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如何飞杜克大学如何?

|||||||||||
最新播报:
3个月冲刺杜克大学:靠什么“取胜”?
随着美国名校录取陆续揭榜,2014年的录取形势却让人大跌眼镜:数据显示, 2014年申请美国名校落榜的高分学生,比往年更多,很多学生托福和SAT接近满分,却没有拿到任何一所美国前20名校的录取。而2014年申请美国名校的学生托福SAT分数普遍偏高,以上海某中学为例,一个班上SAT 2300分的学生不下10个。
2014年美国名校的录取,是高分的比拼,还是课外活动背景的PK,除了托福、SAT等标准化分数,美国名校还看重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为什么啄木鸟教育L同学短短90天时间,就能顺利被美国排名第七的杜克大学录取,他是如何准备的,杜克大学的录取标准是什么?
杜克大学青睐哪些学生?
杜克大学是美国最优秀的大学之一,且为美国南部最好的私立大学,相比美国的常春藤盟校的佼佼者: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杜克大学虽然历史较短,但无论是学术水准还是其他方面都能与常春藤名校相抗衡,年美国大学综合排名中,杜克大学与麻省理工大学、宾西法尼亚大学并列第七。
杜克大学的录取是“个性化”录取的典范,对学生的学术能力和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在评判学生的课外活动背景方面,总会有出人意料的见解。L同学被杜克大学录取,对他和家人来说,即意外又惊喜,不仅仅因为他能被要求“苛刻”的杜克大学招生官相中,更因为他准备的时间远远短于其他的同学。
在离2014年美国大学早申请的截止日期只有三个月时间的时候,L同学才找到啄木鸟教育希望能够为他提供一些指导。由于时间相当紧迫,必须要他进行全面的专业的学习规划和课外活动指导,否则他将错失早申请的机会。
在啄木鸟教育资深教学导师的指导下,L同学的托福考到110,在十月份的考试中SAT也达到了2250,但单靠这些申请美国名校是远远不够的。决定他能否被美国名校录取的关键,在于能否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课外活动背景提升和文书的创作。
比分数更重要的是什么?
近年来,高分甚至满分学生被美国名校拒录的情况屡见不鲜,而2014年申请美国名校落榜的高分学生比往年更多。中国资深海外升学顾问、啄木鸟教育陈起永指出:“对美国名校而言,分数只是敲门砖,当学生的标准化分数达到一定程度后,决定学生能否进入美国名校的,是学生的课外活动背景。”美国名校的招生官也表示:“我们不缺高分的学生,我们需找的是有个性、有特长的学生。”
如何挖掘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呢?啄木鸟教育专家指出:“很多申请者的课外活动经历都差不多,很难从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而申请者根据自己固有的观点,简单的评判哪些经历和特性是亮点,哪些不值一提,也很容易走进误区。”目前,对申请者来说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挖掘亮点?以啄木鸟教育学生为例,不少学生被挖掘出来的,最有竞争力的亮点,都是学生刚开始以为“不值一提”的小事。却恰恰被美国名校看重。挖掘亮点是需要经验的积累和专业的指导。
如何将“普通”变成“亮点”?
L同学虽然校内成绩优秀,却缺乏省级以上的学术竞赛奖,这对一位以前10为目标的申请者,尤其是理工科申请者来说,无疑是一个硬伤。L同学虽有演唱的天分,热爱音乐,有在电视台现场表演的经历;热心公益,曾组织大家一起去福利院;喜欢体育,在校内是篮球队队长。但是有类似这样经历的申请者真是太多了,这只会让美国名校觉得他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但却不能令人印象深刻,放在一大堆申请材料中很难快速找出他。L同学申请美国前10名校依然面临很大的挑战。
为了让L同学具备被美国前10名校录取的竞争力,必须要对现有活动进行梳理,并挖掘更高层次的活动。啄木鸟教育赶紧调动所有与学术相关的资源,商议出一个展现学术能力的方案。了解到学生虽然没有参加过比赛,但科研经历并不缺乏,还曾作为第二作者发表过一篇校级刊物的研究报告。另外,学生高三暑假在美国交换的项目中曾在某位名校教授的手下做过一些研究,恰巧这个研究的项目与学生的兴趣专业相关。啄木鸟教育老师发现这些对申请美国名校是非常重要的,将这些学术实习经历展现在活动表格中比较靠前的位,以量和频率的优势,一定能让录取官注意到他的学术和科研能力。
中国资深海外升学顾问、啄木鸟教育陈起永将认为L同学零散的活动是一个个珍珠,而啄木鸟教育做的就是将这些珍珠穿针引线最后串成一条美丽的项链。按照这个理念,以才艺展示为引子,一步步过渡到国际平台的慈善交流,将学生的天分、领导力、责任心表现得自然而完整。L同学的活动一下子就生动而富有特色起来,原有的申请材料有质的提升,最终L同学顺利被美国排名第七的杜克大学录取。而且是申请难度最高的工程学院。
美国前30名校的录取标准是什么,参加哪些课外活动在申请美国名校时更具竞争力,如何进行课外活动规划和自身亮点的挖掘?相关问题可咨询啄木鸟教育专家。
[责任编辑:昆山杜克大学校长:去行政化构建学术共同体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周慧 刘棉
  本报记者 周慧 实习记者 刘棉 武汉报道
  8月20日,江苏昆山,由武汉大学和杜克大学合作办学的昆山杜克大学迎来首批新生。
  从西交利物浦大学到上海纽约大学,中外高校联合办学渐成趋势。在高校改革呼吁声迭起的背景下,作为我国第二所中美合作办学的高校,这所位于距离上海市中心50公里的小城昆山,融合国内外两所著名大学特点的高校,被外界寄予诸多高等教育改革实践的期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武汉大学的一个实验室里,专访了昆山杜克大学校长刘经南, 从武大前校长到昆山杜克大学校长,已过70岁的他再次履新,开学典礼的发言中,他不断重申“去行政化”和“教授治校”的决心。
  打破“一考定终身”
  《21世纪》:计划招收85人,实际招收42人,第一次招生与预期存在差距,后续昆山杜克在招生模式上有哪些探索?
  刘经南:的确,这次的招生结果和预期确实存在一些差距。我认为很大程度是正式招生启动和宣传较迟的原因。我们招生网站今年三月份才正式开始宣传和申请,早已过了上一年九到十月的申请高峰期。而美国的高校是全年都在招生申请,有时间长的的优势,相比之下我们太晚了点。另一个原因是我们有些专业比较超前,大家还不太了解。事实上,今年开学后,招生形势明显好转,招生部门每天都会接到很多咨询电话。
  今后的招生,我们首先要打破的就是“一考定终生”。今后高考成绩只是一个重要入门参考,我们更看重的是学习和参加社会活动的经历,还有申请材料。当然,面试表现也是直接考察学术能力知识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另外,在昆山杜克大学,学生的TOEFL和GRE在两年内的任何一次考试成绩都是有效的。
  自募资金实现可持续发展
  《21世纪》:同样是中外合作办学,上海纽约大学选址上海,为什么昆山杜克选择县级市昆山,而不是上海或者武汉?
  刘经南:国外很多著名大学都坐落在环境优美的小城市,这跟中国人喜欢选在交通发达的大城市有差别,杜克大学更喜欢挑环境优美、资源丰厚的小城市。杜克大学整个校园都隐藏在秀丽的森林中,昆山很有江南水乡的小城韵味,又地处上海与苏州市区之间,文化发达,环境优美,宜居宜学,对于选择在中国昆山办学的杜克来说,是一种文化和理念的传承。
  《21世纪》:昆山杜克大学目前采用的是美国私立大学运营模式,成立基金会,并获得一些捐款。目前这一块进展如何?如何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
  刘经南:目前我们的经费来源主要有三个:杜克大学、昆山市政府共同出资,以及昆山杜克大学自筹经费补贴。自筹经费的主要方式是社会捐助。我们成立了专门的发展办公室,由原来杜克大学的校长助理来专门负责,目前已经获得了几百万美元的杜克大学的中国校友捐款,国内捐款也有一百多万。学校的基金会也已经立项,正在审批中,今后还要经营好这笔基金,使其不断壮大,直到成为学校的主要财源。
  至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我认为主要有三个要素。首先是要有世界一流的人才,包括一流的师资和一流的学生。其次,要有可持续的财政体系,后续我们有了自己的校友和资源,在自筹经费这块会做出更多努力。最后,就是有活力的制度管理体系,真正实现“去行政化”和“教授治校”。
  “去行政化”构建学术共同体
  《21世纪》:中国高校“去行政化”喊了很多年,昆山杜克如何避免这种弊端?扁平化的管理架构如何保证“去行政化”和“教授治校”?
  刘经南:我在高校工作多年,对高校行政化的弊端深有感触。其实,行政化并非高校特有的产物,也不是高校自主选择的结果,更多的是大环境的影响。在现有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模式下,政府决定着大学的运营管理模式,经费、资源、大政方针这些都是由政府来决定,高校需要有相应的部门或单位和政府对接,政府的行政化管理模式自然得以延伸到高校。
  行政化的另一个原因是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一贯崇尚“学而优则仕”,也崇尚“高度集权”。当年我在武大当校长,当有处长之类的职务空缺时,我看到很多很有学术成就的学者去申请,觉得很诧异。其实,这是因为我们社会对一个“处长”的认可度远远高于一个“教授”,处长比教授好办事,处长更容易获取资源。行政化倾向造成了大学行政资源和行政权力的强势,也造成了维系大学的学术资源和学术权力的弱化。
  要真正建立一流大学,行政化的弊端是首先要剔除的。大学是一个学术共同体,教师、学生、学者和校长院长都是平等的,学术才是第一位追求,为此,我们必须把“教授治校”真正贯彻下去。昆山杜克大学是没有什么主任、处长这类职务的,而是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行扁平化管理架构:按照现代大学制度,制定学校章程,构建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学校理事会、学术委员会、顾问委员会等,给教授充分的自主权。
  (编辑 马娟)
(责任编辑:un659)
真实的收费公路,究竟是怎样?[]
数字之道:
谣言终结者: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社区热帖推荐
小伙眼睛都直了……[]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办学宗旨:立德树人,办学生喜爱、家长欢迎、社会满意、祖国需要、高品位、高品质,有特色、有品牌,面向世界与未来的现代化学校
办学核心理念:教书育人、立德树人
座右铭:实者慧
校训:勤、诚、礼、爱
学校传统校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学校时代校风:健康、责任、求实、创新
教风:严、实、精、活
严谨、扎实、精于教学、教得活
学风:勤、实、悟、活
当前位置:& &&&&&&&文章详情
美国大学如何重金改造本科教育?杜克大学本科教育院长解密!
本信息由 夏爱玲 于 11-21 07:41 发布
共260次访问
&&& “有关如何教育下一代学生,我们需要革新。”这句话几乎成了斯蒂夫·诺维奇(Steve Nowicki)的个性标签。自2007年出任杜克大学本科教育院长——这也是杜克在176年的办学历史上首次设置这一岗位,他就和“本科教育改革”捆绑在了一起。&&& 过去几年,美国顶尖学府掀起一股本科教育改革热潮,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动作不断,杜克无疑是其中最激进的一位:小到一门课怎么上,大到整个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师资配置、课外实践要求,甚至学生宿舍体系,都几乎被“推倒重建”。为此,他们甚至不惜血本,投入巨资。大学本科教育到了该来个急转弯的时候了?近日,斯蒂夫·诺维奇造访上海,就本科教育改革接受文汇报记者专访。&&& 一个老师撑一门课?“落伍到外星球了!”&&& “在没有互联网的90年代,你还可以一个人撑起一门课,你就是这间教室唯一的老大,但互联网普及了,你还在课堂里传播知识点,简直落伍到外星球了!”出任本科教育院长,斯蒂夫·诺维奇就明白自己肩负的使命:杜克大学雄心勃勃地希望推进本科教育改革,而他的工作就是致力于将各种创新教育手段予以落实。用他的话总结,就是“给学生全新的体验”。&&& 杜克本科教育改革的重头戏是一个名叫“Bass Connections”(Bass连接)的项目。据此,不同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教职人员打破专业背景限制,走到一间教室里基于一个具体项目共同学习。比如,最近有一组师生完成了一个名为“梵高和算术:数学如何保存艺术”的有趣项目,这个项目涉及信息、社会与文化等专业,将艺术历史与数学连接起来,通过应用图像分析方法在不触碰艺术品的前提下提出保存艺术的方法。&&& “基于这些项目,不同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师组成团队,共同应用知识、研究、技能来开展学习与研究。”诺维奇称,从今而后,跨学科的项目课程将成为杜克本科教育的主流。目前,“Bass连接” 项目开出了5大维度的项目与相关课程体系:“脑科学与社会”、“信息、社会与文化”、“全球健康”、“能源”,还有& “教育与人类发展”。&&& “利用互联网、网络教程,完全可以做好知识传播,课堂上学生和老师可以有更多互动、讨论问题的时间。”诺维奇说。&&&& 这个理念正是目前在包括中国大陆等各地课堂里都红火开展的“翻转课堂”概念,诺维奇也是该项目在杜克的推进者。简单说,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课外自学知识,课堂上以师生互动讨论问题为主,学生可以参与知识应用过程,而非教师“一言堂”,由此寓意“将教室翻转过来”。&&&& 当然,如今诺维奇要做的,远远不止于翻转课堂。王牌“通识教育”,到了要向前推进的时刻&&&& 基于“Bass 连接”计划,杜克的本科生更多以团队的形式来学习。“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比较独立,自己看书,自己背知识点,试卷上完成答案。但现在我们希望他们通过项目来完成对这门课的认知,以及相应的考评。因为一旦他们进入真实世界,大部分时候是要与他人合作完成工作的。”诺维奇说。&&& 这个团队项目制不是开一门课或两门课,而将是一整个学期。&&& “对于如何安排学期,我们有了不同以往的看法,我们希望学生真正沉浸到一个项目中,把团队里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教授、学生联系得更为紧密。”诺维奇举例说,在一个涉及难民问题的项目中,可能涉及经济、政治、瘟疫、战争等许多领域。“这是一个世界上的大问题,我们希望学生考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会安排不同专业的老师来探讨这个问题,比如这可能涉及经济问题、民族问题、全球变暖议题等等。”&&& 学生来自不同专业,教授也来自不同专业,他们为了一个项目组成一个教师团队来给学生们上课。为了打破资金调配、学院之间的沟通、研究生院与本科生院的沟通中打破层层壁垒,一个被称为“杜克沉浸学习”(Duke Immerse)的项目浮出水面,与“Bass连接”计划紧密沟通。&&& 这将是全新的课程体验,整整一个学期里的所有课程都变成围绕某主题的跨学科研讨会。比如,杜克最新的一门课叫“20世纪的自由抗争:比较美国南部的民主运动与南非的反种族隔离斗争”,课堂学习包括参观南非的反抗斗争历史遗址,也需要师生与来自两国的学者、运动积极分子交谈。&&&& “美国本科教育的一大特色就是通识教育,学生在大二前都可以不确定专业,选修各类课程,我们为这种教育特色骄傲,但如今我们也认为通识教育这张王牌也需要革新与推进。”诺维奇认为,不论是“杜克沉浸学习”,还是“Bass计划”,都是对美国高等教育的深入推进: 跨专业的课程、跨专业教学团队、跨专业的课堂构成。改革精髓:让学生参与“创造新知识”&&& 不论是让大牌教授组成教学团队开设研讨课,还是增加课外考察、访谈项目,无疑都会增加学生对课堂参与的新鲜感,问题是对大学而言,这是一笔不小的经费投入。说得简单些,原本一节课只要给一个老师课时费,如今可能要给5个大牌教授课时费,单这一点,课程的成本就大大提高了。&&&& 以“Bass连接”项目为例,杜克为之专款投入500万美金,主要来自Bass基金捐赠。与之相配的另一项改革项目“杜克参与行动”(DukeEngage)在2007年启动,用于支持本科生在暑假期间在美国或其它国际组织里开展社会实践,由比尔与梅琳达·盖兹基金会和杜克基金会共同支持。今年夏天,超过2800杜克本科生志愿在五大洲参加了79个国家的各类实践活动。&&&& 如同美国其他顶尖学府,杜克为本科教育“改造”似乎不惜血本,在诺维奇看来,这种态度源于本科教育在美国大学里的特殊地位。&&& “美国有许多科研型大学,教师的时间被分成本科、研究生教学,科研等多个部分,在这种情况下,顶尖大学对本科是一如既往地重视,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会给一年级学生上导论课。在杜克也是这样,尽管我们的商学院、法学院、医学院很有名,但你会发现本科学院永远是校园核心。”诺维奇说,美国大学将本科视为自身教育质量的核心竞争,为此不惜真金白银地砸下去。&&& “并且,很重要的一点,要让学生感受到教育的这种变革。”诺维奇强调,“我们来看看美国教育改革的演变历程,传统的教学是老师在讲台上做报告,学生坐着听、记笔记;此后很多年,美式教育不断强调教育要‘有所反馈’,鼓励学生提问甚至挑战老师。而如今,我们开始探索要求师生组成团队一起学习、探索未知。”师生共同学习、解开问题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过程不只是获得知识,也可以参与到创造新知识的过程中。诺维奇说,教师作为知识发布者的角色已经被网络打破。【提问诺维奇】&&& “和自己差异大的人交往越多,越成功!”&&& 最新的U.S.News 2015年美国大学排名上,杜克大学位居第八,紧随普林斯顿、哈佛、耶鲁、哥大、斯坦福、芝大、麻省理工学院,并将宾大(9)、达特茅斯(11)、康奈尔(15)、布朗(16)等常春藤名校甩在身后,加州理工(10)、约翰霍普金斯大学(12)、加州伯克利(20)、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23)、卡耐基梅隆(25)等人们耳熟能详的大学更是排在第10或20名开外。&&&& 有意思的是,建于1838年的杜克大学,在美国前十名顶尖大学里,竟是最年轻的。面对东部传统强校,这个“小阿弟”如何逆袭,在斯蒂夫·诺维奇看来,就是甩开历史羁绊,不断创新与改革。&&& 2007年,杜克大学首次设立“本科教育院长”,并直接向杜克校长报告,这个岗位要完成什么任务?诺维奇:在美国高等教育系统里,本科教育是核心的内容,它不仅包括课堂体验,还有课堂外的体验,比如住宿体系、课外活动、出国游学等。我的工作就是确保所有这些环节在本科教育改革中都配合、落实到位。&&& 杜克本科教育改革的一大亮点是让教师组成团队给学生上课,让大牌教授合作容易么?&&& 诺维奇:我在杜克度过了27年,从助教开始,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杜克总是具有合作性。我们总说教授、科学家总是比较自我、自大的,但在杜克没有。即便我年轻时,我也认为我的想法被高年资教授认可。我想,不自我,是教师们合作的前提。&&& 另外,我想谈谈杜克的氛围。这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杜克,我几乎从不打领带,穿着随意。我想唯一和杜克差不多的地方大概就是斯坦福了。我们就是相比东北地区,不那么正正经经。我认为也是这点,让我们可以打破一切陈规,富有创意地想如何改变教育。&&&& 除了让不同专业的教师“打破围墙”,我们认为让不同专业、不同背景的学生走到一起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对国际学生这么感兴趣,对中国学生这么感兴趣。我们拥抱他们的“不同”,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为什么如此强调师生共同学习?&&&& 诺维奇:我们希望让本科生走出课堂,做科研。我最新的研究,就有本科生参与,也是中国人。这在杜克已经是很正常的现象,团队里,本科生、研究生、老师一起做研究、探索。我想这应了中国一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师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获取新知。并且,很重要的一点是:如果你教育学生如何创造新知识,那么他们会一辈子都自我学习。这才是顶尖教育的王牌之道。&&&& “多样化”对学生的意义是什么?&&&&诺维奇:我们知道,杜克的学费不便宜,但我们不希望因此与一些家境并不优越的孩子失之交臂。我们对美国本地学生、国际学生都慢慢在推进许多资助计划。为什么要砸钱让不同阶层的孩子进入杜克,为了多样化?这样说还太简单。事实上我们有数据支撑——我是一个科学家,所以我喜欢数据。我们追踪学生就发现,学生和自己背景不同的学生交往越多,成就越高。不同背景包括不同国籍、不同家庭层次、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不同民族等。为此,我们还发表论文。所以,我们会不遗余力地让学生群体尽可能多样化。&&& 美国顶尖大学的录取率连年走低,杜克在寻找什么样的本科生?&&& 诺维奇:首先,你的学业要很棒,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必须是完美学业。举个例子,如果我们要录取SAT满分学生,那我们开出比现在多三倍的课堂都不够装满他们——每年,拿着SAT满分申请杜克的学生太多了。但想象一下,如果一个课堂全是这些满分学生,将变得多么没趣。因此,我们也会考虑哪些学术不是那么强,但有特殊长处的人。&&&& 所以我说,招生这不是科学,而是艺术。&&& 我们不会给学生在一个尺子上做比较,有的学生来自北京、上海、纽约等大城市,但也有学生来自奥克拉荷马等边远小城市,他们的眼界肯定没大城市的孩子开阔,经历有限,如果用一个标准来衡量他们是不公平的。我们希望了解学生在他们所在的环境里,是否会不断拓展自己。&&& 我们也在寻找富有激情的学生。不论美国本地还是国际学生,我们都会发现学生有很好的学业表现、课外活动,参加不同社团、你会感受到他们醉心于构建一份完美简历,这不是坏事。但我们看重的是,他们真的在寻找一个喜欢的东西,而不是为了优秀而优秀。比如有个学生来自中国,他说我认为中国有一些地方可以改变,我希望通过教育充实自我,今后为改变做出贡献。这才是教育的意义,利用教育,让下一代变得更美好。&&&& 学习是为了什么?中国有句俗语,学习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正是我们希望学生理解的,如果他们结束了正式的学习,今后还能不断学习,不断发现值得学习的东西,这才是生活的意义。&&&& 昆山杜克大学今年迎来首届新生,杜克大学对于这所“混血大学”的期望是什么,又会开展哪些教育新探索?&&& 诺维奇:从一开始,我们就希望昆山杜克大学是“混合制”,由中国大学、美国大学合作,我们希望从不同角度看教育。目前,很多美国大学在海外参与新学校创建,比如上海纽约大学,耶鲁在新加坡开设分校,大家都在各自探索一些新的步子、教育的新方向。&&& 当我们思考下一代教育时,中国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地方,有美国教育值得学习的地方。老实说,大家都不知道最后教育会是什么结果。但对学生而言,这种新教育布点已经给他们带来新的体验。&&& 前不久,昆山杜克刚开学时我去学校里和新生见面,遇到一个杜克的学生,她是非洲人,来自坦桑尼亚,考入美国杜克大学。她说,我希望接受顶尖的教育,所以我来到美国,而我将来要回到非洲,我也想了解中国,因为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很多,所以我就来到了昆山杜克,这是一个最好不过的选择。转载《文汇教育》
校园网络平台
行规示范展示
毕博网络教学平台
心理健康教育网
家庭教育网站
视频录课系统
知网电子期刊基础教育版
中学学科网
上海教育类网站
上海招考热线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复旦大学
教育资源类网站
上海教育资源网
知好乐学习网
知好乐教育网
区内教育网站
闵行教育信息网
区教育信息网登录
区教育督导网
区教育视频资源库
区终身学习网
闵行教育微博
教育技术水平考试网
市教师教育网
新基础教育网
上海学生活动网
上海市德育网
兄弟学校网站
上海市七宝中学
上海市闵行区莘松中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杜克大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