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生态文明 论文建设有什么重大意义

十八大关键词解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来源:齐鲁网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 十八大
[提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山东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发展方式,不断加大生态山东建设力度,为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构建坚实基础。
来源:山东卫视
&&&&& 12月11日讯 据山东卫视《》报道,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山东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发展方式,不断加大生态山东建设力度,为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构建坚实基础。
  十八大报告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从十五大报告中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到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列为"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郑贵斌介绍,&和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并驾齐驱,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
  山东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黄承梁说:&它表明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命题就是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对工业文明人定胜天的传统粗放型发展模式的科学扬弃。&
  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山东把各项环保指标当成政治任务来抓,十一五期间,省控59条重点污染河流再现鱼虾,淮河、海河治污考核分别实现五连冠、三连冠,目前山东环境竞争力已位居全国首位。十八大报告还进一步提出了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等生态文明建设任务。
  黄承梁介绍:&在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消费模式,生态产品的生产至关重要,它对于生态产品的生产、销售和消费的一体化模式的形成,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小康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是必要条件。山东省今年发布的生态山东建设目标确定,到2015年,要实现全省万元GDP能耗在2010年基础上再下降17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达到26%,水、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山东省环保厅厅长张波告诉记者,&通过实施容量总量控制、努力建立与生态承载力相适应的空间开发格局,通过能源和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建设高效生态的经济体系,要通过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美环境。还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努力建立生态文明的制度体系,通过弘扬生态文明理念,让生态文化在齐鲁大地上蔚然成风。&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拨打新闻热线0,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提供新闻线索。
编辑:韩莹
齐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山东广播电视台下属21个广播电视频道的作品均已授权齐鲁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公司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山东省广播电视台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 2013春形势与政策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3.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 2013春形势与政策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创造性地回答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问题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是人的无机的身体&。因此,人类应该像对待自己的身体一样对待自然界,高度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与优化,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统筹当前发展与为来发展的需要,既关注经济指标,又关注资源环境指标,既积极实现当前的目标,又为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之间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其中,经济建设是基础,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先导,社会建设是归宿,生态文明建设是前提。
传统工业化道路的主流意识:征服大自然、榨取大自然、单向度地向大自然索取,结果带来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问题。
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综合性网站浅谈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浅谈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新华网 ( )
稿件来源:
凤冈县对外宣传中心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明建设、社会建设相提并论,提高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国家进一步提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水平”战略决策;党的十八大独立成章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生态文明理念在全社会得以牢固树立。建设生态文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任务,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下一步,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大力推进?笔者从亲身基层环保工作中作过初步调研,总结如下,仅供参考,望能给社会同仁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什么是生态文明
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得弄清楚什么是“生态文明”。有学者认为,生态文明并不是指自然生态的“文明”状态,而是指用文明的方式对待生态。生态是各种力量相互制约的结果,也是各种力量协调共生的结果;也有学者认为,生态文明不仅仅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还包括人与人的关系。综合专家的看法,我们可以对生态文明作出初步界定:生态文明首先应该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二、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弄清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常话道:“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如果认识不到位,就不能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自觉投身于生态文明建设中。笔者认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
(一)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工业文明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是,工业文明也给人类带来了无穷的烦恼,甚至是巨大的灾难。例如:震惊全世界的“六大污染”( 意大利塞维索化学污染事故、美国三里岛核电站泄漏事故、墨西哥液化气爆炸事件、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德国莱茵河污染事故)、“八大公害”( 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美国洛杉矶烟雾事件、美国多诺拉事件、英国伦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日本爱知县米糠油事件、日本富山痛痛病事件)和“十大事件”( 北美死湖事件、卡迪兹号油轮事件、墨西哥湾井喷事件、库巴唐“死亡谷”事件、西德森林枯死病事件、印度博帕尔公害事件、切尔诺贝利核漏事件、莱茵河污染事件、雅典“紧急状态事件”、海湾战争油污染事件)。据有关数据显示,日至日海湾战争期间,先后泄入海湾的石油达150万吨。1991年多国部队对伊拉克空袭后,科威特油田到处起火。1月22日科威特南部的瓦夫腊油田被炸,浓烟蔽日,原油顺海岸流入波斯湾。随后,伊拉克占领的科威特米纳艾哈麦迪开闸放油入海。科威特南部的输油管也到处破裂,原油滔滔入海。1月25日,科接近沙特的海面上形成长16公里,宽3公里的油带,每天以24公里的速度向南扩展,部分油膜起火燃烧,黑烟遮没阳光,伊朗南部降了“粘糊糊的黑雨”。至2月2日,油膜扩散到长90公里、16公里的范围,逼近巴林,危及沙特。迫使两国架设浮拦,保护海水淡化厂水源。这次海湾战争酿成的油污染事件,在短时间内就使数万只海鸟丧命,并毁灭了波斯湾一带大部分海洋生物。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反应堆所在建筑物爆炸后,在大地震中受损的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发生 “泄漏事故”,导致22人遭核辐射,21万人紧急疏散,经济损失非常惨重。
这些公害和污染事故,都对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污染,导致许许多多正常人及动物非正常死亡,残废,或患病,给人类和生态环境带来灾难性后果,人类对资源的利用已经大大超过地球的承载能力。人类从这些事件引起高度重视,并进行自我反思,于是生态文明观念应运而生。随着人类生存危机越来越严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国虽然堪称地大物博、资源富饶的国家,然而中国又是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无论哪种资源,人均拥有量在全世界都是很低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环境保护工作在逐步加强。同时,人民群众对生产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但是,由于中国的经济增长基本建立在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上,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中国集中出现,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不足,逐渐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如果中国不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不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放到突出的位置,不加大保护环境的力度,不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状况,生产生活环境会越来越恶化,这不仅将直接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而且关系到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因此,“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责任编辑:中共盐城市委
盐城市人民政府 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中共盐城市委&&&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字体: 】&&&&&&&日期: 16:51:23&&&&&&&&浏览次数:661&&&&&&&来源:本站原创
&&&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市委六届二次全会关于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的精神,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省建设、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的意见》、《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的行动计划》要求,现就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省委、省政府推进“两个率先”的重大举措,是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实现盐城科学发展新跨越的重要任务,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是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切实加强环保工作,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努力走出一条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以党政推动与全民参与有机统一、生态文明建设与共享有机统一、统筹推进与重点突破有机统一、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有机统一为原则,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优化经济结构、美化生态环境、强化生态文化、转化生活方式为工作重点,以构建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经济体系、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城镇体系、人与环境友好的生态文化体系、科学高效的能力支持体系为目标,以生态示范创建为抓手,统筹推进国家园林城市、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和生态市创建工作,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积极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增强生态意识,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努力把盐城建设成为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良好、社会文明进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市。&&& (三)大力推进生态市建设的目标任务。&&& 总体创建目标:2014年建成国家卫生城市(或者已获得省级卫生城市称号并向全国爱卫会推荐申报国家卫生城市),2015年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省级生态市,2016年力争建成国家生态市,奋战五年,全面完成创建任务。&&& 县(市、区)创建目标:2012年底大丰市建成省级生态市;2013年大丰市、东台市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东台市、建湖县、盐都区、亭湖区建成省级生态县(市、区);2014年大丰市、东台市、建湖县、盐都区、亭湖区建成国家生态县(市、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射阳县、阜宁县、滨海县、响水县建成省级生态县;2015年射阳县、阜宁县、滨海县、响水县建成国家级生态县。扎实推进生态基础创建。根据生态县(市、区)创建标准,各县(市、区)要在相应时期内建成规定数量的生态镇(街道、农场)、生态村和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省级以上开发区要建成省级以上生态工业园区。&&& 二、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四)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大力实施《盐城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突出抓好省级和市级循环经济试点,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积极开展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2015年前省级以上开发区全部建成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全面推行清洁生产,重点组织冶金、化工、纺织、造纸等重点行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对超标、超总量排污和使用、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重点企业依法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应当实施强制清洁生产企业100%通过验收。国控和省控重点污染源环境治理设施必须持证运营。完善废旧物资回用网络,培育再生资源回收产业,到2015年,全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提高到70%以上。制订再生水价格标准、管网预设和改造等政策,再生水利用率提高到23%以上。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建设低碳社会。&&& (五)强势推进节能减排。加强项目审核管理,严格实施项目的能评制度,严把新增项目“节能关”,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重点抓好高耗能行业和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用能单位节能工作,大力组织实施节能工程。到2015年,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17%以上,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在2010年基础上分别削减1.63万吨、0.23万吨、0.28万吨和0.29万吨,削减比例分别为9.56%、10.78%、6.47%和6.3%,单位工业增加值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低于4.0千克/万元,二氧化硫排放强度低于5.0千克/万元,万元GDP能耗小于0.9吨标煤。统筹做好建筑、交通、商业、民用领域的节能工作。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水资源总量控制、用水效益控制和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在电力、化工等八大高耗水行业开展节水专项行动,积极创建节水型载体,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到2015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55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20立方米以下,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58,生活污水中水回用率不低于1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80%以上。大力实施以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行为重点的减排工程,不断拓展减排领域。(六)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把发展新兴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举措,加快将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海洋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业,到201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1%以上,第三产业占GDP比例高于40%,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35%以上。突出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节能环保技术,大规模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形成重污染企业退出机制。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着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建设创新型园区,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切实抓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落实“以奖促治”政策,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到2015年,所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配套小区全部配套污染治理设施,规模畜禽养殖场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86%以上。“三品”基地面积比例达85%,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90%,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成一个国家级有机食品基地。&&& (七)培育壮大环保产业。认真实施《盐城市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大力推进领军企业,推动政产学研合作,围绕节能、废水处理、烟气控制治理、固废资源化、环保新材料、环境监测仪器等六大领域,加大关键技术的创新研发力度,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做长做粗产业链,重点推进盐城环保产业园、阜宁中国环保滤料基地、建湖中国节能电光源产业等环保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快发展环境咨询教育、设施承包运营、工程设计施工等环境服务业,提高环保产业竞争力。三、全面优化区域发展布局,强化生态保护与建设&&& (八)严格实施生态功能区划。实行差别化的区域开发和环境管理政策,逐步形成主体功能区定位清晰和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城乡建设和国土开发格局,全面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明确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合理划分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根据辖区内不同地域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制定经济政策,确定发展模式,提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具体任务。到2015年,单位GDP建设用地占用率下降11.05%,耕地保有量保持公顷,城市化水平达55%以上。&&& (九)加强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根据《江苏省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区域规划》要求,制定实施《盐城市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区域规划》和《盐城市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发展规划》,加强生态空间管制,严守“生态红线”,受保护地占全市国土面积比例达20%以上。到2015年,滩涂围垦生态用地比例不少于20%,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达到功能区标准。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加快实施河(沟)坡生态养护、滩涂植被恢复和大纵湖、九龙口、马家荡等湖荡湿地修复工程。&&& (十)大力推进“绿色盐城”建设。实施绿色盐城建设,到2015年,力争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平方米以上,全市森林覆盖率达21%以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8%以上,规划布点村庄绿化率达35%以上。突出抓好沿海、沿河、沿路生态防护林和村镇绿化建设,积极推进园林城市(城镇)、绿色沿海、绿色家园、绿色单位、绿色道路等建设活动。按照“绿色盐城”建设总体布局,大力实施林业重点工程,积极发展碳汇林业,抓好重要生态公益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努力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强化森林经营措施,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在产业集中区周围设立生态隔离带或缓冲区,预留足够空间建设生态防护林带,形成生态屏障。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开展配套改革工作,积极推进林业产业发展。强化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严格保护林地、林木资源和古树名木。&&& (十一)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建立生物物种资源数据库。实施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拯救与地方园艺品种等特有物种保护工程。加强外来入侵物种的防范和控制。推进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建设,加强风景名胜资源保护与培育,全力实施好亚行贷款盐城湿地保护项目,着力保护和建设好盐城珍禽和大丰麋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努力打造国内外知名的沿海生态湿地圈。开展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增殖优质生物资源,所有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四、全面加强环境整治,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十二)加强以饮用水源保护为重点的水污染防治。坚持把饮用水源保护作为水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实行最严格的饮用水源地保护制度,实施重点流域治理与饮用水源安全保障工程,加快区域集中供水和备用水源建设,加大水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切实保障饮用水安全。到2015年,全市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区域供水覆盖率达到95%,各县(市)全部建成备用水源。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75%以上。加快推进通榆河、蟒蛇河、射阳河“清水走廊”建设,积极推动城市内河整治,加快实施跃进河、越河、小洋河、朝阳河、小新河等河流的整治,城市内河消除“黑臭”, 无劣V类水体,监测断面水质好于Ⅲ类水比例达61%以上。&&& (十三)积极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实施“蓝天”工程,有效治理城市大气污染。空气环境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空气优良以上天数比例达92%。全面推行机动车环保标志分类管理,加强在用机动车排气检测,限期淘汰高污染车辆。到2015年,机动车环保检测率达90%以上。抓紧开展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油气回收治理工作,油气回收治理率达100%。加强对环保检测机构的监管,严格执行尾气检测标准,多措并举,确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老旧机动车淘汰报废任务。加强建筑工地、道路运输、裸地、堆场扬尘防治管理。加强已建脱硫设施监管,提高非统调电厂和自备电厂脱硫能力,全面实施电力、水泥、钢铁等行业脱硝工程。2015年前,钢铁、水泥等主要非电行业完成烟气脱硫,135MW以上燃煤机组完成烟气脱硝。加大服务业烟气治理力度。各类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和能源、钢铁、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要加大粉尘、烟气治理力度,加强对无组织排放的废气及恶臭气体的治理。&&& (十四)强化重金属、辐射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制定实施全市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强化对化工、电镀、蓄电池加工及危险废物处置等企业的监管,有效遏制重金属污染危害。强化放射源安全管理,全市废弃放射源安全处置率达100%。加快推进响水县、大丰市危险废物焚烧及填埋处置设施建设,完善规范滨海县、阜宁县危险废物焚烧处置设施;规划建设“大市区”医疗危险废物规范化处置点,医疗废弃物安全处置覆盖所有镇。加强对报废机动车拆解监管,切实规范机动车报废回收市场。到2015年,全市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90%以上。&&& (十五)大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城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管网建设,重点推广大丰市通榆河沿线4镇污水联网处理经验,建立生活垃圾“组保洁、村收集、镇运转、县(市、区)处理”的模式。到2015年,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以上,城市和县城污泥规范化处理率分别达80%和60%。城市(包括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5%以上,镇级以上医疗机构废水排放达标率达100%,村民集中居住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15%,积极推进农村无害化改厕工作,市辖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0%以上,全市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0%以上。全面改善农村水环境问题,进一步推进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程,逐步建立农村河道轮浚机制,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积极推广“河道保洁、道路管理、垃圾清运、绿化养护”的“四位一体”等农村河道长效管护模式。到2015年,农村河道全部疏浚一遍,轮浚机制基本建立,农村县乡级河道管护率达100%,重点农村骨干河道实现生态治理。 &&& (十六)加大沿海地区环境保护力度。积极实施沿海发展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综合整治主要入海河流,加强企业尾水排海综合治理,切实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全面清理化工集中区,关闭、搬迁区外化工生产企业,提高化工行业集中程度。加快沿海化工集中区转型升级,强化入区企业环境监管,提升化工集中区区域污控水平。五、加强生态市建设基础和能力建设&&& (十七)加大生态建设投入。市、县(市、区)政府要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列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逐年加大投入,确保财政用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支出的增幅高于经济增长幅度。到2015年,环境保护投资占GDP比重达3.5%以上。市、县(市、区)财政部门将生态市建设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分别安排生态市、县(市、区)建设专项工作经费和奖励资金。市政府设立每年不少于2000万的生态创建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奖补大市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和生态市创建工作;每年安排不少于500万元的生态办工作经费。完善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制订优惠政策,鼓励采取BOT、BT等方式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参与生态工程项目建设。积极开展环境资本运作,使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不断增值的资本。&&& (十八)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收集与转运设施等重点工程,到2015年,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92%,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基本全覆盖。各县(市、区)必须建立重点工程项目责任制,明确各项工程的责任单位、年度建设计划和资金来源,加强重点工程项目的组织、管理和监督检查,开展工程项目环境监理,定期分析通报项目建设情况,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的各种困难和实际问题,确保重点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十九)加大企业的责任主体意识。大力推广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各类企业要建立环境行为诚信制度和环境监督员制度。注重发挥守法排污模范企业的示范作用,督促企业以自觉履约方式主动实施严于国家或地方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节约资源。引导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主动采取消除危害、恢复环境、实施经济补偿等措施,努力化解环境矛盾。&&& (二十)强化监测监控能力建设。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的要求,加快建设全市环境监控平台,加强生态环境监控机构建设,提高对生态环境的自动监控能力。重视做好水环境监测工作,提高监测预警能力。建设覆盖全市的大气霾、辐射污染监测网络,全面提升大气污染监测水平。建设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体系,提高防御海洋生态灾害和自然灾害的能力。进一步加强环境监察、监测、宣教、信息、应急标准化建设。到2015年,市、县级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全面达标。&&& (二十一)强化科技支撑。充分发挥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行业协会(学会)等各方面力量在生态环保科研中的作用,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环保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等基础平台建设,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大环保科技投入,在市科技支撑计划、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中,每年对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研究和成果转化项目给予优先支持。在市级环保引导资金和市级节能减排引导资金中对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和应用等给予支持。加强生态市建设人才培养和使用,列入市高层次人才、紧缺型人才培养计划。& 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组织领导&&& (二十二)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委和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有关领导为副组长和各县(市、区)和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生态文明建设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统筹协调推进创卫、创模、创生等生态文明建设日常工作,工作人员由市委组织部从有关部门抽调人员集中办公。各县(市、区)也要参照市里的做法,成立创建工作班子。&&& (二十三)落实环境经济政策。积极推进排污指标有偿取得和交易试点,争取2013年前在全市推广。落实污水、污泥处理收费政策,2013年选择在区域供水范围内的镇进行污水处理费开征试点,从2014年起各镇都要开征污水处理费,适时启动各镇生活垃圾处理费开征试点。继续推进城市施工工地扬尘排污收费试点工作。将企业节能减排、环保法律法规执行情况与金融信贷政策挂钩,作为信贷评估的重要内容。落实节能环保项目税收优惠政策,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加强企业环境风险管理。积极探索生态补偿机制,在通榆河等重点河流建立上下游污染补偿机制。&&& (二十四)广泛深入宣传发动。把生态文明建设宣传作为日常工作,运用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宣传。加快建设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和知识普及活动。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将生态文明内容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教学计划。党政机关率先垂范,带头执行绿色采购制度,积极倡导低碳消费方式。建立健全环境新闻发布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节能减排、生态建设、环境质量情况。实行有奖举报,鼓励检举揭发各种环境违法行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工会、共青团、妇联和其他团体的作用,广泛设立环保义务监督员,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生态示范建设活动,夯实生态市建设社会基础,公众对生态环境满意率达90%以上。&&& (二十五)完善工作机制。实行目标责任制。市委、市政府每年召开一次生态市创建工作推进会,由市主要领导与各县(市、区)和相关部门签订目标责任状,层层细化分解工作任务,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强化督促检查机制。建立健全多层次、全方位督查机制,市领导小组每年年中组织召开一次现场推进会,对各县(市、区)和相关部门工作进行点评,对未按时保质完成任务的,由市纪委、监察局下发《预警告通知书》,对未按时完成的工程项目以“交办单”的形式落实整改;常务副组长每季度以协调会、点评会等形式召开一次专题会办会,相关副组长每个月督促检查一次;各督查组和业务工作组每月深入基层随机抽取20个镇进行现场点评、打分和排序,并通过工作简报等形式予以通报;对工作不力、创建任务严重滞后的镇,由市和县组成工作组驻点督查。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坚持将生态建设纳入年度综合考核,研究制定具体的考核办法和工作问责行为标准,不断强化各级干部工作责任。营造共同推进工作机制。精心构筑创建载体,采取部门挂钩、企业帮扶等形式,共同推进生态创建工作。
【】【】【】【】【】
Copyright & 2007 盐城市环境保护局 版权所有|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