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应该掌握哪些急救设备有哪些知识与技术

您的位置: &
大学生急救知识普及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摘 要:近几年来,因天灾人祸导致群众意外伤亡的事件逐年增加。笔者在文中联系大学生的年龄与国内高等院校的现状,探讨增强大学生自我保护及自救能力,并提出解决的策略。
优质期刊推荐在大学生中普及急救知识的必要性和方法探讨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3.00
&&¥2.00
&&¥0.50
&&¥1.00
&&¥1.00
&&¥2.00
&&¥1.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在大学生中普及急救知识的必要性和方法探讨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参见附件(1573kb)。&&&&
[摘要] 目的:为掌握大学校园内的学生对现场急救知识的了解情况及开展急救知识的培训,探索切实可行的培训模式,为急救知识的普及培训提供帮助。方法: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在校大学生的急救知识水平,利用网络教学、实践教学、课堂教学与全方位宣传的模式开展急救知识宣传与培训,并对参加培训的大学生进行考核,以判断培训效果。结果:正确的急救措施,减轻伤害,为院前急救赢得宝贵时间,真正降低急重伤病患者的死亡率。结论:在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大学校园,采用以多媒体网络教学为主导的培训模式,能有效地开展进行现场急救知识的普及与教育。
&&&&[关键词] 现场急救;大学生;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09)02(a)-147-02
&&&&现场急救是在医院外的环境下,“第一反应者”(第一目击者)对危重急症患者、意外事故受伤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初步紧急救护,以挽救生命、减轻伤残和痛苦。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增快,人们社会角色的快速转变,导致许多突发急、危、重症或意外伤害事故发生在途中、工作场所、家庭等医院以外的地方,能在现场施行急救的往往不是医生而是同伴或路人。作为大学校园内的主体――大学生正处于身体精力的旺盛期,很多疾病被掩盖,一旦发生意外事故,会造成很大损失,因此对其进行急救知识教育迫在眉睫。为掌握大学生对现场急救基础知识的了解及认知情况,提高大学生现场急救能力,普及急救知识,月笔者对某大学城内的非医学专业学生展开了几次调查与培训,为在大学校园内普及现场急救知识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某大学城内在校生。该大学城拥有在校生约3万人,年龄范围18~22岁,平均19岁。在校大学生文化素质相对较高,对急救知识培训热情较高,通过问卷调查,普遍愿意积极参加急救知识培训。我们随机选择其中360人分批[60人/(批?次)]进行了以心肺复苏为主的业余急救知识培训,培训学时为30学时。
&&&&1.2 方法
&&&&1.2.1 发放调查表通过网上调查及在各个院校面向学生发放《现场急救培训调查、登记表》,对学生急救知识的知晓及学期情况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以及对急救知识知晓情况(其中包括是否了解当地急救电话;“第一目击者”在心脏猝死发生现场,是否了解急救的基本知识;是否能够单独进行心肺复苏;是否了解常见外伤的处理及止血方法;已经掌握哪些急救知识,亟需了解哪些急救知识普及与培训等)。在现场急救知识培训及宣传后再次发放问卷,了解培训的效果。
&&&&1.2.2 网络教学针对大学生的学习及专业特点,笔者有针对性地通过制作《现场急救技术普及教育》网络课件,在互联网上面对学生开放,内容主要有:现场急救的意义、心肺复苏术(CPR)、心脏病突发、气管异物、烧伤、软组织损伤、骨折、中毒、外伤的急救;车祸、溺水、火灾、地震、洪水等紧急避险的方法;止血、包扎、固定、伤者搬运等现场救治的基本方法等。通过文字讲述、图片讲解及视频演示,多方位、多角度对学习者进行强化刺激;在该课件上,建立了一个急救知识论坛,方便学习者之间或与讲授者之间的及时交流,以期达到良好的互动效果。
&&&&1.2.3 现场教学由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急救知识的讲解与演示,主要包括正规的心肺复苏(CPR,2005版内容)、外伤的处理以及搬运伤者的培训,培训达10学时。
&&&&1.2.4 实习操作在有条件的学校选择场地,安排学生进行急救现场实习操作,包括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除颤器的使用、骨折固定、止血、伤者搬运等急救措施。首先由教师讲解、示范,然后由学生操作,最后由教师进行评分,对操作过程中的优点与失误进行讲评,并确定操作者的急救是否成功。
&&&&1.2.5 急救宣传协助各学校制定突发应急事件事故处理预案,制定急救宣传册,分发给每个学生;在户内外宣传栏张贴急救宣传材料,发放健康处方,通过校园vod视频点播系统播放急救视频光盘,普及急救知识。
&&&&2 结果
&&&&通过培训前网上以及现场问卷的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 125份;通过以上几种方法对该大学城内的在校生近两年的教学培训,再次通过网上及发放现场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 136份,通过统计分析得出数据见表1。
&&&&表1 某大学城现场急救知识知晓率(%)
&&&&从表1中可以看出,培训前后,大学生的应急能力明显提高。培训后急救能力都提高15.00%以上,其中意外避险的能力提高最大,达到69.99%,其他能力提高幅度比较,转运能力(53.01%)>外伤处理(50.02%)>猝死判断(45.00%)>心肺复苏(38.04%),培训效果明显。
&&&&在大学生普遍急需普及培训的急救知识内容中,心肺复苏列第一位,其次是外伤、交通意外抢救的方法;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中,90%的学生选择了网络教学和实践教学。在参训学生中,有95%通过了CPR、急救技术培训、考核,能承担现场急救员的职责。
&&&&3 讨论
&&&&年美国青少年每年死于突发心脏骤停的例数上升10%左右, 15~34岁的年龄组中,心脏猝死的例数从1989年的2 724例上升至1996年的3 000例,增长了10%[1];另有资料显示,猝死占总死亡人数的15%~32%,心脏性猝死占50%以上,年轻人猝死以心肌病为主,70%猝死在医院外[2]。
&&&&据哈尔滨医科大学大二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于波在第13届中国心律学高峰论坛上介绍,目前我国心脏骤停救治率仅为1%,而美国在公共场所安装了AED(人工心脏除颤器)的地区猝死救治率已由5%升至50%左右。因而,如何提高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成活率,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心脏骤停后,大脑耐受缺氧的时间为4 min左右,每延迟除颤1 min,复苏的成功率会下降7%~10%,最佳急救时间是在发病、受伤后的几分钟到1 h,有“白金10分钟”与“黄金1小时”之说。因而在发病或受伤者现场的“第一目击者”(又称作第一反应人)是否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是挽救伤病者生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因此,需要在全社会大力推广普及急救知识,提高全民的急救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使公民掌握自救互救技能,在突然发生意外伤害时能够采取紧急而正确的急救措施,减轻伤害,为院前急救赢得宝贵时间,真正降低急重伤病患者的死亡率。
&&&&大学生是大学校园内的主要群体,走出校门后,将是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年轻,文化程度较高,乐于接收新事物,有接受必要的健康教育以及卫生保健知识的强烈需求和能力,同时,校园内也容易发生一些猝死及意外事故,而大学生普遍缺乏必要的急救知识;笔者对其中360人通过网络教学、现场教学、见习和实习,进行现场急救培训,并取得初步成效。因此笔者认为,根据大学生这个特殊人群的特征,采用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急救培训方式,特别是网络模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对于在其他人群进行现场急救培训模式的探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掌握现状调查
问卷概况:
页 已被引用
你好!本次问卷调查为切实了解大学生对现场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达到宣传现场急救知识,提高大学生现场急救意识的目的。请您如实选择,感谢你的参与!
本页为该问卷的详细内容,不可回答,仅供预览。如果您要使用该问卷,请点击页面下方的引用按钮。
Q1:1.您是医学专业吗?
Q2:2.您是否接受过有关急救知识及实践的培训?
Q3:3.您家里或寝室备有急救物品吗?
Q4:4.你知道急救号码是多少吗
Q5:5.如果有同学鼻出血,你知道该如何处理吗?
头向后仰,鼻孔朝上 ○
用干净的脱脂棉堵入鼻腔 ○
用热水将毛巾浸湿敷于鼻根,反复数次
Q6:6.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发表心肺复苏指南,将原来心肺复苏三步骤由A-B-C改为C-A-B。选择以下认为正确的心肺复苏步骤。
打开气道-胸外按压-人工呼吸 ○
胸外按压-打开气道-人工呼吸 ○
打开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
Q7:7.常见小孩吃果冻哽噎,如果你在现场应该怎么做?
使小孩倒立,猛拍其背部 ○
让小孩向肺部深吸果冻 ○
让小孩喝水,送服果冻
Q8:8、你个人感觉自己的急救知识的运用程度?
100%-80% ○
80%-50% ○
Q9:9.面对需要急救的情况,您的真实想法是?
没学过,躲得越远越好或者装作看不到 ○
一片空白,不知道要做什么 ○
学过急救知识,但没信心做好 ○
学过急救知识,且有信心做好
Q10:10.在酷暑的夏天,假如在军训期间你的同学,晒晕过去了,在救护车到来之前您是否有信心对病人进行紧急救助?
直接将其扶至阴凉处 ○
呼叫或摇晃病人,判断其意识是否清醒 ○
呼叫周围人帮忙 ○
Q11:11.救护溺水者时应迅速游到溺水者附近?
从其前方出手救援 ○
从其后方出手救援 ○
从其侧面出手救援 ○
能抓住溺水者就行
Q12:12.您认为现阶段急救知识普及遇到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开展的方式不够吸引 ○
普及效果不好 ○
学习急救知识的主动性不强 ○
学校对此不重视 ○
学校开展的力度不够
Q13:13.如果你被猫狗咬伤腿部且伤口很小,应如何处理?
涂抹药膏,包扎伤口 ○
用肥皂或清水冲洗,挤出伤口中的污血,送往医院注射疫苗 ○
冲洗伤口用红药水涂抹患处,送往医院注射疫苗
Q14:14.如果手腕关节或脚踝关节不慎挫伤肿痛难忍该如何处理?
尽快找人用按摩牵扯等方法舒筋活络
马上用冷水冲淋伤处或用冰块敷压伤处,并尽快到医院检查是否有骨折 ○
马上用热水浸泡,或用万花油等活血化瘀药物搽抹,以活血止痛
Q15:15.你的急救知识来源于:(多选)
Q16:16.您掌握以下哪种急救知识?(多选题)
Q17:你知道30+2=生命的意义吗?心脏骤停后,大脑耐受缺氧的时间是4分钟左右,每延迟除颤一分钟,复苏的成功率会下降7%~10%,最佳急救时间是在发病,受伤后的几分钟到一小时,有“白金10分钟”之说。因而在发病或受伤者现场的“第一目击者”(又称第一反应人)是否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是挽救伤病者生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其他方式登录5月7日下午3:30,为了普及安全与卫生救护知识,提高学校现场应急医疗救护的处置能力,提高大学生急救的基本知识及技能,山东大学艺术学院联合山大校医院特举办心肺复苏急救技术知识讲座。本次讲座由著名医师郑致玲主讲,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姜楠、赵根根老师出席本次活动。
近年来,大学校园里,因没有做到正确的急救而导致的悲剧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大部分同学没有相应的急救知识而错过最佳的抢救时间。郑老师首先给同学们普及了简单的急救常识,比如急救现场的安全问题:所有操作前应排除险情,确保周围环境安全,并做好自我防护措施,以免发生不必要的意外;观察被救者的生命体征:脉搏、呼吸、面色等,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对被救者进行呼喊,唤回被救者的大脑意识;
紧接着郑老师拿出道具讲解急救技术知识的详细过程:首先抢救者应先清理干净被救者口中的异物,打开气道,然后进行胸外按压,连续按压30次,频率为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每次按压与放松时间相同,节奏平稳,掌根接触胸壁面不分离。然后进行人工呼吸,保持气道开放位,进行人工呼吸,吹气两口。吹气时,将放在患者前额的手的拇指、食指捏紧患者的鼻翼,吸一口气,用双唇包严患者口唇周围,开始吹气,两口气吹气间隔要放松鼻翼,偏离患者口部。以30:2的比例进行按压和吹气,5个循环后,快速检查伤病员的呼吸脉搏,如没有恢复,继续反复进行心肺复苏。最后郑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做心脏复苏的正确动作,让在场学生利用道具亲身体验急救过程,同学们兴致勃勃,积极踊跃的参加,并将体验中遇到的问题反馈给郑老师,郑老师为学生一一进行详细讲解,整个过程有趣又有意义,同学们都受益匪浅。
&&&我们有义务去掌握心脏复苏的知识,在紧急情况下帮助他人,避免悲惨事件的发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急救药品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