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es jirayudumesic怎么样

将糖诱导出来以推动生物燃料的发展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James Dumesic 和 Jeremy Luterbacher。
  据一项新的,得益于一种将糖从干的物质中诱导出来的,用取代日益减少的以石油为基础的燃料来源的工作可能会变得容易一些。由于油价的上涨,像生物燃料这样的替代能源已经变得日益流行。生物燃料是通过将稳定壁的中的糖进行发酵而制备的,但这些糖首先必须得进行释放,而这是非常困难的。特定的酶可对这一过程有帮助,但们需要想出更多的方法将纤维素分解糖。现在,Jeremy
Luterbacher及其同事已经做到了这一点。他们报告了可从在玉米秸秆、硬木和软木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中高效地产出。&&&&&&& 为了实现这一壮举,他们将来自以上这些来源的干性植物物质放入到了GVL中——GVL本身就是一种生物燃料,且这组研究人员在以往的研究中已经证明了GVl能够降解。他们只是在GVL中加入了适量的水与酸并将这些分解成为葡萄糖—这是用于发酵的燃料。至关重要的是,这些葡萄糖并没有被降解——葡萄糖被降解是使用其它方法遇到的一个问题——而是为发酵过程完整地留了下来。该小组的经济模型表明,该整个过程就其成本而言可与当前的从生物质中生产乙醇的方法竞争。
扫描二维码,在上查看和分享:
按关键词搜索:说说文献的引用
已有 10287 次阅读
|个人分类:|系统分类:|关键词:文献 引用
正在按照导师的评语,对我的毕业论文做最后一稿的修订。其中第一章文献综述部分,导师提了两个意见。一个是我提到金属-载体相互作用的时候,讲载体的酸碱性会影响金属的电子密度,这一现象最早是由Michel Boudart发现的,引用了Boudart在80年代的综述文章,导师评论道:可否引用原始文献?于是去网上查找文献,最后追溯到原始文献是由Boudart在第五届世界催化大会会议论文集里面发表的一篇文章,于是去图书馆,找出近半个世纪以前的论文集,把文章通读了一遍,然后加以引用。导师的第二个意见,是在我讲到水相重整反应的时候,提到这一反应是2002年由James Dumesic实验室首先开始做的,导师的评论是,能否再查查文献?很可能之前有人偶然做过这一反应,但是没有把它叫做“水相重整”?能否用多种关键词仔细搜索一下?于是花了整整一个下午搜索各种可能的关键词,最后给了导师一个满意的答复:确实没发现有人做过。科学网上这两天重发对远新发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远新的很多博文,过多的引用第三手第四手的文献,而文献经过了多次传递之后,很多时候意思已经完全变了。从留言中看,YC姐也颇有同感。要写严肃的科普文章,就要尽量引用一手文献,实在不行可以考虑引用比较有信用度的二手文献,再多手的文献,实在是不靠谱。所以说优秀的科普作家难当,光是文献阅读这一项,就能淘汰多少人啊。。。不光是科普文章,就算是学术论文,也有这种现象。最近审稿,发现很多文章,并不认真对待自己的参考文献。比如日前审一篇介孔材料的文章,文章引言里面提到,介孔材料在催化、分离、药物输送等多个领域有重要作用,并在这句话后面引用了四五篇文献,但是当我检索这几篇文献的时候,却发现这四五篇文献,没有一篇是关于介孔材料在分离中的应用的。。。更有甚者,还曾经审过一篇文章,发现作者直接从某篇文献里面借用了一个观点,正好这个观点对我自己的科研也很有用,于是把这篇某文献下载了仔细研读。但是很不幸,反复读了多遍,没有发现这一观点,于是,这篇被我审的文章只好杯具了。。。在平时阅读学术论文的时候,也时常有时候看到一些很关键的地方提供了参考文献,于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按图索骥,找到相应的参考文献。如果文献引用恰当,那么又系统的学习到了新的知识,自己就会很开心。如果文献引用不恰当,并不能支持作者文中的观点,就会很恼火:又浪费时间了啊。在这些情况下,不知道这些作者是有意还是无意,但是这种对待参考文献的态度,是不恰当的。凡是我自己执笔写的学术论文,引用的文献从20余篇到60余篇不等,我都一一读过。我自己的博士论文,引用文献400余篇,除一篇法文文献只读过翻译的英文摘要之外,其他文献至少都速读过全文,其中精读过的在200篇以上。在对待文献的态度上,我问心无愧。希望我引用的文献,能够起到给读者进一步学习提供教材的作用。我想,这或许应是参考文献应有的作用。
本文引用地址:&此文来自科学网王晓明博客,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35
评论 ( 个评论)
作者的精选博文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热门博文导读
Powered by
Copyright &> 未来科学技术发展方向《六》(7)
未来科学技术发展方向《六》(7)
(2)我国的技术基础已具备建立空间电站的潜在能力,但在关键技术上需进行重点攻关,加快发展载人航天及空间站技术。
(3)应首先发展太阳发电卫星,再发展电力传输卫星等。
(4)如果从现在起开展空间电站各种相关技术的准备工作,我国可能在20年左右时间内建立空间电站演示系统。
1 Glaser Peter E.Power from the sun :its Future.Science,-866
2 David R Criswell. Lunar Solar Power System: Review of the technology base of an operational LSP system. 47th International Astronautical Congress, 1996, Paper IAF-96-R.2.04,Beijing, China
3黄毅诚。关于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思考。太阳能,1994(1):2&4
4 王长贵。制定规划采取措施加快我男能源技术的发展。太阳能,1994(1):6&9
5 石定寰。中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纲要()。太阳能,1995(3):2&4
6 朱亚杰,李锦堂,太阳能和可再生能源。太阳能,1995(4):2&6
7 李锦堂,徐任争,于培诺等。能源基本知识。太阳能,1991(1):2&4
8 R B Erb.Power From Space For A Sustainable World.47th International Astronautical Congress, 1996, Paper IAF-96-R.2.01, Oslo, Norway
11 Satoru Ida, Nobuyuki Kaya etc.. Transmitting antenna system for ether airship demonstration. 47th International Astroautical Congress, 1996 Paper IAF-96-R.3.01, Beijing, China
12 Guy Pignolet, Joseph Hawkins ets..Results of the grand bassin case study in reunion island:Operational design for a 10kW microwave beam energy transportation system. 47th Interantional Astronautical Congress, 1996,Paper IAF-96-R.2.08,Beijing, China
13 Peter E Glaser. The power relay satellite, 1993,44th International Astronautical Congress, Graz, Austria
14 白忠民。中国谋求广泛的国际合作。航天,1997,1
ANALYSIS ON THE NECESSITY OF DEVELOPING SPACE SOLAR POWER PLANT IN CHINA
Li Guoxin Xu Chuanji
(Shanghai Institute of Space Power Sources, Shanghai 200233)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necessity and possibility of building space based solar power plants is discussed. The key technologie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are also reviewed.
Keywords: energy sources, space solar power plant, solar power satellite, technical basis,
developing strategy
9 严陆光。太阳能发电的现状与展望。太阳能,1995(2):2&8
汽车新能源技术:差一点就是不行!
汽车新能源技术:差一点就是不行!
汽车新能源技术:差一点就是不行!
新能源并不缺乏可选择性,然而大面积推广和采用却都面临难以逾越的瓶颈
根据联合国能源组织的评估,地球上的石油储量只够全球使用50年左右。能源紧缺的问题,在近年来受到特别的关注。然而,专家指出,目前社会上缺乏的并不是新能源,而是新能源推广和采用的技术!
相 关调查显示,目前,在国际能源利用构成中,石油占据的比例远远大于其它能源。而在石油的利用中,汽车产业所占据的比例比较大,而且依赖性也过高。实际上, 地球上可供利用的其它能源并不少,包括目前引起业界重视的电能、乙醇、氢气以及相对陌生的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甚至甲醚、核能等在内,选择空间并不缺 乏。其中相当一部分完全有可能被汽车产业所利用,只是就目前而言,采用这些能源的技术还没有达到完全成熟的地步,而消费者面对这类新能源,其消费观念也并 没有完全得以改变。
就汽车领域而言,汽车产品在生活中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从汽车技术到汽车市场的一体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在这种前提下,新能源 产 品的使用必然需要更强大的优势来支持,简单地说,新能源车的质量、性价比、使用的方便性等等必须被市场所接受和认可,才有可能得以大面积推广。而这些问题 又密切地关系到制造技术和高新科技方面的革新&在很大程度上,它决定了能源的利用状态。此外,几乎是目前能联想到的新能源,在利用上还都面临另一个瓶颈: 配套设施不完善、消费观念有待转变。
不同的新能源面临哪些&瓶颈&?了解这一问题,对业界的发展和消费者观念的转变在目前将比发现新能源显得更有意义。
不可思议的全新燃料
特点:简单易行无副作用。
瓶颈:在防止催化剂降解和提高氢转化效率方面还有很多问题尚待解决。
最 近,威斯康辛州大学麦迪逊分校的教授研究出一种用葡萄糖作燃料的方法。经过JamesDumesic、RandyCortright和 RupaliDavda设计出来的化学过程,葡萄糖可分解为氢气、二氧化碳和气态烷烃,由气态烷烃推动燃料电池内部的燃烧器,将内部的水温提升至 227&C左右,并产生能量。
过去,在氢气转换的过程中一氧化碳(CO)含量较高,这令科学家十分头痛,因为它具有侵蚀燃料电池的特性。但是现在,由于电池的作用温度维持在300&C以下,一氧化碳的产生量非常少。
相对于其它高价的燃料电池,这个以葡萄糖为主要能源的燃料电池,具有成本低、污染少的优点。目前,通用公司对这项研究成果很感兴趣,并计划投资研究。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用可乐、汽水或糖水作燃料了。
核能:大材小用
特点:能量强大。
瓶颈:把核子反应堆装到车上,不仅科学家的胆子够大,也要消费者的胆子够大。
说 实话,核能跟环保燃料有点相悖,它带来的污染长期无法消除,而且容易泄露;加上核子反应堆如此昂贵,技术如此保密。要成为汽车的动力来源,几乎不可能。想 象每天坐在核子反应堆旁边,它就算再结实也难以保证它辐射小!再说,制造一个核反应堆,哪怕体积和重量再小,也远非一辆汽车所能承受。
人与汽车争&粮食&
特点:延伸出巨大的产业链,与农业密切相关,具有很好的经济性。
瓶颈:原料来源不稳定,人与汽车争粮食。
我国使用乙醇汽油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效,然而出于粮食安全考虑,我国用粮食制造乙醇汽油不会大幅扩大规模,因此乙醇来源遭遇了它的瓶颈问题。
乙 醇的来源,国内目前是依靠玉米、小麦等粮食。这一途径曾经解决了部分国家陈化粮积压问题,对促进农业生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005年,我国使用乙醇汽油 总量达到1000万吨,乙醇替代汽油量达到100万吨,由此节约原油进口近400万吨。而另一个相关统计则现实,2005年我国出口玉米861万 吨,2006年上半年出口仅227万吨,全年出口量大幅减少。巴西最大的糖业预测机构Datagro预计,最迟到2012年,中国食品业和乙醇工业对玉米 的竞争性需求可能导致中国减少玉米出口,最终变成一个玉米进口国。而同样的问题也冲击着日本和印度,甚至美国。近期,小麦和玉米价格攀升至近十年来的最高 点,美国以为可以不依赖石油的时候,却发现要为粮食犯愁。
目前,关于乙醇的来源,或者是利用乙醇的方式,再次引起了汽车业界的重视。乙醇的生产 关 系着令人意想不到的巨大的产业链,而这一产业链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之大,又是不容易控制的难题之一。科学研究发现,如果利用纤维质生物原料,如植物的秆、 叶、皮等生产乙醇,或许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空气动力:雾里看花有待时日
特点:环保性不容置疑。
瓶颈:如果压缩空气的方式仍然取决于电能,那么污染仍然存在。
利 用空气驱动车辆前进,一个看似不可思议的设想,如今已被澳大利亚变成了现实。第一辆可商用的&压缩空气动力汽车&依靠一台压缩空气驱动的转子发动机提供动 力,不向空气中排放任何污染气体,同时发动机所产生的噪音比一般的汽车更小。目前原型车已交由澳大利亚当地的代理机构在墨尔本市进行为期12个月的可靠性 试验。该车在测试时最高车速达到50km/h,比使用电动机驱动的高尔夫球场电瓶车功率还要高,被来自多个国家的汽车业界人士所关注。如果这项技术能够在 今后被成熟应用的话,相信以空气为能源的动力车将成为世界上最环保的车。
如今世界上,研究空气动力车的国家和机构非常多,在法国有专门从事这项工作的私人机构,而且还推广到中国来了。
然而,几乎跟所有的新能源一样,离真正实用,还有一定的距离。
电:存储使用遗憾多
特点:发展潜力极大。
瓶颈:电池使用寿命短,回收不完善,成本高与其它能源相比,电可能是目前历史最为悠久的&新能源&。
电 能在各个领域应用有目共睹,在汽车领域,电也一直作为能源供应的方式之一,但它作为车辆的动力供应来源却是在近年才得以发展。电动汽车是以自载蓄电池为电 源,依靠大功率电动机提供动力的新型交通工具,具有清洁无污染、能量转换率高、结构简单、使用和维修方便等优点。虽然它优点很多,但被推广采用的缺陷也很 多,限制其发展最为关键的因素是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一直未能如人所愿,而
且难回收,容易造成污染,此外其成本也一直居高不下。汽车是使用
年 限相对较久的消费品,作为动力来源的电池也并非无法满足这一需求,但在这个杠杆上,成本和技术一直难以得到合理的平衡。作为这一问题的另一方面,电池的存 储量也让汽车厂商感到遗憾:汽车的长距离运输需要消耗的能量之多,往往是电池技术难以逾越的难题。到现在为止,电池车一次充电的续航距离也仅在500公里 左右,而电池价格之贵让其无法量产。电池车的这一难题,汽油车却早就轻松解决了,这不能不说是它的遗憾。
而在动力输出方面,&温和&的电能在目前也难以和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相媲美。
此外,在电池的回收上,这一&新&能源的使用也让人心存忐忑。利用新能源,无非是为了缓解现实中的石油紧缺和环保问题。废旧电池的回收利用空间不大,处理不当的话污染程度非常高。
氢:存储技术成为关键
特点:最具有现实尝试性。
瓶颈:车载氢燃料缺乏有效的安全的储存技术,并且氢燃料箱体积过大,会严重影响到车辆的性能。
国 外一家经济研究中心通过大规模市场调查得出结论。氢燃料汽车在2008年以后,市场保有量将得以大幅增加,预计截止到2010年,全球所有氢燃料汽车的普 及数量将达约4万辆。氢的来源很多,水、空气、植物等等都能派上用场,这一特点早就受到了不少汽车厂家的重视,其前景看上去非常美好,被视为最具尝试性的 新能源利用似乎毫不为过。
不过,研究人员也发现,氢作为汽车能源依然面临诸多问题,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它的安全储存。
作为汽车燃料,氢的储存量必须达到使用的要求,但氢在常温下体积太大,而且容易在空气中燃烧,所以如果技术上不成熟,那么氢燃料汽车将更像一个可以随时移动的炸弹!
科 学研究发现,安全液化氢必须在零下253摄氏度的低温中才得以保存,与此同时,氢还具有一种特性,能像海绵吸水一般依附在金属中,并能在适当的时候释放出 来。为此,科学家曾试验利用金属氢化物来贮氢。在这一技术上,美国能源部曾表示,氢燃料比重必须达到整个燃料箱重量的6%,才能保证氢能汽车每消耗一箱燃 料所行驶的里程与普通的&喝油&汽车一样。但是,金属框架材料往往需要利用液态氮来保持-198℃的超低温状态,但当动力系统需要燃料时,金属氢化物又必 须达到300℃的高温条件才能释氢。但是极端的温度条件却是普通的车辆无法控制的。如果在使用中造成泄漏,其危险将不可估量。
太阳能:想说爱你不容易
特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最具环保性。
瓶颈:技术发展尚需时日。
用 太阳能作为能源的主要方式,既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又能减少常规能源的消耗,在来源上还充足到可以无需考虑。但在大规模推广使用,却面临着最大的技术问 题:太阳能的采集技术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国内的汽车行业,这个被寄予厚望的能源产业陷入了一个死结:一端是没有核心技术、只能重复低端加工的无序竞争环 境,另一端是缺乏用户认同、萎靡不振的消费市场。这一难题其实在国际上所谓&技术先进&的国家也同样需要面对,区别仅仅在五十步和一百步之间。
近 年来,国际上太阳能电动车比赛风靡全球,使得这方面的技术有了实质性的提高。在比赛中,人们看到了千奇百怪的太阳能车,但仅仅是从猎奇的角度去欣赏,因为 它们离实际生活还很遥远。太阳能车需要一块巨大的太阳能电池板来吸收阳光,再把阳光转化为电能。以最为普通的桑塔纳轿车为例,一辆车所需的驱动力大约在 70kW左右,而太阳能的功率非常小,一平方米的能源仅为1kW左右,以转化率为20%算,最高的也才能得到200W电能。就算整车任何地方都能吸收太阳 能,其转化后的能源也无法满足其驱动力的需要。
马自达曾经在车展上展出过一款名为&先驱&的概念车,该车配备了内置染料增感型太阳能电池的玻璃车顶,并且运用了高端技术,使太阳光能转换成电能的转化率为6%~7%,基本上可以满足该车的动力需要,但在成本上,这款车也还不适合量产。
面对如此丰富的能源却不能加以利用,其遗憾程度确实让人叹息。
究竟是环保还是污染
特点:对于煤炭依赖强。
瓶颈:推广的难度比较大,要在民用燃气市场推广二甲醚,必须借助政府之力。
我 国属于煤矿大国,所以生产二甲醚有天然的优势。目前二甲醚的年产量为20万吨,生产出来的二甲醚将主要作为民用燃气向内陆地区提供,上海已经建立了第一条 二甲醚公交示范线路,部分省份的关于二甲醚替代民用燃气的方案已经获得审批。二甲醚在价格上有优势,比液化石油气要便宜5%-10%,一瓶气便宜个二三十 块钱,价格上是有一定的吸引力。
二甲醚的汽车燃油市场远未形成。汽车生产商看到没有相关的燃油加注站,就不敢大批量生产二甲醚汽车;而燃料供应商看到没有什么二甲醚汽车,也就不敢贸然推广二甲醚汽车燃油。
然而,二甲醚项目的风险程度还与石油价格紧密相关。&如果石油价格保持在每桶50美元以上,我们的盈利性就有比较可靠的保证,如果跌到36美元以下,那基本就要亏了。&业内人士表示。
二甲醚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虽然二甲醚本身很清洁,但煤炭转化为二甲醚时将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这是非常不利于环保的。
混合动力:
高成本难以取悦市场
特点:最现实的能源利用方式。
瓶颈:高昂的制造成本难以得到市场的肯定。
目 前的混合动力车大部分都是油电混合型,相对其它能源的利用来说,在现阶段的推广上具有很现实的意义:技术基本上成熟了,价格也接近市场。对汽车厂商来说, 这一形式无疑最容易达到,现实性不容置疑。这类车型在全球市场上已占据了相当比例,在现实使用中比其它新能源车更接近市场。但高成本依然是迫切需要突破的 &瓶颈&。
混合动力车通常都需要采用两套动力系统,在行驶的过程中,这两套系统之间需要不断被切换,而且因为能源供应问题,这两套系统的技术要 求 通常都比普通汽油和柴油车型所采用的技术要高。这一前提,决定了混合动力车型的市场售价相对汽油和柴油车型要高出一截。从消费者的心理来看,如果不是具有 很高的环保意识,一般都将觉得混合动力车型性价比&偏低&。
此外,油电混合动力车型在行驶中提速&慢&、驾驶乐趣不如汽油车等反应快捷也是不容忽视的缺陷。
何时解决了这一问题,混合动力车真正的春天也就到了。
(编辑:laiquliu)
------分隔线----------------------------
快报讯(记者 项凤华)为帮助南京市各类失业人员和高校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者尽快实现...
交城县 惠农 奶牛 养殖 专业 合作社 与 山西 维尔 生物 乳 制品公司正式签约合作 近日...
为充分体现 重庆市 科学技术 奖励 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现将 2012 年度重庆市科学...
北京市:局党组认真学习回良玉副总理和赵树丛局长的讲话精神,研究制定贯彻落实措施。...
中新社福州12月11日电 (郭熙婵)闽台警方刑事科学技术交流论坛11日在福建省福州市开幕...
别小看生活中一些日常物品,它们可是宝宝最好的认知学习工具。动动你的脑筋,发挥你的...TOP热门关键词
专题页面精选
正在按照导师的评语,对我的毕业论文做最后一稿的修订。其中第一章文献综述部分,导师提了两个意见。一个是我提到金属-载体相互作用的时候,讲载体的酸碱性会影响金属的电子密度,这一现象最早是由MichelBoudart发现 ...
正在按照导师的评语,对我的毕业论文做最后一稿的修订。其中第一章文献综述部分,导师提了两个意见。一个是我提到金属-载体相互作用的时候,讲载体的酸碱性会影响金属的电子密度,这一现象最早是由Michel Boudart发现的,引用了Boudart在80年代的综述文章,导师评论道:可否引用原始文献?于是去网上查找文献,最后追溯到原始文献是由Boudart在第五届世界催化大会会议论文集里面发表的一篇文章,于是去图书馆,找出近半个世纪以前的论文集,把文章通读了一遍,然后加以引用。导师的第二个意见,是在我讲到水相重整反应的时候,提到这一反应是2002年由James Dumesic实验室首先开始做的,导师的评论是,能否再查查文献?很可能之前有人偶然做过这一反应,但是没有把它叫做“水相重整”?能否用多种关键词仔细搜索一下?于是花了整整一个下午搜索各种可能的关键词,最后给了导师一个满意的答复:确实没发现有人做过。
科学网上这两天重发对远新发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远新的很多博文,过多的引用第三手第四手的文献,而文献经过了多次传递之后,很多时候意思已经完全变了。从留言中看,YC姐也颇有同感。要写严肃的科普文章,就要尽量引用一手文献,实在不行可以考虑引用比较有信用度的二手文献,再多手的文献,实在是不靠谱。所以说优秀的科普作家难当,光是文献阅读这一项,就能淘汰多少人啊。。。
不光是科普文章,就算是学术论文,也有这种现象。最近审稿,发现很多文章,并不认真对待自己的参考文献。比如日前审一篇介孔材料的文章,文章引言里面提到,介孔材料在催化、分离、药物输送等多个领域有重要作用,并在这句话后面引用了四五篇文献,但是当我检索这几篇文献的时候,却发现这四五篇文献,没有一篇是关于介孔材料在分离中的应用的。。。更有甚者,还曾经审过一篇文章,发现作者直接从某篇文献里面借用了一个观点,正好这个观点对我自己的科研也很有用,于是把这篇某文献下载了仔细研读。但是很不幸,反复读了多遍,没有发现这一观点,于是,这篇被我审的文章只好杯具了。。。
在平时阅读学术论文的时候,也时常有时候看到一些很关键的地方提供了参考文献,于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按图索骥,找到相应的参考文献。如果文献引用恰当,那么又系统的学习到了新的知识,自己就会很开心。如果文献引用不恰当,并不能支持作者文中的观点,就会很恼火:又浪费时间了啊。
在这些情况下,不知道这些作者是有意还是无意,但是这种对待参考文献的态度,是不恰当的。凡是我自己执笔写的学术论文,引用的文献从20余篇到60余篇不等,我都一一读过。我自己的博士论文,引用文献400余篇,除一篇法文文献只读过翻译的英文摘要之外,其他文献至少都速读过全文,其中精读过的在200篇以上。在对待文献的态度上,我问心无愧。希望我引用的文献,能够起到给读者进一步学习提供教材的作用。我想,这或许应是参考文献应有的作用。
本文关键词: 本文论坛网址: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本站推荐的文章
本文标题:
本文链接网址: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研究人员James Dumesic 和 Jeremy Luterbacher。
据一项新的研究报告,得益于一种将糖从干的植物性物质中诱导出来的新技术,用生物燃料取代日益减少的以石油为基础的燃料来源的工作可能会变得容易一些。由于油价的上涨,像生物燃料这样的替代能源已经变得日益流行。生物燃料是通过将稳定植物细胞壁的纤维素中的糖进行发酵而制备的,但这些糖首先必须得进行释放,而这是非常困难的。特定的酶可对这一过程有帮助,但科学家们需要想出更多的方法将纤维素分解糖。现在,Jeremy Luterbacher及其同事已经做到了这一点。他们报告了可从在玉米秸秆、硬木和软木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中高效地产出葡萄糖。为了实现这一壮举,他们将来自以上这些来源的干性植物物质放入到了GVL中——GVL本身就是一种生物燃料,且这组研究人员在以往的研究中已经证明了GVl能够降解生物质。他们只是在GVL中加入了适量的水与酸并将这些化合物分解成为葡萄糖—这是用于发酵的燃料。至关重要的是,这些葡萄糖并没有被降解——葡萄糖被降解是使用其它方法遇到的一个问题——而是为发酵过程完整地留了下来。该小组的经济模型表明,该整个过程就其成本而言可与当前的从生物质中生产乙醇的方法竞争。
Article #7: "Nonenzymatic Sugar Production from Biomass Using Biomass-Derived γ-Valerolactone," by J.S. L J.M. R D.M. A J. H J.T. Y C.T. M B.F. P J.A. Dumesic at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in Madison, WI.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james dean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