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等着我节目播出时间的少年队踢足球

草根足球从自我成长到走出国门 志丹足球队“火了”_国内足球-其他_新浪竞技风暴_新浪网
草根足球从自我成长到走出国门 志丹足球队“火了”
南方都市报深度周刊
柏林时间3月29日,志丹县少年足球队球员参加了中德青少年足球友谊比赛。CFP图
比赛中的球员们。从2008年开始,陕西志丹县足协开始组织一年一度的全县小学生足球联赛。
比赛中的球员们。从2008年开始,陕西志丹县足协开始组织一年一度的全县小学生足球联赛。
陕西志丹县少年足球队的球员们在比赛。
  在承载着国人梦想的足球领域,丁常保们的尝试,被认为是一种“野蛮生长”自有生命的草根模式,某种意义上,亦是对当下中国足球培养模式的一种民间创新,虽然未来如何未可知,但这种成长于“草根”的足球,为中国的足球发展提供了一个“另类”样本。
  在中国足协副主席魏吉祥看来,志丹少年足球队也说明了一点:发展相对比较落后的西北,也可以出足球人才了。
  一夜之间,志丹县少年足球队火了。
  刚下柏林飞北京的飞机,丁常保的手机几乎每隔10分钟就会响一次,电话大部分来自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丁是志丹县足协主席,此次带领志丹县17名孩子1名教练去德国参加了中德青少年友谊赛,虽然最终0:2输了,但少年足球队在柏林得到了正在访欧的习近平的探望,升级的接待及媒体的瞩目随后而来。
  德国比赛现场,从“山沟”里走出的小队员求助习近平建一个正式足球场
  次日早晨,也就是4月1日,这支队伍在延安火车站又受到了异于常规的迎接:延安副市长带队,志丹县体育局、外事办以及县政府的人员随同。
  足球队队员、14岁的金巧巧透露,早在赴德前,就“听说了在德国可能会有领导人过来看望”,但老师说要保密,所以“谁都没敢对外说”。3月28日收到确切消息后,她“兴奋到晚上11点多才睡着觉。”
  丁常保在央视播了习近平访欧行程后,也猜到了此前听说的要接见他们的“领导人”是谁,“跟我们的时间刚好重叠,没敢公开说。”他笑着说。
  在习近平接见完少年足球队的后两天,此前名不见经传的志丹足协网站迎来了浏览高峰,最高值达到了一天2000余次的点击量。
  在球场上等待习近平主席期间,有人提议负责送队旗给主席的金巧巧问“世界杯你最看好哪个球队”,在见到习近平的那一刻,紧张的金巧巧脱口而出:“主席,你最看好哪个队?”习近平说:“我看好你们”。随后,金巧巧张口道,“现在县里没有正规的足球场,能不能帮我们建一个正式的球场?”
  “我当时非常紧张,脑子里就突然来了这个想法。”9岁开始踢球的金巧巧告诉南都记者。
  事实上,赴德训练的志丹县少年足球队,目前可用的训练场地共5块,均为各学校所有的人工草皮。县足协可以借用这些场地在周末对队员们进行训练。而在2007之前,孩子们只能在泥土地做的操场上训练。
  此次“留洋”是德国大众公司支持的“彩虹桥工程”公益项目一部分。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介绍下,2013年10月,该项目在延安选择了志丹县少年足球队。
  县足协10名教练均为兼职人员,这些人中有公务员,有采油工人,也有无业人员等
  志丹县位于延安市西北部,四面环山,黄土与石块混杂成的山间,偶尔可见早已无人居住的窑洞旧迹。在这座石油主导GDP的县城南部,高达33米的革命将领刘志丹雕像立在那儿。由于红色文化丰富,志丹又有“赤色之都”之称。
  在学生总数为1.8万多人的志丹县,有5000多名青少年在踢球,这一将近30%的比例无疑高于全国普及率。2008年开始,县足协开始组织一年一度的全县小学生足球联赛。2010年起,联赛开始接纳中学生球队。“联赛参赛队伍稳定在22支以上。”丁常保说。
  2012年6月起,县足协将足球普及至了幼儿园。这并非全国首家,此前,大连和杭州已有幼儿园在普及足球。通过互联网的教程和接受中国足协的培训,县足协也渐渐地上道儿了,他们在幼儿园开展足球操和足球游戏,以培养幼儿对足球的兴趣。“我们会设一个球门,幼儿踢进去奖励一块糖。”县足协副主席李建勇说。
  尽管是“县足协主席”或“副主席”,这些头衔却都是“兼职”。县足协的10名教练也均为兼职人员,这些人中有公务员,有采油工人,也有无业人员等。10名教练中有7名刚考取了足协校园足球D级教练资格证,D级的对象为从事足球训练的业余体校教练。
  在这帮没有任何专业背景,基本可以称为“草根”的人员的“折腾”下,孩子们在2011年代表延安夺得陕西省男子组第三、女子组第四的成绩。“我们平均身高要比宝鸡、西安的球队低,但力量大,平时爬山练的。”李建勇说。
  县足协的最初成立形式并非协会形式,而是2003年由3名干部成立的“足球俱乐部”。“2002年世界杯中国队输得很惨,丁常保说我们也来搞个足球队,十年不行,那就100年,立志搞出个中国的皇马。”李建勇自信地说。
  丁常保当时的身份是县科技局干部,李建勇是他的同事,而姚功辉则是县农业局干部。3名足球爱好者一合计,决定成立志丹县足球俱乐部。
  2002年,中国足球队首次冲突亚洲,走向世界。然而那一年,中国足球队一球未进,以连失9球、倒数第二的成绩沦为笑柄。加上后来开始的足坛反黑风暴,中国足球的前景一片惨淡,网友们甚至提出“解散国足”。
  “我们不知道中国足球的未来在哪里,但是我们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李建勇说。
  干部的身份为俱乐部的运转带来了不少便利,也为俱乐部找来了成立需要的第一桶金。丁常保以宣传科技局网站名义申请到了2000元经费,作为俱乐部的启动资金。“当时我24岁,我们去西安买了60多套队服、旗子和器材,回来就风风火火地开始了。”丁说,2003年3月,一支成年队和一支学生队在俱乐部的“捣鼓”下成立了。
  俱乐部成立没几个月,3个人带着孩子们首次走出志丹,去西安参加了省内比赛,结果以1:8惨败。“我们3个人都不知道说啥,很沮丧。”李建勇说。
  “我们就给来训练的孩子们发钱,一人两元,后来还发过米发面和水,最后还一人发一个球”
  几年的碌碌无为后,俱乐部遇到“贵人”。丁常保给当时国安俱乐部副总张路写了一封信,向他寻求帮助,张当时没有回信。2007年,丁常保北上找到了张路。在张路的建议下,丁常保取消了之前的俱乐部,取而代之成立了县足球协会。“协会就是正式的组织了,可以做很多事情,也容易得到政府的支持。”张路告诉南都记者。
  “我们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之前我们只在一所小学选学生,因为其他学校的都不会踢。后来就扩大了全县的学校,基数大了,才容易出好球员。”丁常保说。
  2006年,县足协(2007年俱乐部更名为足协)开始招生时,来了100多名学生报名,满心欢喜地挑选了三四十名学员后,烦恼很快也来了:盎然的兴趣之后,训练时却很少有人过来。“我们就给过来训练的孩子们发钱,一人两元,后来还发过米发面和水,最后还一人发一个球。”
  在成绩被视为教育最重要指标的中国,丁常保们要随时上门做家长的思想工作。用得最广的一条说服理由为“你孩子不踢球就会去网吧打游戏”,此外,他们也会给家长讲道理:踢足球能强身健体,出去打比赛能增长见识,踢得好能以体育特长生的身份进重点高中,甚至还说,“踢得好能像贝克汉姆那样挣几千万,带着保镖比县长还威风”。
  除了做工作,县足协也会调动小球员们的能动性,让爱踢球的学生带动不爱踢球的学生。“好朋友都去踢球了,他没人玩了,也就跟着去踢了。”
  尽管名义上是草根组织,但3名创始人的干部背景为工作的顺利展开带来了不少便利。丁常保之后去了人大,主管科教文卫,“培训的话就用政府办公室,不用打报告。”3个人利用一切能利用的条件为足协提供便利。
  而志丹县的孩子们为外人所知也是在2007年,也就是丁常保认识了张路之后。时年,张路带着央视体育节目主持人刘建宏来到志丹县,做了一期志丹县少年足球的报道。时至今日,李建勇的办公桌上依然摆放着当初和刘建宏的合影。
  年间的插队经历令张路至今仍有一丝延安情怀。“我对延安是有感情的,丁常保对足球的热情也让我感动,他们在山沟里坚持,带孩子们玩都不收钱,这是要支持的。”张路说。
  丁常保们的最终梦想是成立自己的皇马,梦想还是奢望,或许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志丹县在2009年11月被纳入“中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计划”,次年,在张路的引荐下,志丹县被中国足协授予“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的称号,为全国首个被授予此称号的县。这意味着,从2011年开始,志丹足协可以每年从中国足协获得20余万元的拨款。
  县足协随即拿着这一称号去给县政府“施压”。按照规定,县政府应该以跟中国足协1:1的出资来资助足球队“施压”的结果是,2011年2月,县足协从县政府获得了每年10万元的预算,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县足协的经济紧张,教练们也有了每两小时80-100元的补贴。
  而在政府下文确立资助前,足球教练们是没有补助的。资金主要来自丁常保的私人关系,“我当年跟姚功辉跑了好多地方,也遭了不少白眼。”丁常保还记得,他们当年去超市拉赞助,老板答应给5000元,“但是他要求太苛刻了,要求比赛服上印上超市的名字,还要孩子拿着超市的宣传材料去游街。”最后,这笔赞助也黄了。
  “我们还去采油厂拉赞助,领导不见,我们就天天去,领导说你们要干啥,我们说要点钱给孩子们买足球。都是这么一点一点拉的。”李建勇说。
  渐增的资助让家长起了疑心。偶尔,会有家长问,你们足协有多少钱,是在卖孩子挣钱吗?对此,姚功辉会回复没钱,但是家长们并不相信“出去打场比赛就要两三万元,平时还要买设备,给教练补助,基本都不剩钱。”姚说。
  据统计,志丹县足协每年举行或参加的活动中,参与的教师和学生数达到5000人次,从最初的俱乐部形态到如今的县足协,他们共招募了2500余名学员。“学校搞普及,我们负责提高。”李说。
  在承载着国人梦想的足球领域,丁常保们的尝试,被认为是一种“野蛮生长”自有生命的草根模式,某种意义上,亦是对当下中国足球培养模式的一种民间创新,虽然未来如何未可知,但这种成长于“草根”的足球,为中国的足球发展提供了一个“另类”样本。
  在张路看来,这种以普及而非拔尖为主的模式是可以复制的,因为这成本并不高,也无需特殊的条件。“中国足球这么落后,根子在于没什么人踢球,3000人一起踢球,肯定有出类拔萃者。能否当国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足球改变志丹县的人口素质。”他说。
  在以抓成绩为主的主流培养模式中,志丹县似乎走了一条不那么主流的道路,尽管他们最初也走了张路眼中的“弯路”,也就是拔尖子训练模式,但后来扭转过来了。
  丁常保们的最终梦想是百年之后成立自己的皇马,梦想还是奢望,或许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掐尖”式培养搞垮了中国足球
  张路表示,过去30多年“足球从娃娃抓起”走了歪路
  在延安插队期间曾任陕西足球队守门员的张路,如今的身份是中国足球评论员、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副董事长。他说,自己一直关注着陕西志丹的“校园足球”。
  回顾中国足球人才培养机制,张路对南都记者说,过去30多年“足球从娃娃抓起”走了歪路,“掐尖”式培养搞垮了中国足球。
  上一轮“从娃娃抓起”走了歪道
  “出成绩、抓球星是过去30多年的思路。”张路说,邓小平提出“足球从娃娃抓起”后,国内掀起一阵“青少年足球热”,“相关部门也认真抓了,可惜走了歪道。”
  1980年,北京八一队打破“小学普及足球教育、初中进业余体校、16岁后进专业队”的传统,在全国率先招揽13岁起足球青少年精英集中训练,一时成绩斐然,带动全国范围内各专业队、业余体校争相“掐尖”。
  一轮“掐尖”后,五六岁到13岁以上每个年龄段都组建起“少年足球精英队”,但也极大挫伤了其他学校、少年足球精英之外其他孩子对足球的兴趣。
  “足球明星们都被拉去集训了,普通孩子练足球还有什么用?”在这样的思维下,1990年,张路在对全国24个足球重点城市调研中发现,每个省份、每个年龄段仅存1-2支足球队;7-16岁的孩子中,常年踢球者仅1万人左右。
  “相当于球队之外的孩子已经不再踢球。”他说,体育也讲究“规模效应”,只有参与者足够多,涌现的人才才会多,比赛才能出好成绩。
  “做减法”突破中国足球困境
  在张路看来,当下中国足球的困境突破,需改“抓提高、掐尖子”的指导思想为“抓普及”,陕西志丹的“校园足球”正符合这一方向。
  “抓普及就是‘做减法’,不要过早地追求成绩和尖子,让更多的孩子和学校参与到足球运动中。”他说,普及性教育首要目的是锻炼身体、培养兴趣,既不需要在足球训练上花那么多钱、那么多时间,也不需要那么高水平的专业级教练,老师只要带着孩子玩,高兴就成。
  每周上2-3次足球课、每堂课40分钟,不影响平时学习,也有益于身体素质和兴趣养成――― 带着这一想法,张路走访了北京多所小学,绝大多数校长、教师和家长对此表示欢迎。
  “改变‘指导思想’后,如果政府能拨点款扶持、领导人重视再帮忙‘喊一嗓子’,足球教育很快会得到推广普及。兴趣养成后,足球人口数量增加,足球人才涌现,成绩自然就会提高。”张路说,这就是为什么志丹这么小的县城,场地不行、教练也不行,还能在陕西打出第三名的好成绩。
  不主张孩子过早被拔为“专业选手”
  而在中国足协副主席魏吉祥看来,陕西志丹少年足球队也说明了一点:发展相对比较落后的西北,也可以出足球人才了。他认为,这也符合目前中国体育选才的趋势:东部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孩子以学为主,很多运动员的选才,开始转向西部地区。
  魏吉祥说,西部地区孩子的另一个长处在于格外吃苦耐劳。“我们会继续追踪这些孩子的成长,尽量多选出好的孩子来参加全国U系列比赛。”魏吉祥表示,他同时也认为,“校园足球”的推广,并不主张过早地给孩子们实行专业化训练,而应以兴趣培养为主、辅之专业讲座“点拨”,让孩子们能够接触到足球的理念和方法,他们的进步自然就能够加快。
  陕西志丹县足协主席丁常保:
  足球运动,不能为了推广而推广
  南都:这次在德国培训有哪些收获?
  丁常保:德国教练很吃惊,咱们孩子的整体基础比德国沃尔夫斯堡U 12队还要好。3月25日第一次训练,孩子们的表现就出乎了教练的意料,直呼明天训练要给你们“加料”。教练还说,我们的队长许志雨在他们队里也能打主力阵容,还有四五位球员,经过好好训练以后应该能成为职业球员。
  南都:但3月29日的比赛我们还是输了两球?
  丁常保:对,是很遗憾。我们的不足还是平时配合训练太少,球员往前推进、射门速度偏慢,总要传球、再传球。但我们代表的就是中国青少年足球最基层的现状。踢足球的孩子还是少。2009年中国足协启动了“校园足球”推广计划,到现在,全国有130多个城市被纳入“校园足球”中来。志丹县因为2007年就已经提前在学校上足球课、建足球队,成效还不错,2009年也被授为全国第一个“校园足球”试点县。到现在县里每周踢球两次、每次1个小时的足球人口,已经达到在校青少年学生的30%。
  南都:我看你们自己介绍说是“草根”足球的发源地,这种推广遇到过难题没?
  丁常保:其实我作为足协主席还是比较失败的:找亲戚朋友把孩子送来踢球吧,还是没能说动他们。去年带了一支队伍,刚开始100多人,练着练着变成50多人,最后只有20多人。
  南都:什么原因呢?
  丁常保:一方面是跟个人爱好、家长或者学校是否支持有关系;再一个就是孩子自己吃不了苦。周末一次训练两小时至两个半小时,让孩子觉得累?还是要想办法用一种东西吸引住孩子。只要兴趣爱好培养起来了,发动他们就不会这样难,技术水平也就提高了,慢慢地,足球会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南都:听说这次有队员直接向习主席表达了我们希望能有一块正规的场地?
  丁常保:娃娃们都知道,目前确实还没有正规的足球场。我们希望能有正规的场地、更专业的教练,有全国或者全省的比赛,这样技能才能提高得快。足协现在有9名兼职教练,有公务员、石油工人,还有兽医,就是没有搞过专业足球联赛的(笑)。我们希望能在志丹投建一个综合性的校园足球基地,平时训练能用、一些比赛也能踢,踢得多,技术进步才能快。
  南都:从2007年到现在,你们的“草根”足球也已经有7年试点时间,经验怎么样?
  丁常保:国内一些城市在学校推广足球课,是由当地教育局副局长主抓这项工作,但我们县足协是个纯社会组织,没有强大的行政推动力,只能通过协调、沟通去争取支持。
  沟通中发现,如果要求孩子们专业练足球,家长和学校都不同意,踢球的出路少,有天赋的孩子也是少数,大多数孩子专业练足球,耽误了功课,付出也有可能得不到预期的回报。所以,我们不能为了推广足球运动而推广足球运动,还是要把它当作提高学生体质和素质的手段。
  南都:德国的孩子在踢球方面的培养有没有值得借鉴之处?
  丁常保:这次在德国,还有之前一次去日本我都有问。德国、日本的考试制度支持孩子上半天课、开展半天课外活动,中国目前就比较难以实现。为什么我们要推广校园足球?不光是解决后备人才、优秀人才培养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青少年人口素质的问题。足球包括了跑、跳、灵活度各方面的锻炼,对团队意识、沟通能力的培养也有非常大的帮助,综合这两方面,人格就健全了。所以说,推广足球,主要是解决人的问题。这是最根本、最基础的东西。中国足球要想破解这些,必须从这方面入手。从小学阶段开始培养,从娃娃抓起,把基础打好,国家队的成绩上来才能水到渠成。
  南都记者 周卫 娜迪亚 虞伟 程姝雯 发自 志丹 柏林 北京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孙可少年踢球照曝光 母校老师为其感到骄傲(图) _国内足球-国家队_新浪竞技风暴_新浪网
孙可少年踢球照曝光 母校老师为其感到骄傲(图)
前排左三为孙可(资料图)
  小组赛三战全胜,中国男足的亚洲杯之旅劲爆指数超高。在法国人佩兰执教的国足当中,来自江苏舜天的小将孙可两场比赛打进3球,无疑又是最闪亮的球员。作为南京田家炳中学2001级的校友,这里的老师和同学都很为他骄傲。
  记者了解到,从2001年开始,南京田家炳中学与江苏舜天俱乐部联办了省内第一家“舜天?田中少儿足球俱乐部”,并组建了“舜天?田中少年足球队”。当年,正在舜天青年队踢球的孙可、吉翔、周云等球员都进入了田家炳中学开始初中阶段的学习。
  按照“体教结合”的培养思路,南京田家炳中学专门为孙可、吉翔、周云等球员量身打造了特定课程,以达到文化课、足球训练“两不误、两促进、两提高”的目的。据悉,学校当时安排优秀的体育老师孟令顺担任“舜天?田中少年足球队”的领队兼教练,李建军、王世银、陈守信老师先后担任班主任。孟令顺欣慰地介绍,“这几个孩子从小就很努力,在学校期间除了认真学习文化课之外,踢球的劲头也相当足。像孙可,那个时候踢球已经非常棒了,在全国同年龄段的孩子当中非常抢眼。”2003年,在由全国少工委和中国足协联合主办的全国小甲A联赛上,这支球队代表江苏队出战,喜获全国冠军,这也是江苏省足球队第一次获得全国冠军,打破了江苏足球的历史纪录。比赛期间,孙可、吉翔、周云等小将初露锋芒,在多场比赛中有技惊四座的表演。
  到了2005年,全国U15少年队50名集训队员中,有9名队员来自“舜天?田中少年足球队”,孙可、吉翔、周云等队员也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地从少年队打到舜天的职业队,并依靠自己出色的球技披上了国家队战袍,成了如今国足新生代中的中坚力量。
  记者还注意到,孙可微博上写的母校正是田家炳中学,可见他感情之深。而在最近(1月18日)更新的微博中,孙可说:“我们渐渐开始喜欢上每一次的努力和付出,我们还想再一次的欢呼和释放!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是中国队!永不言弃追逐胜利的中国队!希望所有热爱中国足球的朋友能够继续陪伴我们一起前进!比赛不止,战斗不息!”――他的这番话,有转发和评论各2000多,点赞则多达8000多。
  通讯员 唐医明 汪阳
记者 王晶卉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周五播出的综艺节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