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泊生先生徐才厚膀胱癌死亡视频频

[转载]1983年《人民日报》逝世消息汇总(三)
中共中央、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沉痛宣告 党和国家优秀领导人廖承志同志逝世&&
廖承志同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在巩固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实现祖国的大团结大统一事业中,在加强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关系和争取世界和平的斗争中,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他在党内外和国内外都享有盛名
  新华社北京6月10日电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沉痛宣告: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同志,因心脏病突发于日5点22分在北京逝世,终年七十五岁。
  廖承志同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在巩固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实现祖国的大团结大统一事业中,在加强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关系和争取世界和平的斗争中,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他在党内外和国内外都享有盛名。&&
  廖承志同志的父母是国民党著名元老廖仲恺先生和何香凝女士,因而他同包括蒋经国先生在内的现在台湾和其他地方的国民党重要人物,都有过交往。他同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也有广泛的交往。
  廖承志同志的逝世,是我党和我国人民的重大损失。他的逝世适值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之际,更引起了代表们的痛悼。&&&
  《人民日报》(日)
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各界人士和首都群众两千多人沉痛地向廖承志同志遗体告别&
胡耀邦、邓小平、赵紫阳、李先念、陈云、彭真、邓颖超、徐向前、乌兰夫等同志向廖承志同志的亲属表示亲切慰问,黄文欢同志和日本政府特使古井喜实参加吊唁
  新华社北京6月23日电 为人民革命事业、为祖国的团结和统一奋斗了半个多世纪的廖承志同志长眠在鲜花和松柏丛中。他面容安详,魁梧的身躯上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今天上午8时起,一批一批的人们来到北京医院吊唁厅,同他最后告别。他们中间有:和他并肩战斗过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专程来到北京的国际友人、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还有首都各界群众,共2,000余人。人们怀着悲痛的心情在他的遗体前肃立默哀,许多人泪水长流,有的痛哭失声。&&
  党和国家领导人胡耀邦、邓小平、赵紫阳、李先念、陈云、彭真、邓颖超、徐向前、乌兰夫等同志在廖承志同志遗体前静默致哀,并向守护在灵堂的廖承志同志的夫人经普椿、廖承志同志的姐姐廖梦醒以及廖承志同志的其他亲属表示亲切慰问。
  向廖承志同志遗体告别的还有党和国家的其他领导人,中央军委委员,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政协全国委员会的负责人:万里、习仲勋、王震、韦国清、方毅、杨尚昆、杨得志、余秋里、宋任穷、张廷发、胡乔木、倪志福、姚依林、秦基伟、陈慕华、邓力群、谷牧、陈丕显、胡启立、乔石、郝建秀、薄一波、王鹤寿、耿飚、胡厥文、许德珩、彭冲、王任重、朱学范、阿沛&阿旺晋美、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赛福鼎、周谷城、严济慈、胡愈之、荣毅仁、叶飞、廖汉生、韩先楚、黄华、李鹏、田纪云、康世恩、姬鹏飞、张劲夫、吴学谦、王丙乾、宋平、洪学智、郑天翔、杨易辰、杨静仁、刘澜涛、陆定一、程子华、康克清、季方、庄希泉、帕巴拉&格列朗杰、胡子昂、王昆仑、钱昌照、董其武、周叔弢、杨成武、肖华、陈再道、吕正操、周培源、缪云台、王光英、费孝通、赵朴初、叶圣陶、屈武。
  黄文欢同志也前往北京医院向廖承志同志的遗体告别。
  日本政府特使古井喜实前来吊唁,他肃立在廖承志遗体旁,鞠躬默哀,良久不忍离去。&
  前往悼念的还有部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以及出席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的代表和六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的委员,中共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总部、各军兵种负责人,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负责人。
  前来吊唁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侨胞默默地走到廖承志的遗体旁,端详着廖公的面容,忍不住泪水盈眶。与廖承志有深交的林达光教授,今天一清早就来到北京医院。他走近廖公身旁,摄下了最后一张照片留作纪念,表示深切的哀悼。前来吊唁的港澳同胞何贤、马万祺,解放初期就同廖承志同志有过交往。这次他们正在北京参加六届人大和六届政协会议,当他们得知廖承志同志逝世消息的当天,立即赶到廖公家里,表示哀悼。他们挥笔写了:“世代忠良表,英才一旦凋,痛心何可了,矢志报天骄”的悼词,以抒发怀念之情。向遗体告别的还有:费彝民、王匡、王宽诚、安子介、霍英东、李子诵、李菊生、祁烽、柯平、汤秉达、罗桂祥、杨光、马蒙、许家屯、黄文钦、张廖富源、博仁特古斯、杨永康、应行久、金玉堂、王慧珠、冯大勇、袁晓园、翁福林、利铭泽、包玉星夫妇、刘定中夫妇、查懋声、陈志昆夫妇、戴成功、蚁民、范樟年、沈国英等。
  专程来北京参加廖承志同志吊唁活动的日本70多位友人,今天在廖承志同志的遗体旁显得十分悲痛。日本公明党委员长竹入义胜提前在21日到北京医院向廖承志同志的遗体告别。竹入义胜一见廖承志同志的遗体便一边哭一边叫着“廖先生”、“廖先生”。他在离开灵堂之后又去看望了经普椿同志,表示对逝者家属的慰问之情。同廖家有两代世交的日中友好协会顾问宫崎世民,这次特意和他的儿子一起前来吊唁。他说,这样做是为了让他的儿子同廖承志的儿子相识,结成第三代世交,让日中友谊世世代代传下去。日中文化交流协会常任理事千田是也三十年代初曾和廖承志同志一起在德国留学,并曾同台为救灾义演。今天,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吊唁后对记者说:“1981年,我们来北京演出,又见到了廖先生。老友相逢,喜不自胜。廖先生看了我们的演出,还宴请了我们。没料到,那次一别竟成永诀。”千田是也说,失去了这样一位极不一般的人物他十分痛惜。日本友人冈田春夫、宇都宫德马、宫川寅雄、古贺繁一、小川平四郎、井上猛、西园寺公一、冈崎嘉平太、黑田寿男、八百板正等也参加了今天的吊唁。&&
  专程从香港赶来北京参加吊唁活动的陈香梅的妹妹陈香桃,今天在灵堂里紧紧地握着经普椿的手,亲切地说,香梅姐姐要我转告您,她对舅父的去世非常悲痛,她希望你和姨妈多多保重身体。&
  向廖承志同志遗体告别的亲属还有:廖六薇、黄宛芬、黄雪芬、卢镜彤、何品泉、经佩蘅、经心兰、陈宣远、廖德瑶、袁孝源、邓广殷等。&&
  告别仪式后,廖承志同志的遗体由宋任穷、陈丕显、陈野苹等同志陪同家属护送至八宝山火化。
  《人民日报》(日)&
首都隆重举行廖承志同志追悼大会&
沉痛悼念优秀共产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党和国家优秀领导人 首都隆重举行廖承志同志追悼大会&&
胡耀邦、邓小平、赵紫阳、李先念、陈云、彭真、邓颖超、乌兰夫等和港澳同胞、台湾同胞、侨胞、国际友人以及各界群众三千多人参加追悼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央党政军各部门、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和国际友人,日本国内阁总理大臣中曾根康弘献花圈和花篮
彭真主持追悼会,李先念致悼词,高度评价廖承志同志为党为国建立不可磨灭的功绩&&&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同志的追悼大会今天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党和国家领导人胡耀邦、邓小平、赵紫阳、李先念、陈云、彭真、邓颖超、乌兰夫等和港澳同胞、台湾同胞、侨胞、国际友人以及各界群众3,000多人参加追悼会,沉痛悼念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廖承志同志。
  天安门广场、新华门、外交部今天为廖承志同志下半旗志哀。&&
  追悼大会会场庄严肃穆。会场正中悬挂着廖承志同志的遗像,下面安放着廖承志同志的骨灰盒。骨灰盒上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周围是鲜花和松柏。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央党政军各部门、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和国际友人献的花圈和花篮放在会场上。&&
  会场上放着日本国内阁总理大臣中曾根康弘献的花圈。&&&
  廖承志同志的夫人经普椿和他的姐姐廖梦醒率子女献的花圈,放在骨灰盒的前面。
  下午3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宣布追悼会开始。参加追悼会的同志全体肃立,在哀乐声中默哀。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李先念在追悼大会上致悼词。
  李先念说,我们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廖承志同志。
  李先念说,廖承志同志青年时代就积极投身于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在革命实践中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走上了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而奋斗的光辉道路。
  李先念说,廖承志同志一贯地忠于党,忠于人民。他在与敌人斗争中,在与党内错误路线斗争中,大义凛然,无所畏惧,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和品质。&&
  他说,廖承志同志长期致力于巩固和发展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的爱国统一战线,为祖国的团结统一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他长期负责党的侨务工作,坚决贯彻执行党的侨务政策,关心和维护海外侨胞的正当权利和利益,关心和维护归侨侨眷的合法权利和利益。他在海外侨胞、港澳同胞中享有很高的声望,赢得了他们的爱戴和尊敬。
  他说,廖承志同志一贯坚决执行党中央的对外政策。半个世纪以来,他在反对侵略势力,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成为著名的国际和平战士。
  他说,廖承志同志的逝世,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损失,使我们感到无限悲痛,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学习他的革命精神和优秀品质,并且努力完成他所留下的工作。
  在哀乐声中,参加追悼会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港澳同胞、台湾台胞、侨胞、国际友人向廖承志同志的夫人经普椿、廖承志同志的姐姐廖梦醒以及廖承志同志的子女表示亲切慰问。
  参加追悼会的还有:万里、习仲勋、王震、韦国清、方毅、李德生、杨尚昆、杨得志、余秋里、宋任穷、张廷发、胡乔木、倪志福、姚依林、秦基伟、陈慕华、邓力群、谷牧、陈丕显、胡启立、乔石、郝建秀、薄一波、王鹤寿、耿飚、许德珩、彭冲、王任重、朱学范、阿沛&阿旺晋美、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赛福鼎、周谷城、严济慈、胡愈之、荣毅仁、叶飞、廖汉生、韩先楚、黄华、李鹏、田纪云、康世恩、姬鹏飞、张劲夫、吴学谦、王丙乾、宋平、洪学智、郑天翔、杨易辰、杨静仁、刘澜涛、陆定一、程子华、康克清、庄希泉、帕巴拉&格列朗杰、胡子昂、王昆仑、钱昌照、董其武、陶峙岳、周叔弢、杨成武、肖华、陈再道、吕正操、周培源、缪云台、王光英、费孝通、赵朴初、叶圣陶、屈武等。
  参加追悼会的领导同志都送了花圈。送花圈的还有: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刘伯承、蔡畅、许世友、谭震林、李维汉、黄克诚、胡厥文、史良、张爱萍、季方、周建人、包尔汉、邓兆祥、巴金。
  黄文欢同志参加了今天的追悼会。 &
  日本政府特使古井喜实也参加了追悼会。
  送花圈的还有:中共中央,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共中央军委,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政协全国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外交部,文化部,新华通讯社,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国务院港澳办公室,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体委、全国体总、中国足球协会,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对外友协,中日友好协会,中国文联,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中国福利会,中国新闻社,华声报社,中国红十字会,中国人民救济总会,中国旅行总社,华侨旅行总社,国家旅游局,中国国际旅行总社,纪念宋庆龄国家名誉主席基金会,各省、市、自治区侨办、侨联,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广东省人民政府、政协广东省委员会,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北京市人民政府、政协北京市委员会,中共广东省惠阳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人民政府,暨南大学,华侨大学,北京外语学院,六届全国人大全体港澳代表,六届全国政协全体港澳委员,新华社香港分社,港九工会联合会,澳门工会联合总会,香港中华总商会,澳门中华总商会,美国华盛顿华人各界。&
  参加追悼会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侨胞和外籍华人有:费彝民、何贤、王匡、王宽诚、安子介、霍英东、马万祺、李子诵、李菊生、祁烽、柯平、汤秉达、罗桂祥、杨光、马蒙、许家屯、黄文钦、李万之、张廖富源、博仁特古斯、杨永康、袁晓园、应行久、金玉堂、王慧珠、林达光、翁福林、冯大勇、卢家蕃、利铭泽、包玉星夫妇、刘定中夫妇、查懋声、陈志昆夫妇、戴成功、蚁民、范樟年、沈国英等。
  参加追悼会的日本友人有:冈田春夫、宇都宫德马、宫川寅雄、古贺繁一、小川平四郎、宫崎世民、井上猛、西园寺公一、千田是也、冈崎嘉平太、黑田寿男、八百板正、高山勘治。&&
  参加追悼会的廖承志同志的亲属还有:廖六薇、黄宛芬、黄雪芬、卢镜彤、何品泉、经佩蘅、经心兰、陈宣远、陈香桃、廖德瑶、袁孝源、邓广殷等。&&
  《人民日报》(日)&&
六届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画家李苦禅病逝  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 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著名画家李苦禅因患心脏病于6月11日凌晨1时在北京逝世,终年八十六岁。&
  李苦禅从事美术创作和教育六十多年,在实践和理论方面都有很大成就,特别在中国画的写意画方面造诣尤深。
  李苦禅逝世前担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等职。&&
  《人民日报》(日)&&&
李苦禅教授追悼会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7月5日电 (记者郭玲春)今天,首都各界人士600人聚集政协礼堂大厅,向当代艺术大师李苦禅教授致哀。悬挂在追悼会场中央的挽联是:“亮节高风千秋式范,俊才绝艺一代宗师”。逝者像前放置一束象征他高洁品格、又是他生前所钟爱的鲜花——白荷。&&
  党和国家领导人叶剑英、邓颖超、乌兰夫、万里、余秋里、胡乔木、邓力群、朱学范、胡愈之、张爱萍赠送的花圈陈放在会场上。
  习仲勋、杨尚昆、宋任穷、谷牧、杨静仁、刘澜涛、钱昌照、屈武参加了今天的悼念活动。
  追悼会由赵朴初主持,周巍峙致悼词。肃立的人们中,有苦禅先生的生前友好和景仰者。他们满怀哀痛,追念这位终年八十六岁的艺术家。
  李苦禅出生于贫农家庭,幼年在古朴的乡村受民间画师的启蒙。1919年他由山东高唐县到北京习画,曾受教于徐悲鸿;后来又投师齐白石门下。这位刚毅正直的画家抗战时清贫自守,不与侵略者合作,还曾因抗日爱国罪被捕入狱,受严刑而不屈。解放前夕,李苦禅多次掩护、资助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人员。新中国成立后,他热爱社会主义,拥护党的领导。十年动乱期间,他遭受迫害,仍然对祖国和民族艺术的前途抱坚定信念。
  苦禅先生的艺术植根于祖国几千年文明的沃土之中。他以非凡的刻苦精神研究民族绘画优良传统,融汇西方技法为我所用,师法古人而又独辟蹊径,创造性地走出自己的艺术道路,树立了大写意花鸟的一代风范。白石老人器重他,曾写下这样的题句:吾门下弟子不下千人,众皆学我手,英(注:李苦禅原名李英)也夺我心。”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苦禅先生留下了许多艺术珍品。人民大会堂前厅正中的巨幅《盛夏图》,便是先生八十一岁时的手笔。他以画寄情,期望祖国昌盛、华夏振兴的心愿溢于毫端。今年1月,人们为他举办从事艺术教育六十年纪念活动,称他是德高望重、诲人不倦的良师。李苦禅终生勤奋,练笔不辍,就在生命结束前的6小时,还在临摹字帖,案头留下了准备作画用的古纸和笔墨。
  这位从人民中来的艺术家说过,我本来是蚯蚓的命,土里生土里长,铁锨剁成几截,我却又活了。正是这样,他历尽坎坷而自强不息,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哺养他的祖国和人民。
  美术界为失去苦禅先生而悲恸。连日来,各地发来370多封唁电和唁函。日本众议院副议长冈田春夫在信中称我国优秀画家张大千和李苦禅的逝世,“是中国画坛的损失,也是世界画坛的一大损失。”
  参加今天追悼会的还有王首道、朱穆之、曹禺、陶钝、刘开渠、李可染、蒋兆和、叶浅予、黄胄、张仃、雷圭元、艾中信、罗工柳、陈沛、古元、彦涵、尹瘦石、廖静文、高元钧、魏隐儒等。
  6月17日,习仲勋、宋任穷、胡乔木、邓力群、刘澜涛、王昆仑、董其武、王光英等曾到北京医院向李苦禅先生遗体告别。
  《人民日报》(日)&&
方仲如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 胡耀邦叶剑英邓小平陈云邓颖超等送了花圈&
  新华社北京6月13日电 五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原中共陕西省委书记方仲如因病于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2岁。
  方仲如同志追悼会今天下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胡耀邦、叶剑英、邓小平、陈云、邓颖超、习仲勋、王震、乌兰夫、杨尚昆、宋任穷送了花圈。
  王震、杨尚昆、宋任穷、康克清、王首道、程子华、杨静仁以及全国政协、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的负责人和机关工作人员、方仲如同志的生前友好共500人参加了追悼会。&&
  追悼会由习仲勋主持,刘澜涛致悼词。&&
  悼词说,方仲如1901年生于陕西省咸阳市。他从青年时代起就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参加进步运动。1923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转为中共党员,为我党在陕西地区早期的革命活动家之一。同年秋他受北方党组织负责人李大钊委派,以中共党员的身份去冯玉祥将军部工作,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五路军政治处处长,在党内担任党、团书记。“西安事变”后,他到西北军爱国将领杨虎城部任独立旅政治处处长,为发展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做出了贡献。
  悼词说,方仲如1937年到延安,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中央党校教员、研究室主任、校务处长;中共中央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西北财经办事处副秘书长;西北联防军后勤部部长;第一野战军后勤司令部副司令员、政治委员。全国解放后,方仲如历任西安市长,中共西安市委书记,陕西省委书记,省政协主席,并当选为党的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
  悼词说,方仲如在近六十年革命活动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竭尽心力,做出了很大的成绩。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人民日报》(日)&&&
靳子云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6月16日电 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邮电部原科技局负责人靳子云同志追悼会,今天上午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靳子云同志今年5月15日因病逝世,终年73岁。他是河南长垣县人,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全国解放初期,他曾任东北邮电管理局党组书记、副局长等职。1954年调邮电部后,先后负责邮电部长途电信总局和县内电话有线广播、基本建设以及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工作。靳子云同志参加革命半个世纪以来,忠于党,忠于人民,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为我国邮电通信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人民日报》(日)&
著名数学家范会国教授逝世&&
  新华社北京6月17日电 著名数学家、教育家、九三学社成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范会国因病于6月11日逝世,终年85岁。
  范会国教授出生于广东省文昌县。二十年代留学法国获数学博士学位。1930年回国后,历任中央大学、北平师大、上海交大、复旦大学教授和海南大学校长。解放后曾任海南师院院长,1953年以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理论力学研究室主任。范会国教授早在三十年代就同我国一些著名数学家发起筹组中国数学会,并任首届常务理事。他是我国研究复变函数理论的先驱者之一,在理论力学的研究方面有相当的建树和造诣。
  半个多世纪来,他孜孜不倦地潜心数学研究,致力于我国教育事业,深受人们尊敬和爱戴。
  《人民日报》(日)
王晓云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6月30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日本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王晓云,因病于日在逝世,终年六十三岁。王晓云同志追悼会今天下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王震、余秋里、黄华、周培源、赵朴初和有关方面负责人参加了追悼会。
  方毅、谷牧、郝建秀、姬鹏飞等同志,外交部、教育部、国家体委、对外友协、中日友协、贸促会和我驻日使领馆等有关部门送了花圈。
  日本外务大臣安倍晋太郎,日本公明党委员长竹入义胜,日本驻华大使鹿取泰卫,日中经济协会会长土光敏夫,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会长藤山爱一郎,日中经济协会常任顾问冈崎嘉平太,西园寺公一等送了花圈。
  追悼会由国务委员、外交部部长吴学谦主持。外交部顾问韩念龙致悼词。&&
  悼词说,王晓云同志参加革命四十多年来,热爱党,热爱人民,献身于共产主义事业;他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为我国外交工作的开展,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为建立和发展中日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加强两国人民的交往和友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王晓云逝世后,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的代表,前首相田中角荣、三木武夫、福田赳夫、铃木善幸,以及日本各界朋友约2,000人前往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吊唁。&
  日本驻华使馆临时代办渡边幸治等使馆官员和一些在北京的日本朋友参加了今天的追悼会。
  《人民日报》(日)&&&
全国著名劳模李顺达同志逝世
  新华社太原7月4日电 全国著名劳动模范、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山西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李顺达同志,因心脏病突发,经抢救无效,于日下午2时55分逝世,终年六十八岁。
  李顺达同志是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人,1938年入党,1943年春带头办起互助组,1944年和1946年两次当选为太行区的一等劳动英雄。1950年,出席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1952年获农业部颁发的“爱国丰产金星奖章”。
  李顺达同志先后当选为第一、二、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李顺达是中国共产党第八次、第九次、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当选为第九届、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人民日报》(日)&&
阎海清同志病逝
  新华社北京6月30日电 原铁道部设计鉴定委员会顾问阎海清同志追悼会,今天上午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阎海清同志于今年6月21日因病逝世,终年68岁。他是山西省沁县人,1936年参加革命,193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冀鲁豫军区参谋处长、独立旅参谋长、军分区参谋长、副司令员等职。全国解放后,任贵州省交通厅党组书记、副厅长。1952年调铁道部,任隧道公司经理、党委书记,工程总局副局长,基建总局代局长,第四工程局党委书记兼局长等职。&&
  阎海清是一位久经考验的老同志,为我国的解放事业和铁路建设事业做出了贡献,是我党的优秀党员和优秀干部。
  《人民日报》(日)&&
刘辉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原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刘辉山追悼会,昨天上午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陈云、聂荣臻、陆定一、康克清以及北京部队、北京卫戍区等单位送了花圈。杨尚昆、秦基伟等同志参加了追悼会。
  刘辉山同志因病久治无效,于日在北京逝世,终年七十四岁。刘辉山同志是江西省永丰县人,1927年3月投身革命,1930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随中央红军长征到陕北后,历任中央警备团营长、团参谋长、团长等职,全国解放后,先后任公安部队师长、副局长、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等。
  《人民日报》(日)&&&
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尹达同志在京病逝
根据尹达同志遗言,不举行追悼会和其他悼念仪式,骨灰撒在黄河里&&
  新华社北京7月11日电 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顾问尹达同志因患肺癌医治无效,7月1日在京逝世,终年七十七岁。尹达同志的遗体今天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
  胡乔木、邓力群、张劲夫、陆定一和全国政协献了花圈。尹达的生前友好和历史学、考古学研究工作者、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朱穆之、胡绳、赵毅敏、李颉伯、郁文、张稼夫、宋一平、曾三、梅益、马洪等约700人前往八宝山向尹达同志的遗体告别。
  尹达同志原名刘曜,河南滑县人,三十年代初即参加了河南安阳殷墟的发掘工作,1937年抗战开始,他毅然离开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并于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他曾参加范文澜同志主编的《中国通史(简编)》的编写工作,解放后又一直从事于历史学和考古学的研究工作,几十年来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和考古学的发展,作出了有益的贡献。他曾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届委员。&
  根据尹达同志的遗言和家属的意见,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会和其他悼念仪式。遗体火化后,骨灰将撒在河南省境内的黄河里。&&
  《人民日报》(日)
李超伯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 李超伯同志的追悼会,今天下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
  李超伯同志生前是化学工业部顾问、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同盟理事,因病于6月27日在北京逝世,终年六十三岁。&&
  赵紫阳、万里、余秋里、谷牧、薄一波、康世恩、张劲夫、宋平以及国务院、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甘肃省委、中共山西平遥县委送了花圈。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同盟、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等组织和代表也送了花圈。&&
  宋任穷、谷牧、宋平、韩光等参加了追悼会。追悼会由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部长李锡铭主持,化工部部长秦仲达致悼词。
  李超伯同志1936年参加牺牲救国同盟会,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豫皖苏第八专署副专员、河南商丘市市长、化工部副部长、物资部副部长、甘肃省委书记、国家建委副主任、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副组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顾问等职。曾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李超伯同志病重期间,余秋里、谷牧、薄一波、康世恩等领导同志曾到医院探望。
  《人民日报》(日)&&
赵政一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  据新华社北京7月22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哥伦比亚共和国大使赵政一同志,因病于日在北京逝世,终年六十一岁。赵政一同志追悼会今天下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赵政一同志是山东梁山县人。1939年参加革命,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赵政一同志参加革命四十多年来,努力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勤奋工作,兢兢业业地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和外交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追悼会由国务委员、外交部长吴学谦主持,外交部顾问韩念龙致悼词。万里、乔石、黄华、姬鹏飞等送了花圈。
  赵政一同志逝世后,哥伦比亚副外长隆多尼奥前往中国驻哥伦比亚大使馆吊唁。他受哥伦比亚总统和外长的委托,对赵政一大使的逝世表示沉痛的哀悼。
  《人民日报》(日)&&
李世璋追悼会在南昌举行&
  新华社南昌电 民革中央副主席、六届全国政协常委李世璋,6月27日在上海病逝,终年八十三岁。李世璋的追悼会7月12日在南昌市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邓颖超、聂荣臻、乌兰夫、习仲勋送了花圈。
  李世璋早年参加过北伐战争,抗日战争时期,积极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放战争中,积极从事民主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世璋曾先后担任过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秘书长、中央监察部副部长和江西省副省长等职,逝世前,担任江西省政协副主席、民革江西省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主任。几十年来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人民日报》(日)&
史纪言同志追悼会在太原举行
  新华社太原7月30日电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原中共山西省委常委、山西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史纪言同志追悼会,7月30日上午在太原市双塔寺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彭真、薄一波、黄克诚、程子华,山西省领导机关等送了花圈。
  追悼会由中共山西省委书记李立功主持,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阮泊生致悼词。史纪言是7月21日病逝的。他生于1910年,1935年在山西大学教育学院毕业后参加革命工作,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在党的领导下从事新闻工作,并担任过山西省革委会副主任等职务。为党的新闻、宣传、文教事业作出了贡献。
  参加追悼会的山西省负责人还有王森浩、武光汤以及罗贵波等同志。&&&
  《人民日报》(日)&
交通部原公路设计院副院长易朴同志病逝&&
  新华社北京7月25日电 交通部原公路设计院副院长易朴同志于今年7月10日病逝,终年八十一岁。根据他生前的嘱托,他的骨灰今天撒入长江。
  易朴同志是湖北省宜昌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宜昌县委书记,上海中共中央局发行科长,天津市委书记,北方局发行部长,重庆《新华日报》社党总支书记、营业部主任,东北局绥东工作团团长,松江省委委员、秘书长,武汉市秘书长、副市长等职。他曾长期在白区从事党的工作和出版发行工作。五十多年来,易朴同志无论在顺利的时候,还是在遇到挫折的时候,都以党的事业为重,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把整个身心都贡献给党的事业。他是党的忠诚的老战士,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
  根据易朴同志生前的嘱托,他去世后不开追悼会,丧事从简,把骨灰撒入长江中。
  《人民日报》(日)&
侯桐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7月25日电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侯桐因病于7月9日在北京逝世,终年七十四岁。侯桐同志追悼会今天上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党和国家领导人叶剑英、李先念、邓颖超、王震、方毅、陈慕华、谷牧、黄华、姬鹏飞、吴学谦,以及外交部、对外经济贸易部、国家安全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对外友协、中国银行等单位送了花圈。
  方毅、黄华、姬鹏飞、吴学谦等参加了追悼会。追悼会由对外友协会长王炳南主持,副会长周而复致悼词。
  悼词说,侯桐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忠诚战士、外事战线的积极活动家。他于1932年参加革命,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年留学英国,在留学生、华侨和海员中进行革命活动。1937年回国后,受党的委派到国民党统治区,在军政、财经等界进行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华东军管会联络局专员、中国银行总行业务稽核、伦敦中国银行副经理、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主席,联合国行政和预算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
  悼词说,侯桐同志参加革命半个世纪以来,一贯对党的事业忠诚不渝,工作勤勤恳恳,认真负责,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我国经济贸易的发展,为增进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人民日报》(日) &&
我国近代妇幼卫生事业创始人杨崇瑞追悼会在京举行&&
  据新华社北京讯 我国近代妇幼卫生事业的创始人、国内外著名医学卫生博士杨崇瑞教授追悼会,8月3日上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杨崇瑞是全国第二至五届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委员。她1891年出生于河北省通县,1917年毕业于协和医学堂。毕业后不久,她到河北遵化一带调查,新生儿和产妇大量死亡的惨状激起她的责任感,使她投身妇幼卫生保健工作,先后创办了北平国立第一助产学校和南京中央助产学校。三十年代,她预见到我国人口增长的严重性,提出要“限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并创办和领导了节育指导所,主编《北平晨报》的“人口副刊”,宣传节育。1948年,她被聘为世界卫生组织妇幼卫生组副组长。新中国成立后,她毅然放弃优厚的待遇,回到祖国怀抱,担任了卫生部妇幼卫生局第一任局长。她经常奔走在全国各地,为发展新中国的妇幼卫生事业献出了全部心血。今年7月20日她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九十三岁。
  礼堂里陈列着邓颖超、朱学范、康克清、黄鼎臣、茅以升、彭友今、杨拯民、崔月犁、钱信忠、贺彪等同志和中共中央统战部、全国政协、全国妇联、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九三学社等单位送的花圈。在京医学卫生界专家、学者和杨崇瑞同志生前友好等400人参加了追悼会。
  追悼会由全国妇联副主席黄甘英主持。卫生部副部长郭子恒致悼词。悼词称赞杨崇瑞同志的一生,“是为开创我国新型妇幼卫生事业而奋斗的一生!是为我国妇女、儿童造福的一生!”&&
  《人民日报》(日)&&
王德茂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8月9日电 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原最高人民法院顾问王德茂,因病于日在北京逝世,终年七十六岁。王德茂同志追悼会今天上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王德茂同志,山西祁县人,1927年10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历任祁县县委委员、山西决死二纵队教导员、晋绥八分区政治部副主任、晋绥新军总部组织部长、晋绥军区敌工部长、吕梁军区组织部长、晋绥军官团政治部主任、晋绥运城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川西行署民政厅副厅长、西南军政委员会民政部副部长、西南政法委员会秘书长、最高人民法院西南分院院长、最高人民法院首席督导员、办公厅主任、刑二庭庭长、副院长等职,并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追悼会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郑天翔主持,副院长王战平致悼词。余秋里、宋任穷、江华等同志参加了追悼会。&&&
  《人民日报》(日)&&&
著名林业科学家郑万钧逝世&&
  据新华社北京8月10日电 著名林业科学家郑万钧同志的骨灰盒,8月10日下午被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一室侧面。
  郑万钧同志于今年7月25日因病医治无效,在京逝世,终年七十九岁。&
  郑万钧同志1956年6月参加中国共产党,曾先后任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林学会理事长,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名誉院长等职。
  《人民日报》(日)
刘披云同志追悼会在昆明举行&&
  新华社昆明电 中国共产党老一辈共产主义战士刘披云同志追悼会7月29日下午在昆明举行。刘披云同志是5月6日因病去世的。
  杨尚昆、宋任穷、秦基伟、廖汉生、陆定一、安平生、张铚(zh&)秀等同志,全国政协、云南省和四川省领导机关,送了花圈。
  刘披云同志是四川省岳池县人,1905年生,192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7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白色恐怖的年代,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数十年如一日,保持和发扬了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把毕生精力献给共产主义伟大事业。
  刘披云同志生前曾担任过中共云南省委委员、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云南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等职务。
  《人民日报》(日)&&
著名昆虫学家和教育家蔡邦华逝世  新华社北京8月12日电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和动物研究所副所长、著名昆虫学家和教育家蔡邦华,因患心肌梗塞医治无效,8月8日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81岁。&
  蔡邦华为我国昆虫学的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一贯主张科学研究要与国家建设和生产结合起来,并且身体力行,长期研究螟虫、蝗虫、松毛虫、白蚁等严重危害农林生产的害虫,探索它们的生态规律和危害习性,寻求科学防治这些害虫的方法。数十年中,他写过110多篇学术论文,出版过《昆虫分类学》、《中国白蚁经济昆虫志》等四部专著。他积极主张少用农药,采取综合措施防治农林害虫,倡导保护生态平衡。&&
  蔡邦华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科技委员会委员。他长期关心祖国统一大业。临终前几天还叮嘱妻子和儿女,要继续为祖国统一贡献力量。&&
  《人民日报》(日)&
张良诚追悼会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8月16日电 原航空工业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张良诚追悼会,今天下午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秦基伟、张爱萍等同志以及国家机关党委等单位送了花圈。&
  杜星垣、段君毅等同志参加了追悼会。
  张良诚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日在北京逝世,终年六十三岁。张良诚同志是四川宣汉人,1933年9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并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参加共青团,1937年转为中共党员。历任营教导员、团政委、师政治部副主任、政务院人事处处长、机关党委书记、三机部副部长等职。
  《人民日报》(日)&&
邝明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8月31日电 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致公党中央常委、原商业部办公厅顾问邝明同志因病于7月23日在广州逝世,终年六十九岁。邝明同志追悼会今天上午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李先念、余秋里、姚依林、胡愈之、宋平、程子华、庄希泉、钱昌照等送了花圈。&
  邝明同志是广东省斗门县人,参加革命四十多年来,曾长期致力于宣传工作和财政工作,认真、负责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他在担任中国致公党领导职务期间,又为革命的统一战线工作做出了贡献。
  《人民日报》(日)&&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家驹死亡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