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龙河双人竹筏漂流景区筏工必须具备什么基本职业道德

正在播放:【践行核心价值观】遇龙河筏工拾金不昧
  四川成都游客熊先生日前带着家人来到阳朔旅游,不小心将钱包丢失,回到成都后,正当他一筹莫展地准备去补办各种证件时,没想到接到了从阳朔打来的电话,电话那头是阳朔遇龙河伐工朱继强带来的钱包证件找到了的好消息!
  阳朔县溯源遇龙河漂游有限公司筏工 朱继强:&我(在码头)捡到了包,我叫了两声没人来认领,后来我就打开包一看,就有两部手机,(后来其中) 一部手机就响了,我就接,接又接不了。&
  据朱继强师傅回忆,当时他捡到的钱包里有两部手机,两张外地身份证,还有钥匙、银行卡以及部分现金。正当朱继强替失主着急时,其中一部电话铃声响起,这很有可能是失主打来寻找的,但不巧的是,这部电话按键失灵无法接听,朱继强失去了直接联系到失主的机会。没过多久,这两部电话就停机了。
  失主 成都游客 熊阳:&我们都已经绝望了,因为我们回到家后直接就去把卡之类的挂失掉了,然后也把电话卡也都挂失掉了。&
  身在成都的熊阳已经决定放弃寻找,但是没想到的是,阳朔朱师傅却没有放弃寻找失主,他在联系不上失主的情况下,从失主的手机通讯录里,想尽办法找到了失主父亲的号码,让他联系失主熊阳。
  失主 成都游客 熊阳:&后来我爸爸告诉我这个事情,然后我才知道的,我才给朱师傅打过去,我才知道他捡到我钱包。&
  与失主取得联系后,朱继强专程赶往县城,找到快递公司,并且自己出邮费将熊先生的钱包邮寄回家。而失主熊阳也万万没有想到,一个在阳朔丢失一周的钱包,竟然会以快递的方式重新回到了自己的手中。为了酬谢这位素不相识的筏工师傅,熊阳曾多次打电话和发来短信请朱继强提供银行卡卡号以便汇款,但都被朱师傅婉言拒绝了。
  阳朔县溯源遇龙河漂游有限公司筏工 朱继强:&他重复了几次,每次发短信,打电话都(说)这回事,我说不要了,因为我们是划船的,每年都接待很多客人,这个行业就是靠优质服务的。&
  失主 成都游客 熊阳:&钱包本身并不值钱,但是里面有很多东西比如说身份证啊或者是银行卡啊,这些东西是很难去补办啊,我反复的要求我们这边给他一些补偿,金钱上的补偿,然后朱师傅也坚持拒绝,后来我们不得以只好就是给他做了两面锦旗,从精神上鼓励他一下,真的非常感谢非常感动这个事。&
  在遇龙河漂流景区,像筏工朱继强这样捡到游客物品,并想办法通过电话联系、亲自送达或邮寄等方式物归原主的事迹,每年都会发生几十起。这些拾金不昧的正能量不仅为阳朔的山水增辉,也在游客心中留下了良好的口碑。
  失主 成都游客 熊阳:&我有朋友要出去玩的话, 我会首先给他们推荐一下阳朔,真的阳朔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真的是让我非常难忘,尤其是这个事情,更加让我觉得阳朔当地的那些百姓真的是太可爱了。&(阳朔台 王颁文& 通讯员 毛四明)
栏目新闻推荐从阳朔县遇龙河景区社会化管理看开放式景区经营转型
您的位置:
从阳朔县遇龙河景区社会化管理看开放式景区经营转型
www.  日 15:03:02  来源:新华网广西频道
“小漓江”春风沐雨焕新颜
――从阳朔县遇龙河景区社会化管理看开放式景区经营转型
&&&&新华网广西频道7月3日电(王勉 龙燕秀 张立波)从"旅游乱象频发"到"旅游消费陷阱层出不穷",从"国内知名景区门票超200元"到"旅游惠民措施遭质疑"……今年以来,由于不可调和的因素,国内一桩桩游客幸福指数降低的事件频频见诸报端和网络,让人觉得外出旅游是一种负累。
&&&&然而,5月29日,在素有"小漓江"之称的阳朔县遇龙河景区,笔者看到一张张竹筏载着一拨拨游客幸福地徜徉在美丽的山水间,惬意无比。仅今年1至5月份,景区共接待游客67.8万人次,实现经济收入4613万元,分别同比增长21%和21.9%。
&&&&2007年8月,阳朔成立溯源遇龙河漂游有限公司,管理开放式的遇龙河景区。面对国内众多的漂流项目,遇龙河景区没有设立出入大门,完全开放式的景区为何能"独树一帜"呢?笔者经过深入了解发现,"统战"意识,人性化管理,家园建设伸援手,"三大理念"让沿岸群众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获得最大化,景区旅游秩序和谐稳定,游客休闲旅游的幸福指数攀升,景区环境也在发展中得到有效保护,也是景区健康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统战"意识促发展
&&&&遇龙河景区水程15公里,流经白沙、阳朔、高田等3个乡镇6个村委36个自然村,有28道堰坝,景点百余处。景区既是村民赖以生产生活的沃土,又是中外游客休闲游览的最佳目的地,竹筏休闲游项目存有很大的经济利益,过去一些人无序开发码头,乱设点摆摊,拉客、揽客、诈客现象严重,生态环境也遭到破坏,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存在诸多隐患。
&&&&2007年8月,阳朔县委、政府基于"保景富民"的原则,组建一个政府主导的公司--阳朔溯源遇龙河漂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溯源公司")经营遇龙河竹筏漂流项目。公司采取社会化管理的方式,吸纳沿岸村民作为公司筏工,实行统一票价,综合调度,整体促销,统一景区规划建设,村民代表参与监督,沿岸群众享受景区资源保护补助费。
&&&&如此这般,原占有码头的少数人利益受到损害,便煽动村民抵制遇龙河景区实行统一管理,甚至围攻工作人员。"我是县政协委员,我就采取'统一战线'的思想方式来打破工作僵局。"溯源公司总经理阳成颇有感慨地说,公司采取"村民自治"的办法,让村两委干部参与协调、管理,串起村干部--村民小组长--村民骨干--农户的工作链条。
&&&&村两委干部拥有丰富的群众基础,直陈统一管理的种种好处:筏工工资占营业额的25%;每位村民可享受景区资源保护补助费,占营业额的10%;公司管理费和公益建设费占营业额的10%。如果景区总营业额低于1500万元,公司每年都会拿出150万元用于受益村民的资源保护补助费分配,因而村民利益得到最大化。
&&&&可万事开头难,溯源公司跟村民签协议时,不少村民瞻前顾后了。高田镇凤楼村党支部书记陶国立第一个签协议,岂料不怀好意者半夜杂碎玻璃,将一颗鱼雷扔进房间,所幸窗帘把鱼雷挡住掉在桌底,只将桌子炸烂,陶国立毫发未损。尽管受到攻击,可陶国立并没有放弃为全体村民谋取最大利益的意念,一如既往地做通群众思想工作。"当初我们的思想确实转不过弯来,全靠村干部软磨硬泡说服我们。现在连我这个脚瘸的人在景区工作每个月的收入就有1000多元。"今年60岁的高田镇竹蔸寨村村民唐运养高兴地说。
&&&&为获取村民的最大理解与支持,溯源公司便将一些码头的基础设施给当地村委负责组织实施。"我们村的码头建设资金达300万元,全部由村民承包完成,工程质量也让公司满意。"阳朔镇骥马村党支部书记刘政军说,溯源公司那么相信村民,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阻挠。景区内的11个码头建设及景区的美化绿化事宜,大都由当地村民承揽完成。
&&&&如今,遇龙河景区顺利运营已有5个年头,每位村民每年获得资源保护补助费少则400元,多则700元,2011年溯源公司分配给沿岸村民的资源保护补助费便达900万元。
&&&&沿岸村民尝到了景区管理带来的甜头,纷纷自觉保护遇龙河的生态环境,景区愈发红火,现在一位筏工的年收入至少达3万元。当地村民见机还开办起农家旅馆和农家饭馆,收入节节攀升。高田镇凤楼村现已发展农家旅馆30家,农家饭馆60家。阳朔镇朝阳村村民潘志军一边在景区撑竹筏,一边经营农家饭馆,年纯收入近达10万元。"过年抽中华喝茅台,穿起耐克去撑竹排。"已成为遇龙河沿岸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人性管理受人赞
&&&&公司要想长足发展,就得与当地老百姓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溯源公司明白此理。
&&&&遇龙河景区现有筏工2200人,全部是沿岸村民,他们每天轮流操作2500张竹筏,每天均有一定经济收入。溯源公司每年还为每一位筏工购买人身安全保险,并免费对筏工进行操作技能培训。多年来,景区安全事故发生率为零。
&&&&溯源公司十分关心沿河的弱势群体,吸收10多位残疾人作为景区保洁员,使其自强自立,活出尊严。公司还安排不少特困村民、贫困党员在景区干,每逢传统节日,公司都会拿出几万块钱进行走访慰问。
&&&&2009年5月份,阳朔镇朝阳村70岁的村民王某的儿子因心肌梗塞意外死亡,溯源公司知其家庭困难,立即送去5000元埋葬费用,事后,又送去1.3万元困难慰问金。但逢每年重大节气,溯源公司都会给王某的家里送去1000元慰问金。
&&&&白沙镇夏棠寨村和兴隆村的村民因为撑竹筏争客源而发生冲突,两个村子即将上演"行武斗"。溯源公司闻讯,马不停蹄赶往现场,阻止事态恶化。随后,公司叫上双方村民代表,来到县城一边吃饭一边商量解决方案,最后双方村民握手言和,矛盾得以化解。
&&&&溯源公司人性化管理方式,赢得沿线村民阵阵掌声。2008年冬天,阳朔镇鸡窝渡村全体村民邀请公司领导前去做客,一进村,鞭炮齐鸣,掌声不断,村民夹道欢迎,大家坐在一起畅谈甚欢。饭后,公司便将吃饭费用如数补给村里,更让村民佩服不已。
&&&&将心比心换来一片"艳阳天",公司人性化管理有效提高了沿岸村民的思想素质,自觉成立了一支"紧急救援队"。2008年6月,该县铅锌矿发生洪灾,溯源公司一声招呼,100多位筏工二话没说立即赶赴抗洪第一线,搭浮桥扛沙袋,坚守了近1个月。与此同时,福利镇发生内涝,为帮助当地村民度过难关,几十位筏工主动撑着竹排去送生活物资。
家园建设伸援手
&&&&沿着遇龙河顺流而下,只见一个个美丽洁净的村庄与优美的自然环境相得益彰。这跟溯源公司历来注重扶持村民建设美好家园是分不开的。为让沿岸村民走上"洁净路",阳朔镇的矮山门、白沙镇的旧县等村庄进行村道硬化,溯源公司都给每个村子5000元的资金支持,现已使1.1万群众受益。
&&&&"溯源公司总共支持了6万元给我们村用于村道硬化,以及水利设施维修。"白沙镇旧县村党支部书记龙明华说,每年开春,公司还送来1万元支持村民进行春耕生产。今年3月份,高田镇举办"三月三"民俗文化节,溯源公司又支持1万元给凤楼村委组队参加文体活动,极大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去年4月,溯源公司免费提供了2000株绿化苗给沿岸村民自行栽种,自行管护。"溯源公司每年都会支持3万元让我们美化家园,现在村子变得越来越漂亮了。"白沙镇遇龙村支部书记俸志伟感激地说。
&&&&"如此做法,最终目的就是让广大村民自觉参与到景区建设当中来。"溯源公司总经理阳成一语中的,只有提高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景区才能做大做强,村民们的经济收入也就会逐年提高。
&&&&遇龙河漂流的迅猛发展,激发了村民保护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自觉性,主动将景区资源保护补助费留下一部分作为公益基金。去年11月份,高田镇凤楼村拿出11万元公益基金硬化村道,解决了村民行路难问题。今年年初,阳朔镇矮山门村准备建设一个文化综合场所,用13万元公益基金征地1.4亩,工程建设正顺利进行。每年3月份,白沙镇遇龙村委的党员都到遇龙河边进行义务植树,已坚持4年,植树2000多株。(完)
责任编辑:您当前的位置: &
阳朔遇龙河景区管理模式实现双赢
发布时间:日
桂林红豆网-广西日报
&&字号:大 中 小
桂林红豆网记者&杨子健&&本报通讯员&龙燕秀&张立波    在阳朔县遇龙河景区,一张张竹筏载着一批批游客,快乐地游弋在青山绿水间。而在几年前,这里却处于无序混乱状态,景区生态环境和游客生命财产安全都得不到保障。那么,景区管理是如何从&战国时代&跨入&太平盛世&的?这中间都经历了哪些波折?近日,记者来到遇龙河畔追根溯源。  遇龙河景区曾一度成&上海滩&  记者跟随遇龙河漂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黎先秀一起,来到景区最大的码头&&小厄底码头。因为刚下过一场雨,游客显得有些稀少,数十名筏工正三五成群坐在岸边的待客亭下闲聊或打牌。  &上午游客比较多,我们都有活干;刚才下雨游客少了,我们就闲下来了。&筏工徐连桂40多岁,皮肤黝黑,讲话带有浓厚地方口音:&我从2005年开始做筏工,当时是10来个人合伙干,搞了一个码头。那时候和现在没法比,乱得很,也没有现在挣钱多。&谈起景区统一管理前的情形,徐连桂直摇头。  对于遇龙河景区的过去,作为主要亲历者之一,高田镇凤楼村党支部书记陶国立历历在目:&以前是谁的势力大,谁占的码头就多,当时码头都是私人建,简陋得很。为了抢客拉客,各个码头互相压价,恶性竞争。为了抢地盘,甚至还拉来社会上的一些小混混打架。当年我自己也有3个码头,骑摩托车出去,都要带上防身工具,没有安全感啊!&  没有任何安全措施的简易码头和竹筏,缺乏正规培训和管理的筏工,给景区旅游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一次,两个游客正坐在竹筏上漂游,一回头发现筏工不见了。原来筏工酒喝多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掉进了河里。那年就淹死了两个筏工。&
杨子健 龙燕秀 张立波
&&【打印】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008302
ICP证 桂B2- 技术支持:遇龙河景区:提档升级更美丽 _凯风网
当前位置:&&&&&&&&&正文
遇龙河景区:提档升级更美丽
日 10:29&&&&作者:诸葛保满 黎美荣&&&&来源:桂林日报&&&&
  阳朔县以创建国家5A级遇龙河景区为契机,对景区周边违法用地、违规建筑和旅游秩序进行了大整治,建设生态和谐景区。2014年接待游客量为175万人次,同比增长13.3%;营业总收入8869万元,同比增长12.5%;发放沿河群众生态资源补偿金1050万元,同比增长14.5%;旅游投诉30起,同比下降60%;一般安全生产责任事故5起,同比下降37%,有效实现了“三增长两下降”。
  遇龙河素有“小漓江”之称,流经阳朔白沙、阳朔、高田等3镇22个村庄,18.8公里,沿岸的峰林、田园、村落,展示的是梦幻天堂、诗境家园一般的美景。随着深度旅游的兴起,遇龙河成为中外游客最向往的景区之一,乘坐竹筏游遇龙河成了很多游客的最爱。起初,遇龙河沿岸村庄村民自行购买竹筏揽客,毫无秩序可言。2007年7月,为规范遇龙河旅游秩序,县政府引导组建了“溯源遇龙河竹筏漂游有限公司”,旨在对遇龙河竹筏漂游规范经营和管理,但是由于各种客观原因,朝阳码头以上的竹筏还是归个人所有,存在“一河两制”现状。国有公司统一售票,只留票价的40%用于开支价格调节基金、沿河村民生态资源补偿金、税费、保险以及公司运营工作经费等,其余60%归组团社和竹筏主,因此在筏工聘用、竹筏安全维护、招揽客人等环节依旧归竹筏主个人或小老板自行作主,造成旅游旺季遇龙河竹筏漂游涨价随意,沿河私设的照相摊点、烧烤摊点等与竹筏主或筏工联手,致使游客多开支吃烤鱼、照相、请筏工喝啤酒等费用,并因此产生纠纷,旅游投诉居高不下。
  2014年3月以来,阳朔县对遇龙河景区的违法用地、违规建筑和旅游秩序进行了多次综合治理。共整治违法用地40680平方米;违法建设24750平方米;对14506平方米进行了复垦;拆除河面、河岸违章搭建摊点、摊位(烤鱼摊、相台、小吃摊、工艺品摊点等)38家;清理非法拼装运营竹筏542张,恢复了遇龙河往日的俊秀之美,并确定打造生态公园,创建5A级景区。
  该县将原来“溯源遇龙河竹筏漂游有限公司”更名为“遇龙河景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定位为负责遇龙河景区的保护、开发利用和统一管理工作的综合管理单位。2014年共投入约400万元对金龙桥、大石寨、兴隆、夏棠、朝阳、水厄底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与改造;对青厄渡等7个码头的票亭、休息亭、停车棚、公厕、仓库、停车场进行了维修或重新制作,并且聘请人员对竹筏、竹椅、遮阳伞等进行突击维护,以确保其安全性能;投入大量资金购买一批能确保安全运营的竹筏和相关设备,其中“跟屁虫”、手机袋、钥匙袋4600多套件,救生衣600件,竹椅300多张,太阳伞400多把,新竹筏260多张,并对破损竹筏及相关设施进行了拆拼、重组,有效消除了安全隐患。
  为适应遇龙河创5A级景区发展需要,阳朔县除将遇龙河景区进行提档升级之外,还对沿线自然村进行生态升级改造,将其打造成一个开放公园,营造一个村庄就是一座生态酒店,每个房子都是一个会客厅的意境。
  该县还在建章立制上做文章,聘请专家编写《阳朔县遇龙河景区管理暂行办法》,作为管理遇龙河景区的地方规定。参与《办法》编写的阳朔县旅游局原局长、世界旅游组织阳朔观测点观测员刘洪发先生介绍,该《办法》是依照旅游法规,结合阳朔实际,参照国内其他景区经验制定的,对景区综合业务、旅游服务价格、景区范围界定等方面都有系统规范的条款约束。《办法》的制定改变了由政府红头文件到地方管理办法管理景区的突破,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将会对阳朔乃至桂林的旅游综合改革发挥“先行先试”的试验田作用。
  遇龙河景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纯说,景区的近期目标是让遇龙河就像一条公路,竹筏就是“路”上的旅游车,筏工就是开车的司机,遇龙河景区综合执法大队就是“交警队”和“车管所”,在对景区封闭管理的基础上对外公布票价、竹筏编号、筏工编号、投诉受理机构等信息,让游客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责任编辑:山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桂林遇龙河竹筏漂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