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伯 雄 泽民与伯雄@

雄伯堂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雄伯堂
乃格什板丁耶·雄伯堂是以乃格什板丁耶第35辈导师-法赫鲁丁·马伟的字“雄伯”而命名的虎非耶苏菲道堂。“乃格什板丁耶”是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的复合词,“乃格什”是阿拉伯语意为雕刻,寓意把安拉乎深深铭刻在心中;“板丁耶”是波斯语,意为结合,说明了个人与造物主之间的联系。命名由来法赫鲁丁·马伟字雄伯寓&&&&意把安拉乎深深铭刻在心中宗&&&&教伊斯兰教属&&&&性虎非耶苏菲道堂
法赫鲁丁-马伟,公元日出生在号称小麦加的八坊的一个宗教世家。父亲胡塞尼,学名马成业,曾两度。期间在曾投在一代苏菲大师谢赫.迈尔素穆的帐下,接受了乃格什板丁耶的道乘。谢赫法赫鲁丁-马伟自幼受圣教的熏陶,曾先后投在桥卧阿訇(周阿訇)的门下学习了伊斯兰教的知识。
法赫鲁丁-马伟17岁时,因连年战火,跟随父母迁居投奔他的四叔(即马擎业,字敏斋,人称尕马师爷,是主席的管家)。随后他继续访师求学,先后投在著名的经学大师,经训家和权威的教法学者谢赫.伊斯梅尔的帐下,刻苦攻读,全面系统的学校研究了伊斯兰教的古兰经经注学,圣训学,经院哲学,教法原理学,教法学,伦理学等学科,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精通伊斯兰教经典的青海著名大阿訇。
法赫鲁丁-马伟20岁时,跟随自己的四叔(马麒管家尕马师爷)到,到了圣城麦地那,凭着真主的定然,真主的襄助,他谒见了乃格什板顶耶的谢赫阿卜杜里.敢优穆,并给他传授了乃格什板顶耶的迪克尔,并且允许他到传播乃格什板顶耶。
从此谢赫法赫鲁丁-马伟枯干的心里渗进了吉庆的甘露。师祖吩咐谢赫法赫鲁丁-马伟朝夕站,坐着低声多念迪克尔,并嘱付道;凡是参加了这个清高的教团(乃格什板顶耶)使自己成为了其弟子的任何人,如果他背弃了教法的一点微小的礼仪时,他是被拒绝的!
马伟圆满完成朝觐后,依依不舍的离开两座圣城及师祖谢赫阿卜杜里.敢优穆回到了故乡。这时虽然他的身体远在东土中国,而心留在了两座圣城和师祖的身旁。他一边日夜孜孜不卷的坚持低声记念真主,传播乃格什板顶耶,一边进寺开学,宣教育人。他先后在的下清真寺.后子河清真寺,的拉而宁清真寺,清真寺,民和的乌拉等清真寺荣任教长,受到各地穆斯林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在新疆,,青海等地留下了他传播伊斯兰正信的足迹。谢赫法赫鲁丁-马伟41岁时被选为协会委员。谢赫法赫鲁丁-马伟48岁时,受极左宗教政策的影响,在1958年五月入狱,1961五月获释,后云游新疆时结交了许多毛拉和大贤,并传播了乃格什板顶耶的迪克尔。返回西宁后一边躲避公家的搜捕,一边暗中传播乃格什板顶耶。谢赫法赫鲁丁-马伟69岁时,号召众教友捐资出力修建了和平台清真寺的水堂。
公元1980年农历9月14日,谢赫法赫鲁丁-马伟在甘肃隐光了,安睡在青海省华隆县胡拉村,享年七十岁。
谢赫.哈比本拉.马天喜,谢赫1934年农历8月13日宵礼后,谢赫哈比本拉降生在青海省华隆县卡力岗地区一户虔诚的穆斯林家庭。谢赫祖籍八坊人士,诞生地,1990迁居,于公元1896年曾祖父举家迁居青海省华隆县卡力岗,谢赫的祖父俗称,因其在高台上建筑新庄廊而得名,曾任冶什春村清真寺学董20多年,谢赫父亲经名穆海买,曾经是长子的卫士,后升职为61师师部副官,解放前夕回家务农。
谢赫由于受家庭熏陶,自幼深爱真主的贤人密友们,喜圣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已是根深蒂固,而且从小开始,就经常礼拜,很少丢失,即使因故失去也是及时还补。8岁时,谢赫在本村清真寺“尕尔”阿訇处学习诵读《古兰经》及其诵读规则。因其天资聪颖,加上勤奋好学,一年期间复读《古兰经》数次。9岁时念素勒夫。10岁开始在本村清真寺开学阿訇处学习阿拉伯语基础词法和句法,《满俩》,《修辞学》,《教法学》等。15岁时到本县群科夫先后师从本县德恒隆的马伊布阿訇【青海著名经师】。韩莱夫阿訇【著名阿訇阿拉伯语】。18时就学于华隆,师从关厢口阿訇,主要攻读了《》,在同学中成绩优异,鹤立鸡群。19时在本乡塔加村清真寺开学的魏琦阿訇【青海著名伊赫瓦尼阿訇)】处学习,20岁时访师求学到大通县瓜拉冶家庄清真寺阿訇处专心攻读《麦克图巴特》,《》。21岁时在循化著名经师韩四十三阿訇处学习(【伊赫瓦尼十大阿訇相同的人,在青海很有名气,后来成了大赞大念之人,最终成了雄伯堂的一员,曾在青海各地13座清真寺开学,谢赫法赫鲁丁-马伟隐光不久,韩四十三也归真了谢赫为其站了殡礼在当时循化引起了轰动)】深得其师的喜爱,第二年被聘为该寺副教长,当时谢赫只有22岁。一边讲经育人,得到大家的赞赏。两年半后,为了继续学习深造,他毅然辞去副教长之职,踏上了寻师求教的道路。
1956年下半年,就学曹家堡中村清真寺,投师于著名经师马良福阿巴基斯坦、马来西亚穆斯林拜访导师照片訇处,潜心钻研波斯文典籍如《胡塞尼(古兰)经注》,《真镜花园》,《果园》,《哈菲兹诗集》,《玛斯纳维》,波斯文注释的《圣训四十段》,《》,《布哈里圣训实录》,《》等伊斯兰经典。在学习期间,他悉心钻研各门学科,了古兰经学,圣训学,认主学,教法学以及波斯典籍,在聚礼日还宣讲教义,深受教胞赞誉。成为当时青海出类拔萃的年轻学者。
1959年农历6月17日,谢赫以真主的默示开始绝尘离俗,隐居室内,静修参悟,背诵【古兰经】。在清心寡欲,明心净性苦修中,每日除五番天命拜,副功拜,深夜礼拜,上午礼拜,归回拜外,还做60番礼拜。另外还年每番拜后的赞词。1964年农历9月11日撇伸尼之后,谢赫在家聚众记主赞圣,至此真主的襄助使谢已圆满地背诵完毕【古兰经】30卷,各方面全美了,成为了化隆解放后最早背诵30本【古兰经】的第一人,成为青海远近闻名的哈菲兹.古兰。
谢赫在五年的静修中由于少吃,少饮,少眠,不说,不笑,导致骨瘦如柴,胳膊肘关节处用中指和拇指宽宽松松地抓住,但双目任然炯炯有神。1969年舂谢赫结束了隐居独修的干办,回到现实中。因为饮食起居恢复正常,且取消每日60番副功拜,体质逐渐复原。他除五番拜外,另加了副功拜,深夜礼拜,日出礼拜,归回礼拜等。他一如往常,每天参加生产队的劳动。干部为了照顾他,让他做护林员。于是他坚持常穿的阿布代思(小净)记念真主。白天护林,晚上在宵礼后偷偷给本村的十几位阿訇讲解经典,宣传教义。他一边讲经,一边如饥似渴的查阅关于乃格什板顶耶的资料,研究其学理,并梦寐以求的想找到一位乃格什板顶耶的导师。
1972年农历5月25日谢赫在西宁凭着真主的定然见到了他日思夜想的杰出学者,认主者的枢轴,续主者的援助者,惊恐者的庇护者--谢赫.哈智.法赫鲁丁.马伟(愿真主喜悦之)成为了乃格什板顶耶的一员。临辞别时谢赫法赫鲁丁-马伟语重心长的说了一句;我渴望已久的承上启下的接班人已经寻着了。1980对雄伯堂的达尼来说是很特殊的年份,80年感谢真主我们国家的宗教政策开放了,80年谢赫法赫鲁丁-马伟在兰州和平台寄居的病床上当着众多斯达尼的面当众指定谢赫为乃格什板顶耶.雄伯堂第36辈导师。并亲自授于谢赫(黑日盖提)一枚由经文刻制铜印,一个黄色太斯达勒,一顶帽子。第2天,举行了记主赞圣的集会,谢赫在兰州时接到了就任本乡冶什春村清真寺教长的电报,他遵从谢赫法赫鲁丁-马伟的意见,立刻返回家乡。同年9月14日哈智马伟在兰州隐光,9月15日这一天是个主麻日,循化的达悟阿訇领了主麻拜,谢赫念了乎图白。主麻之后谢赫心情郁闷的领了殡礼,并和阿訇,哈智(愿真主喜悦之)长子一起把哈智(愿真主喜悦之)的贵体放入墓穴。
谢赫率先在卡力岗地区的冶什舂清真寺首任教长,创办学堂,一次招收满拉近百名。从此开始,谢赫举义献身伟大的伊斯俩目,舍勒尔提,妥勒盖提两付重但一身挑。创办学堂,狠抓教育,精心培养伊斯兰教的有用人才。至今快30年传道生涯中,在传授妥勒盖提伟大学理的同时,还先后在22岁任循化街子清真寺副教长,化隆冶什春清真寺,甘肃兰州和平台清真寺,,青海清真寺,循化清真寺,民和南清真寺,城关清真寺,等处开学。为伊斯俩目教门培养了一大批品学兼优的栋梁之材,为端庄妥勒盖提的道路,把成千上万的多斯达尼引领到清高的乃格什板顶耶的路道上,为雄伯堂的发展尽心尽力,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谢赫从80代除至现在数度,谢赫的‘克他拜’(阿文书法)‘革勒艾’(古兰咏读)在甘青两省穆斯林当中被公认为大家。综上所述,谢赫在开学期间,始终不渝的坚持一面大力弘扬舍勒尔提,一面主动阐明妥勒盖提。一旦发现寻找妥勒盖提学理的有志之士时,他就因材施教,面提心授妥勒盖提的奥秘。现在接受雄伯堂学理的众多斯达尼人数之多,范围之广是近年来少有的。他们中既有安贫乐道的费格勒(贫困),也有家产万贯的有钱人;既有工人农民商人学生,又有从事其他职业的人,既有年过半百的白发老人,又有风华正茂的青年男女。其地域已波及到青海西宁,格尔木,华隆,循化,民和,,甘肃的兰州,临潭,临夏,,和政,,还有新疆,南方部分城市等。
日,农历18日,乃格式班底也第36辈,中国雄伯教团第二代谢赫——马天禧老人家归真,22日主麻日举行殡礼。
谢赫现有四子三女,长子是默尔素目·马秉琪,次子满素尔·马秉元(哈智) ,三子迈哈福兹·马秉义(哈智),四子迈哈穆德·马秉福(哈智) 。长女奈智白·马艳丽,次女努护白·马艳美,三女素黛·马艳玫。子女均已成家立业乃格什班丁耶雄伯堂道统即上承逊接续,又代代相沿相续。一脉相承,脉络分明。其方式传贤继承,在1930年,由乃格什班丁耶雄伯堂的先驱导师法赫鲁丁-马伟从谢赫-阿卜里-敢优穆继承,在1980年,他又传给了谢赫-哈比本拉-马天喜。
故此,中国乃格什班丁耶雄伯堂道统从导师马天喜溯源到先知,总共三十六辈.
1.先知-穆罕默德
2.艾布-柏克尔
3.塞勒曼-法尔西
4.卡西姆-本-穆罕默德-本艾布拜客尔
5.嘉法尔-撒迪格
6.艾卜-叶基德-毕斯搭敏
7.艾卜-哈桑-黑勒卡尼
8.艾卜-阿里-法勒迈德
9.艾卜-叶尔古拜-忧素福-哈木达尼
10.阿不都里-哈里格-盖知戴瓦尼
11.阿勒福-冉忧
12.迈哈莫德-隐直勒法盖乃威
13.阿兹赞-阿里-拉密台尼
14.穆罕默德-巴巴-赛玛西
15.艾密勒-克俩里
16.穆罕默德-白哈翁丁-乃格什班丁耶
17.阿俩翁丁-安塔勒
18叶尔古拜-珠勒黑
19.捂拜顿拉-艾哈拉勒
20.穆罕默德-扎
21.德勒威士-穆罕默德-撒玛尔罕
22.哈哲-穆罕默德-伊穆坎克
23.穆罕默德-巴克斌俩
24.艾哈默德-希尔信迪
25.穆罕默德-迈尔苏穆
26.穆罕默德-塞棼丁
27.穆罕默德-白戴瓦尼
28哈比本拉-贾尼贾南-迈兹希尔
29.阿卜顿拉-德黑莱威
30.齐亚银丁-哈里德
31.穆罕默德-欧斯曼
32.穆罕默德-欧迈尔
33.穆罕默德-艾敏
34.阿卜都里-敢优穆
35.法赫鲁丁-马伟
36.哈比本拉-马天喜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www.22jyjyom,www.yocji,zzcom,www5552agom中文新闻平台||
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
滚动新闻 加载中,请稍候...
热门文章BAIJIA HOT 01 02 03 04 05 01 02 03 04 05HOT WORDS
01 02 03 04 05 06mediaLOCAL NEWS
01 02 03 04 05
Entertainment
国际热搜词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Sports
互联网图片
House&Auto
返回上一层正在加载,请稍候......
是要本科很快他想到了... Lady&Health
/dos恶作剧了要我做他们的...
Technology&Discovery
王丽去房产局些考不上除夜学的,重庆租车小同很是兴奋除夜展雄才奔富路于某绞尽脑汁设编制。失踪利除夜员李明几近没,贝瑞利芙左旋肉碱字样和... Education&Game
社会新闻排行榜
社会视频Photos
2请留下联系方式,您将有机会获得精美礼品!(可选)
相关功能www.22jyjyom独家出品新闻由机器选取每5分钟自动更新www.22jyjyom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和频道,系自动分类排列,www.22jyjyom不刊登或转载任何完整的新闻内容从入世英雄到隐世智者──黑泽民电影中的「完人」主题
&|&&|&&|&&|&&|&&|&&|&&|&&|&&|&&|&&|&
& 今天是:&&& 欢迎您光临[3edu教育网]!本站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您最希望得到的,正是我们最乐于献上的。
◆您现在的位置:&&>>&&>>&&>>&&>>&论文正文
从入世英雄到隐世智者──黑泽民电影中的「完人」主题
从入世英雄到隐世智者──黑泽民电影中的「完人」主题
&&&&将本站加入收藏,以便日后访问。&&&&
从入世英雄到隐世智者──黑泽民电影中的「完人」主题
每个艺术家这一生,都会透过他最擅长的艺术形式,环绕几个对他而言是再重要不过的主题。这些主题,多半都是艺术家最关切的、最想告知世人的、或是艺术家自己最想解开的谜题。
  刚过世的世界级大导演黑泽明,一样透过电影的艺术形式,环绕著他最在乎的几个议题。最初的议题是「被西方文化冲击后的日本,英雄形象到底是什么?」个人决断下的人道主义对日本而言,武士道结合禅道下的英雄形象,已是日本文化中不可分割、且引以为傲的文化象徵。这恰像「儒士」在华人文化下的精神象徵一样。华人文化中的儒,的确在西方文化冲击下,渐渐失去其定位,这文化冲击使儒在这一世纪,经过不知多少的旁徨与阵痛,最终还是免不了淡去其色彩。日本文化中的武士精神,一样经历了类似的历程。旁徨阵痛的这一世纪,恰好与黑泽民导演生涯期间相遇,因此「何为英雄?」与「英雄的出路」,就成为黑泽民电影回绕的基调。这基调,黑泽民同时用现代剧与历史剧来对应探讨。
  从1943年黑泽民拍出第一部重要电影「姿三四郎」,到1965年拍出「红胡子」,这二十年间,黑泽民都将英雄定义集中于「个人决断下的人道主义」。这种个人决断,又以在乱世中的决断最是艰难。因此,黑泽民爱将剧情背景置于乱世景观之中,来凸显其英雄的决断能力。
  这种乱世中的人道主义,是一种属于个人性而非群体性的意志,是一种近似贵族化的、是少数人(一如武士精神是少数人才拥有的能力)才能做出的决断,也因此,黑泽民电影中的英雄,就注定要承受孤独。
  乱世下的个人决断黑泽明是要让『罗生门』中竹薮这个意象,象徵『人心』这个黑暗迷宫。『生之欲』中,堪治(志村乔)坚持要单独面对死亡,因此而与身边的人产生疏离,并与社会秩序构成挑战。
  我们来看看黑泽民第一部轰动国际影坛的电影「罗生门」。
  1950年的「罗生门」,黑泽民终于轰动国际影坛,走出日本格局,成为世界知名的大导演,而他被国际称道的,正是对人道主义的强调。
  罗生门如何描述乱世呢?背景是在充满战乱饥荒的时代,但其乱世感不止于此,还在于在这样的时代充满人与人之间仅剩自私自利的互残,人们再也无法彼此信任。黑泽民透过对白道出:「这比战乱饥荒还恐怖」。
  剧情述及一个凶杀案发生,四名当事人纷纷为了遮掩自己的软弱而说出漫天大谎。说谎之恶,甚至死后成鬼继续说谎。在这样的乱世下,多半的人选择玩世不恭犬儒主义、或自私到了无情无义,而黑泽民却选择一个也曾为了钱说谎的樵夫的意志决断人道精神,道出乱世下的英雄定义:樵夫决定原谅自己与他人的软弱,在艰难时局贫困生活下,捡回被人抛弃的婴孩好好抚养。这种决定,当然不是容易的,但却是英雄的必然决定。因此樵夫注定孤寂。电影结尾,他一人抱著婴孩走出罗生门。只比「罗生门」晚两年拍摄的「生之欲」,黑泽民则将乱世感置于面对死亡之刻。得知自己罹患癌症末期的男主角,从浑浑噩噩的痛苦过渡到想尽情玩乐、想寻找青春的种种挣扎,最终产生一种自觉:「好好在生命末期作点有意义的事。」于是男主角为了一群妇女孩子,搏力与公家机关的官僚主义抗衡。整个过程中,黑泽民屡屡强调著这种面对死亡产生的自觉,需要极强的意志力、也面临无法挽救的孤寂。
  英雄是改变乱世,还是为乱世所毁?这种意志力、这种自觉、这种人道主义、这种乱世下的英雄描写,实在说来,是让人有些不安的。一定会有人问:「乱会因为个人式的意志决断有任何改变?如果乱世继续是乱世,孤寂英雄的舍己意义为何?孤寂、与永不气馁的意志,在明知乱世不可能因个人决断而有丝毫改变下,仍可以撑持英雄的一生?有没有可能,英雄非但没有改变乱世,反而被乱世所毁?」会这样问,当然是因为黑泽民刻意著眼「乱世」。治世下作人道主义者是何其的容易,要看到「意义」是何其简单,但乱世中英雄即或坚持终生,能对乱局有多大的影响力?更何况是一个个人式的意志决断、一个孤寂的英雄?华人文化中,不也有治世君子出、乱世君子隐的警语?黑泽民会不会只是企图说服观众(还是他自己?),因而故意忽略,绝大部份乱世都是杀死英雄,而不是塑造英雄?这就是为什么这段时间的黑泽民电影,剧尾总有点说服力不够、略嫌草率的感觉。他过于强烈的透露出一种「求解」或「作结」的企图,让电影一面倒的服从此企图,其原本多层次的结构,就会坍塌成一个「单音独鸣」的观点,电影流于武断偏狭。于是在观众的纳闷与隐隐不安中,结束电影。
  英雄神话『天堂与地狱』里的一幕:权藤(三船敏郎)在警方与妻子的注视下,收拾手提箱,准备付赎给绑匪。此处的画面很明显的形成多重的场域,影像化出一个遭到重击的社会空间。空间在『天堂与地狱』中是富有社会意义的隐喻,譬如权藤在这里要隔著玻璃/铁丝窗,才能面对造成他痛苦的绑架犯。『红胡子』中的一幕:保本(加山雄三)从新出(三船敏郎)那儿习得有关生死的秘密。这是黑泽明电影中师生关系的极致。
  这种漏洞,到了「天堂与地狱」就更加明显。发生一个绑票案,营救一个孩子的过程中,不知多少「自觉意志人道精神」参与其中,从商人之妻、人,到警察、新闻界、甚至老百姓,全都如此单纯的维护著正义。商人更是为人道营救,完全牺牲了自己的前途,让自己从零重新开始。观众都立即可以辨明,这种「个人式的意志集合出来的集体英雄」,是一个神话,是何其的不可能。观众难免在心中道出:「这只是电影!真实状况是,舍己者是傻瓜。将只有他被牺牲,将没有人同情他。」两年后的「红胡子」,英雄形象更加离奇了。背景完全抽象化,远离任何时代、社会背景,变成是在任何时空都可以发生的一家医院里。主角「红胡子」之人道主义英雄,不仅济助贫困、力抗恶势力(如妓女院),甚至有十分厉害的武功,可以一人打败十数人。这完全神似华人电影中对「侠」的神话刻化。
  黑泽民至此,乱世中的英雄定义与英雄出路已经破绽百出了。会这样,究其因,是黑泽民忽略了社会体制本身就是强权,会彰显恶势力,并削弱英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努力。此时的黑泽民却执意相信,唐吉诃德是可以割断与社会团体间交会互动的联系,可以彷佛如入无人之境,而作「孤身」的追求。于是英雄最后不仅在道德上、也在能力上,必须彻底的完人化、神话化,否则无法改变大局。不进行彻底的社会分析,将答案建立在个人的英雄神话上,是注定要露出破绽的。
  『电车狂』:小六仔的精神因幻想而雀跃,驾著他想像中的电车,行过贫民区。
  从入世英雄到遁世智者果真,黑泽民从1970年起,电影方向出现非常重大的转折,几乎可以说是颠覆所有自己的过去。不仅英雄定义改写,过去电影始终暗藏的积极结尾也转为悲凉、甚至是荒谬。
  1970年拍摄的「电车狂」,已开始出现悲戚之音。电车狂描述的是贫民窟里的点点滴滴生活。没有出路、没有未来,过一天算一天,只有智能不足的孩子最快乐。如果说这部电影中还有英雄,大概就是那位颇有禅意的智慧老者。老者在整部电影著墨不多,但却是黑泽民后来由「英雄主题」走向「隐世智者主题」的转折伏笔。
  拍完「电车狂」,关心乱世英雄的黑泽民割腕自杀,获救。
  从此黑泽民电影的基调改变了。他笔下人物越来越少出现那种积极入世的说服意愿,越来越多「避世无欲、随遇而安」的禅意,也刻意著力刻划积极入世的英雄的无力与悲凉。意志力、决断,都在剧情中自身证明为荒谬。或者可以这么说,1970年后,黑泽民要的是充满禅意的智者,而非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意志决断人道主义英雄。
  寻访水车村他究竟是魅力非凡的家族领袖,抑或只是影武者?自我在『影武者』中无论就认识论上或社会意义上而言,都成令人诘之在三的『疑点』。『乱』里,枫夫人(原田美枝子)的报仇行动,促成一文字家族的灭亡。
  接下来是两部震撼世界影坛的历史刽对黑泽民而言,历史剧比较能用客观分析的哲学立场,透过拉开距离,求索思想的基调。而这基调,竟然是背叛自己过去的英雄答案,对英雄做强烈的反讽。
  「影武者」表达的是「武士不再」的悲凉。当武士只剩下影子,就算有作英雄的意愿,也是大势已去。影子只能追逐英雄死亡的认同足迹,让自己无声无息的牺牲,没人纪念、毫无意义的消逝于必败之战里。
  「乱」更企图说明,乱世下坚持作英雄的荒谬。疯子才是乱世中最幸福的人。越是想坚持义理与真诚,越是饱经离乱痛苦、甚至死的荒谬。
  终此一生探讨英雄形象、探讨这时代的武士精神的黑泽民,自1970以后,部部电影历程再在背反了自己最初的英雄信念。从著意描述意志决断、人道精神并孤寂,到最终著意描述悲凉无力与疯狂。乱世仍旧是乱世,黑泽民晚期的电影反讽了早期电影。混乱的世界根本不会改变,英雄不过是在自我虚耗。乱世中,隐世智者之禅意才有安宁。
  这就是电影「梦」的主题。梦,指斥人背叛自然、人制造战争,人唯一的出路,只剩下寻访梦中的桃花源──水车村。显然黑泽民对这答案也是不怎么顺意。说教比过去任何一部电影都甚,更是要说服观众或自己似的,唠唠叨叨,充满造作痕迹。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黑泽民由意志决断的人道主义英雄形象,走向充满禅意的智者呢?英雄只能是完人?『七武士』中的勘兵卫(志村乔)是位典型的黑泽明英雄。在『七武士』这一幕里,我们看到死者的重量及社群生活的希望。
  黑泽民1954年拍的电影「七武士」,曾深深影响了好莱坞,导致拍出「豪勇七皎龙」。同样著力英雄,而这两部电影,在某些细节上,透露出刚才的提问的解答的蛛丝马迹。
  「七武士」与「豪勇七皎龙」,都是描述英雄帮弱者逐退恶霸的过程,也都描述乱世。黑泽民描述下的七武士,尽管在乱世中武士阶级已不好度日,但人格与武士精却仍旧是完美无缺的,唯一不大像武士、有点丑态的,还是农人出身混入武士阶层的人物。
  电影中不完美的是农人。他们胆孝自私、卑微,不知谢恩,当武士逐退土匪,并因此牺牲四名武士的性命,农人随即忙农事,完全活回农人自己窄小的世界,彷佛武士未曾出现、为曾有武士因此死亡过。因而电影结尾武士说:「最终农人是胜利的!」这句话时,含有多少武士英雄的孤寂与庄严伟大,含有多少对卑下农人的无奈!
  改编后的西部片「豪勇七皎龙」,对枪手的描述就大不相同。首先,枪手不尽然都是完美的,七位未必都是为了豪勇之义,中间是有为了钱而来的。但是,这动机不纯正的枪手牺牲前,问:「告诉我,是否真的有金子在山上?」时,其他枪手却充满怜爱的抚慰他:「的确是有,而且你会分到大笔。」让那枪手含笑而逝。
  「豪勇七皎龙」中,对农民──还是印地安农民──的描述,并无任何卑下的贬抑,对那出身原是农民、却冒充混入枪手生涯者,也仅只平淡铺陈他想摆脱贫困的决心,无任何丑态描述。七武士中的农民都是胆小的,豪勇七皎龙中的农民,则有胆小的、有短视的、也有重义气勇敢的。当胆小的农民出卖枪手,农民的孩子跟枪手抱怨:「我爸爸真胆小,我瞧不起他。」时,枪手狠狠揍一顿孩子的屁股,然后说:「你爸爸有他勇敢的地方!他要保护你。这种保护所付的代价也是一种勇气,我至今不敢,所以我不结婚。」豪勇七皎龙一样的,牺牲了四名枪手。但事后,孩子纷纷上坟献花,农民与枪手互动的情意非常感人。当枪手说出:「农民最后是胜利的。」绝无贬抑之意,仅只道出那曾是农民的枪手最终还是为了婚姻爱情,放弃枪手生涯,让其他枪手深受感动因而说出的话。
  如此说来,「七武士」与「豪勇七皎龙」最大的差别是什么呢?其实这差别,正好点出黑泽民英雄形象的漏洞。那就是对英雄──日本传统中的武士──太过完美的刻划!黑泽民描述下的英雄,是完人、是不能有软弱的,他们是一种特殊的「阶级」,软弱不属于他们,属于其他阶级。也因此,英雄永远承负救赎他人的使命,他们自身不需要救赎。
  无法接纳邪恶英雄的文化困境恰像尼采笔下的超人最终成为疯子,黑泽民这种完人的描述,最终也只能以疯告终。从武士到武士的影子,最终到乱,到梦,完人在乱世要不坚持至疯,要不退隐成智者。
  在黑泽民的电影中,无法接纳英雄的平民化、软弱化、罪人化,也就是说,黑泽民电影中没有英雄的软弱、没有英雄也会卑下可耻的形象、没有对卑下可耻之英雄爱怜的接纳与扶持;换句话说,他的电影中没有英雄也是弱者是恶者的观念,他无法接受西方自古至今对英雄形象的描述──或许在某些时刻,英雄可以超越自身之恶救济他人,但更多时候,英雄不仅不能救人、也不能自救,只能期待「他者」的救赎,因为英雄跟平庸者一样,内在自有其卑劣与邪恶,它们却又特别容易在乱世中伸展自身。正是这点,促成1970年黑泽民电影路向必须转折。完人形象的追求,其实不只是日本、也是华人文化的特点。一定会发生的连带效应就是,把所有的焦点置于「完人」的坚持,却对与「人」同样重要的社会机制的分析与对应兴趣缺缺。当置身于社会机制中,发现无法掌控的与邪恶共舞,威胁其完人追求,便遁隐作智者去也。
  这样的文化不可能产生浮士德──尽管向善的作为总是被邪恶愚弄甚至征服,却拼命至死方休,最后得到救赎──并非因浮士德是完人,而是因为上帝有恩宠。
  于是,入世英雄主题跳作隐世智者的禅机。黑泽民电影主题在面对乱世的态度上已彻底改变,不变的是对完人的坚持。智者,一样被要求往完人之途迈进。
  如果入世英雄的天敌是意志力的匮乏,则智者的天敌、或说智者最可能惧怕的是什么呢?是死亡!
  这就是「德苏乌扎拉」、「梦」和「一代鲜师」最后期电影都触碰到的主题。「德苏乌扎拉」中的深隐自然的老者因惧怕死亡而提早面对死亡。「梦」中最后一梦水车村中的深隐自然的老者活到天年、生命无憾。「一代鲜师」中的老师,想年复一年的以赤子心面对生命、不肯屈服死亡,这再在都说明,死亡成为黑泽民从英雄转为智者后,必须面对的主题。
  可惜的是,这几部电影,恰好都是最唠叨、说服痕迹最强烈的失败作品。而「一代鲜师」中对赤子之心的生活刻画,也十分造作肉麻。或许,充满禅机的隐世智者如何以完人之态活在现代的日常生活,对黑泽民而言,还仅只是个「假设」,尚需验证吧?黑泽明其实黑泽民最晚期电影的失败,一样对我们继续陈述著他因死亡无法继续的谜题──完人追求,是唯一的人生之路?假如我们放弃「完人追求」,作个现代浮士德,勉力至死,尽管终生无法避免的善恶共舞无法完美,却仍充满盼望,因为我们等候的是「他者」的救赎──来自上帝的恩宠,又会是怎样的人生之路呢?
《从入世英雄到隐世智者──黑泽民电影中的「完人」主题》一文由3edu教育网www.3edu.net摘录,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温馨提示】3edu教育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损害了您的权益,请与站长联系修正。
上一篇论文: 下一篇论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伯雄 泽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