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区装卸车防超装防闷压防超压预防职务犯罪心得体会会

装卸油品码头防火设计规范下|资讯中心|中国船舶设备网|中国设备联盟()旗下网站
&┊┊┊┊┊┊
我的船舶通助手
证书及荣誉
物流通档案
留言及询价
我的商业伙伴
&&&资讯排行榜
&&&企业、人物
&&&成功故事
&&&本站动态
热烈祝贺本站江苏-建湖办成立运营!
地址:江苏盐城建湖兴建东路688号
商务热线:8
当前位置: &
欢迎订阅中国船舶设备网RSS聚合资讯:
装卸油品码头防火设计规范下
&来源:中国船舶设备网& 14:08:40
  5&装卸工艺系统设计的防火措施 5.1&一般规定 5.1.1&装卸工艺系统设计应满足防火要求,根据输送介质的特点和工艺要求,采用合理的工艺流程,选用安全可靠的设备材料,做到防泄漏、防爆、防雷及防静电。 5.1.2&油品泊位的设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5.1.2.1&液化石油气泊位宜单独设置。 5.1.2.2&30000吨级及30000吨级以下的原油、成品油泊位,可与液化石油气共用一个泊位。 5.1.2.3&油品泊位严禁与客运泊位共用。 5.1.3&当油船需在泊位上排压舱水时,应设置压舱水接收设施,码头区域内管道系统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应与装卸的油品相同。 5.2&装卸工艺系统的防火措施 5.2.1&油品码头应符合下列规定。 5.2.1.1&码头装船系统与装船泵房之间应有可靠的通信联络或设置启停联锁装置。 5.2.1.2&甲、乙类油品以及介质设计输送温度在其闪点以下10℃范围内的丙类油品,不得采用从顶部向油舱口灌装工艺,采用软管时应伸入舱底。 5.2.1.3&装卸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装载臂应设置移动超限报警装置; (2)装载臂与油船连接口处,宜配置快速联接器; (3)采用金属软管装卸时,应采取措施避免和防止软管与码头面之间的摩擦碰撞产生火花。 5.2.2&管道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5.2.2.1&输送原油或成品油,宜采用钢质管道;输送液化石油气,宜采用无缝钢管。 5.2.2.2&管道保温层、保护层应采用不燃性材料或难燃性材料;管道支架、支墩等附属构筑物,应采用不燃性材料。 5.2.2.3&管道设计流速应符合下列规定: (l)原油或成品油在正常作业状态时,管道安全流速不应大于4.5m/s; (2)液化石油气液态管道安全流速不应大于3.0m/s。 5.2.2.4&码头区域内原油及成品油管道宜采用地上架空明敷方式,局部受地形限制可直埋或管沟敷设,管沟敷设时,应有防止可燃气体在管沟内积聚的措施。液化石油气管道不得采用管沟敷设。 5.2.2.5&暴露于大气中的不保温、不放空的油品管道,以及设有伴热的保温管道,在其封闭管段上应设置相应的卸压装置。 5.2.2.6&工艺管道除根据工艺需要设置切断阀门外,在通向水域引桥、引堤的根部和装卸油平台靠近装卸设备的管道上,尚应设置便于操作的切断阀,当采用电动、液动或气动控制方式时,应有手动操作功能。 5.2.2.7&液化石油气管道系统的阀门、装卸软管及相关附件的压力等级,应按其系统设计压力提高一级。 5.2.3&装卸油品泵房应符合下列规定。 5.2.3.1&泵房宜采用地上式,有条件时,可采用露天或半露天布置方式。 5.2.3.2&封闭式泵房应采取强制通风措施,通风能力在工作期间不宜小于10次/h,非工作期间不宜小于3次/h。 5.2.4&港口储油罐区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库设计规范》(GBJ74)的有关规定。 5.3&管道吹扫和放空 5.3.1&输送甲、乙类油品的管道,当采用气体介质吹扫放空工艺时,应使用含氧量不大于5%的惰性气体。 5.3.2&油品管道自流排空时,应采用密闭管道收集残液。 5.3.3&装载臂和装卸软管应设置排空系统;液化石油气装卸设备和管道,作业后宜采用惰性气体封存。 5.4&装卸工艺系统的控制 5.4.1&油品码头设置的控制系统,应具备超限保护报警、紧急制动和防止误操作的功能。 5.4.2&装卸工艺控制室应配备接收火灾报警、发出火灾声光报警信号的装置。 5.5&可燃气体浓度探测 5.5.1&油品码头装卸设备、取样口和输油管道阀门等部位水平距离15m范围内,宜设置固定式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也可配置一定数量的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代替固定式检测报警仪。 5.5.2&采用固定式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探头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5.5.2.1&检测密度大于空气的可燃气体,探头安装高度宜高出地面0.3~0.6m。 5.5.2.2&检测密度小于空气的可燃气体,探头安装高度宜高出气体释放源0.5-2.0m。 5.5.3&油品泵房、罐区、装卸站等场所的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的设置地点和检测方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SH3063)的有关规定。 5.5.4&检测仪表的选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作业环境气体检测报警仪通用技术要求》(GB12358)的有关规定。 6&灭&火&系&统 6.1&一般规定 6.1.1&油品码头的消防设施,应根据油品的危险性类别、码头等级、现有水上和陆上消防设施的能力、邻近码头或区域的现状、自然条件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综合考虑确定。 6.1.2&油品码头所配备陆上和水上的消防设施,应能满足扑救码头火灾和油船的初起火灾的要求。 6.1.3&码头消防设施应按下列方式设置: (1)装卸甲、乙类油品的一级码头,可采用固定式水冷却和泡沫灭火方式;装卸液化石油气的码头,可采用干粉灭火和固定式水冷却方式; (2)装卸甲、乙类油品的二级码头及丙类油品的一级码头,可采用半固定式水冷却和泡沫灭火方式;对具备车辆通行条件的码头宜采用移动式消防炮; (3)装卸甲、已类油品的三级码头和丙类油品的二级及以下的码头,可采用移动式水冷却和泡沫灭火方式。 6.2&码头消防给水系统 6.2.1&油品码头消防给水的水源可由天然水源、给水管网或消防水池供给。 6.2.2&利用天然水源时,应确保极端低潮位或枯水期最低水位和冬季消防用水的可靠性,并应设置可靠的取水设施。当以海水为消防用水时,消防设备应采取相应的防腐措施。 6.2.3&直接利用港区给水管网的水作为消防水源时,港区给水管网的进水管不应少于两条,当其中一条发生故障时,另一条应能通过100%的消防用水和70%的生活、生产用水的总量。 6.2.4&当利用消防水池储存消防水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6.2.4.1&消防水池的容积,应满足火灾延续时间内岸上消防设施用水量的要求,当在火灾情况下能保证向消防水池连续补水时,其容积可减去火灾延续时间内的补水量。 6.2.4.2&当消防水池的容积超过1000m3时,应分设或分隔成两个消防水池,并在两池间设带阀门的连通管。 6.2.4.3&消防水池的补水时间,不宜超过48h。 6.2.4.4&消防用水与生活、生产用水合并的水池,应有确保消防用水不被它用的技术措施。 6.2.5&油品码头的消防水量,应为灭火用水量、冷却水量和水幕用水量的总和。 6.2.6&当油船发生火灾时,应对着火油舱周围一定范围内的油舱甲板面进行冷却,冷却水可以由水上和陆上消防设备共同提供,但陆上消防设备所提供的冷却水量不应小于全部冷却水量的50%。 6.2.7&冷却水量应按公式(6.2.7-1)计算。冷却范围、冷却水供给强度和冷却水供给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Q=0.06FqT&(6.2.7-1) 式中&Q—冷却水量(m3); F—冷却范围(m2); q—冷却水供给强度(L/min·m2); T—冷却水供给时间(h)。 6.2.7.1&冷却范围按下式计算: F=3LB-fmax&(6.2.7-2) 式中&F—冷却范围(m2); B—最大船宽(m); L—最大舱的纵向长度(m); fmax—最大舱面积(m2)。 6.2.7.2&冷却水供给强度为2.5L/min·m2。 6.2.7.3&冷却水供给时间按下列规定执行: (l)装卸甲、乙类油品的一级码头,冷却水供给时间为6h;当配备水上消防设施进行监护时,陆上消防设备冷却水供给时间可缩短至4h; (2)装卸甲、乙类油品的二、三级码头和装卸丙类油品的码头,冷却水供给时间为4h。 6.2.8&液化石油气船的冷却水量可参照式(6.2.7-l)计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液化石油气船的冷却水量应为着火罐与距着火罐1.5倍着火罐直径范围内邻近罐的冷却水量之和; (2)着火罐冷却水的供给强度为10.OL/min·m2,邻近罐冷却水供给强度为&5.0L/min·m2; (3)着火罐和邻近罐的冷却面积均取设计船型最大储罐甲板以上部分的表面积,并不得小于储罐总表面积的一半; (4)冷却水的供给时间为6h。 6.2.9&水幕应按下列要求设置: (1)液化石油气码头,应在装卸设备前沿设置水幕; (2)甲B类油品的一级码头,可在装卸设备前沿设置水幕; (3)水幕的设置范围应为装卸设备的两端各延伸5m; (4)消防塔架应自带水幕保护装置。 6.2.10&水幕设计的基本参数应按下列要求选用: (1)水幕的用水量宜为1.0-2.OL/s·m; (2)水幕的工作时间应为1h。 6.2.11&水幕喷头的安装不得影响船舶的系统作业。 6.2.12&引桥式油品码头在引桥或引堤上设置的消防供水管,可采用单根管道。管材宜采用钢管并焊接连接。寒冷地区的消防供水管应采取可靠的防冻措施。 6.2.13&引桥或引堤上的消防供水管上应设消火栓或管牙接口,并在消火栓处配备消防水枪和水带,其间距不宜超过60m。 6.2.14&码头消防供水管上宜设置国际通岸法兰,在必要时向油船消防总管供水。 6.3&泡沫灭火系统 6.3.1&油品码头消防灭火宜采用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该系统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51)的有关规定。 6.3.2&泡沫灭火剂宜选用水成膜泡沫液、氟蛋白泡沫液或蛋白泡沫液。 6.3.3&油品码头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l)灭火面积应为设计船型最大油舱面积; (2)泡沫混合液的供给强度不应小于8.OL/min·m2; (3)泡沫混合液的连续供给时间,甲、乙类油品不应小于40min,丙类油品不应小于&30min。 6.3.4&泡沫原液的储备量,不应小于扑救一次油船火灾所需要的泡沫原液量与充满管道的泡沫混合液中所含泡沫原液量之和。 6.3.5&泡沫混合液管道应采取排空和冲洗的措施。 6.4&干粉灭火系统 6.4.1&扑救可燃气体火灾宜选用钠盐干粉。当干粉与氟蛋白泡沫灭火系统联用时,应选用硅化钠盐干粉。 6.4.2&液化石油气码头,宜设置干粉灭火装置,干粉储备量不得少于500kg。通行消防车的液化石油气码头,宜采用干粉消防车。 6.5&消防设施 6.5.1&消防设施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6.5.1.1&根据选定的水、泡沫或干粉灭火方式以及码头的平面布置、结构形式、工艺设备的布置等因素,可选择下列消防设备: (1)泡沫炮,泡沫枪; (2)水炮,水枪; (3)干粉炮,干粉枪; (4)消防船,拖消两用船; (5)消防车。 6.5.1.2&选用的消防设备应操作灵活、可靠、坚固耐用;在海港和河口港码头上的设备,应抗盐雾腐蚀。 6.5.2&采用固定式灭火方式的油品码头,应符合下列规定: (1)消防炮的数量和流量应根据本规范的有关规定,经计算后确定,消防炮的设置数量不应少于两门; (2)泡沫炮的射程应满足覆盖设计船型的油舱范围; (3)水炮的射程应满足覆盖设计船型的全船范围,当有水上消防设施监护时,可联合满足上述要求; (4)消防炮应具有变幅和回转的性能; (5)靠近码头前沿的固定式消防炮宜采用遥控方式。 6.5.3&采用半固定式灭火方式的油品码头,当选用移动式消防炮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消防炮的数量不应少于两门; (2)与消防炮配套的消火栓或管牙接口的口径及数量应经计算确定。 6.5.4&油品码头采用泡沫枪和水枪灭火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枪和泡沫枪的流量不宜小于7.5L/s和8.0L/s,其数量应经计算确定; (2)配套消火栓宜选用DN65消火栓,消火栓栓口处的出口压力超过0.5MPa时,应有减压设施; (3)当采用吸液式空气泡沫枪时,泡沫液背桶宜选用25L/只。 6.5.5&在寒冷地区设置的消防炮、水幕喷头和消火栓等固定消防设备应采取防冻措施。 6.5.6&油品码头作业期间,水上消防设施的监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消防船或拖消两用船的配备数量,应根据需要水上消防设施提供的冷却水量来确定; (2)装卸甲类油品的一级码头,至少应有一艘消防船或拖消两用船进行监护; (3)每艘消防船消防炮的总流量不应小于120L/s,每艘拖消两用船消防炮的总流量不应小于100L/s。 6.5.7&消防泵房的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 6.5.7.1&消防泵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其位置宜靠近装卸油品码头,但与保护对象的距离不宜小于35m,并应满足水泵启动后将水或泡沫混合液输送到最远灭火点的时间不超过5min的要求。 6.5.7.2&消防水泵应采用自灌式吸水或自动引水启动。 6.5.7.3&消防水泵的吸水管、出水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台消防水泵直有独立的吸水管,两台以上成组布置时,其吸水管不应少于两条,当其中一条关闭时,其余吸水管应能确保吸取全部消防水量; (2)泵的出水管道宜设防止超压的安全设施; (3)直径大于300mm的阀门,宜采用电动阀门、液动阀门或气动阀门。阀门的启闭应有明显的标志。 6.5.7.4&消防泵应设备用泵,备用泵的能力不得小于最大一台泵的能力。 6.5.7.5&消防泵应在接到警报后2min内投入运行。 6.5.7.6&当消防泵房的设备采用内燃机作动力源时,内燃机的油料储备量应满足机组连续运转6h的要求。 6.5.7.7&泡沫消防泵、泡沫比例混合器和泡沫原液罐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6.5.8&油品码头宜设置阻燃型围油栏。 6.6&灭火器配置 6.6.1&码头装卸区内宜设置干粉型或泡沫型灭火器,码头的中央控制室、装载臂控制室、消防控制室和变电所等宜设置二氧化碳等气体灭火器。 6.6.2&码头装卸区内设置的灭火器的规格,宜按表6.6.2选用。 &&&&&&&&&&&&&&&&&&&&&&&&&&&&&&&&&&&& 灭火器规格&&&&&&&&&&&&&&&&&表6.6.2
灭火器类型
干粉型(碳酸氢钠)
泡沫型(化学泡沫)
重量(kg)
36.6.3&码头装卸区内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l)装卸甲、乙类油品的码头,灭火器最大保护距离不应超过9m,装卸丙类油品的码头不应超过12m; (2)每一个配置点的灭火器数量不应少于2具; (3)在甲、乙类油品装载臂或接口15m范围内宜增设一辆推车式干粉灭火器。 6.6.4&灭火器的配置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的有关规定。 7&电&气 7.1&消防电源及配电 7.1.1&装卸甲、乙类油品的一、二级码头的消防设备,应按一级负荷供电;装卸甲、乙类油品的三级和丙类油品码头的消防设备,应按二级负荷供电。一、二级负荷的供电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的有关规定。 7.1.2&油品码头消防供电的第二电源,宜采用外接电源。当采用外接电源确有困难或不经济时,应设置自备发电设备。 7.1.3&油品码头电压为10kV以上的变配电间,应单独设置;电压为10kV及以下的变配电间,可与油品泵房相毗邻。当变配电间与甲、乙类油品泵房相毗邻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l)隔墙应为不燃性材料建造的实体墙; (2)与变配电间无关的管线,不得穿过隔墙; (3)穿墙的孔洞,应采用不燃性材料严密填实; (4)变配电间的门窗应向外开,并应设置防止小动物进入的措施,门窗宜设在泵房的爆炸危险区域以外,如窗设在爆炸危险区域以内时,应采用固定密闭窗; (5)变配电间的地坪,应高于泵房地坪O.6m。 7.1.4&油品码头的消防用电设备应采用专用的供电回路,当发生火灾切断生产、生活用电时,应仍能保证消防用电,其配电设备应有明显的标志。 7.1.5&消防用电设备的两个电源,应在最末一级配电箱处自动切换。自备发电设备,应设有自动启动装置。 7.1.6&油品码头供配电电缆宜采用阻燃或难燃的铜芯电力电缆。 7.1.7&油品码头和引桥的供配电电缆宜采用带盖板的桥架或保护钢管架空敷设,电缆可与地上输油管道同架敷设。电缆与输油管道的净距,当输油管道的介质设计输送温度高于或等于40℃时,不应小于lm;当温度低于40℃时,不应小于0.2m。当码头装卸区供配电电缆采用电缆沟敷设时,应用砂子充填电缆沟,电缆不得与输油管道、热力管道敷设在同一管沟内。 7.1.8&油品码头的变配电间直在距码头前沿线12m外设置。 7.1.9&油品码头的装卸区平均照度不应低于15&1x,其照度均匀度不应低于0.2。有条件的油品码头可同时设置消防照明。 7.1.10&油品码头的消防泵房、消防控制室、变配电间、自备发电机房和消防值班室等处应设置事故照明,其照度不宜低于一般照明照度的10%。事故照明供电支线应接于消防配电线路上。 7.2&消防控制和火灾报警系统 7.2.1&根据消防设备的布置形式和性能,其控制方式可选用集中控制或就地手动控制。 7.2.2&设有固定式遥控灭火装置的油品码头应设消防控制室。当消防控制室设在码头上时,宜布置在建筑物的顶层。消防控制室的布置应符合视线开阔、便于监视和操作的要求。有条件时,可专设消防控制楼或控制塔。 7.2.3&消防控制室应具备下列功能: (1)接受火灾报警,发出火灾声光报警信号,向消防部门报警; (2)消防炮的俯仰和水平回转的操作; (3)消防供水管及泡沫混合液管道上所设的电动阀门的启闭控制; (4)消防水泵的启闭控制; (5)显示消防系统工作、故障状态。 7.2.4&消防控制室的灯光报警装置和音响报警装置其中一种发生的任何故障不应影响另一种装置正常工作。设有固定式遥控灭火装置的油品码头,宜设置工业电视监视系统。 7.2.5&油品码头应设置直通报警的有线电话,并应配备必要的无线电通信器材。 7.2.6&油品码头及引桥上应设置手动报警按钮。 7.2.7&油品码头及引桥上应设置明显的红灯信号。 7.2.8&消防控制和火灾报警系统的线路宜选用阻燃铜芯电线或导线。线路的敷设应按本规范第7.1.7条的规定执行。 7.3&防雷、防静电接地 7.3.1&油品码头的防雷、防静电接地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有关规定。 7.3.2&油品码头的输油管道、装载臂和钢引桥等装卸设备及金属构件进行电气连接并应设置防静电、防雷接地装置。地上架空明敷或管沟敷设的输油管道的始末端、分支处及直线段每隔200-300m处应设置防静电、防雷的接地装置,接地点宜设在管道固定点处。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Ω。 7.3.3&当油品码头采用装载臂装卸油品时,应在装载臂安装绝缘法兰;采用软管装卸油品时,应在每条软管管线上安装一根不导电短管,绝缘片和不导电短管的电阻值均应大于1MΩ。油品码头亦可采用其它有效的防静电和防杂散电流的装置。 7.3.4&当油品码头采用船、岸间跨接电缆防止静电及杂散电流时,码头应设置为油船跨接的防静电接地装置,并应在码头设置与地通连的防爆开关。此接地装置应与码头上装卸油品设备的静电接地装置相连接。 7.3.5&油品码头的入口处及有爆炸危险场所的入口处应设置消除人体静电的装置。 7.4&防&爆 7.4.1&油品码头的爆炸和火灾危险区域的等级与范围的划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库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7.4.2&油品码头的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O058)的有关规定。 7.4.3&油品码头的消防控制和火灾报警系统的设计及设备选择,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和《石油库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附录A&本规范用词用语说明 A.0.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l)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对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 反面词采用“不宜”。 A.0.2&条文中指定应按其它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有关规定”或“应按……执行”。 -------------------------------------------------------------------------------- 附加说明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加单位 和主要起草人名单 主编单位:交通部公安局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 参加单位:青岛港公安局 南京港公安局 主要起草人:袁长澄&郭舜丰&陈为玲 (以下按姓氏笔画为序) 卢丽生&刘红宇&沈&毅&吴大廷&党金弟&韩建斌&潘海涛
(图) 9:00:18
(图) 8:59:03
免责声明:<font color="#、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南京搜浪互联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对本网所&&&&& 刊登之所有信息内容不保证其正确性、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 应自行承担。
2、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及其它问题),敬请及时联系本网&&&& (025-),本网将在最短时间给予妥善处理!
本站支持: -
Copyright & 2010 -
&#8482;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装卸岗位操作规程
装卸岗位操作规程
& && && && && && &&&装卸岗位操作规程
一、夏季卸苯
1、& & & & 接到分厂业务组或值班人员通知后,对已经就位的苯车首先悬挂红旗,然后进行开盖、检查车况及时向业务组反馈情况,以便安排取样。
2、& & & & 检查鹤管、阀门、管线是否畅通、各放空阀是否关闭。当接到可以卸车通知时,将卸车鹤管放入槽车内。
3、& & & & 与罐区操作人员联系告知卸车货位打开入口阀门,进行补苯作业。
4、& & & & 当入口管线内气体排净、视镜处见到苯液后,通知操作人员进行开泵卸车。
5、& & & & 卸车流程建立后要经常查看鹤管位置,防止进气造成机泵抽空、流程中断。
6、& & & & 卸车后期要防止鹤管抬起,使车内剩料过多,结束时关闭阀门立即通知操作人员停泵。
7、& & & & 用氮气将鹤管内存料扫入槽车内,收起鹤管 。
8、& & & & 将清仓管放入槽车内,联系操作人员开真空泵进行扫仓作业,结束后关闭阀门,通知操作人员停泵。
9、& & & & 联系计量人员检车后,将槽车人孔封好,做好记录。
10、& & & & 全部作业结束后,及时收回鹤管、踏梯、红旗,确认不影响机车作业的前提下通知机务或调度、值班人员交车。
二、冬季卸苯
1、& & & & 接到分厂业务组或值班人员通知后,对已经就位的苯车首先悬挂红旗,然后进行开盖、检查车况及时向业务组反馈情况,以便安排取样。
2、& & & & 检查鹤管、阀门、管线是否畅通、各放空阀是否关闭。正常时将卸车鹤管放入槽车内准备建立循环。
3、& & & & 与罐区操作人员联系告知卸车货位打开入口阀门,进行补苯作业。
4、& & & & 当入口管线内气体排净,视镜处见到苯液并达到循环要求时,打开热苯循环阀门,通知操作人员进行开泵循环。
5、& & & & 循环流程建立后,要经常、及时调整热苯循环鹤管打开角度,保证循环效果。
6、& & & & 当槽车整体温度达到15℃以上,两边封头及各处没有死角时,通知操作人员更改卸车流程
7、& & & & 罐区操作人员卸车流程更改完毕后,方可关闭热苯循环鹤管阀门,并打开氮气扫线阀门,将鹤管内存液扫入槽车内,扫净后关闭扫线阀门。
8、& & & & 卸车流程建立后要经常查看鹤管位置,防止进气造成机泵抽空、流程中断。
9、& & & & 卸车后期要防止鹤管抬起,使车内剩料过多,结束时关闭阀门立即通知操作人员停泵。
10、& & & & 用氮气将鹤管内存料扫入槽车内,关闭扫线阀门收起鹤管 ,二次吹扫热苯循环鹤管,结束后保证鹤管微量通气防止凝管。
11、& & & & 将清仓管放入槽车内,联系操作人员开真空泵进行扫仓作业,结束后将清仓管移出车外,继续抽1-3分钟将清仓管内介质抽净后关闭阀门防止凝管,之后通知操作人员停泵。
12、& & & & 联系计量人员检车后,将槽车人孔封好,做好记录。
13、& & & & 全部作业结束后,及时收回鹤管、踏梯、红旗,确认不影响机车作业的前提下通知机务或调度、值班人员交车。
三、轻油装火车操作
1、& & & & 每天按时到岗,熟悉岗位情况后进行交接班。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2、& & & & 装卸作业前,必须对设备、管线、阀门进行认真检查确认槽车无问题,并在第一节槽车处悬挂红旗后方可进行作业。
3、& & & & 接到分厂业务组或值班人员的任务单或通知,确认槽车清车合格,后方可进行装卸作业。
4、& & & & 装卸车作业前必须和罐区取得联系,告知油品种类、车数、卸车时间,以便计量人员根据情况进行改罐、倒油等作业。
5、& & & & 装卸车过程中,严禁阀门开启后无人看守,及时查看槽车液位,防止冒顶、抽空,装卸过程中发生的各类泄漏要及时处理。
6、& & & & 装车时严格执行各类槽车的充装标准,严禁超范围装车。
7、& & & & 作业结束后及时通知罐区进行停泵,改罐。关闭鹤管阀门及装车总阀,通知计量人员进行检尺
8、& & & & 重车经计量人员检尺确认无误后方可加挂铅封进行封车。
9、& & & & 全部作业结束后,及时收回鹤管、踏梯、红旗,确认不影响机车作业的前提下通知机务或调度、值班人员交车。
10、& & & & 夜间作业结束后,及时关闭照明,冬季作业结束后要用高号油品冲线,防止凝线。
11、& & & & 各班组应服从分厂的工作安排,应主动、及时地对分担区进行卫生清理和设备维护
四、轻油火车卸车
1、& & & & 每天按时到岗,熟悉岗位情况后进行交接班。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2、& & & & 装卸作业前,必须对设备、管线、阀门进行认真检查确认槽车无问题,并在第一节槽车处悬挂红旗后方可进行作业
3、& & & & 接到分厂业务组或值班人员的通知后,方可进行开盖作业,油品合格接到卸车指令后,方可进行卸车作业。
4、& & & & 卸车作业前必须和罐区取得联系,告知油品种类、车数、卸车时间,以便罐区人员根据情况进行改罐、开泵等作业。
5、& & & & 卸车过程中,严禁阀门开启后无人看守,及时查看槽车液位,防止抽空,装卸过程中发生的各类泄漏要及时处理。
6、& & & & 作业结束后及时通知罐区进行停泵,改罐。关闭相关阀门
7、& & & & 清仓作业结束后,空车经计量人员检查合格后应关闭人孔盖并上紧螺栓。
8、& & & & 全部作业结束后,及时收回鹤管、踏梯、红旗,确认不影响机车作业的前提下通知机务或调度、值班人员交车。
9、& & & & 夜间作业结束后,及时关闭照明。
10、& & & & 各班组应服从分厂的工作安排,应主动、及时地对分担区进行卫生清理和设备维护& &&&
五、重油装火车操作
1、& & & & 严格执行车间下达的工作任务单。
2、& & & & 当重油罐车对到栈桥货位后,首先检查罐车各部件,如罐车总阀、边阀、边阀大盖及车体状况等是否完好。并在第一辆车前悬挂红旗
3、& & & & 经仔细检查,确认无问题时,可把鹤管放入车内,开好阀门。
4、& & & & 重油装车前,要用蒸汽贯通主管线。
5、& & & & 待管线扫通后,通知泵工开泵装车。
6、& & & & 在装车过程中,要严格观察液位上升情况,防止跑冒现象发生。
7、& & & & 装车完成后,用蒸汽把鹤管内重油扫入车内,并注意控制阀门开度,防止蒸汽过大顶出鹤管。
8、& & & & 用蒸汽扫线贯通主管线入罐区,管线扫通后关闭沿途阀门。
9、& & & & 通知计量人员进行检尺,并做好记录。加挂铅封进行封车
10、& & & & 全部作业结束后,及时收回鹤管、踏梯、红旗,确认不影响机车作业的前提下通知机务或调度、值班人员交车。
六、重油卸火车操作
1、& & & & 每天按时到岗,熟悉岗位情况后进行交接班。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冬季认真检查加温管放空情况及伴热末端放空,防止冻线。
2、& & & & 接到分厂业务组或值班人员通知后,对已经就位的重油槽车首先悬挂红旗,然后进行加温、开盖、检查车况和车内油品状态等项工作。及时向业务组反馈情况,以便安排取样。
3、& & & & 取样时必须有采购、质监等部门人员同时在场,并按规定程序进行取样。
4、& & & & 得到分厂业务组或车间值班人员的卸车通知后,方可开始卸车作业。卸车作业前必须和罐区计量班取得联系,告知油品种类、车数、卸车时间,以便计量人员根据情况进行改罐、倒油等作业。
5、& & & & 卸车作业时一次最多只允许打开24节车的下卸阀门,以防止零位罐油品溢出。卸车过程中严禁“跑、冒、滴、漏”等现象发生,对人为不能控制的滴、漏等情况,应采取用桶接的方式对漏出的油品进行回收,待卸车完毕后,将桶内油品倒入投油口内。
6、& & & & 卸车过程中,严禁阀门开启后无人看守。
7、& & & & 车内油品卸净经相关部门检查合格后,关闭加温蒸汽阀门,断开加温软管与车体连接,关闭火车下卸阀门,拧紧车体下卸口、蒸汽接口的盲盖,封闭人孔并用螺栓紧固,收起踏梯,取下作业旗,做完以上工作后方可联系业务组、值班人员、机务、调度交车,同时向业务组通报卸车情况。
8、& & & & 每次加温时,要控制蒸汽用量,力争在实践中摸索到合理的用气量。冬季蒸汽排空的同时,调小阀门开度,避免浪费。
9、& & & & 支4、5线照明应在卸车完毕或天明后及时关闭。现场卫生在每次卸车结束后及交班时及时清理,并应达到工业园现场管理的要求。
10、& & & & 各班组应服从分厂的工作安排,在没有卸车任务的情况下,应主动、及时地对分担区进行卫生清理和设备维护。
七、汽车轻油装车作业
1、& & & & 每天按时到岗,严格执行装车流程。
2、& & & & 装卸作业前,必须对设备、管线、阀门进行认真检查,确认槽车无问题。
3、& & & & 装卸车作业前必须和罐区取得联系,告知油品种类、车数、以便罐区人员根据情况进行改罐、开泵等作业。
4、& & & & 打开装车总阀,车辆对位后连接静电接地线,将鹤管放入槽车内,缓慢打开鹤管阀门。
5、& & & & 装车过程中,严禁阀门开启后无人看守,及时查看槽车液位,防止冒顶、装车过程中发生的各类泄漏要及时处理。
6、& & & & 装车时严格执行各类槽车的充装标准,严禁超范围装车。
7、& & & & 作业结束后关闭阀门,通知罐区进行停泵。
8、& & & & 苯乙烯装车结束后,应将鹤管内存液扫净,防止产生聚合。
9、& & & & 静止5分钟后,收回鹤管、踏梯,摘掉静电接地线方可允许槽车驶离货位。
10、& & & & 冬季装低号油后,应及时用高号油冲线防止凝线。
11、& & & & 所有作业结束后应关闭装车总阀并上锁,夜间作业结束后,及时关闭照明。
八、汽车重油装车作业
1、& & & & 每天按时到岗,严格执行装车流程。
2、& & & & 装车作业前,必须对设备、管线、阀门进行认真检查,确认槽车无问题。
3、& & & & 装卸车作业前必须和罐区取得联系,告知油品种类、车数、以便罐区人员根据情况进行改罐、开泵等作业。
4、& & & & 打开装车总阀,车辆对位后连接静电接地线,将鹤管放入槽车内,打开扫线阀门保证鹤管畅通。
5、& & & & 联系罐区进行装车管线吹扫,确认管线贯通后缓慢打开鹤管阀门
6、& & & & 装车过程中,严禁阀门开启后无人看守,及时查看槽车液位,防止冒顶、装车过程中发生的各类泄漏要及时处理。
7、& & & & 装车时严格执行各类槽车的充装标准,严禁超范围装车。
8、& & & & 作业结束后关闭鹤管阀门通知罐区进行停泵,打开吹扫阀门将鹤管内存油扫入车内。
9、& & & & 静止5分钟后,收回鹤管、踏梯,摘掉静电接地线方可允许槽车驶离货位。
10、& & & & 所有作业结束后联系罐区进行管线吹扫,合格后关闭装车总阀并上锁,夜间作业结束后,及时关闭照明。
九、汽车轻油卸车
1、& & & & 每天按时到岗,严格执行卸车流程。
2、& & & & 卸车作业前,必须对设备、管线、阀门进行认真检查,确认槽车无问题。
3、& & & & 卸车作业前必须和罐区取得联系,告知油品种类、车数、以便罐区人员根据情况进行改罐作业。
4、& & & & 车辆对位后连接静电接地线,接到业务组或值班人员可以卸车通知后。方可进行卸车作业。
5、& & & & 连接卸车软管打开相关阀门,确认罐区流程更改完毕后,开泵卸车。
6、& & & & 卸车过程中, 及时查看槽车液位,调整机泵出口阀门开度,防止损坏设备。
7、& & & & 作业结束后关闭阀门停泵,通知罐区关闭流程。
8、& & & & 静止5分钟后,摘掉卸车软管、静电接地线方可允许槽车驶离货位。
十、汽车重油卸车
1、& & & & 每天按时到岗,严格执行卸车流程。
2、& & & & 卸车作业前,必须对设备、管线、阀门进行认真检查,确认槽车无问题。
3、& & & & 卸车作业前必须和罐区取得联系,告知油品种类、车数、以便罐区人员根据情况进行改罐作业。
4、& & & & 车辆对位后连接静电接地线,接到业务组或值班人员可以卸车通知后。方可进行卸车作业。
5、& & & & 卸车结束时,摘掉静电接地线后方可允许槽车驶离货位
6、& & & & 卸车过程中认真监测储罐液位,达到规定值后应开泵倒油。
7、& & & & 开泵前应与罐区联系,进行管线吹扫贯通,确认管线畅通后,方可开泵倒油。
8、& & & & 倒油结束后关闭阀门停泵,通知罐区进行管线吹扫,管线扫通后关闭蒸汽扫线阀门。
9、& & & & 冬季严格检查加温伴热系统是否正常,防止凝线
十一、汽车装卸安全规定
1、& & & & 操作人员严格执行“人身安全十大禁令”“防火防爆十大禁令”及有关规章制度。
2、& & & & 进入装卸场所的车辆必须符合规范,各类资质证件应齐全,严禁非标车、改装车入场进行危险化学品装卸,严禁带料混装危险化学品。
3、& & & & 进入装卸场所的车辆、人员,严禁携带火柴、打火机、香烟及其他易燃易爆物品,车辆应自备消防器材,佩戴防火帽并保持关闭状态。
4、& & & & 进入装卸场所前,应关闭手机及其它非防爆移动通信设备。
5、& & & & 进行危险化学品装卸人员不得穿化纤衣物,钉子鞋,应穿防静电服装,夜间照明使用防爆手电。
6、& & & & 作业前油罐车必须可靠接地,先接静电导线,后装卸作业。车辆对位后驾驶室内不得留人,并将钥匙交给现场管理人员保管
7、& & & & 作业前应消除人体静电,禁穿化纤衣物,按规定着装。
8、& & & & 装卸设施、车辆、静电接地装置不合格禁止装卸作业。
9、& & & & 作业时鹤管应放入距槽车底部200mm处,距汽槽底部100mm处,不得喷溅装车。
10、& & & & 严格控制油品流速,初始速度不大于1m/s,油品淹没鹤管后可适当加速,但最大流速不大于4.5m/s。
11、& & & & 装卸作业时车辆必须熄火,禁止使用车载电台、广播,禁止使用车载泵卸车,装卸过程中禁止随意启动车辆。
12、& & & & 装卸场所禁止进行车辆维修、保养,严禁倾倒垃圾、杂物。
13、& & & & 装卸作业时应轻拿轻放,禁止野蛮作业,严禁使用黑色金属工具,对损害各类设备设施的应照价赔偿。
14、& & & & 油品装卸过程中禁止检尺、测温、取样。
15、& & & & 装卸作业结束静止5分钟后,方可提升鹤管,拆静电线,进行计量检尺工作。
16、& & & & 检尺、测温、取样不得猛拉猛提,上提速度不大于0.5m/s,下落速度不大于1m/s。
17、& & & & 栈桥、梯子、踏板、护栏要经常检查,雪后要及时清除积雪、积冰,不得跳车,冬季作业注意防滑。
18、& & & & 装卸作业时,拿取工具、开关孔盖、取送鹤管、要做到既轻又稳,涉及苯酚、甲醇作业必须戴好防护用品
19、& & & & 同一栈桥作业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作业过程中不得离人,防止事故发生无人处理,重油车禁止从上部通入喷射蒸汽加热,。
20、& & & & 作业完毕后,将各种设施恢复原位,并加以固定,在罐车与装卸设施没有任何联系的情况下方可将钥匙交给司机
21、& & & & 对有毒有害物品的装卸,应站在上风向,配戴好防护用品,做好个人防护。
22、& & & & 及时消除各种跑冒、漏、滴现象,发现隐患及时处理上报。
23、& & & & 液化石油气槽车,禁止直接通入压缩空气法进行卸车作业。
24、& & & & 严禁用绝缘材质类管件伸入槽车内移液。
25、& & & & 雷雨天气禁止装卸作业。
十二、火车装卸安全规程
1、& & & & 操作人员严格执行“人身安全十大禁令”“防火防爆十大禁令”及有关规章制度。
2、& & & & 作业前应消除人体静电,禁穿化纤衣物,按规定着装。
3、& & & & 作业前认真检查栈桥、梯子、踏板、护栏及鹤管是否正常,鹤管静电跨接线是否连接完好,车况是否正常并在第一节槽车前悬挂红旗,否则禁止作业
4、& & & & 装卸作业时,拿取工具、开关孔盖、取送鹤管、要做到既轻又稳,严禁使用黑色金属工具野蛮作业,涉及苯、甲醇作业必须戴好防护用品
5、& & & & 同一栈桥作业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作业过程中不得离人,防止事故发生无人处理。
6、& & & & 重油车加温蒸汽阀门开度适当,防止伤人,拆卸加温及卸车接头时,应确保无压力的情况下进行,地面污油及时清理,地沟铁箅子有损坏的要及时报告加以修理,防止伤人。
7、& & & & 重油装车时,鹤管要加以固定,扫线时控制蒸汽阀门开度,防止鹤管甩动。
8、& & & & 重油车禁止从上部通入喷射蒸汽加热,对加温蒸汽管上缠绕的棉纱要在加温前拆下,在确保不发生自燃的情况下方可离人。
9、& & & & 重油车卸车时要及时通知计量班泵工,同时卸车数不得超过24节,防止零位罐冒油
10、& & & & 装卸现场禁用非防爆通讯器材,夜间作业应使用防爆照明手电
11、& & & & 作业时鹤管应放入距槽车底部200mm处,并加以固定,不得喷溅装车。
12、& & & & 严格控制油品流速,初始速度不大于1m/s,油品淹没鹤管后可适当加速,但最大流速不大于4.5m/s
13、& & & & 作业过程中,所剩车辆较少时,应控制阀门开度,防止鹤管压力过高甩出车外。
14、& & & & 油品装卸过程中禁止检尺、测温、取样。
15、& & & & 装卸作业结束5分钟后,方可提升鹤管,进行计量检尺工作。
16、& & & & 检尺、测温、取样不得猛拉猛提,上提速度不大于0.5m/s,下落速度不大于1m/s。
17、& & & & 栈桥、梯子、踏板、护栏要经常检查,雪后要及时清除积雪、积冰,不得跳车,冬季作业注意防滑。
18、& & & & 作业完毕后,将各种设施恢复原位,并加以固定。
19、& & & & 对有毒有害物品的装卸,应站在上风向,配戴好防护用品,做好个人防护。
20、& & & & 及时消除各种跑、冒、漏、滴现象,发现隐患及时处理上报。
21、& & & & 液化石油气槽车,禁止直接通入压缩空气法进行卸车作业。
22、& & & & 严禁用绝缘材质类管件伸入槽车内移液。
23、& & & & 定期检查栈台上消防器材是否完好,如有缺失、损坏及压力低的情况要及时进行报告撤换
24、& & & & 雷雨天气禁止装卸作业。
设备操作规程
一:离心泵操作规程
(一)什么是离心泵?
它是由原动机(电动机或气轮机)通过轴带动叶轮高速旋转,使液体获得能量而完成输送任务的机械设备。
(二)离心泵的主要性能参数
1、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泵所抽送液体的数量。其流量取决于泵的结构尺寸(如叶轮直径与宽度)和转速。
2、扬程:使指单位质量液体通过泵时所增加的能量。其扬程取决于泵的结构、转速和流量。
3、转速:指泵轴在单位时间内旋转的次数。转速一定,流量、扬程、功率一定。
4、效率、轴功率:效率是有效功率与轴功率的比值,其中有效功率是泵在每秒钟对排出液体所做的功,轴功率即原动机传给泵轴的功率。
(三)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离心泵在启动前,先向泵体内充满被输送的液体,叶轮在泵轴的带动下转动时产生离心力,液体由叶轮中心被甩到叶轮以外,这时叶轮中心产生负压,液体从泵的吸入口流向叶轮中心,泵轴不停地旋转,叶轮不停地吸入和排出液体。
(四)离心泵的主要组成部件有:
泵壳、叶轮、轴、密封组件、平衡组件、轴承箱组件等。
(五)热油泵、液态烃泵
我们通常把输送石油产品的泵称为油泵。工作介质温度在200℃以下的油泵称为冷油泵(20~200℃);工作介质温度在200℃以上的油泵称为热油泵(200~400℃)。
我们通常把输送液态烃产品的泵称为液态烃泵。
液态烃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在常压下呈气态。当液态烃泵发生泄漏时,泄漏出的液态烃会急剧汽化,气化时大量吸热,使泵体泄漏点周围机件结霜、结冰,冻坏设备。
(六)操作维护人员须知:
1、严格执行岗位工作标准和各项规章制度。
2、练好基本功,做到“四懂”、“六会”。
四懂:懂性能、懂用途、懂结构、懂原理。
六会:会识图、会计算、会联系、会使用保养、会排除故障。
3、严格执行润滑油(脂)管理制度,润滑油做到“五定”、“三级过滤”。
五定:定质、定量、定时、定员、定人。
三级过滤:大油桶到白瓷桶为一级过滤(60目滤网);白瓷桶到小油壶为二级过滤(80目滤网);小油壶到加注点为三级过滤(100目滤网)。
4、严格做到“不超温、不超压、不超负荷、缓慢的加载和卸载”。
5、设备“四不漏”即不漏油、不漏水、不漏气、不漏瓦斯。
6、设备和泵房环境卫生做到整齐、清洁、美观;轴见光,沟见底,设备见本色。
7、润滑油的正常油位应保持在轴承箱润滑油看窗的1/2~2/3处。若轴承箱油位过低,则会由于油量不足影响油膜的保持且降低冷却效果;若轴承箱油位过高,则会增加摩擦阻力,使轴承温度升高。
(七)离心泵的运行
1、开泵准备
(1)检查地脚螺栓,连轴器螺栓,安全罩,电机接地线有无问题,是否齐全完好。
(2)按泵的运转方向盘车3-4圈,盘车时检查泵转动部件是否灵活,有无过紧、卡涩现象,泵体内是否有异常响声。盘车时要用力均匀。
(3)检查压力表手阀是否打开,压力表是否完好,压力表的测量范围是否适宜,若压力表不符合要求应及时更换。
(4)泵的冷却水,自冲洗系统要求完好畅通无阻,并按要求接通冷却水。
(5)热泵要进行预热,使泵体温度不低于入口介质温度40℃,其预热速度为50℃/h&&,预热时每半小时盘车180度。
(6)检查(更换)轴承箱的润滑油(脂),按要求适量添加。加入润滑油至看窗1/2~2/3处。
(7)与有关岗位联系,改好介质的流程。
(8)通知维修、电仪人员到现场,对泵进行检查。
(9)灌泵前应检查排凝阀、放空阀是否关闭。在出口阀关闭的前提下缓慢地打开入口阀,检查出入口阀门、管线、法兰有无泄漏,直至入口阀全开,用出口放空阀排空,然后关闭放空阀。
(10)检查安全措施、消防器材、灭火胶带等。
(11)液态烃泵在打开入口阀前,应准备好蒸汽胶带,并用蒸汽对机封进行掩护。
(1)准备工作完毕,全面检查确认无问题后,启动电机。注意机泵启动声音是否正常,如有异常声音,应立即停运电机。
(2)当泵出口压力上升,大于操作压力时,慢慢打开出口阀,注意压力、电流的变化,逐渐调整到需要的压力和流量。检查机泵的振动、发热(轴承箱不大于65℃)情况,若异常时应停机检查。
(3)检查封油、冷却水和润滑油系统工作是否正常。需要打密封油的泵,调节封油手阀,使密封油压力高于密封腔压力0.05-0.15MPa。
(4)检查泵轴封的泄漏情况,应符合下列要求:离心泵常用的轴封有填料密封和机械密封两种。
(a)机械密封:轻质油泄漏量不大于10滴/分,重质油泄漏量不大于5滴/分;
(b)填料密封:轻质油泄漏量不大于20滴/分,重质油泄漏量不大于10滴/分(在机泵启动时允许端面有少量泄漏,但经一段时间运行后应趋于减少,最后停止泄漏,如泄漏越来越大,应立即停泵。
(1)慢慢关闭泵出口阀,直至全关为止。
(2)切断电源。
(3)关入口阀门
(4)泵停运后待轴承温度降至35℃以下时,关冷却水
(5)长期停泵,放净泵内介质。每班定时盘车一次,180度,以防轴弯、偏腐。
(6)注意热泵停泵后不能停冷却水,关入口阀,保证泵处于热备用状态,且热泵每小时盘车一次,180度。
(7)泵停运后要及时记录停运时间和停运原因。
(1)按离心泵开泵前的检查准备工作的有关内容检查备用泵。做好备用泵开泵前的准备工作,热泵应完全预热。
(2)与中控室有关岗位人员联系,室内有关岗位人员要注意观察相关工艺参数的变化并及时进行调节。
(3)按规程启动备用泵。
(4)切换过程中要注意压力与流量,逐渐开大备用泵出口阀,并逐渐关小切换泵出口阀,当备用泵的出口流量压力达到正常后,关闭被切换泵出口阀,停电机。
(5)泵切换完毕后要及时记录切换时间和切换原因。
(6)打封油的热泵,应在停泵前将封油停掉。
(1)热泵预热时应处于热备用状态。泵的跨线阀(如没有跨线阀开出口阀门)开1-2圈,入口阀门全开,让介质通过泵体倒入入口管内,使泵处于预热备用状态,预热时要严格控制跨线阀的开度,防止泵倒转。
(2)预热备用泵要缓慢进行,预热速度不大于50℃/h,且泵壳温度不低于入口介质温度40℃/h,防止运转泵抽空。
(3)预热备用泵,不得停冷却水。
(八)机泵的日常维护和检查
①检查机泵的运转情况,运转泵有无杂音,地脚螺栓及其它转动部件有无松动。
②检查各电流表和压力表的指示是否在规定范围内,压力、电流是否平稳,泵是否有抽空现象,若表波动较大或超出规定范围要及时查找原因和处理,并及时汇报。
③检查电机、轴承温度是否正常,电机轴承外部最高温度不得超过70℃(最大温升不得超过40℃);轴承箱外部最高温度不得超过65℃。若有异常及时上报处理。
④检查轴承箱润滑油的油质、油位。若发现油质变黑、乳化要及时更换。油位应保持在润滑油看窗的1/2~2/3处,防止出现假液面。
⑤经常检查泵的密封泄漏情况。若有异常应及时维护处理。
⑥检查泵冷却水系统是否正常,检查封油压力是否正常。
⑦检查泵出口压力、流量应在指标内,电机电流在额定值,不易在小流量下连续运行严禁泵长时间抽空。
⑧备用泵要及时盘车,冷泵每班至少盘车一次,正在预热的泵每小时至少盘车一次,方向按运转方向,角度180度,时时处于完好状态,保证及时换泵。
⑨搞好设备、泵房及润滑油具的卫生。
⑩按时填写日常维护检查记录。
(九)其它注意事项
①严禁使用轻质油品或易燃物擦洗热油泵。
②严禁使用蒸汽、水冲洗电机(电器设施)和轴承箱。
③液态烃泵的开(试运)、停及维修应使用防爆工具。
④开(试运)、停碱(胺)泵时要佩带防护镜。
⑤严禁使用蒸汽、水、泡沫灭火器等导电或易导电物质扑灭电机火灾。
⑥在易燃、易爆场所严禁使用黑色金属敲打管线或设备。
(十)、非正常情况处理
1、装置停新鲜水
装置停新鲜水,对用新鲜水冷却的泵必须停止运行或改用循环水。
2、装置停循环水
①当装置停循环水,应立即打开热油泵的新鲜水阀门,同时关闭循环水入口阀(先运行泵后备用泵);
②及时通知班长、技术员、调度。
③对于冷油泵或其它介质泵要加强巡检,特别要注意检查轴承箱温度的变化情况以维持机泵正常运行。若轴承箱温度较高时应采取降温措施,引临时新鲜水对轴承箱降温,在降温过程中要避免水溅入轴承箱中。
3、装置停电
(1)某台运行泵突然失电停运
①当某台泵突然失电停运,应强行启动一次,若启动无效,应立即启动备用泵,关闭原运行泵出口阀。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检查。
②将失电停运时间及上述检查结果详细记录在交接班日记中。
(2)部分泵失电停运
①尽快切断电源和关闭泵出口阀,防止备用泵启动后造成原运行泵反转和介质通过原运行泵出口又返回泵入口;
②情况紧急时,可利用出口管路调节阀全关后,重新启动原运行泵;
③无须对备用泵进行检查可先启动运行,等急需的泵都启动运行后,必须对启用的备用泵进行全面检查(补检);
④当工艺上需要同时启用两台相同名称泵时,(例如油浆泵、二中回流泵等)可按上述方法先启动一台运行,当启动第二台泵时,必须是在第二台泵出口阀关闭的前提下进行启动,严禁泵在反转的情况下强行启动。
4、紧急状况停泵
(1)在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紧急停泵:
①电机、泵轴承温度突然上升到85℃以上,甚至冒烟。
②泵的机封出现大量泄漏。
③泵剧烈震动,泵体有严重摩擦撞击声等异常现象。
④泵着火以及本装置着火。
⑤泵联轴器损坏严重、地脚螺栓断裂等其他原因造成泵不能正常运行。
⑥电动机出故障、电机电流超过电机额定电流以及电机烧坏。
(2)紧急停泵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①迅速按停机按钮停泵;
②关闭泵的出、入口阀;
③通知相关岗位、班长及技术员;
④根据需要启用备用泵;
⑤做好记录,以便分析原因。
(十一)常见故障及排除
故& && &障& & & & 原& && && & 因& & & & 处& &理& &方& &法
 & & & & 1.泵内或吸入管内有气体& & & & 1.排除泵内气体
& & & & 2.泵内或管路内有杂物堵塞& & & & 2.清除杂物
& & & & 3.压头不够& & & & 3.泵解体检修
& & & & 4.电机反转& & & & 4.调换电源线
& & & & 5.吸入管漏气& & & & 5.查管线法兰是否漏气
泵流量、扬程不够
 & & & & 1.入口管路堵塞& & & & 1.清除杂物
& & & & 2.口环间隙过大& & & & 2.更换口环
& & & & 3.吸入管漏气& & & & 3.查管线、法兰是否漏气
& & & & 4.密封环磨损& & & & 4.更换
& & & & 5.轴封损坏& & & & 5.更换
& & & & 6.电机反转& & & & 6.调换电源线
电机超电流
 & & & & 1.电机反转& & & & 1.调换电源线
& & & & 2.液体密度或粘度超设计值& & & & 2.更换泵或增开泵
& & & & 3.叶轮中有异物& & & & 3.清除异物
& & & & 4.泵转子偏磨& & & & 4.检修、更换
& & & & 5.口环磨损& & & & 5.更换口环
 & & & & 1.泵与电机同心度超标& & & & 1.泵与电机同心度找正
& & & & 2.润滑油变质& & & & 2.更换润滑油
& & & & 3.冷却水量不够& & & & 3.调大冷却水量
& & & & 4.转子不平衡& & & & 4.检修
 & & & & 1.流量不稳& & & & 1.稳定流量
& & & & 2.轴承游隙大& & & & 2.更换轴承
 & & & & 1.抽空& & & & 1.调整操作
& & & & 2.转子不平衡& & & & 2.检修
& & & & 3.轴承磨损& & & & 3.更换轴承
& & & & 4.泵与电机同心度超标& & & & 4.泵与电机同心度找正
& & & & 5.叶轮螺母松& & & & 5.检修
& & & & 6.地脚螺栓松动或对轮松动& & & & 6.检修
& & & & 7.泵壳内有异物& & & & 7.清除异物
 & & & & 1.低于30%设计流量下运行& & & & 1.调节流量
& & & & 2.润滑油温度高& & & & 2.检查、处理
电机轴承温度高&&或电机过热
 & & & & 1.泵超负荷& & & & 1.调整负荷
& & & & 2.定子内线短路& & & & 2.检查、检修
& & & & 3.电压低& & & & 3.调整电压
& & & & 4.润滑脂变质& & & & 4.更换
& & & & 5.轴承磨损& & & & 5.更换轴承
二::屏蔽泵操作规程
(一)屏蔽泵分类:
一般分为:基本型、逆向循环性、高温分离型、自吸型、泥浆密封型。
(二)使用要求:
1、严禁空载运行。
2、在空气完全排除后方可运转。
3、断流运转不得持续超过30秒。
4、不得逆向持续运转。
5、带冷却水套的屏蔽泵,必须按规定的冷却水流量接通冷却水,然后开车运转。
注:冷却水的入口温度不大于35℃;防爆标志“ExdⅡBT3”的屏蔽泵,其表面最高温度不大于195℃,而防爆标志“ExdⅡBT4”的屏蔽泵,其表面最高温度不大于130℃。
6、在运转中,如发现异常声音或振动等,必须迅速查清原因排除故障。
7、TRG表指示红色区域,不允许继续运转。
(1.可检查轴承磨损情况(指示红色区域不允许继续运转、指示黄色区域可以运转但需要观察处理、指示绿色区域是正常运行)。2.可监视电机的逆旋转、缺相、短路。)
8、在保护装置动作的情况下,在没有查清原因并排除故障前,不允许继续运转。
9、小于最小流量时,不应运转。
10、使用的环境温度-20-+40℃,湿度不大于85%(25℃)
注:高温分离型屏蔽泵使用100℃以下液体进行运转,温升速度50℃/小时,最多不能超过150℃/小时。
(三)充液和排气方法:
1、关闭出口阀、关闭逆向循环阀、打开冷却水阀门(调节好冷却水流量)、打开入口阀、打开出口阀,打开逆向循环阀(排除泵和管路内气体)、关闭出口阀、投用仪表、打开泵出口放空阀排气、关闭泵出口放空阀
2、注意事项:
污染环境的介质要用容器盛放;45℃以上介质防止烫伤;液态烃防止冻伤;腐蚀性介质防止灼伤;有毒性介质防止中毒
(三)使用屏蔽泵应注意
1、注意不抽空。
2、打开循环线、微循环线。
3、注意仪表指示。
4、打开冷却水。
(四)运转、维护和保养:
1、运转(与离心泵基本一致)
开泵:检查-充液和排气-全开入口阀和循环阀-启电机-开出口阀-调整运行
停泵:关闭出口阀-停电机-关循环阀、入口阀
切换:按照开泵的方法启动备用泵,待运行流量、压力稳定后停原运行泵。
注意事项:开泵时要保证放空阀、排凝阀、跨线阀是关闭的。
2、维护和保养
(1)检查是否超电流。
(2)压力表读数是否为规定值。
(3)TRG表指示是否正常。
(4)声音、振动等有无异常现象。
(5)检查泵的各部分温度(循环液进出的温度变化和冷却水的入口温度)。
(6)经常检查入口过滤网保证介质清洁。
(五)异常处理
(1)泵抽空的现象、原因及处理
现& & 象:◆机泵出口压力表读数大幅度变化,电流表读数波动。
◆泵体及管线内有噼啪作响的声音。
◆泵出口流量减小许多,大幅度变化。
原& & 因:◆泵吸入管线漏气。
◆入口管线堵塞或阀门开度小。
◆入口压头不够。
◆介质温度高,含水汽化。
◆介质温度低,粘度过大。
◆叶轮堵塞,电机反转。
处理方法:◆排净机泵内的气体。
◆开大入口阀或疏通管线。
◆提高入口压头。
◆适当降低介质的温度。
◆适当降低介质的粘度。
◆找钳工拆检或电工检查。
(2)泵发生汽蚀的原因及处理办法
原& & 因:◆泵体内或输送介质内有气体。
◆吸入容器的液位太低。
◆吸入口压力太低。
◆吸入管内有异物堵塞。
◆叶轮损坏,吸入性能下降。
处理方法:◆灌泵,排净泵体或管线内的气体。
◆提高容器中液面高度。
◆提高吸入口压力。
◆吹扫入口管线。
◆检查更换叶轮。
(3)屏蔽泵压头过低
原& & 因:◆吸入管线中串入气体或蒸汽。
◆泵运转未达到额定转速。
◆泵旋转方向不对。
◆机械故障(耐磨件磨损、叶轮损坏、内泄露)。
◆介质组分过轻或温度过高。
◆压力表失灵或开度不够。
处理方法:◆关出口阀,开放空排气检查处理串气处。
◆联系电工处理检查电压。
◆联系电工校对。
◆联系检修更换配件。
◆调整操作。
◆联系校对或更换压力表。
(4)屏蔽泵振动
原& & 因:◆吸入管未充满液体。
◆吸入管压力小于或接近汽化压力。
◆旋转不平衡;轴承损坏或轴承间隙大;轴弯曲;叶轮松动;转子与定子部分发生碰撞或磨擦。
◆基础不牢固;地脚螺栓或垫铁松动。
处理方法:◆关闭出口阀,打开放空阀排净气体,检查处理串气之处。
◆提高吸入压力。
◆停泵重找平衡。
◆检查处理。
◆检查和校正。
三:计量泵操作规程
(一)计量泵的结构形式:
全机由泵缸、传动装置、驱动机及行程调节机构、安全补油阀部件(柱塞计量泵无此部件)组成。有柱塞式和隔膜式。
调节机构有行星摆线针轮式和N形轴式。
(二)计量泵的调节方式:
1、泵在开车和停车时均可调节,行程可由零调至100%,因此流量也可在0-100%的范围内调节,计量精度随泵的行程减少而降低,输送液体温度为常温,粒度不大于0.1毫米,介质最大粘度不高于500厘帕。
2、旋转调量表时,应注意不得过快过猛,应按照从小到大流量方向调节。若需从大流量向小流量调节时应把调量表旋过数格,在向大流量方向旋至刻度。调节完毕后用锁紧手柄锁紧,以防松动。泵的流量约需1-2分钟后才稳定,行程长度变化越大流量稳定所需的时间越长。注意漏损量不超过15滴/min,各部分温度不得超过65度。
(三)泵的开启、停运
◆确认泵的行程为零,设备润滑正常,安全阀等仪表正常投用。
◆打开泵入口放空阀进行放空,确认排气完毕,关闭放空阀。
& & & & ◆打开出入口阀,打开出口放空阀,确认排气完毕,关闭出口放空阀。
◆启动电机,调节流量、压力至正常。
状态确认:
泵运转无异常声响、无泄漏,轴承振动、温度正常,电动机轴承、温度正常,泵的出口压力、流量正常稳定。
◆停电机。
◆关闭泵的出入口阀。
◆停安全阀、各仪表
注意事项:
不能用出口阀调节流量;启动时出入口阀必须全开。
污染环境的介质要用容器盛放,45℃以上介质防止烫伤,液化气防止冻伤,腐蚀性介质防止灼伤。
(四)异常处理
1、无输出量或输出量少
原& & 因:◆管线堵塞或管线阀门关闭。
◆入口过滤器堵塞。
◆液压系统灌注不足。
◆安全阀或管线泄露。
处理方法:◆清理管线,打开阀门。
◆增大吸入压力,加强排气。
◆拆下并清洗,若有必要更换滤网。
◆重新灌泵。
◆检查处理。
2、排出压力不稳定
原& & 因:◆吸入和排出阀内有杂物卡住。
◆管线连接处有泄漏。
◆安全阀泄漏。
◆隔膜损坏。
处理方法:◆清理。
◆检查处理。
◆检查处理。
◆更换隔膜。
3、空气持续从自动排气阀中排出
原& & 因:◆液压油位低。
◆吸入压力太低。
◆油断流、温度高。
◆液压油在填充阀堵塞。
处理方法:◆再注油至正确油位。
◆增大压力。
◆咨询厂家,更换油类型。
◆清洗杂质滤网。
四:螺杆泵操作规程
(一)螺杆泵的工作原理:
是靠两根或几根相互啮合的螺杆间容积变化输送液体的。当螺杆转动时,吸入腔一端的密封线连续地向排出腔一端作轴向移动,使吸入腔容积增大,压力降低,液体在泵内外压差作用下沿吸入管进入吸入腔。随着螺杆的转动,密封腔内的液体连续而均匀地沿轴向移动到排出腔。由于排出腔一端的容积逐渐缩小,即将液体排出。
(二)螺杆泵的工作特点:
1、流量均匀。当螺杆旋转时,螺纹作相对的直线运动,瞬时排出量相同。
2、受力情况良好。不受径向力,不受扭转力矩作用如做成双吸式结构,可以平衡轴向力。
3、因无往复运动零件,不受惯性力影响,一般转速为。
4、运行平稳,噪音小,有少量杂质颗粒也不妨碍工作。
5、具有良好的自吸能力。
(三)螺杆泵的主要构件:
&&衬套、主动螺杆、从动螺杆、填料箱和碗状止推轴承。主动螺杆右旋,从动螺杆左旋。,
(四)开泵、停泵
(1)开泵前检查泵是否满足启泵条件,放净阀、放空阀是否关闭,安全阀、仪表等正常投用,设备润滑正常。泵入口安装过滤器30-40目
(2)全开出入口阀。起动电机
(3)严禁调节泵上随机循环阀,循环阀开启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
(4)在设备运行平稳后,调节泵压力、流量。
(5)严禁泵干运行,60秒内即可吸上液体否则停泵检查。
状态确认:
泵运转无异常声响、无泄漏,轴承振动、温度正常,电动机轴承、绕组温度正常,泵的出口压力、流量正常稳定。
(1)停电机
(2)关出入口阀
(3)如有必要排净泵内介质,冲洗干净。
五:液环真空泵操作规程
(一)工作原理:
叶轮偏心地安装在泵体内,在叶轮上有许多叶片,启动前向泵内注入约一半的液体,叶轮顺时针旋转时,液体受离心力的作用,在泵体内形成一个旋转的液环并离开中心,叶轮轮毂与液体之间形成一个月行空间,在前半转,容积逐渐变大压力降低,气体进入吸气室。在后半转,容积逐渐缩小压力升高,气体被压缩由排气口排出,部分液环亦随之带走,气体就不停的吸入和排出。在运行过程中,必须连续向泵内供液。
(二)起动前的准备
1.检查阀门的开闭是否正确;校对压力表、真空表、温度表是否准确。
2.起动前应注意阀门的关闭状态,并检查真空系统的严密性。
3..检查泵和电机固定是否良好,各部螺丝是否有松动现象,如有松动应紧固。
4..手盘车转动应灵活,如有蹩劲、卡住现象,应及时找出原因,进行处理,并装好联轴器防护罩。
5.打开冷却水阀对泵进行冷却,并向汽水分离器注水,同时打开阀泵注水,当汽水分离器内自动浮子开关动作,水经放水管溢出时,可以启动电机。
6.通过供液管路用清洗液冲洗,用手盘动转子,然后打开清洗管路的阀门排出污液。停机两天以上重新起动的,要灌液(水)盘车冲洗,以免内部生锈、结垢而造成起动困难。
7.检查机油箱油位是否合适,应加30#机械油,并检查油质是否干净。
8.检查电机转向,从电机端看,泵的转向应是顺时针方向。
9.通知钳工、电工到现场检查并联系好相关岗位。
(三)启动
1.核对泵具有启动的液位要求,保持进液阀开。
2.打开排出阀和回流阀,入口阀应是关闭的。
3.打开冷却器上下水
4.启动电机。
5.当真空泵进入工作状态后,缓慢打开入口阀直至全开。
6.调节循环水量。观察真空泵表的压力。
7.当真空泵表压力达到-0.09Mpa时,且液位上升到真空罐的1/2时,时关闭水线进水阀门。
8.启动后,对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注意:泵启动时液位最好不高于中位线,否则会导致电机电流过大;运
& & & & 行时,排气压力过大,(导致电机电流过高容易损害电机)时,调节回流管路上的阀门开度可降低排气压力。
(四)正常操作
1.检查泵的轴承温度是否正常,轴承温升不超过500C,实测温度最高不超过750C。
2.运行中检查泵的振动情况,如不正常应进行处理(振幅应不小于或等于0.06mm)。
3.检查真空系统是否泄漏,如有应立即处理。
4.若真空度下降要查明原因并处理。
5.真空泵机组电流是否正常。
6.气液分离器液位计的液位显示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7.设备的运转声音是否正常。
8.泵的工作液温是否正常。不大于冷却水温度+100C。
9.及时准确地做好泵的运行记录。
(五)停机
1.关闭泵入口阀,停电机。
2.停止补充液的供给(若短时间内停机,可不停止供液)。
3.关出口阀
4.停换热器冷却液的供给(若短时间内停机,可不停止供液)。
5.两天以上停机,应放去泵气液分离器、管路积液及换热器内介质。
(六)一般故障原因及解决方法
故& &障& & & & 原& && &因& & & & 处& & 理& & 方& & 法
起动困难;电机跳闸或机组在正常负载下超电流。& & & & 1.起动时泵体内液位过高
2.内部机件生锈
3.电流保护调整不当
4.吸入侧吸入固体颗粒
5.排气压力增高& & & & 1.按规定液位起动 (液位半中线以下)
2.用力扳动转子,并供液清洗
3.调整热继电器至电流额定值
4.定期清洗,在吸入管路增设滤网
5.适当开回流管路阀门,调排出压力
试车过程中出现卡死 现 象& & & & 1.管路有焊渣屑等异物被气体带入泵体内
2.结垢严重& & & & 1.可松开前,后盖螺栓,转动叶轮并用液清洗,待转动灵活后才紧固螺栓
2.拆卸清除或酸洗
吸气量或真空明显下降、排压不够& & & & 1.工作液过少或温度过高
2.真空系统有泄漏
3.介质腐蚀内部件间隙大
4.密封泄漏
5.泵内结垢严重
6.内部泄漏& & & & 1.加液至规定液位,检查循环管路
2.检查管路连接的密封性
3.净化介质,检修设备
4.更换密封
6.解体检修
真空泵运转声音异常& & & & 1.气体冲擦或喷射;
2.吸排气管壁太薄;
3.工作液温高,引起气蚀。& & & & 1.排气口引出室外;
2.采用管壁较厚的气管;
3.加大冷却水量或降低冷却水温度。
振动大& & & & 1.机座与基础接触不良,地脚螺栓松动;
2.对中不好
3.工作液温高,引起气蚀。& & & & 1.用混凝土填充底座空隙,拧紧地脚螺栓;
2.重新对中和锁紧;
3.加大冷却水量或降低冷却水温度。
轴承部位发热& & & & 1.电机、减速机、泵不对中;
2.润滑不良,油脂干或多;
3.轴承安装不当;
4.轴承损坏。& & & & 1.重新对中;
2.改善润滑条件;
3.重新调整轴承位置;
4.更换轴承;
六:磁力泵操作规程
(一)磁力泵组成:
由电动机、强力磁耦合器和离心泵组成。
(二)工作原理
磁力泵是利用磁力耦合器传递动力,当电动机带动磁力耦合器转子旋转时,磁力线穿过间隙和隔离套,作用于内磁转子上,使泵转子与电动机同步旋转,无机械接触地传递扭矩,在泵轴的动力输入端由于液体被封闭在静止的隔离套内,没有动密封,因而安全无泄露。
(三)磁力泵的起动、停止、切换与离心泵的操作方法一致.
开泵:检查―开入口阀―排气―再检查―起动―开出口阀-调整操作
停泵:停电机-关出入口阀
切换:运行备用泵(方法同开泵)正常后停运原运行泵。
(四)注意事项:
1、在出口阀关闭的情况下,泵连续运转时间不超过1分钟。
2、不能用入口阀调节流量以免发生气蚀。
3、泵不宜在低于30%设计流量下连续运转,如运转加旁路,运转流量应该在设计流量的0.6-1.1倍之间。
4、应严格控制扫线介质温度在80℃以下。
5、坚决禁止无液运行。
6、手机、传呼机、心脏起搏器等磁性元件与磁力泵保持距离一米以上。
7、要经常检查入口过滤网,保证设备运行介质清洁。
(五)故障分析与排除
故& &障& & & & 故&&障&&原&&因& & & & 解&&决&&方&&法
泵不出液& & & & 1.吸入口堵塞
2.泵转速过低
3.叶轮堵塞
4.泵转向不对
5.转子退磁
6.泵损坏& & & & 1.清理吸入管路
2.检查原动机
3.清理叶轮流值
4.改变原动机转向
5.更换转子
6.拆泵检查
流量或吐出压力过低& & & & 1.吸入口有气体
2.泵转速过低
3.吸入口堵塞
4.叶轮堵塞
5.叶轮损坏或密封环磨损
6.泵转向不对
7.转子退磁& & & & 1.检查吸入管路,防止漏气
2.检查原动机
3.清理吸入管路
4.清理叶轮流道
5.更换叶轮或密封环
6.改变原动机转向
7.更换转子
滚动轴承发热& & & & 1.润滑油过多、不足、变质
2.轴承损坏& & & & 1.调整润滑油
2.拆泵检修
振动过大& & & & 1.原动机与泵不对中不好
2.连接螺栓松动
3.轴承等内件损坏& & & & 1.重新调整
2.检查并把紧螺栓
3.更换轴承等内件
(五)使用鹤管装卸油品操作规程
& & 1、油槽车对位后,在开装油前,首先检查鹤管是否好用,转动
接头是否灵活。
& & 2、拉起鹤管防转销钉,推动鹤管对位,如位置相差较大时,将
鹤管的补偿管的防转销钉拉起调整对位的距离。
& & 3、将调整好的鹤管准确对准槽车人孔,缓慢摇动手轮手柄,待
铝筒完全落到槽底后,将手轮手柄锁住,并将鹤管的防转销钉锁好,
固定鹤管。
4、装油时人站在上风口方向,并注意检查鹤管旋转处是否有泄
& & 5、待油装满后,关闭阀门,缓慢提起铝筒,待铝筒离开油面后,
静止3-5分钟,控净管内油品。
& & 6、装完油的鹤管回到栈桥护栏内侧,并将手轮手柄防转装置锁
好,固定待用。
& & 7、鹤管在装车前后移动过程中,避免与其它硬物碰撞,以避免损坏。
& & 8、旋转接头处有注油孔,保证一年注油一次,做好鹤管的维护
(六)浮顶油罐操作规程
& & 1、根据浮顶罐内设施情况,除冬季要加强切水,油米低限高度不得低于1.80米外,要求如下:
& & 2、油米不得超安全高度,避免浮盘卡住或顶坏。
& & 3、检尺孔在完成作业后要盖好,不得敞口,每次检尺后核实浮盘升降位置是否正确。
& & 4、检修时浮盘上不得集中站人。
5、两罐压油时一定要缓慢,不得使喷射管流速过高造成浮盘扭动或倾斜。
6、内浮顶罐在检修后封好人孔,投用前做好全面检查。
7钻浮顶罐运行中要勤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向领导汇报并作好积极处理工作。
(197 KB, 下载次数: 0)
11:32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下载积分: 金钱 -2 , 人品 -2
使用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站长推荐 /1
成为仓库社区VIP会员,海量资料免费下载!
汇集仓库管理行业精英,一起交流,学习,提高!
仓库社区主管群即将满员...
点击查看群号加入....
使用QQ号也可以登陆社区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防震减灾心得体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