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教练吧应该给学生什么?才能让学生改变!

努力学做21世纪合格的父母——愿天下所有的孩子吉祥如意!&&————————逯教练
努力学做21世纪合格的父母——愿天下所有的孩子吉祥如意!&&
&更新教育观念!
改进教育方法!
努力学做二十一世纪合格的父母
漫谈今天我们怎样做父母
&&&&一九一九年,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先生写过一篇文章,叫《我们怎样做父亲》,旨在研究怎样改革家庭,解放子女。文章强调先觉醒的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使他们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至今读来,仍使人备受教益。今天我循着鲁迅先生的思路,和家长朋友们一起座谈“今天我们怎样做父母。”
&&&&我们知道,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起着“塑造人”的作用,“家庭教育是教育的第一篇章”(江泽民),父母的教育行为对孩子今后的成长至关重要。
&&&&如何使广大父母接受现代家庭教育新理念,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摆脱陈旧、落后、错误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促进素质教育,让孩子们真正受益,已成为近年来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有的学者已经提出儿童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点,应当由儿童本身移向与儿童成长密切相关的关键人身上。
&&&&推行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父母的素质。我觉得这十分有道理。我们成年男女,可以说只要生理健全并且愿意为人父母,都有作父母的资格;但是我们能否就可以认为,我们是一个合格的父母?中国是一个考试大国,人生中要经过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考试,但是就是唯独没有父母资格考试。父母的上岗施教确实是太容易了一点。与此相关的事实是,我国很多家长从没有进行过教育方面的专门训练,不愿意也很少想到去寻找教育所需要的专门知识,却又都认为自己是这方面的当然权威。
&&&&目前社会上,父母家长缺乏科学的教育子女的观念、方法和经验,重教而不会教的现象十分普遍。据上海市调查,&0~18岁孩子的家长,30~40岁的约占75%,他们当中有的人自身在青少年时代没有接受过完整的基础教育,文化程度偏低。即使文化程度较高的父母,也没有多少系统学习过教育子女方面的知识。抽样调查还表明,半数家长对自己的家庭教育并不满意,近1/3的家长直言自己是“失败的父母”。
&&&&当前有两种片面的教育观念表现比较突出:一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天才教育观。
&&&&一代更比一代强,是生物进化的一般规律;父母希望子女超越本人也是人之常情。这种观念的错误在于不顾孩子的个体实际,过高地期望子女,使孩子从小背上异常沉重的课业包袱和心理包袱。伴之而来的是搞“神童”教育、天才教育,拔苗助长,在一定程度上使孩子丧失了自己独立的人格及锻炼与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的机会。教育家们担心,多少孩子将要在家长望子成龙的迫切教育需求下,成不了龙反而成虫。
&&&&中国心理学会对全国二十二个省市的调查结果显示,约13%的青少年存在明显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其中部分人的情绪问题、人际关系紧张现象十分突出;与此同时,16%的青少年不同程度地表现出焦虑、强迫、抑郁等症状。上海儿童心理专家曾向媒体透露,在长达一年多的儿童心理研究中发现,小学生的“心病”本不是病,“心病”的形成,40%以上是由于师长的压力过大、期望值过高而造成的。望子成龙,已经成为孩子生命中无法承受之重。
&&&&这种观念的普遍存在,如果认真地追究原因,也许会发现其实不少父母固然有希望孩子将来能够出人头地、荣宗耀祖,使自己脸上有光这样一种心理,与此同时,还有一种以此作为自己放弃奋斗与努力的借口,把压力转嫁到他们的孩子身上的用心。类似于“我不行了,儿子,得看你的了......”这样的心理恐怕不少父母都有。
&&&&儿童长大是一个由自然人长成社会人的过程。但是说到底,让孩子学业有成、事业成功并非我们家庭教育的最大目标。成功,并不等于就是幸福、快乐。排在成功前面,还有个更大的目标,那就是“让孩子感觉快乐”!这是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们为人的最高境界。
&&&&另一种是重视智力开发,轻视全面发展的唯智教育观。
&&&&这种观念过分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把孩子当作了学习或考试的机器,而轻视了儿童身心健康、综合能力、道德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对儿童合作性、独立精神的塑造。用这种观念指导教育,孩子偏食,营养不良,发育和成长一定是畸形的,至少是有缺陷的。前年清华大学研究生刘海洋硫酸泼熊事件就很能说明问题。实际上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往往不会有太多的成就。
&&&&相反,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做出较大的贡献。
&&&&科学家居里,大发明家爱迪生,从小被人斥之为笨蛋,没出息的人,然而偏偏是他们为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智力低下的卡尔·威特,在非智力因素的促进下,一跃而为神童,十六岁成为柏林大学的教授。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张广厚,在小学、中学读书时智力水平并不出众,他的成功与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有关。他曾说:“搞数学不需太聪明,中等天分就可以,主要是毅力和钻劲。”达尔文也曾说过:“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就是我对科学的热爱,对长期探索的坚韧,对观察的搜索,加上对事业的勤奋。”
&&&&美国心理学家,曾对千余名天才儿童进行跟踪研究,三十年后发现智力与成就之间,不完全相关,智商高的不一定就有成就。从八百名男性中,成就最大的占20%,没有成就的占20%,进行比较发现,他们的主要差异在个性意志方面。因为意志是认识的动力,意志使认识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精力充沛,使人处在良好的学习状态之中,并能提高学习效率。
&&&不可否认,开发智力是素质教育的一项很重要的内容!但如果用开发智力来替代孩子创造力的培养,替代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锻炼,就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了!
&&&&与片面的教育观念相联系,当前也普遍存在有三类错误和落后的教育方法。
第一类、是打骂、体罚和指责!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不打不成才,棍棒下面出孝子。只要孩子有一点过失和错误,不是打,就是骂,或是用动武来威胁,打骂后还要罚站、罚跪、不准吃饭。即使孩子没有过失,仅仅是在某此方面表现得不够优秀,不如别的孩子,就横加斥责。其实,这种教育方法不但不能使孩子认识到错误,还会使孩子为逃避打骂而学会撒谎,不讲真话;个性强的孩子还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而变得更倔强、暴躁,更不听话。不但不能使孩子进步,反而会使孩子自卑、丧失自信心。因此,打骂、体罚、斥责会给孩子带来的身心伤害是长期而深刻的。
&&&&法国一项科学调查显示,在喜欢打孩子的父母中,有83%的人智力属于低下水平,他们不得不借助于体力来完成对于子女的教育,以弥补智力的不足。然而比体罚更为严重的是精神伤害。打骂孩子,是没有办法的教育办法,是父母教育无能的表现。希望父母动念头打孩子时,首先或同时应想到这句话。
第二类、是溺爱、迁就和放任!
&&&&有的父母认为,爱孩子就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他要怎样就怎样,只要孩子能提出来,家长有求必应,千依百顺,不管他的要求是否合理。对孩子不管不问,任其自然。其实,这也是害了孩子,使孩子容易变得骄横任性,极端自私,大手大脚,为所欲为,蛮不讲理,毫无教养,不懂得尊重别人等。长此以往,孩子会变得品德败坏,不可收拾。
&&&&司马光说:“慈母败子”。高尔基说,“爱孩子是母鸡都会做的事”。做父母的对子女如何做到爱而不娇,爱而不纵,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动物世界中,猛兽或猛禽严驯幼子的做法对人很有启发。悬崖上小鹰生活在老鹰的羽翼之下,但小鹰长大的时候,老鹰会毫不犹豫地把小鹰推出巢外,让它往下掉。在往下掉的时候,小鹰自然就会飞起来。再强势的父母的子女也有长大的一天,需要把他们推出‘巢外’,这是痛苦的也是必须的......
第三类、是过多的指教和干预!
&&&&表现为父母以绝对权威自居,过多的指教、干预子女的学习、生活和自由,把自己的经验、意志强加给孩子,代替了孩子的感知、体验、判断和选择,甚至越位包办应该是孩子自己能干的事,会干的事。其实质是不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使孩子逐渐丧失了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自立生活的权利和能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作为监护人的父母的恰当指导、干预是必要的,也是一种责任和义务的体现。但指教、干预超过了必要的度,就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现在有很多父母亲,将自己未实现的夙愿寄托在孩子身上,一心盼着孩子上名牌大学、成名成家或出国留洋等,很少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天性,强调子女听话,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成长、发展,结果造成了孩子的逆反、怨恨和痛苦。
&&&&近年来,有许多文章都曾谈到中美家庭父母对待孩子教育的态度的异同。大部分美国家庭的父母对孩子有一种超然的包容和关爱,他们不会强迫子女一定要去实现父母的梦想,而是让孩子在自己创造出的最大空间里,力所能及地发展。而中国的父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孩子的付出,要比美国人多得多。他们一般会不惜一切代价,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学各种才艺如钢琴、小提琴、舞蹈、绘画和运动等,上各种英语、奥数班等。但大部分中国父母,对孩子爱得自私和霸道,大多数人的逻辑是,“因为你是我的孩子,你是我的一部分,我要求的是这样,所以你要怎样、怎样。”“我走的桥比你走过的路多,我说的没错,你该照我要求的做。”
&&&&美国父母和孩子之间,成长路上多为朋友关系,到了十八岁之后,更是你走你的路,我过我的日子。
&&&&然而在中国父母的眼里,孩子永远是孩子,孩子像风筝一样,飞得再高再远,父母都不会放走手中的线绳。这种说法应该说不无道理。
&&&&下面有一则去年的新闻,报道说在法国,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位中国妇女带着孩子去法国旅游,一天,她和孩子到法国朋友家做客,热情的女主人向客人说了礼节性的欢迎话后,便问中国客人喝点什么?客人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回答说:“随便。”转过身来,女主人又问孩子喝点什么,未等孩子回答,孩子的妈妈就抢先说:“别管他,我喝什么,他就喝什么。”法国女主人很不理解地说了一句:“让孩子自己选择。”然而,孩子的妈妈固执地表示没有给孩子选择的必要,最终孩子还是没有得到选择的权利。这则新闻有两处可圈可点:一是妈妈替孩子抢先选择,二是孩子别无选择。
&&&&去年五月份,全国少工委启动的旨在了解孩子内心烦恼的全国性信笺访问调查中,孩子们用四万封来信表达了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烦恼,经过汇总,廿八个烦恼就出现了。其中第一个烦恼就是父母管得太多的烦恼,孩子们埋怨父母管得太多,不能自己做主;长辈溺爱,除了学习什么都不让干
&&&&还有一些错误的教育方法比较常见。如哄骗、利诱的方法。有的父母希望孩子参加一些家务劳动,就用“做完这件事,奖你两块钱”的做法,使孩子慢慢学会了做什么事都以物质要求要挟大人的坏习性,心中只有物质标准,没有正确的道德行为标准。如讽刺、挖苦的办法。父母对刚学会做事,但做得不好的孩子,不是鼓励和帮助,反而用“笨猪”、“木头”等讥讽孩子。这会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失去学习的信心和产生反感,引起他对家长的不满,逐渐和家里的人疏远隔离起来。这些错误的教育方法也都是应该摒弃的。
&&&&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和艺术,它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在对孩子的教育中,要求每一位父母都成为教育专家是不现实的,但需要父母们了解一些孩子成长发育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学习一些教育常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良好的教育方法,确是十分必要的。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多次在报刊杂志上强调:“当务之急是提高家长的素质”。做父母,真的需要学习。特别是在当今信息社会、知识时代,学习更显得异常的重要。
&&&&二○○一年入选《中国青年》“可能影响二十一世纪中国的一百位青年人物”、现任华东交通大学母亲教育研究所所长的王东华,主编了一套《我们是这样教育孩子的》系列家教丛书,选取中外二十位杰出父母和他们子女的故事,告诉人们这样一个观点:并非专家、教授的子女才能成大器,只要善于学习,无论什么样文化程度的父母都可以培养出好孩子!为了孩子,父母必须重新学习,必须重新做人。我自己就是一个刚刚开始并正在努力学习的人,在座的家长朋友比我学得早、学得好的肯定有不少。
&&&努力学习做合格的父母,是孩子成长的需要,是自我完善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民族振兴的需要!
&&&&当前,首先要更新家庭教育观。根据我的学习体会,我觉得应树立这样几种理念。
第一、是素质教育的观念!
&&&&这是我国根据时代要求和现实需要大力倡导的先进观念。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人才素质作为重要内容和目的的教育。知识、能力、素质三者是素质教育中的三个要素,并且是相辅相成的。与应试教育观念截然不同,素质教育以育人为根本,强调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和谐地发展及在此基础上个性的充分发展;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质,而不仅是文化素质,尤其不仅是分数。著名作家刘墉形象地说,“所谓的素质教育不是画定一条线让子女去走,而是让豆子长成豆子,矮豆子长成矮豆子。平平静静地成长,做快快乐乐的读书人。”
&&&人是多方面的,需要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实际是一种做人的教育,是一种以培养人的能力、发展人的个性、提高人的素质为内容的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二十一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呼唤:“二十一世纪最成功的劳动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是对新思想和新的机遇最开放的人。”
&&&&教科文组织的报告中还提出了教育的“四个支柱”的观点: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为此,许多国家纷纷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以适应新时代对人的要求。韩国政府确定了“全人教育”的目标,以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健康的人、爱美的人、有能力的人、有道德的人、自主的人。英国、法国等许多国家都提出了自己全面育人目标。
&&&&素质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有的学者提出二十一世纪所需的人才,首先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和献身精神,其次要具有五种能力,即:自己动手获取知识的能力、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组织管理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素质教育最终要培养的就是这种创造型人才。因为创造性是人的素质结构中最宝贵的组成部分,生气勃勃的创造性劳动将是未来社会生活的主旋律。
&第二、是赏识教育的观念!
&&&&赏识教育源于一个父亲对教育的感悟,这个父亲叫周弘,是南京的一位普通工人。他把自己双耳全聋的残疾女儿周婷婷,培养成一个快乐的人,一个成功的人。周婷婷年仅十六岁时,被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系破格录取;二○○一年,大学毕业的她到美国最好的聋人大学盖特劳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二○○二年,成为二○○一年度海内外有影响力的“《中国妇女》时代人物”十位杰出女性之一。周弘认为,教育孩子成功的奥秘源于家长的一种良好心态,源于教孩子学说话走路时,所有家长在心灵最深处都是绝对地、无条件地、百分之百地坚信自己的孩子“行”这一信念。每个孩子都是天才,要对他们竖起你的大拇指,说“你能行”、“你真棒”。
&&&赏识教育是一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教育,奥秘在于承认差异、允许失败!
&&&赏识教育能激发孩子潜力的原因在于满足了孩子内心深处的需求!
&&&赏识教育并不是表扬加鼓励,赏识的概念里也有批评,但批评时要遵循一个原则:对事不对人,要给孩子这样的感觉:孩子你仍然是最好的孩子,犯了错不要紧(或失败了没关系),我相信你能改正。
&&&&这些是赏识教育的基本内涵。
&&&&孩子需要鼓励、赞扬和肯定。赏识教育的要求我们做父母的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不要吝啬笑容和赞美。家长的肯定和表扬是对孩子莫大的支持和帮助,我们不该把他们的愿望和理想扼杀在我们的批评中。赏识能够增添孩子的自信心,增强孩子无所畏惧、战胜困难的勇气。
  据报道,二○○二年上海教育专家在市内三个区的廿一所学校开展了一项题为“你觉得自己是不是好孩子”的调查,结果显示,竟有90%以上的孩子认为自己不是好孩子。这项调查表明,孩子进入小学阶段后,大部分父母对孩子的表扬越来越少,赏识孩子的往往只有一个标准——“分数”,高分数等于好孩子、等于将来有出息。从而导致孩子越来越缺乏自信。对此,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的胡惠闵教授指出,现在的孩子虽然吃得好、穿得好,但从得到的认同和赞赏来看,他们是“贫困”一代。
&第三、是快乐教育的观念!
&&&&最早提出“快乐教育”的思想是英国社会学家、实证主义哲学家、教育理论家斯宾塞(一八二○——一九○三)。他主张让儿童在快乐的情绪中掌握知识,使求知成为愉快的事情。我国很早也有“寓教于乐”的古训和成语。
&&&&孩子积极乐观的情绪有助于他的智力和个性的健康发展,所以,让孩子在快乐中学到知识是必要的。学习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知识应该给人带来快乐。
&&&应该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也获得快乐!
&&&&试想如果我们把学习搞得很枯燥,毫无乐趣可言,人生学习知识的意义又将何在呢?
&&&&要帮助孩子成为快乐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父母自己生活得快乐,在家庭中要营造和睦愉快的气氛,想法设法让孩子体验到知识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让孩子知道如何去制造和珍惜快乐。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快乐教育的快乐,不是不思进取的快乐,麻木不仁的快乐,无知者无畏的快乐,精神胜利的快乐!
&第四、是情感教育的观念!
&&&&人是有感情的高等动物,情感在人的精神世界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人类社会发展到当代,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再是人类面临的惟一一种重要的关系,人类社会的多元化,社会现状的复杂化,以及由于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导致人际竞争的加剧而带来的社会不适现象日趋严重,人类的情感问题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并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一点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七十年代提出“学会生存”到八十年代提出“学会关心”这一认识基点的转化中也可得到强有力的证明。强调生活质量,强调情感发展,这是社会发展到了今天所提出的一个具有全球性的必然要求。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人类的认知活动是大脑优势半球(通常为人的左半球)的功能,情感活动是大脑非优势半球(通常为右半球)的功能,并且更为重要的是,只有大脑两个半球协同活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大脑的效率,开发出大脑的潜能。
&&&传统的教育观,注重认知,忽略情感,从而导致了教育的狭隘性、封闭性,影响了人才素质的全面提高,尤其是情感、意志及创造性的培养和发展。
&&&&现在我国有许多父母不会爱孩子,爱孩子爱得残酷、变态和不健康,这与情感教育的缺失不无关系。情感教育包括的内容很多,品德教育、善良教育、爱的教育都在其中。
&&&&据报道,德国格外重视对孩子善良品质的培养,并将其列为德国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爱护动物是许多德国幼童接受的“善良教育”的第一课。同情、帮助弱小者也是德国人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的另一重要内容。“宽容待人”被德国人普遍认定为一个人“善良品质”的一方面。
&&&&我国古代圣贤很早就强调“孝”道,认为这是万善之首,除却它封建礼教的一面外,其中有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的优良内核。
&&&&试想一个人连他最亲近的父母都不能真心地尊重和关爱,怎么可能设想他去爱别人、爱国家、爱自然、爱全人类呢?
&&&&最近读到一则新闻,报道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给二千五百多名中学生部署的寒假作业是“给长辈、师长、亲友、同学拜年;大年初一早上向父母、长辈问好;除夕亲手给长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等)洗脚;给家人做一顿饭......”其“良苦用心”是什么?该校长肖明华一语道出: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得到的爱很多,却常以自我为中心,难以想到回报。布置这份作业的目的就是为了用实际行动教育学生孝顺父母,尊重长辈,继而学会尊重老师和同学,尊重社会上的其他人。
&&&&鲁迅先生说过:“你要知道未来的民族是什么样子吗?那你就看看十三四岁的孩子吧!他们的品德面貌怎么样,就是我们民族的面貌怎样。”&爱因斯坦也说过这样的话:“人类最重要的努力,是在我们的行为中追求道德。我们内心的安宁,甚至我们的生存,都离不开道德。只有道德行为,才能给生命美和尊严。”翁倩玉唱过一首影响很大的歌,相信大多数人都听过,歌名可能叫《爱是什么》,用歌曲来诠释爱。爱是什么?爱是关心,爱是尊重,爱是理解,爱是责任。意大利有一本教育名著《爱的教育》,也曾为人们展现了这个世界的真、善、美,以及宽容、勇敢和坚韧。让我们作父母用这种善良的、爱的教育,不断给孩子的心灵以滋润。
&&&&最后,谈一下教育方法。
&&&&前面谈了三类不正确的教育方法,这些教育方法简单、落后,应该摒弃和避免。那么什么样教育方法才是正确的和适合的,如何选择和运用?
&&&&我结合学习心得和自己的实践,简单谈五点一般性的建议。
&&&一、从读一本好的教育书开始!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教育孩子是一项综合实践活动,没有理论指导、经验传习、具体运用是做不好的。建议父母们从读一本好的教育书开始,注重学习一些教育学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方法,结合自己孩子的具体实际,因材施教,去摸索和运用。
&&&二、从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做起!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一个好的习惯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小学生正处于习惯形成期,父母要特别注意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一旦孩子形成了良好的习惯,他就会沿着既定的轨迹,自主地、良性地向前发展。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好的习惯的形成就会很难,父母就会费很大的劲去纠正,并且效果也不见得好。建议父母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的点滴小事(如写字、待人接物等)抓起,帮助孩子一开始就养成一个好习惯。
&&&三、从了解孩子着手!
&&&&&&&&&了解孩子是教育的开端,是教育孩子的第一步!
&&&&&&&&我们大多数父母上班工作业务繁忙,回家后又有家务活,平时对孩子的观察和了解是不够的,由此造成了父母与子女间的隔陔和教育方法的简单化。前面已经提到,全国少工委调查,现在的孩子们有廿八个烦恼,有关教育专家指出,有时候我们认为孩子们行为不可理解,事实上是因为我们不了解他们,只有了解孩子的烦恼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健康成长。作为父母我们平时要有耐心和执著去了解孩子,多与孩子沟通和交流,多与学校老师沟通和交流,以便及时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和指导。
&&&四、多给孩子一些应有的平等和尊重!
&&&&&&&&父母是比孩子年长几十岁的人,不能因为年龄资历的原因,而不能平等地对待孩子,把孩子作为平等的生命个体看待。要知道,“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没有平等,就没有尊重;没有尊重,就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教育就谈不上孩子的成长与发展!要尊重孩子的天性(比如玩)和权利,尊重孩子的自由和选择,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要学着象对待朋友一样对待孩子。据说美国父母为了表示对孩子的尊重,与孩子说话时,一般都蹲下身子,与孩子平视。孩子是活生生的人,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尊重孩子的兴趣,充分激励他们学习与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议我们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多用商量的口吻(如“我建议”),少用命令的语气;多摆事实讲道理,少摆架子耍权威。
&&&五、多给给孩子一些需要的鼓励和赞美!
&&&&&&&&人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大可分为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两类。鼓励和赞美是人类共同需要的精神需求。著名影星潘虹作为一个成功的女士,有段文字写给妈妈,表达对赞裳的渴求:“虽然你对我也关注也理解,但不听到你亲口对我一句赞赏的话,我就总是心有不甘,就总觉得我得到的荣誉还不够完整。我要让你骄傲。这是我的孝心,也是我的好强,更是我的压力。”作为一个幼小的生命个体,孩子在面对一个并不熟悉的变化纷繁的大千世界的时候,心灵深处往往会胆怯和自卑,他们特别需要鼓励和赏识。这一点心理学家们已经给予了证实。可以说鼓励和赏识是孩子成长中的精神营养品。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孙云晓研究发现,十岁左右,是人形成自我概念的关键时期。而自信心的培养则跟自我概念形成有密切关系。一个处于自我概念形成期的孩子,如果他自认为是幸福、快乐的人,他就会朝快乐幸福的目标努力;反之,则会在不幸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调查表明,孩子进入小学阶段后,大部分父母对孩子的表扬越来越少。进入小学以后,家长赏识孩子往往只有一个标———“分数”。而在生活中也随之出现几个等号:高分数=好孩子、高分数=班干部、高分数=将来有出息。可第一名只有一个,于是对大多数孩子来说,一旦落在第二名之后,便被认为是失败者。教育专家提醒说:当成绩成为判断将来人生是否成功的一种标志之后,孩子们在生活中就很难得到赏识了,久而久之他们会丧失自信,渐渐退步。一旦他们遇到真正的困难,很难靠自我鼓励度过难关。
&&&鼓励和赏识能够极大地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已经成为不移之真理。那么就让我们每天多发现一些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多鼓励和赞美孩子一些,让孩子多体验成功和喜悦,逐渐形成快乐、自信的品格,健康茁壮地成长。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跆拳道教练资格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