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尔雅通识课题库数学的思维方式考试题库

黄山学院精品视频公共选修课 课程简介教务处 二一二年三月 说 明本“课程简介”主要包括 12 门通识教育精选课程,共分为: B 自然科学基础课程组(共 4 门)、C 人文社科基础课程组(共 5 门)、 F 艺术类课程组(共 3 门)三大类别,并列出了每门课程所对应的 学时、学分和总集数等数据,学
生在进行选课时,根据表格中的相关 课程信息,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修读学分。 学习方式:学生登录 http://hsu.,输入学号、 密码等信息后,登录系统即可在线学习。 (注: “登录密码”默认为 123456;)教务处 2012 年 9 月 B 自然科学基础课程组B101 开课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 课程编号 2 中文名称 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 课程学分 授课对象 全体在校生 所属领域 B、自然、科学与技术 教师姓名 赵峥 职称 教授 4个月 视频课时 31课时 建议学时 课程简介: 该课程结合历史时间顺序以及现实理论基础展开叙述, 主要包括爱因斯坦的生平, 量子 论以及相对论的诞生,宇宙的发展历程探索,放射性与原子弹的研究,广义相对论的研究, 关于白矮星、 中子星与黑洞的介绍, 霍金生平及其黑洞研究, 膨胀的宇宙、 虫洞与时间机器, 时间的性质文明的诞生, 文明的演进等。 该课程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出宇宙的奥妙以及 天文物理研究的现状和渊源,为学子们普及物理知识,增加学术修养打下良好基础。 任课教师简历: 赵峥,现为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广义相对论、量子力学和 统计物理的教学,活跃于黑洞物理、弯曲时空量子场论和时空理论等研究领域。 课程大纲 第一讲 爱因斯坦和量子论与相对论的诞生 一、物理学的开端 二、爱因斯坦的丰收年 三、相对论的建立 四、狭义相对论 第二讲 探索无穷小――纪念量子力学诞生 80 周年 一、原子物理学的发展 二、人才特别快车 三、矩阵力学与波动力学 四、学术论战 五、相对论性量子理论 第三讲 放射性与原子弹 一、中子的发现 二、裂变与链式反应 三、原子弹与氢弹的研制 四、核能的和平利用 第四讲 探索宇宙的历程 一、中心火――毕达哥拉斯的宇宙 二、地心说 三、哥白尼与日心说 四、伽利略与土星的光环 五、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 六、牛顿与万有引力 第五讲 弯曲的时空――广义相对论 一、狭义相对论的困难 二、马赫原理与等效原理 三、广义相对论 四、相对论的进展 五、爱因斯坦的学术成就与影响 第六讲 白矮星、中子星与黑洞 一、历史上的黑洞 二、恒星的演化 三、白矮星与红巨星 四、中子星与脉冲星 五、超新星爆发 六、对黑洞的早期认识 第七讲 霍金与黑洞 一、黑洞的“激发态” 二、霍金简介 三、黑洞的温度与热辐射 四、真空的热效应与边界效应 五、我们组在黑洞热性质方面的工作 六、信息疑难与霍金打赌 第八讲 星空与太阳系 一、太阳与月球 二、八颗行星及其卫星 三、小行星与彗星 四、星空巡礼 五、星系与星系团 第九讲 膨胀的宇宙,虫洞与时间机器 一、膨胀的宇宙 二、关于大爆炸的错误观念 三、虫洞――时空隧道 四、时间机器 第十讲 时间的性质 一、什么是时间 二、奇点――时间的开始与终结 三、彭若斯与霍金的奇性定理 四、对奇性定理的质疑 五、自由光线的加速度 六、钟速同步与第零定律 第十一讲 文明的诞生 一、宇宙何时创生 二、人类与文明的诞生 三、海洋文明与大河文明 四、探索人类的童年 第十二讲 文明的演进 一、重要历史事件及代表人物 二、雅典的文化与艺术 三、罗马的崛起 四、科学革命的前夜 B103 开课单位 清华大学 课程编号 2 中文名称 科学技术简史 课程学分 授课对象 全体在校生 B、自然、科学与技术 所属领域 教师姓名 职称 雷毅 副教授 杨舰 教授 冯立升 教授 戴吾三 教授 蒋劲松 副教授 鲍鸥 副教授 刘兵 教授 35课时 3个月 视频课时 建议学时 课程简介: 本课程的范围上起古希腊与罗马时期的科学与技术,下迄近代科学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不仅介绍了西方科学技术的历史, 还涉及到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乃至于中西方科学技术的相 互交流与影响, 同时也对科学技术史这门学科本身的发展进行了描述。 旨在使学生从历史与 学科史的双重角度把握中西方科学技术的历史, 比较全面地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 并培 养基本的科学素养与思维方法。 任课教师简历: 雷毅,现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科技与社会研究所副教授。研究领域:生态哲学和科技哲 学。著作: 《深层生态学思想研究》《生态伦理学》等。 , 杨舰,现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科技与社会研究所教授,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科学技 术史;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中日科学技术的交流与比较研究;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的关 联性研究。主要出版物: 《历史上的科学名著》等。 冯立升,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戴吾三,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教授。专攻科技史与古文献。著有《考工记图 说》 《集科学与艺术於一身的巨人――达文西》等书。 蒋劲松,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哲学以及科学和 宗教的关系。专著: 《从自然之镜到信念之网》 。 鲍鸥,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科技与社会研究所副教授。研究方向:科技哲学、科技史、科 技战略及其政策、中俄科学技术文化比较研究。 刘兵,清华大学教授。研究方向:科学技术史,科学编史学,科学文化与传播,科学哲 学。专著: 《触摸科学--刘兵学术自选集》等。 课程大纲 第一讲:DNA与遗传 一、生命科学的探索 本节重点:生命科学兴起的原因及主要贡献者 二、DNA与蛋白质的生命本质之争 本节重点:遗传物质的发现及DNA模型的发现 三、遗传信息的记录与翻译 本节重点:简述遗传信息的记录与翻译过程,了解遗传疾病的发病原因 四、生命科学的成绩与争议 本节重点:了解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内容及其意义,了解克隆技术可能带来的危害 第二讲:近代数学 一、文艺复兴时期的数学发展 本节重点:简述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数学家及其贡献 二、介绍符号代数的建立和对数的发明,解析几何的创立 本节重点:代数符号的引入和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对数的发明过程及应用的意义 三、微积分 本节重点:解析几何的意义;试述牛顿和莱布尼茨对微积分的贡献及微积分发明优先权之 争 四、明清之际西方数学传入中国的情况。 本节重点:介绍了明清之际西方数学传入中国后的几部著作 第三讲:物理科学体系的形成和完善与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 一、物理科学体系的形成和完善(上) 本节重点:物理学体系完善的过程 二、物理科学体系的形成和完善(下) 本节重点:传统力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过程 三、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一) 本节重点:19世纪物理学的几大发现及科学哲学的由来 四、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二) 本节重点:20世纪量子力学的最新成就 第四讲:人类文明背景下的科学溯源 一、文明溯源 本节重点:文明的涵义,古埃及,古两河流域和古印度的科学知识发展 二、古印度、古希腊和古代中国的科学知识发展 本节重点: 几大古文明的现状 三、古印度与古中国的文化交流及考古发现 本章重点:古印度与古中国的文化交流及最新的考古发现 第五讲:科学技术史――导论 一、科技史课程的内容 本节重点:科学的含义,科技史课程内容及意义 二、科技史的起源 本节重点:科技史的创始人萨顿的生平及ISIS杂志的创刊过程 三、科学技术史课程的意义 本节重点:学习科学技术史课程的意义 第六讲:中世纪的科学与宗教 一、中世纪前宗教与科学的博弈 本节重点:人类科学发展阶段如何划分 二、宗教对科学的贡献 本节重点:宗教与科学的交流与对抗 三、大学的诞生 本节重点:大学的诞生背景,大学的主要课程及学习评价方式,对科学做出贡献的主要宗 教人物 第七讲:存在与演化――生物进化的理论 一、古代西方世界对生物进化的探讨 本节重点:亚里士多德:“存在巨链”,“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进化论的提出 者拉马克:进化论的雏形,进化的含义及本质 二、生物进化论的完善过程 本节重点:达尔文对拉马克生物进化的完善过程 三、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具体解释及新达尔文主义的形成 本节重点:适应的相对性,社会达尔文主义 第八讲:古希腊与古代中国的技术与科学 一、古希腊与古中国的科技成就比较 本节重点:古希腊自然哲学的产生原因;古希腊与古中国的科技成就比较:以制陶、武器、 建筑、印刷等为例 二、古希腊与古中国关于世界起源的学说 本节重点:几何引入中国的过程,世界起源的几种学说 三、 中国古代科技的门类 本节重点:中国古代的技术和科学集中的八大门类,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北魏贾思勰的 《齐民要术》,元代的王振《农书》,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四、中国古代铸造术与天文学的发展 本节重点:中国古代铸造术的发展:青铜器,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 第九讲:古希腊与罗马科学技术 一、古希腊概述 本节重点:希腊文化的特点 二、古希腊的几大学说 本节重点:科学家和哲学家泰勒斯,毕达哥拉斯学派,爱利亚学派 三、希腊科技发展的特点 本节重点:世界构成学说:恩培多克勒,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与孔子的异同 第十讲:西方科学向中国的移植 一、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及西学东渐的背景 本节重点:中国科技史的阶段划分,中华文明得以延续至今的原因,中国的农、医、天、 算四大知识体系:《本草纲目》《直指算法统宗》《闽中海错疏》《武备志》《农政全书》 《天工开物》 二、西学东渐的过程 本节重点:传教士利玛窦传播西学的过程及意义 三、数学及历法的东学西渐过程 本章重点:《几何原本》的翻译过程及意义,东西方历法之争 四、两次西学东渐的异同及成就 本节重点:传教士白晋和张诚,中国学者学习西学的代表人物:梅文鼎,科技传播过程中 的东西文化之争,西学东渐的特点,两次西学东渐的不同之处 第十一讲:科学的体制化进程 一、什么是科学的体系化 本节重点:科学体制化的进程,欧洲早期各个著名的科学团体 二、西方各国科学体制化的进程 本节重点:西方各国科学体制化过程:俄罗斯科学院 三、科学的体制化的重要作用 本节重点:以俄罗斯科学院的重要意义看体制化在科学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第十二讲: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一、中国古代科技的记录 本节重点:中国古代科技记录的媒介:神话故事、陶片、甲骨文 二、中国古代的科技简介 本节重点:中国古代的科技简介:以陶器的制作工艺,青铜器制作工艺,建筑技术为例 三、批判哲学 本节重点:桥梁建筑技术,古代自然观,天文学,数学,医学发展成就 第十三讲:科学史与科学文化 一、科学发展的意义 本节重点:什么是科学文化,大力发展科学的意义 二、科学史的教育 本节重点:科学史的教育,科学的精神传承 三、科学文化的其他视角 本节重点:科学文化的辩证关系 第十四讲:近代科学的诞生 一、近代科学的开创 本节重点:近代科学诞生的大事件:哥白尼的革命 二、哥白尼模型 本节重点:毕达哥拉斯传统,哥白尼的发现,哥白尼革命的意义黑格尔哲学的基本原则 三、为哥白尼模型完善做出贡献的学者 本节重点:哥白尼模型的完善,布鲁诺 四、哥白尼理论的后继者 本节重点:第谷?布拉赫:制作精密的天文仪器,开普勒:开普勒定律,伽利略:落体问 题 第十五讲:伊斯兰文明与欧洲文艺复兴 一、阿拉伯文明的兴盛 本节重点:阿拉伯文明的兴盛,文艺复兴的成果,文艺复兴自然观 二、文艺复兴的起源 本节重点: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情况 三、文艺复兴的客观条件 本节重点:达芬奇,文艺复兴的客观条件:大瘟疫、地理大发现 第十六讲:化学中的革命 一、从文艺复兴时期至拉瓦锡时期化学的发展 本节重点:金丹术――医药化学和冶金化学――学术的化学 二、关于燃烧的研究 本节重点:希腊关于燃烧的研究、贝歇尔和施塔尔:燃素理论及其意义,空气成分的发现 三、化学本质的确立 本节重点:拉瓦锡:氧气的发现,氧化还原理论,化学本质 第十七讲:产业革命 一、产业革命中科学技术的变化 本节重点:产业革命的分水岭――动力机器,产业革命所带来的变化 二、产业革命开始于英国纺织业 本节重点:英国成为产业革命的故乡的原因,产业革命最早开始的行业――纺织,蒸汽机的 发明:瓦特 三、蒸汽机的发明及产业革命的完成 本节重点:蒸汽机的发明过程,产业革命完成的标志 开课单位 南开大学 课程编号 中文名称 数学文化 课程学分 授课对象 全体在校生 所属领域 B、自然、科学与技术 教师姓名 顾沛 职称 视频课时 26课时 建议学时 课程简介: B201 2教授 3个月数学文化,是数学作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种工具、能力、活动、 产品, 是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积淀,是数学与人文 的结合。 《数学文化》这一课程主要以数学史、数学问题、数学知识等为载体, 介绍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精神。本课程旨在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既要着 眼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又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任课教师简历: 顾 沛:南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副院长。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 ,教育部数学与统 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研究方向:Yang-Baxter 方程的集值解与群上的亚 同态、唯一析因的伪欧氏环。 课程大纲 序言 第一节 “数学文化”的使用 本节重点:介绍“数学文化”概念的起源 第二节 什么是数学文化 本节重点:文化的狭义与广义定义;数学文化的狭义、广义的界定;书目举例;数学的研究 对象与自然科学的本质区别 第三节 数学文化课的开设 本节重点:南开大学开设数学文化课的历史背景,课程任务;对数学的认识存在的问题;开 课的指导思想;学生的收获;数学素养 第四节 数学文化课的上法 本节重点:数学文化课和一般数学课的区别 第五节 数学文化课的考核 本节重点:具体的考核方法,读书报告,演讲稿;解答思考题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数学是什么 一、数学的“定义” 本节重点:古今数学家对数学的说法;数学的哲学说介绍,其他说法介绍 二、数学的特点 本节重点:介绍数学的抽象性、精确性、应用的广泛性 三、数学与其他领域的联系 本节重点:介绍数学与教育的联系;数学与文学的关系,作者鉴定、语言学、语音学; 数学与史学、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的关系等等;解数学题,数学思想总结 四、现代数学时期 本节重点:介绍了现代数学的酝酿阶段、形成阶段和繁荣阶段;解数学问题 第二节 数学发展简史 一、数学的起源时期 本节重点:河谷起源;计数与记数的历史发展; 二、初等数学时期 本节重点:古希腊、东方、欧洲文艺复兴三个时期的初等数学发展 三、近代数学时期 本节重点:笛卡尔的坐标系;牛顿和莱布尼茨的微积分…… 四、现代数学时期 本节重点:介绍现代数学的成果 3)单因子构件凑成法 本节重点:对单因子构件凑成法的解说 三、中国剩余定理 本节重点:中国剩余定理的缘起、表述、解说 四、有趣的应用 本节重点:举例应用,解数学题 第四章 若干数学观点中的数学文化 第一节 “对称”的观点 一、我们身边的对称 本节重点:介绍身边的对称图形;数学公式中的对称;其他例子; 二、对称解析 本节重点:在运动中看“对称”;从不变性看“对称”……小结,变中有不变是对称 的本质示例分析;思考题 三、子集的对称性 本节重点:对任何事物构成的几何的对称性的讨论:几何上的可逆交换;子集的对称; 小结 四、对称变换群 本节重点:封闭律、结合律、幺元律、逆元律介绍 五、群的定义 本节重点:定义满足的条件;抽象群与对称群的对照;举例 第二节 “类比”的观点 一、什么是类比 本节重点:类比概念的介绍;类比和归纳;示例 第三节 插值问题中的类比 本节重点:讲了两个问题,对两个问题进行类比解析 第四节 分割问题中的类比 本节重点:1,五个平面最多把空间分为几个部分;2,n 个平面最多把空间分成多少部 分;3,问题的特殊化;4,类比三条直线分割平面的问题;5,5 个直线分平面;6,类比一般 化;7,猜想;8,逻辑推理;9,再类比一般情况的公式;10,推出显公式;11,数学归纳 法证明显公式 第五节 “相容性、独立性和完全性”的观点 一、相容性、独立性和完全性 本节重点:游戏;形式化公理方法的界定、历史;相容性、独立性、完全性解析 二、哥德尔的不完全性定理 本节重点:关于数学证明与科学证明的再认识;哥德尔第一定理;哥德尔第二定理; 问题的核心:自我指谓问题;哥德尔的重大贡献 三、说明 本节重点:例子,关于非欧几何,关于连续统假设;用数学和非数学方法去补救 四、《数学:确定性的丧失》 本节重点:《数学:确定性的丧失》介绍;确定性并未丧失的原因;新境界的开辟 五、严肃的反思 本节重点:是否有现有条件下不可解决的问题;对一个哲学观点的印证;数学文化的 地位 第五章 三次数学危机 第一节 第一次数学危机 一、毕达哥拉斯学派和他们的“万物皆数” 本节重点:毕达哥拉斯生平介绍,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贡献;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万物皆 数说;示例,形数、多个场合下的小整数比 二、 与第一次数学危机 的来源;危机的产生以及对无理数的介说;两个量的比相等,部分地消本节重点:除危机;无理数与数系的扩张,危机的解决 三、反证法与无理数 本节重点:反证法的威力、依据和步骤,哈代对反证法的批评; 是无理数的反证法证明;证明所提供的定理;与勾股定理相关的讲座,邮票中的数学文化,作为世界语言和宇 宙语言的勾股定理;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与毕达哥拉斯定理;邮票等展示的数学文化 第六章 《圣经》中的数学文化 本章重点:古希腊科学与宗教关系;中世纪科学与宗教关系;《圣经》之最,《圣经》 传抄历史;帕斯卡三角形的构造方法;用帕斯卡三角构造兔子数列;以撒的祝福开课单位 中文名称 授课对象 所属领域复旦大学化学与人类课程编号 课程学分B202 2全体在校生 B、自然、科学与技术 教师姓名 刘旦初 视频课时 25课时 课程简介:职称 建议学时教授 3个月化学是一门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基础学科。《化学与人类》这门课程分别介绍了化学 在人类的生存、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作出的贡献,同时也阐述了化学对于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所作出的贡献,此外也为听众提供了一些易燃易爆及有毒物质的知识,只有掌握了它们的规律 才能防患于未然。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对身边发生的化学现象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并对化学 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和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任课教师简历: 刘旦初:复旦大学化学系著名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物理化学――多相催化, 已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 70 余篇,译著三本,另有专著四本。 课程大纲 第一章 能源 第一节 液体燃料和煤炭 一、四大能源介绍 本节重点:液体燃料、煤、核能、化学电源;石油成分,烃类化合物介绍; 二、石油的分离流程 本节重点:常压分馏塔所得燃料介绍;减压分馏塔流程介绍,重要应用;沥青的应用; 三、汽油的介绍 本节重点:汽油的应用,汽油的抗爆性能;如何提高汽油辛烷值:美国人的办法:催 化重整;催化重整的化学原理;添加剂法,抑制过氧化物,四乙基铅的应用及危害;含铅 汽油问题;组合剂法,乙醇汽油与甲醇汽油;催化裂化法 四、液化石油气 本节重点:液化石油气(LPC)成分介绍;液化石油气瓶介绍,C5 引发的灾害 五、打火机 本节重点:第一代打火机介绍;第二代打火机和 C4;第三代对第二代的改进;第四代 白金丝打火机;第五代 zippo 打火机介绍 六、液化天然气 本节重点:液化天然气(LNG)介绍 七、石油危机 本节重点:石油的枯竭;从煤制备汽油的技术;苏联和中国的能源交流和纠纷;苏伊 士运河主权纠纷和马拉小汽车;一碳化学;南非的无油危机及其解决 八、煤 本节重点:煤焦油制作 第二节 核能的获得 一、核能 本节重点:原子结构图;能量和能位问题,物理学家们的困惑,质能转换公式的提出; 核结合能;原子的能位,聚变和裂变;梅特勒发现裂变,化学在核物理中的作用;铀-235 裂变的可能反应,同位素分析;无法实现 U-235 裂变的分析;浓缩铀的方法,降低中子能 量的材料,雪崩式裂变;原子弹的制造,美国、苏联和中国的原子弹研制,各国试爆成功 时间表;原子弹的爆炸过程;原子弹工作原理;各国拥有核武器的情况;如何和平利用核 能;朝美核问题,重水反应堆和轻水反应堆的区别 二、核技术的应用 本节重点:核潜艇、核电站;核事故 三、同位素应用 本节重点:示踪原子的原理;醋化反应中氧原子的脱出;马王堆女士的年代确定,碳 十四测量法 四、医学领域的应用 本节重点:射线消毒、射线扫描仪、核技术了解血流情况、伽马刀技术;癫痫病治疗示 例 第三节 化学电源 一、置换反应 本节重点:典型的置换反应,锌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离子;原电池模型,构成电池的 条件;生活中常用的电池 二、二次电池 本节重点:铅蓄电池;镉镍电池;新型电池:氢镍电池、锂电池 三、燃料电池 本节重点: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示意图 第二章 化学对农业的贡献 第一节 化学氮肥 本节重点:化学肥料介绍,氨的性质介绍;产生氨的化学反应介绍;制造氨的流程和应用 化过程;合成氨之父的功与过;催化剂的发现;催化反应的 4 个特点 第二节 化学农药 一、配方类农药 本节重点:配方制剂的农药及其作用 二、化学农药 本节重点:合成农药,DDT 的应用和缺陷;敌敌畏的应用,灭四害的历史;新农药的 研制和动物试验;氨基甲酸酯类新农药,印度博帕尔惨案 三、植物中提取的农药 本节重点:植物提取的农药,除虫菊酯和拟除虫菊酯;对昆虫成长过程中化学物质变 化的研究,保幼激素制造的农药;楝树对动物的影响,研制性激素制剂的设想;植物生长 调节剂:除草剂、矮壮素、芸苔素交酯 四、魔草上当 本节重点:对非洲寄生草的研究的历程,亚细亚刚毛草和独脚金草 第三章 化学能保护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第一节 水资源 本节重点:全世界水资源的缺乏状况分析;自来水厂的净化,沉降剂的应用,水的净化流 程;市场上供应的饮用水:矿泉水、蒸馏纯水、太空水的制作;渗透的原理与装置,反渗 透技术,拉乌尔定理;渗透与生活中的现象:输液中的注意问题,鱼要不要喝水 第二节 大气 一、大气的界定 本节重点: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等的划分 二、酸雨 本节重点:大气中的异常现象,酸雨的危害,造成酸雨的原因;三大酸雨重灾区,对 酸雨的各项研究 三、温室效应 本节重点:温室效应现状,对全球的影响;温室效应的原理;温室气体;视频资料; 防治温室效应的一个前提和四个内容 四、紫外线 本节重点:臭氧层的作用;臭氧层空洞和减少的发现;氟利昂和卤代烃介绍及应用; 对卤代烃的代用品的研究;和污染有关的其他事件:二f英事件 第四章 消防知识 第一节 火灾 本节重点: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氧化剂、点火源解说;镁的燃烧实验,铁轨焊 接;可燃液体的闪点;白磷的自燃介绍;氧气浓度和燃烧的关系;点火源的作用及种类; 白磷泄漏事故 第二节 爆炸 本节重点:危险品标志,放射源标志介绍;爆炸产生的原因,两种爆炸;爆炸极限;冰箱 的爆炸;炼油厂研究所事故;某工厂的废氨水储罐爆炸事故;强氧化剂介绍;三氧化铬和 酒精的反应;高锰酸钾引发的酒精厂事故;氧化剂和还原剂 第三节 灭火原理 本节重点:窒息法;电视机灭火方法;冷却法,酸碱灭火器原理介绍;二氧化碳灭火器介 绍,灭火器的使用;疏散隔离法的原理;化学抑制法的原理;香烟的同步燃烧 第五章 化学是人类使用新材料的源泉 第一节 高分子材料 本节重点:新材料与化学;高分子材料的产生,加成反应;加聚示意图及其介绍;缩合反 应;缩合聚合,缩聚示意图;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介绍;通用 塑料介绍,白色污染;有机玻璃;工程塑料的应用及制作;ABS 塑料介绍;合成高分子化合 物的两种方法:加聚与缩聚介绍;特种塑料介绍;不粘锅介绍 第二节 合成纤维 本节重点:橡胶和合成橡胶介绍;天然纤维的介绍,合成纤维的研制过程;人造纤维工艺 过程;人造纤维介绍;丙烯腈,腈纶的介绍;涤纶介绍,的确良衬衫介绍;尼龙介绍;常 见有机官能团 第六章 表面活性剂与洗涤和化妆用品 第一节 表面活性剂与洗涤品 一、表面活性剂 本节重点:水的表面张力原理介绍;表面张力变化的三种类型;表面活性剂介绍; 二、肥皂 本节重点:肥皂介绍,肥皂的制作;肥皂能去污的原理;十二烷基苯环酸钠介绍 三、洗衣粉 本节重点:洗衣粉配方介绍,三聚磷酸钠的危害,硫酸钠,荧光增白剂 四、洗洁精 本节重点:洗洁精介绍,聚氧乙烯烷基醚; 五、柔顺剂 本节重点:柔顺剂介绍,季铵盐,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第二节 化妆品 本节重点:表面活性剂的功能,起泡、润湿、增溶、乳化;化妆品的历史、功能、定义; 香水介绍;发香层次:头香、飘香、留香;皮肤介绍,护肤用品介绍,唇膏;紫外线,防 晒霜介绍,PA、SPF 等,如何选择防晒霜;面膜的功效;头发构造,护发的化妆品;染发、 烫发的化学原理;染黑色的化学过程、染棕色的化学过程;洗发香波的要求,洗发香波的 构成;头发的定型,发胶和ㄠ 第七章 化学帮助你延年益寿 第一节 微量元素 一、微量元素 本节重点:课程演变;化学与医学;微量生命元素介绍 二、硒 本节重点:硒的重要作用,长寿村;衰老的原因;富含硒的矿物和食物 三、锌 本节重点:锌的介绍,刘老师二儿子长不高的故事 四、碘 本节重点:大脖子病,加碘盐的争议 第二节 宏量生命元素 本节重点:钙、钠宏量生命元素;钙离子与神经反应;保健品的演变 第三节 合成药物 一、镇痛剂 本节重点:Ph 的妙用,阿司匹林介绍,阿司匹林的功能;吗啡 二、制酸剂 本节重点:制酸剂介绍,小苏打、氢氧化二铝、柠檬酸铋胶体对胃部溃疡的作用 三、抗菌药 本节重点:多马克的红色染料故事,磺胺的发明;磺胺的作用 四、心脑血管药物 本节重点:刘老师的运动史和心脑血管疾病,不良饮食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的重 要性;对蛇毒的研究,多肽物质对血压的控制;心脑血管药物的制成 第四节 额外讲解 本节重点:铝箔撒盐的缘故,焰色反应及对此的解析,光子能级等 C 人文社科基础课程组C103 开课单位 北京大学艺术学系 课程编号 2 中文名称 美学原理 课程学分 授课对象 全体在校生 所属领域 C.社会与文化 教师姓名 叶朗 职称 教授 3个月 视频课时 27课时 建议学时 课程简介: 美学是哲学主要分支学科之一,主要研究美、艺术和审美经验。 《美学原理》作为一门 概论性的美学课程,将集中讲解中外美学史上关于美、艺术和审美经验的代表性理论,介 绍一些新兴的理论趋势,结合当前审美和艺术现状,提出一些具有时代特色的美学问题进 行讨论。比如,大审美与文化产业的问题、现代艺术的美学理解问题、美和美感的社会性 问题、自然审美、艺术审美和社会美学问题、审美与人生的关系问题等。这些新的问题的 引进,旨在将抽象的美学理论同具体的审美实际联系起来,提高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 题的兴趣。 参考书: 1、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1946年09月第7版 2、 朱光潜,谈美,2006年9月 3、 汝信,西方美学史,2005年12月第1版 4、 王德胜,美学散步,、 张世英,哲学导论,2002年 6、 凌继尧,现代外国美学教程, 1991年08月第1版 7、 陈望衡,20世纪中国美学本体论问题,2001年02月第1版 8、 朱良志,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1995年09月第1版 相关讲座: 1、 美学与艺术欣赏,肖鹰,清华大学哲学系 2、 文艺美学,王岳川,北京大学 3、 形式美学与文学形式研究,赵宪章,南京大学中文系 4、 环境美学,陈望衡,武汉大学哲学系 5、 古典文学研究中的美学议题,戴景贤,国立中山大学(台湾) 6、 中国美学,朱良志,北京大学哲学系 7、 现代西方美学,牛宏宝,中国人民大学 8、 中西艺术与美学比较,刘承华,南京艺术学院 任课教师简历: 叶朗,北京大学教授,博导。现仍兼任艺术学系主任。同时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 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美学学会副 会长兼高校美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市哲学会会长。研究领域: 美学原理、中国美学史。专 著: 《中国小说美学》《中国美学史大纲》等。 、 课程大纲 绪论 什么是美学 一、 美学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 二、 中国近百年美学发展的轮廓 三、 美学研究的对象 四、 美学的学科性质 五、 为什么要学习美学 六、 怎样学习美学 第一编 审美活动 第一章 美是什么 一、柏拉图开始对“美”的讨论 二、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美学界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 三、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 四、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纯粹主观的“美” 五、美在意象 六、意向的分析 七、审美意象只能存在于审美活动中 八、意象世界照亮一个真实的世界 第二章 美感的分析 一、 美感是体验 二、 审美态度 三、 美感与移情 四、 美感与快感 五、 美感与高峰体验 六、 美感与大脑两半球的功能 七、 意识与无意识 八、 美感与宗教感 九、 美感的综合描述 第三章 美和美感的社会性 一、 自然地理环境对审美活动的影响 二、 社会文化环境对审美活动的影响 三、 审美趣味和审美格调 四、 审美风尚和时代风貌 第二编 第四章 自然美 一、 自然美的性质 二、 和自然美的性质有关的几个问题 三、 自然美的发现 四、 自然美的意蕴 五、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 第五章 社会美 一、 社会生活如何成为美 二、 人物美 三、 日常生活的美 四、 民俗风情的美 五、 节庆狂欢 六、 休闲文化中的审美意味 第六章 艺术美 审美领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对“什么是艺术”的几种回答 艺术品呈现一个意象世界 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分 艺术创造始终是一个意象生成的问题 艺术作品的层次结构 什么是意境 关于“艺术的终结”的问题第七章 科学美 一、 大师的论述:科学美的存在及性质 二、 科学美的几个理论问题 三、 追求科学美成为科学研究的一种动力 四、 达?芬奇的启示第八章 技术美 一、 对技术美的追求是一个历史的过程 二、 功能美 三、 功能美的美感与快感 四、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对大审美精神时代的一种描述 第三编 第九章 优美与崇高 一、 审美形态与审美范畴 二、 优美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 三、 崇高的文化内涵 四、 崇高的审美特征 五、 高尚、圣洁的灵魂美 六、 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 第十章 悲剧与喜剧 一、 对悲剧的解释: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尼采 二、 悲剧的本质 三、 悲剧的美感 四、 中国的悲剧 五、 喜剧和喜剧的美感 第十一章 丑与荒诞 一、 丑在近代受到关注 二、 中国美学中的丑 三、 荒诞的文化内涵 四、 荒诞的审美特点 五、 荒诞感 审美范畴 第十二章 沉郁与飘逸 一、 沉郁的文化内涵 二、 沉郁的审美特征 三、 飘逸的文化内涵 四、 飘逸的审美特点 第十三章 空灵 一、 空灵的文化内涵 二、 空灵的静趣 三、 空灵的美感是一种形而上的愉悦 第四编 审美人生第十四章 美育 一、 美育的人文内涵 二、 美育的功能 三、 美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 美育应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伴随人的一生 五、 美育在当今世界的紧迫性 第十五章 人生境界 一、 什么是人生境界 二、 人生境界的品位 三、 人生境界体现于人生的各个层面 四、 追求审美的人生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 C107 课程编号 史系 2 中文名称 西方文化名著导读 课程学分 授课对象 全体在校生 所属领域 C.社会与文化 教师姓名 彭刚 职称 教授 3个月 视频课时 26课时 建议学时 课程简介: 《西方文化名著导读》通过对西方人文学科经典著作的细读,带领学生深度理解西方 文明的精华,培养相应的人文素养,并熟悉相关的专业知识。在彭刚老师生动讲解中,帮 助学生打破固有的学科限制,通过对有更多可读性的文学文本的细读,引领学生进入对哲 学和宗教学问题的思考。课程对柏拉图的《理想国》 、奥古斯丁的《忏悔录》 、马基雅维利 的《君主论》 、马克思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等十余部西方经典著作进行深刻 的阐释与分析,希望通过对于这些传世巨作的细读,促使学生在更生动和形象的语境中思 考人性、人生、良知、美好生活、理想、好的政府等重要的哲学问题。 任课教师简历: 彭刚,现为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系教授,主要从事西方思想史和史学理论 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著有《叙事的转向:当代西方史学理论的考察》《精神、自由与历史: 、 克罗齐历史哲学研究》等。 课程大纲 第一章 柏拉图的《理想国》 开课单位 章节简介:古希腊文化和哲学概述,并详细介绍几位大哲学家及其思想。 第二章 奥古斯丁的《忏悔录》 章节简介:奥古斯丁学说简述及宗教 第三章 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 章节简介: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及《君主论》所体现思想 第四章 马克思?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章节简介:宗教改革与马克思?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第五章 笛卡尔的《谈谈方法》 章节简介:现代哲学史上的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简介, 《谈谈方法》是现代哲学奠基之作。 第六章 洛克的《政府论》 章节简介:现代政治思想的开端及《政府论》的内容 第七章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章节简介:社会背景及孟德斯鸠的思想 第八章 启蒙运动 章节简介:探讨启蒙运动的一些观念 第九章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章节简介:卢梭的生平、著作和思想 第十章 密尔的《论自由》 章节简介:密尔的学说 第十一章 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原理》 章节简介:康德的思想及深受其影响的王国维 第十二章 呵呵勋爵与历史文本的游戏 章节简介:通过呵呵勋爵与历史文本的游戏展现人们对历史的认识不一定可靠。 第十三章 科学革命 章节简介:科学革命的意义、影响及重要人物C202 开课单位 武汉大学 课程编号 2 中文名称 现代大学与科学 课程学分 授课对象 全体在校生 所属领域 C.社会与文化 教师姓名 李工真 职称 教授 3个月 视频课时 41课时 建议学时 课程简介: 现代大学与科学此课程中,李工真教授主要讲述了以下内容,分别是:现代大学的起 源;现代大学的特点;中德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比较;辉煌的哥廷根时代;德国历史中的政 治学术与社会;纳粹文化清洗运动;德国知识精英的流亡;流亡科学家与曼哈顿计划等。 旨在让学生全面掌握现代大学与科学的关系及充分理解大学对科学的重要性。 任课教师简历: 李工真: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四大名嘴”之一,深受学生欢 迎与喜爱。研究方向德国史,主要著作有: 《德意志道路--现代化进程研究》等 。 课程大纲 前言:现代大学的起源 本章简介:介绍大学产生的历史,德国的“国兴科教”战略 第一章 现代化大学的特点 本章简介:介绍柏林大学模式的现代大学的特点 第二章 中德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比较 本章简介:入学动机比较、入学制度比较、德国的教学 第三章 辉煌的哥廷根时代 本章简介:哥廷根的历史及其受到普鲁士的冷遇,哥廷根的自然科学大发展 第四章 德国历史中的政治学术与社会 本章简介:德国的知识分子在社会中的定位,犹太人问题 第五章 纳粹文化清洗运动 本章简介:三次文化清洗运动以及对此的评价 第六章 科学家流亡美国及美国的接收过程 本章简介:科学家流亡美国的原因;孤立主义及美国高校对于流亡科学家的恐惧;美国高 校对流亡科学家的接收 第七章 流亡科学家在美国的适应过程 本章简介:流亡作家、史学家、社会科学家、数学家和自然科学家、艺术家、建筑师等在 美国的失语性问题及在美国的适应过程 第八章 流亡科学家与曼哈顿计划 本章简介:核裂变的发现;原子弹的制造;氢弹的制造 第九章 总结 本章简介:对希特勒的清洗运动的评价,美国的收益;爱因斯坦的演讲开课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 课程编号 D104 中文名称 西方哲学智慧 课程学分 2 授课对象 全体在校生 所属领域 D.自我与人生 教师姓名 张志伟 职称 教授 3个月 视频课时 28课时 建议学时 课程简介: 课程从西方哲学史论结合的方面,讲述了西方哲学2600年的艰难历程,尽量发掘哲学 史上有教育意义有代表性又意义深刻的故事,有意识地以哲学问题为引线,使哲学问题成 为中心和线索,将历史拉到现实来, ,突出西方哲学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说明“智慧的痛 苦”的深刻含义,使学生们了解哲学家们是怎样对于那些永恒的哲学问题提出自己的解答 方式。张志伟教授将古今中外人们普遍关心的哲学问题,变成学生们自己的问题,由此将 他们引上哲学思考的道路,理解西方哲学的智慧。张志伟教授从智慧的痛苦、哲学的诞生、 苏格拉底的问题、柏拉图的理念论、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信仰的时代、文艺复兴与宗 教改革、主体性的觉醒等方面将《西方哲学智慧》这门课程讲授的非常精彩,得到学生的 一致好评。 任课教师简历: 张志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系宗教学系副主任, 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研究方向 为近代西方哲学、德国哲学主要著作有《康德的道德世界观》 《生与死》 ,主编《西方哲学 智慧》 《西方哲学问题研究》 《西方哲学史》等。 课程大纲 第一讲:智慧的痛苦 一、什么是哲学 本节重点:哲学概念的基本含义 二、智慧的痛苦 本节重点:哲学思维的特点及其与其他思维方式的区别 三、问题与对话 本节重点:了解哲学家的问题,熟悉哲学家的术语,沿着哲学家的思路,理解哲学家的思 想 四、西方哲学精神 本节重点:四种思想方法:逻辑、语言分析、现象学、诠释学 第二讲:哲学的诞生 一、希腊文明的兴起 本节重点:古希腊的语言、宗教和艺术、希腊精神的二元性、自由与纯粹静观的哲学气质 二、哲学的诞生 本节重点:哲学与神话的关系 三、宇宙生成论 本节重点:自然哲学以及自然哲学的局限 四、本体论的转向 本节重点:存在于非存在、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 第三讲:苏格拉底的问题 一、智者 本节重点:公元前五世纪的希腊社会、智者派的思想启蒙 二、苏格拉底 本节重点:认识你自己,德性即知识,“是什么”的问题,助产术 第四讲:柏拉图的理念论 一、洞穴比喻 本节重点:洞穴比喻来源及含义 二、可感世界与理念世界 本章重点:理念内涵,理念与事物之间的关系,本体论 三、回忆说与灵魂转向说 本章重点:经验论与先验论之争 四、对理念论的反思 本章重点:理念论的四个困境:即理念的普遍性、理念的分有、“第三者”、“分离”问题 五、通种论 本章重点:通种论的由来及内容 第五讲: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一、科学分类 本节重点: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创制知识 二、原因论 本节重点:四因说,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 三、形而上学 本节重点:形而上学的起源及演变,存在论、实体论与神学 四、伦理学 本节重点:何谓幸福,晚期希腊哲学主要学派 第六讲:中世纪基督教哲学 一、基督教精神 本节重点:基督教文明,基督教哲学化,以及基督教对哲学的贡献 二、教父哲学 本节重点:奥古斯丁“灵魂的奥德赛”、时间论、灵魂论与创世论、原罪论与预定论、 《上帝 之城》 三、经院哲学 本节重点:安瑟尔谟: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托马斯? 阿奎那:上 帝存在的五种证明;波那文图拉 第七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一、文艺复兴:但丁与马基雅维利 本节重点: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中世纪的审判者:但丁;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终结者:马 基雅维利 二、宗教改革:路德与加尔文 本节重点: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基督徒的自由;加尔文的宗教改革 第八讲:主体性的觉醒 一、近代哲学与科学的变奏 本节重点:近代科学的产生;17世纪科学革命两个主题:怀疑主义与确定性的寻求 二、理性精神与形而上学的突破 本节重点:近代哲学之父笛卡尔、“我思故我在”;斯宾诺莎的《神学政治论》与《伦理学》 ; 莱布尼茨的单子论 三、 我思故我在 本节重点:主体性的觉醒;“我思故我在”;二元论的难题 第九讲:唯理论 一、斯宾诺莎的哲学体系 本节重点:由本体论、认识论和伦理学三个部分组成,其中本体论是基础,认识论是手段, 伦理学则是最高的目的。 二、本体论 本节重点:实体的基本规定,自然神论、泛神论 三、认识论 本节重点:认识论内容, “三类知识” 四、伦理学 本节重点:伦理学内容,情感与理性 第十讲:经验论 一、洛克 本节重点:天赋人权与三权分立,白板说、经验-观念-知识、知识的局限性 二、贝克莱 本节重点:存在就是被感知和感知 三、休谟 本章重点:人性论,简单观念与复杂观念 第十一讲:社会政治理论 一、自然状态说 本节重点:自然状态说的内含 二、社会契约论 本节重点:社会契约论的发展,三权分立, 第十二讲:康德的“哥白尼式的革命” 一、康德哲学的问题 本节重点:理性的危机、自由的失落、形而上学名存实亡 二、哥白尼式的革命 本节重点:英国经验论与大陆唯理论;康德的哲学革命;理性主义精神; 三、批判哲学 本节重点:形而上学批判、实践理性与动机论的伦理学、判断力批判 第十三讲:康德的批判哲学 一、理论理性 本节重点:感性、知性、理性,先验论分析,先验辩证论 二、实践理性 本节重点:人类理性的功能,自然法则与道德法则,先天综合实践命题,康德的难题 第十四讲:黑格尔哲学 一、精神的探险旅行 本节重点: 《精神现象学》 ,重建形而上学 二、实体即主体 本节重点:黑格尔哲学的基本原则 三、世界的逻辑结构 本节重点:黑格尔的逻辑学 四、哲学体系 本节重点: 《哲学全书》 五、辩证法 本节重点:辩证的否定:辩证法的灵魂 开课单位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课程编号 D201 2 中文名称 追寻幸福:中国伦理史视角 课程学分 授课对象 全体在校生 所属领域 D.自我与人生 教师姓名 韦正翔 职称 教授 3个月 视频课时 30课时 建议学时 课程简介: 共家学派即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框架中复活中国传统哲学,实现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 最终形成的古今贯通、 中西融合的中国共产主义学派, 这是韦正翔教授最先倡立的概念。 《追 寻幸福:中国伦理学视角》这门课程探讨了中国传统思想中儒墨佛道法等各家的幸福观, 并与共家学派的思想进行了比较。旨在使学生在中国伦理史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双重视域 下理解先人对幸福的根本看法,并由此产生自己的感悟。 任课教师简历: 韦正翔,现为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代表作有: 《软和平: 国际政治中的强权与道德》 《国际政治的全球化与国际道德危机: 全球伦理的圆桌模式构想》 等。 课程大纲 导论 第一节 共家学派 本节重点:提出问题,远虑与近忧;提出共家学派的意义,道与术;共家学派的知识 结构;学术与政治的关系;修道的方法 第二节 如何追寻幸福 本节重点:幸福和生活质量、人际关系、领导力、幸福指数等的关系;幸福的伦理学、 心理学、精神病学视角;儒家、道家、禅宗的历史人物;中国的精神建设 第三节 思考 本节重点:如何锻炼想象力与逻辑能力;思考的特性和作用 第四节 幸福导论 一、幸福的定义 本节重点:欲望和对欲望的满足;寻找痛苦的根源 二、幸福的分类 本节重点:神性的幸福与人性的幸福;人生的欲望;痛苦与希望、奋斗;痛苦与绝望、 舍欲;如何达到成功,达成幸福;人情社会与修身; 三、感性的幸福与理性的幸福 本节重点:感性驱动与理性驱动的差别;感性驱动与快乐,理性驱动与幸福;目标的 设定;理性的痛苦及其带来的影响;幸福与道德;感性和理性幸福的结合;广义的幸福与 狭义的幸福 四、如何得到幸福 本节重点:关于幸福的知识;社会认可的幸福;人生规划 第一章 幸福与伦理的关系 第一节 伦理与道德 本节重点:社会的构成与伦理的产生;伦理学的研究领域,哲学家与政治家的分工; 伦理秩序与暴力秩序;规则的产生以及道德的形成;伦理与道德的关系;伦理体系的安装; 伦理与民主 第二节 欲望与伦理 本节重点:社会舆论;自我、自视过高与牺牲;社会交往中求善,心灵痛苦与人际关 系问题;幸福与欲望的关联,对欲望的评析;焦虑的成因,安全感;普遍化与社会伦理; 生存欲望的诉求;社会地位的诉求;德行和才华对人生的意义 第二章 中国伦理史视角 第一节 中西文化比较 本节重点:中西历史记忆差异;盘古开天;原始社会首领的特征;中西生产力发展的 差异;氏族社会上的私有制发展;等级制度和恩报关系;社会等级的产生,私有制下首领 的问题;人性善和儒家的历史意义 第二节 孔子的幸福观 一、孔子与中国学术 本节重点:孔子的生平;六经的来源;孔子成为私人教师的条件:被需要、多样化、 可能性、才能;孔子思想与幸福的关系,国治民安与幸福;中西学派关系差异;教师和政 府关系 二、中国学术特点 本节重点:中国哲学的特点,《论语》的特征与缺点;中国学术传统的特点:悟、简、 引、评;传统的好的学者拥有的特点:才、学、识;中西治国人才差异;传统学术中的缺 陷 三、儒家的幸福观 本节重点:学而优则仕界说,学术、官方、民间的不同解释:平天下、求权力、求功 利的逐渐蜕变;士在社会中的经济、政治、道德地位;商人的社会地位,商人与资本家的 差异;圣人、君子、小人、禽兽;兼爱与爱有差等的差别 第三章 孟子的幸福观 第一节 孟子生平 本节重点:孟子出生地;借重权威;孟子的生活经历及其著作;创新与温故,孟子的 述而不作;改造儒家,超俗的维度; 第二节 孟子学说中的幸福之路 本节重点:高贵与道德、幸福;美德造就高贵;道德的自我肯定与浩然之气;道德的 至上性对人的约束;道德文化的动员力 第三节 孟子的动机论 本节重点:道德的评判标准:动机;动机论与尝新;动机论与创新;动机论与冲动; 西方的结果论;道德高贵的基础:人性善;人性善和人性恶辨析;对孟子人性善的否定; 对伪善的辨析;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求其放心的修养,恶的来源;对孟子幸福观的总结 第四章 杨朱、老子的幸福观 第一节 杨朱的幸福观 本节重点:儒家不适于应用的社会、人生层面;道家对儒家的补充作用;杨朱生平; 隐士与主流文化;贵生 第二节 老子生平 本节重点:老子出生地;特殊的楚文化,道家思想产生的土壤;老子作品等介绍 第三节 老子的幸福观 本节重点:效法自然;大道;分类、概念的制定;老子辩证法与马克思辩证法比较, 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以及老子的弱点和不严密;社会中的“道”;道家的朴和儒家的礼所体 现的价值观的不同;得到幸福的途径:保持原初状态;道家理想中的圣王,无为;少私寡 欲与幸福感;欲望与纷争;老子提出的解决办法 第五章 庄子的幸福观 第一节 相对主义 本节重点:阿 Q 精神胜利法辨析;相对主义和辩证法的区别;避隐山林的原因 第二节 庄子生平 本节重点:庄子出生地;庄子拒相楚;庄子的学术地位 第三节 庄子的幸福之路 本节重点:爱情、依赖与孤独;庄子所认为的道,世间万物的联系;取消标准,不加 分析;庄子齐一化中潜藏的问题;不能以自己的标准强加他物;真假问题,庄周梦蝶;道 的本质以及如何得道,心斋、坐忘和无待的自由;悟道与永生,齐生死 第六章 荀子、墨子的幸福观 第一节 荀子的思想 本节重点:荀孟比较;荀子生平;荀子之学的特点;荀子的天命观;人性恶,化性起 伪;礼仪秩序的起源;王霸之辨 第二节 墨子生平 本节重点:墨子出生年代及出生地;墨子与儒家的区别;墨家代表作 第三节 墨子的思想 本节重点:兼相爱交相利,尚俭节用,兼爱非攻,非乐,墨家的功利主义;墨子对道 德的工具化对待,天志,尚同不下比;墨家的幸福:得利 第七章 韩非子的幸福观 第一节 法家的产生 本节重点:儒墨道与法家的政治视角差异;法家发源地及文化背景、政治趋势;法家 的历史观,变古改制;法家流派,法术势 第二节 韩非子的思想 本节重点:韩非学问之构成;韩非的法、术、势思想;法定尊卑秩序;刑名思想,循 名责实;赏罚行势;韩非之性恶论与荀子的差异;性恶论作为理论基础的意义;韩非对儒、 道家的吸收 第三节 法家的幸福观 本节重点:大幸福与小幸福;爱情的道德性;法家、儒家幸福观的不同 第八章 秦始皇、董仲舒的幸福观 第一节 秦始皇的幸福观 本节重点:幸福感对于治国治家的重要性;公正与幸福;秦始皇的功绩和问题;法治 专横带来的问题 第二节 董仲舒生平 本节重点:汉初的道家治国,时代背景;董仲舒的生平;主要著作;创建学术体制, 学术功绩 第三节 董仲舒的思想 本节重点:人与天地参,社会秩序与天道;三纲;阴阳家的宇宙架构,阴阳家与道家 学说的区别;五行的表征性,方位、节气、音律;中西意识形态比较;董仲舒的天人系统, 德福一致的保障:天;道德伦理系统;经济思想;历史的三统观;天人秩序下人的幸福 第九章 向秀和郭象的幸福观 第一节 新道家的兴起 本节重点:食物与养生;儒家的传播原因,儒家政治化后造成的弊病;竹林七贤兴起 的社会原因;向秀、郭象出现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向秀、郭象生平 本节重点:向秀、郭象的生活年代,性格特点;作品,学术地位,学术功绩 第三节 向秀、郭象的幸福之路 本节重点:独化,宇宙事物之间的关系;圣智,社会秩序和社会治理;逍遥,小大之 辨;修炼工夫,第二天性;齐万物,忘我;道家的价值观及其社会意义 第十章 慧能的幸福观 第一节 慧能生平 本节重点:慧能生活年代,作品;佛教中国化的启示;禅宗的兴起及其文化影响;神 秀和慧能的偈子 第二节 慧能的幸福观 本节重点:世俗化道家对社会的调节;佛家对儒、道的社会补充;禅宗达到幸福的方 法,人人可以成佛;禅宗对世界的看法;和尚长寿的原因;禅宗的第一义;儒道佛处事方 式比较;佛教认为的超脱痛苦的方法;佛教的生死观;执迷与觉悟;禅宗的修行;顿悟成 佛 第十一章 共家学派与儒道佛墨法家等学派的关系 第一节 儒道佛墨法家的三个版本 一、儒家的三个版本 本节重点:儒家学术版的大幸福追求;政治版,实践再现与伪善版;民间版,学术版 的理想再现和虚荣 二、道家的三个版本 本节重点:道家的学术版,养生之道;政治病毒版,权谋和精神胜利法;民间版,生 活意义和纵欲 三、佛家的三个版本 本节重点:佛家的学术版,涅成佛;政治版,佛教劝善;民间版,学术版再现版和 迷信 四、墨家的三个版本 本节重点:学术版,求功利而不损人;政治版,和平共处;民间版,节俭互利和吝啬 五、法家的三个版本 本节重点:学术版,法治严明;政治版,实践再现与专制暴君;民间版,理想再现的 合法不合理和打击报复 六、五家的不同 本节重点:儒家与其他家的区别;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第二节 共家学派 本节重点:共家学派对五家的继承和吸收;大幸福观和小幸福观;共家学派对五家的 病毒版的否弃;共产党宣言;思想家的成功之处 F 艺术类课程组F203 开课单位 北京大学 课程编号 2 中文名称 美术概论 课程学分 授课对象 全体在校生 所属领域 F.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 教师姓名 李松 职称 教授 3个月 视频课时 32课时 建议学时 课程简介: 《美术概论》这门课程通过由浅入深地介绍美术的主要类型、技法、作品、大师与成就 以及艺术观念,给悠久而丰富的中国美术勾勒出一个简明、清晰而完整的轮廓。本课程包 括了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中国的色彩观念、色彩的基本理论与概念、山水画与西方的 主流绘画及其文化观念、20 世纪中国美术的传统与变革等几方面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迈 入艺术之门,领略其奥妙、风采和魅力,并由此对中西方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 任课教师简历: 李松: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教授,曾任西安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课程大纲 第一讲 中西方油画的对比 本讲简介:简单介绍了西方油画的存在方式,并将其与中国的绘画作品做比较,较为详细 的介绍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存在方式以及在作品评价方式上中西方的不同。 第二讲 绘画方式的介绍 本讲简介:本讲介绍了在绘画作品中出现的集中绘画方式,以及在绘画中应用的几种方法 的产生、演变和流传的过程。 第三讲 中国传统绘画与洞窟彩塑艺术 本讲简介:针对雕像的艺术形式,对比了中西方不同历史时期雕塑艺术的不同特点以及与 中国传统雕塑的不同。介绍了中国传统的洞窟、摩崖造像、彩塑的艺术形式以及产生背景, 此外,还介绍了以徐冰为代表的中国当代雕塑的艺术形式。 第四讲 拼贴画与行为艺术 本讲简介:介绍了拼贴画和行为艺术两种艺术形式。并且就艺术的概念问题介绍了不同的 观点。 第五讲 艺术的功能 本讲简介:介绍了中国的壁画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起到的不同作用,详细分析了在壁画中 最长出现的元素。详细分析了宋徽宗创作《瑞鹤图》的深层原因以及背景,另外以西方教 堂多用壁画为切入点,分析了图画的宣传、记录作用,并介绍了图画的装饰作用。 第六讲 对绘画作品的理解 以宋徽宗和郑板桥为例说明了对绘画作品的认识不能流于表面,不同的事物在绘画作品中 都有不同的寄托,特别是绘画作品还可以通过视觉手段达到宣传宗教的目的。介绍了郑板 桥作品中蕴含的深意,除此之外还介绍了不求形似只求一舒胸中逸气的倪瓒,且以作品为 例进行了分析。以伦勃朗、梵高、朱耷和徐渭为例介绍了绘画艺术的自我表现作用,此外 还以米芾父子为例介绍了绘画的自我娱乐功能以及以郑板桥为例的市场功能。 第七讲 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本讲简介:主要介绍了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特别是将美术作品的内容分为三部分,由 浅至深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介绍了美术作品中存在的各种因素,特别是对线条这一概念进 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比较了中西方对线条运用的不同。介绍了西方艺术作品中对线条的应 用,并以毕加索等人的作品为例与中国传统作品的线条进行了比较,此为介绍美国现代艺 术中对线条的应用。介绍了在中国书画作品中毛笔的运用特点,以及在中国绘画作品中对 线条运用的特点和讲究。介绍了再中国传统绘画中常用的一些笔法,以及评价中国传统的 标准,并对中国书法与绘画的关系进行了阐述。 第八讲 绘画中的色彩 本讲简介:介绍了有形物象应该包含哪些因素,并对其中的色彩这一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 析,包括色彩的特点、应用,以及对人心理的暗示作用。介绍了光的色彩、三原色以及波 长,此外还介绍了色彩的对比、人眼对色彩的混合功能和对色彩的认知。介绍了色彩的对 比在绘画史上的发展变化,说明不同时期、不同派系对色彩对比度和色调的不同选择,此 外还说明了色彩的立体化及其在当代的应用。 介绍了色彩明度、 色相和纯度的不同概念, 此 外还介绍了中西方颜料的发展历史,并以米勒为例说明了绘画走向平民化的趋势以及中国 八十年代之后绘画艺术风格的转变。 第九讲 20 世纪色彩的新趋势 本讲简介:介绍了印象派画家,并以此衍生了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作品的概念,其中涉及 到了光源色、环境色的概念,还介绍了进入 20 世纪后在色彩方面的新趋势。介绍了不同色 调对人生理的不同影响、色彩的情感作用以及不同色彩的文化象征意义,并通过实例为我 们介绍了色彩的认识系统。 第十讲 中国传统绘画作品中的色彩 介绍了色彩系统的相互影响以及中西方对绘画作品中色彩的不同认识,并着重介绍了中国 传统绘画中的墨。详细介绍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六法,并对中国绘画中色彩的来源与依据 进行了分析,此外还对中国的色彩观念进行了介绍。 第十一讲绘画作品中视觉与文化的关系 介绍了在绘画作品中视觉与文化的关系以及在绘画、摄影中的光影色的概念,并以实例介 绍了中西方绘画作品对于光和空间的不同理解。介绍了中国传统农民画的特点,并对色彩 的象征意义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对中国传统文人对颜色的独特认识进行了分析。 第十二讲 中国传统的山水画 本讲简介:介绍了在绘画史独具特点的中国山水画,并与西方的风景画相比较,此外介绍 了山水画的功能和起源。举例说明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并以敦煌壁画为例说明中国山水画 的叙事背景功能以及中国早期山水画的特点。首先介绍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五岳信仰,其 次以唐人对早期山水画的评价为例介绍了对早期山水画的评价体系,最后介绍了中国传统 绘画中一道独特的工序――裱。详细分析了展子虔《游春图》的真假问题,并以当代画家 李思训父子为代表介绍了唐代绘画作品的风格和鉴定,还分析了画家王维以及后人对他作 品崇拜的原因。 第十三讲 中国早期和五代时期的山水画 本讲简介:介绍了日本正仓院对唐代中国文化的保存,此外还介绍了五代时的山水画家的 代表人物及其派别、特点和五代山水画的新特点和新技法。 第十四讲 宋代的山水画 本讲简介:主要介绍了宋代的山水画及其发展阶段、代表人物及其风格,还介绍了在不同 阶段宋代山水画风格的发展变化。介绍了宋代人对山的分类、宋人对山水画的理解以及欣 赏宋代山水画的切入点,并对中国传统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视角上的不同做了说明。介 绍了宋代山水画中应该包含的因素及原因、山水画中山的结构以及不同艺术风格的来源, 并分析了李唐画风的转变及原因。介绍了南宋画家马远的画风及其深层含义,此外还介绍 了夏圭的画风,并对米氏父子的绘画风格做了分析。 第十五讲 元代绘画作品及作者介绍 本讲简介:分析介绍了元明清绘画作品的特点以及元代山水画的发展背景,分析了元代山 水画的特点,此外还介绍了赵孟\的画风和理论贡献。介绍了元代画家汤对于绘画作品 评价的观点并对于元明清画作中追求古意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此外还介绍了对绘画作品的 解读标准以及后世对王维的推崇。对元四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分别是:黄公望与《富春 山居图》 、吴镇及其画作、王蒙画作及其特点、倪瓒《移居图》及其背后的深意。介绍了元 代画家倪瓒的背景、作品特点以及倪瓒关于“逸”的理论及其深意,此外还介绍了几种关 于石头的不同画法和苏轼关于品画的理论。 第十六讲 明清绘画作品及作者介绍 本讲简介:首先介绍了欧阳修对绘画作品好坏的评价标准其次介绍了明代山水画的流派, 并介绍了沈周自画像的解读及作品的分析并对唐寅进行了介绍及画风分析。介绍了明代画 家仇英的画风,并对华亭画派进行了详细介绍,此外还介绍了董其昌关于品鉴绘画作品的 “南北宗”理论,最后介绍了清代的四王、四僧以及清代的西洋画家。 第十七讲 西方的主流绘画 本讲简介: 西方社会一直流行追求客观和追求个性两条主线。与中国不同,西方的绘画讲 究空间的雕塑性,文艺复兴时期,宗教艺术开始盛行,不在追求视觉的真实,对文艺复兴 三杰的介绍以及对文艺复兴时期其他画家的介绍。 第十八讲 西方绘画的不同风格 本讲简介: 介绍了西方社会流行的洛可可主义、新古典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后印 象主义的代表画家和代表作品,以及它们具有的不同特征。 第十九讲 现代艺术运动 本讲简介: 介绍了野兽主义、表现主义、达达主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表现主 义画派及其代表画家,并对它们的产生背景、代表作品、主要特点进行了分析。 第二十讲 大师的艺术 本讲简介: 介绍了吴冠中、徐悲鸿、林风眠、齐白石、吴昌硕等再 20 世纪中国绘画界的 大师,并对他们的作品风格、艺术主张进行了分析。 第二十一讲 中国 20 世纪的主流艺术 本讲简介: 20 世纪以来中国主流艺术形式进行了介绍,内容涉及到代表人物、主要形式、 主要特点、艺术内涵等方面,并结合具体作品进行了分析。 第二十二讲 中国当代较流行的艺术流派――玩世现实主义与艳俗艺术 本讲简介:介绍了玩世现实主义与艳俗艺术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并对其兴起的原因、 背后的深层含义以及特点进行了分析。 F204 开课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 课程编号 2 中文名称 园林艺术概论 课程学分 授课对象 全体在校生 所属领域 F.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 教师姓名 唐学山 职称 教授 3个月 视频课时 31课时 建议学时 课程简介: 园林艺术概论此课程中,唐学山教授重在讲述中国风景园林艺术与设计。讲课方式是通 过著名的、典型的园林设计案例来进行分析,介绍中国风景园林的风格、学派等。旨在让 学生全面掌握中国风景园林的设计方式,并学会欣赏。 任课教师简历: 唐学山:全国园林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建设部风景园林专家顾问;中外园林总公司顾问; 《中国园林杂志》顾问编委。 课程大纲 第一章 绪论 一、《世界遗产》 本节重点:世界遗产的种类及举例介绍。 二、世界园林的两种规划形式 本节重点:世界园林的两种规划形式:自然山水园林,规则式园林。 三、世界园林三大流派 本节重点:世界园林三大流派举例介绍。 四、中国园林遗产四大类 本节重点:中国园林遗产四大类举例介绍。 五、园林的要素 本节重点:地形与水体,植物,道路,建筑,装饰艺术。园林要素举例分析。 六、宗教文化 本节重点:宗教文化对园林的影响,举例分析。 七、园林的意义 本节重点:园林的美学、生态等意义。第二章 园林设计的依据与原则第一节 园林设计的依据与原则 本节重点:科学依据,社会需要。功能要求,经济条件。 第二节 园林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 本节重点:“适用、经济、美观”及其举例分析。第三章 园林布局 第一节 立意本节重点:神仪在心,意在笔先;情因景生,景为情造。第二节 布局本节重点:园林的内容与形式,园林形式的确定,构成园林形式的要素,园林布置形式,园林 设计方法。 第三节 园林布局基本原则本节重点:构园有法,法无定式;功能明确,组景有方;因地制宜,景以境出;掇山理水,理 及精微;建筑经营,时景为精;道路系统,顺势通畅;植物造景,四时烂漫。第四章 园林设计的程序本章重点:园林设计的前提工作,总体设计方案阶段,局部详细设计阶段。 第五章 园林设计分析 一、公园 本节重点:公园的主要分类,公园的主要设施,公园设计的原则、要求,公园设计举 例分析。 二、植物园 本节重点:植物园的种类,植物园的任务,植物园设计举例分析。 三、动物园 本节重点:动物园的种类,动物园设计要点,动物园设计举例分析。 四、儿童园 本节重点:儿童园的种类,儿童园的设计要求,儿童园设计举例分析。 五、森林公园 本节重点:森林公园的种类,森林公园的设计要点,森林公园的设计举例分析。 F205 开课单位 清华大学 课程编号 2 中文名称 20世纪中国歌曲发展史 课程学分 授课对象 全体在校生 所属领域 F.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 教师姓名 吕建强 职称 教授 3个月 视频课时 28课时 建议学时 课程简介: 《20 世纪中国歌曲发展史》 是一门结合中国 20 世纪不同时期的背景介绍中国歌曲发展 概况的课程。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校园歌曲的发展历程、大众歌曲史、战乱年代的“离 散之歌” 、共和国歌曲发展的民族渊源、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歌曲及其多元文化下歌曲发展的 新面貌。在本节课程中,学生将通过欣赏《茉莉花》《黄河船夫曲》等不同时期的歌曲, 、 感受蕴含在歌曲中的民族情感。 任课教师简历: 吕建强:清华大学学生艺术团民乐队指导教师,研究方向为 20 世纪中国歌曲发展史,西方 传统与现代音乐;中国传统音乐的思维方式。担任《中国民族器乐音乐大全》 (300 张 CD)总编。 课程大纲 第一讲 歌曲发展下的历史分析 本讲简介:20 世纪以来,西方文化的入侵,也导致了我国歌曲风格的变化。通过分析这些 歌曲风格的变化也可以反应时代的变化。 第二讲 校园乐曲 本讲简介:讲述了 20 世纪初的民歌和它们发生的变化;这些可以看做是 20 世纪初歌曲发 展的线索。从进入 20 世纪后的民歌、戏曲、声乐和欧美日歌曲的情感的变化进行了具体分 析。 第三讲 大众歌曲史的开端 本讲简介:歌咏模式和爱国主义是本讲的核心。新文化启蒙对现代歌曲的影响是不言而喻 的;以歌曲《问》、《卖布谣》等歌曲为例子,讲解了外部世界的变化以及歌曲的大众化 趋势。 第四讲 战乱年代及其离散之歌 本讲简介:毛主席强调枪杆子里出政权,反帝反封建就要革命。在当时的背景下产生了像 《苏区干部好作风》、《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等歌曲。革命斗争也是艰难和痛苦的,也 产生了不少反应人们离散状况的离散之歌。 第五讲 共和国歌曲发展的民歌渊源 本讲简介:本讲重点把握了两个关键点:毛泽东时代和颂歌风格。新中国成立后出现了源 自民歌发展的“颂歌”像《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等,反应了当时社会和时代的变化。 第六讲 文化大革命的歌曲及宗教因素 本讲简介:音乐让我们听到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不能用音乐说谎的时候,音乐传递的历史才 更加的真实和可贵。文革最初的动机是人心改造和文化批判;而现在我们对文革的评价是 否定的。完全否定文革合理吗?请在文革时期的歌声中再次审视这一问题。 第七讲 抒情歌曲风格 简介:抒情歌曲是文革结束后的新时代的歌曲;是文革时期文化解构不完全的时期出现的 歌曲像《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和《我爱你,中国》。歌曲《我爱你,中国》具有很高的艺 术成分,成为那个时代的代表作。 第八讲 多元文化的歌曲风格 本讲简介: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到 20 世纪末中国歌曲进入多元化阶段,新民歌开始发展起 来。新民歌与时代发展道路上相遇出现了两种情节,出现了两种风格的歌曲。了解并领略 不同时代下的代表歌手和他们歌曲的风格。
尔雅通识课通知―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尔雅通识课考试题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