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新中国前进建立后,群众体育活动与竞技体育为什么发展较快

  光明日报·理论·实践·对策建议  现代体育事业大体可分为群众体育、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三个部分。群众体育是广大人民群众在闲暇时间开展的,以身体运动为主要手段、以提高健康水平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活动形式。从世界范围来看,群众体育作为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各国政府均通过各种手段加以扶持,并通过长期规划等方式对群众体育发展进行推动。比如日本以“强民”为核心的体育发展计划,英国的国民健康计划和美国的2000年健康人计划等。此外,各国政府也成立了相关机构对群众体育的开展加以管理,并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人们在健身活动中的权益,规范相关的行为边界,推进体育健身活动的可持续发展。资料图片  发展体育事业,一直是党和政府十分关注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就采取了相应的法律手段对群众体育运动进行规范和引导,增强人民体质、发展群众体育的精神也在宪法中得以体现。改革开放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等法律条文陆续出台,系统性地通过法律法规对群众体育的开展作出了规范。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将体育管理观念和体制的调整纳入整体经济改革规划之中。从我国的实践情况来看,群众体育的开展多以社区为规模进行,主要参与人群是社区居民,借助社区内的体育设施和活动中心,自发或半自发地开展,因而更多地存在社区自治色彩。这种自下而上的组织态势也符合群众体育运动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从群众体育本身的属性来看,由于其服务对象在于全体国民,因此其产品本身也是一种公共产品,这决定了群众体育的开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扶持。政府要在职能转变的大背景下,继续有效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开展,推动全民身体素质的提高,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体育运动的需求。  而从体育产业化角度来看,群众体育本身拥有巨大的受众基础和发展需求潜力。政府此前在强调发展体育事业的目标中,更多地关注体育事业对国民健康及国家荣誉带来的影响,对体育事业拥有的经济利益还缺乏足够的认识。事实上,通过群众体育事业的推广和普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可以有效发挥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发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已经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思路以及各领域与相关部门的共识。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就指出,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快速发展,但总体规模依然不大、活力不强,还存在一些机制体制问题,在未来改革中相关部门应当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体育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  总之,从我国目前的国情来看,群众体育的发展依然需要坚持制度化和市场化相结合的改革道路。《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也明确了体育产业作为服务业的路径和地位。因此,群众体育管理方式未来的改革和由此推动的体育产业化进程也应围绕以下方面加以推进:  坚持政府主导,促进管理主体的多元化。  政府对公民健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相应财政资金的运用也需要政府的指导。但是在权利、责任和利益的再分配下,政府所承担的职责应当由以往的既“管体育”又“办体育”向“政府支持发展,社会主办体育”转变。一方面,政府通过财政支持为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定期对国民身体素质进行检测和指导,营造群众体育运动氛围,制定体育发展长期规划,引导体育事业更加科学合理地发展。另一方面,政府应当引导社会团体和个人在群众体育活动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将群众体育中具有营利性的产业部分交给社会和个人来管理和运营,在取得经济利益的同时满足社会效益。实现体育活动开展的管、办分离,既能够使国家宏观调控的具体目标得以实现,又能促进社会体育事业开展的积极性,对群众体育本身来说大有裨益。  丰富体育产业的市场供给,完善资金筹集机制。  政府应当结合城镇化发展的具体情况,在各地区统筹规划体育设施,提高社区和乡镇公共体育设施的覆盖率,为广大群众参与体育运动提供便利。而对于群众喜闻乐见和有较大发展空间的健身休闲和地方特色体育项目,也应当鼓励各级政府结合当地文化和资源情况进行推广和扶持。此外,在体育资金的筹集上,应当鼓励民间体育团体的自治性,支持相关团体通过自我造血的机制实现运营的自循环。引导和支持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举办群众性的体育赛事,依靠社会资金丰富群众体育开展的范围,满足人民群众对体育锻炼的差异化需求,降低公共资源和资金的消耗。  促进群众体育与其他业态综合化纵深化发展。《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指出,应当加强体育产业与相关周边产业的联系,促进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综合发展。从广大群众对开展体育运动的热情和巨大需求来看,体育类金融、健康产品、装备制造、营销和医疗等行业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而交叉产业的紧密联系又为体育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开拓了空间和渠道。相关部门应当与群众体育组织联合就群众体育发展的需求进行详细调研,打造以体育产品为核心的周边产业集群,优化体育服务业、体育用品业及相关产业的产业结构,并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体育产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同满足。(作者单位:华侨大学体育学院 黄亨奋)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2.群众体育遍地开花  党的十六大以来,伴随着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飞跃式发展,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关心和支持下,新中国的群众体育事业,同样踏上了波澜壮阔的新征程。  2002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强调:“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人民体质,是体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体育工作一定要把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摆在突出位置。”  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进一步将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继续强调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和“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关系到我国未来发展的大业。日,党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提出了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各项措施。  2009年,国务院批准将每年8月8日定为全国全民健身日。同年8月3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国务院第560号令,颁布《全民健身条例》,并于当年10月1日起实施。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现在已基本实现群众体育设施遍布城乡的目标。截至2012年6月,我国各类公共体育场馆已有110多万个。尤其是“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成效显著,到2010年底,全国已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超过20万个。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还特别加强了对西部地区、老少边穷地区、灾区城乡基层健身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  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是有效缓解群众健身场所不足的重要途径。2006年8月,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共同启动“全国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试点工作。目前,国家级试点已覆盖29个省(区、市)的531个学校和公共体育场馆,全国具备开放条件学校的总体开放率已达1/3。  “休闲体育离老百姓最近,也最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的邢小泉说,提供公共体育服务,包括帮助参与者掌握正确的健身方法,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培养大量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目前,全国已有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70万人,健身站点25万个。  2011年,我国进行了第四次全国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全国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到了88.9%,与2005年相比增长了1.7个百分点,它反映出我国国民体质的总体水平在不断提高。   3.体育产业蓬勃发展  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始后,细心的人们发现,众多国家和地区的体育代表团都穿上了来自中国的运动服装。近年来,从服装到体育器材,从纪念品到数码影像技术,中国体育产业开始在世界各种顶级赛事中赢得自己的位置。  十年来,我国的职业赛事、健身娱乐业、体育彩票、体育用品、体育经纪与代理、体育旅游等体育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之后,国内体育产业的市场化进程加快,国家政策和指导意见接连出台,体育产业结构也正朝着日趋合理化的方向发展。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取得了巨大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有利机遇。据统计,北京奥运会直接带动体育产业的收入约为30亿美元,间接收入约为54亿美元,拉动国民生产总值增长0.5个百分点。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我国体育消费发展势头迅猛,体育产业获得新的强劲动力,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这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投资者进入体育产业。2008年,中国体育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约317.09万人,实现增加值1554.97亿元,占当年GDP的0.52%。我国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体育服务业市场,国内从事体育比赛表演业、体育健身娱乐业、体育相关技术培训业的体育企业、体育产业经营性机构2万多家,总投资额超过2000亿元,年营业额超过600亿元。  在后北京奥运时代,我国的体育用品业和体育彩票业发展迅速,成为世界最大的体育用品制造基地。十年来,我国群众“参加健身活动,为健康投资”的新型消费观正在兴起。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健身活动支出达73元,比上年增长30.4%。一些经济欠发达省份的健身消费需求也不断提升。  体育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已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增长空间。体育健身产业在体育产业产值中占有重要份额,说明全民健身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作用巨大。  随着群众体育消费结构的升级,体育娱乐型消费的比重将日益增加。可以预见的是,无论是少年儿童的体育培训业,还是老年人的“白发健身业”;无论是都市白领阶层的体育俱乐部,还是大众喜闻乐见的竞赛表演业,都将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光明日报记者 侯珂珂)  十年·记忆  一座城市,一个项目,一项事业  今年举行的第30届伦敦奥运会上,两位中国游泳运动员的出色表现,让世界记住了他们的名字:孙杨,叶诗文。他们分别获得了两项奥运桂冠,并分别创造一项世界纪录。在此之前,还从未有中国人在奥运会上夺得过男子游泳奥运金牌。  而这两位运动员,均出自杭州陈经伦体校。在他们之前,同样是从该体校走出的罗雪娟,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也曾为中国军团获得过一枚金牌。  孙杨、叶诗文、罗雪娟已然成为中国奥运史上的“杭州奇迹”。这种奇迹的诞生归功于杭州体育人“十年强基战略”。而这个奇迹带来的蝴蝶效应也远远胜过了金牌本身的意义。  从伦敦奥运会回来不久,记者到杭州采访,所到之处,无不让人感受到孙杨、叶诗文带给杭州市民的游泳热潮:各大游泳馆里几乎全部爆满,很多来游泳锻炼的都是以家庭为单位,有的还是三代同堂,而泳池中的中小学生就更多了当年的孙杨、叶诗文就是从这样的群体游泳氛围中一步步走向最高领奖台的。  十年间,记者曾多次赴杭州采访各项体育赛事及全民健身,亲眼见证了一个体育项目,伴随着一座城市的发展所走过的历程。  杭州人爱游泳。很久以来,在杭州有这样一句话:你要不会游泳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杭州人!然而,2001年夏天,记者在杭州市看到的却是令人尴尬的一幕那时的杭州仅有80余处游泳馆,而且大多分布在宾馆、饭店、体校等地,可供普通市民锻炼的游泳馆少之又少。公众泳池的严重不足,让仅有的几座游泳馆一到夏天总是处于人满为患的状态,人们去泳池,与其说是“游”,不如说是“泡”。  转机出现在2002年,当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明确提出了要形成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将全民健身提高到小康社会目标之一的地位上。  从那时起,杭州市加快了对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十年间,向社会开放的公共游泳馆从80余座发展到如今的280座,学校、社区里开始建成一座座游泳馆。杭州市民从此逐渐亲身感受到,游泳再也不是一个奢望。同时,杭州市开始实施“育苗计划”,孙杨和叶诗文的成功正是源于这项“育苗计划”。当时,这两位还在小学和幼儿园的孩子,与数百名孩子一道经过了层层选拔、竞争和训练,进入到了杭州市陈经纶体育学校,开始接受专业训练。  值得一提的是,孙杨、叶诗文并没有向他们的前辈一样进行“三集中”即传统意义上的“集中训练,集中学习,集中管理”,也没有使用“拔苗助长”的大运动量训练,而是坚持采取“走训”,让孩子在各自的学校上课,每天下午放学后从4点半至6点到附近的游泳学校进行一个半小时的训练,周末双休日进行两个半天的训练,实现了真正的体教结合。  两年后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来自杭州的罗雪娟为中国代表团夺得该届奥运会上唯一一枚游泳项目金牌。  2006年上半年,国家体育总局提出了“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口号,并以此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中国群众体育工作主题。当年,记者到杭州就此活动进行采访,通过几天的采访发现,一系列有规模、有创意、有影响、贴近群众、方便参与的大型群体活动正在这里开展得如火如荼。这些活动从新春元旦到年终岁尾,贯穿全年,高潮迭起,有效地增强了人民群众的体育意识和健身意识。   最近几年,杭州各级教练员每年都会主动出击,从大约300万人口的全市幼儿园和小学中广泛撒网“海选苗子”,初选出3000个左右的孩子,经过初期训练和选拔后,350人进入市一级的集训阵容,这一级别常年在训人数保持在1200名以上,但最终能进入省队并迈进国家队的不过20、30人。奥运冠军孙杨、叶诗文能够脱颖而出,正是源于杭州少儿游泳选拔和训练体系的“大浪淘沙”。  更大的契机出现在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第29届奥运会之后。2009年初,经国务院批准,自当年起,每年的8月8日成为“全民健身日”。这个节日是群众体育的推广日,也是百年奥运在中国成功举办的纪念日。9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560号国务院令,公布《全民健身条例》。该条例为全民健身提供了法律法规保障,旨在促进全民健身,并于当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从那时起,杭州市体育局联合教育部门把游泳纳入了中考体育科目考核和中小学必修课,杭州市教体部门还与浙江省11个区市一道,把游泳列为中考体育加分的候选项目。“学练游泳,既是全民健身增强体质,又是一项救生技能,学会、学好了还能为中考加分,何乐而不学?”一位学生家长对记者说。2012年9月中旬,在杭州举行的全省少幼儿游泳表演大会,出现在赛场的清一色是五岁至七岁的小朋友,水中跳韵律操、泳池摸物,年龄稍大一些的还可参加打腿比赛、“蓝海豚”达标赛。不限时间、只要游完25米,就能得到“蓝海豚”的荣誉。游泳冠军的培养,从近水、亲水、玩水、乐水开始。这样的游泳赛事、活动,从省、市到县、乡,每年能列举出至少几千场次;全省各地开展游泳业余训练的单位50家左右,常年在训运动员2900多人。  杭州市体育局局长赵荣福告诉记者,“我们的中小学生每周虽然只有一次游泳课,但平时他们都会去游泳馆训练,这当然就少不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陪伴,无形中又促成了这些市民的体育锻炼,让他们也加入到了全民健身当中来。试想一下,当游泳成为全家老小体育锻炼的首选,并参与全年各级各类的市级游泳比赛时,杭州游泳"金字塔"的地基有多么牢固!”  经过几年的努力,杭州游泳的战略部署基本完成:杭州市陈经纶体育学校是“冠军的摇篮”,罗雪娟、孙杨和叶诗文都是这里的骄傲,世界亚军吴鹏的启蒙教练吴霞君在此担任游泳队总教练;孙杨的启蒙教练娄红梅在杭州市天水游泳学校担任总教练;叶诗文的启蒙教练魏巍在杭州市大关游泳学校担任总教练。陈经纶—大关—天水,“三点”支撑起了杭州游泳的全局,这三位成功的启蒙教练起到了良好的传帮带作用,帮助年轻教练加速成长。目前全市共有126名游泳教练,在选拔和培训游泳“苗子”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杭州市在体育事业上取得的成就还并不仅限于此:五年前杭州每年举办的国际大赛只有5场次,现在达到了每年15场次;五年前的群众体育活动每年是20场左右,现在仅市区两级就达到了每年600场。  “杭州现在的群体运动总共有40多项,从马术到滚铁环,从社区运动到乡村运动,没有一项不热闹。”赵荣福说,现在杭州群体活动已经处处是亮点,政府投入也从五年前的230万元,激增十余倍,现在每年投入2870万元,而这笔钱还不包括企业出资。  把目光再往后看五年,杭州市投资56亿元的奥体中心即将建成,仅地面建筑就有150万平方米;杭州市人均群体面积将从现在的1.5平方米提升到2平方米;健身绿道将超过1000公里……  记者还了解到,杭州市目前正在积极推进杭州市中小学生课外活动中心建设。这个中小学生课外活动中心类似于青少年宫,如果说青少年宫是“文”的话,课外活动中心培训辅导功能就是“体”。据透露,该活动中心涉及资金可能达到数亿元,建成后将极大推进杭州市青少年体育,特别是游泳等优势项目的辅导培训。届时,杭州游泳的基础就更加雄厚了。  (光明日报记者 王 东)  体育发展大事记  2002年2月,在美国盐湖城冬奥会上,中国短道速滑选手杨扬先后在女子500米与1000米短道速滑比赛中摘金,实现了中国人在冬奥会上金牌“零的突破”。  2003年5月,就在人类成功登上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50周年的时候,中国登山队再次登顶珠峰,这座高耸入云的险峰见证了中国人民勇攀高峰、团结奋进的精神。  2004年8月,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让中国短道径赛项目在奥运会赛场上扬眉吐气,在夺得男子110米栏奥运金牌的同时,打破该项目世界纪录。“亚洲飞人刘翔”也成为2004年体坛最流行的词汇。  2005年11月,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正式揭晓。五个福娃组成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  2006年月12月,中国代表团在多哈亚运会上斩金夺银,以奖牌榜排名第一的成绩为北京奥运会成功练兵。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召开,在十七大代表名单中来自体育界的代表增加,尤其是女代表较多,彰显了国家对体育事业的重视。其中云集了奥运会网球女双冠军孙甜甜、乒乓球冠军张怡宁、十七大代表中年龄最小的女子佩剑运动员谭雪等,这些来自体育界的“80后”代表备受关注。  2008年8月,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代表团以51金的骄人战绩登顶金牌榜。  2009年10月,国务院制定的《全民健身条例》正式执行,规定了学生在校期间每天锻炼一小时等,标志着中国由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转变的开始。  2010年2月,中国短道速滑女队在温哥华冬奥会上包揽所有女子项目的四枚金牌,中国冬季项目在冬奥会赛场上大放异彩。  2011年6月,中国选手李娜夺得法网女单冠军,成为登顶网球大满贯单打冠军宝座的亚洲第一人,同时也改写了中国网球的历史。  2012年8月,中国体育代表团在伦敦奥运会上取得88枚奖牌的骄人战绩,创造了中国体育代表团海外参赛的最好成绩。  (光明日报记者 侯珂珂整理)  打造体育强国需要新思维  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之后提出了我们要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战略目标,指明了中国体育的努力方向。  什么是“体育强国”?什么是“向体育强国迈进”的路径?大家的理解不尽相同。一些体育人的眼光所及也就是多拿奥运金牌,但北京奥运会我们金牌总数拿了第一,还只是“体育大国”,因此“奥运金牌多”不等于“体育强国”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不少人认为有影响力的三大球水平低,是导致中国难以成为体育强国的致命障碍。这一从数量到质量的思维转换无疑是一大进步,但仍局限在竞技体育领域。而更多的人逐渐看到了加强全民健身、提高国民体质的重要性,这离体育的本质、体育强国的内涵又大大进了一步。  我理解的体育强国应该由三个主要板块组成:竞技体育、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同时还包含体育文化、体育科技、体育传媒、体育教育、体育休闲等分支内容。存在哪个短板,都难言体育强国。打个也许不太恰当的比喻,如果哪天姚明、刘翔受伤后不再去美国求医,如果哪天梅西、科比受伤后跑中国来疗伤,这说明中国的体育医学、体育科技已迈进了体育强国的门槛。  在上述板块中,体育产业一直是受忽视的板块。这跟中国体育界长期受惠于国家财政拨款的体制有关,没有自我造血的压力和动力。  体育具有公益特性,但同时也具有广泛的产业基础。欧冠、英超、西甲、美职篮等高水平职业赛事在赢得全世界球迷热捧的同时,也成了财富的“聚宝盆”,为各自国家的财税收入和提供就业岗位作出了不小的贡献。以职业赛事为本体产业的体育产业,已成为体育强国的核心和支柱。但中国体育不仅体育产业增加值偏低,2010年只有美国的约十分之一,并只占到中国GDP的0.55%,相对于美国的2%有巨大的差距,被称之为“捧着金饭碗讨饭吃”。目前中国体育界实际上的重竞技体育、轻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并以高投入换取奥运金牌的做法已引起一些质疑,如果不换思路、不思改革,仍一味指望国家加大投入保金牌,此路必然越走越窄,最后则无路可走。  中国体育的职责和目的主要有三项:为国争光、为国创利、为民造福,主要对应着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和全民健身。中国体育要为国创利、为国分忧,就应该大力加强自身造血功能,大力发展以竞赛表演业为主体产业的体育产业,全力打造以中超、中职篮等职业联赛为主的职业赛事品牌,在让老百姓欣赏到高水平职业赛事的同时,也壮大中国体育的经济命脉。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有新思维、新视野、新举措,要改变靠行政手段抓金牌、牺牲职业联赛以保全国家队的传统思维和做法,开放体育市场,尊重市场规律和职业体育发展规律,做大最强中国体育产业。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我们这样大规模报道、转播、痴迷美职篮、西甲、英超等外国职业联赛,这缘于国家的开放性和中外联赛水平的巨大反差,本身倒也无可厚非,但终不是长久之计,从占据体育文化制高点的角度看,我们也应该强力打造自己的职业联赛,跟国外联赛争夺市场、争夺青少年球迷,这是中国体育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作者系新华社体育部主任、高级记者)来源光明网)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试论我国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和谐发展.pdf33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3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华中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论我国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和谐发展
姓名:王燕桐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体育教育训练学
指导教师:吴永龄
座机电话号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十六届四中全会我党又提出“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在最近召开的中共中央第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了科
学发展观的重要性,指出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
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由于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
的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发展不均衡,竞技体育在举国体制的呵护下,在各级政府的
关怀下获得了超前发展。在一系列的国际大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树立了我国的竞
技体育的国际地位。而我国群众体育发展却相对滞后,同我国的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我国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不和谐发展,不适应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科学
发展观的理念。
本文以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对比分析法、总结归纳法为主要分析方法,
运用哲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理论为基础,从当前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
背景入手,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了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不和谐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矛盾”视角下我国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发展的研究_休闲阅读-牛bb文章网您的位置:&>&&>&“矛盾”视角下我国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发展的研究“矛盾”视角下我国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发展的研究(原作者:董 立)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矛盾视角下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矛盾地位的转变历程。并指出,后奥运时期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更应突出群众体育这一重点,提升其地位,加大其投资,这才能解决现阶段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与社会所提供的群众体育资源不足的矛盾,最终使我国真正步入“体育强国”之列。关键词:群众体育 竞技体育 矛盾一、问题的提出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作为体育的两个子系统,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审视新中国成立以来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发展,其矛盾地位的转变经历了:普及经常化阶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阶段――竞技体育优先发展阶段――“协调发展阶段”四个时期。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将我国的竞技体育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但是反观国内群众体育的开展却不尽如人意,我国还不能算一个真正的“体育强国”。有限的资源让体育两条腿出现了严重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象,使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间的矛盾随之凸出。后奥运时期是实施《全民健身纲要》第二期工程的关键时期,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矛盾地位的转化何去何从显得尤为重要。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矛盾地位的转化(一)普及经常化阶段,群众体育的发展占主导地位新中国诞生前夕,中国人民政协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第48条明确指出了“提倡国民体育”,确定了建国初的发展体育基调,致力于群众体育的普及。1952年,毛泽东提出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明确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基本方针。在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并使之普及化、经常化的指导下,这一时期的竞技体育为群众体育服务,运动会的目的是为促进体育的普及与开展,鼓励人民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发展体现了辩证的同一性:一方面,广泛开展群众体育不仅提高了国民身体素质,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和不断涌现优秀竞技体育人才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竞技体育又以特有的魅力和示范作用,吸收群众体育中的优秀竞技体育人才,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建国初期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这一矛盾体中,群众体育占了主导地位。(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阶段,主要矛盾地位由群众体育向竞技体育转变由于国际交往中,我国竞技体育水平较差,与我国的国际地位极不相符,刺激了民族自尊心。竞技水平的低下同大国地位的矛盾促使从“普及化经常化”向“普及提高”阶段的矛盾地位转化。这也开始打破了这一矛盾体的平衡状态,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对立性开始加剧,无论在资源配置还是政策制定上都开始倾向于竞技体育发展。1959年中央批示指出:运动会的目的是推动群众体育的发展,是要团结全国体育工作者在若干运动项目中创造出有益成绩,把体育运动的普及与提高结合起来,从这可见“普及与提高”说初露端倪。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体委依据中央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调整了工作重点,体育政策的重心开始向竞技体育转移。(三)竞技体育优先发展阶段,竞技体育发展占主导地位1979年,我国在国际奥委会等国际体育组织中得到合法权利,中国体育要全面走向世界。此时舆论界认为,“一个国家或民族,在它危难或复兴时,总是把体育同国家、民族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大力提倡并推广体育”。肩负着振兴中华民族之使命的竞技体育,“如果不能取得优异成绩或多数项目长期落人之后,那就有损国家和民族尊严”。出于民族的忧患意识,实现民族的崛起与腾飞的民族意识,扩大国际影响,国家体委提出:省级以上体委侧重抓提高,集中力量解决运动技术水平落后的矛盾,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对立性更为严重,1980年下发的《国家体委关于体育体制和竞赛体制的改革决定》可以清楚地看到,重点是围绕加速提高运动技术水的任务。这一思路导致了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矛盾地位的拉大。(四)“协调发展阶段”,竞技体育为主导下发展群众体育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对健身、休闲、娱乐体育的需求迅速增长,出现群众自发的“体育热”现象。群众的迫切要求与群众体育工作相对薄弱的矛盾,竞技体育优先与群众体育滞后的矛盾,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日益突出了。1995年国务院先后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奥运争光计划纲要》,表明国家和体育决策部门将落实“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试图调和两者间的对立,使之协调发展。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国情下建立起来的“举国体制”,使国家在很短时间内,以极快的速度集中了有限的体育资源来大力发展具有“展示大国形象”功能的竞技体育,这势必导致发展群众体育资源的严重短缺。国家大部分资金投资在竞技体育上,导致群众体育体育的投入不足,这种对立差异性显得尤为突出。“协调发展”阶段实质上是竞技体育为主导地位下进一步强调了群众提与发展,仍然无法摆脱“竞技体育先导超前”的战略选择和争论,无法从根本改变体育事业“一手硬,一手软”的局面。三、后奥运时期,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地位的矛盾走向(一)国际环境影响促使群众体育将转化为主要矛盾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普遍提高和人民生活质量普遍改善的社会环境下,群众体育是作为一种耀眼的和健康的社会文化现象应运而生的。经济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人类自主意识的强化,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使以人本身为中心、为原本、为主体、为基点的群众体育必然成为社会和个人身体力行并关注的热点。在和平和发展这个世界主题下,群众体育上升到一个占主导地位的国际体育舞台上,任何一届称得上是精彩的奥运会必须是在大众体育蓬勃开展的背景下展开,必须得到大众体育氛围的烘托。(二)现状――差距中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总体上看我国群众体育是:参加锻炼人口少,运动强度较低;总体建设不足,人均场地太少;政府拨款不足,我国群众体育在总体上仍然缺乏自我造血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还没有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2003年《中国人群健康检测报告》表明,被测者中七成以上处于亚健康和患病状态。青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的全面下降和近视的居高不和肥胖。这些情况与“竞技强国”的对比,让我们明确了现阶段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是什么,也不得不将大力发展群众体育定位于解决现在体育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四、小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矛盾地位经历了:普及经常化――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竞技体育优先发展――“协调发展”四个阶段的发展。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都很重要,但在总资源是有限条件下,“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后奥运时期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要想真正协调发展,首先是要把群众体育从滞后的状态中提升起来,加大对群众体育的投入,缩小与竞技体育间的“势能差”;再者,群众体育工作也不能只是叫得多作的少,要从实处真真切切地推广全民健身,才能发展群众体育、才能同归体育的本质、才能增强国民体质,最终使我国真正的步入“体育强国”之列。欢迎您转载分享:热门休闲阅读好评休闲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新中国官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