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规家训内容书写章法

邢台老党员创“李氏家训”全家百口书写好家风(全文) - 网易河北
十天内免登录
邢台老党员创“李氏家训”全家百口书写好家风(全文)
摘要:7月1日中午,家住邢台长城花苑的李勇大爷家里,子孙满堂,饭前,他又讲起了“李氏家训”。
网易河北讯 李氏家训挂在他家的墙上,有勤、学、诚、孝、善、信、和、宽、练、志等10条。今天,他重点讲孝这一条。讲完自己怎样孝敬患病的母亲后,他指着老伴儿说:“作为一个母亲,她一辈子勤劳节俭,抚养大了三个儿女,人人都要孝顺她。”后辈们听了都点头。
李大爷,今年71岁,是1963年入党的老党员,8年前他立下李氏家训,带出了一个好家风。李氏家训不仅成了后代的行动准则,还在民间广为传诵,成了千家万户流行的语录。
月光族催生“李氏家训”
“哥,这孩子你替俺管管,每月挣3000多元,还不够花。”2006年春节刚过,他的弟弟拉着儿子来找他。
针对侄儿花钱大手大脚的问题,他详细讲了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我当兵时一个月6块钱,一年能攒60元,寄回家中补贴家用。”
又过了一个月,弟弟笑着告诉他:“儿子好多了,这个月节省了2000多元。”听后,他却没有笑起来。
像侄儿这样的月光族,在后辈中不算少数,不能只教育好一个。于是,他琢磨到半夜,从父辈传下来的好品德想到自己60多年的人生感悟,写下了10条李氏家训。
正月十五,他召集全家一百余口人,宣读讲解了家训,并要求家家张贴,人人会背,努力按照家训的要求去做。
好家训书写分家佳话
李大爷兄妹八个,都已四世同堂,如今已是一百多口人的大家,在这个家中有12名党员,7个大学生,20多人在学校和单位评为先进模范,街坊邻居都羡慕。“都像老李这一家子,咱社会就和谐了。”
兄弟分家无论在城里还是农村都是一本难念的经,在李大爷家族中,分了四次家,过程都很和睦。
无论是侄儿还是外甥分家,李大爷都是主管,分家前他先讲家训,讲孝、讲和、讲宽,然后一碗水端平,公平合理。
有一次,一个侄子分家时吃了点亏,侄儿说:“吃亏是福,当年分家时俺叔叔主动让了家产,这让后辈们很受教育。”
“李氏家训”流传在民间
今年年初的一天,李大爷去张宽办事处悟思村一户姓田的居民家中做客,发现他家墙上挂了一幅家训,仔细一看,和他写的家训一字不差,只是把李氏家训改为田氏家训。
“你这个家训是哪来的?”田老告知,“我是去皇寺镇潭村一家姓李的家中抄来的,不少人看后都夸好,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李氏家训在乡下便传开了。”
当得知李大爷便是李氏家训的首创者时,老田紧紧握住他的手说,“你的家训咱百姓喜欢,不少人家因你的家训变得和谐多了。
勤:一年四季春为首,一生一世勤为先,
干事不能畏苦难,致富全靠勤来换。
学: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
人生价值在知识,不学无术事无成。
诚:社会交往何足贵,诚实守信重千斤,
实实在在去干事,清清白白来做人。
孝:孝敬老人顺当先,行孝全凭儿心暖,
含辛茹苦育子女,知恩图报世代传。
善:广积善德菩萨心,敬老爱幼厚待人,
贫穷弱小不嫌弃,多发慈悲献爱心。
俭:拳石频移垒泰山,饭勺不器盛沧海,
衣食住行来不易,精打细算俭积财。
和:社会和谐国富强,家庭和睦业兴旺,
兄妹和谐山成玉,婆媳同心土变金。
宽:人间相处难随心,事事处处有矛盾,
豁达大度不计较,海纳百川宽量心。
练:身体健康重泰山,日夜操劳多锻炼,
合理膳食身体好,戒烟戒酒是关键。
志:人生一世坎坷路,有志方能立乾坤,
不怕失败不畏难,笨鸟也能早入林。
来源:牛城晚报
本文来源:网易
责任编辑:HEB035
相关新闻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网易河北访谈间
&select name="site" class="left"&
&option value="网易" selected="selected"&新闻&/option&
&option value=""&网页&/option&“中国传统家训书作展”昨火爆开幕
展览持续到30日,170多幅草、行、隶、篆、楷名家作品静待品鉴
日  来源:生活日报
  24日,3000多名中小学生参观中国传统家训书作展,聆听山东好家风故事。                        记者 陈文进 摄
  □记者 郭学军  12月24日上午,由山东省文化厅、大众报业集团主办,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协办,生活日报、山东省文化馆承办的“中国传统家训书作展”在山东省文化馆拉开帷幕。本次展览由欧阳中石先生题写展名,山东书坛最具实力的120余位书法家集体创作,山东省书法家协会、17地市书法家协会及社会相关书法团体、机构推荐的最具实力的书法家会员代表是参与此次书作展的中坚力量。此外,柏继民、董凤基、王玉玺、刘国福等关心此次公益活动的省领导以及陈左黄、张剑萍、郭连贻、王大章等省内老一辈书法家创作了主题作品。部分近年来在全国屡获大奖的70后、80后优秀青年书法家也积极参与其中,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用创新的笔法创作出了表现时代精神的作品。170余幅作品展示书法之美  在省文化馆展览厅,170多幅用草、行、隶、篆、楷等各体书写的作品,吸引了大批参观者,其中不乏书法爱好者,以及来自部分高校和中小学进行集体参观的学生。  “这次展览的书作题材,基本都是古代名人的格言或家训,参观者在欣赏书法的同时,也能得到一次传统优秀思想文化的洗礼,很有意义。”70岁的退休教师耿广礼说,现在,电脑、手机打字普及了,人们很少用毛笔写字了,广告牌和布告也大都是印刷体或黑体字,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更多人拿起毛笔来,传承我们的国粹。耿先生说,他在学校当老师时,学校里搞活动用的条幅等宣传品,都是老师自己写。弘扬国粹,展示传统文化  “这个展览书法字体各有特点,有的清秀,有的飘逸,有的庄重,有的老辣。作品的布局很有章法,草而不乱。”来自泉城中学七年级的孙浩然很有感触。   “此次展览的形式很好!参展作品艺术视野开阔,作品立意高远,蕴藏着丰富的书法语言,既传播了传统优秀文化,又体现出对时代的讴歌,是一次高水平的书作展,也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中国书协副主席、山东省书协原主席张业法说,大家来参观这个书作展,不仅可以得到一次艺术享受,更能得到一次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教育。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不能丢!”出席活动的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董凤基也强调说,这个展览不仅是个书法展,更是一次优秀传统思想道德和文化的宣传。书作展将持续到12月30日  据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次书作展的主题就是家风、家训,而家风、家训属于家庭美德的范畴。家国同构,一个个家庭的家风、家训叠加起来,就相当于一个国家的道德标准。这次由山东省文化厅、大众报业集团主办,生活日报承办的“山东好家风”系列公益活动于今年8月起陆续开展。  作为山东首席家庭报,生活日报以重要版面、较大篇幅,对30余位在山东出生或成长的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人物最具代表性的家风故事进行了为期1个多月的连续报道,并先后举办了多场以“山东好家风”为主题的书画名家走基层笔会。生活日报连续发布了40多个整版的“山东好家风”系列公益广告,对历史上的家训名篇、治家格言进行了梳理、宣传。一时间,谈家风、论家训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热点。  据了解,此次中国传统家训书作展作为“山东好家风”系列活动的压轴之作,既是山东书法界的一次高水平展览盛会,更是对中国传统家风文化的一次有力弘扬。书作展将持续到12月30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生活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生活日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崇德向善 文明有礼 三明市优秀家训书法作品展示-三明文明网
三明市尤溪县实验小学把朱子家训及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努力营造朱子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环境,做到文化环境与自然环境水乳交融,让学生身处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一是强化墙体文化建设。在操场围墙上设置《朱子家训》、《观书有感》等大型浮雕;在荣誉墙、宣传栏、布告栏上张贴朱熹画像,展示朱子家训、名言名句;在校园电子屏幕上交替播放朱熹语录。让这些名言如无数位不说话的老师一样,时时提醒学生为人处事、求学问道等要唯善不唯恶,打造自己的源头活水。  二是强化楼道文化建设。在教学楼走廊上张挂有关朱熹各方面的知识介绍,包括朱熹生平简介、朱子家训、朱熹小故事,还有学生书写的以朱熹诗词、名言为内容的书法作品等,用艺术的感染力教育人。  三是强化班级文化建设。全校各班级选择一则朱熹家训名言,书写在黑板上方或制作成条幅张贴在班级墙壁上,内容涵盖勤奋好学、艰苦朴素、尊老爱幼,崇善忌恶等,作为班级学生的座右铭,以此来规范学生的言行。  四是强化书签文化建设。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朱熹名言警句制成书签或写在醒目位置,时时提醒自...
 &&&&有这样一个大家庭,他们家有着严格的“家规家训”,悬挂在客厅显眼的地方。4月14日,记者走进三元区城关街道芙蓉社区9幢201室,感受到邓氏家训的魅力。  据了解,邓衍淼是三明市三元区本地人,75岁戴着一副眼镜的他看上去文质彬彬,和蔼可亲,从事教育工作四十余载,曾任三元区实验小学校长,中国教育学会会员。在学会曾任中国教育学会学校管理研究会小学委员会常务理事,参与《三明市小学乡土教材》、《三元方言问趣》、《三元方言志》编写等工作。  来到邓衍淼的家中,刚进门就看到了墙上挂着的邓家“责、勤、俭,乃立业持家之本也,活在世间均有责,明责是聪慧,尽责是本分是义务也,不负责者将被社会所弃之,每人所负责之事,事事为要,事事勤为,不可懒惰,身家处事,件件讲省约……”这些甄言就是邓衍淼家的家规家训。  在邓衍淼家客厅里悬挂的家训中,不仅有他自己的心得体会,还有对子女晚辈的谆谆教诲。“人生在世路漫长、成年之后路自闯;酸甜苦辣都是味、五颜六色自己赏……”邓家家训的开篇便是邓衍淼自己奋斗的感慨,老邓告诉记者,年轻时,他和老伴因为家境贫寒,“那时候...
主办单位:中共三明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技术支持:鸡蛋里面挑骨头024:笔控·墨控·气控·局控----观殷旭明书法《朱子家训》
生活是需要调剂的,对一些人来说,看书作文是一件很难受的事情,对有些人来说,却是一件享受,昨天有人回复:“不错,流畅洒脱,信手掂来,旁证博引,杭州和杨春都成了配角,唯有你自己的感叹成了主角,果然利害。”晕,真这样,是不是有点喧宾夺主了?
笔控·墨控·气控·局控
&&&&&&&&&&----观殷旭明书法《朱子家训》
日,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及媒体联合发布的“汉语盘点2011年度字词”揭晓。“控”和“伤不起”、“债”和“欧债危机”分列年度国内字词和国际字国际词首位。
书法创作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自然也是受人控制的,书法家就像一个魔术师,用手里的那根魔仗在宣纸上变出一个个让你目瞪口呆的魔术。所有的秘决就像2011年度汉字一样,就一个字“控”。
笔控:辗转腾挪,肆意挥洒
毛笔是一种源于中国的传统书写工具和绘画工具。被列为中国的文房四宝之一。分硬毫、兼毫、软毫。毛笔在历代都有不同的称呼。春秋战国,诸侯称雄。此时,各国对毛笔的称呼都不同。吴国(今江苏)叫“不律”,楚国(今湖北)叫“插(竹)”。&而白居易称笔为“毫锥”,《寄微之》诗云:“策目穿如札,毫锋锐若锥。”
用笔书法家的基本功,也是核心的功夫。用笔有许多讲究,单从用笔的方法讲,有提、按、擒、纵、使、转、顿、挫等多种方法。如果从笔墨行迹上说,笔法又有方、圆、肥、瘦、血、肉、刚、柔等之说。如果以笔锋论之,又有中锋、侧锋、藏锋、回锋之说。学问之大,无穷无尽。
旭明暗熟于笔法,毛笔在旭明手里就像是哈利波特手里的摩仗,辗转腾挪,上下翻合,肆意挥洒。观《朱子家训》,旭明不像是书者,反而像一个科举应试的考生,心全然放在遣词造句上,笔法只是平时技艺的运用,于无意中有意。其书中侧并用,虚实随意,笔随着文意极尽变化,或浓或淡,或重或轻,或收或放,他并没有过份地强调用笔,更重要地是突出文章的意思,笔完全是在他的无意思控制下自由地书写,更添一分豪情与雅意,自然、随意、洒脱,于无控中而控,非长期训练而成达者。
在书法里,笔法是个什么角色?书法的主角是文,这是书法传播的内容,是书法最核心的东西。笔法最多是一个配角,这个配角如果与主角配合好了,书法就是上品。我们设想,如果颜真卿用多宝塔写《祭姪文稿》,肯定不会是上品。旭明书《朱子家训》充分考虑了作品的阅读性,控笔很严,尽量把笔画交待清楚,用笔细腻、干净利落、内敛而精神外露,给人以洁净清逸的美感。
墨控:墨色亮丽,富有韵律
墨色有焦枯浓淡干湿之分,作书使毫行笔燥润相间的技法称为“用墨”。《续书谱》称:“作楷墨欲干,然不可太燥;竹草则燥润相杂,润以取妍,燥以取险。墨浓则笔滞,燥则笔枯。
墨是文房四宝中最贵的一件,墨分墨和砚,好的墨和好的砚是价值连城的。书法家用墨十分讲究,一般的书家,直接用墨汁书写,讲究的书法家是要自己磨墨的。&一般用墨重要的是以“生砚”、“生水”、“生墨”为佳。磨墨要用清水,用力均匀,按顺时针方向转慢磨,直到墨汁稠浓为止。墨在砚上慢慢地磨,一圈一圈地,手也活动开了,脑子里对作品的构思也酝酿好了,再用笔醮墨,一挥而就。
用什么墨书什么也是有讲究的。用硬笔(狼毫)书写时,可磨浓墨,而软笔(羊毫)则以黑为原则,写楷书可浓些,而写行书墨淡,可使运笔流畅。
旭明用墨偏浓,色泽黑亮,其书《朱子家训》是橙色的纸,墨太淡则不清,墨吸进笔肚里,通过提、按、擒、纵、使、转、顿、挫等多种方法在纸上呈现不同的墨色效果。旭明所书将墨色融合于线条之间,变化多端,富有层次感、韵律感,张显着一股生命的力量。
气控:清雅流畅,字如其人
气韵本指人的气质和风范,是指点画线条、结构、布局组合中透出的精神、格调、气质、情趣和意味。气韵是作品总体的面貌,是需要感受的,是思想的外化,是“虚”的。形质指点、画、线条及其结构布局的形态和外观,是技法,是“实”的,是气韵赖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书法作品的气韵,与书法家本人有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气韵,有不同的作品。仪态活泼而富有生命力的书法形象的创造是与意紧密相连的。书法中气韵的获得,依赖于创作技巧的精熟,这是前提和基础,更是作者的思想境界、生活阅历、艺术修养等方面功力的体现,所谓“字如其人”。
旭明《朱子家训》的章法,整篇以册页的形势书写,每页五列,依文而书,长短不一。章法依文法,句断则书断,一句一书,书随意转。其书运用传统的技法,把先贤的风骨气韵发挥得淋漓尽致。其心气在训,笔墨体势较好地表达其内心的情感与心迹,清雅流畅,徐徐道来,既有二王、书谱的气息,又有米芾、小野道风的神韵,让人过目难忘。
观其所书它作,可以看出其对传统的深入,特别是对二王用心很多,并融入自己的审美意趣,亦古亦新,彰显出一种大气自然的气象。我忽然想,如果旭明打破以文为主的局限,达到了挥毫的状态,是不是又是一个面目?或者将笔更收一点,以精典的二王书风而书,是不是更传统一点?
其后的收藏作品里也有《朱子家训》之作,可能没有想着让人评的,其书放笔纵意,一气呵成,收放合度,也是一种面目。从作品中可以看出,更多一分放松,多一分自赏,也多一分玩味。
局控:蔬密的序,错落有致
章法布局是书法作品最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是创作书法作品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创作书法作品,练得一手好字,这是书法作品创作的基础。书法作品的章法布局,这是书法作品成功的关键因素。
章法布局是书法作品的整体安排,包括如何确定幅式,如何安排书写的位置,如何留边,如何排行,如何安排字与字、行与行、文与款之间的空间位置,如何协调文字与空白的比例关系和蔬密变化,以求得奇妙、协调的艺术效果。章法布局是书法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
格式与章法是书法创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是作品是否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关键。旭明所书《朱子家训》是一篇修身治家之道是家教名著,是要让人看的,旭明用小行草书写,怕观者不识,其书行书居多,章法上一句一节,便于阅读。在布局上,其书错落有致、大小不拘、张弛有序、敛放有度。章法上气贯全篇,灵活生动。整体是从容自然而又有厚度,朴实中又见灵动,故而使作品神气完足,品相纯正,气高韵远,使人感觉到有新意。
格式与章法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到明朝中后期第一次出现了比较纯粹的赏玩意识,是在书法历经实用、雅玩、赏玩过程基础上逐步提出来的。册页就是一种赏玩书法,像一本书,你慢慢地打开,一页一页地欣赏,而不像条幅、横幅、中堂、斗方之类的作品,一目了然,其书观一页而知全部,观一字而知全书,旭明运用《朱子家训》的章法,合理断句,在每页上形成了一个错落,增强了作品章法的变化,是作品的精彩之处。
不知道“控”字风行的2011,是不是给旭明一些启示。“控”也是一个双刃的剑,“控”得好神韵灵现,“控”不好就成为“手
空”,所有的努力就成了一场空,什么也没有。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海宁好家风好家训:一分一厘勤恳书写人生 以画为媒踏实传承家风
  在海宁盐官一幢写着&半爿草堂&四个字的民房围墙大门里住着这样一位老人,他68年如一日,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祖上&实实枚枚&的家训,并带领高家子女诚恳老实做人,勤恳踏实做事。他就是海宁&好家风好家训&代表人物高尔兴。
  继承家训:不拿公家一分一厘
  在高尔兴的记忆里,长辈们就教育小辈为人处世的道理,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宁可人家欠我们,我们不能欠人家&这句话是大人们教育他们时经常说的。他的父亲在村里的人缘很好,在当时他的父亲也算是有文化的人,乡里乡亲需要写写的,都来找他,他父亲从不拒绝。他的父亲在28岁那年意外死亡,欠下24石大米和2000斤麻皮,一些债主表示不能还就算了,但是他的母亲教导他们,家庭欠下的债,要如数归还,这是他们的责任,最终债务全部还清。老高说,当时他们家的经济条件是非常困难的,五十年代初,他们家是农村合作社发放救济款的对象,但是他的母亲没有要,理由是还有比他们更困难的家庭需要救济,她教育子女们要勤恳做事、踏实做人,靠自己的努力度过难关。到了70年代,老高自己做了生产队的队长,他说当时一些人家多多少少要占公家一点便宜,他说他本人也好,自己的家人特别是子女从来不拿公家一分一厘,他教育子女要勤恳本分,老老实实,才能赢得人家的尊重和信任。
  传子家风:珍惜家中每一分钱
  高尔兴的儿子,小时候拿了家里的10元钱去买零食,邻居知道后告诉了他,他严肃地批评了儿子,&家里的钱来之不易,怎么可以随便花&,从此他的儿子再也没有乱花钱。他的一双儿女从小就能吃苦耐劳,真诚待人,如今他们都很优秀,儿子在做经编生意,女儿是公务员,各自都有美满的家庭,孙辈们都非常懂事,这让老高非常欣慰。老高说他们家族,从他的祖辈以来,没有人做过违法乱纪的事,家人也没有什么不良嗜好,珍惜家中每一分钱,好的家风代代传。
  文艺大叔:手绘家乡一景一物
  高尔兴,这位出生在海宁盐官镇春熙社区土生土长的当地居民,虽然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但从小喜欢书画。成年后,在从事与艺术无关的工作之余,业余时间从未放下画笔,还报读了两年中央美术学院的函授大学。
  作为一个盐官人,自然从小看着潮水长大,也是看着古城一点点变迁,&生活过的地方,感情很深,但是一旦拆掉后就会被遗忘,我要在拆之前把它们画出来,让盐官古城的模样和故事一直流传。&高尔兴喜欢画画,2012年,盐官古城开始拆迁,于是,他也开始了用钢笔记录盐官古城的历程。
  从教场路的两侧开始,高尔兴一间房子一间房子画过去。不下雨的日子,他一大早就出发了,因为他还在社区兼职,所以要赶在早上8点半上班前,完成一幅画作。晚上光线好,他也会去画上几笔。
  有段时间,他画了新水城门附近的建筑,他想起来,这里以前是有一条河的,小时候读书每日都要经过。于是,他又根据自己的记忆,把小河加了上去。 &他们的房子,每个窗户都很讲究,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他是盐官有名的画家,又是一个盐官通,知道很多盐官的故事。&春熙社区的居民吴忠很佩服高尔兴的行为,他说高尔兴画了很多画,为盐官保留了珍贵的记忆。
  此外,高尔兴还是盐官春熙社区老年书法协会的会长,是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典型。经过多年的勤学苦练,他的绘画技艺有了质的飞跃,还以优异的成绩取得大专学历。他根据史料以及儿时的记忆,用画笔绘制盐官古城已被遗忘的情景与事物,其中有九幅入编《话说盐官》一书。他的党员家庭教育示范点最大的特色就是以画为&媒&,以画为&点&带学习的&面&,并成为收集当地居民群众意见建议的阵地。
浙江文明网
海宁文明办
扫一扫关注文明浙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规家训内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