提哈尔滨开奥运会当然不是我们任何基础都没有的情况下瞎嚷嚷,奥运会在很多方面对华北重要,但是对于我们来说或许更重要一些。如果你真的认为我是小肚鸡肠,斤斤计较,看人眼红,你们就真的太小瞧我了。我希望的只不过是华北大改造按部就班的进行的同时,给我们东北一次机会,一次奥运会的机会让东北和华北咱们共同发展。不知道各位认为是看到一边是华北投巨资改造京津冀一体化的繁荣似锦,与另一边李总理三番五次来东北调研也止不住经济下滑的窘境的比较后觉得好;还是如果我们能变通思路华北继续按计划进行改造,同时东北也借冬奥会的机遇发展,两个地区同时发展,尽量的缩小地区间的差距才是更好。其实我没有能力就保证一定说在东北举办冬奥会就一定百利无害了,但是我至少提供给大家一个思路,我看到评论当中有一个比喻挺形象的,北京就好比是一个七分的城市,而哈尔滨跟北京的确比不了,就算一个三分的城市吧。但是冬奥会的建设在北京的基础上也只能让他上升到8分的城市了,但是对于哈尔滨可能就是一个翻身的机会,从一个三分的城市变为5分甚至6分的城市。有很多基础设施的钱,最后还是把实惠留给了老百姓了。我并不是只想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的人,所以说我什么玻璃心的人就省省吧。即使按照我想的方案执行了可能也不见得达到预期,但是至少我还是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发展提出了我的想法,让大家可以换个角度看问题了。我说的话且不论对错,但我也还是站在更高的立场想过。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都想过,是否也通盘的提我们考虑过。我也把我的真正的想法和大家说了,也算是交心了。接不接受全凭大家,如果我说了这么多有的人还是认为我是一个偏激,心胸狭隘,不懂顾全大局的人,我也没有办法。最后我们也聊聊哈尔滨自己。还是抛开北京不谈,哈尔滨现在如果真的成为了冬奥会的主办地肯定有许多不足,在最前面我也还是承认了。而有人还是选择性的忽略。之前在国内这方面一直努力做的最多的就是哈尔滨,北京的想法也就是大大上任这两年调研之后刚刚冒出的和京津冀一体化进程融合到一起的想法。但是如果北京没有这次突然的想法的话,我们哈尔滨也不会成为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地,合理的机会是应该在2030的那届。我感觉到了2023年才算是机会成熟一些,尤其是我们之前有过两次失败的经历,我们并不是盲目自大。至于大家理解的什么2022年就是给你了你们哈尔滨你们现在行吗?之类的言论其实完全也只是你们自己想象出来的,也完全都不是我要表达的意思。这个关于2022年申办冬奥会北京和哈尔滨的对立面,水火不容的局面更多是理解能力有问题的人自己造成的。2018年已经在韩国昌平举办了,2022年又在亚洲举办。即使到了2030年的时候哈尔滨真的有能力去承办一届冬奥会的时候,也不可能再一次给中国了啊。我都说道这个点上大家应该都明白了吧。肯定不可能22年给中国30年还是你,即使34年,38年也不见得是。而这就是又要过去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几乎就等于没有希望和盼头了。也以为着哈尔滨在近20年的城市发展目标就不可能是按着冬奥会的城市发展目标去建设了。其实我都没有说22年的时候不管是哈尔滨还是北京都真的适合来一届冬奥会吗?其实这个本身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只不过我们都已经基于中国肯定要办冬奥会的前提下只不过是有谁办而已的大前提下考虑了,所以我的回答也是根据这个大前提下做出的自己的回答。我再给大家换个思路吧。如果我们不急于去办2022年的奥运会,而是去考虑。5到8年的发展,我们可以再看看那时候到底是谁更需要一次奥运会,北京和哈尔滨到时再根据情况做一个决定,或许到那个时候北京京津冀一体化也差不多都也已经不需要奥运会这个点了,也或许东北发展根本还是追不上来自己也不去想了。各种各样的可能,但我感觉至少到2030年这个阶段大家都会有一个发展目标。我这次又给大家带来一个新的思路是不是对于一届奥运会的举办的影响又有了新的理解。其实我自己也在思考不管是哈尔滨还是北京在2022年在中国都一定有必要举办奥运会吗?即使已成定局其实也不耽误大家思考这个问题。其实大家也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好吧说会到我们自己,7月31日当结果出来的时候,我爸爸也说,中国举办当然是好事了,恭喜北京成功了,也就意味着哈尔滨永远没机会了。我能理解我爸爸的心情。说永远没有机会了可能太绝望了,但是或许对于我爸爸60后这一代的东北人来说对它们来说想在家乡哈尔滨看冬奥会或许此生就是没有机会了。我这辈子应该还有戏。说真的即使在繁华的城市,再先进的场馆。也抵不过真正的热爱。我爸爸告诉我在以前哈尔滨每一个大的国企工厂甚至与一些小的单位每到冬天都会组织各自的冰球比赛。真的是好不热闹。尤其是再和我国目前冰球运动发展的窘境相比,这种落差就更加鲜明了。那个时候冬奥会根本就是太遥远的一件事 ,但是更多人从中感受的是真正的快乐。我上的小学是哈尔滨已经不存在的一所小学。整个学校都是平房,不是楼房,只有一个操场,而且就在我家旁边。从我懂事到我小学毕业后不几年小学就被合并不存在了,每一年我们学校都有浇冰场,我们也有固定的滑冰课,每到冬天滑冰都是我的重要娱乐设施。但我越长大冰场就越来越少,从我初三之后就再也没有碰过冰刀了。但即使是没有什么机会走上冰场也还是希望冰雪运动能够越来越好。因为这里的人民是真正热爱。即使哈尔滨的基础达不到申办冬奥会的标准,也还是不会浇灭一代一代人的梦想。对于我爸爸这代人来说可能等到哈尔滨举办冬奥会的确有些困难了,但是我们年轻一代其实也完全没有必要绝望,我其实之前说的20年后也并不是信口开河的自我安慰。其实随着经济的发展,只要我们梦不灭,肯定早晚会来的。我认为20年的预期目标还是可以期盼的,22年加21年后的43年要申办的就是2050年的冬奥会。2049年也是中国建国100周年的时候,等发展到那个时候的中国我相信会比现在要好的多的多。而且只要哈尔滨自己有心,都到那个时候了应该机会会比现在大太多了。更乐观的想如果以后的几届冬季奥运会可能因为其它的地方经济不景气,也还是无力承办冬奥会等情况,而恰好我们又需要发展经济,这个时间点会更早的到来。但无论什么时候办,办不办都要勿忘初心。另外对于哈尔滨到底目前是一个什么状况其实并不是很了解的朋友们,欢迎你们在夏天和冬天都来看一看再做评判。最后还是再说一遍,其实我第一次写答案和第一次补充的时候都说了。都说重要的事要说三遍,不知道到大家对于我一直在说的这句话到底是怎样的理解。热爱生活不分季节,热爱体育也不分冬夏。
在东北申办,外国人在街上瞅瞅怎么办?画面太美所以不样东北申办
首先,北京和张家口申奥成功,要恭喜其次,我想说,作为一个地道的哈尔滨人,看到这个消息,除了恭喜之外,也挺无奈的一个有“冰城”之称的城市,无法举办以冰雪为主题的体育盛事一个只能以“冰雪”作为最后的骄傲的城市,没有机会展示自己最后的魅力这就是最大的悲哀啊东北穷,冷,边远,落后,这些我们都没有话说但是,没有在这里生活过的人,无法理解我们对冰雪的热爱,也无法感受到我们对冰雪运动的热情从而也就无法理解,无法举办冬奥会的那种失落我们需要一个机会展现自己的魅力,然而连获得机会的机会都没有多说也无益,只希望在有生之年有机会见识一次真正在家门口举办的冬奥会余生也晚,未曾见到过长辈口中那个“辉煌的家乡”,只希望能在有生之年见到家乡几十年前的那种荣光
哈尔滨曾经两次试图申办冬奥会!!我严重反对目前排名的第一的匿名用户的回答。我是哈尔滨人,我必须要说哈尔滨绝对是我国申办冬奥会先天条件最好的城市,可是也必须承认,以哈尔滨目前的城市软硬件规模,举办这么大型的赛事有些不妥,单单交通就承载不住。2002年的时候,哈尔滨申请主办2010年的冬奥会。日国际奥委会宣布,中国奥委会已正式推荐哈尔滨市作为申办2010年冬奥会的申办城市。当时共有8个城市进行了申办,在第一轮评选中,国际奥委会根据政府重视、人民支持率、环保、交通等8大方面30多个小项进行评定并打分,以便从中挑选出4个城市进入第二轮候选。结果当时还略显“稚嫩”的哈尔滨综合评分排名第五。日,国际奥委会公布入围第二轮的候选城市,哈尔滨市榜上无名。哈尔滨在2004年5月向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提交申请,正式申办素有“小冬奥会”之称的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为继续申奥做准备。最终,在2005年哈尔滨战胜了申办中唯一的对手——土耳其埃尔祖鲁姆获得了2009年大冬会的承办权。2008年8月,国际奥委会正式确认中国的哈尔滨与其他四个欧洲城市成为2012年首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申办候选城市。2007年11月国际奥委会宣布,奥地利的因斯布鲁克和芬兰的库奥皮奥成为首届青年冬季奥运会的候选城市,哈尔滨因最终排名在第三位而与候选城市擦肩而过。哈尔滨在2009年成功承办第二十四届大冬会之后,又一次提出申办2018年冬奥会。这次哈尔滨不再是单打独斗,一同提出申办的还有另外一个冬季运动中心城市——吉林长春。但现实仍然是残酷的,在中国奥委会初步评估后,长春放弃了申办。哈尔滨虽然提交了申办报告,但中国奥委会在2009年10月复函回绝了申办申请,哈尔滨再次无缘申办冬奥会。中国奥委会综合评估后认为,申办2018年冬奥会的候选城市实力太强,例如韩国平昌已经是第三次申办冬奥会,而曾举办过夏季奥运会的德国城市慕尼黑也是劲敌,哈尔滨在运动基础设施建设、群众基础等方面与这些竞争对手存在着差距。我起初也不明白为什么申办冬奥的是北京。但后来我知道哈尔滨曾经两次试图申办失败的时候我有些理解了,这里面一定有很多的考虑吧…
我也觉得应该在哈尔滨办啊,拉动经济还有气候什么的不谈了,就一点啊,冬奥会,北京这次办过了,那么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就不会再办了,而中国要办冬奥会,除了哈尔滨,恐怕没别的城市更上心的了,对于北京,不过锦上添花,对于哈尔滨,这可以算是梦想破裂啊,虽然是北京还是哈尔滨对于我这个南方人来说是没啥差别,但还是挺为哈尔滨不值的。
又是一个甲午年。平西王发家的龙脉还是被压死,合肥宰相裱糊着关外的旧梦。红的绿的搅动着,军机处的大人们又换了一波。老中堂留下的剩饭,新皇帝早就换下桌了。
书记决定一切而不是实际
………受宠若惊,这种事你竟然能看得起我们东三省……
首先,这个事儿不要怪在北京身上,而要怪在首都身上,说哈尔滨太冷,但沈阳不冷啊,哈尔滨基础设施差,2008年北京奥运会用了多少钱给北京建地铁,道路以及其他基础设施,硬件差给修好,换到哈尔滨头上为啥不给修一修?在一个集权式国家里,首都想玩儿的东西别的城市不能抢。
今晚看了一堆关于冬奥的问题,不得不说知乎的提问水平劣化严重,部分评论也是low到不堪入目。题外话了。------------------------------------------------------------------哈尔滨申办过两次冬奥会,气候条件,基础设施,都不合适,无奈之下放弃。不存在“就是不给建不让办”这个问题,被害妄想症也要有限度,说“昆明和三亚气温高怎么不在那儿办冬奥”的那位就纯粹是抬杠了。东北发展粮食和工业为我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他地区就全然没有贡献?何来“压榨东北”?何来“南方人的国”?自己的问题别从外界找原因,不在哈尔滨办的原因很明确,看不见是你装瞎。
北京只赢了四票,换成哈尔滨真心不看好能赢。。。哈尔滨相对北京最大的优势是天然雪多,剩下的交通、体育场馆、星级酒店等等配套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国际知名度、办会经验等等都差太远,哈尔滨要办冬奥投资要大的多,而且办完之后持续运营难度也要大得多。
作为一个没有任何利益相关的人!我只想问一下?是不是把北京换成哈尔滨去申奥,哈尔滨也一定会胜出??很多为东北抱不平的貌似陷入一个误区:因为北京申奥成功了,所以如果当初换作哈尔滨去申奥也一定会成功!
获得成就:第一座冬奥夏奥都举办过的城市。声望+10000点。什么,听说你们想拦着不让刷成就?
恭喜北京。不过哈尔滨也是一个选择。其实冬奥会,多大一个事啊,仅仅从接待能力来看,中国任何一个省会城市都有能力举办:1、从运动项目上来看,冬季奥运会项目有15大项98小项(索契冬奥会),夏季奥运会有26个大项302个小项。2、从参与国家和运动员数目上来看,索契冬季奥运会88个国家,参赛运动员2887个人;2006年意大利都灵冬奥会参赛国家88个,运动员2508名。不到3000名运动员,因此单纯从接待能力上来看,有底气说中国任何一个省会城市有能力举办;而伦敦夏季奥运会有206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参赛人数10500;北京奥运会204个国家和地区参加,运动员1.6万名。3、关于场馆问题,很多户外项目,对于冰雪要求很高。但是对于观众问题,不要过虑,很多就是画个线,观众在外面围观的,对,就是围观。4、从国外的举办地情况来看,很多也是小镇,例如意大利举办过两次冬季奥运会,2006年都灵,1956年两个小镇联合举办——科蒂纳丹佩佐 和 多比亚科,我有幸去过这两个小镇,人很少,经济也不发达,就是纯粹的冰雪度假地。前者人口6150人,后者人口3249人,有一个误区,好像冬奥会跟夏季奥运会一样,要花费很多钱,要求特别高。因此,从接待能力来驳斥,东北城市办不了冬奥会,是站不住脚的。从后续商务开发角度,当然北京会更好,但是,并不意味着东北城市的商务开发能力没有前景。1、北京的商务开发理由也站不住脚。张家口离北京有多远?194公里,目前开车要两个小时48分钟,火车三个小时。(来自google地图)你愿意开车将近三个小时去滑雪么?如果修一个高速铁路,那可就时间快了。我还不知道北京计划里面有没有这一条?可是,单纯为冬季旅游项目,修一个高速铁路,经济效益肯定不好。夏天闲置?滑雪客真的可以每天支撑一个高速铁路么?2、滑雪胜地的客户,从来不是着眼于本地化的。从来都是着眼于外地游客。就像是海口三亚,什么时候说过大力开发本地客户了?就算是单纯考虑北京的客户群,相比于开车三个小时去滑雪,还不如坐个飞机,从北京到哈尔滨去,又便宜又方便。国内多家集团,前期在哈尔滨的滑雪度假项目上投入很大。从赛事举办的延续性和硬件设施来讲,哈尔滨申办过亚洲冬季运动会、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再次申请冬奥会是很好的选择。从本次申办情况来看,中国机会很大,欧洲有四个城市参与,最后都退出或pk下来。不要拿仅仅差4票来说事!什么哈尔滨必败。北京全面碾压哈萨克斯坦原首都阿拉木图。最后结果为什么只差4票?国内报道都说了,很多国家投给阿拉木图,那是“同情票“......
东北申请过,没成功啊……都说东北怎样,难道张家口不需要这个机会么?
其实作为一个东北人我是希望在东北开的。作为一个长春人,我是忐忑的,万一沈哈大一起开,不带我们玩,多丢人啊。。。。。振兴东北,其实也是放了一屁。前期投入一点,国家亏啦,就止损了,现在这种事国家也不扶持一下。当然也有自身的原因,总之也是一声叹息。我也是不断奋斗,为了离开我热爱但闭塞的家乡,很有可能,2022年冬奥和我有很大关系……
我觉得。。。。北京下雪吗, 在过两天岂不是广州也可以举办了
实话实说,北京人真不在乎这个冬奥会...干嘛啊一个个跟北京抢了宝贝似的,要是哈尔滨对阿拉木图,估计就该被阿拉木图抢走了.北京也只赢了4票,哈尔滨?估计输个十几票?到时候更连哭都哭不出来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22冬奥会申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