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万名考试永靖县乡镇上海大众卫生报广告部的有多少人

欢迎访问康乐县人民政府网!
关于统筹实施2014年普通高校毕业生民生实事就业项目和五个基层服务项目的通告
浏览次数:
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4年为民办实事实施方案的通知》(甘政办发[2014]58号)和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有关部门的要求,2014年我省继续实施扶持1万名高校毕业生就业民生实事工程项目(以下简称民生实事就业项目),其中:通过考试选拔8000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教育、卫生、农牧、社保、文化、旅游等岗位工作,通过“双向选择”引导2000名城乡低保家庭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企业服务;继续实施“选聘大学生村官工作”计划、高校毕业生从事“三支一扶”计划和“进村(社区)”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 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五个基层服务项目(以下简称基层服务项目)。
&&& 为切实做好今年的“民生实事就业项目”和“基层服务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按照《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甘政发[2011]76号)等文件要求,2014年我省五个“基层服务项目”继续统筹实施,与“民生实事就业项目”的选拔招考同步进行。现就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 一、报名及资格条件
&&& (一)考生报名。报名的方式、时间、地点及报考条件详见各项目《实施细则》。
&&& (二)项目选择。每名考生只能选报民生实事就业项目或五个基层服务项目中的一个项目类别,不能重复交叉。重复交叉报名者,按考试成绩无效处理。
&&& 二、考试时间及内容
&&& (一)考试时间。2014年7月12日。9:00―11:30,公共基础知识测试;14:30―17:00,专业基础知识测试。
&&& (二)考试内容。详见各项目《实施细则》。
&&& 三、其他事项
&&& (一)各个项目的具体政策规定详见各项目的《实施细则》,由各项目牵头部门分别负责解释。既可电话咨询(各《实施细则》中已公布),也可登录“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http://www.rst.)查询。
&&& (二)报名时需要的表格,可登录有关厅局网站,下载空白表格进行填写。
&&& (三)各项目的组织报名及各项考务等工作所产生的费用由各级财政负担,不向考生收取。
&&& (四)“2014年选拔8000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事业岗位工作实施细则”、“甘肃省2014年选聘大学生村官工作实施细则”、“2014年选拔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三支一扶和进村社区工作实施细则”、“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工作实施细则”、“2014年选拔普通高校毕业生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细则”附后。
&&& “2014年引导2000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企业服务实施办法”另行公布。
&&& 特此通告。
&&& &&&&&&&&&& 2014年5月9日
2014年选拔8000名普通高校毕业生
到基层事业岗位工作实施细则
&&&&&&&&&&&&&&&&&&&
&&& 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4年为民办实事实施方案的通知》(甘政办发〔2014〕58号)要求,2014年全省通过统一考试选拔8000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教育、卫生、农牧、社保、文化、旅游等岗位工作。其中,招录3000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学校、幼儿园任教(含符合条件的农村中小学代课人员);招录1500名医学类 (含护理) 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招录1500名畜牧兽医、农学类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到基层畜牧兽医、农技推广等涉农岗位工作;招录1000名相关专业高校毕业生从事基层社保和就业服务工作;招录500名相关专业高校毕业生到乡镇文化站工作;招录500名旅游相关专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旅游岗位工作。
&&& 一、普通高校毕业生报考范围
&&& 甘肃生源普通高校毕业生,并符合下列要求之一:
&&& (一)2002年至2010年毕业,尚未就业,持《择业通知书》并按规定在生源地进行报到注册的专科(高职)及以上学历毕业生。
&&& (二)2002年至2006年毕业,持《就业报到证》回生源地登记、尚未就业的师范类专业专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
&&& (三)2011年至2013年毕业,持《就业报到证》回生源地登记、尚未就业的专科(高职)及以上学历毕业生。
&&& (四)2014年毕业,尚未落实就业单位的应届专科(高职)及以上学历毕业生。
&&& 二、普通高校毕业生报考条件
&&& (一)基本条件
&&&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良好。
&&& 2、具有正常履行岗位职责的身体条件,本人志愿到基层教育、卫生、农牧、文化、旅游、社会保障岗位工作,且符合有关条件要求。
&&& 3、服从工作需要和组织分配。
&&& (二)岗位专业要求
&&& 1、基层学校教师岗位分为农村中小学教师岗位(文科类、理科类、音体美类)、乡镇幼儿园教师岗位和县(市、区)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岗位。
&&& (1)农村中小学教师岗位要求:报考农村中小学文科和理科教师岗位须为相关或相近专业;报考农村中小学音体美教师岗位,须为音乐、舞蹈、美术、体育类及相关专业毕业生。其中师范类专业专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可直接报考,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报考须为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且有教师资格证或取得省教育厅面向社会组织的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两门课程的合格证。
&&& (2)乡镇幼儿园教师的岗位要求:须为教育学门类下的教育学类、体育学类和艺术学门类下的艺术学理论类、音乐与舞蹈学类、戏剧与影视学类、美术学类、设计学类专业。其中,师范类专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可直接报考;非师范类毕业生须为本科及以上学历或专科(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且有教师资格证或取得省教育厅面向社会组织的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两门课程的合格证。
&&& (3)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岗位要求: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加工制造类、交通运输类、工程技术类、土木建筑类、信息技术类、农林牧渔类、医药卫生类、公共事业与服务类专业,教师资格证暂不做要求。
&&& 2、报考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岗位的毕业生,须为医学、护理、医学技术类及相关专业,不包括中草药栽培与鉴定、制药工程、生物制药、医药营销、医疗器械、美容、食品工程、营养学等专业。
&&& 3、报考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岗位的毕业生,必须是畜牧兽医及相关专业。
&&& 4、报考乡镇农技推广站等涉农站(所)工作人员岗位的毕业生,必须是农业类专业。
&&& 5、报考基层旅游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位的毕业生,必须是旅游类及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专业可放宽至历史、地理、外语、工商管理(不含二级学科)、民族学、语言文学等专业。
&&& 6、报考乡镇文化站和基层社保岗位工作人员的毕业生不限专业。
&&& (三)岗位设置要求
&&& 为了确保基层学校按需补充教师,农村中小学教师岗位须依据基层学校所需学科确定,各县(市、区)教育局在报名前向社会公布所需学科,指导考生报名;乡镇幼儿园教师岗位须设在甘肃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年)实施以来新建、改扩建幼儿园。
&&& 三、农村公办中小学代课人员选拔条件
&&& 报考人员须为甘肃户籍,身体健康,品行良好,无违反法律法规的记录,并符合下列条件:
&&& (一)年龄45周岁以下(1969年6月30日以后出生)。
&&& (二)必须是2003年9月25日以前由县(市、区)聘用的代课人员。
&&& (三)在我省农村公办中小学(含县镇学校)连续代课,现仍在教师岗位。
&&& (四)具有国民教育系列专科及以上学历,并取得教师资格证。
&&& 四、指标分配及选拔办法
&&& (一)指标分配
&&&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根据各市(州)基层教育、卫生、农牧、文化、旅游和社会保障岗位的需求数及报名考生数,向各市州分解下达选拔指标。指标分配继续向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兰州新区倾斜。各市(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笔试一周前向县(市、区)分解指标。但如果某个岗位出现某县(区)的报名人数达不到分配1名指标的平均人数时,此岗位的指标可不向县(区)分解,由市(州)统一保留,在全市(州)范围内录取。
&&& 兰州新区的选拔指标将根据新区的需求和报考人数,在兰州市总指标中单列下达,考试组织等工作由兰州新区会同兰州市共同负责实施。
&&& (二)选拔办法
&&& 招录选拔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一组织考试。考试笔试科目分为公共基础知识测试(150分)和专业基础知识测试(150分),两项分值相加为笔试总成绩(少数民族自治州及少数民族自治县的少数民族考生在笔试总成绩中加5分)。
&&& 报考农村中小学、乡镇幼儿园教师岗位的普通高校毕业生考生,招录选拔考试除笔试外,还需进行面试。笔试结束后,由市(州)人社局按分配指标的120%取整(凡出现小数点的都予以“进一”取整),依据笔试成绩从高分至低分确定各县(区)进入面试的人员名单(指标末位成绩并列者一并进入面试),然后由各市(州)教育部门会同人社部门组织实施本地区的面试工作。考生的最终总成绩为笔试成绩/3×70%+面试成绩×30%,以最终成绩从高至低确定拟录取人员名单。具体面试办法由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另行制定。
&&& 五、组织报名及报名资格审查
&&& (一)发布通告
&&& 省、市(州)有关部门分别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布通告,公布招录方案等有关信息;宣传省委、省政府民生实事的有关政策。
&&& (二)组织报名
&&& 1、报名时间
&&& 2014年5月24日至5月30日。
&&& 2、报名地点
在各县(市、区)指定的地点报名。
&&& 3、普通高校毕业生的报名办法及资格审查
&&& (1)在市(州)、县(市、区)考务办公室的统一组织协调下,采取本人现场报名的办法组织报名和资格审查。
&&& (2)往届毕业生须持身份证、《择业通知书》或派遣至生源市(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就业报到证》(必须无具体就业单位)、毕业证、户口簿等证件报名。
&&& (3)应届在校毕业生报名时须持身份证、学校就业部门盖章的《2014年应届毕业生参加甘肃省基层就业项目考试学校推荐表》、以及生源地户籍证明(原户籍复印件或公安部门证明)等证件。其中,省外院校甘肃生源的2014年应届毕业生,如果本人因故无法回生源地参加报名,可委托亲友报名,报名时除提供有关规定的证件外,还须持委托书、考生本人的电子照片(照片大小小于20K)。考生领取准考证时,考务部门须重新审核毕业证、报到证、户籍等相关资料,再次确认报考资格。
&&& (4)农村纯农(牧)户零就业家庭、城乡低保家庭普通高校毕业生需提供县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证明、民政部门的低保证明。报考农村中小学、乡镇幼儿园教师的非师范类专业普通高校毕业生还需提供教师资格证或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课程合格证。
&&& (5)报名时,考生须填写《甘肃省2014年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项目选拔考试报名信息登记表》,《资格审核表》,并现场采集准考证照片。另外,考生需提供4张近期2寸彩色免冠照片,在填写相关表格时使用。
&&& (6)报考基层学校教师岗位的考生,须按文科、理科、音体美、幼儿园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岗位分别报名。
&&& 4、农村公办中小学代课人员的报名办法及资格审查
&&& 农村公办中小学代课人员的报名和资格审核工作由省、市(州)、县(市、区)教育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报考人员原则上只允许报考户籍所在县的文科教师、理科教师岗位。报名时,本人须持县(市、区)教育部门聘用文件或证明、本人申请及户籍证明、身份证、教师资格证、学历证明等,到指定的地点报名。报名时,须填写《甘肃省2014年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项目选拔考试报名信息登记表》、《甘肃省2014年选拔农村公办中小学代课人员到农村中小学任教资格审核表》,并现场采集准考证照片。另外,考生需提供4张近期2寸彩色免冠照片,在填写相关表格时使用。
&&& 各县(市、区)教育部门按照选拔条件对报考人员的资格和有关原始证明材料进行严格审查,并在县(市、区)、乡(镇)、村(社区)及代课学校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公示结束后,将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报名信息报同级考务办公室汇总,同时,将公示情况及报名信息报市(州)教育部门审核批准,报省教育厅备案。
&&& 5、报考基层教育、卫生、农牧、文化、旅游和社会保障岗位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原则上只限报考毕业生生源县(市、区)的招考岗位。个别因婚姻发生户籍变化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凭结婚证、户籍证明及其它有效证件,在新户籍所在地县(区)参加报名。因婚户籍落入我省的外省生源未就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允许在新户籍所在地参加报名,录取后需将《就业报到证》改派至我省。
&&& 6、报考甘南藏族自治州基层岗位的藏族考生,报名时需填写公共基础知识测试和专业基础知识测试笔试试卷的汉、藏语言类型。
&&& 7、《准考证》经市(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盖章后生效,在考前一周内由生源地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发给考生。
&&& 六、考试
&&& (一)考试组织
&&& 省、市(州)、县(市、区)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牵头,会同教育、卫计、农牧、文化、财政、旅游等部门(单位)成立考务办公室,负责考试的组织协调工作。省人社、教育、卫计、农牧、文化、财政、旅游等部门(单位)对考试工作进行巡视监督。
&&& (二)考试内容及范围
&&& 1、公共基础知识测试
&&& 内容为大学思想政治、时事政治、法律常识、计算机应用知识等。
&&& 2、专业基础知识测试
&&& 报考基层学校教师岗位的考生,按文科类、理科类、音体美类、幼儿教育类分别命题考试。其中,农村中小学文科教师岗位测试内容为中学语文、历史、地理;农村中小学理科教师岗位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岗位测试内容为中学数学、物理、化学;农村中小学音体美教师岗位、乡镇幼儿园教师岗位测试内容为相关专业知识(乡镇幼儿园教师岗位测试内容包括学前教育理论)。
&&& 报考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岗位的测试内容为医学专业公共基础课和中医基本理论有关内容。
&&& 报考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岗位的测试内容为畜牧兽医综合基础知识。
&&& 报考乡镇农技推广站等涉农站(所)工作人员岗位的测试内容为农业技术综合基础知识。
&&& 报考基层旅游事业单位的测试内容为旅游法规、旅游管理综合基础知识。
&&& 报考基层社保等事业单位的测试内容为社会保障法规、社会保障基础知识。
&&& 报考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岗位的测试内容为群众文化基础知识、文化馆(站)服务与管理。&
&&& (三)考试时间
&&& 2014年7月12日。9:00―11:30,公共基础知识测试;14:30―17:00,专业基础知识测试。
&&& (四)其它
&&& 本次考试不指定教材,不委托任何单位(机构)举办任何考前辅导班。
&&& 七、审核录取及安置上岗
&&& (一)初选、体检、公示
&&& 各县(市、区)按各岗位类别(文科教师、理科教师、音体美教师、幼儿园教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卫生、畜牧兽医、农业技术、文化、旅游、社保岗位)及农村中小学代课人员分配指标数,在指标内按总成绩(基层教师的成绩由笔试和面试换算所得)由高分到低分依次排序,确定拟录取人员名单。各岗位类别分配指标末位考试总成绩出现并列时,首先,对符合上述选拔范围及条件的农村纯农户、纯牧户零就业家庭和城乡低保家庭普通高校毕业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拔;其次,按照专业基础知识测试成绩,从高分至低分择优录取。若无符合优先选拔条件的,各县(市、区)采取加试方法确定人选。拟录取人员名单确定后,参照新录用公务员体检标准组织体检,经公示后报市(州)复核。
&&& (二)审核、录用
&&& 市(州)考务办公室和教育部门分别对县(区)上报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和农村公办中小学代课人员资格逐一复核后,普通高校毕业生由市(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进行公示,代课人员由市(州)教育部门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天。公示结束后,8月10日前,将有关材料报省上审核。其中,普通高校毕业生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审核,农村公办中小学代课人员由省教育厅负责审核。审核结束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会同有关部门发文录取。
&&& 八、待遇及保障措施
&&& 普通高校毕业生被录用后,按基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管理,其工资2014年由省财政按年人均15000元(月人均1250元)的标准,从录用文件下发次月起划拨市(州)或县(市、区),由市(州)、县(市、区)按有关政策落实。从2015年起,其工资等待遇按当地事业单位新录用人员标准执行,由省财政按年人均15000元的标准纳入省对市县转移支付基数。市(州)、县(市、区)按照国家和省上的政策予以落实。
&&& 农村公办中小学代课人员被录用后,按其招录为公办教师前最后一次经县(市、区)教育部门批准为代课人员的时间连续计算工龄,无试用期。其工资待遇参照相同条件的正式在职教师执行。省对市县录用人员工资补助比照录用的普通高校毕业生执行。
组织考试的工作费用,由省、市州及县市区财政分级负担,不向考生收取。
&&& 九、组织保障
&&& 2014年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程实施工作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由省人社厅牵头,与省教育厅、省卫计委、省农牧厅、省文化厅、省财政厅、省旅游局共同组织实施;各市(州)、县(市、区)政府具体实施。其中,代课人员的组织报名、资格审查、名单公示及审批阶段的审核等工作由各级教育部门牵头负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配合完成。
&&& 有关报名表格可以登录“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http://www.rst.)下载后填写。
&&& 本通知自下发之日起执行,普通高校毕业生选拔的相关政策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解释,农村公办中小学代课人员相关问题由省教育厅负责解释。
&&& 省直有关部门咨询电话:
&&& 省人社厅:0931―8723159、8725689
&&& 省教育厅:0931―8820648、8283122
&&& 省卫生计生委:0931―4818115、4818113
&&& 省农牧厅:0931―8179157、8179081
&&& 省文化厅:0931―8872257、8877312
&&& 省旅游局:0931―8411258、8411239
&&& 各市州咨询电话:
&&& 兰州市人社局
&&& 兰州新区组织部
&&& 嘉峪关市人社局
&&& 金昌市人社局
&&&&&&&&&&&&&&&&
&&& 白银市人社局
&&& 天水市人社局
&&& 酒泉市人社局
&&& 张掖市人社局
&&& 武威市人社局
&&& 定西市人社局
&& &&&&&&&&&&&&&
&&& 陇南市人社局
&&& 平凉市人社局
&&& 庆阳市人社局
&&& 临夏州人社局
&&& 甘南州人社局
&&& 相关表格请点此链接下载:
2014年选拔普通高校毕业生
到基层从事三支一扶和进村
社区工作实施细则
&&&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有关文件精神,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等部委要求,结合我省实际,今年继续采取统一招考的办法,选拔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以下简称“三支一扶”),以及进村、进社区担任村(社区)主任助理工作(以下简称“进村社区”)。
&&& 一、目标任务
&&& 选拔1200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三支一扶”工作,选拔2000名普通高校毕业生从事“进村社区”工作。
&&& 二、报考要求及范围
&&& (一)基本要求
&&&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良好,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且本人志愿到基层农村和社区工作,并符合有关要求,服从工作需要和组织分配。
&&& (二)报考范围
&&& 1、“三支一扶”报考范围:2014年毕业、尚未落实就业单位的专科(高职)及以上学历的甘肃生源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
&&& 2、“进村社区”报考范围:
&&& (1)2002年至2010年毕业,尚未就业,持《择业通知书》并按规定在生源地进行报到注册的专科(高职)及以上学历毕业生;
&&& (2)2002年至2006年毕业,持《就业报到证》回生源地登记、尚未就业的师范类专业专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
&&& (3)2011年至2013年毕业,持《就业报到证》回生源地登记、尚未就业的专科(高职)及以上学历毕业生;
&&& (4)2014年毕业,尚未落实就业单位的应届专科(高职)及以上学历毕业生。
&&& 三、组织报名及资格审查
&&& (一)发布通告
&&& 省、市(州)有关部门分别通过主要媒体向社会发布通告,公布选拔方案等有关信息。
&&& (二)组织报名
&&& 1、报名时间:2014年5月24日至5月30日。
&&& 2、报名地点:在各县(市、区)指定的地点报名。
&&& 3、报名方法及资格审查:
&&& (1)在市(州)、县(市、区)考务办公室的统一组织协调下,采取本人现场报名的办法组织报名和资格审查。各市(州)、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具体负责报名和资格审查工作。报考人员根据报考条件选择报考“三支一扶”或“进村社区”岗位。
&&& (2)往届毕业生报名时须持身份证、《择业通知书》、户口本、毕业证等证件原件进行报名。其中,确未就业但无《择业通知书》的毕业生,持派遣至生源市(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就业报到证》(必须无具体就业单位)报名。
&&& (3)应届在校毕业生报名时须持身份证、学校就业部门盖章的《2014年应届毕业生参加甘肃省基层就业项目考试学校推荐表》、以及生源地户籍证明(原户籍复印件或公安部门证明)等证件。其中,省外院校甘肃生源的2014年应届毕业生,如果本人因故无法回生源地参加报名,可委托亲友报名,报名时除提供有关规定的证件外,还须持委托书、考生本人的电子照片(照片大小小于20KB),考生领取准考证时,考务部门须重新审核毕业证、报到证、户籍等相关资料,再次确认报考资格。
&&& (4)报名时,考生现场填写《甘肃省2014年选拔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考试报名信息登记表》和《甘肃省2014年选拔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三支一扶和进村社区工作资格审核表》,并现场采集准考证照片。另外,考生需提供4张近期2寸彩色免冠照片,在填写相关表格时使用。
&&& (5)《准考证》经市(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盖章后生效,在考前一周内由生源地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发给考生。
&&& (三)有关要求
&&& 1、以往从事过“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进村社区”等基层服务项目的服务生,不允许参加此次招考。
&&& 2、报考“三支一扶”或“进村社区”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原则上只限报考毕业生生源县(市、区)的招考岗位。个别因婚姻发生户籍变化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凭结婚证、户籍证明等有效证件,在新户籍所在地参加报名。因婚户籍落入我省的外省生源未就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允许在新户籍所在地参加报名,录取后需将《就业报到证》改派至我省。
&&& 3、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藏族考生,报名时需填写笔试试卷的汉、藏语言类型。
&&& 四、考试
&&& (一)考试组织
&&& 省、市(州)、县(市、区)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牵头,会同财政等部门成立考务办公室,负责考试的组织实施工作。
&&& (二)考试内容及范围
&&& 招录选拔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一组织考试。考试科目为“公共基础知识测试”,总成绩为150分。考试内容包括:大学思想政治、时事政治、法律常识、计算机应用知识等。少数民族自治州及少数民族自治县的少数民族考生在总成绩中加5分。
&&& (三)考试时间
&&& 2014年7月12日, 9:00―11:30。
&&& (四)其他
&&& 考试不指定教材,不委托任何单位(机构)举办任何考前辅导班。
&&& 五、审核录取及安置上岗
&&& (一)指标分配
&&&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根据各市(州)“三支一扶”和“进村社区”岗位需求数及报名考生数,分解下达选拔指标;各市(州)向县(市、区)分解指标。
&&& (二)初选和体检
&&& 1、各县(市、区)按“三支一扶”和“进村社区”分配指标数,在指标内,按“公共基础知识测试”成绩由高分到低分依次排序,确定拟录取人员名单。分配指标末位考试分数出现并列时,各县(市、区)可采取加试方法确定人选。
&&& 2、拟录取人员名单确定后,参照新录用公务员体检标准组织体检,经公示后报市(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复核。
&&& (三)审核、录取
&&& “三支一扶”人员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审核确定。市(州)对县(市、区)上报的“三支一扶”拟录取人员逐一复核后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天)。公示结束后,8月10日前报省人社厅审核。
&&& “进村社区”人员由市(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核确定,审核确定前要进行为期7天的公示,人员确定后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备案。
&&& (四)安置上岗及待遇兑现
&&& 经批准录取的 “三支一扶”、“进村社区”人员,继续执行甘人通〔2006〕59号、甘人通〔2006〕61号等文件有关规定。录取文件下发后,由市州、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尽快组织岗前培训,10月底前全部安排上岗。要按照省人社厅、省财政厅《关于提高三支一扶人员生活补贴标准的通知》(甘人社通〔2013〕128号)要求,及时落实“三支一扶”服务人员的生活补贴,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 组织考试选拔过程中所产生的工作费用,由省、市(州)财政分级负担,其中省上主管部门组织考务发生的费用由省财政支付,各市州、县区组织考务等工作发生的费用由同级财政负担,不向考生收取。
&&& 报名咨询电话:考生可通过《2014年选拔8000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事业岗位工作实施细则》中公布的人社部门电话号码进行咨询。
&&& 相关表格请点此链接下载:&&
甘肃省 2014年国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
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细则
&&&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央编办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教师〔2006〕2号)和《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有关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厅函〔2014〕2 号),结合省情和我省八年来“特岗计划”实施情况,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 一、目标和范围
&&& 通过实施国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以下简称“特岗计划”),公开招聘普通高校毕业生到我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原“两基”攻坚县、地震重灾县、有特殊困难的边境县、少数民族自治县和少小民族县县以下农村学校任教,引导和鼓励普通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义务教育工作,创新农村学校教师补充机制,进一步解决农村学校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 2014年,我省拟在以下 49个县(市、区)实施“特岗计划”。具体为:榆中县、镇原县、宁县、正宁县、合水县、华池县、环县、庆城县、清水县、武山县、秦安县、麦积区、张家川县、甘谷县、武都区、康县、礼县、文县、徽县、宕昌县、西和县、成县、两当县、会宁县、靖远县、夏河县、碌曲县、迭部县、玛曲县、临潭县、卓尼县、临夏市、积石山县、东乡县、永靖县、康乐县、广河县、和政县、临夏县、安定区、临洮县、通渭县、漳县、岷县、陇西县、渭源县、静宁县、庄浪县、肃南县。全省拟计划招聘农村特设岗位教师 3490 名(不含农村硕士),聘期3年。
&&& 各设岗县(市、区)拟聘人数以省教育厅核准的计划和岗位为准(见附件1,以电子版上传至省教育厅网站,不再印发)。
&&& 二、基本原则
&&& (一)招聘工作由省教育、人社、财政等部门共同负责,遵循“公开、公平、自愿、择优”原则。
&&& (二)特岗教师的安排按照学科结构和教师岗位需求,科学搭配。
&&& (三)特岗教师原则上安排在县以下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少数民族自治县和少小民族县可安排在农村生源占60%左右的县城学校。
&&& (四)特岗教师实行公开招聘,合同管理。合同中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和应聘人员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 三、对象和条件
&&& (一)特岗教师招聘对象必须为甘肃生源,以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类应、往届本科毕业生为主,以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非师范类应、往届本科毕业生中具有教师资格证(教育部考试中心的颁发的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或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心理学两门课程考试合格证(教育部考试中心的颁发的笔试成绩合格单)为辅,并招收少量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师范类专业应届专科毕业生。已经签约的2014年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可免试纳入特岗教师管理,但必须要进行网上报名。
&&& (二)符合以上条件的往届毕业生必须为2009年暨以后毕业,尚未就业且持有《择业通知书》或派回生源市(州)人社部门的就业报到证(无具体就业单位)。
&&& (三)参加过“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有从教经历的志愿者和参加过半年以上实习支教的师范院校本科毕业生同等条件下优先。
&&& (四)报名者应同时符合教师资格条件要求和招聘岗位要求,报考农村中小学文科和理科教师岗位须为相关或相近专业;报考中小学音体美教师岗位的考生,须为音乐、舞蹈、美术、体育类专业毕业。
&&& (五)招聘对象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 1.思想政治素质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 2.身体健康;
&&& 3.志愿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服从组织安排。
&&& 四、实施办法
&&& (一)报名时间、地点及相关要求
&&& 1.现场报名时间为2014年5月24日至5月30日;网络报名时间为2014年6月16日至23日。没有进行网上报名的考生,将不予聘用。网络报名地址为& http://tg.。在报名过程中,如有网站操作相关问题,请联系报名网站技术支持,电话:010-转601,邮箱:tg@。
&&& 2.报名地点在特岗实施县(市、区)指定的地点。
&&& 3.符合条件的毕业生须持身份证、毕业证(或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开具的证明)、《择业通知书》、教师资格证等证件原件和《甘肃省2014年国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报名表》(附件2)一式三份(附贴近期1寸免冠彩照)进行报名。省内高校毕业生报名表由各高校自行印制并免费向毕业生发放,省外高校毕业生报名表由毕业生登录甘肃省教育厅门户网站()自行&下载。报名表由考生、设岗市(州)和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各留一份。
&&& 4.报考特岗计划的考生不能再报考民生实事就业项目和基层服务项目中的其他项目。重复交叉报名者,按考试成绩无效处理。原则上,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只允许在其生源地县(区)报名,具体以各设岗县(区)公布的生源要求为准,每人限报一个志愿服务县,不作调剂。志愿到无生源地限制的设岗县(区)服务的毕业生必须到该县(区)报名并参加考试。
&&& 5.如果本人因故无法参加现场报名的,可委托亲友报名,报名时除提供上述规定的证件外,还须持委托书、考生本人的电子照片(大小小于20kb),领取准考证时进一步审核报考资格。
&&& (二)资格审查
&&& 报名毕业生的资格审查,由设岗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报考条件进行审查。
&&& (三)考试(笔试)组织
&&& 1.考试(笔试)内容
&&& 本次考试笔试分为公共基础知识测试和专业基础知识测试两部分,各占150分,总分300分。
&&& 公共基础测试内容主要包括大学思想政治、时事政治、法律常识、计算机应用知识。
&&& 专业基础知识测试按文科类、理科类、音体美类分别命题考试。其中,文科类测试内容为中学语文、历史、地理;理科类测试内容为中学数学、物理、化学;音体美类测试内容为相关专业知识。
&&& 2.考试(笔试)时间和地点
&&& 考试时间:2014年7月12日上午9:00―11:30,公共基础知识;下午14:30―17:00,专业基础知识。
&&& 考试地点:以准考证上指定的地点为准。
&&& (四)人选确定
&&& 笔试成绩公布后,各设岗县(市、区)要依据招聘岗位和考生笔试成绩由高分到低分依次排序,确定进入面试人员名单,并在网上进行确认。面试工作由各设岗县(市、区)教育、人社部门按照市(州)教育、人社部门的统一安排组织进行。进入面试人员原则上音体美学科按各设岗县(市、区)招聘计划的120%掌握,其他学科按各设岗县(市、区)招聘计划的110%掌握(凡出现小数点的都予以“进一”取整)。面试满分100分。各设岗县(市、区)拟聘用人员按考生总成绩(笔试成绩/3×70%+面试成绩×30%)确定,并由设岗县(市、区)参照新录用公务员体检标准组织体检,经公示后报市(州)复核。设岗市(州)教育行政部门于2014年7月31日前将审核同意拟聘用的特岗教师名单汇总(附件3)上报省教育厅,原则上本科生应占60%以上。各市(州)上报的拟聘用特岗教师,由省教育厅进行资格审核并经网上公示后报教育部。
&&& (五)岗前培训与上岗
&&& 各地要安排拟聘特岗教师参加不少于一周的岗前培训,并在上岗前按国家规定进行教师资格认定,确保特岗教师在秋季开学时持证上岗。本年度招聘的特岗教师上岗情况由市(州)教育行政部门于9月底前报省教育厅。
&&& (六)信息管理
&&& 各设岗县(市、区)要在特岗计划信息管理服务系统中做好报名、审核、录用、上岗确认及信息更新等工作,对特岗教师进行科学管理。8月15日前将正式上岗教师信息,通过教育部特岗系统报教育部、财政部,作为核拨中央补助经费的依据。
&&& 五、保障政策
&&& (一)特岗教师享受《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9]4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5]18号)和《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毕业生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助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教〔2006〕133号)中规定的各项优惠政策。
&&& (二)“特岗计划”的实施与“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相结合。符合相应条件要求的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免试纳入特岗教师管理。
&&& (三)特岗教师在聘期内,由设岗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对其进行跟踪评估,对成绩突出、表现优秀的,给予表彰;对不按合同要求履行义务的,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督促改正;对不适合继续在教师岗位工作的,应及时向省、市教育行政部门报告,不再列入本项目管理,自主择业。
&&& (四)本次招聘的特岗教师,服务期满后自愿留在本地学校继续任教的,经设岗市(州)教育、人社部门同意,由设岗县(市、区)教育、人社部门组织进行岗位考核,岗位考核合格的,不进行其他考试,由设岗县(市、区)负责落实工作岗位,将其工资发放纳入当地财政统发范围,保证其享受当地教师同等待遇,省上不再行文。
&&& (五)三年服务期满后,岗位考核不合格和不愿留在志愿服务地学校工作的特岗教师,由其自主择业。
&&& 六、资金安排
&&& “特岗计划”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承担。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特岗教师的工资性支出,并依据实际在岗教师人数据实核拨。特岗教师在聘任期间,执行国家统一的工资制度和标准;其他津贴补贴由各县(市、区)根据当地同等条件公办教师年收入水平和中央补助水平综合确定。凡特岗教师工资性年收入高于国家标准的,高出部分由设岗县(市、区)政府承担。
&&& 组织选拔特岗教师过程中产生的面试费用由设岗县(市、区)负担,不得向毕业生收取任何费用。
&&& 七、其他事宜
&&& 特岗教师户口和档案关系原则上统一转至工作学校所在地的县级人事档案管理部门。
&&& 设岗县(市、区)和学校,要为特岗教师提供相应的周转住房和必要的生活条件。
&&& 本细则由省教育厅负责解释。
&&& 咨询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医药卫生报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