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俱乐部和欧洲豪门俱乐部进行商业比赛 出场费是由谁来支付?

欧洲豪门与中国商业足球为何渐行渐远-中国青年报
04版:国际·体育
新闻排行榜 热点新闻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 & 往期回顾 & && &&&
高额成本让运营方慎担风险,“如何把白菜做出12种口味”考验赛事创新——
欧洲豪门与中国商业足球为何渐行渐远
本报记者 梁璇
中国青年报
8月10日,中超联赛,北京国安队主场以2∶0击败上海上港队。CFP供图
&&&&一共能容纳109901名观众的美国密歇根体育场,在北京时间8月3日涌入109318名观众,而球场上却只是一场国际冠军杯曼联对皇马的热身赛。这创造了美国足球史上单场足球赛的最高上座率,甚至超过了美国“春晚”超级碗的观赛人数,10万人齐喊“C罗”的场面,让人感慨“曾经的足球荒漠如今热情似火”。&&&&心生感慨的人中,有刚刚运作完法国超级杯的合力万盛董事长王辉,“皇马对曼联这场比赛,10万张门票到6月便销售一空。”&但当美国球迷还在为C罗呐喊时,大洋彼岸的北京工人体育场外,还有散落在地上的法国超级杯球票。这场由巴黎圣日耳曼队出战甘冈队的职业赛事,在开赛前,580元的球票被以20元廉价销售,这让赛事运作方有种说不出的无奈。&&&&可对于经历过2011年、2012年豪门中国行高峰的球迷来说,让他们失落的是,这等级别的赛事无声无息间“消失”了不少。1994年,意甲桑普多利亚拉开豪门来华的序幕,但欧洲豪门与中国的缘分却一直没能再续,直到2003年皇马中国行凭借豪华阵容及中国队征战世界杯余温未散,大获成功的案例让不少豪门纷纷效仿。2011年开始,不少豪门趋之若鹜,2012年更有阿森纳、拜仁、曼城、那不勒斯、国际米兰和尤文图斯等多支豪门纷纷来访。但好景不长,去年夏天,仅剩下中国和巴西两国的“元老赛”上演,今年的法国超级杯或许也成了唯一拿得出手的大赛。&&&&“2003年,皇马中国行之后,很多来国内举办的都是商业色彩浓重,趁球队比赛间歇期来海外‘圈钱’的比赛,和真正的足球赛事不太一样。”在王辉看来,当球星效应爆发过后,习惯了明星与豪门的球迷就需要新的刺激了。2009年,王辉将意大利超级杯引入中国,“对纯商业赛,观众已经不感兴趣,职业赛事落地中国市场,将豪门来华推向新的历史高度。”明星真刀真枪的对决引来火爆的社会反响,2011年意大利超级杯,米兰德比在鸟巢上演,“场馆周围及地铁站到处都是球迷,很多球迷都是从外地赶来。”王辉记忆里的那个好时候“像过节一样”,那场比赛创造了近8000万元的票房,“很难再有比赛超过这个了”,即便是豪门云集的2012年“热度都比不上”。&&&&盛极而衰的案例紧接着上演。去年,巴萨、阿森纳和AC米兰都曾有访华的打算,但在与中方组织者的操作过程中,都出现了因出场费未能及时到账,或未能全额支付导致赛事取消的尴尬情况。这徒然的萧条在王辉看来,并不是欧洲豪门放弃中国市场的表现,“影响豪门前来的真正原因,不是他们放弃,而是中国的办赛公司不去争取了。”&&&&在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体育经济与产业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肖淑红看来,这样的比赛充斥市场不一定是好事,此前很多赛事,受奥运效应影响,运营方没搞清商业比赛的运作方式便盲目引入,反而亏损不小,“并非举办体育赛事就对城市发展有益,这样的赛事少了,也许表明运营商和赞助商考虑问题更理性了。”&&&&王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公司支付国际差旅费、场馆、安保等各种费用需要几百万元,赛事级别高一些的落地费就要上千万元,目前,如皇马这样的俱乐部,其出场费大约在税后250万~300万欧元,“除了这笔出场费,我们还要额外承担400万元的税费,可这是成本而非利润,为何要征税呢?”同时,尝到甜头的豪门,出场费纷纷上涨,这使得“很多公司的积极性开始下降”。&&&&这种积极性在寡淡的收益面前降至零点。通常情况下,赞助商、门票和电视转播权是商业赛事的主要收益来源,在电视转播收益难以实现的情况下,国内此类赛事则主要依靠赞助商和门票。可“中国足球市场的赞助体系太幼稚,很多公司没有培养品牌的意识,企业很少有长期打算,大多数是临时赞助商。”王辉坦言,要没有找到大额赞助商,“肯定会赔”。至于门票,王辉无奈地表示“很多比赛,我们还没正式对外售票,淘宝上已经挂出打折票了。”而这一切,仍在无人监管的处境下成为常态,“很多公司不愿再承受风险,风险意识倒是提高了。”&&&&眼见曾经的“足球荒漠”美国凭借成熟的职业体育操作模式,将国际冠军杯打造成足球豪门眼中的“香饽饽”,王辉表示,现在的中国运营方只有望洋兴叹的份儿。“美国运作体系非常成熟,他们有完善的电视转播体系、赞助体系和观众市场,想做一个商业赛事并不难,做好电视版权,钱就能回来大部分。”此外,在合同和操作上,“通常签在三年以上”,国际冠军杯和俱乐部履行的是长期合同,一支球队赴美一次至少打三四场比赛,“如果按200万欧元一场算,一次打3场,通常450万欧元也会答应,而且路费上也能节省不少。”&&&&这样的“国际冠军杯模式”只能成为参照的样本,在没有赞助商、转播体系保障的情况下,王辉不敢承担长期合同的风险,即便“现在签下来以后三五年都受益”,仍只能“签一场、找赞助、找门票”。当电视转播在国外能占到收益的一半以上,在国内却成为公司推广赛事的成本时,王辉坦言,“我原来想成为最早引进职业赛事的人,赔本赚吆喝也算了,但后来投身进去,才发现我要算的帐太多了,怎么算都不合适。”&&&&但王辉也清楚,中国的商业赛事市场“不是临时抱佛脚就能解决的。”&当成本无法改变时,肖淑红建议从实现功能的维度上进行考虑,“加工的东西不能太简单,需要从赛事如何满足更多群体的需求去考虑。”跌入谷底并非没有反弹的可能,“就像要把一棵白菜做出12种口味一样,现在更是考验运营方创新商业模式的时机,通过一系列产品设计,把功能提起来,相信更多的赛事还会回来。”&&&&&&&&&本报北京8月10日电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揭国内商业足球赛困局:好球星好比赛才有人买单
发帖人:斜阳梦思
6日下午,阿根廷队主帅马蒂诺、巴西队主帅邓加、巴西球星罗比尼奥等人先后抵达首都国际机场,他们将参加10月11日在鸟巢举办的南美超级德比杯阿根廷队VS巴西队的比赛。今天,梅西、内马尔两位大牌巨星将乘坐同架飞机从西班牙飞抵北京。
不出意外的话,这场比赛将是欧美豪门球队来华商业比赛中级别最高,也是竞技水平最高的一场。据赛事组委会内部人士向成都商报记者介绍,这场比赛吸引了超过百家国内外媒体参与报道,所有的门票也基本售罄。
巴阿之战的炙手可热,并不能掩盖目前国内高端商业足球比赛匮乏的现状。因为种种原因,前几年盛行的欧洲豪门夏季来华热身的商业赛季如今市场冷清。此类比赛不赚钱已经成为了业内共识,据成都商报记者调查,一些国内公司的不专业运营,更是让许多欧洲豪门吃亏后对中国市场敬而远之,&欧洲豪门觊觎中国广阔的市场,想来又担心被忽悠,让他们踟蹰不前。&一位曾成功运作多起欧洲豪门来华比赛的专业人士透露。
巴萨被忽悠
欧洲豪门集体&绕道&
今年国内还有哪些欧美豪门的重头赛事呢?也许大家惟一有点印象的就是法国超级杯。当时在北京工人体育场现场,一位国内资深体育营销人士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全场只有三四成的上座率,惟一能拉来票房的就是巴黎圣日耳曼的伊布。&这场比赛是在中法建交50周年的大背景下,因此商业味没那么浓。
曾几何时,中国是欧洲足球眼中的香馍馍:2003年皇马来华,银河战舰所到之处制造万人空巷的盛景;2005年和2011年,皇马先后来中国淘金;2010年,巴萨和北京国安踢热身赛;2005年和2009年,曼联两次来中国踢商业比赛;2012年,阿森纳、曼城、拜仁、尤文、那不勒斯等豪门纷纷来华&走穴&……但从去年开始,中国市场明显被欧洲足坛豪门冷落。2013年夏天,几乎所有欧洲球队的热身赛都绕开了中国,一群巴西过气球星来华作赛成了中国市场惟一一场足球商业赛。其实,巴萨、曼联和阿森纳等队都曾将中国定在夏季热身的赛程中,但他们此后却突然表示放弃。而其中确有蹊跷!
2012年底,巴萨联系欧迅公司,沟通来华访问事宜。欧迅的出场费报价是160万欧元,巴萨心理价位是220万欧元。这时候,上海一家新成立、注册资金仅3万元的小公司突然杀出,报价350万欧元出场费。巴萨虽然选择了后者,但这家公司并无足够的资金运作。最终巴萨发现担保有疑点,对上海实在没信心,由此作罢。体育评论人颜强眼中,这样的不专业操作,让市场被搅乱了,&商业赛没有政府监管,也没有民间协会组织管理,这就意味着什么公司都可以进来,好的公司可能会莫名其妙地被挤跑了。&
部分体育经纪公司如此没有信用的做法,使得其他俱乐部不敢贸然来华。法国超级杯的参赛方巴黎圣日耳曼开始也对来华比赛将信将疑,他们还专门问意大利同行,结果操作此次赛事的合力万盛正好是意大利超级杯在华比赛的主办方,&大巴黎&才放心前往北京。
商业比赛赚钱难
意超杯成功之后陷入难产
除了欧洲豪门不肯来,赛事主办方不赚钱也是商业比赛在国内难以为继的主要原因。因为无法拿到转播费,对于承办赛事的中国公司来说几乎完全要依靠票房收入和广告收入来确保营收。但随着球迷的口味提升,那种邀请欧洲豪门让主力踢半场、大多数球员出工不出力的比赛已经难以唤起球迷的热情,自然在票房和广告植入上大打折扣。
中国的商业赛事收益曾在2011年达到顶峰。那时意大利超级杯第二次在北京举行,参赛球队正好是在中国拥有深厚球迷基础的AC米兰和国际米兰。这场原汁原味的&米兰德比&让7万多名到现场观战的中国球迷大呼过瘾,而单场7000万元的票房收入也成为了一项难以超越的纪录。作为赛事主办方,合力万盛当年赚得盆满钵满,但这样的好事只有那么一回。
意大利超级杯一共在中国举办过三届,2009年第一届(国米VS拉齐奥)是试水阶段,双方觉得合作得不错就再签了一份&五年三届&的合同,其中2011年和2012年都在&鸟巢&比赛。 除了2011年的&米兰德比&,其他的两届效果差强人意,据一位熟悉合力万盛的人士透露,&也就仅仅保持收支平衡吧。&按照合同,接下去应该还有一届意超杯要在&鸟巢&举行,可是这届比赛却意外地难产了,&去年夏天参赛的尤文因为要参加美国的国际冠军杯没来,今年参赛的那不勒斯又因为要参加欧冠附加赛而来不了。&这届难产的意超杯什么时候才能举行?&应该就是明年了吧,合同规定要在五年打三届比赛。其实很多时候,中国的主办方是很被动的,比赛的主动权在人家俱乐部手中。&这位内部人士很无奈地表示。
赔本赚吆喝?
好球星好比赛才有人买单
足球是烧钱的游戏,商业足球赛也不例外。举办一次商业赛,除了主要支出的出场费外,还有场租费、安保费、食宿交通费、赛事推广费4大块;收入来源主要为赞助、票房和政府奖励基金。对于中国市场来说,高昂的承办成本,单一的收入模式,让商业足球赛沦为赔本赚吆喝的生意。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球迷的口味越来越挑剔,一线城市的球迷看多了高水平的比赛,只有很受欢迎的球员、俱乐部来参赛,人家才会买单。&据中广网的统计,现在80%的体育公司都不赚钱。&国外的商业比赛基本50%的收入来源是转播分成,而这个在我们这里几乎没有,央视等电视台要转我们的比赛就不错了。&一位国内资深体育营销人士透露,&靠拉赞助拉票房也不容易,因为欧洲联赛有时要到5月底才能确定杯赛的参赛球队,8月份往往就要比赛。所以我们的宣传周期很短。&一旦参加球队有巨星来不来,对于主办方更是天大的打击。
将于本周六举行的南美超级德比杯算是个例外,据主办方世博国际的内部人士向成都商报记者透露,&媒体报名和门票销售情况都不错。&这样的好局面是经过长时间精心的操作得来的。今年春节之后,世博国际的工作人员就开始了这次比赛的宣传和前期运营工作。由于双方参赛阵容早早就确定下来,所以针对性的宣传都做得不错。&前段时间说梅西受伤来不了,但是后来他恢复得不错。加上卡卡、内马尔等高人气球星的到来,这次应该是一次竞技、经济都非常成功的比赛。&
国家领导人在任时,往往公务繁重,退休之后不再承担具...
热门关键字欧洲足球豪门掀起中国商业比赛第四次浪潮 - 海德网
曾被认为在中国“没有钱途”的国际足球商业赛,将在今年夏天迎来第四次高潮。上两届欧冠的冠军得主拜仁慕尼黑、皇家马德里以及在中国球迷根基深厚的米兰双雄均将到访,豪华程度和密集程度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夏天。世上没有廉价的盛筵。一位参与了豪门商业比赛谈判的人士告诉本报,仅皇马、国际米兰、AC米兰、拜仁及马竞等五家已确定来华的欧洲豪门,这个夏天就将从中国市场卷走2.5亿元人民币。如果意大利超级杯等正在运作的赛事付诸实现,欧洲豪门今夏将在中国带走更大一块“蛋糕”。此前,国际足球商业赛在中国历经沉浮。第一波高潮是上世纪90年代的“工体不败”,第二次高潮是2003年非典期间皇马七大巨星来华,两年后皇马再访,盛况已经不再,商业赛已走入死胡同,球迷需要看到真刀真枪的较量。第三次高潮则是2009年,米兰双雄在鸟巢会战意大利超级杯,成就了中国单场体育赛事的票房巅峰。6年之后,米兰双雄再度来华,他们将和皇马在第三届“国际冠军杯”中对话。前两届国际冠军杯只在美国进行,由8家欧洲豪门参赛,今年则在澳大利亚和中国开了“分号”。皇马和米兰双雄在中国三个城市作赛三场。而因为万达集团的入股,马德里的另一家豪门马竞也将来华献技。上周末,拜仁主席鲁梅尼格在参加美国记者节时公开表示,今后拜仁的夏季商业比赛将采取“轮换制”,即一年去美国一年去中国。由于2014年夏天拜仁已经赴美,因此2015年夏天将造访中国。据可靠消息,拜仁将在中国进行三场商业比赛,其中一场迎战广州恒大无疑,但“7月18日拜仁对阵狼堡”确系误传,三战的时间、地点、对手将在近期公布。尽管德甲老大老二无缘会战中国,但中国球迷并非无望在本土看到张稀哲身披狼堡球衣。据悉,沃尔夫斯堡俱乐部以及背后的赞助商正在和中国方面洽谈,在他们的计划中,狼堡的中国之行应早于拜仁。德甲强队沙尔克04亦有来华的打算,但此事尚未有最终结论。如此多豪门来华,球迷自然有福,尤其是去年世界杯后诸多欧洲豪门造访亚洲,却过中国而不入,让球迷很是郁闷。不过,中国市场是否能容纳得下这么多豪门扎堆到来?掏出巨额出场费之后,承办者是否有利可图?事实上,在中国办商业赛并不容易,每年联系欧洲豪门的中国公司或商人都很多,一方面鱼龙混杂,不乏欧洲俱乐部上当受骗的例子;另一方面恶性竞争,导致出场费水涨船高,哪怕痛宰球迷也难以收回成本。英超在中国有大批拥趸,但至今仍然没有一支英超球队正式宣布将在今夏访华,欲在中国寻找合作俱乐部的曼城也仍在考虑中,这在相当程度上和中国糟糕的商业赛事运作环境有关。由于2013年巴萨访华计划流产,其间曝出上海的承办方仅凭一纸区政府的担保文书“空手套白狼”,这让最重合同契约的英国人警惕不已。因此今夏英超球队大多将目光放在东南亚地区,其中阿森纳,埃弗顿和斯托克城已确认将参加今年7月在新加坡举办的英超亚洲杯。在中国举办过三届的意大利超级杯,也尚未最后敲定。去年尤文图斯对那不勒斯的意大利超级杯本应在中国进行,但因那不勒斯要参加欧冠资格赛而取消。今年2月,意大利职业联盟已宣布超级杯将于8月8日在中国进行,但中国主办方尚未接下绣球。今年对阵双方仍将是尤文图斯对那不勒斯或佛罗伦萨,即使今年不受欧冠资格赛干扰,承办方能否在短期内运作好如此一场赛事也存在疑问,毕竟今年商业赛的竞争太过激烈。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转载请说明出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欧洲十大豪门劲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