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根基在文化》作者在文中提出的主要观点创新2.0是什么意思?

协同创新中心文化发展研究院承担《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基础研究工作
来源:协同创新中心&&&&
3月13日下午,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文化室朱兵主任莅临协同创新中心文化发展研究院指导工作,并代表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正式委托我校文化发展研究院承担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基础研究及代拟稿起草工作,廖祥忠副校长代表学校接受了委托函。
朱兵主任是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文化立法工作的主要牵头人,同时也是我国文化立法工作的重要见证者与推动者,他对文化领域立法的复杂性和独特性有着深切的体会。他介绍说,我国文化立法相对滞后,目前只有《文物保护法》和《非遗法》两部真正意义的文化法律。《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文化产业促进法》已列入中央和全国人大五大立法规划,作为重点工作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文化产业促进法》是我国两部基础性的文化法律,其制定将成为我国文化领域中大事件,对我国文化建设影响深远,同时也将成为国家有关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文化法规的实施依据。他在会谈中表示,文化建设和发展研究是中国传媒大学优势,研究基础深厚,实践工作扎实。全国人大选择中国传媒大学参与文化立法工作,正是希望通过立法机关与高校智力的深入合作,将推动我国文化发展的相关举措通过法律形式明确下来。朱兵主任对于此项工作能得到学校的重视和支持表示感谢。朱兵主任还希望项目团队能通过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深入研究推动立法进程,同时注意总结带有规律性的内容,凝练发展经验。在《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基础上,继续参与国家《文化产业促进法》等文化立法工作。朱兵主任也希望文化发展研究院能通过参与相关立法工作,进一步推动文化法制领域的学科建设,培育文化与法律领域交叉学科人才,填补国家文化领域专项法律的人才短板。
在会谈中,廖祥忠副校长首先代表学校对全国人大将此殊荣赋予传媒大学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法律是国家制度的最高权威,全国人大能够选择我校承担该项工作,不仅是对我校在相关领域学术研究能力的肯定,也是对我校研究团队的充分信任。《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作为影响国家文化领域发展的重大事件,能参与其中,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校深感责任重大,这也将成为我校建设“国家智库”的重要标志成果。廖副校长也对参与该工作的研究人员提出要求和希望,要求文化发展研究院展开广泛调研,广泛吸纳法律、公共管理等专业的教师共同开展研究,不辱使命出色完成国家交给的任务。
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代表课题组在会见时表示,能够受委托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起草工作,既是对中国传媒大学的信任,又是对文化发展研究院研究团队的肯定。文化发展研究院将在充分整合现有研究团队的基础上,广泛吸收校内外专家学者资源,全程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起草、实施和后续研究、普及工作。文化发展研究院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建立健全学科体系,增设文化法制方向,为建设“国家智库”做出应有贡献。
协同创新中心党委副书记卜希霆以及文化发展研究院课题组相关教师参加了会见。
(文:刘江红 图:刘翔)2011年6月,中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保护文化遗产①其目的是保护文化的传承②在于促进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③是进行文化创新的根基④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A.①③..域名:学优高考网,每年帮助百万名学子考取名校!问题人评价,难度:0%2011年6月,中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保护文化遗产① 其目的是保护文化的传承 ② 在于促进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③ 是进行文化创新的根基 ④ 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马上分享给朋友:答案C点击查看答案解释本题暂无同学作出解析,期待您来作答点击查看解释相关试题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2010年山西太原五中高三下学期5月考试政治卷(文综)
题型:综合题
材料三&截至日,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共5104.9万人因旱受灾,饮水困难人口1609万人。中国南方大旱,暴露出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水资源调配能力和供水保障水平低、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的现状。农村基础水利工程或投入不足,或年久失修,或被损毁;因追求经济利益,水库或被承包出去搞网箱养鱼,或搞旅游开发,或建高尔夫球场,或承包水源做矿泉水、纯净水远销外地,更有甚者填湖造别墅;近年来大江大河上大量建设的水电工程与民争水,加大了水资源供求矛盾……干旱是自然现象,但在目前人类掌控的科学技术面前,这已不是不能克服的难题。材料四&旱灾发生后,中央及各受灾省区市高度重视,迅速启动了紧急预案,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灾区群众更是自觉自愿组织起来寻找新的水源,他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拼搏精神,硬是把一个个新水源找到,并积极开展生产自救。(5)结合材料三,运用经济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解决水资源面临的问题。(10分)(6)有人说“天灾不由人”,也有人说“抗灾不由天”,请运用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评析。(10分 )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2012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3.9.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练习题(解析版)
题型:单选题
2009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截至日15时,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共5 104.9万人因旱受灾,饮水困难人口1
609万人。各受灾省区市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坚决的态度、有力的措施、扎实的作风投入抗旱保民生、促春耕工作。各受灾省区市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体现了(&)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B.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C.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关系
D.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学年甘肃省高三高考预测政治题
题型:综合题
材料一:综观腐败贪官,不管职务级别的大小,其贪性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往往是从接受别人的小恩小惠开始的。日,河北高级法院对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黄森宣判,被判无期徒刑
&& 材料二 贺国强2月23日在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要切实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成就取信于民
&& 运用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贪官是怎样产生的,并指出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反腐败斗争中应该怎样做& (8分)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2010年江苏扬州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政治卷
题型:单选题
2009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截至日,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共5104.9万人因旱受灾,饮水困难人口1609万人。旱灾发生后,国务院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国家有关部门通过各种方式对五省区市抗旱救灾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各受灾省区市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坚决的态度、有力的措施、扎实的作风投入抗旱保民生、促春耕工作。据此回答25-26题。
1.上述材料体现了
①国务院是最高权力机关
②国家具有社会属性
③抗旱救灾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落实党和国家的政策措施&
④国家机关以对人民负责为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
A.①②&&&&&&&&&&&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2.各受灾省区市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体现了&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B.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
C.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关系&&&&&&&&&&&
D.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2010年山西太原五中高三下学期5月考试政治卷(文综)
题型:综合题
材料三& 截至日,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共5104.9万人因旱受灾,饮水困难人口1609万人。中国南方大旱,暴露出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水资源调配能力和供水保障水平低、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的现状。农村基础水利工程或投入不足,或年久失修,或被损毁;因追求经济利益,水库或被承包出去搞网箱养鱼,或搞旅游开发,或建高尔夫球场,或承包水源做矿泉水、纯净水远销外地,更有甚者填湖造别墅;近年来大江大河上大量建设的水电工程与民争水,加大了水资源供求矛盾……干旱是自然现象,但在目前人类掌控的科学技术面前,这已不是不能克服的难题。
材料四& 旱灾发生后,中央及各受灾省区市高度重视,迅速启动了紧急预案,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灾区群众更是自觉自愿组织起来寻找新的水源,他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拼搏精神,硬是把一个个新水源找到,并积极开展生产自救。
(5)结合材料三,运用经济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解决水资源面临的问题。(10分)
(6)有人说“天灾不由人”,也有人说“抗灾不由天”,请运用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评析。(10分 )《生命》鲁先圣,作者在文中所阐释的观点是什么_百度知道
《生命》鲁先圣,作者在文中所阐释的观点是什么
作者在文中所阐释的观点是什么
我有更好的答案
尊严是一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如果你懂得了维护别人的尊严,你的尊严就无处不在了。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鲁先圣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中外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彼此交融,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16分)材料一文明区域任务观点或名言古代希腊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古代中国孔子仁者爱人孟子民贵君轻 人性本善材料二伏尔泰说:“这这个地球上曾有过得最幸福、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遵从孔子法则的时代。”……他还说中国人是“所有人中最有理性的人”——马克圭主编《世界文明史》材料三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 )和赛因(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流血,都不推辞。——陈独秀《罪案之答辩书》请回答:(1)在材料一的“观点或名言”中,这些中外思想家共同关注的对象是什么?对此,18世纪的伏尔泰提出什么主张?(4分)(2)材料二体现的人文主义观点是什么?伏尔泰推崇孔子的目的是什么?这实际上体现了当时哪场运动的思想主张?(6分)(3)据材料三,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倡导的西方思想是什么?这场运动在那些方面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产生了影响?(4分)(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外思想发展进程中呈现出的主要特点。(2分)-乐乐题库
& 新文化运动知识点 & “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中外思想文化相...”习题详情
144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86.8%
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中外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彼此交融,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16分)材料一文明区域任务观点或名言古代希腊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古代中国孔子仁者爱人孟子民贵君轻 人性本善材料二&伏尔泰说:“这这个地球上曾有过得最幸福、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遵从孔子法则的时代。”……他还说中国人是“所有人中最有理性的人”——马克圭主编《世界文明史》材料三&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 )和赛因(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流血,都不推辞。——陈独秀《罪案之答辩书》请回答:(1)在材料一的“观点或名言”中,这些中外思想家共同关注的对象是什么?对此,18世纪的伏尔泰提出什么主张?(4分)(2)材料二体现的人文主义观点是什么?伏尔泰推崇孔子的目的是什么?这实际上体现了当时哪场运动的思想主张?(6分)(3)据材料三,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倡导的西方思想是什么?这场运动在那些方面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产生了影响?(4分)(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外思想发展进程中呈现出的主要特点。(2分)&
本题难度:较难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3-安徽省阜阳市阜阳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中外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彼此交融,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16分)材料一文明区域任务观点或名言古代希腊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古代中国孔子仁者爱人孟子...”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概括材料的能力,依据表格文字可以看出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孔子和孟子的名言中所关注的共同对象是人或人本身,这体现了中西文化中均有人文主义思想的精华;依据所学可知18世纪的伏尔泰提出了天赋人权的思想主张。(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概括材料的能力,从材料二中文字“中国人是‘所有人中最有理性的人”可以看出作者的观点;承接上一问可以判断出伏尔泰推崇孔子的目的是倡导理性,反对封建君主专制;这代表了启蒙运动时期的鲜明主张。(3)依据材料三文字“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 )和赛因(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是指新文化运动时期资产阶级积极倡导民主和科学思想;其积极影响是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解放了人们的思想。(4)综合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中外思想发展进程中呈现出相互交流与学习的特点,追求思想解放和自由是其共同的人文主张。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中外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彼此交融,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16分)材料一文明区域任务观点或名言古代希腊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古代中国孔子仁...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中外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彼此交融,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16分)材料一文明区域任务观点或名言古代希腊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古代中国孔子仁者爱人孟子...”主要考察你对“新文化运动”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新文化运动
与“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中外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彼此交融,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16分)材料一文明区域任务观点或名言古代希腊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古代中国孔子仁者爱人孟子...”相似的题目: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1915年《青年杂志》的创办1918年《狂人日记》的发表1918年《每周评论》的创办1917年《文学改良刍议》的发表
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2分)经济、政治发展影响、决定着文化的发展;反之文化也影响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其性其形,虽不外乎一身,然其道器之间,分际甚明,不可乱也。──《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五十八《答黄道夫(一)》材料二 &1734年,他正式发表了《哲学通信》。他把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理想化了,认为最理想的是由“开明”的君主按哲学家的意见来治理国家。他感叹:“我们不能像中国人一样,真是大不幸”,“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尊从孔子法规的时代。”宣称:“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材料三&陈独秀在《宪法与孔教》一文中说:“孔教本失灵之偶像,过去之化石。”他还认为“孔教”与“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决不可相容。在日出版的《新青年》上,陈独秀又发表《再论孔教问题》,提出“且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邓绍基《文化论争与学人评价——五四新文化运动若干论争的再认识》材料四&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理学思想的核心内容。(6分)(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1分)他认为英国的制度是“最理想”的理由是什么?(2分)中国的“孔子时代” 为什么能得到他的盛赞?(4分)(3)材料三对孔教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判,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背景。(4分)(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思想文化对历史发展的影响。(5分)&&&&
“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中外思想文化相...”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中外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彼此交融,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16分)材料一文明区域任务观点或名言古代希腊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古代中国孔子仁者爱人孟子民贵君轻 人性本善材料二伏尔泰说:“这这个地球上曾有过得最幸福、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遵从孔子法则的时代。”……他还说中国人是“所有人中最有理性的人”——马克圭主编《世界文明史》材料三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 )和赛因(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流血,都不推辞。——陈独秀《罪案之答辩书》请回答:(1)在材料一的“观点或名言”中,这些中外思想家共同关注的对象是什么?对此,18世纪的伏尔泰提出什么主张?(4分)(2)材料二体现的人文主义观点是什么?伏尔泰推崇孔子的目的是什么?这实际上体现了当时哪场运动的思想主张?(6分)(3)据材料三,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倡导的西方思想是什么?这场运动在那些方面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产生了影响?(4分)(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外思想发展进程中呈现出的主要特点。(2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中外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彼此交融,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16分)材料一文明区域任务观点或名言古代希腊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古代中国孔子仁者爱人孟子民贵君轻 人性本善材料二伏尔泰说:“这这个地球上曾有过得最幸福、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遵从孔子法则的时代。”……他还说中国人是“所有人中最有理性的人”——马克圭主编《世界文明史》材料三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 )和赛因(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流血,都不推辞。——陈独秀《罪案之答辩书》请回答:(1)在材料一的“观点或名言”中,这些中外思想家共同关注的对象是什么?对此,18世纪的伏尔泰提出什么主张?(4分)(2)材料二体现的人文主义观点是什么?伏尔泰推崇孔子的目的是什么?这实际上体现了当时哪场运动的思想主张?(6分)(3)据材料三,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倡导的西方思想是什么?这场运动在那些方面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产生了影响?(4分)(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外思想发展进程中呈现出的主要特点。(2分)”相似的习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论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