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实例的照片及注解

您的当前位置: >>
上海“路线图”:走向全球科创中心——《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解读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对于&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中央点题,上海给出了&可操作管用&的路线图,并强调能落实落地。
集聚创新人才、激活创研院所、扶持创投机构、搭建创业平台&&黄浦江畔,新一轮浪潮正在涌动。5月25日,中共上海十届市委八次全会召开,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下称《意见》)。科技创新成为上海未来应该依傍的&主动力&。
&一切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摒弃,一切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都要大胆革除,一切束缚创新创业创造手脚的政府管理方式都要彻底改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强调。
明确&由谁创新&&动力哪里来&&成果如何用&
曾经,上海为何出不了马云的讨论火热一时。互联网席卷下的这些年,&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巨头都不在上海,这令很多人耿耿于怀,甚至因此唱衰上海未来。上海自己也曾受困于&BAT之问&。昔日错过BAT,的确是上海的遗憾。但今天的上海必须跳出这个框架。
上海的转型迫在眉睫。进入21世纪以来,上海发展的土地、环境、人才约束日益加大,经济增长&减速换挡&。2008年,上海的GDP增速回落到9.7%,延续16年的两位数增长就此终结。而到2014年,这个数字,变成了7%。没有改革创新就不能前进,上海用&壮士断腕&来释放出转型空间,重构城市发展动力、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
何谓&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韩正解释说,一要具有全球影响力,二要聚焦科技创新,突出创新驱动发展,三要充分体现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功能。
这份历时一年形成的《意见》,经历了前期调研、专题研究、制订方案三个阶段。要解决的问题,聚焦在&由谁创新&&动力哪里来&&成果如何用&三个基本问题上。《意见》提出&两步走&规划:到2020年前,要形成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体系;到2030年,要形成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的创新驱动发展新路。
上海市社科院副院长王振认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最大的优势在于,这是国家战略,由上海代表中国参与全球市场的创新竞争。&上海有比较好的科技创新基地,有资金又有院校,还有人才,同时可以向长三角腹地辐射,这都是其他城市不具备的优势。&王振说。
承担国家战略,对创新有前端引导,这让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使命格外特殊。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只有实现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和项目的前瞻布局,才能赢得主动。
《意见》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区域布局三方面提出了具体任务。也提出,要优化重大科技创新布局,加快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若干重大创新功能型平台,实施一批重大战略项目,布局一批重大基础工程,建设各具特色的科技创新集聚区。
从300毫米硅片集成电路到燃气轮机,从&脑科学与类脑人工智能&到&干细胞与组织功能修复&,从&北斗导航&到量子通信,从&大飞机&到深海科学&&这一年间,上海承担着数量空前的国家级重大项目,逐一剑指科技前沿。
细加分析,这些专项既有面向基础前沿开展的超前部署,也有面向产业建立的自主创新体系,立足的都是上海有基础、有优势、有能力突破的领域。除了老牌的科研院所、大型国企,民企联影医疗自主研发的48通道射频接收系统,已经超越国际市场普遍使用的32通道系统,在素为西方垄断的核磁共振领域分得一杯羹;把中国研发中心放在上海的外企霍尼韦尔则研发出数百项产品在世界热卖,一次次上演&东方服务世界&的好戏。各类主体都在创新,上海的许多方面都在与&核心技术&发生关联。
剑指一切制约创新的制度藩篱,体制机制改革将是重头戏
&开放就有活力,放开就是支持&,体制机制改革是重头戏。关于创新生态,《意见》着力破解制约创新环境建设的四个难题:创新成果转化难、创新企业融资难、草根创业难、知识产权保护难。这些都是&干货&,为打通科技成果产业化&最后一公里&进行体制机制的突破。
从&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到知识产权证券化、技术转移交易平台,《意见》提出不少具有经济概念的关键词。而这些名词均指向&转化&二字,力图用各种&经济杠杆&撬动科技转化。
此前,科研单位形成的科技成果,需要从市一级往上逐级报备,使用、处置、收益的自主权范围只有&30万元&以内。面对繁琐程序,科研单位的成果耽误不起;面对报批责任,相关部门也有点负担不起。现在,&三权&自主也紧随着分配比例的再造,《意见》提出&允许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归属研发团队所得比例不低于70%&。
上海市科委体改法规处处长吴寿仁表示,《意见》其实不仅是向科研单位放权,也是强化科研团队在实施转化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科研人员作为转化的&主人翁&。此前即使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的股权激励改革,研发团队在&饼图&中的占比也是不高于50%的,可见如今经济上的激励力度非常之大。
开放是创新的源头,国际化更是上海最大的优势。这一年,上海市领导反复强调,科创中心是一个国际化大平台,需在开放的理念下予以推进。
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总裁、上海杨浦科技创业中心总经理谢吉华表示,《意见》&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中的一些提法,如&知识产证券化+技术交易制&很新,将上海定位为辐射全球网络的一个中心,体现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视野。今年1月,科技部和上海市政府在杨浦区共同设立&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它打出的口号,是打造&各类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汇聚的平台&。这里没有级别、没有编制,一切以专业和市场为导向。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已与美国Yet2、德国史太白等国际知名技术交易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正打造辐射全球的技术转移网络平台。在上海,这样的开放平台正在日趋普遍。毋宁说,这也是一种新标杆。
择天下英才而用之。《意见》聚焦引进培养、使用评价、分配激励三个环节。近期上海已经出台创业大学生获得首轮融资就可以获得上海户口,又出台了外国优秀留学生落户上海的优惠政策,预计一系列先行先试的举措还会出台。此外,刚刚被划入自贸试验区的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正在开始一场前所未有的&双自联动&,将为创新领域的规则探索提供宝贵的试验田,形成真正的&创新红利&。
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制度藩篱,上海开始踏上了建立市场导向的创新型体制机制、推进管理创新之路。上海市科委主任寿子琪认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最重要的是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和突出难题。围绕这一目标,关键是要依靠体制机制改革,让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创新人才充分地活跃起来,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历次关口,上海都勇立潮头。如今,当创新驱动的号角吹响之时,上海再次承担了率先出发的历史重任!
或许自贸区之后,科创中心将成上海另一张城市名片。
(来源: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作者:王 春& 日期:日)
友情链接:论文引用怎样做脚注_百度知道
论文引用怎样做脚注
引用的东西是新浪网上的新闻,还是引用那份晚报的?引用网上的内容,脚注的具体格式是什么,而它又用的是别人晚报上的内容,这样我做脚注的时候是引用网站的呢
我有更好的答案
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试行)
毕业论文(设计)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学科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环节。为了统一和规范我院毕业生论文(设计)的写作,保证我院毕业生论文(设计)的质量,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参照其他高校有关规定,特制定《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试行)》。
一、内容要求
(一)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应该简短、明确、有概括性。读者通过题目,能大致了解论文的内容、专业的特点和学科的范畴。但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20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二)摘要与关键词
1、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应概括地反映出毕业论文(设计)的目...
这个上网一查不就知道了吗!
那你帮我查一下吧,查得到我就不问了。
其他类似问题
437人觉得有用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脚注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为您推荐: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电器装配生产线
江麓工程机械参加上海宝马展
动臂式塔式起重机
抢险救灾装备
江麓压路机
江麓挖掘机在新基地实现首批下线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十一五”时期我国自主创新硕果累累。作为共和国脊梁的重要一员,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江麓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麓”)以其不俗表现,成为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自主创新时代主旋律的生动注解。
5年来,江麓完成了一批以国家重大装备项目、“863”计划项目、火炬计划项目、湖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等为核心的新产品研制,突破了多项军民品核心关键技术,获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奖特等奖、国防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建设工程重大贡献奖等省部及以上科技奖29项,国家专利授权48项。
“作为军工大型骨干企业,只有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才能担当起强军、壮民双重使命,履行好政治、经济、社会三重责任。” 江麓总经理柳秀导对所在企业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国际化创新型装备制造服务事业,打造有抱负、负责任、受尊重江麓团队,把企业建设成为我国防务装备、重型装备与工程机械、传动机械重要产业基地。”
自主创新促转型
江麓是一家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企业,其前身是120年前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造”。1958年,第一代江麓人筚路蓝缕,重新建厂于湖南湘潭,迄今已创造50多项“中国第一”。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百年军工的梦想,是打造百年老店,实现基业长青。柳秀导说:“对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而言,军事工业不应成为负担,而要成为强大动力。我们确立的事业目标,决定了我们要锐意创新,要敢于承担创新风险,要舍得下本钱搞创新。”5年来,江麓累计投入研发经费5亿多元,是“十五”总量的3倍;民品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由“十五”期间的3.08%,提高到“十一五”的8.11%。
科技创新投入大幅度增长,是基于平台的建立和项目的选择。 “十一五”以来,江麓创建了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湖南省工业设计中心、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等科技创新平台,跻身为高新技术企业、湖南省创新型企业。同时,通过深化产学研用实效型战略合作,与北京理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湘潭大学等高等院校和多家兵器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重点用户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有效地促进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着眼长远发展,企业科技创新才有动力,创新成果才有竞争力、生命力。江麓贯彻“生产一代,试制一代,预研一代,构思一代”思路,坚持一手抓日常性技术改进与创新,一手抓重大科技项目调研论证与立项研制。2010年5月,某重大装备预研项目提前半年通过结题验收,填补了我国在该技术领域的空白,为未来装备型号研制和升级换代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创新投入都可以折算为企业当期的考核利润,也使企业得以抢占技术制高点。这样益当前、利长远的事,我们愿意办。”柳秀导坦然一句话,抓住了问题的要害。
有什么样的激励机制,就有什么样的企业行为。江麓深植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对于技术创新的考核与激励机制,树立开放式科技创新理念,深化科技创新管理机制和科技人员薪酬分配制度改革,使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成果充分涌现,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十一五”,江麓累计完成产品、工艺、信息化科研项目200多项,研究编制各类标准55项。2007年5月,江麓喜获一个军工企业所能得到的最高荣誉——国家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建设工程重大贡献奖。2009年10月,江麓提供的两个独立整车方阵荣耀参加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大阅兵,并为其他3个受阅装备方阵配套提供了综合传动装置、11个受阅装备方阵配套提供了电器装置。江麓研产的装备,还成功参加了历次“和平使命”中俄联合军演。
“科技引领,强军壮民”,这是江麓多年来一以贯之的战略。担当报国强军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坚持走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路子,推动开放式研发体系的建立,在抓好军品技术创新的同时,努力把军工技术转化运用到民用领域,推动民用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成为江麓技术创新的路径选择。“一定要真正取得技术突破,并形成持续创新能力。”江麓人以其执著和睿智,搞创新,占先手,强基础,利长远,决心要在关键环节上取得重大突破。
2009年,江麓牵头竞标国家“863”计划项目——“新型混合动力工程机械关键技术及系统”时,进入该项目主要依托产品--液压挖掘机行业还不足两年。面对实力强大的竞争对手,江麓凭借其深厚的军工技术底蕴,以明显优势赢得国家科技部主持的专家组答辩第一名。2010年6月,率先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台22吨混合动力液压挖掘机,并顺利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组织的结题验收。该产品在系统功率流分配管理、动力源与负载参数匹配、动力系统机电耦合动力学特性、能量回收等核心技术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相比传统挖掘机可节能约30%,作业效率提高约25%,排放达到欧Ⅲ标准。这对于突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关重件技术瓶颈、提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中国液压气动密封件工业协会调查,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液压件市场。尽管我国工程机械发展迅猛,但高端液压件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无情地吞噬了行业绝大部分利润,严重制约了产业转型升级。核心技术永远别指望人家会卖给你。江麓人知难而进,决心在“重型车辆传动及工程机械智能化高效电液控制系统关键技术”攻关方面有所作为。2006年以来,江麓启动了军民融合液压元件工程中心建设,依托军品核心技术,联合多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选择高难度的挖掘机用液压阀为突破口,开展技术攻关和样阀试制。2010年3月,成功研制出样阀并通过工况试验,标志着该项技术攻关取得了阶段性重大突破。以此为起点,下一步将通过协同抓好研发、制造、服务三大体系建设,全力打造我国重型车辆传动与工程机械智能化高效电液控制系统研产基地,力争“十二五”中后期实现产业化发展。
应急救援装备突破产业化关口。江麓结合国家需求,采用集成创新的方式,扎实抓好军用技术推广,成功研制出中国森林武警抢险救灾指定装备——多功能履带式森林消防车、2009年北京国际工程机械展“十大特色产品”——国内首创高机动抢险救灾车,并均已通过省级技术鉴定,取得了批量订货,实现了批量交装。2010年7月,黑龙江大兴安岭森林某处发生一起火灾,由江麓提供的6台多功能森林消防车火速驰援,为救灾成功做出了重大贡献,得到了森林武警官兵的一致认可,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先后进行了采访报道。
在新能源领域,江麓发挥军工技术优势,成功研制出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湖南省重大科技专项——风电设备偏航/变桨驱动装置,经检测其综合性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同时,率先研制出2兆瓦级风电设备偏航/变桨驱动电机,填补了国内空白,关键参数与国际同类产品相当。这两个项目作为替代进口产品,均已取得小批量订货,迈出了产业化发展坚实的一步。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品和产业的转型升级,核心在自主创新。一项核心关键技术的突破,小可以成就企业,大可以改变世界。江麓坚持走科技引领、创新发展的路子,正从“微笑曲线”的制造谷底,奋力向研发和技术、品牌和服务两端提升,自信地走向科学发展的春天。
聚焦主业谋发展
“什么都能做,但什么都做不大,这几乎是大型国企的一个通病。”曾担任总工程师8年多时间的柳秀导对企业把脉很准。正如全国政协副主席、中科院院士王志珍所言:目前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大约在25%左右,真正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与发达国家80%的转化率差距甚远。
江麓从巨大的差距中找到了发展的潜力,研究制定并实施“一收一放”的应对之策。“收”即收缩阵线,汇聚优势,握成拳头;“放”即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产业裂变,打造市场主体。在完成投资清理整合、注销近20家下属单位的基础上,围绕重型装备与工程机械、传动机械主业和主导产品,先裂变,再聚变,成为江麓做强做大民品的重大战略决策。
享有“湖南工程机械产业摇篮”美誉的江麓,是国内最早进军塔机、施工升降机、液压压路机等工程机械行业的知名企业之一。2010年,江麓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江麓建筑工程机械产品质量调查连续6次被评价为全国用户满意单位,蝉联全国用户满意服务单位、全国用户满意产品荣誉。
依托湖南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效应、“中国兵器”平台效应和“江麓”品牌效应,在为中建、中铁、中交、中水、中土等“国字号”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供需双方建立了深厚的战斗情谊。2009年,在BICES展会现场一侧的工地上,出厂20多年的“江麓”牌压路机正在紧张地进行施工作业,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也成为企业军工技术与品质的最好见证。
技术创新是赢得市场信赖、用户满意的支点。从“十五”期间率先研制出国家重点攻关项目、“中国第一塔”——QTZ315大型塔机,到“十一五”国家火炬计划项目——新一代QTZ400、QTZ500大型塔机先后闯进市场,江麓一直保持着该领域的行业领先地位。同时,努力突破核心技术,江麓塔机智能化综合显控系统于2010年9月通过检测试验,使我国塔机可靠性、安全性和自动控制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万里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之河,江麓塔机与长江大桥建设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国家建机行业唯一金奖产品——QTZ120塔机参与建设我国第一座现代化跨越长江的黄石大桥,到“中国第一塔”先后参与建设了亚洲第一斜拉大桥——润扬长江大桥、世界第一双主跨超千米悬索桥——泰州长江大桥,江麓人续写着传奇。
“但由于多种原因,过去我们用于工程机械制造的家当,净值还不到1000万元,年产能不过600台套。”柳秀导介绍说:“我们于是下了很大的决心,要顺应市场规律和行业发展规律,经营上要把民品和军品彻底分开来弄,要建专业化、规模化的民品生产线,要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和职业经理人,组建具有独立市场主体地位的民品子公司,加速民品产业化发展步伐。”
决策一旦形成,围绕实施“民品科学跨越发展工程”,能力建设和体制机制改革的大幕随即开启。近两年,江麓完成工程机械、传动机械更新改造项目投资8亿多元,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能力初步形成。2010年,总投资5亿多元的江麓工程机械九华研产基地一期工程、本部塔机结构件油漆喷涂生产线已全面建成投产,并启动了塔机联合工房及生产线建设项目,在工艺技术水平明显提高、物流更加顺畅的基础上,使塔机、液压挖掘机、施工升降机、压实机械的总产能一举提升到6000台套。
在抓好能力建设的同时,坚持以产品和产业为龙头,推动民品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民品裂变到园区集群发展,组建了湖南江麓重工科技有限公司、湖南江麓重型装备有限公司,并引进社会投资者,推进实施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完善了公司治理。对民品子公司中层领导干部、管理辅助人员全部实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并依托专业管理咨询公司实施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增强了运营活力。
“建厂52年来,我们第一次走出了传统的院子,进驻到日新月异的工业园区,改变的不只是厂房、设备和生产线,更有员工思想观念的更新,可以说是跨进了二次创业的新天地。”柳秀导和他的团队充满着期待:“技术和资本,是企业转型升级的两大支撑。积极推进资本经营,是我们做强做大的必由之路。”
2006年5月,以技术、品牌、协作加工费折资入股,对外组建了湖南江麓容大车辆传动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经营由国外企业垄断的汽车无级自动变速器(CVT),抢占技术前沿和市场。该项目列入了湖南省重大技术创新及产业化项目、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及信息产业关键技术项目。经过多年攻关,于2009年率先研制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VT,并已获得19项专利授权。与普通自动变速器相比,CVT可节油15%,动力性提高15%,有害气体排放量降低20%。2010年3月,在长沙麓谷建成了投资1.81亿元、年产能5万台的国内第一条CVT专业化生产线;同年,销售突破3000台,率先实现了我国自主品牌CVT小批量上市,迈出了产业化发展的关键一步。
“没有掌握核心关键技术之前,与外国人合作根本不可能。我们攻关成功后,双方一谈即成。以创新和市场为后盾,国产化的优势无可比拟。”柳秀导深有感触。2011年2月,湖南江麓容大车辆传动股份有限公司与德国博世公司在长沙签订新款CVT开发合作协议,成为中国汽车核心零部件开放式自主研发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创新,加速推进国产CVT向国际一流迈进。“让中国的轿车装上湖南的CVT,让世界的轿车装上中国的CVT”,梦想成真的日子渐行渐近。
围绕重型装备与工程机械、传动机械主业,江麓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作为“孵化器”,开发成熟一个产品,组建一个专业化经营的分公司或子公司,助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江麓特种车辆公司、江麓建筑机械公司、江麓风能公司、江麓电气公司等市场主体应运而生。经过多年积累,民品裂变、产业布局、体制创新风生水起,江麓已进入科学跨越发展的快车道。
“十一五”以来,江麓主营业务收入约以每年5亿元的速度递增,企业经济规模与效益、发展速度与质量保持同步增长,综合实力和经济社会地位持续提高。2010年,江麓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5亿元,是“十五”末的5倍;实现利润2亿元,是“十五”末的160多倍;资产总额超过30亿元,较“十五”末翻番;净资产收益率为18%,较“十五”末提高了15个百分点;员工人均年收入较“十五”末翻了一番多,跃居地方前列。
提升员工幸福感
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和潮流。建设“幸福江麓”,做到发展为了员工、发展依靠员工、发展成果由员工共享,已经成为江麓人的共同追求。2010年,《基于提升国有企业员工幸福指数的人本管理》获湖南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第五届全国优秀企业管理成功案例。
解决温饱问题并逐步宽裕起来以后,员工关注的焦点必然发生变化。让员工事业成功有舞台,职业发展有通道,生活幸福有保障,实现员工与企业和谐互动发展,是“十一五”以来江麓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户需求的满足,股东利益的实现,企业发展的推进,归根结底在于员工。”柳秀导更愿意从员工的角度,去探寻企业肩负的使命和责任。
志存高远,不断提出新的事业追求,成为江麓凝心聚力的重要抓手。“十五”末期,企业经济规模才超5亿元,江麓领导班子经过深入调查研究之后,果断提出“十一五”末主营业务收入要突破30亿元。今天,站在新的起点,他们又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型企业和“科学跨越,百亿江麓”的奋斗目标。顺应各方期待,履行政治、经济、社会责任,提高管理效能、运行效率、核心能力和发展质量,加速推进产品与服务结构的调整优化和转型升级,努力实现由“产品制造商”向“系统解决方案品牌综合服务供应商”转型,正转化为江麓人的共识。
党建工作融入中心、融入发展,企业有了主心骨。“十一五”以来,江麓党委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主题实践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民品发展大讨论活动、“四好”领导班子和“新体系”创建活动、“创先争优”和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惩防体系建设,在解放思想中统一了思想,在干事创业中培育形成了共同价值观。江麓一直保持着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湖南省文明单位等称号,党建工作先后获得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企业化实效型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新体系创建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和湘潭市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
推进“铁骑”文化建设,培育共同意志和行为习惯。江麓独具特色的“铁骑”文化,以“责任”为核心要素,以“负责任”为核心品质,以企业愿景(百年军工,国际品质)、企业精神(顶天立地,勇往直前,拼搏精进,创新超越)、执行观(令行禁止,严谨快捷)、工作生活观(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等理念系统为主要内容。坚持企业文化建设与党建工作、企业管理、制度建设、职工素质提升的协同推进,使“铁骑”文化理念能够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形。2009年,江麓“铁骑”文化被评为“全国优秀企业文化建设案例”。
对人人寄予厚望,给人人提供机会,优先抓好人才队伍建设。江麓坚持把人才作为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重点从项目平台、职业通道、考核评价、激励约束、社会保障等方面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广纳善用一流人才,不断优化队伍结构,特别是提升了技术技能人才队伍的收入水平、整体素质和团队力量。目前,江麓4500多名员工平均年龄为38岁,拥有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1500多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3人,省部及以上专科带头人、优秀专家、技术能手30多人。
民主管理是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的催化剂。江麓结合IS09000基本原理,制订完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手册》,不断推进其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进程,推动了和谐构建。2007年,江麓被评为湖南省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2010年,又被评为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作为湖南省唯一的企业代表,江麓还应邀参加了全国纪念厂务公开推行10周年座谈会暨企业民主管理高层论坛。
坚持实施四级公开,消除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盲点”和“空白点”。特别是班务公开融入班组建设,班组建设突出民主管理,以创建“五好一准确”优秀班组、“质量安全信得过班组”、“工人先锋号”和开展职业技能竞赛、职工技术论坛、“金点子工程”、QC小组活动为主要载体,使企业细胞充满了生机和活力。2010年,江麓组织参加职业技能大赛,进入湖南省前三名的有7人,获得全国名次的有2人;公开表彰了来自生产班组的“金点子”项目20个,累计节约资金400多万元。“十一五”以来,各类班组先后获得市级荣誉15项,省部级荣誉16项,国家级荣誉7项。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班组长队伍,让“兵头将尾”成为一线部队的带头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江麓车辆电器分厂科研试制攻关组组长兼铣工班班长唐银波,善于组织召开“诸葛亮会”,被同事们称为“好朋友,好师傅”。2009年,他所在的班组承接了国家“863”计划项目、某航天产品超薄类零件精密加工任务,唐银波汇集大伙智慧,自制多套夹具,独创“分层铣削法”,终于满足了用户需求,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1000多万元。
改善民生,让员工共享企业改革发展成果。“十一五”期间,江麓彻底实现了“内部社保”向社会化保障的转变,新加入了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稳步提高了“五险一金”保障水平,社保缴费比例由“十五”末的31%增长到2010年的60.6%。建立困难职工帮扶救助中心并设立专项基金,积极开展帮扶救助、走访慰问、送温暖活动,5年累计发放救助金600多万元,惠及2000多人次。根据不同员工群体的住房需求,先后开发建成了学士楼、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商品房等多种住房,5年累计新增住房面积7万多平方米,其中2010年建成廉租房504套、经济适用房240套,并启动了首个高层住宅小区建设,加强了社区建设和综合治理,形成了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
责任成就事业,创新引领未来。担负“服务于国家国防安全,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使命,江麓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经营专业化、管理精细化、技术产业化“三化”发展理念,抓好创新型、能力型、和谐型“三型”企业建设,一定能激情开创报国强军、百亿江麓事业的暂新局面,迈向更好更快发展的美好明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实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