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买的内存条,9号买的,物流信息停在了11号, 单号是200222760834,我住洛阳长通物流

问题补充&&
本页链接:
没更新,正常
热心网友 &6-13 06:52
•回答
•回答
•回答
•回答
•回答
zhang&6-13 06:35
没更新,正常
热心网友&6-13 06:52
为什么不行4&6-13 06:39
热心网友&6-13 06:34
猜你感兴趣
服务声明: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不保证内容的可靠性、真实性及准确性,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Copyright &
Powered by在网上买的内存条,9号买的,物 在网上买的内存条,9号买的,物流信息停在了11号, 单号是,我住洛阳
在网上买的内存条,9号买的,物流信息停在了11号, 单号是,我住洛阳
xxlnxsttxdb6-13 06:33 在网上买的内存条,9号买的,物流信息停在了11号, 单号是,我住洛阳
没更新,正常
热心网友 6-13 06:52
问卖家
6-13 06:35
没更新,正常
热心网友6-13 06:52
等等看吧
6-13 06:39
吃过vcd
热心网友6-13 06:34怎样才能够做银行风险防范的风险分析 - 奇偶密码网 - 追求数学的终极密码,让你爱不释手!
怎样才能够做银行风险防范的风险分析
怎样才能够做银行的风险分析-有没&商业银行授信业务风险分析&的外文翻译 _水果健康网
怎样才能够做银行的风险分析
怎样才能够做银行
刚进银行,想往风险管理方面发展可以从哪做起?——
我本身就是在银行做风险管理的,我从我自身的经验来谈谈看法吧。一般可以...可以学到信贷方面知识,如...如果你能做到某商业银行省分行的风险管理岗位,你应该怎么管理下面支行的工作?——
1、建立完善的制度,让制度管人。 2、保护和激励下级支行的积极性。 3、通过培训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如何做好银行内部责任追究工作——
“银行有没有定价能力,定价以后能不能对风险做分析,分析以后有没有风险管理...李越君在华尔街待了很多...要做银行客户经理,怎样才能快速掌握哪些基本知识?——
及时捕捉各种经济信息,并不断分析、研究、及时发现问题,反馈信息,促进银行...我认为要做一名合格的客...分析企业银行融资风险具体分析哪些方面? 最好能详细说出几个大点 谢谢了——
目测你的提问我理解为企业的融资风险,即债务人的融资风险。企业融资前顶多不具备融资资格,还有何融资风险...谁能推荐几本关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书——
其中有九章,主要论述了一个银行企业怎样管理其资本金、信用、市场、操作、流动性、房地产、个人理财等风险...正在设计一款银行卡,不能明说,但等于是可以做公交,也可以做借记卡用,请问“风险分析”这项怎么写?——
正在设计一款银行卡,不能明说,但等于是可以做公交,也可以做借记卡用,请问“风险分析”这项怎么写?20...怎样才能向银行借钱,要多少岁才可以,有什么风险不!如题 谢谢了——
目前在小城市只有的住房一套,大概值20W左右,如何向银行贷款200W?想用来做生意,有详细的计划。如...怎样才能做一位合格的银行客户经理?——
怎样才能做一位合格的银行客户经理? 19:48 米饭wan14885 | ......……
经营风险,汇率风险,银行主要面临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针对风险找方法.非法拆借风险.非法集资风险和其他风险,法律风险,利率风险,国家风险,竞争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或者说是银行的资产和收入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银行风险是指银行在经营中由于各种因素而招致经济损失的可能性程斌宏:商业银行如何参与企业并购与风险控制
[]&[字号:
来源:搜狐财经
  搜狐财经讯 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上半年中国经济(GDP)增速明显下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生产价格指数(PPI)双双下降。半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密集的货币、财政、税收及产业振兴刺激政策,大宗商品、股票、房地产等资产价格呈现上扬趋势,但这是短期“政策性反弹”,还是昭示一个新的市场趋势?下半年经济复苏前景如何?参与中国金融市场研究分析和投资决策的专业人士如何把握2009年下半年中国金融市场的机会和风险,制定和调整理性的投资策略,将成为一个现实的挑战。-19日,第四届中国金融市场分析年会――暨第四届中国注册金融分析师年会在北京召开,众位知名专家、学者、业界人士将解析未来中国金融市场的走向。以下是搜狐财经从现场发回的精彩报道:
中国工商银行投资银行部重组并购处长 程斌宏
  主持人范建军:下面由中国投资银行部重组并购处处长程斌宏先生就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项目评估与风险控制发表演讲。
  程斌宏:第四届中国金融市场分析年会给我出了一个题目,让我给大家做一个汇报,我主要汇报一下并购贷款的适用、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商业银行怎么做的,还有市场推出的情况。
  大家知道,在去年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流动性的产生,也导致了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最后造成全球并购市场迅速的下滑跟萎缩。
据汤姆森路透的统计,2008年全球并购交易规模减少了1/3,结束了五年的涨势,进入09年情况还没有得到好转。造成全球并购市场下滑的趋势主要是全球流动性的问题,还有信贷市场的枯竭,还有境外银行的问题,在目前经济回暖还在徘徊阶段的时候,并购的需求方还不能确定是不是很好的出手时机。还有一些原因,对并购企业的估值不能很好的确定,这些原因都导致了全球并购市场在下滑。
  对中国来说却是一个机会,去年的时候,中国在全球并购交易市场下滑的同时国内的并购交易市场上升了30%,正好是相反的趋势。对全球的金融危机、流动性的问题给中国企业带来了机会,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在今年一季度的时候,中国市场完成了13企业跨国并购,同比增长30%,其中一些并购事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最重要的中铝并购力拓的事件出现了问题,这几年的实践中间,中国企业到海外收购也遇到各方面的挑战,有的挑战是收购完以后直接带来国家的下滑、亏损,还有收购过程中的整合等等问题。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企业面临机会的同时,我们国内的并购市场异常的活跃。中国的并购市场在个全球并购市场30%的时候我们在去年增长了30%―40%,主要体现在中国市场上这几年并购的实践,主要领域一方面是央企和地方企业,国资委要求央企要起大排头兵的作用,所以在排名前三名之外的企业都要进行整合,就给央企带来压力,央企就开始整合地方企业。最近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国内也出现一些趋势,民营企业国有化、国有企业央企化的趋势,也是一个方向。另外一类,产业整合的事件也很多,国内各个产业在改革开放之后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与发展,很多的产业产能都过剩,我们的钢铁、水泥都达到了世界第一,还有家电,这些行业面临激烈的竞争,会带来行业整合的机会。包括近几年国有企业的改制,我们国有企业改制从90年代到现在经历了几个阶段,最早是国有企业卖给外资遇到中策现象,中策公司收购国有企业,一直到这个世纪的初期,外资放开,国家对政策又从紧,国有企业改制走向何方,虽然是一个活跃的市场,也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领域,这些带来中国并购市场异常的活跃。
  去年银监会开始研究银行如何介入并购市场,因为国内并购领域里边法律相对配套都比较齐全,比如发改委对外投资,发改委相关的法规,国有资产的转让,国资委的法规,外资企业到中国收购、中国企业到海外收购,涉及到商务部的规定,银行业如何介入并购一直没有突破,尤其96年的贷款通则里面,贷款不能用于全球投资,进行了明显限制。之前商业银行进行了摸索,走了两种路子,一种特批的路子,一种是走变相的模式。特批的路子,央企走出去的时候都是到银监会特批,更多的方式是走变相的模式,比如通过流动资金的方式来支持收购,通过股权收购变换成资产的收购,做变相收购。给市场上带来一些问题,问题集中体现在,从监管层面无法监管贷款流向并购市场的有多少,对银行来说,银行不能很规范的来管理他的贷款,对于企业来讲,企业的融资成本会上升。所以在这个背景下银监会推出了并购贷款的指引,指引核心的一条就是放开银行的贷款,用于全球性的投资。事实上银监会给的政策相对的宽松,放开这条以后给出了一个定义,给出了银行贷款并购适用的范围,之外没有什么硬性的约束,让市场去创新、市场去摸索,再去规范,这是我们理解的银监会政策制定过程。
  参与银监会指引制定过程中我们也了解到一些内容,监管部门的一些精神,这个指引总体部分,第一部分,立法的总则,给了并购的定义,贷款用于支持并购的定义,再给了并购贷款的定义,怎么界定并购贷款。第二部分,给了风险评估的原则。第三,风险管理。
  银监会的监管其实对并购贷款的定位在起草的过程中就给了一个明确的定位,商业银行的并购贷款划了一个范围,就是战略性的并购和产业相关的战略性并购,这是银监会允许支持的。举个例子,在起草的过程中,大家讨论的问题,如果央企做一个不好的交易,问监管部门的态度是不是应该去支持,比如中石油去收购一个明显很负面的交易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去支持,监管部门讨论的时候态度就是不应该去支持,他从立法的精神上指引的是商业银行去支持一个战略性的产业相关性的并购,对于财务性并购是不支持的。
  具体的了解商业银行并购贷款到底适用哪个范围,主要是看它的两个定义,一个是对于并购的定义,再一个就是对并购贷款的定义。并购的定义,不同的法规里边都谈到并购,从财务规则、公司法等等里面都对并购贷款做了界定,并购贷款指引里面做的界定,是指境内并购方企业通过受让现有股权、认购新增股权或收购资产、承接债务等方式实现合并或实际控制已设立并持续经营的目标企业的交易行为,并购可由并购方通过其专门设立的无其他业务经营活动的全资或控股子公司进行。一个企业直接收购或者通过子公司收购商业银行都是支持的,这个收购和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定义不完全一致,上市公司定义的收购管理办法定义的收购是收购母公司叫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里面界定的间接收购是通过子公司去收购。
  并购的类型是多种的,一种是股权类的收购,一种是资产类的收购,还有承接债务,各种组合。股权类的收购,可以支持的认购老股、认购新股。最早起草的第一稿,银监会想放开的只是收购老股,对认购新股、资产收购、承接债务方式都不希望支持,因为他们认为相对来说并购贷款是风险比较高的品种,经过多轮讨论之后,监管部门认识到目前国内市场很多收购都是通过增资的方式来实现的。因为从收购方的利益角度来看,目标企业的利益考虑,增资的方式现金回流的目标企业。
  第三个支持的范围,定义里面有一句话,以实现合并和实际控制为理解,有多种理解,一种,实现合并和实际控制为目的,另外一种是达到合并为实际控制,这句话也没有明确界定,这个词翻开,实现合并或实际控制,所以就有歧异,真正界定清楚要监管部门推出新的解释,对贷款范围进行界定,遇到这种问题从商业银行的角度都是从最窄的适用范围去理解它,真正的达到了合并或者实际控制,但是对实际控制怎么去定义,不同的法规有不同的界定,银监会的实际控制到底怎么界定也没有明确的说法。
  并购的定义里面核心的就是控制,不是控制型的并购银监会是不支持商业银行的贷款介入,尤其是明确对财务的收购、PE的收购是不可能进行支持的。但是起草的时候最早初稿后面附则里面有一句话,国内的企业到海外收购,如果没有达到控制权可以走特殊的方式,最后发文的时候去掉,代表了监管部门的一个倾向,也是鼓励中国企业到海外收购,利用金融危机的时候走出去。
  并购贷款的定义,里面也是有很多可以琢磨的地方,第四条指并购贷款是指商业银行向并购方或其子公司发放的用于其支出并购交易价款的贷款。实际操作怎么理解,如果我自己收购先借别人的钱做收购,再向银行申请贷款还别人的钱,这是不是支付呢,实际上是还别人的贷款不是用于支付收购。从我们实际操作中把握,这些问题因为本质是一致的,所以我们按照支付的方式去理解。
  银监会推出并购贷款之后,目前操作了半年有很多问题还需要监管部门去进一步的明确概念,比如实际控制,什么样的方式叫实际控制,是不是证监会规定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涉及的控制理念是不是一致,但是从贷款的角度理解,这个控制如果能控制目标企业的现金流,贷款就有保证,所以本质是控制目标企业的现金流,但是怎么样操作性的界定它。从并购贷款的界定里面也有需要明确的,比如支付的界定交易价款的计算都是需要进一步明确的。
  银行在进入并购的活动中,风险评估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风险评估保证了银行贷款安全最核心的一部分。对于风险评估这部分怎么去把握,银监会有一个原则性的要求,指引的第八条,商业银行在全面分析战略风险、法律合规风险、整合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与并购相关的各种风险基础上评估并购贷款的风险。就是说银监会在起草指引的过程中,认识到商业银行有控制贷款风险的能力,而商业银行对参与并购的时候对并购风险并不是很了解,所以更多的要求商业银行深入的分析并购的风险,在并购的风险基础上再去评估贷款的风险。无形中间把并购的风险评估划成了两块,一块是并购风险的评估和并购贷款风险的评价。
  这样在商业银行里边就形成了两类观点,目前各家商业银行在操作过程中间对并购贷款的风险评估也有两种的思路,一种我只看他的偿债能力,有偿债能力我就放贷款,一种是认为有偿债能力还要看他并购的交易是好还是不好,这两种操作理念代表了不同操作模式跟方式。从偿债来看,如果一个企业目前具备偿债能力,如果做了坏的交易将来具不具备偿债能力就难说了,比如中铝收购力拓,如果这次亏损很大以后具不具备偿债能力很难说,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这两种观点会代表两种操作方式,从起草过程中从我们理解监管部门的精神,监管部门应该是希望并购贷款既要看企业的偿债能力,还要看企业的并购交易。
  举个例子,以前商业银行看一家企业都会觉得这样的企业是一个很不错的企业,比如说一个企业的销售收入,近三年在不断的增长,他的净利润也是在不断的增长,他的投资回报我们看右上方,销售在增长,经营成本也在增长,利润也是在增长。这个企业的投资成本也是在大幅的增加,所以他的投资回报事实上在下滑。一个企业的投资回报下滑到银行贷款利率附近的时候,这个企业对外的投资,如果政策把握不好,就会带来很大的问题。比如看这个企业近几年的投资不断的破坏他的企业的经济价值,就是说对企业价值是有损的,就是说他投资回报下滑到银行贷款的利率以下。大家也知道,用贷款去做投资、去做收购事实上是利用了财务杠杆的作用,用100块投资拿到了150块,投资回报率是50%,如果银行贷款,自己借50块,自己50块投资,拿回150%,如果不计算利息投资回报是100%。就是说正确的并购贷款参与企业并购的理念,如果是支持一个企业是正的协同效应的并购,对企业是好事,如果参与的是一个负的协同效应的并购,对企业是坏事,会加速企业走向死亡。企业如果出现问题银行业会出现问题,所以从银行角度来讲支持正协同效应并购交易是银行正确的风险评估理念,正的协同效应的产生是很多方面要考虑的。
  从商业银行来说,怎么去把握正确的适用这个理念,银行内部就要有一个合适的流程,从监管部门的第三章的规范,商业银行的并购贷款业务流程,在第20条给了一个基本的流程,就是商业银行在并购贷款受理进行调查、风险评估、合同签订、贷款发放、贷后管理等环节要加强专业化的管理和控制。这种专业化的管理和控制提到几条要求,第一点,必须要有专业的3年以上的从业经验的并购人员,监管部门在放开并购贷款的过程中,他认为银行是具备贷款风险控制能力的,但是对并购风险认识也是不够的,所以商业银行做这块业务必须有专业识别风险,才能很好的控制贷款的风险。第二点,基本上给了一个流程,适用并购风险评估的理念,既要评估偿债能力,还要评估并购交易是好的还是坏的。指引的流程我们工商银行适用中间,业务受理有一个业务部门受理,评价的时候分两个部门进行评价,一个部门去评价整个收购分的偿债能力,另外一个部门去评价整个并购交易是好还是坏,最后审批部分决定贷款是不是发放,这样来控制风险,专业化的来把握每个环节的问题。
  从银行自己的角度来看,银行在介入并购的交易什么时机最好,怎么去把握这个风险,银行业是很重要的。从并购交易来看,一个并购发起是有收购方,如果要做一个收购首先要委托一个中介或者是委托一些专家团队组成一个小组对各种项目进行初步的评估,评估完了以后再去决定他收购的战略,来确定最终收购的目标企业,对目标企业进行充分的调查,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再确定并购意向,签订意向协议之后由收购方专家中介机构的团队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评估最终实现谈判完成交易。商业银行在这个时候什么时间进入最好,目前我们遇到的很多案例,都是说一个交易结束之后企业拿着完成的交易到银行来申请贷款,这个时候银行看到的资料基本上是企业提供的资料,银行不能很好的把握这个交易到底真实的背景是什么样的、真实的风险会在哪里,做这种判断的时候就会出现问题。有的银行放松就会把一些坏的交易放进来,就会带来贷款的风险。有些银行从严,有很多并购交易就没法支持,这就带来一些问题。
  事实上,如果从商业银行并购贷款控制风险的角度,商业银行应该更早的介入并购的过程,如果一个企业其中一个并购交易的时候,往往银行在这个阶段介入是最好的,如果银行在最初启动的时候没有进入,至少银行在并购进入调查阶段进入,银行才能够很好的把握、很好的评估这个风险,同时也能更高效率的提供贷款。有很多企业提出贷款申请之后银行迟迟作出主贷款批复的决策,客户就会判断,因为他不能很好的判断这是不是好的交易。我们前阶段操作的时候就遇到类似的企业,企业拿着一个包装的交易,这个企业告诉银行要做一个上市公司的收购,做这个上市公司收购的时候需要融资,这个时候就开始向外界散布了他的消息,等二级市场股价不断上升的时候,企业抛掉了变成持有人的股票,也收回他贷款的申请,所以带来了很多负面的问题。如果商业银行在介入并购交易的过程中不能提早的介入,很多银行都不好去做决策,有些银行对于风险不能充分认识的时候,会过多的放开了一些风险的地方,商业银行并购贷款介入的时机是很重要的一个时期。
  目前对于我们国内的企业,中国企业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是一个机会,而我们在工商银行投资银行部研究中心最近的研究认为,美国的经济最危险的时期已经度过,收缩趋于缓和,美国严重的衰退接近尾声,美国银行压力测试测试结果也好于预期,美国资本市场基本在逐步好转,美国实体经济放缓在萎缩,美国如果能复苏的话欧洲也能跟着复苏,日本也会出现好的迹象,中国可能率先的有好的迹象。当然现在不能判断到底什么时候复苏,但是对于中国企业要走出去做收购的时候,这个时期是一个关键的时期,因为随着大宗商品价格的上升,整个经济回暖过程中间,很多价格,包括股价也在回升,这个时期我们中国的企业如果不能很好的把握,可能有些机会就错失。比如中铝收购力拓的失败,很根本的原因就是大宗商品的上升,企业的问题得到了缓解,就失去了这样的机会,目前很多这样的机会如果中国企业没有很好的去把握的话,就会带来一些问题,就会错过良机。
  从目前来看,商业银行在积极支持着国内企业的并购。从银监会蔡主席6月份并购年会的时候提出,5月底的时候工行、中行、建行、交行签订的贷款合同基本上136亿,外币4.2亿,支持了国内并购交易的规模,总规模达到420亿,跨境的规模交易达到8.4亿。我们工行率与首创签署贷款协议,之后工行支持中海油、中电投、华能等刚爹行业整合、煤炭行业整合、电力行业整合,我们支持国内主要是行业的整合,再有就是境外收购。建行支持的是钢铁行业、电力行业的收购,、基本上都是电力跟钢铁行业的收购。目前从整体来判断,国内商业银行的并购贷款大力拓展两方面的并购,一方面,国内的行业整合,另外一方面,中国企业走出去对矿产资源的收购以及大型的收购。
  简单的做一个总结,商业银行的并购贷款银监会给了一个适用的范围,核心的两个红线不能碰,一个是非控制权的并购不能碰,非控制权并购基本上银监会是禁止介入的,再有,财务性的收购是不支持的。其他有一些不禁止,也不鼓励,比如产业不相关的收购,不禁止,也不鼓励,比如管理层的收购,也没有禁止,也不是鼓励。除此之外,其他的收购方面基本上都是很开放的。并购贷款适用过程中间,监管部门还需要明确指引没有病人的地方。第二,对并购贷款评估的理念,商业银行一方面考虑收购方和并购方现金流是否足以偿还贷款,另外考虑是不是正的协调效益的并购。第三,商业银行并购贷款的流程,从贷款的介入时间越早越好,越早越有利于企业去投资、去收购。
(责任编辑:姜隆)[]
09-07-17 09:01?
09-07-04 11:55?
09-07-03 08:02?
09-06-26 09:22?
09-04-30 14:48?
08-12-11 07:30?
08-11-26 10:59?
09-01-17 09:43?
08-09-12 14:27?
08-07-30 06:53?
热点标签:
|&&&&&/span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摘要:银行的信贷管理是指商业银行如何配置资金,才能有利于发展经济增加自身盈利的决策活动,其内容包括:管理信贷关系;管理贷款规模和贷款结构;管理贷款风险,提高贷款经济效益,加强结算管理。信贷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则是商业银行组织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贷业务正常开展的基本保证,随着银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组织架构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而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的目标为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因此科学的的信贷业务管理过程实质上是规避风险,获取效益,以确保信贷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过程。在我国商业银行内,贷款风险防范机制由市场评估导向机制、审贷决策管理和跟踪规范管理三个紧密相连的机制构成,通过贷前调查,贷中审核、贷后监督的三贷原则,识别企业贷款风险并做到过程有效控制,从而使贷款的整体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由此通过构建有效的组织架构、合理分配信贷审查权限、制定相应的激励征罚制度以及形成独立部门监督机制,保证信贷管理的有效运行,同时,建立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的银行信贷文化,加强信贷人员和各级管理层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保证对各级人员做到权责明确,责任到人,奖罚分明。同时,确立科学的考核办法,逐步淡出对贷款发放量的考核奖励;重视对优质贷款的奖励。引导管理者和信贷人员对发放高质量贷款的重视。防范信贷人员以贷谋私,腐败经营,促进信贷业务安全和健康的发展 。在我国商业银行内,通过构建有效的组织架构,合理分配信贷审查权限,制定相应的激励惩制度以及形成独立部门的监督机制,才能保证信贷管理的有效运行。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完善内部组织架构;问题与对策
近几年来,我国银行业,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中长期资产信贷质量持续下降,成为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最突出的风险在我国商业银行内,信贷风险仍然是商业银行需要关注的重点,因为商业银行作为企业,就必须以盈利为目的,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继续寻求新利润并保持现有的经济效益,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尽力化解和防范信贷风险,控制不良贷款的增长,控制不良贷款的增长,降低信贷成本,努力提高经营效益。因此银行需要构建有效的组织架构、合理分配信贷审查权限、制定相应的激励惩罚制度以及形成独立部门的监督管理,制定和完善一系列制度与措失,以科学规范的信息系统和目标经营责任考核制,以权责分明,分工协调为基础,保证信贷管理的有效运行。
论文紧紧围绕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这一中心,在分析目前我国银行
业信贷风险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对影响信贷风险管理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
并根据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提高市场竞争
能力,维护市场竞争优势,巩固其在金融市场上的重要地位,促进各项业务的持续
健康快速发展。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现状
1、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发展:
首先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历史回顾:存统贷的管理(1953年-1958),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于1950年试编业务收支计划,标志着信贷资金开始进入计划管理阶段。1953年起,为了适应第一个一年计划的要求,银行信贷计划加强了计划管理和集中统一领导,实行“统存统贷”的高度集中的信贷资金计划管理体系。在这种管理体系下,各级银行吸收的存款全部集中总行统一支配,贷款由总行统一核批指标,存贷不挂钩,不利于存贷款主动性管理。“存贷下放,计划包干,差额管理、统一调度”体制(1959年-1961年),在这种管理体制下,除中央财政存款仍由中国人民银行总管理外,其余存款、贷款全部下放地方管理,特别是对农业贷款计划下入由人民公社安排,银行只管着额。但是由于当时浮夸风严重,这种体制对经济产生了非常消极的影响。“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存贷挂钩”,1981年,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把实行30年之久的“统收统支”的信贷计划管理改为“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存贷挂钩”的管理方式,存差必须完成,借差不得突破,人而加强了各坟业银行的组织运用资金的主观能动性。为了加强对高业银行的风险识别,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中国银监会于2005年底发布了《商业银行风险监控核心指标(试行)》,标志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步入了历史新时代。
2、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运行的内外部环境分析:
①信贷管理运行的外部环境的分析
信贷管理受到政府行为的影响较为明显,国内正处于市场经济改革深化期,政府依然在经济中发挥着有形的手的作用,截至2011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突破80万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通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放的商业贷款占相当比例,而地方政府往往通过多个融资平台从多家银行贷款,一旦无法偿还,就会给商业银行带来大量环帐,不良贷款率上升,最后的结果必然是政府和商业银行埋单,从而破环了银行自身的信贷运行管理和效率。其次中央银行的贷币政策周期对银行的信贷的收放有较显著的影响,尤其现在国内并没有完全实现利率市场化,而一旦央行放松政策,充足的流动性又会使银行过度放贷,导致不良贷款率上升。同时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深,企业的信贷需求也会更加个性化和专业化,激励商业银行的信贷机制创新,也为银行自身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②信贷管理运行的银行内部环境分析
现在国内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已经基本上完成了从直线型向矩阵型的转变,按照职能划分部门,随着买方在资金市场占据主动地位,转而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按照客户类型和部门专业职能构建矩阵型组织结构,但是银行的信贷授权模式依然是过去“金字塔”型的垂直管理模式,具体表现为管理责任的信息渠道为分级管理,即实行层层审批,逐级上报制度,这样容易造成纵向管理链条超长,不但加大了效率风险和时间成本,而且在一程度上淡化了责任,造成一种缺乏由一个完全责任主体统筹的信贷业务。商业银行发展的过程也是信贷风险控制的发展过程,国内商业银行在这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银行的监督往往偏重于事后的控制的惩罚,而缺乏对过程的全程监控,一旦出现问题,损失就已经造成,缺少一个能够监控整个信贷流程,并能够随时提供风险预警的体系。从我国现阶段的金融市场看,风险补偿机制依然较落后,体现在信贷损失的补偿渠道单一,由于金融工具的缺乏,银行对冲风险的能力明显受到限制,因此信贷创新是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根本所在,而国内银行普遍缺失从获得客户需求,到产品部门设计解决的方案,再到实施的完整创新链条。首先,没有相应激励机制鼓励信贷人员去了解客户的新需求,即使发现了新需求,也没有专门的部门进行处理的反馈,其次,由于国内各种金融市场不完善,一些比较先进的信贷技术无法复制,因此国内商业银行创新模式还处在较低的水平。
三、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稳步推进,商业银行初步建立了市场化的信贷管理,经营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目前在管理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
1、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
(1)银行内部信贷权力分配不合理。一些基层管理部门的权力过大,监督约束没有真正起到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管理者乱批贷款、乱投资等行为的发生,影响了银行的整体和长远利益。
(2)惩罚措施不明确,奖罚不合理,忽视对信贷人员道德风险的监管。银行与信贷人员之间是委托代理的关系,银行委托信贷人员去了解掌握借款企业的真实情况,银行不明确的惩罚措施和忽视道德风险,使得信贷人员最后获取的收益大于其违规操作而受到的惩罚成本,即贷款的安全性与人人利益不挂钩,在这种情况之下,腐败行为就很容易在信贷人员中滋生,使贷款“寻租”等现象成为普遍。一些信贷人员会利用银行对自已的信赖,在还没有完全了解和掌握企业真实情况的前提下,向上级提交信贷材料,影响信贷部门的决策,这增加了形成不良贷款的可能性和信贷风险。
2、 内部人员组织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仍然采用“金字塔”型的纵向组织结构,采和层级结构组织信息传导方式。这样的信息传导方式具有较为严格的等级概念,以非个人感情为主的关系,其命令的指示和情况的汇报都具有较为严格的指挥链条,下经机构的信息层层汇集向上级传递,信贷信息的传递层次多,传递速度慢,偏差大,信贷信息反馈差。这会降低信贷信息的传输效率,而且层层截留导致信息的失真,表现为信息的漏损率很高,最终到达执行者手中的有效信息不准确或偏面,银行可能会因此而做出错误的判断,从而增加了商业银选择信贷风险。
商业银行信贷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流动性过大。一方面,商业银行信贷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学历普遍较低,缺乏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风险意识不强,使基层信贷工作难以向前突破,商业银行尚未完全建立起一个具有对企业信用和经营活动把握不准确,导致决策失误,另一方面,在中国金融业逐步开放和外资银行只极拓展国内业务的今天,有相当数量的资深信贷人员为了追逐高薪从中资银行跳槽到外资银行,这不仅会造成国内商业银行缺失许多高素质的信贷人员,而且还会对银行客户产生影响,使得银行流失很多商端客户,从而导致银行客户信息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的中断,增加中资银行对客户关系的维护成本,信贷人员队伍较高的流动性会降商业银行对其客户尤其是借款企业信贷风险的控制能力,影响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
3、信贷风险信息系统不完善
我国商业银行正面临着不断增长的来自市场风险、利率风险、管理和操作风险的压力,但很多银行对风险管理的认识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重视操作风险控制而轻视对汇率风险、利率风险、市场风险等其它风险的研究。将风险管理的目标简单归结为安全性管理,在直接监管目标上存在偏差,忽视监 管效率,导致监管成本过大。不能能时预警,在风险发现方面还存在着时滞现象,同时应对风险的措施滞后、管理滞后、查处滞后、整改滞后,落后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安全。此外,缺乏有效的风险分析工具,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们以时应对潜在风险的预见和预防,从而降低了银行对信贷风险的事前控制的应对能力。
四、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解决的对策
1、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从部门管理到流程管理模式的转变
(1)信贷管理架构由直线型管理模式改为矩型管理模式
国有商业银行大多按照以客户为导向的原则,设计了矩型信贷管理模式,但是,有些银行或其分行在矩型管理体制下,仍然地按照直线型管理模式运行的,新成立的市场部门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在新体制下虽然原来的信贷人员,分设为客户经理和信贷风险经理两类相互独立的岗位,但由于未能相应建立独立的信贷决策机制和信贷责任考核,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仍然存在较大的隐忧。
这个矩阵结构就是以客户和职能作为两个参考因素,以客户为导向重组信贷机构,将原来的按信贷品种设立信贷机构,从上到下实行垂直管理的模式,改为按客户类型和专业职能设立信贷机构的模式,可分别设个人、公司、金融同业三大市场部门(分行层次)和客户经理(支行层次),有的还设立了政府机构部,在后台设立了相应的信贷管理部门,这样改革后,客户办理银行业务时,只要与某一个市场部门接洽就可以了,市场部门作为银行的前台,对外可以为客户提供揽子服务,对内与后台的多个部门(产品部门)进行业务协调。也就是信贷管理架构由直线型管理模式改为矩型管理模式。
(2)实行客户经理、信贷风险经理制度
信贷组织改革后,各家银行信贷人员的岗位也作了调整,原体制下的信贷员在新体制下分设为客户经理和信贷风险经理,客户经理负责存款、贷款、中间业务的营销和产品设计或产品组合等项职能,隶属于前台市场部门,信贷风险经理负责贷款调查、审查和贷后管理等项职能,隶属于后台信贷管理部门。至于客户经理是否对贷款质量负责,各行的做法不一。如有的银行客户经理不对资产质量负责,只对业务发展负责;有的银行客户经理以对来务发展负责为主,对资产质量负责为辅,而信贷风险经理则以对资产质量负责为主,对业和民展负责为辅。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观念、客户观念大大增强。近年来,银行网点开进了住宅区,银行终端摆上了客户的办公台,手机银行随身带;以前客户办理一项业务要找银行的多个部门,办理多项业务可能要找多家银行,现在不但一个客户办理所有的银行业务只要找一个市场部门就可以了,而且客户的多个子公司、分公司及其不同城市、不同国家的业务,都可以在一个银行内就完成,客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正逐步得到满足。二是实行流程管理后,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改革有可能走出前几年“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怪圈。国有商业银行以往都是以部门(机构)管理而不是以流程管理为主,其实,问题常常出现在流程上,而不是机构有问题,如果因为流程有问题而把机构改掉,那时本末倒置。因为先有机构后有流程,流程跟着机构走,而不是机构跟着流程走,机构一般要保持相对稳定,流程则可以不断优化。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实行以流程管理为主的模式,为根据业务不断优化流程、同时保持机构的相对稳定定提供了可能。这些年来,国有商业银行有望走出业务发展“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如今客户经理负责发展,信贷风险经理负责质量,客户经理、信贷风险经理制度有望成为国有商业银行兼顾质量和发展的有力制度工具。
2、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创新
(1)信贷授权和风险控制上的创新
正如前文所述,随着矩阵式组织结构的建立,国内的商业银行都在不断地下放信贷决策权力,根据对于客户经别的分类,按照客户大小,风险级别等给予不同级别的分支行不同的权限,以提供客户便捷,一站式的服务。在信贷授权和风险控制方面,我国商业银行大多选择了专职贷款审批人会议加高风险审查制度其和国外的审查委员制度相近,虽然效率较低但是能够有效控制风险。不些银行也在实行风险经理和业务经理双签制,这种制度对于市场环境和信贷管理人员业务素质要求较高,但是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另外各大银行都成立了专门的信贷风险控制部门,这一部门更偏向于垂直的风险控制体系。这一体系会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受到同级银行行长的影响较小,使其能够独立地做出客观的判断,并且有利于对各项贷款进行系统的,长效的过程监督以及时地发现问题,防患未然。
(2)信贷营销模式和流程上的创新
在信贷的营销模式上,一些银行开始尝试建立分层次的营销模式,对不同级别的客户进行分类管理,尤其对于优质的大型客户,由牵头营销转变为直接营销,也就是总行和一级分行公司业务部的客户经理要直接与客户接触,掌握客户需求,制定客户服务方案,起草贷款调查报告,承担贷后管理责任,肩负大型优质客户的第一客户经理职责。同时在信贷流程上开始简化,压缩审查时间提高效率,并且这种营销体系使得客户需求可以得到更快的反馈,从而使产品开发部门能够更直接了解客户多样化的需求,开发适合的产品。
3、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绩效评价进一步改革创新对策
(1)继续完善银行信贷组织构架,严格控制信贷风险
良好的组织结构是发挥信贷管理的作用的基础,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在控制风险的同时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的产品才是生存的关键。其中最关键的是要建立独立垂直的风险控制体系,具体要做到:一是在一级分行设立信用风险官或信贷审批官其由总行直接任命和考核,并独立管理信贷审批部门,与同级行行长实行信贷双签制,在风险控制上直接向总行首度风险官负责,并对贷款承担第一审批责任。二是在二级分行要设授信审批分部和信贷管理分中心。这些分部和分中心都直接隶属于一级分行,其考核由一级分行直接负责,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业务上的独立,从而不会受到更偏好业绩的同级分行的影响,独立作出判断,严格执行总行的风险控制要求。三是设立专门从事信贷审查工作,且定期轮岗交流,独立考核。只有建立了独立的风险控制体系才能真正完善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而不会被特别的个人和客户影响,从而银行的信贷风险控制在目标区风。
(2)建立行之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发挥信贷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现代管理理论的创新都一直认为人才是一家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如何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将每个人的才能都发挥到极致才是企业成功的经验。而委托代理理论也向我们说明了通过合理的管理促进员工和企业的目标一致才能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在信贷规模约束中要设定具体的总量,行业和客户规模指标,并对每个指标进行定量,严防规模失控。在信贷投向上要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银行自身的发展占略,在行业、企业和产品三方面都设定明确的可考核指标,做到将有限的信贷投入增长行业的优质企业中去,真正做到贷款的优化配置。信贷质量约束上要切实将不良资产比例和信贷呆帐损失指标纳入到信贷人员的考核中去,同时要将上述所有的指标分解到不同层次和部门的相关责任人,同他们的个人相关利益挂钩,建立具有自我约束的信贷管理。在激励机制上要以以鼓励 在内的完整体系。同时改变原来单一的财务激励措施,建立长效激励管理体制,包括期权,养老计划,升职考核,业务培训等,从而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推动信贷管理顺畅运行。
(3)形成能够自我运行的创新管理,以使信贷管理可以不断革新,自我完善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银行所处的环境也处于剧烈变化当中,当时有效的管理有可能会渐渐失去作用,因些要建 立自我运行的创新管理,以保持整个信贷管理 的自我新陈代谢。首先要建立独立的客户需求获取和分析部门,并且同产品设计部门整合。能够通过基层的信贷人员及时了解客户的多样化需求通过分析整理反映给产品部门,从而将产品设计建立在对市场需求的真实理解上,同时做好新型产品的意见反馈工作,切实解决产品和客户之间的互动影响问题。其次要完善考核督制度,不但要考核相关人员,并且要创新部门考核制度,在对相关部门的效率,成果等方面做出系统持续的跟踪监督,将考核结果交由相应的战略部门,使其可以结合新的竞争环境,内部运行情况,对于市场需求的第一手资料往往使他们更加了解内部工作的不足,并且通过全员的参民也会增加员工对于企业的认知程度。只有通过这样的制度安排,才能够保持银行的信贷管理的持续创新,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不变。
(4)弹性处理上下级授信权利
由于国内商业银行的结构为垂直总分行信货审批机构,下级和上级行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不合理的信贷权限分配会导致发放信贷效率的低下,还会导致一些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得不到融资使得商业银行错失了盈利的机会。作为一级法人的商业银行总行要整体地、系统地进行管理和调节,在做好信贷风险控制的工作下,弹性地处理总分支行的信贷权限分配,充分利用分支行信息优越的有利条件,调动分行的信贷营销积极性,最大程度地追求利润最大化。弹性地分配信贷审批权限,集中体现在总行对分支行的信贷业务授权方面上。在信贷授权上,不但要保证授权规章的明确和稳定,也要在灵活性和创新性上下工夫。明确性和稳定性,体现在商业银行总行一旦做出授权决定,分支行就必须严格遵守;灵活性和创新性体现在,总行要充分考虑市场的变化,适当给分支行一些权限,使授权具有一定弹性。如果总行的授权没有明确性和稳定性,容易造成分支行的短视行为,带来信贷风险,也影响客户资源的稳定性;如果总行的授权一成不变,不具有灵活性,会错失一些潜在的优质客户,使得信贷资金盈利不高。总之,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企业,要遵循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原则,在信贷风险控制的前提下,变通地分配信贷审批权限追逐盈利性,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有所发展。
(6)提升高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管理和信息水平,建立健全的商业银行信贷人员
监督管理。
建立信贷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首先,建立企业的承贷能力指标分析体系,通过对企业所能承受的负债最大限度分析,可以有效地抑制借款企业过分的借款欲望,控制企业信贷规模,降低信贷风险。其次,注意运用现金流量指标,及时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做出反映和判断。再次注意预期收入分析,从动态和长远的角度考虑每笔贷款的安全性,把好贷款的“质量关”。最后,根据对不同客户的资信考察等级结果,进行相应的贷款投放和管理决策,对每笔贷款进行综合评定坚持贷款“本查”制度,把好贷款“投向关”。严格执行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制度,用科学的风险度量化标准代替以定性为主的信贷风险评价体系,改变传统模式下的风险判断表面化和风险反应滞后的状况。建立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风险测算模型、企业信用风险等级模型、内部评级模型,企业违约风险分析模型等信贷风险分析的定量模型,有助于准确评估信贷风险,以便银行及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控制和防范信贷风险。
针对信贷权力分布不合理的情况,建议建立有效的贷款审查组织构架,分散权力,避免权力过于集中,形成腐败。将“信贷制定权”、“贷款发放执行权”和“风险贷款处置权”三权发立,建立相对独立的信贷风险调查系统,不同部门行使相应的职权并将贷款的审查权和批准权分别落实到不同的职能部门上,明确职能范围和目标,并设有专门机构对大额贷款和有疑难问题贷款进行审批和决策,避免出现类似贷款寻租等腐败行为。具体而言,信贷管理部门行使制定权,负责制定和修改各项信贷政策,制定有效的信贷寂批流程;贷款发放权由信贷业务部门执行,负责贷前贷后的调查和跟踪管理。资产管理保全部门行使风险贷款处置权,负责处理各类不良贷款的问题资产。
要建立一个良好的信息传输机制,提高信贷信息的传输效率,就必须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理清信贷信息的传输途径,优化信息专递流程,加强归口管理,杜绝多头传递,政出多门的现象。我国商业银行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组织体系和信息传递途径,建立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坚持精简、效率、效能和效益的原则。精简的核心意义是要求银行人员精明干练、工作高效、机构设置少而精,功能多样,适合需要;组织结构的设置要符合实事求是的要求,坚持从际需要出发,精简层次,坚持层次精简和幅度适当的原则,层次的设置不能过多,信贷信息传输环节也不能过繁,特别要重视对关键传输点的设计,因为这是影响信贷信息传导通畅有序的重要因素。商业银行应建立一个部门来统一管理各种信息,规范信贷信息的传导,让信息的传输更合理,既不会出现信息传导的盲区,也不会出现信息的重叠和漏损。对于上下层之间的传递,主要是要减少信息传递的上下层级,加强对信息传输的监督,减少信息转输的时滞时间,使得信息能够尽快地传递到终端。另外,由某一指定部门统一管理信息的输入与输出,这样既能使信息进出一个口,不出现政出多门,也便地银行查找、考核,还使得信息传输速度得到很大的提高。
〔1〕袁春振:《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研究》,《金融研究》,2009年5月出版;
〔2〕郭远绍:《浅谈基层信贷风险防范》,《当代经济》,2008.11
〔3〕王瑶:《浅析我国信贷风险管理及防范》,《时代金融》,2012年;
〔4〕朱明磊著:《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研究初探》,《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5〕孔翔:《基于博弈分析的银企信贷机制研究及优化策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6〕周远洪、曹志彬:《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缺陷与对策》,《银行管理》,2010出版;
〔7〕张建云:《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及质量问题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8〕刘朝阳、张衔:《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研究》,《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2003年出版;
〔9〕郭田勇:《优化信贷结构创新信贷管理》,《中国中小企业》2011年;
〔10〕叶静怡:《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分析》,《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7期。
(11)刘飏:《中小企业融资新途径》,《银行家》,2012年(3)
(12)彭智、陈阳:《金融功能视角下的金融体制改革》J。上海金融,2011(4)
(13)徐诺金:《论我国的金融生态问题》J金融研究,2013(2)
(14)赵征:《风险配置的内在冲突、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脆弱性与监管改进》上海金融,2012(8)
说的太好了,我顶!
Copyright & 2015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洛阳物流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