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景区资源开展党性教育

富文化内涵&打造主题景区&瑞金成为党性教育红色大课堂--江西频道--人民网
富文化内涵&打造主题景区&瑞金成为党性教育红色大课堂
&&&&来源:&&&&&
“二苏大”前重温入党誓词、“红井”边上饮水思源铭党恩……连日来,瑞金市革命旧居旧址游人如织,全国党员机关干部职工纷至沓来,接受革命传统。从重庆来的一名党员感慨地说,一踏上瑞金这块红土地就像走进了一个红色教育大课堂,心灵受到极大震撼,党性得到极大锤炼。据了解,今年以来,瑞金市接待前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党员“红色团队”980多批次,人数达到30万。
瑞金是举世闻名的红色故都,共和国的摇篮,至今境内保存革命旧居旧址群180多处,留下的各种珍贵史料多达10220件,馆藏文物10265件,这些都是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艰辛斗争的历史见证。瑞金市依托这些红色教育资源,深挖细掘红色历史文化,着力推进党性教育基地建设。在叶坪旧址群、中央苏区纪念园等旧址开辟了23个党性教育实践基地,精心设计了《中央苏区党的群众路线》、《信念的力量》等现场教育课,安排专人讲解,开展访贫问苦、栽种信念树等活动。与此同时,不断丰富红色景区的文化内涵,打造红色文化主题景区,提升红色文化的传承力和影响力。
瑞金市还开展“红色文化进景区”活动,精心挑选了《红军桥》等红色情景节目在各个旧居旧址表演,以真实的场景和鲜活的山歌重现当年的革命岁月。
如今瑞金成为全国党员接受党性教育的红色大课堂,今年以来,瑞金接待游客人数突破192.6万人次,同比增长24.3%,其中有35%是来自全国的游客。(通讯员姜建明)
(责编:崔晶础⒚荚)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内蒙古满洲里:用好红色教育资源&提升干部党性修养
日09:42&&&来源:
【字号 】&&&&&
E-mail推荐: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政治优势,具有独特的教化育人功能。从烽火连天的革命战争年代到构建和谐社会的和平建设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是满洲里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全面铺开的一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充分挖掘满洲里市红色教育资源丰富、红色文化底蕴厚重的优势,加强干部党性教育,提升党性修养至关必要。
一、搭好平台,用红色资源夯实干部爱岗敬业的理念
充分发挥红色教育资源坚定信仰、鼓舞斗志、促进和谐的重要功能,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坚守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家园,是我们党特有的政治优势与基本经验。恩格斯指出:“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少的顽强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抓住满洲里市难得的发展机遇,细化教育方案,将百年口岸的红色文化贯穿于推进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之中。(一)着力运用党性教育基地。满洲里有着厚重深远的红色文化底蕴。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满洲里是我党与共产国际的红色通道;李大钊、周恩来、瞿秋白等革命先辈从这里踏出国门到苏联,带回了救国救民之路的革命火种。四十年代,苏联红军从这里打响了欧洲战场支援太平洋战场的第一枪。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满洲里口岸曾把大批苏联军援物资运往前线;建国初期,面对帝国主义的海上封锁,满洲里作为共和国的主要外贸通道,有力地支持了全国的经济建设。特别值得满洲里人民骄傲和自豪是1950年,毛泽东主席从满洲里口岸出境到前苏联出访,并对时任满洲里党政领导作出重要指示,成为满洲里人民守好祖国北部边疆,战胜自然灾难的精神动力。充分利用国门、秘密交通线旧址、六大遗址、红色展厅、博物馆等教育基地,深入挖掘这些载体蕴涵的丰富的革命斗争史迹和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对广大干部进行全面教育,使干部树立并保持正确的思想、信念和价值观、人生观,不断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为工作开展提供思想支撑和智力支持。(二)合理设置党性教育专题。红色资源是党性教育的宝贵精神财富。发源于满洲里的“红色通道”精神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围绕抓好理想信念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纪律作风教育,下功夫挖掘红色资源中的教学素材和丰富内涵,并针对不同级别、不同岗位的干部特点,因地制宜设置党性教学内容和专题。开展“党建征文”、“精品党课”、“干部讲坛”和“结对互助”等特色专题教育,以学习党章,学习党的文献,学习党史,学习人民军队的创业史、奋斗史、发展史,学习满洲里红色革命史,引导干部知党史、怀党情、感党恩、立远志,进一步完善党性教育课程体系,真正形成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营造富有浓郁的时代感和生活气息的教育氛围。(三)精心编写党性教育教案。红色资源是党性教育的鲜活教材。针对当前党性教育教案较零碎、不系统、针对性不强的实际,组织专家学者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遗迹中,共同挖掘、提炼和编写党性教育教学案例,将情景模拟、实物展示、现场体验、社会实践等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综合运用语言文字、音乐影像、实物实景等作为教学媒介,突出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参与体验和现场感悟的优势,把“看、听、思、悟、行”融为一体,引导干部亲身去感受、主动去思考,多层次、全方位地受到感染和冲击,构建寓教于思、寓教于悟、寓教于行的新型教育模式。
二、创新举措,用红色资源激发干部创先争优的热情
红色资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见证,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精神源泉。在开发利用红色资源的过程中,注重把握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抓住干部学习的“兴奋点”,找准触发激情的“切入点”,增强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深化红色见学效果。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上强调,务必在全党大兴学习之风,依靠学习和实践走向未来,围绕新形势下党员干部加强学习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是对全党大兴学习之风的有力动员,对于提高全党学习水平、提升领导干部素养、促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鼓励广大干部阅读《红色满洲里》、《满洲里与红色之路》、《满洲里与抗美援朝战争》等革命历史书籍,引导干部感知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使其在寓教于乐中受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广泛开展“我是百年口岸建设者”、“怎样传承好红色通道精神”等宣讲比赛;充分利用QQ群、手机短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引领干部自觉学党史;组织开展以得失观、价值观、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的座谈讨论活动,让干部谈认识、讲感悟、议思考、说收获,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坚定立足本职、努力工作的信心决心。(二)拓宽红色宣讲渠道。注重理论教育、知识教育和党性教育的融合,开展好党性、党风、党纪专题研究式教学,通过理论探讨和思想交锋,引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观念、加强党性修养。依托各区、社区党员服务中心、社区游园、文化广场等场所,成立党史学习宣讲站和党史学习角,组织老党员、老干部义务讲党史,加深对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的了解认识。同时,将“党校课堂+教育基地”“两位一体”教学模式,延伸为党校课堂教学、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教学、警示教育、忠诚奉献教育“多位一体”模式,在丰富生动的实践体验中感受“红色通道”精神,把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内化为自我需要和自觉行动,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本色。(三)探索文化育人途径。胡锦涛同志指出“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针对当前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高、能力参差不齐的实际,根据干部的兴趣爱好和文化程度,合理制定读书计划,充分利用党团活动日、节假日和业余时间,坚持日读一小时、月读一本书,组织每周开展一次读书交流会,每月撰写一篇读书心得体会,培养良好的学习情趣。及时将最新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论下载学习,培养干部健康的思想道德情操和精神价值追求。把党性教育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以领导荐书、辅导讲座等活动,以开展书画、摄影、主题演讲以及各类文体比赛,力求“以红色文化熏陶人、以高尚追求引导人”。
三、完善机制,用红色资源促进社会建设和谐发展
运用红色资源加强党性教育,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期课题。要坚持边实践、边探索、边规范的原则,着眼于打造红色主题党性教育品牌,进一步完善保障机制,推动全面工作协调有序开展。(一)完善联创联建机制。联合各职能部门、社区街道、军警部队和社会团体,利用市委党校的教学资源和理论支撑,有效整合党建资源,突破单位制党建基本结构,构建部队、地方、企业互动的“三位一体”党建格局。组织以“九个一”为主要工作模式,即组织一起建、事情一起议、阵地一起用、教育一起抓、调研一起走、材料一起写、载体一起搞、典型一起树、成果一起享等,形成资源共享、难题共解、共驻共建的联建联创新模式,呈现出学理论、比党性,学作风、比干劲,学典型、比贡献的互动局面,激发干部活力和创新意识。(二)完善激励评优机制。开展“党员先锋岗”、“先进部门、单位和科队”及“优秀共产党员”等评比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评比竞赛活动,转变干部工作作风,确保工作有序开展。经常组织知识讲座、有奖征文、原创作品征集等活动,丰富文化内涵,展示干部良好的精神风貌,让先进文化的主旋律牢牢占领基层文化阵地。(三)完善典型培树机制。把弘扬红色文化建设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保证,开展以素质教育、岗位练兵为主要内容的业务培训。发挥先进典型的引路作用,号召广大干部立足本职、发奋进取,努力学习身边人、身边事,启发和引导干部,高标准、高质量地干好本职工作。加大对先进典型的指导帮扶力度,收集、归纳先进典型资料,总结、提炼工作亮点,通过各种载体宣传先进典型的先进事迹,以召开座谈会、推进会,举行观摩会,巡回宣讲等形式,将先进典型的好经验、好做法推而广之,并上升为规范性、制度性的措施规定,切实发挥典型的凝聚力、辐射力和影响力。(谢广彬)
(责编:杨媚、权娟)
热点导航[新闻热词]
&&&推荐新闻
&&&&&&&&&&&&|&&|&&&| &&|&&&|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热帖排行
1.2.3.4.5.6.7.8.9.10.
&&?频道精选
基础|||会议|||文献|||事件|||专题|||图集|||视频|||巴中门户 权威、高端、快捷、原创  投稿邮箱:nic@bznews.org 电话: 招商热线:
               
               
政务               
 县区:        巴中日报集团网群:      
&&您所在的位置:&>&&>&
发挥优势铸活力锤炼党性亮人生
――通江县用好红色资源助推党性教育
www.bznews.org 巴中传媒网  来源:  【】【】
  今年以来,通江县依托红色资源优势,充分挖掘和开发红色教育素材,加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取得了良好成效。  搭建“三项平台”推动红色资源转化为党性教育资源  建立党性教育基地。紧紧抓住“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修缮竣工和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这一特有的红色优势资源,将其建成独具特色的党性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培训中心。把红色教育纳入全县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必修课,并以此进一步整合毛浴古镇、川陕省委党校旧址等红色资源,延伸并建立党员干部教育现场教学点5个、体验式教学点6个、社会实践点10个。截止9月份,利用这些教学点已培训各级党员干部4000余人。  设置党性教育专题。围绕抓好全县各级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党性宗旨教育、纪律作风教育和廉洁自律教育,充分发挥县委党校干部教育主阵地作用,开设《党史党章》、《红军精神的继承与发展》、《弘扬红军精神,推动老区发展》、《增强党性,坚定理想信念》等5个专题课程,定期组织专班开展红色资源研究、提炼和充实,进一步完善了党性教育课程体系。  编写党性教育教材。根据全县干部教育的特点,组织县内外老红军、知名学者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遗迹中,共同挖掘、提炼和编写党性教育教材。出版了《川陕苏区苏维埃志》、《川陕忠魂》红军史料2部,编辑《川陕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论文集》、《中国共产党通江县历史》》等教育教学丛书8部,初步形成了全县党员干部党性教育教材体系。  创新“三项载体”用红色资源催生党员干部内生动力  开展“党性教育学习”主题活动。从1月份开始,通江县委就要求各级各部门围绕“永远跟党走”主题,大力开展“红歌大家唱”、“红军故事大讲坛”、“红色足迹大追寻”活动,并要求人人参与。据统计,自5月份以来,全县各级各部门共举办“红色歌会大传唱”130余场次,“红色记忆大讲堂”80余场次,“红军故事大传承”120余场次,“红军足迹大追寻”230余场次。近6000余名干部和10万余各界群众纷纷前往红色故地祭拜英灵,追寻足迹,传承精神,共谋发展。同时,在县城红军广场、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举办“红色足迹”图片展各5场次,使30余万党员干部和群众受教育。  开展“党性深度剖析”专项活动。以深入整治干部“懒庸”作风为契机,对照革命先辈和先进人物,在全县党员干部开展思想大剖析,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共举行党性民主生活会1000多次,写出读书笔记2万多篇、心得体会3万多篇。做到了“四想”和“六查”。“四想”就是想一想自己当干部是为什么,自己为党和人民做了什么,自己还缺少什么,应向革命先辈和先进人物学习什么;“六查”就是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查一查自己党性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强不强,有力锤炼了干部。  开展“党性服务行风”检验活动。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基层组织活动年为契机,开展了基层党组织“三分类三升级”活动、领导干部攻坚力量建设活动、党员队伍先锋力量建设活动。并建立“党员奉献日”、“党员服务月”,切实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目前,全县2000余名党员干部主动深入基层,对贫困党员、老党员、老干部代表共400余人进行慰问,培训农民10000人次,帮扶贫困户3560户,协调争取项目220个,到位资金2700万元,为群众办好事实事2000件,捐款捐物300多万元。  完善“三项机制”提升红色党性教育科学化水平  完善联动教育机制。重点完善县委党校与县纪委、组织部门的协作机制,党校与红色教育现场教学点的协作机制,党校与学员所在单位的协作机制,党校内部教学与管理、服务部门的协作机制,形成运用红色资源促进党性教育的合力。  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县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若干意见》,并建立健全组织监督、内部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制度,改进督查办法,对问题较突出的党员干部进行警示和诫勉教育;将党员干部参与红色教育、党性锻炼的现实表现,作为党性分析、培训考核的重点内容,作为干部选拔使用的依据之一,形成学用结合的正确导向。  完善量化考评机制。制定了《党员干部党性修养考核办法》,对政治思想品行、践行理想信念、服务发展能力等三个方面进行细化,实行百分制量化考核。各级党组织建立“评议小组”,通过个人“述”、评议小组“评”、考核小组“考”,综合评定党员干部党性锻炼成绩,记入干部个人档案。与此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了作风建设档案制度和党性教育档案制度。(张忠建 本报记者 袁大坤)
责任编辑:聂照程
要闻回放&&
热点图片&&
综合消息&&【论文】充分利用红色资源提高党性教育水平――以百色学院为例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
评价文档:
&购买后可评价
&&¥2.00
&&¥3.00
&&¥2.00
&&¥2.00
&&¥0.50
&&¥1.00
&&¥1.00
&&¥3.00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充分利用红色资源提高党性教育水平――以百色学院为例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同期刊文献海西红色旅游的目的与意义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海西红色旅游的目的与意义
海西红色旅游的目的与意义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主题性旅游,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红色旅游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以期引导人们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红色旅游.   所谓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立的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红色旅游是一种文化创新,是一种教育创新,也是一种经济创新.广义的红色旅游,内涵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时期;第二个层面是爱国主义教育;第三个层面是“中国红”.   红色旅游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多方面的作用,主要是:   一、红色旅游是建设和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民族相互区别的重要特质,也是民族发展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了一批宝贵的优秀的文化财富,除传统的优秀民族文化之外,在中国长期革命战争中形成的革命优良传统文化,即红色精神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旅游的兴起集中体现了人民群众对革命优良传统文化这一红色精神的崇敬,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进步的象征.因为红色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的奋斗精神,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支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和集中体现.同时,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这种追求独立解放、挑战生命的超脱精神,也是全世界反压迫、反殖民统治、追求正义事业的壮丽篇章,理当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向世界展示它的魅力.革命优良传统是当今先进文化的形态之一,而红色旅游资源则是这种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人们通过对革命历史遗址和遗物的参观游览,就可以起到缅怀前人、教育今人、激励后人的积极作用,从而有利于革命优良传统文化的传播,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客观需要.   二、红色旅游是提高和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红色旅游是提高和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外开放的扩大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增长知识、了解世界的渠道和方式更加多样化.思想道德教育必须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与知识性、科学性、娱乐性、趣味性相结合,深入浅出,寓教于乐,才能更加深入人心,取得实效.   旅游自古以来就是人们陶冶性情、增长学识的教育手段.我们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充分利用旅游的娱乐性和趣味性,把枯燥的学习变成丰富生动的体验过程.我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条件.红色旅游资源是我国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处处革命遗址,一件件革命文物,一个个革命故事,展示了革命前辈的崇高理想和价值追求,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革命道德,许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因此成为旅游者关注的热点,许多地方在开发旅游产品的过程中,都把红色旅游作为吸引旅游者的亮点之一.每年的重要纪念日,“黄金周”等旅游旺季,韶山、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都吸引了大量旅游者前往参观游览.   旅游是青少年普遍喜欢进行的时尚型、文化性的高层次生活消费活动,具有很强的学习、教育功能.通过开展“红色旅游”活动,将革命历史知识、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以旅游的方式传输给广大青少年,将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内容融入旅游活动中.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充分发挥旅游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特点,把当前亟待加强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融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主动参与的活动之中,通过手段和方式的创新,寓教于游,使思想道德教育更加生动形象,入耳、入脑、入心,不仅可以迅速扩大教育的范围,还能够大大增强教育的效果,使旅游者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思想境界得到升华.红色旅游将以其深刻的感染力、强大的生命力,成为范围广、影响大、效果好的思想道德建设的新方式.   三、红色旅游是新形势下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   红色旅游把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如学文件、听报告、开讲座,转变为在一种精神轻松愉快的过程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克服了形式呆板、内容乏味的弊端,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道德情感激荡的环境和机会.通过红色旅游的实地考察,广大党员干部回顾中国共产党光辉的革命历史,回顾其经历的艰难险阻,深刻理解党在伟大征途中所形成的革命精神,重温学习、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特别有益于党的干部震撼心灵、净化灵魂,从而进一步提高党员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增强广大干部的党性观念,牢牢坚持党的宗旨,脚踏实地,真正做到执政为民,扎扎实实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同时,红色旅游为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活动方式和行动载体.当前我国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模式迫切需要改进和创新.带领广人党员重温其自身奋斗的革命历史,重走其曾经走过的胜利之路,有助于他们深刻理解在中国革命伟大征程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红色旅游寓思想道德教育、党性教育于参观游览之中,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精神和党的理想信念等通过旅游传输给广大党员,对于教育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永葆政治本色,有着重要的作用.换言之,红色旅游有利于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道德素养,增强其党性教育效果,给党员以知识的汲取、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启迪,使广大党员能发扬优良传统,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从而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四、红色旅游有利于抵御外来腐朽思想的入侵   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是我党和全国人民的骄傲.然而我们也必须时刻警惕外来腐朽文化所带来的冲击.面对当今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因改革开放带来的价值观念、文化观念等冲击所引起的思想认识模糊、道德行为失范、理想建构空虚的社会现实,国人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在这种严峻的情况下,我们必须保证“变革不变质”,针对西方社会的“思想改造”为先的计划,一定要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予以回击.但这个工作是艰辛而长期的.目前青少年留学的普遍、外资企业的增加、民间交往的频繁给西方国家很大的机会与便利,很多腐朽的思想与行为传入并流行开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障碍.虽然爱国主义感情是与生俱来的,但却容易在现实中淡化.面对当今的这种现实,以何种方式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红色旅游的适时推出,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把我党的实战遗址、声像图文与仿真场景结合起来,极具震撼力的革命精神会令每个人感叹共产党人的真实与伟大,感叹人民江山的得来不易,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绪也会油然而生.大力发展红色旅游,让这种情绪蔓延到中华大地并持续下去,我们的民族精神也必然会再次崛起,抵御外来侵袭又有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
红色旅游是指以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以后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红色旅游是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其打造的红色旅游线路和经典景区,既可以观光赏景,也可以了解革命历史,增长革命斗争知识,学习...
所谓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立的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红色旅游是一种文化创新,是一种教育创新,也是一种经济创新。广义的红色旅游,内涵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时期;第二个层面是爱国主义教育;第三个层面是“中国红”。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色景区观后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