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交利物浦大学学费出钱就能读吗

视频: 学长只能帮你到这儿了 2014西交利物浦大学电影社B组试手作品
分享给好友
您需要先安装&,才能下载视频哦
用优酷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学长只能帮你到这儿了 2014西交利物浦大学电影社B组试手作品
分享给站外好友
把视频贴到Blog或BBS
flash地址:
<input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id="link3" value=''>
<input id="link4"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value=''>
片名:学长只能帮你到这儿了(西浦版)
导演:朱浩鹏
主演:李瀚笙 范诗颖 杜启豪 薛偲谦 姚雯婕 王
剪辑:杜启豪 朱浩鹏 武
拍摄:朱浩鹏
指导:杨子殷
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670号
京公网安备号
药品服务许可证(京)-经营-西交利物浦大学家长:既然选定了目标,就一路风雨兼程_华禹教育网【原中国高校网】
西交利物浦大学家长:既然选定了目标,就一路风雨兼程
  日  来源:华禹教育网
            既然选定了目标,就一路风雨兼程
                ——记女儿和西浦
  女儿喜欢,喜欢苏州。她选择了“4+X”模式,后两年继续在西浦学习。她非常感谢我发现了西浦,使她有幸结缘西浦,让她有机会品味完全不同于父辈和传统高校的大学生活,有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有机会看得更高、更远。
  经过两年的西浦学习,证明我们当初的选择是明智的。女儿说:“在西浦的生活让我学会忍耐,学会谦卑,学会主动,学会担当,学会感恩,学会改变,学会接受不完美的事实,学会和这世界温柔相处。”
  意外结缘西浦
  2012年高考,女儿惨遭“滑铁卢”。就读于省重点高中奥班的女儿把有史以来最糟糕的考试水平发挥在了高考上,考出了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分数,也让她自己与理想的学校彻底无缘。在是否复读的问题上,全家人意见不一。孩子的爸爸不想让孩子再过一次梦魇一般的高三生活,坚持不复读;我和女儿不服气,坚持复读。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在两难之际,我从那本厚厚的招生手册里发现了西交利物浦大学。出于对国内大学教育的失望和对欧美教育的好感,我从很早就关注香港的几所大学和欧美大学,从女儿6、7岁就开始攒钱为她将来去欧美读研做准备。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也参考欧美教育方式对她民主、开放。发现了西交利物浦大学,使我眼前一亮。我迅速通过网络信息和女儿的班主任对西交利物浦大学进行了解。经过仔细甄别,我确信西交利物浦大学是正规的中外合作大学,而且从大学的愿景使命、教育理念、师资力量、大类招生、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语言环境、人才培养、社团活动等方面看,正是我和女儿想上的大学。西浦,太合适了。就这样,我和女儿力排众议,以唯一的了西交利物浦大学。
  社团活动、课业学习两不误
  入学后,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思想活跃、爱好广泛、善于组织的女儿很快就适应了西浦的学习和生活。良好的学习条件和语言环境,完全不同于国内高校的教学方法,国际化和多元、规则、创新、自由、诚信的文化,让她很快就喜欢上了西浦。她加入了学校学友计划执委会和学校学生会的学习部,每天又是写策划,又是举办活动。她积极参加学校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参加的“我眼中的大学”演讲比赛还进入了决赛。虽然每天忙忙碌碌,女儿却快乐得像只小鸟。她自己用“如鱼得水”比喻了她的大学生活。
  因为没有被心仪的建筑学专业,女儿计划在大一上学期就能转系。她很注重合理安排时间,社团活动、课业学习两不误,努力向目标一点一点地靠近。“妈妈,我期中数学得了满分哦!”,“妈妈,我的建筑学专业测试通过了。”2013年的春节前夕,2月6日,我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待考试结果。终于,女儿打电话告诉我,她转到建筑系了。
  自主学习是西浦重要的生存法则
  与国内“填鸭式”教学不同,西浦老师教的是知识框架。学生自己课前预习,课下消化老师讲的内容。老师一节课可能讲几十页的内容,学生要花大量的时间查资料。所以,西浦学生从大一刚入学,就开始了漫长的自学道路。CC课回帖是学生对于一个时事现象的回帖,老师根据回帖内容计分。为了得高分,女儿看各种时评新闻,查找相关资料,看别人分析问题的角度,分析事件的背景和影响,慢慢学会了尽量辩证客观地看待社会问题。学设计,必然离不开软件,可是学校很少教软件,女儿基本上想用什么软件就去自学。“别的学校可能很多东西都是老师教,但在我们学校这些都必须自学”。英语在西浦更是必不可少的生存工具。尽管西浦有良好的语言环境,但要想尽快达到和老师正常沟通的英语水平,除了自学,没有别的办法。
  大一很快过去了,女儿的努力没有白费,还获得了10000元一等进步奖学金。
  善于思考,注重团队合作
  西浦大二相对于大一来说,是一道坎儿,课业量陡增,难度陡增,学生压力陡增。大二上学期刚开学的第一天,专业课老师就布置了一个任务:一个星期之内,一个团队五个人,完成一个概念设计,并做演讲展示。这种小组作业更重视团队合作。同组之中有一个外籍生,女儿和他关于这个设计有不同的想法,两人一直在讨论并且充实自己的想法,其他人也参与讨论。过程中大家一直用英语交流,口语流利了很多,各自的设计思路也熟悉了很多。这个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让老师们印象深刻。
  女儿告诉我,专业课上,老师布置完设计的课题,剩下的时间就是设计和改设计。老师会很耐心的引导整个设计的流程,并且会给很多的例子。但如果想问“这样的设计好不好?”,“应该怎么改呢?”这样的问题,就不要想从老师那里得到确切的答案,会听到“为什么会这样?”、“理由是什么?”、“有查过相关资料吗?”这样的回答。
  进入大二,女儿参加社团的活动减少了,给家里的电话减少了。宿舍、学校、食堂“三点一线”地跑着,为了一个又一个的deadline忙着。每次给家里打电话,不是在去studio的路上,就是从studio回来的路上。有一次因为知道她第二天交作业会熬夜,半夜一点多,我忍不住给她打电话。听到我问电话里怎么感觉有很多人,女儿告诉我,现在她们那里就跟白天一样,同学都在,老师也在,大家都在忙。女儿说,在西浦学习,可比高三累多了。为了减少女儿的压力,每次和她通话,我都尽量不和她提学习的事儿,嘱咐她要注意身体。女儿也总是能明白我的心意,告诉我,尽管很忙、很累,但她过得很开心。
  体验别样的大学生活
  大一的暑期,女儿的舍友都自主规划了别样的暑假。一人去了斯里兰卡当志愿者,一人去了青海支教,一人去学日语。女儿也没有回家。她上了学校安排的小学期,找了一家设计所实习,又上了半个月的新东方雅思,参加国际生志愿者迎新,在紧张、快乐而充实的学习生活中,迎来了大二。
  按照规划,大二暑假,女儿逛了几天苏州城,在家里呆了几天。为了准备托福,为了保证学习效率,就在高中的小伙伴放假前夕的7月2日,女儿踏上了返校的列车。
  虽然在西浦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忙碌,经常熬夜赶作业,连一分钟都想掰两半用。但是整个过程却是汗水的洗礼,虽疲惫虽艰辛却甘之如饴。女儿喜欢讨论,课后经常给老师发邮件,会去办公室聊天。大二的时候一位EAP老师去其他学校任职时候,还送了女儿一盆芦荟,约定常常联系,女儿也很想念他。在上大学之前,女儿和所有高中的小伙伴一样,憧憬着大学有轻松浪漫的时光。但在西浦的生活里,在几个deadline之间,忙里偷闲地睡个小觉;在漫长的通宵时,大家讲讲笑话聊聊天,帮忙一起买夜宵;彼此提醒某某课的deadline要到了;结伴参观、调研;偶尔逛个小街,看场英文电影……。生活变得充实、简单。女儿觉得每一天都有厚重感,相对于那些伴随着无尽小说肥皂剧和游戏的背影,这样的成长更有活力也更真实。
  经过两年的西浦学习,证明我们当初的选择是明智的。
  情系西浦,关注西浦成长
  女儿上了西浦后,我加入了西浦的几个家长群,那里有几千和我一样牵挂孩子、牵挂西浦的家长。通过女儿、学生、家长和网络,我更加深了对西浦的了解。西浦有着近于严苛的教学质量体系、讲究诚信、作弊零容忍。相对于国内传统大学,西浦的留级率很高。较高的挂科率和留级率,也让西浦很多家长经常提心吊胆。虽然知道女儿自律性很强、自主学习能力也很强,我还是抑制不住担心,经常嘱咐她,要合理安排时间,注意身体,保证学习效率。
  先进的育人理念,让西浦不但培养学生做事,也让学生学会做人,拥有收益终生的品质。虽然西交利物浦大学还年轻,但以历届西浦学生的优秀表现和女儿的悄然蜕变,我相信,只要西浦坚持自己先进的办学和育人理念,坚持“严进严出”,西浦成为“中国土地上的国际大学”和“世界认可的中国大学”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祝西浦越办越好!西浦,加油!
  (撰稿:西浦建筑系学生家长曲建华)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当前位置>动态资讯
  日,西交利物浦大学2008级计算机与软件工程专业学生于天霖和他的同班同学张昊帆在面试后的第三天即同时收获牛津大学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作为2012届毕业生中最早一批拿到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的优秀学子,我们对他们其中的一位――于天霖同学进行了采访。      西浦学生只有勤奋和不勤奋之分,没有聪明和不聪明之别      恭喜你成为本届最早被牛津大学录取的西浦学生之一,你的申请过程似乎很顺利?      按照牛津大学的惯例,提交了申请材料后,学校会先审,筛选之后再分到专业系里面挑选。系里的秘书会发一封Questionare(问卷)给申请人。我在交了回复邮件后不到一个星期便接到系秘的面试通知。12月5号面试,12月8号,不到三天就给了我Offer。      我们计算机系每年都有同学申请到牛、剑,之前去牛津面试过的陈雯哲、李旭学姐给了我们一些建议。她们说,牛津的面试尽管非常刁钻,但是面试会深入浅出,教授会引导你作出自己的解法,整个过程大约半个小时,类似于我们平时的Tutorial(辅导课)。她们这样一说,我们反而放心了,Tutorial这样的形式我们也很熟悉。      电话面试我的是个克罗地亚老师,他的口音很怪。之前听说过,面试时老师的口音可能会让你蒙一下。所以我还去找了一些罗马尼亚和东欧的电影来看。      你和张昊帆是同班同学,一同被牛津大学录取,申请的过程中有合作吗?      我和张昊帆是差不多同时申请的。我们俩在申请的过程中都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参照,遇到一些不明白的问题我们之间都会交流。碰到困难的时候,尤其是担心申请结果的时候,我们俩就互相打气鼓劲。      从系秘那里打探到面试老师的信息就是我和张昊帆交流的结果。我们在和系秘联络的时候,就问系秘,面试的老师会是谁。我们想系秘应该不会介意,最多是不告诉我们。没想到系秘还真告诉我们是谁来面试。于是我们就根据名字去找教授的研究背景。也因此知道他是克罗地亚人,所以才会去看克罗地亚电影来适应口音。      我们是同一个老师面试的,我第一个面试的,张昊帆是第二天面试。面试完了我和张昊帆讲了面试的题目和情况。有我这个炮灰在前面,感觉他会准备得更充分。      牛津大学的研究生申请标准很高,难度很大,而你这么快地得到Offer,你觉得自己的优势在哪里?      这个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说。      从学校来讲,西浦在英国有优势。我们是英国的学位制,教学也是用英语的。只要英国的大学有我们学校的毕业生,他一定会认可的。英国G5(英国最顶尖的五所大学)的学校,都有我们学校的学生了,像今年帝国理工大学已经把我们和985大学的学生一起看待了。反过来,我觉得我们学校的学生一定是要和985学校的学生来比较的。如果单从申请国外大学研究生的角度来看的话,211大学学生的优势可能不如我们大。      理工科申请研究生除了成绩以外,还看科研成绩,如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研究项目等。而这些对于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说还是有很多机会的。尤其像我们计算机系,可以跟着老师做项目,而国内其他学校的本科生可能比较难真正接触到大牌教授。我们学校和英国大学的教学模式是一模一样的,教授给我们写的推荐信也很有说服力。这些都是我们得天独厚的优势。      从我个人来讲。我申请的时候,已经发表了两篇论文,有一篇论文准备发表,还会申请一个专利。我还有和校外导师的实习项目在做。      其实,西浦学生只有勤奋和不勤奋之分,没有聪明和不聪明之别。我认为个人的才华在本科阶段是区分不出来的,你只要按部就班的把该做的事情做好,结果不会错的。我们前几届的学生还需要自己来定义什么事情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但以后的学生就不用,哪一步是需要你做好的,哪一步是你千万不能失误的,你都有参照。你只要做到这一些,我感觉是没有问题了。      大学不是强迫人学习的地方,自己的人生应该由自己来规划      2008年怎么想到报考西交利物浦大学并选择计算机专业的?      说到报考大学,我们08级算是西浦的“老三届”的同学了。我对学校的感情特别深,感觉就是和学校一起长大的,学校的每一步都是有自己的参与。坦白说,我们前几届的学生也有抱怨,但我整体感觉是,这个学校在我18岁那年给了我一个最好的选择。走对路很重要。      我高考第一志愿填报的计算机专业。我当时没考好,父母又不同意我复读。父亲了解到西浦,于是他赌了一把,让我报考这里。我高考就高一本线3分,不确定能不能录取到金融类的专业,就填了计算机。大一结束后我的成绩是全系第一名,基本上是可以随便转系的,我父母也要我学金融,给我很大压力。但是我对这个专业蛮感兴趣,就坚持读了下来。      来到这里后,高考失利的难受劲很快过去。大一减压的方式是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同学们能做的事情我感觉都做过了,我还要求自己要做得好,整个人都很亢奋。大学生活一规律,投入多了,适应了感觉也就很好。      我们前几届的学生来这里压力特别大,现在越来越好了。今年帝国理工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在面向中国的研究生申请者时明确要求是985高校、北邮的一个合作项目和我们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学生,其他中国大陆高校申请者不予考虑,我觉得后面几届的同学看到这个真应该感到欣慰,我们都非常感谢我们的学长,他们就是铺路石。      而且我们的系秘还告诉我们,因为我们学校去剑桥大学读书的同学非常活跃,老师也挺喜欢的,好像现在剑桥的计算机系对我们也有些照顾了。在我上大一的时候,还担心申请学校的时候没有人知道。慢慢地,我相信美国的学校也一定会认可的。      看来你非常适应西交利物浦大学的教学模式?      算是吧。在上次的学生开放论坛上,郭镜明教授举了个例子,说看到国外本科的教学方式如果在国内实施根本无法想象结果会怎样,国外习惯于让学生直接面对问题,然后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知识掌握的过程。而我们学校就是这样的。      我们系主任关圣威教授是我的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也给我们带过课。他培养学生特别西化。国内的老师是把知识传授给你,才会安排你技能胜任的任务让你去做。关教授不是这样子,他喜欢把问题直接抛给你,你需要哪些知识就去学哪些,你不需要把别人需要的东西都学会了才去做这个任务,你只要把这个问题高效地解决了就好。      关教授也会过多的干涉你的学习和研究计划。有很多老师习惯于这个阶段安排什么任务,下个阶段做什么,学生的每一个思路要手把手指导,都给模块化安排好,这样学生会很舒服。但关教授也不是这样子。他从来不给学生制定计划,给外人看来的感觉是不关心学生的样子。我们一开始也很好奇,但后来我们体会下来,这样真的很能锻炼人。他不限制你的思维,你完全可以根据自己企划去做出东西来。关教授跟我们说过这样的话,“不要什么事什么问题都拿来找我讨论,如果这样的话,这是我跟你的Research&group(研究小组)。你现在做的是你自己的Research,如果我跟你是Research&group的话,你锻炼的东西只能是从我身上学,如果你是做的你自己的Individual&research(独立研究)的话,我把你培养出来是跟我一样的人。”关教授教会我们自己找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者。      我也经常和自己其他大学的同学交流,发现思维不一样,很多原来的同学大学四年的主题就是考研,就像又上了四年高中。而我们在这里每个阶段做什么都是自己设计的,选择专业、选择2+2出国、选择跟老师做研究项目、找哪些人合作等。尤其像申请研究生,不仅是对自己人生轨迹的设计,而且整个过程你要去考虑很多问题,让人变得成熟很多。在这个学校教你思考很多东西,很多东西都是由你自己来决定的。      资源你用就有用,不用就没用,没人管得到你,你自己的人生都应该是你自己来规划的。我觉得这样是对的,学校不应该是强迫别人学习的地方。学校要做的就是尽力去提供最好的教育资源,而不是强迫学习。四年下来,其实不要四年,只要两三年的时间,你的思维就不一样了。你做事请的时候就会有自己的角度。学校就是教会你成为一个独立思想的人的地方。      “师生互动,能感觉到一种向上的氛围”      西浦的老师对你的学业有哪些帮助呢?      像关教授阅历丰富,资历很高。我们学习的每个阶段都会给一些意见,包括申请。我们应该申请什么学校,都给我们很多意见。其实他并不鼓励大家直接工作,我们专业有个排名前四的同学打算就业,关教授还让找他聊聊。他认为优秀的学生应该赶快把博士读出来,而不是直接工作,这样将来就业就是全球化的。现在去找工作是碰运气,而博士毕业后就是你选工作了。      虽然关教授是我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但是我发的两篇论文并不是跟着关教授做的。我们专业其他老师也有很多项目,如果你表现出兴趣,他会主动邀请你参与进来的。我发的两篇论文就是随便在问老师:“您这个做的挺有意思的。”他说:“你有兴趣吗?”然后我就参与进去了。我们会经常和老师交流,也会谈到专业课程设置、考试安排这样的问题,他们会把自己的思路跟我们交流,然后我们把我们的想法反馈给他们,系里面的课程教学我们都能参与到,师生互动,能感觉到一种向上的氛围。      我们系有个客座教授叫Vangalur&Alagar,他对我的帮助非常大。他本身已经是加拿大康卡迪亚大学的终身教授了,也是清华大学和中科院的兼职教授。他非常喜欢听我们的意见,很喜欢跟学生交流,你提的问题他都很重视,认真地解释,从不敷衍。今年11月份他回来学校这边20多天,他主动联系我说,我让他帮忙写的推荐信已经写好,让我过去看看怎么样。我把我的PS(个人陈述)带着让他一起看看,他还一句话一句话帮我改。其实我本来希望他看一眼,提下意见,没想到他会那么仔细。他还建议我申请哪些学校,需要注意哪些,我申请到什么地步的时候,他还会发邮件问我进展怎么样。      还有数理中心的韩云瑞老师。他大一两个学期都带过我,我经常会去找他问问题,他都会讲解得非常详细。有时候他也会问我一些他感到困惑的问题,像课程教学你感觉怎么样,为什么有同学在睡觉,为什么有学生不上课,感觉题目不难为什么学生考不好……      韩教授非常儒雅,跟他接触感觉能培养自己的气质。他的诗也写得很好,博学,就是我们说的大师的风范。数理中心的这些教授让人感受到的是德高望重,与他们接触,不光让人做学问,也教我们为人。西方的老师不一样,他们注重的是做事的态度和怎么高效的来做事情。中外老师各有不同的风格。      我的个人导师是张百灵老师。张老师是个非常中肯的人,他说话非常实在,你跟他交流的话,就像在跟自己父亲交流一样。他不会客套,有问题就说问题,有不足就说不足。大一的时候,他怕我们不找他,他就主动来找我们。后来慢慢的发现我们找他比他找我们更勤了。      我觉得我运气特别好。我的校外导师叫杨越,是斯坦福大学的毕业生,在海外待过20多年,他也是苏州工业园区的“双百计划”人才。我向他要了一份实习,他也很乐意给我了,现在还在做。      校外导师也很关注我们学校。因为在园区找不到计算机能力和英语都特别好的学生,杨老师就想在我们这里找一些学生过去跟他们一起做东西。虽然我们大都要出去读书,但是导师也欢迎我们回国后再加入他们的团队。      你的同学有一些选择了2+2+X,你为什么会选择4+X?和他们相比,四年在苏州的学习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怎么样评价自己的选择?      对于4+1,我个人还是满意的。我决定留下来,有很多原因。      在决定之前,尽管有同学说在英国学习容易拿到高分,但我想我在这边学习,只要努力成绩不会有太大的问题。留在苏州上学还能省点钱,毕竟用都的是父母的钱。我们系这一届前几名的同学都留下来了。      其次,我在大一大二参加了很多学生活动,跟各个部门的老师都很熟悉,对这里的环境相对适应了;大二开始跟系里面的老师也都熟悉了,也能尽早地接触到老师的研究项目。去利物浦还要适应一段时间,而大三的学习成绩对申请研究生来说又很宝贵。综合考虑,我觉得还是在这里能够迅速地进入状态,      现在看来,在这得到老师帮助会多一些。我的感觉是,如果你能充分利用西交利物浦的资源,一样有收获,而且可能更多。
来源:华禹教育网有强烈报考西交利物浦意愿
有几个问题想问学长_西交利物浦大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160贴子:
有强烈报考西交利物浦意愿
有几个问题想问学长
1 我比一本线高30分 想报这个学校 机械自动化 是否可取
若有其他更好理工科求推荐2 那里有钱人家很多么
我家不怎么有钱
但供得起4年国内+国外研究生的钱
我担心到那边有压迫感。
我浙江,也比一本高30分,想读经济,家境也差不,问题同上
敢不敢说你是哪个省的……
同想西交利物浦,河南的,差不多也这个情况
学校学风怎么样啊
这是一所很优秀的大学,高出一本线30分应该可以被录取。
今天的你 对我爱理不理 明天打了玻尿酸垫鼻子拉线开眼角塑身提臀的我 让你高攀不起
山东理科考生高出一本线25分有戏吗。。
安徽的高出一本线四十多分 报是不是有点亏了…前几年都是高出二十多分就能上
内&&容: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交利物浦大学学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